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希憲出使巴蜀之行,使忽必烈心中大定,當即便采納了史天澤、劉整、呂文煥等漢軍將領的攻宋建議,下令全力攻宋準備,並由丞相伯顏總領馬、步、水諸軍攻宋,史天澤副之。劉、呂二人自叛宋投蒙之後,在攻滅臨安政權的態度上最為積極,屢次向忽必烈力陳進攻之方略。數個月的時間一晃而過。霹靂十七年春,元軍開始南下,人馬多達數十萬之眾,隻見行軍路上刀矛耀日,旌旗如林,沿途煙塵遮天蔽日。在進軍方向上,忽必烈采用了劉、呂兩人的建議,從淮東、淮西和荊湖三路同時進發。
蒙元攻宋的主力,是由伯顏所領的五十萬大軍。他們從襄陽出發沿漢水南下,準備順長江而下直趨臨安,這個方向是蒙軍在經曆三十年餘的攻宋戰爭之後確定的,是郭侃等漢軍將領和劉整等宋軍降將力陳利弊的結果。兩淮防線是宋軍重兵布防區域,且湖沼水網密布,不利於騎兵行動,對糧草後勤的壓力也極大,隻適合作為輔攻方向,以牽製宋軍的行動。拿下襄陽之後,蒙元大軍可在日益壯大的水軍掩護下順水而下,既無後勤壓力又能直搗臨安中樞。更重要的是,呂氏家族在漢水及長江沿線諸軍鎮經營多年,不少宋軍將領皆為心腹黨羽,不少人已經暗中納降以作內應。
迥異於以往野蠻的燒殺搶掠,此次元軍南下途中軍紀律嚴明了許多,雖稱不上秋毫無犯,但已不是一味的濫殺,軍紀甚至還要超過宋軍的那些兵痞。這是忽必烈聽從了漢人謀士的建議,為了避免激烈的抵抗,采用政治和軍事並重的手段攻宋。呂文煥降元之後被授以高官,仍統領舊部,為了表達對忽必烈所謂的“知遇之恩”,他向伯顏自請為攻宋先鋒。沿途宋軍遠觀元軍浩浩蕩蕩,近觀兵精糧足衣甲齊備,皆麵無人色戰戰兢兢,沿途州縣的官員和將領或聞風而逃,或在呂文煥等人出麵勸降後,率眾投了元軍,隻有少宋軍官員將領不願投降,死戰殉國或投水自刎自盡。與此同時,兩淮戰場的宋軍也被元軍打得左支右絀。原本以為層層阻擊的激烈戰事,變成了元軍一路勢力如破竹,這不僅讓臨安朝野一片駭然,也讓霹靂軍頗感意外。
雖然早就知道宋軍戰力拉垮,但當得知宋軍一敗塗地之時,歐陽軒仍然略有驚訝。宋軍有百萬之眾,軍中也不乏熱血男兒,裝備也比元軍略勝一籌。就拿其仿製的火炮來說,雖然性能遠不如霹靂軍,但不管是射程還是殺傷力上還是勝過元軍不少。由此看來,腐敗的侵蝕對一支軍隊的危害實在太大了。沒有過多感歎,歐陽軒便又投入到了霹靂軍的事務之中。眼下他在統籌備戰事宜的同時,手中還有三件大事的協調,仍然忙得腳不落地。這三件大事便是廉希出使巴蜀之時,霹靂軍內部發生的蕃區叛亂、夷區匪患和川西水患。雖然這些事務都有人負責處理,且基本接近尾聲,但仍有不少善後事宜需要他拍板定奪。
川西的水患主要發生在雅州、眉州、嘉定府三地下轄的十餘個縣。在接近一個月的連續暴雨影響下,各條河流暴漲水位居高不下,不少地勢低窪被洪水淹沒。大片良田和廠礦浸泡在泥水之中,受災的百姓達百萬之眾。受水災的影響,三地有二百萬畝糧田減產達百分之五十以上,其中超過五十萬畝絕收;一百三十家工廠礦山停產,其中十七家被洪水衝毀。水災過後,負責賑災的唐順迅速調集了大批糧食,又用以工代賑的方式搭建了臨時居所,還派了醫療人員進行衛生消殺,並沒有災民受餓挨凍,也沒有出現流離失所的情況。霹靂軍倉庫存有大量糧食,二百萬畝糧田受災影響並不大,唯有的麻煩是廠礦被水浸泡之後,要恢複正常生產至少需要三個月時間。
夷區匪患的死灰複燃,出現在建昌府。作為大理皇室後裔的段實,在建昌府的夷人之中頗有聲望。他主政建昌府之後,一方麵大力在安寧河穀屯墾開礦,並建立了對付匪盜聯防製度,另一方麵又大力向地處高山的夷人部落推廣紅薯、土豆、玉米等耐旱耐貧脊作物,使得他們不再因饑寒而鋌而走險。阿永的都掌蠻部落遷到這陽光充足的富饒之地後,迅速紮下根來。部落驍勇驃悍戰士,也成了當地駐軍的得力助手,成為穩定局勢的重要力量。孔子學院和商隊帶來的物美價廉必需品,也使得不少夷人部落接受了文明的洗禮,變得不再好勇鬥狠,視劫掠為天經地義。
