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禮部的抉擇
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作者:柿子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種事情縱然是興王府內部事情,但宗室家裏那些懊糟事多了。</p>
為了避免一腥臊,禮部一般不會讓那麽容易就換了!</p>
這萬一一開頭,各個宗室走效彷怎麽辦?</p>
曾有藩王,不喜嫡長子,想把庶子立為世子,弄得家裏烏煙瘴氣。</p>
明孝宗知道了,直接下令斥責藩王,罰俸五年,將庶子貶為庶人,才將事情平息。</p>
</p>
自此也無藩王再敢因寵幸小妾難為嫡子,如果讓興王這麽容易換了世子。</p>
其他藩王效彷,那豈不是亂了套了!</p>
“興王那人你不了解,扮老虎吃象那種,當年孝宗在的時候,你不知道他跟襄王搶地打擂台,那叫一個猛,寸步不讓的。”</p>
“他說不祈求禮部和皇帝為自己大兒子封什麽爵位,隻想將那個兒子認了明路,不使得自己子嗣流落在外,能認祖歸宗就行,也就是以退為進。不過他倒是沒有提為大兒子請封世子,隻說此子能活下來,已經夠艱難,如今身體也不好,隻希望能活著就好。我看那意思,這興王倒是沒有換世子之意。”</p>
“這大兒子要在道觀待到25歲,聽說興王身體也不好,能否等到兒子出來也不一定,世子之位也不用肖想了。我且聽說興王對他這個小兒子很是寵愛。”</p>
張滐分析道。</p>
“這上麵縱然有眾多人簽名左證,隻是這藩王認子是大事,到時候不免還得有人跑一趟!張老,還有這事,你我不可淌水太深,陛下性格陰晴難定,比孝宗更維護宗室,你我還能在這禮部安然無恙,還不是上次‘周王朱安諸子晉封桉’,我們盡量低調行事,且不可忘了張升張大人的下場!”</p>
白成說道。</p>
他跟張滐關係甚好,自然說起很多事不避諱。</p>
周王朱安諸子晉封桉這事不複雜,卻是正德帝朱厚照上位後鬧得最厲害的一件事。</p>
此事之後,正德帝朱厚照開始陰晴不定,做事更是我行我素。</p>
周王朱安諸子晉封桉的起因:</p>
弘治十一年的時候,在位十二年、享年51歲的周惠王朱同鑣薨逝。</p>
按例當由世子朱安襲爵,隻是朱安與兄弟反目,因為爭地的原因,還背負了官司,官司沒有結桉,朱安便無法襲封周王之位。</p>
這朱安也倒黴,還沒等到官司結桉繼承王位,第二年的時候,就得病去世了。</p>
朱安沒有嫡長子,他死了,按說他的庶長子朱睦梀作為第一順位繼承人應該也繼承爵位的。</p>
但朱安與兄弟不睦,與他不對付四弟義寧王朱安涘、五弟平樂王朱安泛聯合起來攪局,說朱睦梀身份不明,讓朱睦梀無法繼承周王之位。</p>
致使周王之位空懸達三年之久。</p>
直到弘治十四年十二月,朱睦才洗脫身份嫌疑,被冊封為周王。</p>
朱睦梀做了周王之後,就為父親朱安奏請請封周王。</p>
朱安已經過世,榮悼世子朱安被追封為周王,賜諡曰悼。</p>
周安成為了周悼王,按照邏輯,他的兒子除了朱睦梀成為周王外,其他兒子應該榮升為郡王。</p>
朱安除了庶長子朱睦梀外,還有八個兒子,除了夭折的三個,還有另外的五個。</p>
原先因為朱安一直隻是世子,沒能襲位周王,他們隻是鎮國將軍的待遇。</p>
如今朱安已經成為了周悼王,其他兒子自然肖想郡王待遇。</p>
朱睦梀為了其他兄弟福利,又向朝廷進行了請封。</p>
且大明曆史上也有這樣的先例,人家已經請封成功。</p>
正統十四年,寧世子朱盤烒先父親一步而去,沒能繼承王位。</p>
寧王朱盤烒的嫡長子、寧世孫朱奠培襲封寧王,朱盤烒被追封為寧惠王。</p>
隨即他的其餘諸子朱奠墠、朱奠壘、朱奠堵、朱奠壏,分別被冊封為瑞昌王、樂安王、石城王和弋陽王。</p>
周王一脈認為他們請封的事情,應該是板上釘釘,很容易的事情。</p>
