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迴也不改其樂。


    其實,就如孔子聞韶樂而三月不知肉味一樣,當人全身心地沉浸於某種事物的時候,對身邊環境的感受,會降低到極大的程度。


    許廣陵現在也是這樣,所謂生命禁區的阿爾金山無人區,對他來說,卻如同仙境。


    氧氣很稀薄?


    沒關係。


    自五色花開之後,許廣陵身體的代謝便步入了另一種形式。大概來說,細胞的更替絕大地減少了,甚至可能都少於以前的十分之一。與此同時,身體對飲食和氧氣的需求,也絕大地減少了。


    這海拔四千米的地方,哪怕氧氣再稀薄,也比天池中那水裏的氧氣含量高了不知多少倍,是以,對許廣陵來說,這裏的氧氣不是太稀薄,而是太豐足。


    溫度很低?


    沒關係。


    許廣陵早已經習慣了低溫度的環境。


    長白山,一年有半年的時間,一樣是冰雪之境。


    在那裏和這裏的環境中,許廣陵沒有感受到冷,而隻感受到清,一種因客觀的環境上的冰冷而感受到的主觀上的清澈。


    風很大?


    雪滿原?


    這些,都沒關係。


    相反,這裏的大地山川之氣,比長白山的環境還要豐厚。


    天眼的視野下,漫山漫野的,盡是濃厚的大地山川之氣,它們就在這裏,等待千裏,等著他今朝肆意地盡情地汲取。甚至都沒有第二個人,而由他所獨享。


    此情此景,許廣陵不放聲高歌,就已經是壓抑著了。


    他有什麽理由不沉浸於這個“仙境”之中呢?


    更不用說,根本竅法的進度,還是一路順風順水。


    哪怕早已淡然,並習慣淡然,但三十六中竅盡數打通,許廣陵依然還是有著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的,這種欣然,貫穿著他接下來好幾天的在荒原中的漫步。


    在這片荒原中,有山,有沙漠,有流泉,有草原,有冰河,有風,還有雪。


    有各種外間難得一見的動物,以群落形式生存著的,如野驢群、野羚羊群、野犛牛群、野駱駝群,以小家庭形式生存著的,如野狼、野狐、獵鷹、野鳥,還有其它很多星羅棋布於這片荒原中的小動物,如野鼠、沙蟹等等。


    哪怕不研究,隻是觀賞,也讓許廣陵大開了眼界。


    這是一個封閉的生態係統,如果說動物還和許廣陵了解的那些大同小異的話,那麽植物就完全是小同大異了,這裏竟然幾乎沒有一種植物,和許廣陵在長白山認識的那些相同!


    就連地上的野草,都不一樣的!


    看過百十本植物學專著及雜著,腦海裏已經拓印了數千種植物的具體形態,對植物學已經開始初步地自立體係,自詡為半個野生植物學家的許廣陵,麵對無人區的這植物生態,直接就羞愧了。


    一種,不認識,兩種,不認識,三種,不認識,四種,不認識,五種六種七種八種……不認識、不認識、不認識、不認識……


    從荒原的這頭到那頭,從山脈的這邊到那邊,許廣陵瞬變傻白甜,好吧,沒有甜。


    當然,羞愧之餘卻是興奮。


    這麽多的由獨特環境繁育出的獨特植物!他腦海裏的“植物信息庫”,又可以得到極大地擴充了!


    如果在這裏停留一到兩年,完成一份《阿爾金山無人區植物考》,是可以輕易地“填補國內外空白”的。這畢竟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個高原生態係統,哪怕放眼全世界,也是一樣。


    因其環境太過惡劣,學界對其,別說研究了,就連涉足都極少。


    但許廣陵的身份終究不是植物學家,縱使他以後對植物的研究再深入。


    所有的對植物的研究,以及對其它方麵的研究,歸根到底,都隻是為了“大宗師之路”。


    就以這幾天來說,哪怕中竅曆程剛過,自定義為閑暇時間,許廣陵漫步之餘,每天依然還是會沉浸入伏羲訣的習練中,隻因為這裏的大地山川之氣實在是太過濃厚了。


    濃厚到,許廣陵經常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就沉浸入其中去了。


    他都身不由己的!


    不過,一天、兩天、三天、四天、五天……


    隨著時日的流逝,許廣陵卻發現,他的根本竅法,居然走進迷途了。


    大竅之後是中竅,中竅之後是小竅,但現在,許廣陵卻發現,無論他如何做,對伏羲訣的沉浸再怎麽深入,對根本竅法的沉浸再怎麽深入,都沒有發現任何一個屬於小竅的跡象!


    根本竅法,好像隨著三十六個中竅的盡數打通,就已經“大圓滿”了。


    然而,許廣陵明確知道,不是這樣。


    不止不是,還差得遠呢!甚至據他的猜測,三大根本竅之前的所有過程,都隻是一種準備和預備!


    人體內部,遍布大小諸竅。其中,三大根本竅,十二大竅,三十六中竅,若幹乃至無數小竅。


    大竅無遊移,無生滅,為神氣之主宰,為一身之支撐。


    中竅有遊移而無生滅,為氣血之節閥。


    小竅隨人體之興衰而遊移生滅。


    許廣陵再次地迴顧著夢中的信息。


    之前的那次夢中,為他展示了根本竅法,也為他展示了大竅及中竅在人體中的位置,但其中,卻並無小竅的展示。


    當初的時候,許廣陵並未在意這個。


    那時,他以為大竅最大最重要,中竅其次,而所謂的“隨人體之興衰而遊移生滅”的“若幹乃至無數”小竅,直接就被他忽略了,更何況,夢中連展示都沒有呢!


    就好像什麽比賽,一二三名,冠亞季軍,冠軍,大領獎台、拍照、頒獎、展示、采訪、感言,等等,要多隆重有多隆重。


    亞季軍次之,但排場要小多了。


    至於安慰獎之類的……


    之前,許廣陵就把小竅當成了“安慰獎”一樣的分量。


    但分量再怎麽輕,再怎麽無關緊要,現在一個找不著,是怎麽迴事?


    不是應該隨著大竅中竅的盡數打通,自然而然顯現的嗎?


    是的,許廣陵之前是這樣認為的。夢中沒有展示,而他的認為是,會“水到渠成”。


    但現在,水已經到了,渠卻沒有絲毫跡象。


    伏羲訣下,身心皆寂,大地山川之氣被自然地牽引而來,聚集於許廣陵身邊,漸漸把他包成一個繭。而後,大竅自行地由蟄伏而活躍,再然後,中竅隨之。


    然而,就到這裏了。


    不論大竅及中竅怎麽活躍,身體中都好像隻有這大竅和中竅。


    那“若幹乃至無數”小竅,許廣陵認為有可能遍布全身的小竅,卻是自始至終,一個都沒有顯現。


    一個都沒有!


    ==


    感謝“春殘曉夢”的推薦票支持。


    感謝“幻羽塵”的月票捧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知全能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仲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仲道並收藏全知全能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