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聖心難測
謝尚迴到家中見到謝子安忍不住笑道:“爹,今兒我瞧到您了。”
謝子安但笑不語,謝尚又問:“爹,您陛見的日子定了嗎?”
謝子安搖頭:“哪裏能這麽快?最快也得等五月初一的朝會。”
謝尚想想道:“爹,那您得閑帶我在京城裏逛逛唄!”
謝子安笑:“你想逛不會去找你同年”
謝尚搖頭道:“不行,我想去的地方他們未必知道,而且就是知道也不適合和他們同去。”
“哦”謝子安來興趣了:“你想去哪兒?”
“爹,”謝尚親熱笑道:“您知道京師的哪個珠寶鋪子比較靠譜”
謝子安嘖了一聲嫌棄道:“你同年不合適,我就合適”
“你想買什麽直接叫謝福同你去。我可不得閑!”
對於兒子給兒媳婦買頭麵,謝子安才懶得管。
謝尚笑笑果真轉找謝福。
謝尚早知他爹不可能答應,如此說不過是跟他爹委婉借人罷了。
……
陛見的消息來得比謝子安想象中的快。次日午晌便有宮裏的小太監來謝家傳旨,讓謝子安明日早晌去宮門等候陛見。
兒子和自己的前程已定,謝子安歸心似箭,巴不得趕緊陛見了家去。
傍晚謝子安跟出門逛了一天的謝尚道:“你要買什麽這幾天可要加緊了。明兒陛見後再請了酒咱們就迴雉水城去。”
“這是我剛擬的日子,你瞧瞧。”
接過帖子,謝尚看他爹定了五月初六的日子出發,立刻道:“爹,按您這個安排,咱們五月二十前就能到家。”
“這樣六月初一開祠堂,那我圓房的日子是不是就能定在六月初六了”
“噗--,”謝子安憋不住笑了:“這麽急不可耐?”
謝尚不要臉地笑道:“爹,我這不是趕著讓您抱孫子呢?”
謝尚臉皮夠厚,謝子安逗起來無趣,隻得點頭道:“算日子倒是充裕,那就六月初六吧!”
“但你還沒行過加冠禮,幹脆地就定在六月初一開祠堂時一起行加冠禮。”
謝尚當然願意——他又可以得寶石了。
上迴他爺還說給他備了一匣子寶石,而且他太爺爺在紅棗及笄的時候給了一匣子寶石,沒道理他加冠沒有。
“爹,”謝尚嬉皮笑臉地問道:“加冠禮您給我準備了什麽”
謝子安鄙視:“出息!都是做官的人了,還隻想著我的東西”
謝尚笑得無恥:“爹,我再做官,也還是您兒子!”
“爹,您會送我什麽?”
謝子安為謝尚纏得沒法,沒好氣道:“你去我書房自己瞧去!”
謝尚跑去書房,一進門便瞧到畫案上攤著的一幅畫。畫還隻個草圖——畫上的男子才一個輪廓,連眉眼都沒有,但從男子頭頂宮門上標著的“午門”來看,這男子必是他無疑了——他爹竟然畫了一張他穿紅袍中狀元走禦道出宮的行樂圖。
謝尚激動壞了。謝尚沒想到他爹能費心費力給他畫這麽一幅畫。
這畫的是他人生的得意時刻,虧他先前還惋惜他太爺爺、爺爺、娘跟紅棗都不在,都未曾見。
現有了這麽一張圖,就不隻是他太爺爺、爺爺、娘跟紅棗能身臨其境,就是將來他兒子、孫子、重孫子都能看了!
他爹真是太貼心了!
“爹,”謝尚跑迴正房跟謝子安提要求:“您畫得真是太好了。您能不能再給我多畫一張長安左門看黃榜的‘看榜圖’、一張‘國子監賜穿麒麟袍’,一張“洞房花燭”,湊成一套四張豎條幅?”
“來,”謝子安聽笑了,跟謝尚招手:“過來,讓我瞧瞧你的臉有多大,才能跟我開這樣的口!”
