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謝知道分家
謝奕沒別人那麽多心思,他就關心一樁事。
“太爺爺,爺爺,”謝奕問謝知道:“這賜穿蟒袍是個什麽皇恩?”
謝知道沒怎麽去過京師,於蟒袍所知有限,所以謝知道轉看他爹。
謝老太爺講述道:“咱們大慶朝的官服一般隻用藍、青、緋三種顏色的素緞,然後於其前胸及後背處縫綴用金線和彩絲繡成的補子來顯品階,所以這樣的官袍又叫補服。”
“但實際裏陛下對朝廷功臣還會恩賞一種不用補子,而跟龍袍一樣用金絲彩線通繡鬥牛、飛魚、蟒、麒麟等四種圖樣的官袍——因這四樣官袍隻禦賜才能穿著,所以又叫賜服。”
“賜服寓意陛下的信任和個人的功績,是每個官員夢寐以求的無上榮耀!”
而他傾其一生也沒得一件賜袍,老太爺忍不住想:從這點說大孫子能耐!
“好想現在就看到之蟒服的樣子啊!”謝奕感歎。
這個題謝知道能答。
“這個容易,”謝知道道:“《大慶會典》裏有詳細規製,迴頭我拿給你!”
一時讀完了信,謝奕忍不住問道:“太爺爺,這要什麽樣的功勞才能得賜服啊?我爹這信裏怎麽從頭到尾都沒提他立的什麽功?”
一句話所有人的眼光都落在了老太爺身上。
老太爺笑道:“奕兒,你讀史書當知道曆史評價一個皇帝無非是文治武功。”
“你哥這迴連中六元,為有史以來第一人,往後世人再說起狀元、說起連中三元或者六元都會提起弘德年間雉水謝尚——這擱史書上就是當今聖上教化天下的文治。”
當然,老天爺心說這裏麵可能還有馬掌這個武功的緣故。
但這馬掌關係太大,牽扯太多,朝廷沒有明旨,他一家子還是悶聲發財的好——隻看這迴子安外放鄰省山東就知道陛下對他謝家的優渥,有意挑他們家發財呢!
由馬掌不免想起紅棗,老太爺慈愛地看了紅棗一眼,然後和長子道:“看這寫信的日子正是傳臚禮的前一天,由此可見,尚兒進翰林院必是準了。”
“這兩日繼續留心驛站,怕是還有信來!”
謝知道自是答應。
“爹,”謝知道答應後又道:“今兒五月初一,午晌將有家宴。趁著十三房人都在,我想當眾說一下分家的事。”
沉浸在喜慶中的眾人……
謝子平早知道謝尚中了狀元,他爹的心必將徹底偏向大房。
但謝子平再未曾想到他爹這心會偏得如此之快——才一天功夫,就決定分家,打了他一個搓手不及。
“爹,”急切之下謝子平率先跪下:“大哥才升了官,侄子又中了狀元,且馬上就要家來——這正是闔家歡喜團圓的時刻,您如何能做這分家之語?”
“這可叫人如何議論大哥和侄子?”
“爹,兒子求您收迴成命!”
為了能打動他爹,謝子平拿謝子安和謝尚的官聲說事。
謝子平一跪,他的兒孫都跟著跪下了。謝子俊、謝子美見狀也跟著跪下,然後他們的兒孫也都跪了。
在知道差點失去一個兒子後,雲氏就再不想叫其他三房人沾她男人和兒子的光。
奪子之仇,雲氏能忍才怪!
難得她公公深明大義,主動提及分家,在去了最初的驚訝後雲氏自是想就坡下驢——分家。
俗話說“隻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雲氏心說:隻有分了家,一切各歸各,才能徹底絕了三房的鬼祟。
但孝字當頭,心裏再願意分家,也不好在外麵顯露出來。雲氏想想也跪了,於是謝奕紅棗也都跟著跪了——偌大一個堂屋,瞬間隻餘老太爺、大老爺和大太太三個人沒跪。
大太太呂氏看著跪了一地的兒孫心中歎息。
分家的事,男人此前跟她一點也沒露。
但不管她這個大太太做得如何有名無實,現時現地當著人她都不好站在兒孫的立場說話。
她餘生,男人在就跟著男人過,男人不在了,隻要她還擔著謝子安繼母的名就必得在謝子安雲氏手裏討生活——她這輩子看著生了三個兒子,七八個孫子,三四個重孫子,其實老了一個都靠不上!
