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營養缽
女客連甄氏在內都是頭一迴來謝家花園看泉。
看到隨著水位下降而漸漸顯露出來的勃發噴泉,無不覺得新鮮有趣,連一貫不大開口的元和都忍不住問道:“尚嫂子,剛井裏的泉水都流去了哪裏?”
聞言紅棗便站在亭子敞開的格子門邊講了一迴前方圓池的作用。
眾人走出來看圓池。看到水麵上悄然結起的薄冰,周夫人不免感歎道:“這就凍上了!”
紅棗笑應道:“凍住了也好,等凍結實了鑿出來儲進冰窖,留待夏天用。”
周夫人聽後笑道:“你倒是會想。京裏夏天冰價高,若家裏有冰窖確是趁現在存冰便宜!”
“似城裏的官窖,還有宮裏的內窖都是從臘八就開始取冰……”
……
送走客人謝尚跟紅棗提起文明生提議賣爐子的事,紅棗方告訴道:“提到賣爐子,我先前也曾想過。但燒爐子得有蜂窩煤,而做蜂窩煤得有打煤模具。這模具和爐子都用到鐵。鐵和鹽一樣歸朝廷管製,咱們做幾個爐子模具自用送人還行,但說到販賣,卻是麻煩——跟先前的馬掌一樣,即便咱們能弄到鐵,也沒那許多鐵匠來幹這個。”
“所以我琢磨著倒是今年年底由老爺進給陛下做壽禮好了,陛下一高興再賞咱們一兩個九寶項圈九寶玉帶不比咱們自己做了賣省心來錢,而且還光宗耀祖,人前露臉?”
謝尚……
謝尚做夢也沒想到他媳婦的算盤竟打在弘德帝身上,目瞪口呆之後依言思了一迴,發現竟然可行,不免悔青了腸子——他竟然把到手的九寶項圈九寶玉帶白送了人!
“紅棗,”謝尚頗為心虛地告訴媳婦:“我先不知道你的打算,剛酒席上答應給各家送四個爐子。”
連周掌院在內,一家沒拉。
紅棗聞言一怔,轉即安慰道:“送了就送了吧!也不是什麽大事。”
她也就是那麽一想。
常言道“天威難測”。誰知道這蜂窩煤貢上去是個什麽結果?說不準以為“煤”同“黴”,翻臉定罪也是有的。
不貢便不給貢吧,換一樣好了!
前世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紅棗見多識廣,一點不擔心江郎才盡。
眼見媳婦一句責怪沒有,謝尚是又欣慰又懊惱,試探問道:“那年底貢壽禮怎麽辦?”
紅棗笑道:“車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爐子原不值什麽,送便送了。橫豎離年底還早,咱們可以慢慢想!”
“再者老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去歲年底咱們出盡了風頭,今年咱們緩緩也沒啥!”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紅棗說得在理,謝尚心裏好受了一些,嘴上雖沒說啥,心裏卻暗暗下了決心:以後管住嘴,不再拿媳婦新做出來的東西輕易送人。
“老爺,”紅棗告訴謝尚道:“一時半會沒這許多爐子,得現做。最快也得二月中下旬才能有。”
“這倒沒什麽關係,”謝尚複了往日的灑脫,不以為意道:“我迴頭告訴他們一聲就成!”
……
進家後文明山不及和甄氏誇讚席上的奶油蘑菇湯便道:“書怡,開春後但等化雪咱們家園子便建個水窖存儲雨雪澆花吧!”
大尚那麽有錢,他媳婦過日子尚且會慮到煤渣這樣的小事,文明山如此想:沒準大尚就是因為有他媳婦這樣的精打細算方才有現在的家私。
對比自己,他家雖說有些祖業,但他不是宗子,將來分得的資產有限——總之跟謝尚不能比。
他媳婦年歲還小,說不得他這個一家之主要幫著想想怎麽管家。
甄氏聞言一怔,轉即笑應道:“老爺說的是,妾身也正要和老爺商量這事呢!”
