京城之外,浩浩蕩蕩數十萬大軍將京城團團圍住,陸征正在一眾將領的陪同下站在城樓上看著外麵的局勢。</p>
看著旌旗遍布的敵軍大營,陸淵問道:“京城的防務可安排妥當了?”站在一旁的諸葛臥龍道:“主公放心,絕無疏漏。”陸征點點頭,隨即又想起了什麽道:“城外的百姓?”諸葛臥龍道:“奉行堅壁清野之策,所有百姓都已遷入城中,現下都已安置妥當。”</p>
陸征點點頭不複多言,這倒也不是陸征多事,而是實實在在的為百姓思量。這個年代的兵可不是後世那支偉大的軍隊,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可向來都不是一句空話。但凡大兵過境之處,等閑家庭都難免家破人亡,而大軍統帥卻不會過多幹預此事,甚至某種程度上這種事就是統帥默許的。</p>
軍法嚴苛,軍中士卒本就承受著極大的壓力,更不用說大戰一起,幾番廝殺下來,士卒心中滿是戾氣,現如今也沒有心理輔導這個說法,若不找個法子將士卒心中的戾氣給泄了出去,隻怕發生營嘯就隻是個早晚的問題。</p>
對此心知肚明的陸征自然不能坐視不管,敵軍到來前夕便下令堅壁清野,將所有百姓遷入城中,也能保全他們一條性命。諸葛臥龍雖說都已安置妥當,但其中必然也又不願進城之人,對此陸征自然清楚,但藥醫不死病,佛渡有緣人,他不可能也沒有能力救下所有人,對於不聽勸的就隻能任其自生自滅,求個好運了。</p>
看了半天後,陸征便帶人返迴了鎮國公府。眼下京城早已全程戒嚴,就連皇宮也被陸征封鎖,嚴禁任何人出入,其餘王公大臣自也不用多說,不許踏出府邸一步。</p>
迴到府中,又將諸般軍務安排了一番,這才讓眾將離去,隻留諸葛臥龍同他一起議事。</p>
陸征道:“於破敵之策,你可有何想法?”</p>
諸葛臥龍道:“若隻破敵倒也簡單,三路大軍雖說看上去人多勢眾,但除了藩王手下的軍隊外,其餘兩路不過是些流民家丁組建而成,多是烏合之眾,根本不堪一擊,更不用提三路大軍中都有我們的內應,若想破敵,不論以堂堂之師正麵對陣還是以奇兵夜襲,都可一鼓而下。”</p>
陸征聞言道:“你似是話裏有話,不妨明言。”諸葛臥龍隨即道:“主公英明,臣下確有些想法。主公所思臣下也能猜測一二,必是想借助此番事由一舉出兵蕩平天下。但若真要如此行事,那眼下還不能輕易擊潰城外大軍。”</p>
陸征當即道:“你且仔細說來。”諸葛臥龍道:“大周自立國至今,已逾三百年。而今諸般勢力盤根錯節的依附在大周這個龐然大物身上,不斷吸食著大周的生機以壯大自身。主公心懷大誌,必然不願和這些腐朽的勢力糾纏,這才想借此機會一舉澄清玉宇,方能大展手腳,施展抱負。這個時機主公選的不錯,但還有一個勢力未曾下場,還不是出手的時機?”</p>
陸征本就不是愚笨之人,聞言當即反應過來道:“你是說軍方。”諸葛臥龍撫須笑著點點頭道:“不錯,更為準確的說是邊軍。大周朝廷當年為抵禦邊患,設立九邊重鎮,以大將坐鎮邊關。初時的確禦敵於國門之外,但隨著時間推移,這些鎮守邊關的大將於九邊紮根落戶,一個個將門勢力也由此誕生。他們掌控軍隊,占據九邊,這邊領著朝廷的軍餉,私底下又和外族坐著走私的生意,邊軍戰力一年不如一年,但這些將門卻一日盛過一日。主公若欲真相橫推天下,再造乾坤,那必然要將邊軍將門引入此局中,將其一舉覆滅,方能成就大事。”</p>
陸征也是頗為認可的點點頭,而後又問道:“但如何將其引入局中,這些將門坐鎮邊關,九邊重鎮被其經營的鐵桶一塊,儼然成了自家封地一般,如何能輕易舍棄,入這天下亂局?”</p>
諸葛臥龍自信一笑道:“主公,常言道身懷利刃,殺心自起。這些將門執掌大軍,坐鎮一方,於古代諸侯無異,豈是甘於澹泊之人,隻需有人從中遊說一二,引其入局並非難事。不過卻是需主公委屈些時日,與那城外叛軍演演戲,如此行事方能便宜一些,另外就是還需主公借些人手。”</p>
