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思齊進京前幫襯了柱子五十兩銀子,預支了柱子一年工錢,陳東一家在順慶鎮南邊裏弄買了一個院子,院子有一溜兒五間房,和一個小小院子。


    柱子成親後住在東廂房,陳東老倆口住西廂房。現在秀英每天也跟鎮上其它婆婆一樣,每天早起灑掃院子,吃過早飯坐在門口東家長西家短,說說自家兒媳婦是永恆的話題。


    “你兒媳婦年底要生了吧?”同坐一個婦人問秀英。


    秀英樂嗬嗬道:“可能得過了年以後吧?”


    路口身著皂衣一個領頭模樣的人喊:“仔細找,一戶戶問清楚。”


    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婦人道:“又怎麽了?這些衙役天天吃飽沒事幹,就會無事忙。”


    另一個年輕些的,瘦瘦小小的婦人道:“你們看,那不是陳三嗎?”


    一個胖胖的衙役手拿一張紙,可不正朝她們走來。


    順慶鎮地方不大,居民們大都識得衙役,心情好時遇上還會開兩句玩笑。現在被打斷談興,婦人們心情可就不怎麽好了。


    陳三一戶戶打門,也沒進屋,就在門口把手裏的紙拿給門裏的人看,然後到下一家。


    秀英家是裏弄最後一戶。柱子在景福樓有分紅,日子過得紅火,平日裏買菜時總順帶著買幾個果子餅子,見了鄰居們拿出來讓她們嚐嚐鮮。因而鄰居們有事沒事總在她家院子裏或門口台階上閑坐。秀英能說會道,很快成為老太太們的頭兒。


    看陳三挨家挨戶,很快朝這兒來,秀英眯起眼,努力想看清他手裏的紙寫的是什麽。老婦人打趣道:“柱子娘也識字?”


    “哪裏識字了,不過好奇。”秀英笑道:“你別說,我家曾經來過一個識字的,還會寫呢。”


    婦人們不管信不信的,都“嘖嘖”讚歎兩聲。


    離得三四家,陳三臉上堆著笑。道:“都在這兒啊?”把手裏的紙遞過來,道:“大嬸們看看,可曾經見過這位小娘子?”


    秀英接過紙,紙上廖廖幾筆,一個俊俏的姑娘活靈活現,那雙眼睛直似會說話似的。


    “啊!!!”秀英驚唿出聲,趕忙捂住嘴。


    “你見過?”婦人們望過來時,陳三已喜不自勝道。要是尋到見過的人,可是有五十兩賞銀的。


    “沒……”秀英頭搖得撥浪鼓似的,道:“我隻是看到有人生得這麽俊。才叫了一聲。”


    陳三失望。道:“嬸啊。你沒事叫什麽叫。長得俊的從多了去了。也就是你眼界小,沒見過世麵。”


    “哦,你見過世麵。”老婦人搶白道:“夜裏在夢中見的多吧。”


    陳三二十多了,還沒說上媳婦。


    婦人們都掩口笑起來。瘦小婦人道:“要不要我幫你做媒啊?省得你天天晚上做夢。”


    好一通打趣,把陳三說得落荒而逃。


    秀英卻怔怔的,等到晚上柱子迴來,把柱子拉到東廂房,說私已話。第二天柱子請了半天假,到集上找給人寫信的算命先生,照老娘教的,給樂思齊寫了一封信。


    天氣漸暖,景福樓的生意也日漸穩定。雖沒有大賺,生意卻逐日增長。這兒是進城必經之路,原先很多人把這兒當行腳店,路過進來吃個飯,怎麽便宜怎麽來。自從景福樓開業。樓下辟了一半地兒,給過往的客商歇腳,火鍋本省了煎炒做的時間,能快速端上桌,又是豐儉隨意,消息傳開之後,為省錢不歇腳的行商也在這兒歇歇,填飽肚子再走。


    樓上是雅座,賈涵辟了一間房專門懸掛名士們的墨寶。


    此時房裏幾個書生對著一幅題跋為清寧山人的山水畫搖頭晃腦呢。


    一唇上兩撇須的書生道:“清寧山人神龍見首不見尾,怎麽會有墨寶留存在這兒,不會是假的吧?”


    一個二十三四的青年道:“要是真跡,怕是主人會珍而重之收藏起來,怎會這麽大方,掛在這兒讓我等瞻仰?”


    其它人附和稱是,那是年方二十歲已中兩榜進士,號稱遊曆過祖國河山的清寧山人啊。他在不在京還兩說,景福樓主人什麽麵子,怎能請得動他?


