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王善弈棋之名,趙雍也是早有所耳聞。</p>
不過這個時候,韓王欲求趙王對弈,顯然不單單是因為愛好。</p>
正所謂,棋有詐爭偽之道。</p>
在這個時代,以棋喻事向來是高位者之間對話的一種手段。</p>
對於圍棋之道,趙雍隻能說略懂。</p>
並且相較於圍棋,他還是更喜歡五子棋……</p>
但韓王既然開口相邀,他也不好拒絕,便答應了下來。</p>
韓康隨後開心地拍了拍了手,緊接著大殿外便走進幾個等候多時的宮裝仕女。她們手中捧著長席軟塌、炭火暖爐和盛滿黑白棋子的棋笥。</p>
趙雍和韓康二人,遂繞著大堂正中的幾桉相對而坐。</p>
直到走近後、趙雍才看出來,這大堂幾桉的台麵竟是一個天然的棋盤,上邊縱橫貫穿,凋刻著十數條棋線。</p>
看來韓王來此,是有意而為啊。</p>
不過論下棋,趙雍這個菜鳥如何下得過韓康這個老狐狸。</p>
短短半個時辰,他的黑子已經被吃掉了三十一顆,且中腹地帶幾乎全部為白子所占。</p>
趙雍嘴角不禁撇了撇,這老哥一點也不帶放水的啊。</p>
隨著黑子再失,韓王突然悠悠說道:“觀今日、韓、魏、趙、楚、秦、越、齊、宋……”</p>
話語中似是包含著對當今諸侯列國的局勢分析。</p>
趙雍正欲開口相言。</p>
殿外突然傳來了叩門聲。</p>
“冬、冬、冬”</p>
韓康轉頭對著侍衛頷首示意。</p>
隨著殿門的開啟,門外又走進一個形如仕女的宮人,她手中捧著一個托盤,看樣子是更換熱水來了。</p>
但當韓康看到來人之時,眉頭突然向上一挑。</p>
趙雍此時還在低頭看著棋盤,沒有注意到對方驟變地神情,他的大腦此時正思考著韓康話中的含義。</p>
烹茶的仕女已經悄步來到王榻跟前。</p>
趙雍下意識地轉頭瞥了一眼,幾乎在打量來人的瞬間,他一下子愣住了。腦海中對於韓王的話瞬間拋到了九霄雲外。</p>
趙雍愛看美女的心態,估計兩世為人都改不了,但以他如今的身份,能讓他一眼相見、便神色動容的女子還真沒幾個。</p>
但當看到這女子一瞬間,那種感覺、不禁讓趙雍想起了,初次與姚嵐見麵的場景。</p>
但要說姚嵐與仕女相比誰更漂亮,趙雍一時間還真沒法做出判斷。因為她倆完全不是同一種類型。反正在此之前他在趙國沒有見過比姚嵐更漂亮的女子了。</p>
姒越和孟柔雖然也都是難得一見的美佳人,但與姚嵐相比、還是稍顯遜色一籌。</p>
姚嵐總是喜歡穿晦暗的袍服,且身上散時常散發出一股冷然、彷佛拒人於千裏之外氣質,這點趙雍感覺與最初的洛珊瑚比較相像。</p>
但眼前的仕女卻穿著一身明亮端莊的宮女裝,眼角亦始終帶著一股若有若無的笑意。再有,與趙雍親近過的女子幾乎全是雙眼皮,譬如珊瑚那精致雙丹鳳眼,但眼前這仕女卻是少有的單眼皮。姚嵐的皮膚很白、形如居外白雪一般,而這仕女也不逞多讓,皮膚且似乎更加通透,身段婀娜,就連寬大的宮服也難以盡數遮擋。</p>
彷若二八的年紀,卻別有一番雍容之感。</p>
迴過神來再看,趙雍忽然總覺得、眼前的小仕女的眼神中似乎少了一樣東西……</p>
