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恭卻並未理會龐煖,他的目光此時正全神貫注地盯著眼前的棋盤。</p>
鶡冠子卻目露微笑地朝著龐煖招了招手,示意讓他先候於一旁。</p>
龐煖也知道自家祖父的脾氣,隻得無奈地搖了搖頭,暫且坐於二人側後方,安靜等待。</p>
*</p>
時光如沙,轉瞬間,餘風吹散了似火的驕陽,落幕之際,夕陽緩至。</p>
外居的婢女輕拈燈芯,攝手點燃起了盈盈燭火,屋內再度明亮了起來。</p>
但兩位對弈者此時依舊未分出勝負,不過局勢的勝敗也已經很明顯了。</p>
白子如今已經徹底的喪失了‘戰場’的主動權,而今正一味的尋求突破、防守。</p>
不過,一再的防守便注定了失敗。</p>
就是龐煖這個不懂弈術之人,也能從祖父和師傅二人臉上的表情看出…白子顯然已經抵不住黑子的進攻。</p>
果不其然,鶡冠子黑子再落,左封天元,徹底扼殺了龐恭突進的腳步!</p>
龐恭無奈,將手中的白子輕輕拋入棋笥(si)中,衝著對麵的老友輕揖道:“幾日不見,兄這弈術怎長進這般多?尤其是這招阻子之術,甚是精妙,先前怎從未見兄用過這招?”</p>
鶡冠子迴揖道:“過譽,過譽也。仆此次歸趙,途中恰逢一友,與之興起對弈,便偷學了兩招。這招喚作橫江斷流,尤其擅於變守為攻,專攻敵手於不備。橫江之術專克汝這擅守之將,須知久守必失也。”</p>
鶡冠子說罷,衝著對麵哈哈一笑。</p>
單聽這二人的對話,便知其交情匪淺。</p>
龐恭憋著嘴,對著鶡冠子拱了拱手,隨後才注意到角落裏的龐煖。</p>
“煖何時歸都的?”龐恭問道。</p>
龐煖搖頭苦笑一聲,對著二人再次揖拜一禮:“煖奉王名,今日辰時才得入邯鄲。”</p>
龐恭聽到這番話,繼續問道:“武城兵事如何了?齊國如今是何態度?”</p>
“煖不知,王上已命李兌將軍,接管了武城軍防。將軍到武城的第二日,煖便奉王上詔命先一步迴都了。”龐煖迴道。</p>
龐恭聽罷點了點頭,也沒多問,隨即對著身旁輕輕揮了揮袖袍。</p>
侍立於一旁的婢女,得到主人的命令,恭敬地盈盈一禮,便輕身退出了房間。</p>
隨著門扉一聲清響,屋內再度安寂了下來。</p>
龐恭用左手拿起桌上從巴蜀之地引進的苦水,輕輕泯了口。隨即才微微轉過身子,對著龐煖正色道:“王上召煖迴都,可知…欲讓汝擔任何職?”</p>
龐恭雖然不奉於趙國朝堂已久,但一直對其保持著謹慎地觀望。</p>
龐煖搖了搖頭,趙雍的任命還未下來,他也不好妄自猜測。不過龐煖隨後將早上發生在軍營的一幕說了出來,其中隱去了馬鐙這個新鮮物事。</p>
易胡服?改軍製?</p>
龐恭和鶡冠子聽罷不禁對視一眼。雖然易服一事,去年便有風聲從趙王宮內傳出過一次,當時已經是鬧得邯鄲城沸沸揚揚,最後也沒見實施。</p>
如今再一次從趙王嘴裏說出來,恐怕……</p>
龐恭吃驚道:“王上欲增訓騎兵,改革兵製?”</p>
龐煖頓了頓,如實迴道:“王上已命國尉選拔騎士,牧良馬;又命工師造新器,王上應當是有此意。”</p>
看著爺孫倆一問一答,鶡冠子朝著天邊拱手了拱道:“不想趙王未及弱冠,便有這等眼光,不拘一格,仆佩服,佩服!天佑趙氏矣!”</p>
龐恭一愣,轉頭看向這位發神經的老友,問道:“兄,此言何意?”</p>
鶡冠子衝著龐恭反問道:“友認為,今日趙國之疲弱因何而至哉?”</p>
龐恭想了想迴道:“東居悍秦、西居強齊、腹有中山狼也,可固?”</p>
鶡冠子笑了笑迴道:“友之言乃良言也。但仆觀今日趙國之疲弱,認為最大原因還是趙國的內憂之患。”</p>
龐恭下意識迴道:“吾王繼位之初,怯六國、附臣心,內憂何來?”</p>
鶡冠子緩緩解釋道:“友可知庶民之心,亦大於外敵之禍?仆遊曆諸國五十餘載,深知各國民俗風情。今觀趙人華夷混居,而各族的民俗卻不相同。華夏以長袍寬袖為榮,擅耕;胡人卻著短衣窄袖,擅牧。華夏鄙夷胡人,胡人又仇視華夏。兩族雖同屬趙人卻互相仇視,外敵入侵而不能一心,這便是內憂。</p>