隻是周王一係很倒黴,他們麵對的是老好人明孝宗朱佑樘。</p>
朱佑樘雖然以“仁厚”著稱,但卻對文官太過於縱容,造成了宗室被文官打壓厲害。。</p>
弘治一朝因為宗室犯事,而被革爵、廢為庶人之事多達9起,涉及親王、世子、郡王13人。</p>
中荊王朱見潚先被降為庶人,押解進京囚禁於西內,隨後被賜自盡,這在對宗室優待的大明是第一例。</p>
明孝宗時期,在文官的倡議下,還收緊了郡王襲爵的條件。</p>
收到周王府的請求帖子,禮部尚書明張升、左侍郎命李傑、右侍郎命王華進行合議,直接駁迴了朱睦梀請求。</p>
且嚴明朱睦梀能有鎮國將軍的待遇,已經是朝廷和皇帝的恩寵,不要太貪得無厭,有那麽多非分之想。</p>
周王一脈雖然憤憤不平,但也不敢再言語。</p>
此後晉王一脈也遇到了同樣的事情。</p>
第五任晉王朱鍾鉉薨逝。</p>
這位晉王真是超長待機,他不僅熬死了包括晉世子朱奇源在內的所有兒子,連嫡長孫晉世孫朱表榮也被熬死了。</p>
朱鍾鉉去世後,晉王大位隻能由朱表榮的庶次子世曾孫朱知洋來承襲。</p>
朱知洋也成為有大明第一個由世曾孫晉封的藩王。</p>
朱知洋襲位後,為自己的祖父朱奇源、生父朱表榮父奏請封爵,獲得允許,分別獲封晉靖王和晉懷王。</p>
有了這個甜頭,朱知洋的四個叔叔也有了想法。</p>
自己的哥哥獲封了晉懷王,他們是不是也可以肖想一下郡王之位。</p>
反正大不了被拒絕就是了,總要嚐試一下。</p>
朱知洋就大膽上書,申請為四個叔叔請封。</p>
他很幸運,這個時候已經換了皇帝,皇帝不是別人,正是當今正德帝朱厚照。</p>
朱厚照收到請示,就命主管宗室冊封事宜的禮部商議此事。</p>
朱厚照雖然外傳喜怒不定,其實對宗室還是挺寬容的。</p>
但是這個時期的禮部上書,正是當年弘治朝否決朱睦梀兄弟晉封時的禮部左侍郎李傑。</p>
這家夥平時就比較飄,對宗室有些高高在上,人稱“鐵頭”!</p>
麵對朱知洋的奏請,直接來了句:</p>
追封王爵者之子,視實封者不同,宜仍舊。</p>
意思是給你祖父、父親追封親王,已經是朝廷對你們的照顧了,你們別給臉不要臉,太貪得無厭了!</p>
朱厚照知道了此事,很是暴怒,覺得李傑不給自己麵子。</p>
他本來就討厭那些文官對自己的束縛。</p>
他老爹就是整天周旋於那些文官的攪纏,費心費力,太過勞累,英年早逝。</p>
這些文官一上台就給自己下馬威,真是反了不成?</p>
他直接拿此事開刀,要給那些文臣些顏色看看。</p>
明武宗下旨,命禮部會同廷臣共同檢閱《皇明祖訓》,讓一頁頁翻,一個個字查,不查出來不準下職,不準吃飯。</p>
那些文官多聰明,一看就明白怎麽迴事,他們堅持了一天一夜,終於有些受不了。</p>
當即出了報告,說《皇明祖訓》無追封親王之子加封郡王事例的相關記載,還翻出了當年周王朱安諸子晉封奏請被拒一事。</p>
麵對正德帝的盛怒,禮部知道不給了交代,這事是過不去了!</p>
曾經的禮部尚書、已經退休的張升老爺子被挖了出來。</p>
人走茶涼,這鍋自然他得背著。</p>
已經榮歸故裏、光榮退休的張升直接被褫奪太子太師這個散官階及身邊役夫的月俸。</p>
將張升推出去頂雷後,禮部尚書李傑及相關官員紛紛上書自劾,請罪自己辦事不力。</p>
盡管這樣,還是沒有平息正德帝的怒氣,覺得李傑這人可惡,“飾詞委罪”於張升。</p>
勒令當年的禮部左侍郎李傑(現任禮部尚書)、右侍郎王華(現任南京吏部尚書)致仕。</p>
當年的儀製司郎中張琮、員外郎董忱、主事劉台三人,因負有連署覆奏責任也受到處分。</p>
張琮、董忱降職二級,劉台外調,張琮被貶為知州,董忱被貶為廣信府同知,劉台被貶為泰州同知。</p>
這件事牽扯到了三名尚書,兩名現任侍郎,及五名禮部儀製司主官,幾乎將整個禮部大換血。</p>
張滐、白成因為奏章上並無署名,隻略罰俸三個月。</p>