畏懼!正是畏懼,仕女的眼中對久居高位的韓、趙二王竟然沒有絲毫的畏懼。</p>
趙雍不得不繼續尋思……或許這仕女是韓王的近侍吧。</p>
想到此,他心中不得不歎了口氣。</p>
心中思慮良多,時間過了其實不至片刻。</p>
趙雍沉住氣,轉頭對韓康說道:“久聞韓王善於弈術,今日一見,果然無有虛言啊。”</p>
說著目光不住地瞥向跪坐於側方、低頭沏茶的仕女。趙雍自始至終都沒有察覺到對麵韓王眼中的不對勁。</p>
韓康擺了擺手,故作隨意地笑道:“韓國不及趙國,寡人亦不如趙王。今趙國大興兵事,而韓國國力羸弱。韓國興不起兵事,寡人也隻能於宮中下棋解悶嘍。”</p>
這老狐狸,打的什麽心?</p>
趙雍思慎片刻,迴道:“韓王謙虛了,韓境方圓九百裏,帶甲之士十數萬、車萬乘,韓有強弩、射程六百步,韓有勇士、披甲帶劍皆以一當百,韓國何弱?”</p>
這番話屬實是商業互吹了。但別人說吹捧話,韓康不屑,若是趙王所說,他確實愛聽。</p>
趙雍突然來了興趣,對著韓康繼續說道:“邯鄲前些時日突然流傳出一種棋路,寡人亦為其所迷,而今正好韓王善弈,不妨替寡人解惑一番?”</p>
“哦?還請趙王擺棋。”身為棋中老饕的韓康,當即就被勾起了好奇心。</p>
這時趙雍發現、正在沏茶的仕女也微微側目,似乎也挺感興趣。</p>
趙雍隨即將早已陷入敗局的棋盤打散,然後依照五子棋的規格擺了起來。但其中故意每隔四步,便讓黑白兩子交叉而行。</p>
韓康越看越驚奇,等到趙雍擺好,棋盤之上哪裏還有一絲圍棋的規則。</p>
韓康抬頭望了對麵一眼,笑道:“這黑白兩子紛爭、始於天元,廝殺剿殺在於中腹,俗語雲‘金角銀邊、草腹肚’此局卻不奪取勢地一心圍剿,寡人想來,這布局之人定是一位有氣度的將者。”隨後又皺眉道:“不過,這白棋四塞無氣,已成死子,布局之人為何不提啊?”</p>
趙雍出聲解釋道:“韓王有所不知,此棋雖為黑白之子,但棋製去與尋常不同,需其五子相連才能勝。彼此雙方也非盡數廝殺,隻需阻攔其五子相連即可。”</p>
“哦?世上竟有此種棋製?”韓康驚詫道。</p>
小仕女眼中也露出一絲好奇之色。</p>
“韓王難道不覺得,此番棋製與當今天下之勢彷若嗎?”趙雍悠悠道。</p>
韓康眼中不由得閃出一道精光:“還請趙王解惑。”</p>
趙雍也不再湖弄,如實道:“聽方才所言,韓王之憂,同如此番棋局;當今、天下局勢,正如這棋盤。觀之天下,韓恰似位於天元處,為兵家必爭、必戰之地,齊國若想西進中原,必求借道韓國,秦若東出,首先便是伐韓。韓國雖是不弱,但與此強盛二國相戰,恐不利……當然,單以韓國之力無疑是以卵擊石,但正如方才所言,天下列國若都像此番棋局五子相連,韓國便可一戰。”</p>
“哈哈哈哈哈,趙王說道寡人心中去了。寡人聞貴國北疆一戰,胡人背後乃是秦國唆使。再觀晉陽一戰,秦國又生事端,欺韓、魏攻伐與趙。今日秦國國力正陷頹勢,趙王何不再行縱約,出兵函穀?”韓康如實道。</p>
趙雍搖了搖頭,對於韓王的相邀、準確來說應該是韓、魏兩國的相邀。他隻能說抱歉了。</p>
相較於韓魏兩國無胡人之擾的情況,趙國的國情不同,且滅秦也絕非一日之功,至少現在不可能。</p>
