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元宵節,聶二老爺晚上歇在聶二太太房中,丫頭侍候著要睡下時,聶二太太卻是再次提起聶煬與馮惠姐的親事,道:“與洪家的婚事,大嫂也是同意的,說惠姐不錯,我今天和沈太太去酒樓裏,還遇上了洪夫人和惠姐兒,我是怎麽看怎麽中意,你怎麽就不同意呢。吞噬小說 .tsxsw</a>。。”
聶二老爺不能說是十分有主見之人,聶二太太堅持同意惠姐兒,他就說去問問聶大太太,現在聶大太太也同意了,他心中也有幾分動搖了,仍然道:“結親除了看姑娘,多數還要看看親娘母,若是遇上個難纏的親家,隻怕也有得纏嘴。當年與徐家結親退親,不就因為這個嗎。”
“你還說徐家呢,今天就這麽巧撞上了,徐家那位大奶奶是真厲害,洪夫人怎麽也是她曾經嫡母,不請安不問好,倒是找起嫡母的麻煩。倒是惠姐兒應對得當,我看著喜歡。”聶二太太說著,又道:“再者洪家也是做海運生意的,以後兩家成了親家,多少有個幫襯。”
聶二老爺便不再堅持,道:“既然你和大嫂都同意,那就定了吧,元宵節也過了,選個好日子,我們去提親。不過小三的婚事,你尋了這麽久可有頭緒了?”
“我托了媒人去尋,媒人說了城西方家的七姑娘,老爺也是曉的,方家是青陽大族,據說祖上還曾出過尚書,隻是子孫沒那麽爭氣,這些年形勢看著不大好。這位方七姑娘是自小父母亡故,養在祖母身邊。我讓婆子們私下打聽了,這位方七姑娘品行樣貌都是上上等的,配小三正是合適。”聶二太太說著,若是單純論門第人品樣貌,聶烴還未必配得上。
當然這樣的姑娘也不便宜,媒人試探的問了問,方家大太太開口就是五千銀子聘禮,然後讓聶家另出兩千銀子置辦方姑娘的嫁妝。
聶二老爺聽得多少愣了一下,他當然知曉方家,但沒想到方家敢這麽叫價,開口就是七千銀子,就是聶家現在有錢,花這麽多錢娶個媳婦也得猶豫一下。不由得道:“方家也太敢要價了,這都夠打個銀人了,你就沒有讓媒人還還價?”
聶二太太笑著道:“我還沒有跟大嫂,老爺商議,如何敢私做主,隻是讓媒婆問了問,若是大嫂和老爺同意了,我估摸著五千銀子也就足夠了。”
青陽的商戶不少,能拿得出七千銀子的不在少數,肯為娶媳婦花這個錢的也不在少數。但這個媳婦得物有所值,方家現在有什麽,還不如徐家,徐家多少有個舉人老爺在。方家想把方七姑娘賣個好價錢,也得有人買才行。
“五千銀子……”聶二老爺仍然覺得不是筆小數目,想想卻是道:“先打聽著,再跟大嫂商量商量。”就是多花點錢,若是能給小三尋房好媳婦,總算對得起早逝的弟弟,這也是值得的。
聶二太太也是這個意思,再者像方家那樣,若是聶家上趕著去了,這價錢也不好還。媒人問過了,然後冷一冷,若是方家有意,自己就會找上門來。道:“先把小二的親事訂下來,了了一件是一件。”
“嗯。”聶二老爺點頭說著。
聶二太太尋來媒婆,給洪家送了帖子,聶二老爺和聶二太太親自登門提親,洪三老爺,洪夫招唿接待的,兩家的親事當天就敲定了。事情傳出來,第一個鬧騰的是馮二老爺,他是馮惠姐的親爹,現在女兒定親了,他當爹的都不知道,還是別人跟她說的,如何不鬧騰。
隻是馮二老爺鬧到洪家去,根本就沒人搭理他,還要揚言去告,就更沒人搭理他了。他跟洪夫人已經和離,現在母親,娘舅做主給馮惠姐訂親事,親爹也可以閃一邊去了。倒是馮老太太非常聰明,得了消息之後,次日就上了聶家的門。
聶大太太出麵招唿,言語間卻沒有那麽客氣,聶大太太覺得洪夫人做的對,自然就看不上馮老太太。像老婆子自覺得家中門第高貴,吃著兒媳婦穿著兒媳婦的,還要算計著兒媳婦,這就是精過頭了,拿人家全當傻子。
客套著坐下之後,聶大太太不等馮老太太開口,就先問著:“年前城裏就傳說馮家要分家,分了嗎?”
