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轉眼到來十一月,歐陽軒來到這個世界已經半年了。在這半年中他數度遭遇生死考驗,卻又憑著頑強和幸運戰勝了危險,更借助現代科技和曆史知識在這莽莽大山中站穩了腳跟,和霹靂軍兄弟們一道創建了抗擊蒙軍的根據地。在霹靂軍治下的這片山區,南北長一百裏,東西寬三十裏,現有人口已經一萬五千人。扣除不事生產的教師、醫生、士兵、官員等專業人員,可用勞動力約有一萬人。充足的勞動力加上廣泛推廣應用的新技術、新工具,再輔助以充滿激勵的組織管理製度,促進了勞動效率大大提高。相比千年來一成不變,以農業為主的傳統經濟模式,歐陽軒推出的這種以工為主、以工促農的經濟模式,增長速度簡直是爆發式的。山中財富的增長速度讓眾人口瞪口呆,對他的佩服又更上一層樓,更增強了跟著軒哥兒創出一番事業的信心。現在山中眾人,皆以加入霹靂軍為榮,如願以償者揚眉吐氣,未如願者退而求其次,如能加入下屬的工礦和建築等公司也是好的。


    霹靂軍下屬的各個公司中,其中礦業公司有勞動力約1000人,其中由戰俘和罪犯組成的勞改營有500人,現在有二十多個礦洞,主要開采鐵、煤、石灰石礦,也出產少量硫、硝和銅。工業公司有1500人,人數主要分布在火炮鑄造廠、火藥作坊、刀矛鍛造廠等軍工廠,其餘農具廠、紡織作坊和木工作坊等人數較少。從事專業生產的還有建築業300人,商貿業200人。


    在全部勞動力中,從事農業生產的有八千人,除了少數的獵人、采藥人、養蜂人等外,大部分人都從事糧食生產,畢竟民以食為天,人人都深知“家中有糧、心中不慌”道理。現在工礦業開足馬力生產,軍隊備戰的訓練強度也很大,以致對糧食的需求量也很大。雖說當下糧食有保障,但下一步如果要出山發展,光靠目前山中的二萬畝耕地便不夠了。故主管政事的李爽和議事會會長魯德之便商議,準備在春播之前大規模開荒,將山中的糧食種植麵積增加到六萬畝。有了踏犁等新式農耕工具,要耕種這麽多耕地並不是難事。開荒的這個想法得到了歐陽軒的全力支持。這山中地域廣大荒地眾多,虎、熊、狼等猛獸泛濫常傷及山民。通過燒荒增加耕地麵積的同時,還可以將野獸驅往深山中,免得傷害人畜,這也是歐陽軒鼓勵采獵的原因。事急從權,現在還不是講生態環保和保護野生動物的時候。同時霹靂軍士兵還要幫助山民打獵,一方麵是獲取寶貴的肉食,另一方麵是防止野豬等破壞莊稼地,第三則是通過打獵來增強軍事技能和戰術能力,乃是一舉三得之事。


    生產力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科教是歐陽軒除軍事外投入了最多精力的工作。山民們尊重有知識文化之人,故魯德之按軍政聯席會議的要求,推行義務教育時倒是比較順利。按霹靂軍政令6至12歲的兒童全部就近在新設立的學校讀書,由霹靂軍所派教師開展識字、算術、通識等課程,由於是免費,山民們都紛紛將適齡兒子送到了學校。大部分山民曾在自家女童是否參加的問題上有過猶豫,但魯德之軟硬兼施,又是提供免費的午餐,又是讓各寨長老前去申明違反義務教育政令的後果,並悄悄放出話說霹靂軍內部有規定,軍官士兵及各公司人員,今後要求婚配女子會識字和算術,多管齊下這個問題也得到了解決。至於成年人的教育,除了各公司實行強製業務培訓外,還在各寨均設立了農民夜校,開設了深受山民們歡迎的種植、養殖和手工製造等實用技能培訓。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宋之霹靂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寂靜的銀鬆森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寂靜的銀鬆森林並收藏南宋之霹靂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