趙雍以為,對於此時的秦國,三晉還無力滅之。</p>
晉陽之戰秦國之所以戰敗,說不好聽點是趙雍借助先知之能,再加上韓、魏兩國偷襲所致。若真是正麵硬對硬,三晉恐難取勝。</p>
趙雍突然轉移話題問道:“韓王以為,秦國今日之強,因何而強?”他想聽聽這個他國之君的見解。</p>
韓康見趙雍無意繼續伐秦,不由得歎了口氣:“秦有崤函之固,進可攻退可守,關東諸國若想攻秦可選擇之處隻有函穀關和武關……”</p>
韓康對方絮絮叨叨一大堆,說的全是秦國的‘先天優勢’,而忽略了秦國的後天之變。</p>
可能並非他不知道,而是故意不提。變法,無論在那個時代、那個國家,都是諱莫如深的話題,上至一國之君、下至黎民百姓,談之色變。</p>
趙雍見此卻直言不諱道:“寡人與韓王有不同之見,寡人以為,秦之地利,諸國皆有之。秦國之強不在其地利,而在於民心,在於其法。秦國之強,一靠新法、二靠耕戰,新法壯其戶籍,耕戰利其民心。觀今日之秦國,秦民皆不以出身而辨貴賤,而以戰功論爵位。士卒戰之而敢於用命,秦國如何不強?”</p>
趙雍這裏提到的變法,變,其實並非是實際意義上的變法。而是在於實施性和貫徹的徹底性。</p>
若真說起來,商君變法大體內容其實‘抄襲’的關東諸國的變法製度。譬如設立郡縣製,郡縣製是春秋末年楚國最先開始的,本身就是作為君主直轄的領地進行管理,在戰國時期逐漸被各國采用。而承認土地私有化,魯國最先為之。戶籍製度,也是趙國先君趙襄子最先解放的奴隸。獎勵耕戰自不必說,數百年前孔子這樣的儒家都說“足兵足食民信”是國之根本。</p>
商君變法的大部分內容,其實都是戰國群雄普遍實行的。</p>
若說區別,那便是秦國新法實行的徹底、執行的徹底。而反觀關東諸國,各種貴族觀念深入人心,這便使得實行新法的阻力倍增。</p>
不過新法的徹底慣行還隻是一點,對於韓王地勢之辯,趙雍其實也是深感認同的。若無地勢之優,秦國早就被滅了百次。</p>
韓康突然起身揖道:“趙王不及弱冠之年,卻見識卓越。寡人聽圍貴國北疆一戰,趙王竟能與將士同袍共血,又以月相選擇進攻時機,佩服佩服!”</p>
仕女聽到這裏,突然抬頭看了趙雍一眼。不想趙雍也挺關注她的,兩人的目光在無意中觸碰到了一起,對方立即低頭迴避了眼神。</p>
“韓王過譽了。”趙雍也急忙起身迴揖道。</p>
見得外麵天色尚早,好不容易來此一趟,若是盡然在屋中下棋那也就太無趣了。</p>
於是趙雍提議道:“韓王,不如出去走走如何?”</p>
“請!”韓康起身,兩人不緊不慢地朝著門外走去。</p>
出得大殿,趙雍不由得再度朝著後方望了一眼。</p>
卻不料韓康也跟著迴頭張望。倆人收起目光後,不由得麵麵相覷。</p>
趙雍先是尷尬一笑,兩人皆沒有吭聲。</p>
隨後二王在侍衛的陪同下,又繞著山路繼續往上。</p>
倆人在山路上走了一大圈,不時閑聊幾句。隨著地勢不斷攀高,山澗之中有不少河段已經成為天然冰橋,也有些水瀑掛滿冰淩。</p>
又行得幾刻鍾後,趙雍也終於是見到了對方所說的水瀑。</p>
