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著膀子和士兵一起操練了一天,沒有一絲倦意的蘇瑋在小廝的服侍下淋浴著裝。從昨天到現在他不眠不休精神抖擻,別人可不行,早累得快趴下,上下眼皮打架。可是主子不休息,誰敢說歇下?隻好強撐著挺直身姿。
營房門外的士兵通報進來:“聖旨到。”
這才到西北大營半個月,聖旨馬上到來啦?部下暗道:“國公爺聖眷真隆。”
聽完聖旨,蘇瑋半天作聲不得。果然是君心難測。莫名其妙的,皇帝不僅宣他迴京,還委了他個金吾衛同知,同時把副總兵扶正,斷了他在西北大營呆下去的念想。這是怎麽了?
宣旨的太監看著沉默不語的蘇瑋,勸道:“國公爺,皇上對您可真是沒得說,為了把你調進京師,特地讓全侯爺去了錦衣衛。”
全侯爺,全大成,一直在金吾衛同知上蹲著。蘇瑋離京前,兩人一起喝酒,席間,全大成還發牢騷說一直對皇上忠心耿耿,皇上就是沒把他放在心裏。那意思,是想升都指揮使。
蘇瑋白了太監一眼,心道:“他很可以不讓老全給我挪位子,我在這兒呆著挺好。”
太監畢竟是日夜跟在皇帝身邊的,沉默了一會,蘇瑋問:“全侯爺擢升為錦衣衛都指揮使了?”
“那裏呀,”太監笑道:“還是同知。”
蘇瑋怎麽看怎麽覺得他的笑容很怪異,難道全大成想當都指揮使已到人盡皆知的地步了嗎?
太監抿著嘴笑,翹起蘭花指。道:“全侯爺為這個,找皇上好一通哭訴呢。皇上英明神武,哪是臣子能打動的,到底沒有改變主意。”
蘇瑋默然。看來,老全真的是氣得狠了,要不然也不會這樣沉不住氣。
這世上什麽事都得有個對比,一聽說有人比自己還不順心。自己的遭遇也就不太糟糕了。蘇瑋的心情頓時好了不少,揚聲喊小廝:“準備酒菜,華公公大老遠地來了,總得吃好喝好。”
太監別的本事沒有,察言觀色的本領卻是無人能及。見蘇瑋心情好了,道:“可不敢當。怎麽能讓國公爺破費呢。”
蘇瑋凜然道:“說的哪裏話,現在這裏可還是我的地盤。”
太監忙道:“那是那是,有勞國公爺了。”瞥了蘇瑋一眼,似是在看他的臉色,見他沒有不快。這才放低聲音道:“不過,聖上囑咐了,讓國公爺接到聖旨即行。”
“這個自然。”蘇瑋道:“不過一頓飯的功夫。公公難道耽誤不得?”
京中誰不知道徐國公強勢,皇上寵著他也就算了,太後娘娘也把他當自家子倒般地疼,他也確實有傲人的資本。讓別人說不得嘴。聖旨既交到他手裏,便沒自己的事了,餘下的,隻有聽他的吩咐才是正經。華太監起了退讓之心,悶聲發大財,隻顧吃喝,不再催促。
小廝上菜的當口。蘇瑋輕輕點了點頭,小廝彎腰湊到他身邊。蘇瑋聲細若紋說了兩句話,待小廝端了托盤出去後,馬上勸酒勸菜,不一會,把個華太監灌得大醉,口中隻喃喃道:“老奴不會飲酒。”
樂思齊接到蘇瑋讓她收拾了一起去京城的消息,很意外。本來以為沒有兩三年他不可能調動,哪裏料得到這麽快就要走了。
冬兒道:“小姐,你跟國公爺商量一下,成了親再去京城。”
小妮子到底覺得還是成了親,與任威一起北上才是最大的安全保障。這一去,誰也說不準什麽時候迴來,任威的年紀又大了,要是他毀婚另娶,小姐可就連哭都來不及了。
鄭氏也勸道:“冬兒說得不錯,小姐,這事也不用我們主動提,隻要寫一封信,把事情分析明白,任府自然會想到的。最不濟,喻老太太也會為小姐打算。”
樂思齊還在找機會退親呢,任威托王氏送來的定情信物,她接過手便丟到箱底。這時一聽鄭氏母女上趕著要把生米煮成熟飯,不由更是鬱悶。
可是在情在理,卻不能不派人跟喻家說一聲,喻柏既知道消息,任威也肯定跟著知道了。樂思齊隻好讓人送信,同時把呂簡生請來。
康文聽說要到京城開分店,擔心地道:“京城藏龍臥虎之地,怕是沒有那麽容易呢。”
樂思齊道:“我也這麽想,因此一直沒敢北上。這不是徐國公覺得真正要開酒樓做生意,唯有京城,隻有把京城拿下,我們才能成氣候麽?所以,我想去試試,最差的打算,也就是損失一些銀兩罷了。現在兩家店都有進帳,我們還損失得起。”
康文兩眼放光,道:“既然徐國公開了口,東家可千萬不能放過這麽好的機會。”
朝中有人,還是位高爵重的徐國公,這就不一樣了。
