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嘚國。
經濟與投資部部長穆勒同樣在跟他的幕僚討論有關太上項目投標的事宜,但與意呆利不同,他們在招標公告發布的第一時間就已經決定要全力投入,專攻精密製造和冶煉方向,同時承接少部分分類為乙等的堆芯組件製造工作。
前一部分內容是他們的傳統強項,能保證在較少投入下完成項目需求,從而獲取利益分配;後一部分則是技術探索性質,他們希望借助這個項目,從華夏方麵獲取到相應的技術支持,從而提升國家整體的核工業水平。
這是所有參與投標的國家的普遍策略,區別僅僅在與領域選擇和資金投入的不同而已。
瀏覽完初步策略之後,穆勒放下手裏的報表,對麵前的技術幕僚施密特說道:
“如果按照目前方向去做,我們在未來三年內每年需要支出200億馬克,這部分支出主要會被用在精雕製造方麵。”
“三年之後,我們的主要製造工作全部完成,支出降低到100億馬克,用於堆芯組建應用研發。”
“這隻是一個大致的數字,如果未來一段時間,我們能對相關工業部門做好充分的動員和優化配置,那麽製造階段成本會下降;如果華夏能提供超過預期的技術支持,那麽組件研發成本也會下降。”
“綜合考慮的話,這次投標,我們將要投入的成本大概是在1000億馬克左右----其中200億馬克是冗餘溢價,用於幹掉我們的競爭對手。”
“據我所知,島國對這次的投標也很感興趣,精密製造方麵,他跟我們不相上下。”
“所以,我們必須要用投入來壓倒他們,避免意外丟標。”
施密特看著眼前的報表,思索片刻後,開口說道:
“經濟數字上的東西我不是太敏感,但是......200億的溢價是不是有點太高了?25%的話.......要不要降到10%?”
“你知道,短時間內的大額支出必然會擠占其他領域的資源,科技部那邊今年也提了很多技術提案,都需要資金支持。”
穆勒搖了搖頭,迴答道:
“讓他們等著。”
“他們提出的所有所謂的‘技術’全部加在一起,都沒有大規模聚變技術的一個邊角料重要。”
“他們可以等,但核聚變可不能等----華夏人也不能等。”
“我們不可能錯過這個機會,如果真的落後了,無論是曆史還是民眾,都不會原諒我們的。”
聽到這話,施密特鄭重地點點頭,隨後說道:
“我明白了,那就按你說的做。”
“在兩天之內,我會提供一份詳細的成本分解報告,列清楚所有細分領域所需要的成本,到時候,我們就在這份報告的基礎上進行投標。”
停頓了片刻,施密特歎了口氣說道:
“這次的時間真的太緊了,這樣的巨型項目,投標準備期居然隻給了一周.......這不是開玩笑嗎?”
穆勒無奈地笑了笑,迴答道:
“你不懂,這正是華夏人聰明的地方。”
“其實,項目本身並不存在任何問題,他們之所以要放出來,純粹是資金擴張的速度跟不上項目日程表了而已。”
“你也知道,他們這幾年裏技術發展的速度有多恐怖,有一些新技術甚至像是憑空出現的一樣。”
“這次的大型聚變也一樣,他們肯定早就已經解決了所有的技術難題,隻是需要把應用工作分配給適合的國家而已。”
“那麽,每個國家擅長什麽、每個國家的優勢在哪,真的需要很長時間去考慮嗎?”
“比如我們,我們擅長機械和精密製造,毛熊國擅長堆芯相關的程控和材料提煉,ukraine擅長高硬度金屬焊接,醜國擅長材料合成.......這些都不需要精確的調研和分析,任何一個國家的管理層都心裏有數。”
“所以,他們真正需要篩選的東西隻有一個:意向。”
“他們想確定,在技術達標的情況下,其他國家到底有多大的意向去參與這個項目。”
“而這個意向,就是通過投標金額來展現的。”
“比如島國,折算成統一的軟妹幣的話,他們可能願意出8000億,但我們願意出一萬億,那華夏就一定會選擇我們。”
“這是個很簡單的博弈,不是嗎?”
施密特微微點頭,他被這一連串的數字轟炸的有些迷茫,動輒數千億上萬億,哪怕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也已經高得驚人了。
一千億馬克是什麽概念?