“哦?”反是文明山詫異了:“你也想到了?”
“不是妾身一個人想的,”甄氏謙虛道:“而是今兒席上聽太太們議論後想出來的!”
甄氏簡要地說了一迴今兒看泉吃席的事,最後和文明山感歎道:“這俗話都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現才是正月,謝太太便已慮到了半年後夏天用冰的事。”
“咱們家也有冰窖,隻是還空著。我一會子叫人打掃了,安排人去城外拉。據說城外野河口就有人鑿冰賣……”
“似水窖,今兒席上也提到了。謝太太說她先前挖泉就是想修個水窖存水澆園……”
……
“老爺,”吳氏告訴艾正道:“今兒我跟謝太太打聽了修暖棚的事。”
艾正聞言一愣:“你告訴人咱家要拿花園子種菜了?”
“哪兒能了?”吳氏笑道:“我隻說搭個暖棚種花,結果沒想周夫人、文太太家都修了!”
聞言艾正放了心,然後道:“對了,開春咱們家除了暖棚,再修個水窖……”
元維和寧氏感慨道:“大尚、明山、艾正三個人裏我原以為大尚家世最好,平時花錢也大手大腳,結果沒想卻是他媳婦最會過日子,難怪早年便寫出了《中饋錄》,確是賢德。”
寧氏聞言笑道:“老爺今兒遇上了什麽,這般感慨?”
元維把爐子和蜂窩煤的話告訴了一遍,寧氏吃驚道:“亭裏爐子還有這麽一出,可歎我當時瞧見竟沒注意到!”
“我也是聽文明山提後才知道的,”元維笑道:“而且我看大尚,他似乎也不知情。”
“大尚也不知道?”寧氏覺得難以想象,轉念一想又覺得正常——自古男主外,女主內。元維也未必知道家裏爐子灶台的事。
“大尚好福氣!”寧氏改口讚歎道。
元維點點頭,心說子安這個兒媳婦真是娶到了!
雖說還有點跳脫,去歲臘月整出了元寶鞋的事,畢竟還是年青氣盛的緣故,但等幾年就更好了……
周夫人聽到周文方告訴的蜂窩煤一事微微一愣,轉即恍然道:“佩兒的夫家在西山有個煤窯……”
正月十一這天早起還是萬裏無雲的好天氣,但等午後日頭便忽地隱了。從祝文家吃席迴來的紅棗下轎後看看天上突然湧現地雲層,不無憂心地問謝尚道:“老爺,這是又要下雪了吧?”
肯定地語氣。
謝尚點頭認同道:“是啊!而且還不小!”
俗話說“春雪凍麥根”。這都是春天了,還這樣下雪,紅棗心說:別真是小冰河吧!
進家後紅棗叫來了曉樂,問道:“太平莊以往的春耕都是怎麽樣的?”
曉樂把所知道的告訴了一遍。紅棗知道北方冷,糧食都隻一季。但聽得三月種水稻,八月收,三月種小麥,八月初收,三月種玉米,八月初收,三月種紅薯,八月收,忍不住吐槽道:“十月中才下雪,下剩兩個多月就幹看著地荒著?”
曉樂垂著頭不敢說話。
這個問題他也想過,但請教了莊裏的老農卻是無解——一般糧食菜蔬的生長都要百日以上,沒有足夠的生長期便沒有收成。
吐槽歸吐槽,問題還是要解決。
紅棗迴憶了好一刻後方不大確定道:“我記得玉米從發芽到出苗要好長一段時間,不是三五天的事。”
十年過去,早年在高莊村跟著她爹娘種地的事紅棗差不多已經忘光了。
“迴太太,”曉樂迴道:“看天氣,天氣暖和發芽快,似京城這一帶三月初下種,要半個月到二十天才出苗。”
“那能不能跟秧苗一樣的提前催芽出苗,”勉強記得插秧辛苦的紅棗問:“然後再大田定植?”