一平台之上有水花從峭壁飛衝而出,沿著固定的軌跡,在山澗中衝出一條小小的溪流山泉。溪流雖然不大,但確實沒有結冰,趙雍不禁感歎大自然的神奇。</p>
眼看時間到了午時,二人便又迴到剛才的大堂用午膳。韓王也沒再提起諸國之事,反而嘮了一會‘家常’。但剛才那仕女已經不知去了哪裏,趙雍不禁心中空蕩蕩的,隻在大堂上見過一次,迴來就不見了。</p>
趙雍也不好意思問。</p>
用過午膳後,二人也沒在山裏多呆,浩浩蕩蕩的隊伍沿著來時的碼頭,順著汾水迴到了區鼠邑。</p>
邑城外,兩人依依話別。</p>
“願韓、趙兩國永傑同好。”韓康說道。</p>
“願韓、趙兩國永傑同好。”趙雍迴道。</p>
……</p>
……</p>
韓王的乘輿一直送到兩國的邊境線處。</p>
韓國區鼠距趙國中都(平遙)不過五十餘裏,趙雍並不打算在韓境過夜,及至傍晚,乘輿大隊便行至中都城外。</p>
又過十日,趙王行輿終於是迴到了都城邯鄲。一來一迴二十多天,總算是趕到歲末之前迴來了。</p>
迴到趙王宮,趙雍馬上傳來了幾位重臣,共同商議此次兩國會盟的機密國事。</p>
經過群臣一頓分析,此次韓王相邀或為二求:一是希望三晉合兵繼續伐秦,一是試探趙王對諸國的態度。</p>
對於伐秦一事,趙國群臣一致認為應當休戰。趙國此時不宜擴大與秦國的衝突,而今新法初步實施,基層不固,隻有待新軍大成,才是對外擴張的最佳時機。況且擴張的初步對象也優先是胡地、中山,而絕非強秦,這是趙國早已製定好的國策。</p>
強秦可滅,但絕對不是現在。</p>
趙雍迴邯鄲沒幾日,趙國便收到了韓國傳來的國書。但此次國書所敘、不為尋常國事,而是聯姻。</p>
</p>
不過這個時候,韓王欲求趙王對弈,顯然不單單是因為愛好。</p>
正所謂,棋有詐爭偽之道。</p>
在這個時代,以棋喻事向來是高位者之間對話的一種手段。</p>
對於圍棋之道,趙雍隻能說略懂。</p>
並且相較於圍棋,他還是更喜歡五子棋……</p>
但韓王既然開口相邀,他也不好拒絕,便答應了下來。</p>
韓康隨後開心地拍了拍了手,緊接著大殿外便走進幾個等候多時的宮裝仕女。她們手中捧著長席軟塌、炭火暖爐和盛滿黑白棋子的棋笥。</p>
趙雍和韓康二人,遂繞著大堂正中的幾桉相對而坐。</p>
直到走近後、趙雍才看出來,這大堂幾桉的台麵竟是一個天然的棋盤,上邊縱橫貫穿,凋刻著十數條棋線。</p>
看來韓王來此,是有意而為啊。</p>
不過論下棋,趙雍這個菜鳥如何下得過韓康這個老狐狸。</p>
短短半個時辰,他的黑子已經被吃掉了三十一顆,且中腹地帶幾乎全部為白子所占。</p>
趙雍嘴角不禁撇了撇,這老哥一點也不帶放水的啊。</p>
隨著黑子再失,韓王突然悠悠說道:“觀今日、韓、魏、趙、楚、秦、越、齊、宋……”</p>
話語中似是包含著對當今諸侯列國的局勢分析。</p>
趙雍正欲開口相言。</p>
殿外突然傳來了叩門聲。</p>
“冬、冬、冬”</p>
韓康轉頭對著侍衛頷首示意。</p>
隨著殿門的開啟,門外又走進一個形如仕女的宮人,她手中捧著一個托盤,看樣子是更換熱水來了。</p>
但當韓康看到來人之時,眉頭突然向上一挑。</p>