隻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願意勞動,心甘情願通過揮灑汗水過上好日子,建都蠻酋長下濟便是好逸惡勞之人。下濟原本是建昌府最大蠻酋建蒂的手下,其人體格高大,生性陰沉又剽悍異常。與性格暴烈的建蒂相比,下濟更擅長陰謀詭計。在曹軒率軍剿滅建蒂之時,他見霹靂軍裝備精良又驍勇善戰,便率部投降並被安置到安寧河穀。要說隻要肯下力氣,憑借分得的水土肥沃土地過上吃穿不愁的日子並不難。隻不過下濟和不少部落成員以前靠搶劫和壓榨奴隸生活,過慣了作威作福的生活,那裏肯下田勞作。他們在吃光了段實派人送來的糧食種子和種畜之後,便暗中幹起了殺人越貨的勾當。
段實聽聞大怒,便派駐軍和都掌蠻兵前去進剿建都蠻,誰知下濟在清剿大軍到來之前,便率領部落六百精壯漢子逃到了苦寒的大山之中,將一千餘老弱婦孺作為包袱丟給了霹靂軍。雖然進剿大軍人數是建都蠻的數倍,又有火器和甲胄之利,無奈夷區山高林密地形險峻,剿匪大軍根本奈何不了這夥流竄作案的匪幫,反倒被其拖得筋疲力盡。下濟憑借複雜的地形和手下蠻兵與生俱來的翻山越嶺能力,屢屢跳出霹靂軍的包圍圈,頻繁襲擊安寧河穀周邊的各個村落,殺人越貨無惡不作,攪得安寧河穀不再安寧。
霹靂軍一貫平等對待各部族,不僅沒有歧視之意反而大力扶持。如今懷柔之仁反遭到反噬,如何不令人心生寒。霹靂軍治下麵積廣闊族部眾多,如此惡例一開,如果不給予強力迴應,必然引起連鎖反應。故得到建昌府的報告之後,霹靂軍高層均勃然大怒,歐陽軒也心有黯然,當下同意了軍政府和總參謀部的建議。軍政府的建議是,將下濟遺棄的一千餘婦孺老弱遷徙到羊駝大陸,那裏新發現了一個超大的銀礦,開發經營急需要人口,氣侯也與建昌府的高寒山區相似。霹靂軍不養閑人,更不可能養敵人的家眷,再說了這些婦孺老弱雖無大罪,但並非無辜之人,而是下濟的幫兇。
總參謀部的建議是調大軍進剿。經過慎重考慮,歐陽軒簽署了調兵命令,讓董虎率屬下山地師的兩個團前去剿滅下濟匪邦。這個團一個駐紮在雅州,一個駐紮碉門寨附近,接到命令之後,當即輕裝疾行,隻用了不到半個月便到趕到了目的地。
蒙元攻宋的主力,是由伯顏所領的五十萬大軍。他們從襄陽出發沿漢水南下,準備順長江而下直趨臨安,這個方向是蒙軍在經曆三十年餘的攻宋戰爭之後確定的,是郭侃等漢軍將領和劉整等宋軍降將力陳利弊的結果。兩淮防線是宋軍重兵布防區域,且湖沼水網密布,不利於騎兵行動,對糧草後勤的壓力也極大,隻適合作為輔攻方向,以牽製宋軍的行動。拿下襄陽之後,蒙元大軍可在日益壯大的水軍掩護下順水而下,既無後勤壓力又能直搗臨安中樞。更重要的是,呂氏家族在漢水及長江沿線諸軍鎮經營多年,不少宋軍將領皆為心腹黨羽,不少人已經暗中納降以作內應。
迥異於以往野蠻的燒殺搶掠,此次元軍南下途中軍紀律嚴明了許多,雖稱不上秋毫無犯,但已不是一味的濫殺,軍紀甚至還要超過宋軍的那些兵痞。這是忽必烈聽從了漢人謀士的建議,為了避免激烈的抵抗,采用政治和軍事並重的手段攻宋。呂文煥降元之後被授以高官,仍統領舊部,為了表達對忽必烈所謂的“知遇之恩”,他向伯顏自請為攻宋先鋒。沿途宋軍遠觀元軍浩浩蕩蕩,近觀兵精糧足衣甲齊備,皆麵無人色戰戰兢兢,沿途州縣的官員和將領或聞風而逃,或在呂文煥等人出麵勸降後,率眾投了元軍,隻有少宋軍官員將領不願投降,死戰殉國或投水自刎自盡。與此同時,兩淮戰場的宋軍也被元軍打得左支右絀。原本以為層層阻擊的激烈戰事,變成了元軍一路勢力如破竹,這不僅讓臨安朝野一片駭然,也讓霹靂軍頗感意外。