如果能,那就能省半個月。一季半個月,兩季可不就一個月了?
玉米一慣都是點種。曉樂先是沒想到這個茬,現聽紅棗這麽一提,心有所悟,趕緊道:“小人明白了!這就去細化章程。”
“等等,”紅棗叫住了曉樂:“這玉米和水稻不一樣,水稻早期好水,根都要淹在水裏,秧苗從秧畝的爛泥裏起出來不會傷根。玉米耐旱,幼苗不能直接這樣子硬拔。”
紅棗邊說便思考道:“你剛不是才做了個打蜂窩煤的模具嗎?我琢磨著你再做個類似的小一點的,一次隻打一個孔的,孔也不要打穿,就按點種玉米的一寸來深好了。”
“這樣打出來就是一個個的,栽種時連根土一起種好了。對了,這根土記得用肥土以保證出苗質量。”
好苗才能出好糧。
前世有一陣特別流行陽台種菜。紅棗看她媽從菜場買的黃瓜秧、絲瓜秧都是跟花盆裏倒出的缽形土,進而知道了種地育種用的神器——營養缽,一種類似於打蜂窩煤的農具。
曉樂莊仆出身,聞言便領會了紅棗的意思,佩服不已,自是連連點頭。
而一旁看書的謝尚更是聽掉了下巴——他媳婦這是要在京師種兩茬玉米?
這是古今多少人想幹而沒幹成的事?
這要是叫他媳婦給幹成了,謝尚不敢想了,顫聲問道:“紅棗,你這是……”
“先試試,”紅棗迴首笑道:“也不知成不成。畢竟我也沒正經種過地!”
“那你有沒有想過要是成了,會是怎麽樣?”
謝尚激動得話音都變了。
紅棗見狀調皮地眨眨眼,嘚瑟道:“老爺升官我發財!”
紅棗說得理所當然,謝尚竟然無言以對,心說世人都說“妻憑夫貴”,現今他卻是要“夫憑妻貴”了!
眼見謝尚臉上表情變幻不定,紅棗故意問道:“老爺,你覺得我的主意不好嗎?”
“不,不是,”謝尚趕緊否認:“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好到我這個從沒種過地的人聽了都覺得可行!”
“老爺覺得好就好,”紅棗粲然一笑,親近的把頭挨到謝尚肩上笑道:“老爺知道我的,雖是莊戶出身,但這些年連棵花都沒自己種過。剛剛的主意也是從打蜂窩煤模具舉一反三,靈機一動,這要是真叫我幹成了,那隻能說是天意!”
“該叫老爺升官!”
謝尚早發現他媳婦並不似他娘那樣喜歡擺弄花花草草,日常管農莊也多是看賬,隻拿些修水利打井這樣的大主意,不大關心具體種植。
所以她剛那主意,謝尚瞬間便信了,真是跟他寫文章時一樣的靈光一閃,妙手偶得。他犯不著追根究底,也沒啥根底好究——冥冥中一切自有定數。
比如他現偶爾讀到自己先前寫下的文章,也還每有意外——這麽好的文章竟是出自他手,他當時都是怎麽想到的?
這就是所謂的此一時,彼一時,他隻要問心無愧就好!
“紅棗,”謝尚想想囑咐道:“別管這事成不成,你剛吩咐曉樂做的那個打根土泥缽的模具是個好東西,可以年底做壽禮獻給陛下!”
這個秘密一定要守好!
“放心,”紅棗了然笑道:“我會囑咐曉樂!”
“不過若是其他人由打蜂窩煤器想到這個主意,那就也是命了!老爺可不要失望才好!”
謝尚……
謝尚呆了一刻,直看到紅棗臉上繃不住的笑意方才醒悟媳婦是在在逗他,忍不住伸手捏住紅棗的嘴笑道:“讓你找補我,現看你還怎麽說?”