今趙王欲胡服騎射以教百姓,便是從根本上認可胡族的習俗,達到收攏人心的目的。當然,認知到這點,其實並不難,趙氏曆代諸君中有識者不在少數,但真正認識到卻敢於去做的又有幾人?知易行難。仆如此說,友可明白?”</p>
如果趙雍在場,聽完這席話肯定會給鶡冠子豎個大拇指。這番話完全說到了趙雍的痛處,說到了趙國的痛處上!</p>
但還有一點鶡冠子沒說到位。胡服騎射不僅僅是基於政治上的認可那麽簡單,更是一種軍事上的揚長避短。當然鶡冠子不是兵家之人,看不透這一點也很正常。</p>
</p>
龐氏祖孫二人聽完這一席話,衝著鶡冠子深深一揖。</p>
龐恭如實道:“王上確實常做出驚人之舉,尤其是年初的田政改革,叫什麽……屯田。吾便認為是一大利政,若非大河泛濫,趙國今年歲收或多良粟十萬石。”</p>
而今趙王於北地遇神農,得神術之說,在有心人的授意下,如今已經在華夏諸國廣為流傳,趙人如今都將其視為一樁美談。</p>
這項政策更引得韓、魏、秦、燕等鄰國交界地的附農,大量偷偷湧入趙國境內。</p>
尤其是前些年受秦國政策吸引的趙人,如今又都偷渡迴了母國。</p>
雖然各國都立即采取的相應的措施,禁止人口流失,但趙雍知道這種事不從根本上遏製,又怎能完全杜絕呢?</p>
“還有那胡凳,還有……胡凳我用著就挺方便的。”龐煖附和道。他剛才差點就將馬鐙之事脫口而出。</p>
其實就算是他說出來也無所謂,趙雍既然沒有對龐煖明言禁止,便是相信龐氏的忠誠。</p>
鶡冠子點了點頭,感歎道:“仆自詡,悟及天道,會及人道,行諸國數十載識君者不下十人,今仆觀趙國之策,能與趙王雍相較者,唯有昔日魏氏文侯也。”</p>
鶡冠子說罷,又瞥了龐煖一眼繼續道:“昔年仆奉於楚,後又奉於魏,遂得與友識,得授其徒。今於趙……或許龐氏有再崛起之日。”</p>
鶡冠子卻目露微笑地朝著龐煖招了招手,示意讓他先候於一旁。</p>
龐煖也知道自家祖父的脾氣,隻得無奈地搖了搖頭,暫且坐於二人側後方,安靜等待。</p>
*</p>
時光如沙,轉瞬間,餘風吹散了似火的驕陽,落幕之際,夕陽緩至。</p>
外居的婢女輕拈燈芯,攝手點燃起了盈盈燭火,屋內再度明亮了起來。</p>
但兩位對弈者此時依舊未分出勝負,不過局勢的勝敗也已經很明顯了。</p>
白子如今已經徹底的喪失了‘戰場’的主動權,而今正一味的尋求突破、防守。</p>
不過,一再的防守便注定了失敗。</p>
就是龐煖這個不懂弈術之人,也能從祖父和師傅二人臉上的表情看出…白子顯然已經抵不住黑子的進攻。</p>
果不其然,鶡冠子黑子再落,左封天元,徹底扼殺了龐恭突進的腳步!</p>
龐恭無奈,將手中的白子輕輕拋入棋笥(si)中,衝著對麵的老友輕揖道:“幾日不見,兄這弈術怎長進這般多?尤其是這招阻子之術,甚是精妙,先前怎從未見兄用過這招?”</p>
鶡冠子迴揖道:“過譽,過譽也。仆此次歸趙,途中恰逢一友,與之興起對弈,便偷學了兩招。這招喚作橫江斷流,尤其擅於變守為攻,專攻敵手於不備。橫江之術專克汝這擅守之將,須知久守必失也。”</p>
鶡冠子說罷,衝著對麵哈哈一笑。</p>
單聽這二人的對話,便知其交情匪淺。</p>
龐恭憋著嘴,對著鶡冠子拱了拱手,隨後才注意到角落裏的龐煖。</p>
“煖何時歸都的?”龐恭問道。</p>
龐煖搖頭苦笑一聲,對著二人再次揖拜一禮:“煖奉王名,今日辰時才得入邯鄲。”</p>
龐恭聽到這番話,繼續問道:“武城兵事如何了?齊國如今是何態度?”</p>
“煖不知,王上已命李兌將軍,接管了武城軍防。將軍到武城的第二日,煖便奉王上詔命先一步迴都了。”龐煖迴道。</p>
龐恭聽罷點了點頭,也沒多問,隨即對著身旁輕輕揮了揮袖袍。</p>