謝尚不以為然地給自己辯駁道:“爹,我這迴連中六元,論理該跟您討一套六張的豎條幅才是。我這才討了四張,已經很謙虛了!”
“嘖,你還越說越有理了?”
謝子安嘴裏嘲諷,心裏卻因為兒子的話而生了憐惜——過去十年,兒子一人在家鄉支撐門戶,甚至這迴科舉考試前四元也都是兒子自己張羅,他連麵都未曾露,現兒子不過跟他討幾幅畫,這要求真不算過分!
……
早起吃過飯謝子安穿了蟒袍坐了八抬大轎迫不及待地去皇城候見,謝福隨行。
謝尚沒了向導,加上關心他爹的陛見便哪兒都沒去。
枯坐無趣,謝尚讓顯榮拿了小廝們趕畫出來的禦賜宅子平麵圖琢磨裝飾改建……
在京九年,謝子安還是頭一迴單獨陛見,說不緊張那是哄人,但謝子安自覺不能輸給至今不知人事的兒子,於昨晚在臥房把今兒陛見的禮儀應答反複練習了許久,所以今兒進了乾清宮後給書案後站著的弘德帝請安問候是一點沒慌,一點沒錯。
“謝卿,”弘德帝沒有叫起,而是招手道:“你來瞧瞧朕的這幅字如何”
謝子安沒想弘德帝如此和藹好親近不覺一愣,但轉即便磕了個頭道:“臣領旨!”
沒甚遲疑的謝子安站起身走到龍案側前,壯膽一瞧,瞧見白紙黑墨四個大字“連中六元”。
謝子安趕緊跪下道:“陛下洪德,微臣犬子不敢居功。”
弘德帝輕鬆笑道:“俗話說‘教不嚴,父之過’。這兒子不好,是父親的過失,那麽兒子有了成績,自然也該是父親的功勞。”
“令郎謝尚此番能連中六元,你功不可沒——朕以為隻一句‘教子有方’可不足以形容你於兒子教養的用心。”
“所以朕決定把這張字賜給你。一來表彰你教養了一個好兒子;二來也叫世人知道你兒子能連中六元不獨是他自己用功,還少不了你這個父親的苦心教養——父母之愛子,當為之計深遠;三則朕希望你到山東後能將這份教子之心用到地方教化上,為朝廷多栽培人才!”
弘德帝短短幾句話說得謝子安感激涕零,額頭碰地道:“陛下厚德,臣及犬子沒齒不忘!”
弘德帝點點頭方才叫起,然後又賜坐賞茶。
謝子安已經放過三迴鄉試主考,參與三迴殿試,都沒出岔——弘德帝倒不擔心謝子安做不來大宗師。
不過提學官除了掌一省舉業,還擔監督一省軍政大責——為了叫謝子安對自己忠心,不輕易地被駐地封疆和布政籠絡了去,弘德帝當下也是費盡心思 。
單從這點說,弘德帝也不容易。
“爹,”看到謝子安從宮裏拿迴家來的“連中六元”橫幅,謝尚難以置信:“這是陛下賞給您的”
言外之意是不是搞錯了?
謝尚的小心思瞞不過謝子安的眼睛,謝子安把弘德帝的話轉述了一遍,謝尚瞬間自省,然後問謝子安道:“爹,陛下若覺得我傳臚禮上不該穿紅,為啥又賞我穿麒麟袍?”
謝子安沉吟道:“聖心難測。“
“單從今兒陛下賜字來後,陛下對你是在敲打,但聯係上我這個官是在宮門大聲唿喊,正被禦史台參有辱斯文,人前失儀的時候分封,似乎陛下又不是太在意。”
“尚兒,你拿筆把這幾狀事都記下來,咱們父子倆好好琢磨琢磨!”
……
謝尚中會元的餘波還未散盡,這天雉水城人忽看到八匹馬從南城外駛來,馬上的皂衣衙役腰間個個紮著紅綢——這是殿試結果出來了?