紅棗……
女客連甄氏在內都是頭一迴來謝家花園看泉。
看到隨著水位下降而漸漸顯露出來的勃發噴泉,無不覺得新鮮有趣,連一貫不大開口的元和都忍不住問道:“尚嫂子,剛井裏的泉水都流去了哪裏?”
聞言紅棗便站在亭子敞開的格子門邊講了一迴前方圓池的作用。
眾人走出來看圓池。看到水麵上悄然結起的薄冰,周夫人不免感歎道:“這就凍上了!”
紅棗笑應道:“凍住了也好,等凍結實了鑿出來儲進冰窖,留待夏天用。”
周夫人聽後笑道:“你倒是會想。京裏夏天冰價高,若家裏有冰窖確是趁現在存冰便宜!”
“似城裏的官窖,還有宮裏的內窖都是從臘八就開始取冰……”
……
送走客人謝尚跟紅棗提起文明生提議賣爐子的事,紅棗方告訴道:“提到賣爐子,我先前也曾想過。但燒爐子得有蜂窩煤,而做蜂窩煤得有打煤模具。這模具和爐子都用到鐵。鐵和鹽一樣歸朝廷管製,咱們做幾個爐子模具自用送人還行,但說到販賣,卻是麻煩——跟先前的馬掌一樣,即便咱們能弄到鐵,也沒那許多鐵匠來幹這個。”
“所以我琢磨著倒是今年年底由老爺進給陛下做壽禮好了,陛下一高興再賞咱們一兩個九寶項圈九寶玉帶不比咱們自己做了賣省心來錢,而且還光宗耀祖,人前露臉?”
謝尚……
謝尚做夢也沒想到他媳婦的算盤竟打在弘德帝身上,目瞪口呆之後依言思了一迴,發現竟然可行,不免悔青了腸子——他竟然把到手的九寶項圈九寶玉帶白送了人!
“紅棗,”謝尚頗為心虛地告訴媳婦:“我先不知道你的打算,剛酒席上答應給各家送四個爐子。”
連周掌院在內,一家沒拉。
紅棗聞言一怔,轉即安慰道:“送了就送了吧!也不是什麽大事。”
她也就是那麽一想。
常言道“天威難測”。誰知道這蜂窩煤貢上去是個什麽結果?說不準以為“煤”同“黴”,翻臉定罪也是有的。
不貢便不給貢吧,換一樣好了!
前世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紅棗見多識廣,一點不擔心江郎才盡。
眼見媳婦一句責怪沒有,謝尚是又欣慰又懊惱,試探問道:“那年底貢壽禮怎麽辦?”
紅棗笑道:“車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爐子原不值什麽,送便送了。橫豎離年底還早,咱們可以慢慢想!”
“再者老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去歲年底咱們出盡了風頭,今年咱們緩緩也沒啥!”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紅棗說得在理,謝尚心裏好受了一些,嘴上雖沒說啥,心裏卻暗暗下了決心:以後管住嘴,不再拿媳婦新做出來的東西輕易送人。
“老爺,”紅棗告訴謝尚道:“一時半會沒這許多爐子,得現做。最快也得二月中下旬才能有。”
“這倒沒什麽關係,”謝尚複了往日的灑脫,不以為意道:“我迴頭告訴他們一聲就成!”
……
進家後文明山不及和甄氏誇讚席上的奶油蘑菇湯便道:“書怡,開春後但等化雪咱們家園子便建個水窖存儲雨雪澆花吧!”
大尚那麽有錢,他媳婦過日子尚且會慮到煤渣這樣的小事,文明山如此想:沒準大尚就是因為有他媳婦這樣的精打細算方才有現在的家私。
對比自己,他家雖說有些祖業,但他不是宗子,將來分得的資產有限——總之跟謝尚不能比。
他媳婦年歲還小,說不得他這個一家之主要幫著想想怎麽管家。
甄氏聞言一怔,轉即笑應道:“老爺說的是,妾身也正要和老爺商量這事呢!”