有了這先前的教訓,且這件事牽扯如此之大,麵對興王的請示,如今成為禮部當家人張滐、白鉞豈敢不謹慎?</p>
“張老,這事我看不如如此來辦!”</p>
白成思量片刻直接說道。</p>
為了避免一腥臊,禮部一般不會讓那麽容易就換了!</p>
這萬一一開頭,各個宗室走效彷怎麽辦?</p>
曾有藩王,不喜嫡長子,想把庶子立為世子,弄得家裏烏煙瘴氣。</p>
明孝宗知道了,直接下令斥責藩王,罰俸五年,將庶子貶為庶人,才將事情平息。</p>
</p>
自此也無藩王再敢因寵幸小妾難為嫡子,如果讓興王這麽容易換了世子。</p>
其他藩王效彷,那豈不是亂了套了!</p>
“興王那人你不了解,扮老虎吃象那種,當年孝宗在的時候,你不知道他跟襄王搶地打擂台,那叫一個猛,寸步不讓的。”</p>
“他說不祈求禮部和皇帝為自己大兒子封什麽爵位,隻想將那個兒子認了明路,不使得自己子嗣流落在外,能認祖歸宗就行,也就是以退為進。不過他倒是沒有提為大兒子請封世子,隻說此子能活下來,已經夠艱難,如今身體也不好,隻希望能活著就好。我看那意思,這興王倒是沒有換世子之意。”</p>
“這大兒子要在道觀待到25歲,聽說興王身體也不好,能否等到兒子出來也不一定,世子之位也不用肖想了。我且聽說興王對他這個小兒子很是寵愛。”</p>
張滐分析道。</p>
“這上麵縱然有眾多人簽名左證,隻是這藩王認子是大事,到時候不免還得有人跑一趟!張老,還有這事,你我不可淌水太深,陛下性格陰晴難定,比孝宗更維護宗室,你我還能在這禮部安然無恙,還不是上次‘周王朱安諸子晉封桉’,我們盡量低調行事,且不可忘了張升張大人的下場!”</p>
白成說道。</p>
他跟張滐關係甚好,自然說起很多事不避諱。</p>
周王朱安諸子晉封桉這事不複雜,卻是正德帝朱厚照上位後鬧得最厲害的一件事。</p>
此事之後,正德帝朱厚照開始陰晴不定,做事更是我行我素。</p>
周王朱安諸子晉封桉的起因:</p>
弘治十一年的時候,在位十二年、享年51歲的周惠王朱同鑣薨逝。</p>
按例當由世子朱安襲爵,隻是朱安與兄弟反目,因為爭地的原因,還背負了官司,官司沒有結桉,朱安便無法襲封周王之位。</p>
這朱安也倒黴,還沒等到官司結桉繼承王位,第二年的時候,就得病去世了。</p>
朱安沒有嫡長子,他死了,按說他的庶長子朱睦梀作為第一順位繼承人應該也繼承爵位的。</p>
但朱安與兄弟不睦,與他不對付四弟義寧王朱安涘、五弟平樂王朱安泛聯合起來攪局,說朱睦梀身份不明,讓朱睦梀無法繼承周王之位。</p>
致使周王之位空懸達三年之久。</p>
直到弘治十四年十二月,朱睦才洗脫身份嫌疑,被冊封為周王。</p>
朱睦梀做了周王之後,就為父親朱安奏請請封周王。</p>
朱安已經過世,榮悼世子朱安被追封為周王,賜諡曰悼。</p>
周安成為了周悼王,按照邏輯,他的兒子除了朱睦梀成為周王外,其他兒子應該榮升為郡王。</p>
朱安除了庶長子朱睦梀外,還有八個兒子,除了夭折的三個,還有另外的五個。</p>
原先因為朱安一直隻是世子,沒能襲位周王,他們隻是鎮國將軍的待遇。</p>
如今朱安已經成為了周悼王,其他兒子自然肖想郡王待遇。</p>
朱睦梀為了其他兄弟福利,又向朝廷進行了請封。</p>
且大明曆史上也有這樣的先例,人家已經請封成功。</p>
正統十四年,寧世子朱盤烒先父親一步而去,沒能繼承王位。</p>
寧王朱盤烒的嫡長子、寧世孫朱奠培襲封寧王,朱盤烒被追封為寧惠王。</p>
隨即他的其餘諸子朱奠墠、朱奠壘、朱奠堵、朱奠壏,分別被冊封為瑞昌王、樂安王、石城王和弋陽王。</p>
周王一脈認為他們請封的事情,應該是板上釘釘,很容易的事情。</p>
隻是周王一係很倒黴,他們麵對的是老好人明孝宗朱佑樘。</p>
朱佑樘雖然以“仁厚”著稱,但卻對文官太過於縱容,造成了宗室被文官打壓厲害。。</p>
弘治一朝因為宗室犯事,而被革爵、廢為庶人之事多達9起,涉及親王、世子、郡王13人。</p>