    小二進來道:“客官們的菜已上齊了,請過來這邊。”


    既是懸掛墨寶的地方,當然不能讓水汽蒸騰給熏著了,文人們在這裏賞字賞畫,寫字作畫,到別的房間吃飯。


    幾人出房間,迎頭又有幾人快步而來,一人道:“快來看,這兒有清寧山人的墨寶,再遲些,主人要收起來就糟了。”


    小二微微一笑。前幾天一個少年公子喝了酒問起東家是誰後,便揮毫潑墨畫了這幅畫。再然後,一個個書生便奔這幅畫而來。


    樂思齊的馬車在景福樓門前停下,幾個結帳出門的書生邊走邊議論著什麽,眼睛卻齊刷刷瞧向樂思齊。


    “東家,這是上個月的帳。”賈涵把帳本遞上,道:“開業半年,一個月收入比一個月多呢。”


    樂思齊一項一項看了,道:“有勞了。”


    賈涵謙遜道:“不敢當。”


    幾個書生說笑出門,一人道:“這景福樓倒是有趣,點幾樣素菜,還贈送湯底,隻需幾個銅板,所費不多呀。”


    幾個銅板閑坐大半天,談詩論文,還真是值得呀。


    一人道:“我們明天再來。”


    樂思齊站在窗前望著幾人遠去,唇邊含笑。隻做行腳商的客源未免少了些,以前的店老板就因生意虧本才把店盤了。這兒遠離市中心,如果沒有吸引人的地方,食客怎麽會遠道而來?單一味火鍋,夠嗎?


    樂思齊原就做好打持久戰的計劃,現在的形勢比想像的好,還是賈涵經營有方,難怪蘇瑋花大力氣把他請來。


    前後又有兩批人進門。這半晌午的,怎麽還有人吃飯?樂思齊不由看了看天色。


    “走走走,我們快去看清寧山人的畫。”不一會兒,走廊上傳來說話聲。


    清寧山人是誰?樂思齊想了半天,不得而知。


    “墨軒有大家的字畫嗎?”樂思齊問賈涵。


    賈涵露出狡黠的笑容,道:“墨軒已經開辦兩個多月了,名頭漸開,不少文人騷客聞名而來,不是賞字賞畫,便是留下墨寶。景福樓的名頭也漸漸傳開了。”


    “還是大掌櫃經營有道。”樂思齊誇獎。


    “不敢不敢。”賈涵對東家恭敬中還存著敬畏,外人不知樂思齊背後是誰,他可是清楚得很的,眼前這個姑娘能把徐國公拿捏在手心,可不簡單哪。


    隨著天色越來越晚,食客越來越多,景福樓漸漸人聲鼎沸起來。


    賈涵道:“人氣倒好,就是大多是書生,點的都是素菜,花不了幾個錢。再過段時間,我們的名氣大些,規定花費多少才能進墨軒,這樣我們也不致於賠本。”


    “不用。”樂思齊道:“開門做生意,人氣很重要,這樣挺好。”


    簽的文書,半年後店裏上下人等皆有分紅,與順慶店和永定店一樣,每月結算。如果照這樣下去,估計得再過半年才能有盈利吧?賈涵為東家著想的同時,也為夥計人考慮。既然東家沒答應,隻好算了。


    樂思齊掌燈時分才離開,再不走,城門就要關了,這也是景福樓位於城外的弊處。


    在車上,冬兒便開始操心晚上吃什麽,說了半天,也沒個結果。樂思齊笑道:“做些清淡些的就好,不用麻煩。”


    蘇瑋進宮輪值,她一人吃晚飯,八大碗就不用上了。


    才進楓葉院,秋菊迎上前來,道:“安華伯府的五小姐等您老半天了。”


    樂思齊意外。冬兒這個耳報神,天天嘮叨安華伯府這位五小姐又來給老夫人請安了。樂思齊全當沒聽見,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她怎能左右別人怎麽做呢。卻沒想到人家跑這兒來了。


    宴息室裏,五小姐燭下獨坐,聽到細碎的腳步聲響,迴頭一看,站了起來。


    兩人互相見禮,五小姐道:“笑兒來得唐突了,在老夫人那兒等了半天,你沒過來,我便過來看看。”


    說得好聽,不過是疑心小姐跟國公爺在一起,趕過來爭寵罷了。冬兒撇嘴。


    “五小姐客氣了,”樂思齊道:“因有些事,我下午出去一趟,直到此時才迴。害得五小姐久等了。不知五小姐用了晚飯未?如果沒用,不如在這裏吃。”


    “什麽五小姐呀,多生份。我姓程,小名笑笑,家裏長輩都喚我笑兒。”程笑笑道:“還沒用呢,既然如此,我就不客氣了。”


    秋菊問了幾樣她愛吃的菜,吩咐下去。


    “你這兒好象僻靜了些,院子也有點小。”程笑笑道:“國公爺太粗心了。”


    樂思齊笑了笑,道:“這兒挺好的,我喜歡院子中那兩株楓樹,秋風起時,楓葉燦若紅霞,美不勝收呢。”


    “原來如此。”李笑笑恍然,道:“都說國公爺對妹妹百依百順,沒有一絲違拗,看來傳言不虛。”


    妹妹?她比小姐還小一歲好不?冬兒憤憤瞪了程笑笑一眼。


    程笑笑感覺到了,對身側的丫鬟丟個眼色,那丫鬟俏生生過來,牽起冬兒的手,道:“我內急,妹妹帶我去茅廁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良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若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若珂並收藏良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