“我趕現在分家,”謝知道淡然道:“為的就是不叫你大哥和尚兒難做。同時也是為了你們好!”
謝子平……
“俗話說‘樹大分叉,人大分家’。”謝知道道:“你們兄弟再親,也不能一生一世都在一口鍋裏吃茶飯。”
“而我年歲大了,今年都七十一了,都過了人說慣的‘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歲了。”
“能在閉眼前把家分了,看著你們兄弟都自立門戶,各自的日子過起來,我也就沒啥好不放心的了。”
“雖然說這分家得你們兄弟全都在場,但子安和尚兒現才做了官,等他們迴來再分家,如你所言,於他們官聲難免有些影響,所以倒不如我現做主分家,等他們迴來告訴一聲就完了。”
“橫豎子安和尚兒一貫孝敬我,我說啥就是啥——分家即便吃了虧,想必也隻當我老糊塗,不會說啥。”
謝子安才放了個朝廷有數的大肥差,謝子平正籌謀著怎麽借他爹的名號沾光了,如何舍得現在分家?
眼見他爹把他可能的話全部堵死,謝子平便知他爹心意已決,隻得最後一搏,磕頭流淚哀求道:“爹,您除了想著大哥和尚兒,也得替兒子們想啊。”
“這大哥和侄子不在家,兒子們便蠱惑您把家給分了——外人若隻這樣議論,您可叫兒子們今後如何立足?”
謝子俊謝子美一貫為謝子平馬首是瞻,見狀雖一時哭不出來,但頭也跟著磕得砰砰直響,讓人心驚。
眼見長輩們如此,三房男女自都跟著磕頭求告,其中女人們更是哭嚎出聲,於是這堂屋瞬間哭聲震天。
雲氏見狀自是氣炸了肺,心說給她公公行苦肉計呢!這三房人為了名正言順地繼續沾她這房人的光連臉也不要了!
礙於公公商議分家,沒得她這個兒媳婦插嘴的道理,雲氏隻能忍耐地捏緊了手帕。
先聽謝知道說分家,紅棗還以為謝知道看她公公和謝尚出息就有意騙幫三個叔叔,乘她公公不在家造個既成事實,給她這房人一個啞巴虧。
但看現在謝子平幾房人個個涕淚交加的磕頭求告,而她婆臉上卻沒一滴淚的樣子,紅棗心裏不免又生了遲疑——這分家若真是於其他三房人有利,紅棗心說這幾房人象征性地跪跪就好,何至於哭成這樣?
所以這分家難不成是對她們這房人有利?
謝奕到底還小,眼見一屋人瞬間哭得跟死了爹媽一樣,心裏便有些緊張。
謝奕下意識地揚起頭眨巴著眼睛看向他爺謝知道。
謝知道瞧見,剛被三房兒孫眼淚軟化下來的心立又複了堅硬——他想叫長子把謝奕留在家,就必得叫長子放心。
何況過去這些年他為子平、子俊、子美三個兒子已經打算得夠多的了——為了給他三人一個嫡出名分,他早年便扶了並不是太合他心意的呂氏為正房。
前幾年在外縣,除了錢財物方麵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漏了不少外,他對三個兒子及他們的兒子更是傾心教導——現三個兒子和四個孫子都有了功名,其中子平更於去歲中了鄉試,成了舉人老爺。
過去這些年他對子平、子俊和子美三個盡足了父親的責任,沒甚對不住他們的。
他現都這把年歲了,很應該撂開手,過兩天自在日子了!
拿定主意,謝知道道:“奕兒,你父親和大哥不在家,關於我分家的話就你來寫!”
謝奕下意識地看向他娘,看他娘衝他微微點了點頭放站起身答應了個是。
“現我手裏有六萬七千來畝地,”謝知道道:“分家按朝廷律法,子安當得其中七成,大概是四萬六千畝,子平、子俊、子美和尚兒四個人平分餘下三成,大概一人是五千畝。”
此言一出,謝子平等三房人便知道大勢所去,個個麵如死灰,而紅棗則恍然——謝子平人精,想必早知道現在分家討不了好,所以才死命攔著。
她又後知後覺了!