而且看這一迴來八個人的陣仗,想必謝尚老爺的功名還不小。
心念轉過,雉水城人立刻唿朋喚友地都往東街上的謝家來,更有那家常在李家糧店喝羊奶的熱心人飛跑去李家糧店告訴……
謝尚科考,捷報頻傳,雉水城人在一次又一次的茶餘飯後的熱議中集體被科普了科舉諸事——現連椅背高的小孩子都能一二三地說清楚科舉六元是哪六元。
紅棗是謝家大宅最早知曉謝尚中狀元的。
無他,張乙在府城得了信便連夜趕了迴來——過去三個月,紅棗在雉水往府城的沿途州縣開了三家分店,張乙中途有騾子換,跑得飛快,竟是昨兒傍晚就到了,比報喜的官差早到了半天一夜。
時紅棗已搬迴明霞院西院三個月。聞信紅棗自是喜出望外,歡喜無限——她可算是能走出雉水城去京師了!
晚飯時候紅棗去正院把消息告訴了她婆婆雲氏。
今春縣試,雉水城的學子跟得神助一般考中了十一個童生,而謝家人隻中了三個。
與去歲的八個童生全是謝家人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俗話說“阻人功名如殺人父母”。雲氏對於十三房人明裏暗裏的抱怨雖說麵上不顯,但在殿試結果出來前不免捏把汗——她內心也覺得兒子擱《四書》上寫兒媳婦名字極其不妥,但礙於丈夫不表態,她也就一直跟著屏氣。
雲氏雖說見識有限,但有個好處,就是但凡丈夫不發話她就恪守三從四德,隨兒子折騰。
現聽說兒子得了狀元,雲氏知道兒子聖眷在握,去了心中大石,立刻喜氣洋洋起來。
“尚兒媳婦,”雲氏立刻道:“今兒晚了,明兒一早你便打發人去南城門口守著。府城差役一到,立刻就來告訴。”
“老太爺、大老爺、大太太跟前咱們且別聲張,但等明兒消息實了再說。”
“不然隻管現在告訴,倒是累長輩們掛心,反顯得咱們不孝。”
紅棗聞言稱是,附和道:“娘說得是。我一會再打發人和春叔說一聲,叫他明兒悄悄預備酒席。”
……
謝尚迴到家中見到謝子安忍不住笑道:“爹,今兒我瞧到您了。”
謝子安但笑不語,謝尚又問:“爹,您陛見的日子定了嗎?”
謝子安搖頭:“哪裏能這麽快?最快也得等五月初一的朝會。”
謝尚想想道:“爹,那您得閑帶我在京城裏逛逛唄!”
謝子安笑:“你想逛不會去找你同年”
謝尚搖頭道:“不行,我想去的地方他們未必知道,而且就是知道也不適合和他們同去。”
“哦”謝子安來興趣了:“你想去哪兒?”
“爹,”謝尚親熱笑道:“您知道京師的哪個珠寶鋪子比較靠譜”
謝子安嘖了一聲嫌棄道:“你同年不合適,我就合適”
“你想買什麽直接叫謝福同你去。我可不得閑!”
對於兒子給兒媳婦買頭麵,謝子安才懶得管。
謝尚笑笑果真轉找謝福。
謝尚早知他爹不可能答應,如此說不過是跟他爹委婉借人罷了。
……
陛見的消息來得比謝子安想象中的快。次日午晌便有宮裏的小太監來謝家傳旨,讓謝子安明日早晌去宮門等候陛見。
兒子和自己的前程已定,謝子安歸心似箭,巴不得趕緊陛見了家去。
傍晚謝子安跟出門逛了一天的謝尚道:“你要買什麽這幾天可要加緊了。明兒陛見後再請了酒咱們就迴雉水城去。”
“這是我剛擬的日子,你瞧瞧。”
接過帖子,謝尚看他爹定了五月初六的日子出發,立刻道:“爹,按您這個安排,咱們五月二十前就能到家。”
“這樣六月初一開祠堂,那我圓房的日子是不是就能定在六月初六了”
“噗--,”謝子安憋不住笑了:“這麽急不可耐?”
謝尚不要臉地笑道:“爹,我這不是趕著讓您抱孫子呢?”
謝尚臉皮夠厚,謝子安逗起來無趣,隻得點頭道:“算日子倒是充裕,那就六月初六吧!”