趙雍此時還在低頭看著棋盤,沒有注意到對方驟變地神情,他的大腦此時正思考著韓康話中的含義。</p>
烹茶的仕女已經悄步來到王榻跟前。</p>
趙雍下意識地轉頭瞥了一眼,幾乎在打量來人的瞬間,他一下子愣住了。腦海中對於韓王的話瞬間拋到了九霄雲外。</p>
趙雍愛看美女的心態,估計兩世為人都改不了,但以他如今的身份,能讓他一眼相見、便神色動容的女子還真沒幾個。</p>
但當看到這女子一瞬間,那種感覺、不禁讓趙雍想起了,初次與姚嵐見麵的場景。</p>
但要說姚嵐與仕女相比誰更漂亮,趙雍一時間還真沒法做出判斷。因為她倆完全不是同一種類型。反正在此之前他在趙國沒有見過比姚嵐更漂亮的女子了。</p>
姒越和孟柔雖然也都是難得一見的美佳人,但與姚嵐相比、還是稍顯遜色一籌。</p>
姚嵐總是喜歡穿晦暗的袍服,且身上散時常散發出一股冷然、彷佛拒人於千裏之外氣質,這點趙雍感覺與最初的洛珊瑚比較相像。</p>
但眼前的仕女卻穿著一身明亮端莊的宮女裝,眼角亦始終帶著一股若有若無的笑意。再有,與趙雍親近過的女子幾乎全是雙眼皮,譬如珊瑚那精致雙丹鳳眼,但眼前這仕女卻是少有的單眼皮。姚嵐的皮膚很白、形如居外白雪一般,而這仕女也不逞多讓,皮膚且似乎更加通透,身段婀娜,就連寬大的宮服也難以盡數遮擋。</p>
彷若二八的年紀,卻別有一番雍容之感。</p>
迴過神來再看,趙雍忽然總覺得、眼前的小仕女的眼神中似乎少了一樣東西……</p>
畏懼!正是畏懼,仕女的眼中對久居高位的韓、趙二王竟然沒有絲毫的畏懼。</p>
趙雍不得不繼續尋思……或許這仕女是韓王的近侍吧。</p>
想到此,他心中不得不歎了口氣。</p>
心中思慮良多,時間過了其實不至片刻。</p>
趙雍沉住氣,轉頭對韓康說道:“久聞韓王善於弈術,今日一見,果然無有虛言啊。”</p>
說著目光不住地瞥向跪坐於側方、低頭沏茶的仕女。趙雍自始至終都沒有察覺到對麵韓王眼中的不對勁。</p>
韓康擺了擺手,故作隨意地笑道:“韓國不及趙國,寡人亦不如趙王。今趙國大興兵事,而韓國國力羸弱。韓國興不起兵事,寡人也隻能於宮中下棋解悶嘍。”</p>
這老狐狸,打的什麽心?</p>
趙雍思慎片刻,迴道:“韓王謙虛了,韓境方圓九百裏,帶甲之士十數萬、車萬乘,韓有強弩、射程六百步,韓有勇士、披甲帶劍皆以一當百,韓國何弱?”</p>
這番話屬實是商業互吹了。但別人說吹捧話,韓康不屑,若是趙王所說,他確實愛聽。</p>
趙雍突然來了興趣,對著韓康繼續說道:“邯鄲前些時日突然流傳出一種棋路,寡人亦為其所迷,而今正好韓王善弈,不妨替寡人解惑一番?”</p>
“哦?還請趙王擺棋。”身為棋中老饕的韓康,當即就被勾起了好奇心。</p>
這時趙雍發現、正在沏茶的仕女也微微側目,似乎也挺感興趣。</p>
趙雍隨即將早已陷入敗局的棋盤打散,然後依照五子棋的規格擺了起來。但其中故意每隔四步,便讓黑白兩子交叉而行。</p>
韓康越看越驚奇,等到趙雍擺好,棋盤之上哪裏還有一絲圍棋的規則。</p>
韓康抬頭望了對麵一眼,笑道:“這黑白兩子紛爭、始於天元,廝殺剿殺在於中腹,俗語雲‘金角銀邊、草腹肚’此局卻不奪取勢地一心圍剿,寡人想來,這布局之人定是一位有氣度的將者。”隨後又皺眉道:“不過,這白棋四塞無氣,已成死子,布局之人為何不提啊?”</p>
