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冰等人一頭霧水也很正常,畢竟從來沒有接觸過這個領域。


    國內服裝行業的模式還處於非常粗放發展的狀態,都是傾向於大廠包幹模式。


    像zara、gap和優衣庫等服裝巨頭提出的spa柔性供應鏈模式,壓根就沒幾個人懂,也沒有相關地產業配套支持。


    畢竟spa柔性供應鏈,巨頭們也才剛運營沒多久,還沒發展到巔峰成熟時期呢。


    而國內的互聯網也不過才起步幾年,網絡上的八卦信息是不少,但專業資訊其實少得可憐。


    尤其是細分行業的分析和調研相關內容,更不可能輕易就搜到。


    哪像十幾年後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僅各種商業案例分析一大堆,就連一些大佬的發家史都被人扒得一幹二淨。


    文章、短視頻內容滿天飛,資訊都是唾手可得,想不看都不行。


    所以對顏冰來說,此時在國內開啟快時尚模式,其實相當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難度不是一般的大,關鍵還不懂具體怎麽操作。


    “馬老師,那快時尚到底應該怎麽玩兒?”孟飛聞言很是虛心請教起來。


    顏冰也是一臉期待的看著馬涼,希望能從他的嘴裏聽見驚喜。


    一開始她想得挺簡單,等真正開始操作後,卻發現快時尚真不是自己想得那麽輕鬆。


    不僅比做獨立設計師品牌要難很多,甚至比傳統休閑品牌還要難數倍,根本不是他們一個小公司能玩得轉的。


    可顏冰不甘心,她必須奮力一搏,絕不能允許這次再失敗。


    馬涼頓了頓,耐心解釋道:“其實快時尚的核心就在於測款和[小單快返]模式。


    所謂的測款就是先小批量生產,快速推出市場以測試消費者是否接受這款產品。如果不接受,後續就不再推出;如果接受成為爆款,則馬上組織返單生產,簡稱[小單快返]。


    這是一個係統的工程,需要公司的不同部門互通有無,配合默契才能完成。


    買手團隊,設計團隊,供應鏈團隊、產品團隊、市場團隊不僅要各司其職,還要相互配合、高速運轉,才能打造出最終的快時尚模式。”


    馬涼也是現學現賣,這些都是他前世從公眾號文章裏看來的。


    “馬老師,關鍵是一開始從何處入手呢,我們小公司,團隊就這麽點人,也不具備這個實力啊?”孟飛很是頭疼地問道。


    顏冰也急著催道:“快別賣關子了,目前就一家旗艦店店,你就直接說要怎麽開局?”


    “把團隊都派出去吧,大家同時出動,趁著裝修這一個月的時間,直接把供應商和合作工廠跑個遍。


    不要死腦筋,非得所有款式都自己下單生產,廠家那邊絕對有一些積壓庫存也是尖貨。


    大部分款式就從他們的積壓庫存裏選,這樣成本能壓到極低。


    然後再和工廠談新款開發生產的事情,一定要說服他們接受[小單快返]的合作模式,必須提前調教起來。


    你調教的工廠越多,迴頭能調動的力量就越大,


    我建議把明年春夏的訂單也提前撒出去,正好測試一下供應商和工廠們的誠意和實力。


    利用幫他們清庫存和新訂單生產的雙重誘惑,吸引廠家上鉤。


    這樣一來,第一家門店今年秋冬季也能混過去,明年春夏又可以提前籌備起來,[小單快返]也可以磨合成熟。


    唯一的難度就是要立馬擴充團隊,同時所有人員都要高效運轉起來,並隨時聯係溝通。


    大家一刻都不能掉以輕心,直到把這個模式跑通。


    有個一兩年積累,最終實現對產品和供應鏈的完全掌控。


    這一步雖然艱難,但卻是必須要努力去達成的,否則就別談什麽快時尚了。”馬涼不緊不慢地解釋了一通。


    這個操作方法,也是那篇公眾號文章中看來的。


    當時作者就分析了國內兩個快時尚品牌的發家案例,一個是實體零售快時尚品牌ur,另一個是互聯網快時尚平台shein。


    平台做大了,資源盤活了,誰都知道怎麽幹。


    關鍵是一開始如何破局,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很多人麵對這個問題時一般都會不知所措。


    “用人家的積壓庫存,貼牌?這能行嗎?萬一曝光出去,豈不是砸了【mimo】的招牌?


    而且有了這種黑曆史,還會影響顏總個人設計師品牌【yan】的口碑呢。”孟飛很是擔憂地說道。


    馬涼氣得直罵道:“怎麽不行?你不說消費者怎麽會知道?


    這年頭服裝行業貼牌的還少麽?咱們這樣做隻不過是開局時的過渡手段,又不是讓你長年這樣幹。


    把廠家的積壓庫存盤活,新店就不隻是上1000個款式了,5000個款式都沒問題,可勁兒隨咱們挑。


    瞬間滿足了款多、量少、更新快的需求,還有比這更好的事?


    你不利用這種手段過渡,怎麽可能鍛煉出強大的快時尚品牌執行團隊,難道光靠會議室這點人嗎?”


    如果要問哪個職業最擅長鑽空子,律師肯定是其中之一。


    各種歪門邪道、各種小手段用起來毫無心理負擔,所以馬涼對貼牌作假的事情不可能像他們一樣糾結。


    淘庫存貼牌這事兒別人做起來吃力,但顏冰富婆有錢,毫無操作難度。


    隻要用這個方式頂過開局困難階段,隨著店鋪越開越多,慢慢對供應鏈就會形成鉗製效應,那些廠家為了賺錢就不得不聽命於她。


    至於消費者會不會發現,萬一消息泄漏有黑曆史了怎麽辦,這重要麽?


    隻要產品足夠便宜,消費者才不管那些呢。


    即使被曝光了也沒事,隻要混過前麵一兩年的開局艱難時期,等品牌成長起來,誰還記得你當年的黑曆史啊。


    zara還整天被曝抄襲呢,妨礙人家老板成世界首富嗎?


    顯然沒有!


    再說了,貼牌和代工本就是一線之隔。


    如果能做到獨家貼牌,那對消費者來說和自主設計生產都沒什麽區別,更別提代工了。


    所以在馬涼的概念裏,這種有成功案例在的方法不用才叫傻呢。


    這個手段也不是他拍腦袋想的,而是來自於ur和shein兩個國產快時尚巨頭老板們的發家傳奇。


    大佬們成功了,這種黑料在人家公司官網上肯定是看不到的。


    可國民的八卦技術太強,大佬們初創品牌時的基本操作又怎麽可能瞞得住呢。


    在團隊、產業支持及相關資源都嚴重不足的情況下,【mimo】這個快時尚品牌要打破開局難題,就得學人家大佬這麽幹。


    會議室一幹人等都聽傻了,能跟著顏冰做獨立設計師品牌的員工都相對單純。


    大家都是有夢想、有追求的人,哪裏見過馬涼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當眾教他們弄虛作假的品牌顧問。


    所有人心裏都冒出了同一個念頭,顏總請來的這個行業專家別是個騙子吧?


    一看就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哪有教人欺騙消費者的啊?


    會議室內一時間議論紛紛,大家一邊討論可行性,一邊不時地用餘光偷瞄著馬涼這個“大忽悠顧問”。


    顏冰也陷入了深深地沉思,她的內心正在不斷掙紮。


    畢竟馬涼說的法子徹底挑戰了她過往的認知和價值觀,讓她一時難以接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起2005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貪杯的餃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貪杯的餃子並收藏風起2005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