折算成糧食的話,在極端情況下,它可以讓全部嘚國人吃三年。
或者,它可以購買整整三支全配置的航母編隊,福特級那種。
但現在,這些錢全部要投入一個對這個國家來說全然未知的領域,這已經不能算是冒險了,反而更像是......孤注一擲。
不過,這個國家做過的孤注一擲的事情其實並不少,比如閃擊........
施密特趕緊收迴了自己紛亂的念頭,咳嗽一聲後轉移了話題。
“我剛剛接到了意呆利那邊技術部門的電話----私人性質的,他們似乎並不打算參與這個項目。”
“不,說不參與不太準確。從他透露的信息來看,他們似乎打算用某種方式,去說服華夏人開放技術,由各國自主開放。”
聽到這話,穆勒輕蔑一笑,迴答道:
“想要免費對吧?意呆利人為什麽直到現在還是那麽天真,他們難道還沒發現,情況已經徹底改變了嗎?”
“誰知道呢.......這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起碼,少了一個競爭對手。”
施密特頓了一頓,隨後下意識地壓低了聲音說道:
“如果----我是說如果,他們的計劃能取得一定的成果,給華夏一定的壓力,說不定我們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拿下這個項目,這樣也挺好的,對吧?”
“總有人要當壞人,既然他們自己跳出來了........”
他沒有繼續說下去,但穆勒已經明白了他的想法。
“看來你的專長還是在純粹的技術領域.......沒用的,無論華夏方麵受到多大的壓力,他們的目標都不會改變。”
“這個項目不是一個盈利導向的項目,而是一個結果導向的項目。”
“在五年之內實現太上裝置的實裝,這是不可改變的目標。”
“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所需要投入的成本是有下限的,一旦投標出價低於這個下限,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放棄我們。”
“所以,意呆利人這麽搞,除了會給我們添亂之外,不會帶來任何好處。”
說到這裏,穆勒的眉頭微微皺起。
“你倒是提醒我了。”
“他們這樣是不行的.......我們得給他們一點警告。”
“至少從官方層麵上,要表明我們的態度。”
“華夏人必定會做出反擊,到那個時候.......我可不像被誤傷。”
經濟與投資部部長穆勒同樣在跟他的幕僚討論有關太上項目投標的事宜,但與意呆利不同,他們在招標公告發布的第一時間就已經決定要全力投入,專攻精密製造和冶煉方向,同時承接少部分分類為乙等的堆芯組件製造工作。
前一部分內容是他們的傳統強項,能保證在較少投入下完成項目需求,從而獲取利益分配;後一部分則是技術探索性質,他們希望借助這個項目,從華夏方麵獲取到相應的技術支持,從而提升國家整體的核工業水平。
這是所有參與投標的國家的普遍策略,區別僅僅在與領域選擇和資金投入的不同而已。
瀏覽完初步策略之後,穆勒放下手裏的報表,對麵前的技術幕僚施密特說道:
“如果按照目前方向去做,我們在未來三年內每年需要支出200億馬克,這部分支出主要會被用在精雕製造方麵。”
“三年之後,我們的主要製造工作全部完成,支出降低到100億馬克,用於堆芯組建應用研發。”
“這隻是一個大致的數字,如果未來一段時間,我們能對相關工業部門做好充分的動員和優化配置,那麽製造階段成本會下降;如果華夏能提供超過預期的技術支持,那麽組件研發成本也會下降。”
“綜合考慮的話,這次投標,我們將要投入的成本大概是在1000億馬克左右----其中200億馬克是冗餘溢價,用於幹掉我們的競爭對手。”
“據我所知,島國對這次的投標也很感興趣,精密製造方麵,他跟我們不相上下。”
“所以,我們必須要用投入來壓倒他們,避免意外丟標。”
施密特看著眼前的報表,思索片刻後,開口說道:
“經濟數字上的東西我不是太敏感,但是......200億的溢價是不是有點太高了?25%的話.......要不要降到10%?”