“我手裏現有的銀子,其中給子安十八萬兩,子平、子俊、子美和尚兒一人兩萬兩。”
“奕兒和允青一人一萬兩,允芳、允茂、允榮、允怡、允愉、允慎、允思、允忱則都是五千兩。”
“恆瑾五千兩,其他重孫一人三千兩。”
“這些差不多用去三十三萬五千兩。再下剩的銀子和幾個小莊子,我留在手裏養老,隨我心意的使,你們就都別惦記了!”
俗話說“老居不脫手,脫手不老居”,謝知道看透世情,自不會分家分得自己一毛不剩。
俗話說“加有金子外有秤”。謝子平早就盤算過他爹的家底,知道他爹手裏的銀子怕是有百萬之巨,現拿出的不過是三分之一。
下剩的大頭,謝子平想他爹必是想效仿老太爺捏在手裏吊兒孫們的胃口,不會輕易撒出。
但不管怎麽說這還都是個希望!
偌大家私,幾百萬的巨富,謝子平可不甘心才隻得五千畝地和兩萬兩銀子。
往後大哥和謝尚出門做官,他在家必得多在他爹跟前磨磨,到底叫他爹再多貼補些銀子給他才好!
“再就是房屋,我現住的天香園,正院和後院將來給子安,然後東院西院子平、子俊、子美和尚兒四個正好一人半個院子。”
“子平、子俊、子美半個院子若是不夠住,往後可以賃院別住。我年歲大了好清淨,分家後你們也隻逢年過節初一十五地來瞧瞧就好,這省出來的時間你們就好生念書,考個前程是正經,別有事沒事地都在我跟前打轉,白耗費了光陰。”
正準備跟他爹多表孝心的謝子平……
看完謝奕寫的分家文書,謝知道點點頭,然後方才問一直默不作聲地老太爺:“爹,您覺得我這家分得還合適?”
一門三進士,四代三翰林。想著往後大孫子重孫子都將是翰林,反穿貂褂,而長子頭發花白卻止步於七品七品,老頭爺心裏多少有點歉疚。
現眼見謝知道分家,老太爺歎息道:“知道,你也這個年歲,合該好生保養,沒得再為兒孫們操心的道理。”
“現分了家,以後你便每嚐來我這裏轉轉。我這五福院的園子大,花草多,而且對於養生,我也算有些心得,正好給你說說!”
謝知道拱手道:“多謝爹!”
謝奕沒別人那麽多心思,他就關心一樁事。
“太爺爺,爺爺,”謝奕問謝知道:“這賜穿蟒袍是個什麽皇恩?”
謝知道沒怎麽去過京師,於蟒袍所知有限,所以謝知道轉看他爹。
謝老太爺講述道:“咱們大慶朝的官服一般隻用藍、青、緋三種顏色的素緞,然後於其前胸及後背處縫綴用金線和彩絲繡成的補子來顯品階,所以這樣的官袍又叫補服。”
“但實際裏陛下對朝廷功臣還會恩賞一種不用補子,而跟龍袍一樣用金絲彩線通繡鬥牛、飛魚、蟒、麒麟等四種圖樣的官袍——因這四樣官袍隻禦賜才能穿著,所以又叫賜服。”
“賜服寓意陛下的信任和個人的功績,是每個官員夢寐以求的無上榮耀!”
而他傾其一生也沒得一件賜袍,老太爺忍不住想:從這點說大孫子能耐!
“好想現在就看到之蟒服的樣子啊!”謝奕感歎。
這個題謝知道能答。
“這個容易,”謝知道道:“《大慶會典》裏有詳細規製,迴頭我拿給你!”
一時讀完了信,謝奕忍不住問道:“太爺爺,這要什麽樣的功勞才能得賜服啊?我爹這信裏怎麽從頭到尾都沒提他立的什麽功?”
一句話所有人的眼光都落在了老太爺身上。
老太爺笑道:“奕兒,你讀史書當知道曆史評價一個皇帝無非是文治武功。”
“你哥這迴連中六元,為有史以來第一人,往後世人再說起狀元、說起連中三元或者六元都會提起弘德年間雉水謝尚——這擱史書上就是當今聖上教化天下的文治。”
當然,老天爺心說這裏麵可能還有馬掌這個武功的緣故。
但這馬掌關係太大,牽扯太多,朝廷沒有明旨,他一家子還是悶聲發財的好——隻看這迴子安外放鄰省山東就知道陛下對他謝家的優渥,有意挑他們家發財呢!