待呂簡生急趕慢趕趕了過來,再叫上李朝、範陽、紀剛三人,大家一起開個會。
樂思齊主意已定,李朝等三人本沒什麽意見,現在每個月的進帳已不少,足夠他們零花,他們的誌向是致仕,可不是經商。
依然是範陽先開口,道:“這些事妹妹不用跟我們商量,自看著辦好了。等哪一天我們上京赴考,也有個落腳的地方。”
李朝笑了起來,道:“怕是妹妹把景福樓開遍京城,我們也不一定能上京赴考呢。”
能上京赴考,能考上就是中進士了,俗話說“三十老舉人,五十少進士”,可見進士有多難考了。他們現在可是連童生都沒考上,要是運氣好,五十歲中進士,可是三十年後了,怕是景福樓開遍全國各地了。
樂思齊鼓勵道:“哥哥們也隻是一時失手罷了,三年後肯定中的,從此後三年一中,很快我們就能京城相聚了。”
三人都道:“多謝妹妹吉言。”
這邊正說著話,喻柏已和王氏沒經通報便進來,王氏扶著相公,走得慢,嘴上可沒閑著:“怎麽突然要去京城了呢?就不能過幾天再走,把親事辦了再說?”
一抬頭,發現廳裏坐著好幾個男人,她張著口,一隻腳裏一隻腳外的,呆住了。
喻柏拉了她一下,兩人邁過門檻。
“大哥嫂嫂來了?”樂思齊已迎了過來,道:“其實過段時間也就迴來了。”
王氏本能地要迴避,以袖掩麵道:“我去你閨房等你,我們等會再說體已話。”
這不是在開會嘛,也沒時間敘舊。樂思齊點頭道:“好,哥哥和嫂嫂去後院花廳等我,我開完會便過去。”
李朝等三人過來拜見了哥嫂,兩位掌櫃聽說是東家的義兄,也過來見禮。雖說都不是外人,王氏總覺得不自在,喻柏聽說在商量開景福樓的事,自也不便在此旁聽,於是冬兒領路,夫妻二人去花廳喝茶。
幾人重迴座位,樂思齊把先前考慮好的事兒說了,道:“先前,三位哥哥出資我才能開第一家景福樓,現在還是按原先的股份,以後不管開多少家,這股份不變,三位的意思呢?”
三人自然沒意見,初初投進來的兩百兩銀子早賺迴來,不止賺迴來,還拿迴十倍的紅利。他們可沒有花一點精力在經營上,全是樂思齊忙活。
樂思齊又道:“還有一件事。我想,呂、康兩位大掌櫃以及一眾夥計也須有些股份才是。他們一年到頭這麽辛苦。景福樓全靠他們維持呢。”
呂簡生大驚:“不可。”起身一揖,道:“東家,從來沒有掌櫃和夥計拿股份分紅的道理。我們的工錢比起同行來,已高出一大截,怎可還要股份?傳出去,豈不是要被同行罵死?”
如果景福樓如此行徑,怕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順慶與永定的東家們集體圍攻樂思齊,別的酒樓的夥計也會“棄暗投明”,投奔景福樓的。
康文的反應沒有呂簡生快,被呂簡生搶了先,隻好待他說完才道:“自古以來,掌櫃和夥計都隻是為東家幹活,從沒聽說拿股份的。我與呂掌櫃若敢這樣想,唾沫星子淹也淹死我們了。還請東家收迴成命。”
用股份留住員工,是前世企業普通的做法。樂思齊早有這個想法了。這事本來想跟李朝三人商量後再向兩位掌櫃宣布,現在不是時間不允許嘛,隻好三麵六目一塊兒說了。哪裏知道拿出股份的人還沒反對,即將得到股份的人反而強烈反對。
樂思齊隻好把目光轉向李朝等三人,道:“哥哥們怎麽說?”
說到經營,李朝可是一竅不通,現在每個月的進帳比父親得來的意外之財差不了多少,可以想像,如果京城的店開起來,進帳肯定更多。他是官二代,平時打賞下人出手闊綽,哪裏計較這一點微利,想都沒想,道:“這個,我沒意見。”
因為參股景福樓,範陽儼然成了範家新一代的傑出子弟。這次考試失利,族長竟然上門親自慰問,還安慰他道:“進學並不是那麽容易。我看你倒是做生意上頗有天賦,再考一次,如果不中,不如經營庶務的好。”
他的誌向是當官,可不是做商人。在李朝表態後,他緊跟著道:“我聽妹妹的。生意上的事由妹妹作主,我隻認真攻讀即可。”
想起他在永定府的吊兒啷當,幾人都笑出了聲。
營房門外的士兵通報進來:“聖旨到。”
這才到西北大營半個月,聖旨馬上到來啦?部下暗道:“國公爺聖眷真隆。”
聽完聖旨,蘇瑋半天作聲不得。果然是君心難測。莫名其妙的,皇帝不僅宣他迴京,還委了他個金吾衛同知,同時把副總兵扶正,斷了他在西北大營呆下去的念想。這是怎麽了?