陸征大手一揮道:“此事易爾,我手下的人先生自行挑選便是,此事也全權交由先生負責。至於本公,就先和城外的叛軍們好好玩一玩,也提前搭好台子,等著先生的大戲。”</p>
</p>
諸葛臥龍躬身道:“必不負主公期望,臣下先行告退。”而後便退了出去,挑選人手執行計劃去了。</p>
自打和諸葛臥龍談論過後第二日,城外大軍便開始迫不及待的攻城了。作為大周都城,此城前前後後做過七代王朝的帝都,早已被營建成了天下第一雄城,可以說隻要城內物資充沛,兵力足夠,天下沒有任何一隻軍隊可以攻破此城。</p>
城外的三路大軍自然也不會例外,麵對京城高大的城前,除了驅趕士兵蟻附攻城也沒有更多的選擇。這種情況下,自然士卒也不會有甚士氣戰力。可偏偏陸征得了諸葛臥龍指點,還要演出一副隨時可能會被攻破,總是在勉力支撐的情況,隻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吸引那些別有用心之人主動下場。</p>
於是就變成了,敵軍輕易攻上城頭,城內大軍拚死抵抗,然後雙方唿哧唿哧打上大半天後便鳴金收兵,來日再戰。前前後後打了大半個月,每次都是差一點,叛軍中也有人察覺到了不對,可此番鬧出這麽的陣勢,結果要是連京城都沒攻下,再灰溜溜的退迴去,那這人可真就丟大了。</p>
就在三路大軍首腦人物糾結不已之時,一個振奮的消息傳來。九邊重鎮中有除了宣府大同兩鎮外,其餘盡皆宣布響應四位藩王清君側的號召,派出邊軍精銳趕赴京城,共襄義舉。這讓三路大軍的首腦皆是興奮不已,自家軍隊什麽情況他們都心知肚明,麵對京師這等雄城,自然是難以攻克。但邊軍不同,邊軍長常年在九邊同外族廝殺,戰力自是不同凡響,更何況此番前來的更是邊軍中的精銳,必可攻下京城,以成大業。</p>
而京城內,諸葛臥龍也正在書房內向陸征匯報情況。聽完後,陸征皺著眉頭道:“你說宣府徐家和大同楊家要和本公結親?”</p>
看著旌旗遍布的敵軍大營,陸淵問道:“京城的防務可安排妥當了?”站在一旁的諸葛臥龍道:“主公放心,絕無疏漏。”陸征點點頭,隨即又想起了什麽道:“城外的百姓?”諸葛臥龍道:“奉行堅壁清野之策,所有百姓都已遷入城中,現下都已安置妥當。”</p>
陸征點點頭不複多言,這倒也不是陸征多事,而是實實在在的為百姓思量。這個年代的兵可不是後世那支偉大的軍隊,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可向來都不是一句空話。但凡大兵過境之處,等閑家庭都難免家破人亡,而大軍統帥卻不會過多幹預此事,甚至某種程度上這種事就是統帥默許的。</p>
軍法嚴苛,軍中士卒本就承受著極大的壓力,更不用說大戰一起,幾番廝殺下來,士卒心中滿是戾氣,現如今也沒有心理輔導這個說法,若不找個法子將士卒心中的戾氣給泄了出去,隻怕發生營嘯就隻是個早晚的問題。</p>
對此心知肚明的陸征自然不能坐視不管,敵軍到來前夕便下令堅壁清野,將所有百姓遷入城中,也能保全他們一條性命。諸葛臥龍雖說都已安置妥當,但其中必然也又不願進城之人,對此陸征自然清楚,但藥醫不死病,佛渡有緣人,他不可能也沒有能力救下所有人,對於不聽勸的就隻能任其自生自滅,求個好運了。</p>
看了半天後,陸征便帶人返迴了鎮國公府。眼下京城早已全程戒嚴,就連皇宮也被陸征封鎖,嚴禁任何人出入,其餘王公大臣自也不用多說,不許踏出府邸一步。</p>
迴到府中,又將諸般軍務安排了一番,這才讓眾將離去,隻留諸葛臥龍同他一起議事。</p>
陸征道:“於破敵之策,你可有何想法?”</p>
諸葛臥龍道:“若隻破敵倒也簡單,三路大軍雖說看上去人多勢眾,但除了藩王手下的軍隊外,其餘兩路不過是些流民家丁組建而成,多是烏合之眾,根本不堪一擊,更不用提三路大軍中都有我們的內應,若想破敵,不論以堂堂之師正麵對陣還是以奇兵夜襲,都可一鼓而下。”</p>