由馬掌不免想起紅棗,老太爺慈愛地看了紅棗一眼,然後和長子道:“看這寫信的日子正是傳臚禮的前一天,由此可見,尚兒進翰林院必是準了。”
“這兩日繼續留心驛站,怕是還有信來!”
謝知道自是答應。
“爹,”謝知道答應後又道:“今兒五月初一,午晌將有家宴。趁著十三房人都在,我想當眾說一下分家的事。”
沉浸在喜慶中的眾人……
謝子平早知道謝尚中了狀元,他爹的心必將徹底偏向大房。
但謝子平再未曾想到他爹這心會偏得如此之快——才一天功夫,就決定分家,打了他一個搓手不及。
“爹,”急切之下謝子平率先跪下:“大哥才升了官,侄子又中了狀元,且馬上就要家來——這正是闔家歡喜團圓的時刻,您如何能做這分家之語?”
“這可叫人如何議論大哥和侄子?”
“爹,兒子求您收迴成命!”
為了能打動他爹,謝子平拿謝子安和謝尚的官聲說事。
謝子平一跪,他的兒孫都跟著跪下了。謝子俊、謝子美見狀也跟著跪下,然後他們的兒孫也都跪了。
在知道差點失去一個兒子後,雲氏就再不想叫其他三房人沾她男人和兒子的光。
奪子之仇,雲氏能忍才怪!
難得她公公深明大義,主動提及分家,在去了最初的驚訝後雲氏自是想就坡下驢——分家。
俗話說“隻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雲氏心說:隻有分了家,一切各歸各,才能徹底絕了三房的鬼祟。
但孝字當頭,心裏再願意分家,也不好在外麵顯露出來。雲氏想想也跪了,於是謝奕紅棗也都跟著跪了——偌大一個堂屋,瞬間隻餘老太爺、大老爺和大太太三個人沒跪。
大太太呂氏看著跪了一地的兒孫心中歎息。
分家的事,男人此前跟她一點也沒露。
但不管她這個大太太做得如何有名無實,現時現地當著人她都不好站在兒孫的立場說話。
她餘生,男人在就跟著男人過,男人不在了,隻要她還擔著謝子安繼母的名就必得在謝子安雲氏手裏討生活——她這輩子看著生了三個兒子,七八個孫子,三四個重孫子,其實老了一個都靠不上!
“我趕現在分家,”謝知道淡然道:“為的就是不叫你大哥和尚兒難做。同時也是為了你們好!”
謝子平……
“俗話說‘樹大分叉,人大分家’。”謝知道道:“你們兄弟再親,也不能一生一世都在一口鍋裏吃茶飯。”
“而我年歲大了,今年都七十一了,都過了人說慣的‘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歲了。”
“能在閉眼前把家分了,看著你們兄弟都自立門戶,各自的日子過起來,我也就沒啥好不放心的了。”
“雖然說這分家得你們兄弟全都在場,但子安和尚兒現才做了官,等他們迴來再分家,如你所言,於他們官聲難免有些影響,所以倒不如我現做主分家,等他們迴來告訴一聲就完了。”
“橫豎子安和尚兒一貫孝敬我,我說啥就是啥——分家即便吃了虧,想必也隻當我老糊塗,不會說啥。”
謝子安才放了個朝廷有數的大肥差,謝子平正籌謀著怎麽借他爹的名號沾光了,如何舍得現在分家?
眼見他爹把他可能的話全部堵死,謝子平便知他爹心意已決,隻得最後一搏,磕頭流淚哀求道:“爹,您除了想著大哥和尚兒,也得替兒子們想啊。”
“這大哥和侄子不在家,兒子們便蠱惑您把家給分了——外人若隻這樣議論,您可叫兒子們今後如何立足?”
謝子俊謝子美一貫為謝子平馬首是瞻,見狀雖一時哭不出來,但頭也跟著磕得砰砰直響,讓人心驚。
眼見長輩們如此,三房男女自都跟著磕頭求告,其中女人們更是哭嚎出聲,於是這堂屋瞬間哭聲震天。
雲氏見狀自是氣炸了肺,心說給她公公行苦肉計呢!這三房人為了名正言順地繼續沾她這房人的光連臉也不要了!