趙雍出聲解釋道:“韓王有所不知,此棋雖為黑白之子,但棋製去與尋常不同,需其五子相連才能勝。彼此雙方也非盡數廝殺,隻需阻攔其五子相連即可。”</p>
“哦?世上竟有此種棋製?”韓康驚詫道。</p>
小仕女眼中也露出一絲好奇之色。</p>
“韓王難道不覺得,此番棋製與當今天下之勢彷若嗎?”趙雍悠悠道。</p>
韓康眼中不由得閃出一道精光:“還請趙王解惑。”</p>
趙雍也不再湖弄,如實道:“聽方才所言,韓王之憂,同如此番棋局;當今、天下局勢,正如這棋盤。觀之天下,韓恰似位於天元處,為兵家必爭、必戰之地,齊國若想西進中原,必求借道韓國,秦若東出,首先便是伐韓。韓國雖是不弱,但與此強盛二國相戰,恐不利……當然,單以韓國之力無疑是以卵擊石,但正如方才所言,天下列國若都像此番棋局五子相連,韓國便可一戰。”</p>
“哈哈哈哈哈,趙王說道寡人心中去了。寡人聞貴國北疆一戰,胡人背後乃是秦國唆使。再觀晉陽一戰,秦國又生事端,欺韓、魏攻伐與趙。今日秦國國力正陷頹勢,趙王何不再行縱約,出兵函穀?”韓康如實道。</p>
趙雍搖了搖頭,對於韓王的相邀、準確來說應該是韓、魏兩國的相邀。他隻能說抱歉了。</p>
相較於韓魏兩國無胡人之擾的情況,趙國的國情不同,且滅秦也絕非一日之功,至少現在不可能。</p>
趙雍以為,對於此時的秦國,三晉還無力滅之。</p>
晉陽之戰秦國之所以戰敗,說不好聽點是趙雍借助先知之能,再加上韓、魏兩國偷襲所致。若真是正麵硬對硬,三晉恐難取勝。</p>
趙雍突然轉移話題問道:“韓王以為,秦國今日之強,因何而強?”他想聽聽這個他國之君的見解。</p>
韓康見趙雍無意繼續伐秦,不由得歎了口氣:“秦有崤函之固,進可攻退可守,關東諸國若想攻秦可選擇之處隻有函穀關和武關……”</p>
韓康對方絮絮叨叨一大堆,說的全是秦國的‘先天優勢’,而忽略了秦國的後天之變。</p>
可能並非他不知道,而是故意不提。變法,無論在那個時代、那個國家,都是諱莫如深的話題,上至一國之君、下至黎民百姓,談之色變。</p>
趙雍見此卻直言不諱道:“寡人與韓王有不同之見,寡人以為,秦之地利,諸國皆有之。秦國之強不在其地利,而在於民心,在於其法。秦國之強,一靠新法、二靠耕戰,新法壯其戶籍,耕戰利其民心。觀今日之秦國,秦民皆不以出身而辨貴賤,而以戰功論爵位。士卒戰之而敢於用命,秦國如何不強?”</p>
趙雍這裏提到的變法,變,其實並非是實際意義上的變法。而是在於實施性和貫徹的徹底性。</p>
若真說起來,商君變法大體內容其實‘抄襲’的關東諸國的變法製度。譬如設立郡縣製,郡縣製是春秋末年楚國最先開始的,本身就是作為君主直轄的領地進行管理,在戰國時期逐漸被各國采用。而承認土地私有化,魯國最先為之。戶籍製度,也是趙國先君趙襄子最先解放的奴隸。獎勵耕戰自不必說,數百年前孔子這樣的儒家都說“足兵足食民信”是國之根本。</p>
商君變法的大部分內容,其實都是戰國群雄普遍實行的。</p>