宣旨的太監看著沉默不語的蘇瑋,勸道:“國公爺,皇上對您可真是沒得說,為了把你調進京師,特地讓全侯爺去了錦衣衛。”
全侯爺,全大成,一直在金吾衛同知上蹲著。蘇瑋離京前,兩人一起喝酒,席間,全大成還發牢騷說一直對皇上忠心耿耿,皇上就是沒把他放在心裏。那意思,是想升都指揮使。
蘇瑋白了太監一眼,心道:“他很可以不讓老全給我挪位子,我在這兒呆著挺好。”
太監畢竟是日夜跟在皇帝身邊的,沉默了一會,蘇瑋問:“全侯爺擢升為錦衣衛都指揮使了?”
“那裏呀,”太監笑道:“還是同知。”
蘇瑋怎麽看怎麽覺得他的笑容很怪異,難道全大成想當都指揮使已到人盡皆知的地步了嗎?
太監抿著嘴笑,翹起蘭花指。道:“全侯爺為這個,找皇上好一通哭訴呢。皇上英明神武,哪是臣子能打動的,到底沒有改變主意。”
蘇瑋默然。看來,老全真的是氣得狠了,要不然也不會這樣沉不住氣。
這世上什麽事都得有個對比,一聽說有人比自己還不順心。自己的遭遇也就不太糟糕了。蘇瑋的心情頓時好了不少,揚聲喊小廝:“準備酒菜,華公公大老遠地來了,總得吃好喝好。”
太監別的本事沒有,察言觀色的本領卻是無人能及。見蘇瑋心情好了,道:“可不敢當。怎麽能讓國公爺破費呢。”
蘇瑋凜然道:“說的哪裏話,現在這裏可還是我的地盤。”
太監忙道:“那是那是,有勞國公爺了。”瞥了蘇瑋一眼,似是在看他的臉色,見他沒有不快。這才放低聲音道:“不過,聖上囑咐了,讓國公爺接到聖旨即行。”
“這個自然。”蘇瑋道:“不過一頓飯的功夫。公公難道耽誤不得?”
京中誰不知道徐國公強勢,皇上寵著他也就算了,太後娘娘也把他當自家子倒般地疼,他也確實有傲人的資本。讓別人說不得嘴。聖旨既交到他手裏,便沒自己的事了,餘下的,隻有聽他的吩咐才是正經。華太監起了退讓之心,悶聲發大財,隻顧吃喝,不再催促。
小廝上菜的當口。蘇瑋輕輕點了點頭,小廝彎腰湊到他身邊。蘇瑋聲細若紋說了兩句話,待小廝端了托盤出去後,馬上勸酒勸菜,不一會,把個華太監灌得大醉,口中隻喃喃道:“老奴不會飲酒。”
樂思齊接到蘇瑋讓她收拾了一起去京城的消息,很意外。本來以為沒有兩三年他不可能調動,哪裏料得到這麽快就要走了。
冬兒道:“小姐,你跟國公爺商量一下,成了親再去京城。”
小妮子到底覺得還是成了親,與任威一起北上才是最大的安全保障。這一去,誰也說不準什麽時候迴來,任威的年紀又大了,要是他毀婚另娶,小姐可就連哭都來不及了。
鄭氏也勸道:“冬兒說得不錯,小姐,這事也不用我們主動提,隻要寫一封信,把事情分析明白,任府自然會想到的。最不濟,喻老太太也會為小姐打算。”
樂思齊還在找機會退親呢,任威托王氏送來的定情信物,她接過手便丟到箱底。這時一聽鄭氏母女上趕著要把生米煮成熟飯,不由更是鬱悶。
可是在情在理,卻不能不派人跟喻家說一聲,喻柏既知道消息,任威也肯定跟著知道了。樂思齊隻好讓人送信,同時把呂簡生請來。
康文聽說要到京城開分店,擔心地道:“京城藏龍臥虎之地,怕是沒有那麽容易呢。”
樂思齊道:“我也這麽想,因此一直沒敢北上。這不是徐國公覺得真正要開酒樓做生意,唯有京城,隻有把京城拿下,我們才能成氣候麽?所以,我想去試試,最差的打算,也就是損失一些銀兩罷了。現在兩家店都有進帳,我們還損失得起。”
康文兩眼放光,道:“既然徐國公開了口,東家可千萬不能放過這麽好的機會。”
朝中有人,還是位高爵重的徐國公,這就不一樣了。
待呂簡生急趕慢趕趕了過來,再叫上李朝、範陽、紀剛三人,大家一起開個會。
樂思齊主意已定,李朝等三人本沒什麽意見,現在每個月的進帳已不少,足夠他們零花,他們的誌向是致仕,可不是經商。
依然是範陽先開口,道:“這些事妹妹不用跟我們商量,自看著辦好了。等哪一天我們上京赴考,也有個落腳的地方。”
李朝笑了起來,道:“怕是妹妹把景福樓開遍京城,我們也不一定能上京赴考呢。”
能上京赴考,能考上就是中進士了,俗話說“三十老舉人,五十少進士”,可見進士有多難考了。他們現在可是連童生都沒考上,要是運氣好,五十歲中進士,可是三十年後了,怕是景福樓開遍全國各地了。
樂思齊鼓勵道:“哥哥們也隻是一時失手罷了,三年後肯定中的,從此後三年一中,很快我們就能京城相聚了。”
三人都道:“多謝妹妹吉言。”
這邊正說著話,喻柏已和王氏沒經通報便進來,王氏扶著相公,走得慢,嘴上可沒閑著:“怎麽突然要去京城了呢?就不能過幾天再走,把親事辦了再說?”