侍立於一旁的婢女,得到主人的命令,恭敬地盈盈一禮,便輕身退出了房間。</p>
隨著門扉一聲清響,屋內再度安寂了下來。</p>
龐恭用左手拿起桌上從巴蜀之地引進的苦水,輕輕泯了口。隨即才微微轉過身子,對著龐煖正色道:“王上召煖迴都,可知…欲讓汝擔任何職?”</p>
龐恭雖然不奉於趙國朝堂已久,但一直對其保持著謹慎地觀望。</p>
龐煖搖了搖頭,趙雍的任命還未下來,他也不好妄自猜測。不過龐煖隨後將早上發生在軍營的一幕說了出來,其中隱去了馬鐙這個新鮮物事。</p>
易胡服?改軍製?</p>
龐恭和鶡冠子聽罷不禁對視一眼。雖然易服一事,去年便有風聲從趙王宮內傳出過一次,當時已經是鬧得邯鄲城沸沸揚揚,最後也沒見實施。</p>
如今再一次從趙王嘴裏說出來,恐怕……</p>
龐恭吃驚道:“王上欲增訓騎兵,改革兵製?”</p>
龐煖頓了頓,如實迴道:“王上已命國尉選拔騎士,牧良馬;又命工師造新器,王上應當是有此意。”</p>
看著爺孫倆一問一答,鶡冠子朝著天邊拱手了拱道:“不想趙王未及弱冠,便有這等眼光,不拘一格,仆佩服,佩服!天佑趙氏矣!”</p>
龐恭一愣,轉頭看向這位發神經的老友,問道:“兄,此言何意?”</p>
鶡冠子衝著龐恭反問道:“友認為,今日趙國之疲弱因何而至哉?”</p>
龐恭想了想迴道:“東居悍秦、西居強齊、腹有中山狼也,可固?”</p>
鶡冠子笑了笑迴道:“友之言乃良言也。但仆觀今日趙國之疲弱,認為最大原因還是趙國的內憂之患。”</p>
龐恭下意識迴道:“吾王繼位之初,怯六國、附臣心,內憂何來?”</p>
鶡冠子緩緩解釋道:“友可知庶民之心,亦大於外敵之禍?仆遊曆諸國五十餘載,深知各國民俗風情。今觀趙人華夷混居,而各族的民俗卻不相同。華夏以長袍寬袖為榮,擅耕;胡人卻著短衣窄袖,擅牧。華夏鄙夷胡人,胡人又仇視華夏。兩族雖同屬趙人卻互相仇視,外敵入侵而不能一心,這便是內憂。</p>
今趙王欲胡服騎射以教百姓,便是從根本上認可胡族的習俗,達到收攏人心的目的。當然,認知到這點,其實並不難,趙氏曆代諸君中有識者不在少數,但真正認識到卻敢於去做的又有幾人?知易行難。仆如此說,友可明白?”</p>
如果趙雍在場,聽完這席話肯定會給鶡冠子豎個大拇指。這番話完全說到了趙雍的痛處,說到了趙國的痛處上!</p>
但還有一點鶡冠子沒說到位。胡服騎射不僅僅是基於政治上的認可那麽簡單,更是一種軍事上的揚長避短。當然鶡冠子不是兵家之人,看不透這一點也很正常。</p>
</p>
龐氏祖孫二人聽完這一席話,衝著鶡冠子深深一揖。</p>
龐恭如實道:“王上確實常做出驚人之舉,尤其是年初的田政改革,叫什麽……屯田。吾便認為是一大利政,若非大河泛濫,趙國今年歲收或多良粟十萬石。”</p>
而今趙王於北地遇神農,得神術之說,在有心人的授意下,如今已經在華夏諸國廣為流傳,趙人如今都將其視為一樁美談。</p>
這項政策更引得韓、魏、秦、燕等鄰國交界地的附農,大量偷偷湧入趙國境內。</p>
尤其是前些年受秦國政策吸引的趙人,如今又都偷渡迴了母國。</p>
雖然各國都立即采取的相應的措施,禁止人口流失,但趙雍知道這種事不從根本上遏製,又怎能完全杜絕呢?</p>
“還有那胡凳,還有……胡凳我用著就挺方便的。”龐煖附和道。他剛才差點就將馬鐙之事脫口而出。</p>
其實就算是他說出來也無所謂,趙雍既然沒有對龐煖明言禁止,便是相信龐氏的忠誠。</p>
鶡冠子點了點頭,感歎道:“仆自詡,悟及天道,會及人道,行諸國數十載識君者不下十人,今仆觀趙國之策,能與趙王雍相較者,唯有昔日魏氏文侯也。”</p>
鶡冠子說罷,又瞥了龐煖一眼繼續道:“昔年仆奉於楚,後又奉於魏,遂得與友識,得授其徒。今於趙……或許龐氏有再崛起之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