陸征聞言道:“你似是話裏有話,不妨明言。”諸葛臥龍隨即道:“主公英明,臣下確有些想法。主公所思臣下也能猜測一二,必是想借助此番事由一舉出兵蕩平天下。但若真要如此行事,那眼下還不能輕易擊潰城外大軍。”</p>
陸征當即道:“你且仔細說來。”諸葛臥龍道:“大周自立國至今,已逾三百年。而今諸般勢力盤根錯節的依附在大周這個龐然大物身上,不斷吸食著大周的生機以壯大自身。主公心懷大誌,必然不願和這些腐朽的勢力糾纏,這才想借此機會一舉澄清玉宇,方能大展手腳,施展抱負。這個時機主公選的不錯,但還有一個勢力未曾下場,還不是出手的時機?”</p>
陸征本就不是愚笨之人,聞言當即反應過來道:“你是說軍方。”諸葛臥龍撫須笑著點點頭道:“不錯,更為準確的說是邊軍。大周朝廷當年為抵禦邊患,設立九邊重鎮,以大將坐鎮邊關。初時的確禦敵於國門之外,但隨著時間推移,這些鎮守邊關的大將於九邊紮根落戶,一個個將門勢力也由此誕生。他們掌控軍隊,占據九邊,這邊領著朝廷的軍餉,私底下又和外族坐著走私的生意,邊軍戰力一年不如一年,但這些將門卻一日盛過一日。主公若欲真相橫推天下,再造乾坤,那必然要將邊軍將門引入此局中,將其一舉覆滅,方能成就大事。”</p>
陸征也是頗為認可的點點頭,而後又問道:“但如何將其引入局中,這些將門坐鎮邊關,九邊重鎮被其經營的鐵桶一塊,儼然成了自家封地一般,如何能輕易舍棄,入這天下亂局?”</p>
諸葛臥龍自信一笑道:“主公,常言道身懷利刃,殺心自起。這些將門執掌大軍,坐鎮一方,於古代諸侯無異,豈是甘於澹泊之人,隻需有人從中遊說一二,引其入局並非難事。不過卻是需主公委屈些時日,與那城外叛軍演演戲,如此行事方能便宜一些,另外就是還需主公借些人手。”</p>
陸征大手一揮道:“此事易爾,我手下的人先生自行挑選便是,此事也全權交由先生負責。至於本公,就先和城外的叛軍們好好玩一玩,也提前搭好台子,等著先生的大戲。”</p>
</p>
諸葛臥龍躬身道:“必不負主公期望,臣下先行告退。”而後便退了出去,挑選人手執行計劃去了。</p>
自打和諸葛臥龍談論過後第二日,城外大軍便開始迫不及待的攻城了。作為大周都城,此城前前後後做過七代王朝的帝都,早已被營建成了天下第一雄城,可以說隻要城內物資充沛,兵力足夠,天下沒有任何一隻軍隊可以攻破此城。</p>
城外的三路大軍自然也不會例外,麵對京城高大的城前,除了驅趕士兵蟻附攻城也沒有更多的選擇。這種情況下,自然士卒也不會有甚士氣戰力。可偏偏陸征得了諸葛臥龍指點,還要演出一副隨時可能會被攻破,總是在勉力支撐的情況,隻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吸引那些別有用心之人主動下場。</p>
於是就變成了,敵軍輕易攻上城頭,城內大軍拚死抵抗,然後雙方唿哧唿哧打上大半天後便鳴金收兵,來日再戰。前前後後打了大半個月,每次都是差一點,叛軍中也有人察覺到了不對,可此番鬧出這麽的陣勢,結果要是連京城都沒攻下,再灰溜溜的退迴去,那這人可真就丟大了。</p>
就在三路大軍首腦人物糾結不已之時,一個振奮的消息傳來。九邊重鎮中有除了宣府大同兩鎮外,其餘盡皆宣布響應四位藩王清君側的號召,派出邊軍精銳趕赴京城,共襄義舉。這讓三路大軍的首腦皆是興奮不已,自家軍隊什麽情況他們都心知肚明,麵對京師這等雄城,自然是難以攻克。但邊軍不同,邊軍長常年在九邊同外族廝殺,戰力自是不同凡響,更何況此番前來的更是邊軍中的精銳,必可攻下京城,以成大業。</p>
而京城內,諸葛臥龍也正在書房內向陸征匯報情況。聽完後,陸征皺著眉頭道:“你說宣府徐家和大同楊家要和本公結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