若說區別,那便是秦國新法實行的徹底、執行的徹底。而反觀關東諸國,各種貴族觀念深入人心,這便使得實行新法的阻力倍增。</p>
不過新法的徹底慣行還隻是一點,對於韓王地勢之辯,趙雍其實也是深感認同的。若無地勢之優,秦國早就被滅了百次。</p>
韓康突然起身揖道:“趙王不及弱冠之年,卻見識卓越。寡人聽圍貴國北疆一戰,趙王竟能與將士同袍共血,又以月相選擇進攻時機,佩服佩服!”</p>
仕女聽到這裏,突然抬頭看了趙雍一眼。不想趙雍也挺關注她的,兩人的目光在無意中觸碰到了一起,對方立即低頭迴避了眼神。</p>
“韓王過譽了。”趙雍也急忙起身迴揖道。</p>
見得外麵天色尚早,好不容易來此一趟,若是盡然在屋中下棋那也就太無趣了。</p>
於是趙雍提議道:“韓王,不如出去走走如何?”</p>
“請!”韓康起身,兩人不緊不慢地朝著門外走去。</p>
出得大殿,趙雍不由得再度朝著後方望了一眼。</p>
卻不料韓康也跟著迴頭張望。倆人收起目光後,不由得麵麵相覷。</p>
趙雍先是尷尬一笑,兩人皆沒有吭聲。</p>
隨後二王在侍衛的陪同下,又繞著山路繼續往上。</p>
倆人在山路上走了一大圈,不時閑聊幾句。隨著地勢不斷攀高,山澗之中有不少河段已經成為天然冰橋,也有些水瀑掛滿冰淩。</p>
又行得幾刻鍾後,趙雍也終於是見到了對方所說的水瀑。</p>
一平台之上有水花從峭壁飛衝而出,沿著固定的軌跡,在山澗中衝出一條小小的溪流山泉。溪流雖然不大,但確實沒有結冰,趙雍不禁感歎大自然的神奇。</p>
眼看時間到了午時,二人便又迴到剛才的大堂用午膳。韓王也沒再提起諸國之事,反而嘮了一會‘家常’。但剛才那仕女已經不知去了哪裏,趙雍不禁心中空蕩蕩的,隻在大堂上見過一次,迴來就不見了。</p>
趙雍也不好意思問。</p>
用過午膳後,二人也沒在山裏多呆,浩浩蕩蕩的隊伍沿著來時的碼頭,順著汾水迴到了區鼠邑。</p>
邑城外,兩人依依話別。</p>
“願韓、趙兩國永傑同好。”韓康說道。</p>
“願韓、趙兩國永傑同好。”趙雍迴道。</p>
……</p>
……</p>
韓王的乘輿一直送到兩國的邊境線處。</p>
韓國區鼠距趙國中都(平遙)不過五十餘裏,趙雍並不打算在韓境過夜,及至傍晚,乘輿大隊便行至中都城外。</p>
又過十日,趙王行輿終於是迴到了都城邯鄲。一來一迴二十多天,總算是趕到歲末之前迴來了。</p>
迴到趙王宮,趙雍馬上傳來了幾位重臣,共同商議此次兩國會盟的機密國事。</p>
經過群臣一頓分析,此次韓王相邀或為二求:一是希望三晉合兵繼續伐秦,一是試探趙王對諸國的態度。</p>
對於伐秦一事,趙國群臣一致認為應當休戰。趙國此時不宜擴大與秦國的衝突,而今新法初步實施,基層不固,隻有待新軍大成,才是對外擴張的最佳時機。況且擴張的初步對象也優先是胡地、中山,而絕非強秦,這是趙國早已製定好的國策。</p>
強秦可滅,但絕對不是現在。</p>
趙雍迴邯鄲沒幾日,趙國便收到了韓國傳來的國書。但此次國書所敘、不為尋常國事,而是聯姻。</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