馮老太太臉色有幾分不好看,道:“父母在,不分家,我那大兒是再孝順不過的,如何會不管自己親娘。”馮大老爺是想分,但她咬住不分,馮大老爺也沒辦法,他是官身,總不敢違逆母親。
“當兒子的孝順母親是理所當然,但養著那樣一個敗家弟弟,隻怕馮大老爺也覺得吃力的很。大兒是親生的,二子也是親生的,當娘的何故如此偏心,讓二小子把大兒子拖垮了,兩房也再沒一點情份。”聶大太太說著,這話倒不全是奚落馮老太太,她也是真的有點好奇。
雖然說父母在不分家,像馮二老爺那種兒子,早早的分出去了,他若是能改了,當兄長的扶持一把那是兄弟情份。但若是一直如此不長進,一家老小全吃大哥家的,就這樣還不消停,抱怨折騰惹出事非來,人家大嫂子能沒意見嗎。
就像聶家這樣,雖然聶大老爺臨死前說了不分家,讓聶殤照看二房和三房。但若是聶二老爺像馮二老爺這樣,她也必然要把家分了。吃花的喝我的,還要不省事找麻煩,得多聖母成什麽樣才能一直忍耐。
馮老太太聽得老臉一紅,好一會才道:“兄弟守望相助是理所當然,當兄長的難道不該照應弟弟。再者我那二子有什麽錯處,唯獨錯的就是娶錯了媳婦。”
她擅長宅鬥,年輕的時候跟婆婆,小妾鬥心眼,年老了又要跟兒媳婦鬥。但馮家的生存環境一直很講麵子,禮教規矩,說話都是綿裏藏針的,大家總是臉上笑臉,暗裏使拌子。
也因為這樣她才不看的上洪夫人,洪夫人性格強勢不說,有啥事都是明刀明槍的來,感覺大家都不是一路的。用繡花針跟刀劍比拚,她又不是東方不敗,如何拚的過洪夫人,這些年也是吃了不少虧,心裏總是氣不順。
聶大太太聽得直搖頭道:“這些年二太太持家,拿嫁妝養著全家,兒子娶媳婦都是自己貼錢娶的,不敢用馮家的錢,也是馮家沒錢。當初她在馮家時,馮大老爺為什麽不提分家,還不是因為錢鬧的。這樣的兒媳婦,平常人家娶到早該偷笑了,到老太太嘴裏就成娶錯媳婦了。幸好洪家姐姐與馮二老爺和離了,以後惠姐也在洪家發嫁,不然這麽一個親家,聶家是消受不起的。”
馮老太太聽得臉色瞬間變了,她這趟過來並不拆親事了,她也知道拆不了。她的目的是想讓聶家認馮家為親,以後當親戚行走。聶家有錢是公認的,這樣馮家有啥事,就能讓惠姐兒從婆家拿錢貼補貼補,哪裏想到聶大太太話說的如此難聽不說,還說惠姐以後要在洪家發嫁。
直接拍桌道:“惠姐是馮家的女兒,如何能在洪家發嫁。就是當初縣老爺宣判時,也是說惠姐到洪家暫住,出嫁時仍然迴到馮家來。馮家就是再窮再沒銀子,也不能讓自家女兒到別人家裏發嫁了。”
聶大太太笑了起來,看向馮老太太嘲諷模式全開,道:“老太太想的好啊,到馮家發嫁?聶家的聘禮馮家自然是能是扣下,再有洪家大姐給女兒置辦的嫁妝,你也能扣下。老太太是不是以為別人都是傻子啊,想把天下人都算計了去。”
“你……”馮老太太氣的全身發顫,頭指著聶大太太道:“惠姐總是算姓馮的,父親兄長都在,哪裏輪得到洪家。我本是好心好意上門與親家說話,誰想到大太太竟然如此盛氣淩人。我勸大太太也是收著些,別得意過了頭,當初縣老爺都判的清楚,惠姐是肯定要在馮家發嫁的。”
“那也行啊,反正聶家的聘禮是下到洪家,交給洪夫人,抬妝也是從洪家抬到聶家來。至於發嫁當天,若是馮老太太執意,惠姐倒是可以去馮家去。”聶大太太笑著說,道:“到時候聶家去迎娶,大紅花轎進馮家的門,馮家擺酒宴客,惠姐兒也算是在馮家出嫁了。就是縣老爺判了官司,總沒說聘禮也要下到馮家吧。還是馮家不服氣,還要打官司?”
