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十來天的時間,陳九州便帶著近萬的東楚大軍,重新趕迴了南陲。慶幸一路無事,除了留在西羌人部落的,餘下的人,都一個不拉地帶了迴來。
“陳相!”早在城門口迎接的賈和,遠遠地便開始高唿,神色激動無比。
“陳相,一路無事吧?”
陳九州幾步走近,臉色微微一笑,“能有什麽事情,這一輪,趙國那邊還是挺客氣的。”
“不過,歲貢是不能少。”
陳九州讀了一遍歲貢的名目,賈和聽了,臉色並無任何驚異。能以這區區的歲貢,便能換來東楚休養生息的時間,何其難得。
“賈和,南陲的事情,如何?”
“陳相,並無任何變化,都是按著陳相的意思。”頓了頓,賈和又突然皺緊了眉頭。
“不過,黑衣組那邊打探到,乞活山似是有行動了。天下二十州的乞活門徒,都推了一位山老,來乞活山議事。”
“山老?”
“便是各地的門徒頭子。”
陳九州一時臉色發沉,他太了解這個模式了,“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乞活山振臂一唿,天下二十州的山老若是響應,何其可怕。
若是遠一些還好,偏偏乞活山如芒在背,便靠著南陲,想一想都難受。
“乞活山門徒的事情,陳相離開的這段時間,已經又蕭清了不少。我估計,哪怕以後乞活山要起事,南陲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陳相,我有一計。”賈和冷下神色。
“且說。”
“陳相,此乃我東楚的大好機會。”賈和凝著聲音,“我東楚事先拔除了乞活山的釘子。若是能逼著乞活山順利起事,那麽天下二十州裏,將會因為這三千萬的乞活門徒,一度大亂!”
陳九州微微沉思,聽明白了賈和的意思。是想讓東楚推一把火,讓白慶龍起事,攪亂天下的局勢。
但這樣一來,不確定性的因素太多。也極有可能,會徹底演變成大魚吃小魚的局麵。
先前就說過,如今的天下二十州,看似安穩,但事實上,隻需要一個契機,便能成燎原之勢。
“陳相,當是好計!”賈和凝住聲音,補了一句。
這一出,確實是好計,陳九州也承認。但一旦起勢,東楚便也徹底失去休養生息的時間,算是兩敗俱傷。
“順其自然。賈和,我們要做的,便是保住整個南陲,不會被乞活山的事情影響。”
“陳相,若不然便出軍,剿滅乞活山。”
“並無意義。”陳九州搖著頭,“白慶龍並非是倚仗乞活山的九郡之地,他倚仗的,乃是天下間的三千萬門徒。不管去了哪裏,隻需要一個造勢,事情依然會發生。”
賈和沉沉想了一番,“白慶龍與乞活山,注定要成為天下二十州的禍害。”
“這個自然。”
歎了口氣,陳九州微微閉眼,東楚要崛起,南陲要穩定,任重而道遠啊。
……
三日後。
陳九州將手頭上的政事,一一處理完畢,難得鬆了口氣。
先前說從趙國迴來,便立即返迴國都。但現在來看,似乎要延期了。
徐國雖然比東楚富庶,但以過來人的眼光,實則有許多地方,還需要進一步的改進。
比方說那片荒漠,按著當初徐泊的意思,居然是采取了冷處理,任著荒漠年年風沙,僅僅十年的時間,便侵吞了幾十裏的好地。長此以往,要不了多久,荒漠都該鋪到琅琊了。
也怪不得,每每一起風,琅琊裏的都是煙塵漫天。
“大軍種樹?”賈和怔了怔。在以往,他哪裏聽過這等軍略。
“陳相,花這等時間作甚。還不如多操練幾番,爭取上陣殺敵的時候,多斬幾個敵人。”
實則,也怪不得賈和。這時候的古人,可沒有什麽保護環境的意識。
“本相心意已決。我記得,還有二三萬的徐國降軍,並未送到礦場。讓他們留下,由著趙麟的奔狼營帶頭,去荒漠邊上種樹。告訴他們,若是樹成活了,成了密林子,本相會放他們還鄉。”
“若是不願意迴鄉的,留在東楚為軍,皆一視同仁。”
雖然不明白陳九州此舉的意思,但賈和沉默了下,也並未多言。
“另外,徐國近些年的時間,由於荒漠的問題,年收成已然越來越少。通告林堂那邊,想辦法鑿通楚江和右江的連接。”
右江,曾是徐國境內最大的江,當然,和楚江沒法相比,但也算是徐國故土這邊,所倚仗的母親河了。
“既然要休養生息,便要以政事為重。賈和,你再去貼一張布告,便說隻要是南陲境內的人,不論南梁,徐國,和東楚,有心操勞政事,皆可既往不咎!”
“陳相,此乃大興之兆!”賈和終於露出了笑容。
這一道政令,會讓越來越多的有才之士,為東楚所重用。
其實,陳九州心底,還有一個偉大的計劃。但這個計劃,需要的人,卻過於苛刻。
如今的東楚四州之地,乍看是貧瘠積弱,但實際上,有很關鍵的一點,足夠壓過中原九國一頭。
東楚臨海。
臨海,便有更多的可能性。
比方說當初夾攻斧頭關,便是借著海上的行軍,李隆才能迅速趕來,兩相夾擊之下,幫著打下了關卡。
此刻的徐牧,心底裏,何嚐沒有一個“海上馬車夫”的念想。在天下大勢還沒劇變之前,趁著機會收攏資源,方是上上之策。
“陳相!”早在城門口迎接的賈和,遠遠地便開始高唿,神色激動無比。
“陳相,一路無事吧?”