“哦?”反是文明山詫異了:“你也想到了?”
“不是妾身一個人想的,”甄氏謙虛道:“而是今兒席上聽太太們議論後想出來的!”
甄氏簡要地說了一迴今兒看泉吃席的事,最後和文明山感歎道:“這俗話都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現才是正月,謝太太便已慮到了半年後夏天用冰的事。”
“咱們家也有冰窖,隻是還空著。我一會子叫人打掃了,安排人去城外拉。據說城外野河口就有人鑿冰賣……”
“似水窖,今兒席上也提到了。謝太太說她先前挖泉就是想修個水窖存水澆園……”
……
“老爺,”吳氏告訴艾正道:“今兒我跟謝太太打聽了修暖棚的事。”
艾正聞言一愣:“你告訴人咱家要拿花園子種菜了?”
“哪兒能了?”吳氏笑道:“我隻說搭個暖棚種花,結果沒想周夫人、文太太家都修了!”
聞言艾正放了心,然後道:“對了,開春咱們家除了暖棚,再修個水窖……”
元維和寧氏感慨道:“大尚、明山、艾正三個人裏我原以為大尚家世最好,平時花錢也大手大腳,結果沒想卻是他媳婦最會過日子,難怪早年便寫出了《中饋錄》,確是賢德。”
寧氏聞言笑道:“老爺今兒遇上了什麽,這般感慨?”
元維把爐子和蜂窩煤的話告訴了一遍,寧氏吃驚道:“亭裏爐子還有這麽一出,可歎我當時瞧見竟沒注意到!”
“我也是聽文明山提後才知道的,”元維笑道:“而且我看大尚,他似乎也不知情。”
“大尚也不知道?”寧氏覺得難以想象,轉念一想又覺得正常——自古男主外,女主內。元維也未必知道家裏爐子灶台的事。
“大尚好福氣!”寧氏改口讚歎道。
元維點點頭,心說子安這個兒媳婦真是娶到了!
雖說還有點跳脫,去歲臘月整出了元寶鞋的事,畢竟還是年青氣盛的緣故,但等幾年就更好了……
周夫人聽到周文方告訴的蜂窩煤一事微微一愣,轉即恍然道:“佩兒的夫家在西山有個煤窯……”
正月十一這天早起還是萬裏無雲的好天氣,但等午後日頭便忽地隱了。從祝文家吃席迴來的紅棗下轎後看看天上突然湧現地雲層,不無憂心地問謝尚道:“老爺,這是又要下雪了吧?”
肯定地語氣。
謝尚點頭認同道:“是啊!而且還不小!”
俗話說“春雪凍麥根”。這都是春天了,還這樣下雪,紅棗心說:別真是小冰河吧!
進家後紅棗叫來了曉樂,問道:“太平莊以往的春耕都是怎麽樣的?”
曉樂把所知道的告訴了一遍。紅棗知道北方冷,糧食都隻一季。但聽得三月種水稻,八月收,三月種小麥,八月初收,三月種玉米,八月初收,三月種紅薯,八月收,忍不住吐槽道:“十月中才下雪,下剩兩個多月就幹看著地荒著?”
曉樂垂著頭不敢說話。
這個問題他也想過,但請教了莊裏的老農卻是無解——一般糧食菜蔬的生長都要百日以上,沒有足夠的生長期便沒有收成。
吐槽歸吐槽,問題還是要解決。
紅棗迴憶了好一刻後方不大確定道:“我記得玉米從發芽到出苗要好長一段時間,不是三五天的事。”
十年過去,早年在高莊村跟著她爹娘種地的事紅棗差不多已經忘光了。
“迴太太,”曉樂迴道:“看天氣,天氣暖和發芽快,似京城這一帶三月初下種,要半個月到二十天才出苗。”
“那能不能跟秧苗一樣的提前催芽出苗,”勉強記得插秧辛苦的紅棗問:“然後再大田定植?”
