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兩個月裏,黃建雄雖然和同盟會的其他老板們解除了誤會,證明了自己確實沒有跟沈複合謀,但他們也對被套牢一事毫無辦法。
他們手裏囤著一大批石頭,都是以略高於市場價的價錢收購來的,如今行業依然不景氣,這批石頭不打折就不可能賣出去,就算打折出售,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那麽多願意接盤的人。
而隨著時間流逝,他們該還款的還款,該還債的還債,資金周轉壓力巨大,眼見著最多還能再熬一個月,然後資金鏈就要斷裂,整個生意就都崩盤了。
於是同盟會內部也出現了分歧,有人認為就算再去借錢,也一定要撐下去,不然這麽多貨若是虧本賣掉就太賠了,可能總資產會縮水到隻剩一成,倒不如搏一搏,贏了就通吃。
但也有人覺得,趁著現在還能剩下一成,不如就把手裏的貨賣了吧,沈複顯然已經跟緬烏國那邊通氣了,這翡翠原石的價錢短時間內不可能漲上去,耗下去就隻有死路一條。
前一派的人,以黃建雄和孫老板等大老板為主。其實他們這個同盟會裏,能進來的都是身家幾千萬甚至破億的大老板,隻不過有些人的資產更多,做生意的資曆更老罷了。
而那些沒那麽多資產和資曆的老板,他們就萌生了退意,打算壯士斷腕,起碼保留一點火種,不至於全軍覆沒。
前一派的人道:“媽的!我們的貨這麽多,上億的買賣,怎麽能說割肉就割肉,這不是血虧嗎!”
後一派的人也有自己的見解,他們道:“現在割肉起碼還能剩下點什麽,去掉利息去掉分期,怎麽也能留個幾百萬吧?”
前一派道:“幾百萬有什麽意思!若是賭贏了,咱們就能淨賺幾億了!”
後一派歎氣道:“都什麽時候了,還做這種春秋大夢呢,別說幾億了,繼續賭下去隻怕是負債累累,永遠翻不了身了!”
兩派不容水火,誰也說服不了誰,隻好不歡而散,就此作罷。
前一派的人,包括黃建雄和孫老板,他們就想辦法去籌錢,先問銀行借錢,再從身邊朋友想辦法,最後幹脆去找境外勢力要錢。
但借錢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行的,怎麽都得有點拿來抵押的東西,於是他們孤注一擲,把許多固定資產都拿來做了抵押,說白了就是房子、車、店等等,就是為了搏一票大的。
而另一些人,他們決定了要把貨都賣掉,大概總共有六千塊,質地還不錯,如今市價在三個億左右。
然而巔峰期的時候,這批石頭可是價值差不多三十個億的,甚至還得再加價才能搶到。
如今隻剩下了三個億,還不一定能找到買家,畢竟誰也不願意在翡翠原石一跌再跌的時候入局,都在持幣觀望。
因此,這些人想賣也不是隨便就能賣出去的,不過忽然有一天,有一位神秘買家找到了他們,表示自己願意出兩個億,現金,且全款一次性付清,來買這批翡翠原石。
這些人覺得兩個億太低了,但還是願意跟此人談談。
自然,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手握大筆資金的沈複。
這一次沈複沒有喬裝打扮,也不是親自上陣了,他直接叫自己手下人去談這筆收購生意,因為這批石頭太便宜了,都不需要用玉魂金瞳鑒定,直接往手裏買就是了。
隻見在幾天之內,沈複派了不同的人手去跟這些主張棄車保帥的人談判,最後價錢談在了二點五個億。
沈複隻花了這麽點錢,就買到了曾經他花了幾個億買進來,然後賣出二十多億的石頭,這是沈複第一次賺錢。
而同樣一批石頭,其實又是沈複在低價時抄底買入過一次,並且賣給這群保帥派的,這是沈複第二次用這批石頭賺錢。
