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霍思歸被關的這一個星期裏,沈複又做了什麽事情呢?
事實上,沈複做了一件非常厲害的事情,他用這一周的時間,更加精進了自己的玉魂金瞳。
本來玉魂金瞳隻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隻能粗略地觀察玉魂顏色,第二階段則將顏色細分,因此沈複可以更細致地確定一塊翡翠或翡翠原石的價值。
但這裏仍有一個弊端,那就是沈複隻能鑒定翡翠的實際價值,如果是具有曆史意義的古董翡翠,他就無能為力了。
比如一隻清代翡翠鐲子,如果是現代貨,可能隻值一萬人民幣,但要是清代的古董貨,那價錢就得翻個幾倍了,成色好的話恐怕能賣到十萬以上。
沈複也知道自己的玉魂金瞳存在這一弊端,因此從不去鑒定古董翡翠。
但市場上,古董翡翠的占比雖然不大,畢竟是實打實存在著的。而且能鑒定古董翡翠的人太少了,很多人被騙了也哭訴無門,隻能自認倒黴。
不隻是普通人會遇到這種問題,就連許多大人物,在麵對古董翡翠的時候也非常頭疼。
就像一周前,霍思歸剛被關起來的時候,沈複和吳泰一起去將軍府上做客。
塞耶將軍熱情地歡迎了沈複,但沈複極為擅長察言觀色,卻瞧出了將軍似是有心事。
沈複道:“將軍是不是有什麽心事?”
塞耶將軍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誇讚沈複:“沈先生確實是神人也!我隻是稍微出了出神,就被先生發現有貓膩了,哈哈哈哈。”
沈複也笑道:“將軍過譽了,霍思歸是將軍幫我抓住的,這個人情沈某一定會還,況且我們還是合作夥伴,將軍若是有心事,不如讓沈某來出謀劃策一番,人多力量大嘛。”
塞耶將軍點點頭,道:“也好,其實今天請先生過來,我也確實有這方麵的意思。”
隨後將軍告訴沈複,原來他正在為緬烏國的一件國寶所煩惱。
此國寶名曰“四靈聚瑞”,是一個的香薰爐,由一整塊翡翠雕刻而成,所謂四靈,指的是朱雀玄武、白虎青龍,其通體翠綠,晶瑩剔透,不僅種水極佳,雕刻難度也是極高,是當世至極之寶。
將軍道:“這四靈聚瑞算是我們緬烏國的國寶,大約三百年前,那時候你們華夏還是大清,我們的緬烏國王進獻了一批優質翡翠,大清皇帝遣能工巧匠,將這批翡翠分別雕刻成了各種珍貴的寶物,其中之一就是四靈聚瑞。”
“哦?那這四靈聚瑞怎麽又迴到了緬烏國?”
“自然是大清皇帝的迴禮了,一年後,皇帝將四靈聚瑞贈予緬烏國王,意思是兩國世代交好,不動幹戈,從那以後這香薰爐就成了我們緬烏國的一件國寶。”
“原來如此。”
沈複點點頭,心想這國寶又會成為塞耶將軍的煩心事呢?三百多年都沒事,難道最近出了什麽事情。
果然如此,將軍告訴沈複,四靈聚瑞一直收藏在王宮,不過前些日子緬烏國舉辦了一場國家展覽,這四靈聚瑞作為國寶自然也被拿去展出了,結果中途竟然失竊。
“什麽?丟了!”
沈複大驚,不過將軍又道,四靈聚瑞很快就找了迴來,那個賊則是直接被處死了。
沈複這才鬆了一口氣,但轉而一想,這四靈聚瑞既然都找迴來了,又何必煩心呢?
將軍歎了一口氣,神情凝重地道:“找是找迴來了,但我總覺得哪裏不對勁,我專門研究過這四靈聚瑞,雖說找迴來的這個乍一看一模一樣,可是我始終覺得這個找迴來的可能是贗品,也就是說,有人策劃了這場盜竊,然後玩了一個狸貓換太子的把戲。”
說到這裏,沈複已經猜到將軍的意圖了。
沈複道:“將軍是想讓沈某去鑒定一番?”
將軍道:“正是!先生有驚天地泣鬼神之才,常人鑒定不了的翡翠,先生一定沒問題!那四靈聚瑞是我緬烏國的至寶,某種程度上,也算決定了我們緬烏國的氣運,一定得確保其真偽,此事還望先生萬萬不可推辭啊!”