馮老太太這迴是真傻眼了,本以為就是哄不住聶家,那至少惠姐成親之時,怎麽也能撈點油水,沒想到聶家打的這個主意。
聶二太太一直旁邊聽著並未接口,此時也隻是默默端起茶碗吃茶。她敢讓兒子娶馮惠姐,自然會防著馮家。就像聶大太太說的,馮老太太真的是算計的太多,想得太多,以天下人都是傻子,把錢往她口袋裏送。
提親之時,她就跟洪夫人說好,馮家若是執意讓惠姐迴馮家發嫁,嫁妝和聘禮就這麽辦,根本就不經馮家的手,馮家想撈錢絕對沒門的事。
“大太太,二太太……”管事媳婦匆匆進到門裏,一臉歡喜的迴話道:“大爺迴來了……”
聶大太太和聶二太太頓時大喜,聶大太太連忙站起身來,問:“此刻在哪?”
“在船行,聽說拉了十幾大車的東西。”管事媳婦笑著說,又道:“小廝過來報的信,說一會就迴家。”
“好,好,好……”聶大太太連聲說著,隨即掃一眼馮老太太道:“主人家都端茶送客了,老太太還要留下喝茶嗎?”
馮老太太又氣又急又羞,終於冷哼一聲走了。
聶二老爺不能說是十分有主見之人,聶二太太堅持同意惠姐兒,他就說去問問聶大太太,現在聶大太太也同意了,他心中也有幾分動搖了,仍然道:“結親除了看姑娘,多數還要看看親娘母,若是遇上個難纏的親家,隻怕也有得纏嘴。當年與徐家結親退親,不就因為這個嗎。”
“你還說徐家呢,今天就這麽巧撞上了,徐家那位大奶奶是真厲害,洪夫人怎麽也是她曾經嫡母,不請安不問好,倒是找起嫡母的麻煩。倒是惠姐兒應對得當,我看著喜歡。”聶二太太說著,又道:“再者洪家也是做海運生意的,以後兩家成了親家,多少有個幫襯。”
聶二老爺便不再堅持,道:“既然你和大嫂都同意,那就定了吧,元宵節也過了,選個好日子,我們去提親。不過小三的婚事,你尋了這麽久可有頭緒了?”
“我托了媒人去尋,媒人說了城西方家的七姑娘,老爺也是曉的,方家是青陽大族,據說祖上還曾出過尚書,隻是子孫沒那麽爭氣,這些年形勢看著不大好。這位方七姑娘是自小父母亡故,養在祖母身邊。我讓婆子們私下打聽了,這位方七姑娘品行樣貌都是上上等的,配小三正是合適。”聶二太太說著,若是單純論門第人品樣貌,聶烴還未必配得上。
當然這樣的姑娘也不便宜,媒人試探的問了問,方家大太太開口就是五千銀子聘禮,然後讓聶家另出兩千銀子置辦方姑娘的嫁妝。
聶二老爺聽得多少愣了一下,他當然知曉方家,但沒想到方家敢這麽叫價,開口就是七千銀子,就是聶家現在有錢,花這麽多錢娶個媳婦也得猶豫一下。不由得道:“方家也太敢要價了,這都夠打個銀人了,你就沒有讓媒人還還價?”