中荊王朱見潚先被降為庶人,押解進京囚禁於西內,隨後被賜自盡,這在對宗室優待的大明是第一例。</p>
明孝宗時期,在文官的倡議下,還收緊了郡王襲爵的條件。</p>
收到周王府的請求帖子,禮部尚書明張升、左侍郎命李傑、右侍郎命王華進行合議,直接駁迴了朱睦梀請求。</p>
且嚴明朱睦梀能有鎮國將軍的待遇,已經是朝廷和皇帝的恩寵,不要太貪得無厭,有那麽多非分之想。</p>
周王一脈雖然憤憤不平,但也不敢再言語。</p>
此後晉王一脈也遇到了同樣的事情。</p>
第五任晉王朱鍾鉉薨逝。</p>
這位晉王真是超長待機,他不僅熬死了包括晉世子朱奇源在內的所有兒子,連嫡長孫晉世孫朱表榮也被熬死了。</p>
朱鍾鉉去世後,晉王大位隻能由朱表榮的庶次子世曾孫朱知洋來承襲。</p>
朱知洋也成為有大明第一個由世曾孫晉封的藩王。</p>
朱知洋襲位後,為自己的祖父朱奇源、生父朱表榮父奏請封爵,獲得允許,分別獲封晉靖王和晉懷王。</p>
有了這個甜頭,朱知洋的四個叔叔也有了想法。</p>
自己的哥哥獲封了晉懷王,他們是不是也可以肖想一下郡王之位。</p>
反正大不了被拒絕就是了,總要嚐試一下。</p>
朱知洋就大膽上書,申請為四個叔叔請封。</p>
他很幸運,這個時候已經換了皇帝,皇帝不是別人,正是當今正德帝朱厚照。</p>
朱厚照收到請示,就命主管宗室冊封事宜的禮部商議此事。</p>
朱厚照雖然外傳喜怒不定,其實對宗室還是挺寬容的。</p>
但是這個時期的禮部上書,正是當年弘治朝否決朱睦梀兄弟晉封時的禮部左侍郎李傑。</p>
這家夥平時就比較飄,對宗室有些高高在上,人稱“鐵頭”!</p>
麵對朱知洋的奏請,直接來了句:</p>
追封王爵者之子,視實封者不同,宜仍舊。</p>
意思是給你祖父、父親追封親王,已經是朝廷對你們的照顧了,你們別給臉不要臉,太貪得無厭了!</p>
朱厚照知道了此事,很是暴怒,覺得李傑不給自己麵子。</p>
他本來就討厭那些文官對自己的束縛。</p>
他老爹就是整天周旋於那些文官的攪纏,費心費力,太過勞累,英年早逝。</p>
這些文官一上台就給自己下馬威,真是反了不成?</p>
他直接拿此事開刀,要給那些文臣些顏色看看。</p>
明武宗下旨,命禮部會同廷臣共同檢閱《皇明祖訓》,讓一頁頁翻,一個個字查,不查出來不準下職,不準吃飯。</p>
那些文官多聰明,一看就明白怎麽迴事,他們堅持了一天一夜,終於有些受不了。</p>
當即出了報告,說《皇明祖訓》無追封親王之子加封郡王事例的相關記載,還翻出了當年周王朱安諸子晉封奏請被拒一事。</p>
麵對正德帝的盛怒,禮部知道不給了交代,這事是過不去了!</p>
曾經的禮部尚書、已經退休的張升老爺子被挖了出來。</p>
人走茶涼,這鍋自然他得背著。</p>
已經榮歸故裏、光榮退休的張升直接被褫奪太子太師這個散官階及身邊役夫的月俸。</p>
將張升推出去頂雷後,禮部尚書李傑及相關官員紛紛上書自劾,請罪自己辦事不力。</p>
盡管這樣,還是沒有平息正德帝的怒氣,覺得李傑這人可惡,“飾詞委罪”於張升。</p>
勒令當年的禮部左侍郎李傑(現任禮部尚書)、右侍郎王華(現任南京吏部尚書)致仕。</p>
當年的儀製司郎中張琮、員外郎董忱、主事劉台三人,因負有連署覆奏責任也受到處分。</p>
張琮、董忱降職二級,劉台外調,張琮被貶為知州,董忱被貶為廣信府同知,劉台被貶為泰州同知。</p>
這件事牽扯到了三名尚書,兩名現任侍郎,及五名禮部儀製司主官,幾乎將整個禮部大換血。</p>
張滐、白成因為奏章上並無署名,隻略罰俸三個月。</p>
有了這先前的教訓,且這件事牽扯如此之大,麵對興王的請示,如今成為禮部當家人張滐、白鉞豈敢不謹慎?</p>
“張老,這事我看不如如此來辦!”</p>
白成思量片刻直接說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