沈複也不願意推辭,但他的玉魂金瞳並不具備鑒定古董翡翠的能力,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沈複道:“將軍,沈某很想幫忙,隻是古董翡翠確實不在沈某的鑒定能力之中,隻怕……”
塞耶將軍卻表示,不論結果,隻求沈複答應助他一臂之力。
既然如此,沈複也就盛情難卻了,將此事答應了下來。
第二天,他們就動身出發,前往了緬烏國王宮。
緬烏國王接待了沈複,他已經聽塞耶將軍說了沈複的事跡,或許有些國家的國王昏庸無能,隻是酒囊飯袋之輩,但緬烏國王確實有兩下子。
隻見他不像其他人,一見到沈複就開始懷疑他的本事,這位緬烏國王一開始就給了沈複無限的信任,就因為沈複是塞耶將軍介紹的,而他信任將軍。
國王道:“沈先生的神通,本王早就有所耳聞了,這四靈聚瑞是我緬烏國的鎮國之寶,之前本王疏忽,竟然讓其被人偷走,已經是被釘在曆史恥辱柱上的醜聞了,現在本王絕不能允許有人跟我玩狸貓換太子,這四靈聚瑞的真偽必須被確認!”
沈複剛要說話,國王就表示不必多言,所有的事情他都明白。
國王道:“先生不必有壓力,此事先生盡管盡力而為,不論結果如何,本王都感謝先生為緬烏國的付出。”
說完,緬烏國王叫侍從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禮物,是一個木頭托盤,上麵蓋著紅布,掀開紅布一看,托盤上是三根金燦燦的金條。
緬烏國王道:“一點薄禮,還望先生收下,待此事平定下來,本王自會有厚禮相贈。”
沈複心想,這國王當真是大氣!看來此事不僅僅關乎那“四靈聚瑞”,更是這位緬烏國王的投名狀,是在拉攏沈複,希望雙方將來也能展開長久的合作。
要不怎麽說,人家是國王呢,這個格局一下子就打開了,不像有些人扣扣搜搜,求人辦事卻一毛不拔,還想著背後捅刀子。
沒錯,沈複說的就是正在小鐵屋裏受苦的霍思歸。
事實上,沈複做了一件非常厲害的事情,他用這一周的時間,更加精進了自己的玉魂金瞳。
本來玉魂金瞳隻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隻能粗略地觀察玉魂顏色,第二階段則將顏色細分,因此沈複可以更細致地確定一塊翡翠或翡翠原石的價值。
但這裏仍有一個弊端,那就是沈複隻能鑒定翡翠的實際價值,如果是具有曆史意義的古董翡翠,他就無能為力了。
比如一隻清代翡翠鐲子,如果是現代貨,可能隻值一萬人民幣,但要是清代的古董貨,那價錢就得翻個幾倍了,成色好的話恐怕能賣到十萬以上。
沈複也知道自己的玉魂金瞳存在這一弊端,因此從不去鑒定古董翡翠。
但市場上,古董翡翠的占比雖然不大,畢竟是實打實存在著的。而且能鑒定古董翡翠的人太少了,很多人被騙了也哭訴無門,隻能自認倒黴。
不隻是普通人會遇到這種問題,就連許多大人物,在麵對古董翡翠的時候也非常頭疼。
就像一周前,霍思歸剛被關起來的時候,沈複和吳泰一起去將軍府上做客。
塞耶將軍熱情地歡迎了沈複,但沈複極為擅長察言觀色,卻瞧出了將軍似是有心事。
沈複道:“將軍是不是有什麽心事?”
塞耶將軍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誇讚沈複:“沈先生確實是神人也!我隻是稍微出了出神,就被先生發現有貓膩了,哈哈哈哈。”
沈複也笑道:“將軍過譽了,霍思歸是將軍幫我抓住的,這個人情沈某一定會還,況且我們還是合作夥伴,將軍若是有心事,不如讓沈某來出謀劃策一番,人多力量大嘛。”
塞耶將軍點點頭,道:“也好,其實今天請先生過來,我也確實有這方麵的意思。”
隨後將軍告訴沈複,原來他正在為緬烏國的一件國寶所煩惱。
此國寶名曰“四靈聚瑞”,是一個的香薰爐,由一整塊翡翠雕刻而成,所謂四靈,指的是朱雀玄武、白虎青龍,其通體翠綠,晶瑩剔透,不僅種水極佳,雕刻難度也是極高,是當世至極之寶。
將軍道:“這四靈聚瑞算是我們緬烏國的國寶,大約三百年前,那時候你們華夏還是大清,我們的緬烏國王進獻了一批優質翡翠,大清皇帝遣能工巧匠,將這批翡翠分別雕刻成了各種珍貴的寶物,其中之一就是四靈聚瑞。”
“哦?那這四靈聚瑞怎麽又迴到了緬烏國?”