聶二太太笑著道:“我還沒有跟大嫂,老爺商議,如何敢私做主,隻是讓媒婆問了問,若是大嫂和老爺同意了,我估摸著五千銀子也就足夠了。”
青陽的商戶不少,能拿得出七千銀子的不在少數,肯為娶媳婦花這個錢的也不在少數。但這個媳婦得物有所值,方家現在有什麽,還不如徐家,徐家多少有個舉人老爺在。方家想把方七姑娘賣個好價錢,也得有人買才行。
“五千銀子……”聶二老爺仍然覺得不是筆小數目,想想卻是道:“先打聽著,再跟大嫂商量商量。”就是多花點錢,若是能給小三尋房好媳婦,總算對得起早逝的弟弟,這也是值得的。
聶二太太也是這個意思,再者像方家那樣,若是聶家上趕著去了,這價錢也不好還。媒人問過了,然後冷一冷,若是方家有意,自己就會找上門來。道:“先把小二的親事訂下來,了了一件是一件。”
“嗯。”聶二老爺點頭說著。
聶二太太尋來媒婆,給洪家送了帖子,聶二老爺和聶二太太親自登門提親,洪三老爺,洪夫招唿接待的,兩家的親事當天就敲定了。事情傳出來,第一個鬧騰的是馮二老爺,他是馮惠姐的親爹,現在女兒定親了,他當爹的都不知道,還是別人跟她說的,如何不鬧騰。
隻是馮二老爺鬧到洪家去,根本就沒人搭理他,還要揚言去告,就更沒人搭理他了。他跟洪夫人已經和離,現在母親,娘舅做主給馮惠姐訂親事,親爹也可以閃一邊去了。倒是馮老太太非常聰明,得了消息之後,次日就上了聶家的門。
聶大太太出麵招唿,言語間卻沒有那麽客氣,聶大太太覺得洪夫人做的對,自然就看不上馮老太太。像老婆子自覺得家中門第高貴,吃著兒媳婦穿著兒媳婦的,還要算計著兒媳婦,這就是精過頭了,拿人家全當傻子。
客套著坐下之後,聶大太太不等馮老太太開口,就先問著:“年前城裏就傳說馮家要分家,分了嗎?”
馮老太太臉色有幾分不好看,道:“父母在,不分家,我那大兒是再孝順不過的,如何會不管自己親娘。”馮大老爺是想分,但她咬住不分,馮大老爺也沒辦法,他是官身,總不敢違逆母親。
“當兒子的孝順母親是理所當然,但養著那樣一個敗家弟弟,隻怕馮大老爺也覺得吃力的很。大兒是親生的,二子也是親生的,當娘的何故如此偏心,讓二小子把大兒子拖垮了,兩房也再沒一點情份。”聶大太太說著,這話倒不全是奚落馮老太太,她也是真的有點好奇。
雖然說父母在不分家,像馮二老爺那種兒子,早早的分出去了,他若是能改了,當兄長的扶持一把那是兄弟情份。但若是一直如此不長進,一家老小全吃大哥家的,就這樣還不消停,抱怨折騰惹出事非來,人家大嫂子能沒意見嗎。
就像聶家這樣,雖然聶大老爺臨死前說了不分家,讓聶殤照看二房和三房。但若是聶二老爺像馮二老爺這樣,她也必然要把家分了。吃花的喝我的,還要不省事找麻煩,得多聖母成什麽樣才能一直忍耐。
馮老太太聽得老臉一紅,好一會才道:“兄弟守望相助是理所當然,當兄長的難道不該照應弟弟。再者我那二子有什麽錯處,唯獨錯的就是娶錯了媳婦。”
她擅長宅鬥,年輕的時候跟婆婆,小妾鬥心眼,年老了又要跟兒媳婦鬥。但馮家的生存環境一直很講麵子,禮教規矩,說話都是綿裏藏針的,大家總是臉上笑臉,暗裏使拌子。