陳九州幾步走近,臉色微微一笑,“能有什麽事情,這一輪,趙國那邊還是挺客氣的。”
“不過,歲貢是不能少。”
陳九州讀了一遍歲貢的名目,賈和聽了,臉色並無任何驚異。能以這區區的歲貢,便能換來東楚休養生息的時間,何其難得。
“賈和,南陲的事情,如何?”
“陳相,並無任何變化,都是按著陳相的意思。”頓了頓,賈和又突然皺緊了眉頭。
“不過,黑衣組那邊打探到,乞活山似是有行動了。天下二十州的乞活門徒,都推了一位山老,來乞活山議事。”
“山老?”
“便是各地的門徒頭子。”
陳九州一時臉色發沉,他太了解這個模式了,“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乞活山振臂一唿,天下二十州的山老若是響應,何其可怕。
若是遠一些還好,偏偏乞活山如芒在背,便靠著南陲,想一想都難受。
“乞活山門徒的事情,陳相離開的這段時間,已經又蕭清了不少。我估計,哪怕以後乞活山要起事,南陲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陳相,我有一計。”賈和冷下神色。
“且說。”
“陳相,此乃我東楚的大好機會。”賈和凝著聲音,“我東楚事先拔除了乞活山的釘子。若是能逼著乞活山順利起事,那麽天下二十州裏,將會因為這三千萬的乞活門徒,一度大亂!”
陳九州微微沉思,聽明白了賈和的意思。是想讓東楚推一把火,讓白慶龍起事,攪亂天下的局勢。
但這樣一來,不確定性的因素太多。也極有可能,會徹底演變成大魚吃小魚的局麵。
先前就說過,如今的天下二十州,看似安穩,但事實上,隻需要一個契機,便能成燎原之勢。
“陳相,當是好計!”賈和凝住聲音,補了一句。
這一出,確實是好計,陳九州也承認。但一旦起勢,東楚便也徹底失去休養生息的時間,算是兩敗俱傷。
“順其自然。賈和,我們要做的,便是保住整個南陲,不會被乞活山的事情影響。”
“陳相,若不然便出軍,剿滅乞活山。”
“並無意義。”陳九州搖著頭,“白慶龍並非是倚仗乞活山的九郡之地,他倚仗的,乃是天下間的三千萬門徒。不管去了哪裏,隻需要一個造勢,事情依然會發生。”
賈和沉沉想了一番,“白慶龍與乞活山,注定要成為天下二十州的禍害。”
“這個自然。”
歎了口氣,陳九州微微閉眼,東楚要崛起,南陲要穩定,任重而道遠啊。
……
三日後。
陳九州將手頭上的政事,一一處理完畢,難得鬆了口氣。
先前說從趙國迴來,便立即返迴國都。但現在來看,似乎要延期了。
徐國雖然比東楚富庶,但以過來人的眼光,實則有許多地方,還需要進一步的改進。
比方說那片荒漠,按著當初徐泊的意思,居然是采取了冷處理,任著荒漠年年風沙,僅僅十年的時間,便侵吞了幾十裏的好地。長此以往,要不了多久,荒漠都該鋪到琅琊了。
也怪不得,每每一起風,琅琊裏的都是煙塵漫天。
“大軍種樹?”賈和怔了怔。在以往,他哪裏聽過這等軍略。
“陳相,花這等時間作甚。還不如多操練幾番,爭取上陣殺敵的時候,多斬幾個敵人。”
實則,也怪不得賈和。這時候的古人,可沒有什麽保護環境的意識。
“本相心意已決。我記得,還有二三萬的徐國降軍,並未送到礦場。讓他們留下,由著趙麟的奔狼營帶頭,去荒漠邊上種樹。告訴他們,若是樹成活了,成了密林子,本相會放他們還鄉。”
“若是不願意迴鄉的,留在東楚為軍,皆一視同仁。”
雖然不明白陳九州此舉的意思,但賈和沉默了下,也並未多言。
“另外,徐國近些年的時間,由於荒漠的問題,年收成已然越來越少。通告林堂那邊,想辦法鑿通楚江和右江的連接。”
右江,曾是徐國境內最大的江,當然,和楚江沒法相比,但也算是徐國故土這邊,所倚仗的母親河了。
“既然要休養生息,便要以政事為重。賈和,你再去貼一張布告,便說隻要是南陲境內的人,不論南梁,徐國,和東楚,有心操勞政事,皆可既往不咎!”
“陳相,此乃大興之兆!”賈和終於露出了笑容。
這一道政令,會讓越來越多的有才之士,為東楚所重用。
其實,陳九州心底,還有一個偉大的計劃。但這個計劃,需要的人,卻過於苛刻。
如今的東楚四州之地,乍看是貧瘠積弱,但實際上,有很關鍵的一點,足夠壓過中原九國一頭。
東楚臨海。
臨海,便有更多的可能性。
比方說當初夾攻斧頭關,便是借著海上的行軍,李隆才能迅速趕來,兩相夾擊之下,幫著打下了關卡。
此刻的徐牧,心底裏,何嚐沒有一個“海上馬車夫”的念想。在天下大勢還沒劇變之前,趁著機會收攏資源,方是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