現在是第三次,同一批翡翠原石,沈複低買高賣,再低價買迴來,然後以略高的價錢賣出,最後此刻再低價買迴來,等於是一共賺了三次錢,可見他的經營手腕有多高了。
就這,對方還得對他感恩戴德呢,因為沒有沈複出這兩點五個億,他們就還得更加賤賣,到最後可能連一個億都賣不上,要麽就死撐下去,最後被利息壓垮。
沈複笑納了這一批翡翠原石,至此他手中的原石儲備量又迴到了全國的四成左右。
剩下大概五成,仍在黃建雄等投機商人手中。他們借錢死撐,沈複就陪他們玩下去,看看誰先撐不住。
而這段時間裏,沈複自己也沒閑著,而是全力在另一個方向上布局。
隻見沈複專門拿出一個億,成立了一個公司,專門用來網羅各方各麵的翡翠人才。
行業不景氣後,很多有才能的人都失業了,或者收入大幅下滑,比如切石師傅,翡翠設計師。
沈複就把他們全都雇用了過來,給他們發了如今情況下很高的薪水,保證了他們的收入不比從前低太多。
所以這些人自然都對沈複忠心耿耿,打工嘛,又不是談感情,誰給的錢多誰就是大爺。
當然了,沈複也不是白給他們錢,沈複拿出一部分石頭,讓這些切石師傅還有設計師加工製作,一塊料子適合做成什麽,就讓他們任意發揮,去打磨製作。
成品到手後沈複也不急著賣,依然是先囤著,等到將來行情迴暖了再賣。而有些特別精巧的,沈複也就自己留著收藏,或者拿去送人。
一個行業再怎麽不景氣,那些最好的翡翠製品依然是供不應求,因為物永遠以稀為貴,就像房價不管怎麽跌,一線城市中心地區的房價永遠堅挺,做生意就是看這個,此乃千古真理。
沈複早早參透了這一點,所以在行業最不景氣的時候,他選擇搞設計,用最好的材料製作最好最貴重的翡翠藝術品,拿去賣給那些有這方麵需求的有錢人,也算賺了不少錢,兩個多月裏怎麽也賺了小幾千萬。
黃建雄那邊就慘了,且不說他們好久沒有開張,每天不往裏賺錢就罷了,還天天往外吐錢,越吐就越借,越借錢利息越多,吐的錢越多,終於苦撐了半年之後,他們還不起錢了,宣告破產,要拍賣抵債。
他們手裏囤著一大批石頭,都是以略高於市場價的價錢收購來的,如今行業依然不景氣,這批石頭不打折就不可能賣出去,就算打折出售,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那麽多願意接盤的人。
而隨著時間流逝,他們該還款的還款,該還債的還債,資金周轉壓力巨大,眼見著最多還能再熬一個月,然後資金鏈就要斷裂,整個生意就都崩盤了。
於是同盟會內部也出現了分歧,有人認為就算再去借錢,也一定要撐下去,不然這麽多貨若是虧本賣掉就太賠了,可能總資產會縮水到隻剩一成,倒不如搏一搏,贏了就通吃。
但也有人覺得,趁著現在還能剩下一成,不如就把手裏的貨賣了吧,沈複顯然已經跟緬烏國那邊通氣了,這翡翠原石的價錢短時間內不可能漲上去,耗下去就隻有死路一條。
前一派的人,以黃建雄和孫老板等大老板為主。其實他們這個同盟會裏,能進來的都是身家幾千萬甚至破億的大老板,隻不過有些人的資產更多,做生意的資曆更老罷了。
而那些沒那麽多資產和資曆的老板,他們就萌生了退意,打算壯士斷腕,起碼保留一點火種,不至於全軍覆沒。
前一派的人道:“媽的!我們的貨這麽多,上億的買賣,怎麽能說割肉就割肉,這不是血虧嗎!”
後一派的人也有自己的見解,他們道:“現在割肉起碼還能剩下點什麽,去掉利息去掉分期,怎麽也能留個幾百萬吧?”
前一派道:“幾百萬有什麽意思!若是賭贏了,咱們就能淨賺幾億了!”
後一派歎氣道:“都什麽時候了,還做這種春秋大夢呢,別說幾億了,繼續賭下去隻怕是負債累累,永遠翻不了身了!”