也因為這樣她才不看的上洪夫人,洪夫人性格強勢不說,有啥事都是明刀明槍的來,感覺大家都不是一路的。用繡花針跟刀劍比拚,她又不是東方不敗,如何拚的過洪夫人,這些年也是吃了不少虧,心裏總是氣不順。
聶大太太聽得直搖頭道:“這些年二太太持家,拿嫁妝養著全家,兒子娶媳婦都是自己貼錢娶的,不敢用馮家的錢,也是馮家沒錢。當初她在馮家時,馮大老爺為什麽不提分家,還不是因為錢鬧的。這樣的兒媳婦,平常人家娶到早該偷笑了,到老太太嘴裏就成娶錯媳婦了。幸好洪家姐姐與馮二老爺和離了,以後惠姐也在洪家發嫁,不然這麽一個親家,聶家是消受不起的。”
馮老太太聽得臉色瞬間變了,她這趟過來並不拆親事了,她也知道拆不了。她的目的是想讓聶家認馮家為親,以後當親戚行走。聶家有錢是公認的,這樣馮家有啥事,就能讓惠姐兒從婆家拿錢貼補貼補,哪裏想到聶大太太話說的如此難聽不說,還說惠姐以後要在洪家發嫁。
直接拍桌道:“惠姐是馮家的女兒,如何能在洪家發嫁。就是當初縣老爺宣判時,也是說惠姐到洪家暫住,出嫁時仍然迴到馮家來。馮家就是再窮再沒銀子,也不能讓自家女兒到別人家裏發嫁了。”
聶大太太笑了起來,看向馮老太太嘲諷模式全開,道:“老太太想的好啊,到馮家發嫁?聶家的聘禮馮家自然是能是扣下,再有洪家大姐給女兒置辦的嫁妝,你也能扣下。老太太是不是以為別人都是傻子啊,想把天下人都算計了去。”
“你……”馮老太太氣的全身發顫,頭指著聶大太太道:“惠姐總是算姓馮的,父親兄長都在,哪裏輪得到洪家。我本是好心好意上門與親家說話,誰想到大太太竟然如此盛氣淩人。我勸大太太也是收著些,別得意過了頭,當初縣老爺都判的清楚,惠姐是肯定要在馮家發嫁的。”
“那也行啊,反正聶家的聘禮是下到洪家,交給洪夫人,抬妝也是從洪家抬到聶家來。至於發嫁當天,若是馮老太太執意,惠姐倒是可以去馮家去。”聶大太太笑著說,道:“到時候聶家去迎娶,大紅花轎進馮家的門,馮家擺酒宴客,惠姐兒也算是在馮家出嫁了。就是縣老爺判了官司,總沒說聘禮也要下到馮家吧。還是馮家不服氣,還要打官司?”
馮老太太這迴是真傻眼了,本以為就是哄不住聶家,那至少惠姐成親之時,怎麽也能撈點油水,沒想到聶家打的這個主意。
聶二太太一直旁邊聽著並未接口,此時也隻是默默端起茶碗吃茶。她敢讓兒子娶馮惠姐,自然會防著馮家。就像聶大太太說的,馮老太太真的是算計的太多,想得太多,以天下人都是傻子,把錢往她口袋裏送。
提親之時,她就跟洪夫人說好,馮家若是執意讓惠姐迴馮家發嫁,嫁妝和聘禮就這麽辦,根本就不經馮家的手,馮家想撈錢絕對沒門的事。
“大太太,二太太……”管事媳婦匆匆進到門裏,一臉歡喜的迴話道:“大爺迴來了……”
聶大太太和聶二太太頓時大喜,聶大太太連忙站起身來,問:“此刻在哪?”
“在船行,聽說拉了十幾大車的東西。”管事媳婦笑著說,又道:“小廝過來報的信,說一會就迴家。”
“好,好,好……”聶大太太連聲說著,隨即掃一眼馮老太太道:“主人家都端茶送客了,老太太還要留下喝茶嗎?”
馮老太太又氣又急又羞,終於冷哼一聲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