“你知道,短時間內的大額支出必然會擠占其他領域的資源,科技部那邊今年也提了很多技術提案,都需要資金支持。”
穆勒搖了搖頭,迴答道:
“讓他們等著。”
“他們提出的所有所謂的‘技術’全部加在一起,都沒有大規模聚變技術的一個邊角料重要。”
“他們可以等,但核聚變可不能等----華夏人也不能等。”
“我們不可能錯過這個機會,如果真的落後了,無論是曆史還是民眾,都不會原諒我們的。”
聽到這話,施密特鄭重地點點頭,隨後說道:
“我明白了,那就按你說的做。”
“在兩天之內,我會提供一份詳細的成本分解報告,列清楚所有細分領域所需要的成本,到時候,我們就在這份報告的基礎上進行投標。”
停頓了片刻,施密特歎了口氣說道:
“這次的時間真的太緊了,這樣的巨型項目,投標準備期居然隻給了一周.......這不是開玩笑嗎?”
穆勒無奈地笑了笑,迴答道:
“你不懂,這正是華夏人聰明的地方。”
“其實,項目本身並不存在任何問題,他們之所以要放出來,純粹是資金擴張的速度跟不上項目日程表了而已。”
“你也知道,他們這幾年裏技術發展的速度有多恐怖,有一些新技術甚至像是憑空出現的一樣。”
“這次的大型聚變也一樣,他們肯定早就已經解決了所有的技術難題,隻是需要把應用工作分配給適合的國家而已。”
“那麽,每個國家擅長什麽、每個國家的優勢在哪,真的需要很長時間去考慮嗎?”
“比如我們,我們擅長機械和精密製造,毛熊國擅長堆芯相關的程控和材料提煉,ukraine擅長高硬度金屬焊接,醜國擅長材料合成.......這些都不需要精確的調研和分析,任何一個國家的管理層都心裏有數。”
“所以,他們真正需要篩選的東西隻有一個:意向。”
“他們想確定,在技術達標的情況下,其他國家到底有多大的意向去參與這個項目。”
“而這個意向,就是通過投標金額來展現的。”
“比如島國,折算成統一的軟妹幣的話,他們可能願意出8000億,但我們願意出一萬億,那華夏就一定會選擇我們。”
“這是個很簡單的博弈,不是嗎?”
施密特微微點頭,他被這一連串的數字轟炸的有些迷茫,動輒數千億上萬億,哪怕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也已經高得驚人了。
一千億馬克是什麽概念?
折算成糧食的話,在極端情況下,它可以讓全部嘚國人吃三年。
或者,它可以購買整整三支全配置的航母編隊,福特級那種。
但現在,這些錢全部要投入一個對這個國家來說全然未知的領域,這已經不能算是冒險了,反而更像是......孤注一擲。
不過,這個國家做過的孤注一擲的事情其實並不少,比如閃擊........
施密特趕緊收迴了自己紛亂的念頭,咳嗽一聲後轉移了話題。
“我剛剛接到了意呆利那邊技術部門的電話----私人性質的,他們似乎並不打算參與這個項目。”
“不,說不參與不太準確。從他透露的信息來看,他們似乎打算用某種方式,去說服華夏人開放技術,由各國自主開放。”
聽到這話,穆勒輕蔑一笑,迴答道:
“想要免費對吧?意呆利人為什麽直到現在還是那麽天真,他們難道還沒發現,情況已經徹底改變了嗎?”
“誰知道呢.......這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起碼,少了一個競爭對手。”
施密特頓了一頓,隨後下意識地壓低了聲音說道:
“如果----我是說如果,他們的計劃能取得一定的成果,給華夏一定的壓力,說不定我們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拿下這個項目,這樣也挺好的,對吧?”
“總有人要當壞人,既然他們自己跳出來了........”
他沒有繼續說下去,但穆勒已經明白了他的想法。
“看來你的專長還是在純粹的技術領域.......沒用的,無論華夏方麵受到多大的壓力,他們的目標都不會改變。”
“這個項目不是一個盈利導向的項目,而是一個結果導向的項目。”
“在五年之內實現太上裝置的實裝,這是不可改變的目標。”
“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所需要投入的成本是有下限的,一旦投標出價低於這個下限,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放棄我們。”
“所以,意呆利人這麽搞,除了會給我們添亂之外,不會帶來任何好處。”
說到這裏,穆勒的眉頭微微皺起。
“你倒是提醒我了。”
“他們這樣是不行的.......我們得給他們一點警告。”
“至少從官方層麵上,要表明我們的態度。”
“華夏人必定會做出反擊,到那個時候.......我可不像被誤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