“但你還沒行過加冠禮,幹脆地就定在六月初一開祠堂時一起行加冠禮。”
謝尚當然願意——他又可以得寶石了。
上迴他爺還說給他備了一匣子寶石,而且他太爺爺在紅棗及笄的時候給了一匣子寶石,沒道理他加冠沒有。
“爹,”謝尚嬉皮笑臉地問道:“加冠禮您給我準備了什麽”
謝子安鄙視:“出息!都是做官的人了,還隻想著我的東西”
謝尚笑得無恥:“爹,我再做官,也還是您兒子!”
“爹,您會送我什麽?”
謝子安為謝尚纏得沒法,沒好氣道:“你去我書房自己瞧去!”
謝尚跑去書房,一進門便瞧到畫案上攤著的一幅畫。畫還隻個草圖——畫上的男子才一個輪廓,連眉眼都沒有,但從男子頭頂宮門上標著的“午門”來看,這男子必是他無疑了——他爹竟然畫了一張他穿紅袍中狀元走禦道出宮的行樂圖。
謝尚激動壞了。謝尚沒想到他爹能費心費力給他畫這麽一幅畫。
這畫的是他人生的得意時刻,虧他先前還惋惜他太爺爺、爺爺、娘跟紅棗都不在,都未曾見。
現有了這麽一張圖,就不隻是他太爺爺、爺爺、娘跟紅棗能身臨其境,就是將來他兒子、孫子、重孫子都能看了!
他爹真是太貼心了!
“爹,”謝尚跑迴正房跟謝子安提要求:“您畫得真是太好了。您能不能再給我多畫一張長安左門看黃榜的‘看榜圖’、一張‘國子監賜穿麒麟袍’,一張“洞房花燭”,湊成一套四張豎條幅?”
“來,”謝子安聽笑了,跟謝尚招手:“過來,讓我瞧瞧你的臉有多大,才能跟我開這樣的口!”
謝尚不以為然地給自己辯駁道:“爹,我這迴連中六元,論理該跟您討一套六張的豎條幅才是。我這才討了四張,已經很謙虛了!”
“嘖,你還越說越有理了?”
謝子安嘴裏嘲諷,心裏卻因為兒子的話而生了憐惜——過去十年,兒子一人在家鄉支撐門戶,甚至這迴科舉考試前四元也都是兒子自己張羅,他連麵都未曾露,現兒子不過跟他討幾幅畫,這要求真不算過分!
……
早起吃過飯謝子安穿了蟒袍坐了八抬大轎迫不及待地去皇城候見,謝福隨行。
謝尚沒了向導,加上關心他爹的陛見便哪兒都沒去。
枯坐無趣,謝尚讓顯榮拿了小廝們趕畫出來的禦賜宅子平麵圖琢磨裝飾改建……
在京九年,謝子安還是頭一迴單獨陛見,說不緊張那是哄人,但謝子安自覺不能輸給至今不知人事的兒子,於昨晚在臥房把今兒陛見的禮儀應答反複練習了許久,所以今兒進了乾清宮後給書案後站著的弘德帝請安問候是一點沒慌,一點沒錯。
“謝卿,”弘德帝沒有叫起,而是招手道:“你來瞧瞧朕的這幅字如何”
謝子安沒想弘德帝如此和藹好親近不覺一愣,但轉即便磕了個頭道:“臣領旨!”
沒甚遲疑的謝子安站起身走到龍案側前,壯膽一瞧,瞧見白紙黑墨四個大字“連中六元”。
謝子安趕緊跪下道:“陛下洪德,微臣犬子不敢居功。”
弘德帝輕鬆笑道:“俗話說‘教不嚴,父之過’。這兒子不好,是父親的過失,那麽兒子有了成績,自然也該是父親的功勞。”
“令郎謝尚此番能連中六元,你功不可沒——朕以為隻一句‘教子有方’可不足以形容你於兒子教養的用心。”
“所以朕決定把這張字賜給你。一來表彰你教養了一個好兒子;二來也叫世人知道你兒子能連中六元不獨是他自己用功,還少不了你這個父親的苦心教養——父母之愛子,當為之計深遠;三則朕希望你到山東後能將這份教子之心用到地方教化上,為朝廷多栽培人才!”