“自然是大清皇帝的迴禮了,一年後,皇帝將四靈聚瑞贈予緬烏國王,意思是兩國世代交好,不動幹戈,從那以後這香薰爐就成了我們緬烏國的一件國寶。”
“原來如此。”
沈複點點頭,心想這國寶又會成為塞耶將軍的煩心事呢?三百多年都沒事,難道最近出了什麽事情。
果然如此,將軍告訴沈複,四靈聚瑞一直收藏在王宮,不過前些日子緬烏國舉辦了一場國家展覽,這四靈聚瑞作為國寶自然也被拿去展出了,結果中途竟然失竊。
“什麽?丟了!”
沈複大驚,不過將軍又道,四靈聚瑞很快就找了迴來,那個賊則是直接被處死了。
沈複這才鬆了一口氣,但轉而一想,這四靈聚瑞既然都找迴來了,又何必煩心呢?
將軍歎了一口氣,神情凝重地道:“找是找迴來了,但我總覺得哪裏不對勁,我專門研究過這四靈聚瑞,雖說找迴來的這個乍一看一模一樣,可是我始終覺得這個找迴來的可能是贗品,也就是說,有人策劃了這場盜竊,然後玩了一個狸貓換太子的把戲。”
說到這裏,沈複已經猜到將軍的意圖了。
沈複道:“將軍是想讓沈某去鑒定一番?”
將軍道:“正是!先生有驚天地泣鬼神之才,常人鑒定不了的翡翠,先生一定沒問題!那四靈聚瑞是我緬烏國的至寶,某種程度上,也算決定了我們緬烏國的氣運,一定得確保其真偽,此事還望先生萬萬不可推辭啊!”
沈複也不願意推辭,但他的玉魂金瞳並不具備鑒定古董翡翠的能力,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沈複道:“將軍,沈某很想幫忙,隻是古董翡翠確實不在沈某的鑒定能力之中,隻怕……”
塞耶將軍卻表示,不論結果,隻求沈複答應助他一臂之力。
既然如此,沈複也就盛情難卻了,將此事答應了下來。
第二天,他們就動身出發,前往了緬烏國王宮。
緬烏國王接待了沈複,他已經聽塞耶將軍說了沈複的事跡,或許有些國家的國王昏庸無能,隻是酒囊飯袋之輩,但緬烏國王確實有兩下子。
隻見他不像其他人,一見到沈複就開始懷疑他的本事,這位緬烏國王一開始就給了沈複無限的信任,就因為沈複是塞耶將軍介紹的,而他信任將軍。
國王道:“沈先生的神通,本王早就有所耳聞了,這四靈聚瑞是我緬烏國的鎮國之寶,之前本王疏忽,竟然讓其被人偷走,已經是被釘在曆史恥辱柱上的醜聞了,現在本王絕不能允許有人跟我玩狸貓換太子,這四靈聚瑞的真偽必須被確認!”
沈複剛要說話,國王就表示不必多言,所有的事情他都明白。
國王道:“先生不必有壓力,此事先生盡管盡力而為,不論結果如何,本王都感謝先生為緬烏國的付出。”
說完,緬烏國王叫侍從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禮物,是一個木頭托盤,上麵蓋著紅布,掀開紅布一看,托盤上是三根金燦燦的金條。
緬烏國王道:“一點薄禮,還望先生收下,待此事平定下來,本王自會有厚禮相贈。”
沈複心想,這國王當真是大氣!看來此事不僅僅關乎那“四靈聚瑞”,更是這位緬烏國王的投名狀,是在拉攏沈複,希望雙方將來也能展開長久的合作。
要不怎麽說,人家是國王呢,這個格局一下子就打開了,不像有些人扣扣搜搜,求人辦事卻一毛不拔,還想著背後捅刀子。
沒錯,沈複說的就是正在小鐵屋裏受苦的霍思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