一抬頭,發現廳裏坐著好幾個男人,她張著口,一隻腳裏一隻腳外的,呆住了。
喻柏拉了她一下,兩人邁過門檻。
“大哥嫂嫂來了?”樂思齊已迎了過來,道:“其實過段時間也就迴來了。”
王氏本能地要迴避,以袖掩麵道:“我去你閨房等你,我們等會再說體已話。”
這不是在開會嘛,也沒時間敘舊。樂思齊點頭道:“好,哥哥和嫂嫂去後院花廳等我,我開完會便過去。”
李朝等三人過來拜見了哥嫂,兩位掌櫃聽說是東家的義兄,也過來見禮。雖說都不是外人,王氏總覺得不自在,喻柏聽說在商量開景福樓的事,自也不便在此旁聽,於是冬兒領路,夫妻二人去花廳喝茶。
幾人重迴座位,樂思齊把先前考慮好的事兒說了,道:“先前,三位哥哥出資我才能開第一家景福樓,現在還是按原先的股份,以後不管開多少家,這股份不變,三位的意思呢?”
三人自然沒意見,初初投進來的兩百兩銀子早賺迴來,不止賺迴來,還拿迴十倍的紅利。他們可沒有花一點精力在經營上,全是樂思齊忙活。
樂思齊又道:“還有一件事。我想,呂、康兩位大掌櫃以及一眾夥計也須有些股份才是。他們一年到頭這麽辛苦。景福樓全靠他們維持呢。”
呂簡生大驚:“不可。”起身一揖,道:“東家,從來沒有掌櫃和夥計拿股份分紅的道理。我們的工錢比起同行來,已高出一大截,怎可還要股份?傳出去,豈不是要被同行罵死?”
如果景福樓如此行徑,怕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順慶與永定的東家們集體圍攻樂思齊,別的酒樓的夥計也會“棄暗投明”,投奔景福樓的。
康文的反應沒有呂簡生快,被呂簡生搶了先,隻好待他說完才道:“自古以來,掌櫃和夥計都隻是為東家幹活,從沒聽說拿股份的。我與呂掌櫃若敢這樣想,唾沫星子淹也淹死我們了。還請東家收迴成命。”
用股份留住員工,是前世企業普通的做法。樂思齊早有這個想法了。這事本來想跟李朝三人商量後再向兩位掌櫃宣布,現在不是時間不允許嘛,隻好三麵六目一塊兒說了。哪裏知道拿出股份的人還沒反對,即將得到股份的人反而強烈反對。
樂思齊隻好把目光轉向李朝等三人,道:“哥哥們怎麽說?”
說到經營,李朝可是一竅不通,現在每個月的進帳比父親得來的意外之財差不了多少,可以想像,如果京城的店開起來,進帳肯定更多。他是官二代,平時打賞下人出手闊綽,哪裏計較這一點微利,想都沒想,道:“這個,我沒意見。”
因為參股景福樓,範陽儼然成了範家新一代的傑出子弟。這次考試失利,族長竟然上門親自慰問,還安慰他道:“進學並不是那麽容易。我看你倒是做生意上頗有天賦,再考一次,如果不中,不如經營庶務的好。”
他的誌向是當官,可不是做商人。在李朝表態後,他緊跟著道:“我聽妹妹的。生意上的事由妹妹作主,我隻認真攻讀即可。”
想起他在永定府的吊兒啷當,幾人都笑出了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