雖然早就知道宋軍戰力拉垮,但當得知宋軍一敗塗地之時,歐陽軒仍然略有驚訝。宋軍有百萬之眾,軍中也不乏熱血男兒,裝備也比元軍略勝一籌。就拿其仿製的火炮來說,雖然性能遠不如霹靂軍,但不管是射程還是殺傷力上還是勝過元軍不少。由此看來,腐敗的侵蝕對一支軍隊的危害實在太大了。沒有過多感歎,歐陽軒便又投入到了霹靂軍的事務之中。眼下他在統籌備戰事宜的同時,手中還有三件大事的協調,仍然忙得腳不落地。這三件大事便是廉希出使巴蜀之時,霹靂軍內部發生的蕃區叛亂、夷區匪患和川西水患。雖然這些事務都有人負責處理,且基本接近尾聲,但仍有不少善後事宜需要他拍板定奪。
川西的水患主要發生在雅州、眉州、嘉定府三地下轄的十餘個縣。在接近一個月的連續暴雨影響下,各條河流暴漲水位居高不下,不少地勢低窪被洪水淹沒。大片良田和廠礦浸泡在泥水之中,受災的百姓達百萬之眾。受水災的影響,三地有二百萬畝糧田減產達百分之五十以上,其中超過五十萬畝絕收;一百三十家工廠礦山停產,其中十七家被洪水衝毀。水災過後,負責賑災的唐順迅速調集了大批糧食,又用以工代賑的方式搭建了臨時居所,還派了醫療人員進行衛生消殺,並沒有災民受餓挨凍,也沒有出現流離失所的情況。霹靂軍倉庫存有大量糧食,二百萬畝糧田受災影響並不大,唯有的麻煩是廠礦被水浸泡之後,要恢複正常生產至少需要三個月時間。
夷區匪患的死灰複燃,出現在建昌府。作為大理皇室後裔的段實,在建昌府的夷人之中頗有聲望。他主政建昌府之後,一方麵大力在安寧河穀屯墾開礦,並建立了對付匪盜聯防製度,另一方麵又大力向地處高山的夷人部落推廣紅薯、土豆、玉米等耐旱耐貧脊作物,使得他們不再因饑寒而鋌而走險。阿永的都掌蠻部落遷到這陽光充足的富饒之地後,迅速紮下根來。部落驍勇驃悍戰士,也成了當地駐軍的得力助手,成為穩定局勢的重要力量。孔子學院和商隊帶來的物美價廉必需品,也使得不少夷人部落接受了文明的洗禮,變得不再好勇鬥狠,視劫掠為天經地義。
隻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願意勞動,心甘情願通過揮灑汗水過上好日子,建都蠻酋長下濟便是好逸惡勞之人。下濟原本是建昌府最大蠻酋建蒂的手下,其人體格高大,生性陰沉又剽悍異常。與性格暴烈的建蒂相比,下濟更擅長陰謀詭計。在曹軒率軍剿滅建蒂之時,他見霹靂軍裝備精良又驍勇善戰,便率部投降並被安置到安寧河穀。要說隻要肯下力氣,憑借分得的水土肥沃土地過上吃穿不愁的日子並不難。隻不過下濟和不少部落成員以前靠搶劫和壓榨奴隸生活,過慣了作威作福的生活,那裏肯下田勞作。他們在吃光了段實派人送來的糧食種子和種畜之後,便暗中幹起了殺人越貨的勾當。
段實聽聞大怒,便派駐軍和都掌蠻兵前去進剿建都蠻,誰知下濟在清剿大軍到來之前,便率領部落六百精壯漢子逃到了苦寒的大山之中,將一千餘老弱婦孺作為包袱丟給了霹靂軍。雖然進剿大軍人數是建都蠻的數倍,又有火器和甲胄之利,無奈夷區山高林密地形險峻,剿匪大軍根本奈何不了這夥流竄作案的匪幫,反倒被其拖得筋疲力盡。下濟憑借複雜的地形和手下蠻兵與生俱來的翻山越嶺能力,屢屢跳出霹靂軍的包圍圈,頻繁襲擊安寧河穀周邊的各個村落,殺人越貨無惡不作,攪得安寧河穀不再安寧。
霹靂軍一貫平等對待各部族,不僅沒有歧視之意反而大力扶持。如今懷柔之仁反遭到反噬,如何不令人心生寒。霹靂軍治下麵積廣闊族部眾多,如此惡例一開,如果不給予強力迴應,必然引起連鎖反應。故得到建昌府的報告之後,霹靂軍高層均勃然大怒,歐陽軒也心有黯然,當下同意了軍政府和總參謀部的建議。軍政府的建議是,將下濟遺棄的一千餘婦孺老弱遷徙到羊駝大陸,那裏新發現了一個超大的銀礦,開發經營急需要人口,氣侯也與建昌府的高寒山區相似。霹靂軍不養閑人,更不可能養敵人的家眷,再說了這些婦孺老弱雖無大罪,但並非無辜之人,而是下濟的幫兇。
總參謀部的建議是調大軍進剿。經過慎重考慮,歐陽軒簽署了調兵命令,讓董虎率屬下山地師的兩個團前去剿滅下濟匪邦。這個團一個駐紮在雅州,一個駐紮碉門寨附近,接到命令之後,當即輕裝疾行,隻用了不到半個月便到趕到了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