弘德帝短短幾句話說得謝子安感激涕零,額頭碰地道:“陛下厚德,臣及犬子沒齒不忘!”
弘德帝點點頭方才叫起,然後又賜坐賞茶。
謝子安已經放過三迴鄉試主考,參與三迴殿試,都沒出岔——弘德帝倒不擔心謝子安做不來大宗師。
不過提學官除了掌一省舉業,還擔監督一省軍政大責——為了叫謝子安對自己忠心,不輕易地被駐地封疆和布政籠絡了去,弘德帝當下也是費盡心思 。
單從這點說,弘德帝也不容易。
“爹,”看到謝子安從宮裏拿迴家來的“連中六元”橫幅,謝尚難以置信:“這是陛下賞給您的”
言外之意是不是搞錯了?
謝尚的小心思瞞不過謝子安的眼睛,謝子安把弘德帝的話轉述了一遍,謝尚瞬間自省,然後問謝子安道:“爹,陛下若覺得我傳臚禮上不該穿紅,為啥又賞我穿麒麟袍?”
謝子安沉吟道:“聖心難測。“
“單從今兒陛下賜字來後,陛下對你是在敲打,但聯係上我這個官是在宮門大聲唿喊,正被禦史台參有辱斯文,人前失儀的時候分封,似乎陛下又不是太在意。”
“尚兒,你拿筆把這幾狀事都記下來,咱們父子倆好好琢磨琢磨!”
……
謝尚中會元的餘波還未散盡,這天雉水城人忽看到八匹馬從南城外駛來,馬上的皂衣衙役腰間個個紮著紅綢——這是殿試結果出來了?
而且看這一迴來八個人的陣仗,想必謝尚老爺的功名還不小。
心念轉過,雉水城人立刻唿朋喚友地都往東街上的謝家來,更有那家常在李家糧店喝羊奶的熱心人飛跑去李家糧店告訴……
謝尚科考,捷報頻傳,雉水城人在一次又一次的茶餘飯後的熱議中集體被科普了科舉諸事——現連椅背高的小孩子都能一二三地說清楚科舉六元是哪六元。
紅棗是謝家大宅最早知曉謝尚中狀元的。
無他,張乙在府城得了信便連夜趕了迴來——過去三個月,紅棗在雉水往府城的沿途州縣開了三家分店,張乙中途有騾子換,跑得飛快,竟是昨兒傍晚就到了,比報喜的官差早到了半天一夜。
時紅棗已搬迴明霞院西院三個月。聞信紅棗自是喜出望外,歡喜無限——她可算是能走出雉水城去京師了!
晚飯時候紅棗去正院把消息告訴了她婆婆雲氏。
今春縣試,雉水城的學子跟得神助一般考中了十一個童生,而謝家人隻中了三個。
與去歲的八個童生全是謝家人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俗話說“阻人功名如殺人父母”。雲氏對於十三房人明裏暗裏的抱怨雖說麵上不顯,但在殿試結果出來前不免捏把汗——她內心也覺得兒子擱《四書》上寫兒媳婦名字極其不妥,但礙於丈夫不表態,她也就一直跟著屏氣。
雲氏雖說見識有限,但有個好處,就是但凡丈夫不發話她就恪守三從四德,隨兒子折騰。
現聽說兒子得了狀元,雲氏知道兒子聖眷在握,去了心中大石,立刻喜氣洋洋起來。
“尚兒媳婦,”雲氏立刻道:“今兒晚了,明兒一早你便打發人去南城門口守著。府城差役一到,立刻就來告訴。”
“老太爺、大老爺、大太太跟前咱們且別聲張,但等明兒消息實了再說。”
“不然隻管現在告訴,倒是累長輩們掛心,反顯得咱們不孝。”
紅棗聞言稱是,附和道:“娘說得是。我一會再打發人和春叔說一聲,叫他明兒悄悄預備酒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