礙於公公商議分家,沒得她這個兒媳婦插嘴的道理,雲氏隻能忍耐地捏緊了手帕。
先聽謝知道說分家,紅棗還以為謝知道看她公公和謝尚出息就有意騙幫三個叔叔,乘她公公不在家造個既成事實,給她這房人一個啞巴虧。
但看現在謝子平幾房人個個涕淚交加的磕頭求告,而她婆臉上卻沒一滴淚的樣子,紅棗心裏不免又生了遲疑——這分家若真是於其他三房人有利,紅棗心說這幾房人象征性地跪跪就好,何至於哭成這樣?
所以這分家難不成是對她們這房人有利?
謝奕到底還小,眼見一屋人瞬間哭得跟死了爹媽一樣,心裏便有些緊張。
謝奕下意識地揚起頭眨巴著眼睛看向他爺謝知道。
謝知道瞧見,剛被三房兒孫眼淚軟化下來的心立又複了堅硬——他想叫長子把謝奕留在家,就必得叫長子放心。
何況過去這些年他為子平、子俊、子美三個兒子已經打算得夠多的了——為了給他三人一個嫡出名分,他早年便扶了並不是太合他心意的呂氏為正房。
前幾年在外縣,除了錢財物方麵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漏了不少外,他對三個兒子及他們的兒子更是傾心教導——現三個兒子和四個孫子都有了功名,其中子平更於去歲中了鄉試,成了舉人老爺。
過去這些年他對子平、子俊和子美三個盡足了父親的責任,沒甚對不住他們的。
他現都這把年歲了,很應該撂開手,過兩天自在日子了!
拿定主意,謝知道道:“奕兒,你父親和大哥不在家,關於我分家的話就你來寫!”
謝奕下意識地看向他娘,看他娘衝他微微點了點頭放站起身答應了個是。
“現我手裏有六萬七千來畝地,”謝知道道:“分家按朝廷律法,子安當得其中七成,大概是四萬六千畝,子平、子俊、子美和尚兒四個人平分餘下三成,大概一人是五千畝。”
此言一出,謝子平等三房人便知道大勢所去,個個麵如死灰,而紅棗則恍然——謝子平人精,想必早知道現在分家討不了好,所以才死命攔著。
她又後知後覺了!
“我手裏現有的銀子,其中給子安十八萬兩,子平、子俊、子美和尚兒一人兩萬兩。”
“奕兒和允青一人一萬兩,允芳、允茂、允榮、允怡、允愉、允慎、允思、允忱則都是五千兩。”
“恆瑾五千兩,其他重孫一人三千兩。”
“這些差不多用去三十三萬五千兩。再下剩的銀子和幾個小莊子,我留在手裏養老,隨我心意的使,你們就都別惦記了!”
俗話說“老居不脫手,脫手不老居”,謝知道看透世情,自不會分家分得自己一毛不剩。
俗話說“加有金子外有秤”。謝子平早就盤算過他爹的家底,知道他爹手裏的銀子怕是有百萬之巨,現拿出的不過是三分之一。
下剩的大頭,謝子平想他爹必是想效仿老太爺捏在手裏吊兒孫們的胃口,不會輕易撒出。
但不管怎麽說這還都是個希望!
偌大家私,幾百萬的巨富,謝子平可不甘心才隻得五千畝地和兩萬兩銀子。
往後大哥和謝尚出門做官,他在家必得多在他爹跟前磨磨,到底叫他爹再多貼補些銀子給他才好!
“再就是房屋,我現住的天香園,正院和後院將來給子安,然後東院西院子平、子俊、子美和尚兒四個正好一人半個院子。”
“子平、子俊、子美半個院子若是不夠住,往後可以賃院別住。我年歲大了好清淨,分家後你們也隻逢年過節初一十五地來瞧瞧就好,這省出來的時間你們就好生念書,考個前程是正經,別有事沒事地都在我跟前打轉,白耗費了光陰。”
正準備跟他爹多表孝心的謝子平……
看完謝奕寫的分家文書,謝知道點點頭,然後方才問一直默不作聲地老太爺:“爹,您覺得我這家分得還合適?”
一門三進士,四代三翰林。想著往後大孫子重孫子都將是翰林,反穿貂褂,而長子頭發花白卻止步於七品七品,老頭爺心裏多少有點歉疚。
現眼見謝知道分家,老太爺歎息道:“知道,你也這個年歲,合該好生保養,沒得再為兒孫們操心的道理。”
“現分了家,以後你便每嚐來我這裏轉轉。我這五福院的園子大,花草多,而且對於養生,我也算有些心得,正好給你說說!”
謝知道拱手道:“多謝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