如果能,那就能省半個月。一季半個月,兩季可不就一個月了?
玉米一慣都是點種。曉樂先是沒想到這個茬,現聽紅棗這麽一提,心有所悟,趕緊道:“小人明白了!這就去細化章程。”
“等等,”紅棗叫住了曉樂:“這玉米和水稻不一樣,水稻早期好水,根都要淹在水裏,秧苗從秧畝的爛泥裏起出來不會傷根。玉米耐旱,幼苗不能直接這樣子硬拔。”
紅棗邊說便思考道:“你剛不是才做了個打蜂窩煤的模具嗎?我琢磨著你再做個類似的小一點的,一次隻打一個孔的,孔也不要打穿,就按點種玉米的一寸來深好了。”
“這樣打出來就是一個個的,栽種時連根土一起種好了。對了,這根土記得用肥土以保證出苗質量。”
好苗才能出好糧。
前世有一陣特別流行陽台種菜。紅棗看她媽從菜場買的黃瓜秧、絲瓜秧都是跟花盆裏倒出的缽形土,進而知道了種地育種用的神器——營養缽,一種類似於打蜂窩煤的農具。
曉樂莊仆出身,聞言便領會了紅棗的意思,佩服不已,自是連連點頭。
而一旁看書的謝尚更是聽掉了下巴——他媳婦這是要在京師種兩茬玉米?
這是古今多少人想幹而沒幹成的事?
這要是叫他媳婦給幹成了,謝尚不敢想了,顫聲問道:“紅棗,你這是……”
“先試試,”紅棗迴首笑道:“也不知成不成。畢竟我也沒正經種過地!”
“那你有沒有想過要是成了,會是怎麽樣?”
謝尚激動得話音都變了。
紅棗見狀調皮地眨眨眼,嘚瑟道:“老爺升官我發財!”
紅棗說得理所當然,謝尚竟然無言以對,心說世人都說“妻憑夫貴”,現今他卻是要“夫憑妻貴”了!
眼見謝尚臉上表情變幻不定,紅棗故意問道:“老爺,你覺得我的主意不好嗎?”
“不,不是,”謝尚趕緊否認:“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好到我這個從沒種過地的人聽了都覺得可行!”
“老爺覺得好就好,”紅棗粲然一笑,親近的把頭挨到謝尚肩上笑道:“老爺知道我的,雖是莊戶出身,但這些年連棵花都沒自己種過。剛剛的主意也是從打蜂窩煤模具舉一反三,靈機一動,這要是真叫我幹成了,那隻能說是天意!”
“該叫老爺升官!”
謝尚早發現他媳婦並不似他娘那樣喜歡擺弄花花草草,日常管農莊也多是看賬,隻拿些修水利打井這樣的大主意,不大關心具體種植。
所以她剛那主意,謝尚瞬間便信了,真是跟他寫文章時一樣的靈光一閃,妙手偶得。他犯不著追根究底,也沒啥根底好究——冥冥中一切自有定數。
比如他現偶爾讀到自己先前寫下的文章,也還每有意外——這麽好的文章竟是出自他手,他當時都是怎麽想到的?
這就是所謂的此一時,彼一時,他隻要問心無愧就好!
“紅棗,”謝尚想想囑咐道:“別管這事成不成,你剛吩咐曉樂做的那個打根土泥缽的模具是個好東西,可以年底做壽禮獻給陛下!”
這個秘密一定要守好!
“放心,”紅棗了然笑道:“我會囑咐曉樂!”
“不過若是其他人由打蜂窩煤器想到這個主意,那就也是命了!老爺可不要失望才好!”
謝尚……
謝尚呆了一刻,直看到紅棗臉上繃不住的笑意方才醒悟媳婦是在在逗他,忍不住伸手捏住紅棗的嘴笑道:“讓你找補我,現看你還怎麽說?”
紅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