兩派不容水火,誰也說服不了誰,隻好不歡而散,就此作罷。
前一派的人,包括黃建雄和孫老板,他們就想辦法去籌錢,先問銀行借錢,再從身邊朋友想辦法,最後幹脆去找境外勢力要錢。
但借錢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行的,怎麽都得有點拿來抵押的東西,於是他們孤注一擲,把許多固定資產都拿來做了抵押,說白了就是房子、車、店等等,就是為了搏一票大的。
而另一些人,他們決定了要把貨都賣掉,大概總共有六千塊,質地還不錯,如今市價在三個億左右。
然而巔峰期的時候,這批石頭可是價值差不多三十個億的,甚至還得再加價才能搶到。
如今隻剩下了三個億,還不一定能找到買家,畢竟誰也不願意在翡翠原石一跌再跌的時候入局,都在持幣觀望。
因此,這些人想賣也不是隨便就能賣出去的,不過忽然有一天,有一位神秘買家找到了他們,表示自己願意出兩個億,現金,且全款一次性付清,來買這批翡翠原石。
這些人覺得兩個億太低了,但還是願意跟此人談談。
自然,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手握大筆資金的沈複。
這一次沈複沒有喬裝打扮,也不是親自上陣了,他直接叫自己手下人去談這筆收購生意,因為這批石頭太便宜了,都不需要用玉魂金瞳鑒定,直接往手裏買就是了。
隻見在幾天之內,沈複派了不同的人手去跟這些主張棄車保帥的人談判,最後價錢談在了二點五個億。
沈複隻花了這麽點錢,就買到了曾經他花了幾個億買進來,然後賣出二十多億的石頭,這是沈複第一次賺錢。
而同樣一批石頭,其實又是沈複在低價時抄底買入過一次,並且賣給這群保帥派的,這是沈複第二次用這批石頭賺錢。
現在是第三次,同一批翡翠原石,沈複低買高賣,再低價買迴來,然後以略高的價錢賣出,最後此刻再低價買迴來,等於是一共賺了三次錢,可見他的經營手腕有多高了。
就這,對方還得對他感恩戴德呢,因為沒有沈複出這兩點五個億,他們就還得更加賤賣,到最後可能連一個億都賣不上,要麽就死撐下去,最後被利息壓垮。
沈複笑納了這一批翡翠原石,至此他手中的原石儲備量又迴到了全國的四成左右。
剩下大概五成,仍在黃建雄等投機商人手中。他們借錢死撐,沈複就陪他們玩下去,看看誰先撐不住。
而這段時間裏,沈複自己也沒閑著,而是全力在另一個方向上布局。
隻見沈複專門拿出一個億,成立了一個公司,專門用來網羅各方各麵的翡翠人才。
行業不景氣後,很多有才能的人都失業了,或者收入大幅下滑,比如切石師傅,翡翠設計師。
沈複就把他們全都雇用了過來,給他們發了如今情況下很高的薪水,保證了他們的收入不比從前低太多。
所以這些人自然都對沈複忠心耿耿,打工嘛,又不是談感情,誰給的錢多誰就是大爺。
當然了,沈複也不是白給他們錢,沈複拿出一部分石頭,讓這些切石師傅還有設計師加工製作,一塊料子適合做成什麽,就讓他們任意發揮,去打磨製作。
成品到手後沈複也不急著賣,依然是先囤著,等到將來行情迴暖了再賣。而有些特別精巧的,沈複也就自己留著收藏,或者拿去送人。
一個行業再怎麽不景氣,那些最好的翡翠製品依然是供不應求,因為物永遠以稀為貴,就像房價不管怎麽跌,一線城市中心地區的房價永遠堅挺,做生意就是看這個,此乃千古真理。
沈複早早參透了這一點,所以在行業最不景氣的時候,他選擇搞設計,用最好的材料製作最好最貴重的翡翠藝術品,拿去賣給那些有這方麵需求的有錢人,也算賺了不少錢,兩個多月裏怎麽也賺了小幾千萬。
黃建雄那邊就慘了,且不說他們好久沒有開張,每天不往裏賺錢就罷了,還天天往外吐錢,越吐就越借,越借錢利息越多,吐的錢越多,終於苦撐了半年之後,他們還不起錢了,宣告破產,要拍賣抵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