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平原坐落在渭水沿岸,屬於渭水和黃河衝積而成的平原,綿延六百裏。這裏地勢平坦,水豐土肥,自秦以來一直是盛產糧食的富庶之地。關中西接隴右,北鄰六盤山,東瀕黃河,南靠秦嶺。控製了這裏,向西可以經略河西走廊和西域;往北則可進軍河套和陰山,進而爭奪漠南草原;向東則可以進入中原腹地,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因其曾經是秦國的所在地,麵積又十分廣大,所以也被稱為八百裏秦川,自古以來便是著名的軍事、經濟、政治要地,也是漢唐帝國最核心區域。


    京兆府,這座西北之地的大城,在漢唐時還有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長安。曹軒望著遠方高大的城池,不禁百感交集,心中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熟悉是因為霹靂軍上下整日念叨著要驅逐韃虜,重現漢唐的榮光,作為漢唐故都的長安已成為眾人的精神圖騰之一。此外,曹軒祖上本也是關中之人,從血脈上講他與此城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也曾聽過先輩在京兆府城諸多事跡。陌生則是昔日的長安早已物是人非,自關中落入金人之手,後又被蒙古人奪去,時日已太久遠,久遠到對這片祖輩生活土地的記憶也變得模糊不清。


    要重新奪迴關中這片華夏的龍興之地,讓這片土地上的漢家子民不再受到韃虜的統治,首先得要拿下長安——包括歐陽軒在內的霹靂軍高層仍習慣如此稱唿,而不是稱作京兆府。第一軍兵臨城下多日,並屯兵西門和南門之外,卻遲遲沒有發動攻擊。曹軒之所以按兵不動,這並非沒有足夠的兵力進攻,也不是因為城高牆厚,敵人數量眾多又糧草充足,除了因為他在等待後方運來重型火炮,以減少攻城時士兵的傷亡,也是因為他在等敵人援軍的到來。按照歐陽軒盡量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策略,他準備圍點打援。


    漢唐的長安氣象萬千,鼎盛時期乃是世界的中心,城中人口超百萬。安史之亂後,長安屢在軍閥混戰和異族入侵中毀於戰火,又被金人和蒙古人占據多年,早已不複往日盛景。饒是如此,長安也是北方漢地的最重要城市之一,不僅人口眾多,經濟也不蕭條。近年來,為了防止霹靂軍的北上,也為了防止海都東侵河西走廊,蒙元政權在關中投入了巨量的人力物力,將長安打造成了對抗霹靂軍和窩闊台、察合台汗國的最要支撐點,並不斷從河東等地遷入人口。在蒙元陝西僉省也速帶兒、嚴忠範的苦心經營下,關中人口達到了二百餘萬人,其中長安又重新成為二十餘萬人,城池周長達四十裏的大城。霹靂軍揮師北上之後,元軍又強行將附近州縣的壯年男子遷入長安城中以協助守城,使城中人員暴增至四十萬人。


    長安城的守衛主要是蒙古漢軍,兵力有五萬人,另可征調萬民壯協助守城。在嚴忠範的多年搜括之下,城中存有夠五十萬人食用三年的存糧和軍需物資,軍械器具也十分充足。長安的城牆高大厚實,內為夯土外為包磚,堅固程度不在襄陽之下。為了對付霹靂軍的火炮,元軍還在城牆上搭建了大量的防炮工事。這些防炮工事以條石為牆圓木為頂,又以沙袋覆蓋,既防彈又防火,元軍仿製的二百餘門火炮便安置在其中,這也是嚴忠範自信能守住城池的底氣之一。他曾向忽必烈誇下海口,稱京兆府城固若金湯甚於襄陽,足以長期堅守,讓霹靂軍知難而退。


    也速帶兒麾下的一萬五千名精銳騎兵,也是嚴忠範的底氣之一。這支騎兵並沒有在京兆府城中,而是駐紮在周邊州縣,前幾日伏擊第一團的,正是他們中的一部。也速帶兒乃是曹軒手下敗將紐璘之子,其勇猛和謀略還在其父之上,將精銳的阿速軍和怯薛軍交其指揮,足見忽必烈對其十分信任。讓嚴忠範底氣十足的還有關中之外的強援。忽必烈告訴他,一旦戰事開啟,屯駐在六盤山的二萬元軍精騎將通過蕭關南下助戰,而河南路的元軍也將通過東邊的潼關而來,合擊進入關中的霹靂軍。


    “四關之內皆秦川”,關中平原與外界的主要通道有四條,分別是為蕭關道通河西,陳倉道通川蜀,武關道通江漢,崤函道通中原,分別有蕭關、大散關、武關和潼關這四座險關。陳倉道和大散關在霹靂軍手中,武關道路難行,總參謀部在沙盤推演之中,預判敵人必然會通過蕭關和潼關前來增援。曹軒率軍進抵長安之後沒有乘勢攻城,乃是依照歐陽軒的戰略行事。按照總參謀部的計劃,待六盤山和河東的元軍進入關中之後,霹靂軍將趁雙方在長安對峙的時機,分兵奪取蕭關和潼關,對長安守軍和來援的元軍來個關門打狗。


    蒙元政權的軍隊總共不到一百萬人,包括十四萬騎兵和六十餘萬蒙古漢軍,另有二十餘萬的新附軍。在元軍的構成中,騎兵多為蒙古人和色目人,而蒙古漢軍大半為步軍,另有部分水軍和少量的騎兵,新附軍多為步軍或水軍,皆為荊湖和兩淮前線投降的宋軍。元軍的主力布置四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伯顏和史天澤指揮的攻宋大軍,占全部軍力的一半,兩人麾下有三萬騎兵、二十萬餘蒙古漢軍及所有的新附軍。第二個方向是駐紮漠西防備海都東侵的大軍,約五萬騎兵;第三個方向拱衛上都和大都軍力,有一萬騎兵和四萬蒙古漢軍;第四個方向就是駐防關中防備霹靂軍的軍力。至於六盤山的二萬精騎,則是元軍對付海都和霹靂軍預備隊,在戰事不利時可以急速來援。在元軍的四個戰略方向中,駐紮在關中的軍力僅次於攻宋大軍。


    如果能將六盤山和河東來援的元軍一舉殲滅,將大大有利於下一步奪取隴右、河套和河東的戰事,這也是曹軒的第一軍、昝萬壽第二軍和董虎的第四軍同時進軍關中的原因。這三支大軍共有十五餘萬人,加上隨行運送輜重的預備役和民夫超過了五十萬人,實在是一個駭人的數字。在軍令中,歐陽軒並沒有命令三個軍同時向關中進發,而是讓第二軍和第四軍留在漢中待命,除了因為道路通行能力和後勤保障壓力過大的原因外,也是避免元軍眼見霹靂軍聲勢浩大,放棄關中逃遁。霹靂軍要戰勝元軍不難,但要攔住蒙古騎兵逃兵卻不是容易的事。


    實際上,即便重炮還沒有運來,以第一軍的戰力也可以在短期內奪下長安城,但城外的那些蒙古騎兵必然會逃得無影無蹤,更會讓六盤山和河東的元軍膽寒,進而使總參謀部圍點打援,然後關門打狗的計劃落空。為此曹軒隻得耐住性子,一麵等待後方的重炮運來,一方麵派出騎兵前往蕭關和潼關,密切關注這兩個方向的動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宋之霹靂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寂靜的銀鬆森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寂靜的銀鬆森林並收藏南宋之霹靂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