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設計一座園林,你該怎麽設計,或者說,從哪裏入手呢?


    首先,應該明確,這園林是用來幹什麽的。


    是以住宅為主,還是以遊覽為主,又或是兩者兼具?


    不同的方向,要求這座園林具備的“功能”也就不同,而不同的“功能”版塊,是你第一步需要設計的東西。


    一塊地,圈出來,作為園林用地。


    然後,這塊地上,哪個地方作為主宅,比如說,正統的,北方、正中,這個位置,作為主宅,布置臥室、書房、第一客廳等地方。


    這也就是“定星法”。


    當然,把它稱之為“點星法”也無不可。


    第一顆“星”定下之後,根據不同的功能,從這顆“星”延伸出去,從近到遠,從點到線再到麵,在整個的這一塊地上,確定或者說點出其它所有的“星”。


    如四望樓、棲心池、得月台等等。


    這是第一步。


    謂之“定星”。


    四望樓宜高,棲心池宜低,得月台則宜闊。


    如此,則四望樓周邊,宜分布假山等作為環繞或襯托,一作階梯或托腳等功能性之用,二兼環境協調美化之用。其它,如棲心池得月台等俱作相應處理。


    該安排“山”則安排“山”,該安排“水”則安排“水”。


    這是第二步。


    圍繞著具體的“星”進行開發和打造。


    謂之“造星”。


    然後第三步,通過大道、小道、迴廊、橋梁、階梯等等,把那些“星”給連接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整體,一個有序且和諧並且內部暢通的整體。


    這一步,則謂之“連星”。


    定星,造星,連星。


    定→造→連。


    這三步走完,基本上,一個園林就算是設計完畢了。


    當然,這裏指的隻是總體的規劃。


    許廣陵對園林的了解隻能說是入門的水平,但就這麽一點水平,已經足夠他從中汲取相應的東西,移用到修行上了。


    不是內容,而是思想。


    不是具體的框架,而是關於架構的理論。


    他的那些所有的“大宗”,以及涉獵的所有哪怕隻是蜻蜓點水式的那些領域,其了解以及研究目的,也都在這裏。


    也就是以修行為旨歸。


    此時,此刻,葉小葉就是在“定星”。


    根據許廣陵之前在識海中早已經設計好的“園林規劃圖”。


    而這個園林規劃圖的正式名字,叫做“三一開竅法”。


    葉小葉的感應中,在天眼太陽的照射下,虛空世界,四麵八方,一處又一處的光點漸次浮現。


    不過那些光點都極為黯淡,黯淡到更像是一個虛影。


    不同的虛影,在虛空之中,形成一個極其龐大而又不規則的立體點陣。


    這個點陣的中央,則是那五顆太陽。


    在點陣形成之後,不知何時,五顆太陽的光芒向著其後麵的一個方向進行滲透,看起來,就像是從這五顆太陽中射出了一支光箭。


    不過那支光箭同樣也隻是虛影。


    但通過這虛影構成的虛線,五顆太陽的五個點,和這龐大點陣中的第六個點,建立了某種連接。


    隨後,六個點變成了七個,七個變成了八個,八個變成了九個……


    最終,由一百一十四個點形成的小的點陣開始形成。


    而在這個小點陣形成的瞬間,一點細微卻又實在的光芒,從五顆太陽中綻出,沿著之前構建的虛線,從一個點到又一個點,不停地穿梭前進,直到貫穿了所有的一百多個點,然後,重新迴返到五個太陽之間。


    具體地說,迴返到代表著脾心竅的那顆太陽。


    從肺心竅起,中間貫穿112個竅,然後到脾心竅止,這是許廣陵所開辟的“三一開竅法”中的其中一條路線。


    也是第一條路線。


    而這條路線的核心功能和作用,是“盈”。


    簡單來說,也就是固本培元。


    通過肺心竅從外界汲取靈氣作為源頭,匯合身體本身的氣血,然後沿著途中112個竅所溝連起來的“河流”,一路前行,一路輾轉,也是一路滲透以及一路轉化,讓整個身體從氣血開始得到一點一點的改易。


    就像黃河長江之連接大地一樣。


    其間,貫穿髒腑,貫穿脊椎,貫穿四肢百骸。


    第一條路線之後是第二條路線,從脾心竅出發,貫穿了九十七個竅之後,複歸於腎心竅。


    這條路線的核心功能和作用,是“清”。


    第二條路線之後是第三條路線,而這條路線的核心功能和作用,是“陰陽互化”,某種意義上,也是“陰陽平衡”。


    這三條路線,構成了“三一開竅法”的那個“三”。


    三條路線,各自不同,相互獨立,但又有著三個共同的交叉點,其一是五藏竅,其二是天心竅,其三是海底竅。


    通過這三個交叉點,三條路線,開始的時候是三條,但運轉到最後,會匯合成一條,也就是“三一開竅法”的那個“一”。


    從“三”開始,以“一”而終。


    當三一開竅法徹底大成之後,也是葉小葉這個身體開竅境大成,邁入真一境的時候。


    這一天,在虛空世界,龐大點陣之中,葉小葉初步地構築成了這三條路線。


    路線的構築,水到渠成。


    但這三條路線想要完全開辟,卻還需要漫長的時間。


    如果現在是在淩霄宗的山門中,當這一步完成之後,借助宗門的渡仙陣,葉小葉可以在短短的數月時間之內,就完成第一條路線的開辟。


    甚至極端點,不需數月,在極限施為的情況下,數日就可以了!


    但不管數日還是數月,都太驚世駭俗了。


    再怎麽用“天才”來解釋,也無法解釋這樣的事情!


    所以現在雖然不在山門,沒有了渡仙陣的便利,但其實就算在山門,葉小葉一樣得慢慢來。


    三一開竅法,三條路線在葉小葉身體中的初步形成,算是把“總綱”立下了,而此時,葉小葉並未立即從入定中醒轉。


    距離當初的五藏竅俱開,已經過了這麽長的時間,他身體中的氣血情況早已達到了要求。


    五藏竅→四神竅→?


    那個“?”號,現在可以進入實施的階段了。


    三一開竅法第一條路線中,除了五藏竅之外的第六個竅,開!


    葉小葉的身心世界,感應之中,五顆太陽光芒大熾,而在這種光芒大熾的情形下,五顆仿佛聚合成了一顆,而後,一支完全凝實且璀璨的光箭,沿著那泛著淡淡微光的線條,向著點陣中的一個虛影,射出。


    或者說,不是射出,而隻是連接。


    微光線條,在光箭的作用下,漸漸地,變成璀璨,而這線條的終止處,那淡淡的虛影,也在一點一點地,由虛而實,由黯淡而逐漸明亮起來。


    時間過了不知多久,一直“流動”著的光箭突然收縮。


    之前形如一體的五顆太陽重新由一而五,而後,五顆太陽漸漸地黯淡下來。


    與此同時,之前的虛影,此時已經璀璨到極至,在一個突然的擴張又收縮之後,一個新的太陽,就此生成!


    脊椎諸竅之“夾脊竅”,開!


    至此,從髒腑到骨骼,葉小葉的這個身體,在開竅境中,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而三一開竅法,也在今日,正式完成了奠基。


    文學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知全能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仲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仲道並收藏全知全能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