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急行,跟著鄭得祿出東宮,太子到沒藏著瞞著,挺光明正大的就出去了,東宮中……不管是宮人還是主子,基本都瞧見了,廂房裏伺候玉昭昭的當然也一樣。


    “麥子哥,鄭爺爺帶太子出去了,你且看著,我,我趕緊出去稟告一聲兒!”西廂房窗戶根兒底下,兩個將將留頭的小太監跪在廊下,一邊兒‘埋頭’抹青石板,一邊兒用眼角溜兒著太子幾人的身影,瞧著他們邁過東宮正門檻兒,一路往桃夭宮方向去了,其中一個紮著袖子,個頭兒略矮些的太監便連忙扔下抹布,匆匆說了一句,就撒開腿衝往跑。


    一邊兒,還一邊兒低聲叮囑,“麥子哥,一會兒要是管事找人,你可幫著推塘點兒……”


    “知道了,這邊兒交給我,你趕緊的吧。”‘麥子哥’揮了揮手。


    那小太監就溜兒著牆邊,借人不注意的功夫,一溜煙兒似的跑沒影了。


    ——


    這小太監去尋了誰,安排了什麽暫且不提。皇宮大殿裏,明宗帝坐在龍椅上,用手按著抽痛的額頭,瞧著龍案那一‘堆’兩位數打底兒的,叁奏太子無德的折子,心裏那別扭難受勁兒就別提了!!


    什麽貪花好色,男女不忌,這都是私德小節,礙不著什麽大事兒……但是,縱容手下圈占民田,貪汙妄法,結黨營私……這就過份了啊!!


    尤其是結黨營私,這個最不可原諒。沒錯,做為成年皇子,一國儲君,太子身邊兒有忠於他的人,這很正常!!明宗帝雖然多少有些帝王猜忌的毛病吧,但總體來說還是個慈父,不是不能理解!!畢竟,他底下幾個成年兒子,莫說太子了,就是錦王,靜王和謙王他們,基本都有自己的勢力……


    都上朝聽政,六部行走了。挺大老爺們兒,站出去堂堂皇子,身邊沒幾個忠心的人,說不出也不像話兒嗎?


    明宗帝自認——對兒子,他是個開明的父親和君主,就算心裏偶爾會有些犯嘀咕,卻也從來沒有過什麽實際先去,打壓成年兒子什麽的。更別說是太子了,那是他唯一的嫡子,從小兒就寄於厚望的,更是盼他成才……甚至,在他用各種手段收攏朝臣,挖親生老子的牆角兒時,明宗帝是用一種懷疑,心酸,但更多是盼望的複雜心態注視著的。


    懷疑在帝王掌權本性,心酸於年邁漸衰,而盼望……卻是盼望著從小兒教育著,培養著,重視著的嫡子能夠頂天立地,能夠撐起大明,從他手中‘搶過’‘奪過’……繼承他的位置,收服朝臣,將大明治理的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外敵在不敢侵擾。


    事實上,可以這麽說,朝堂中的‘太子黨’,是在明宗帝默認的情況慢慢形成的,但是……不管怎麽縱容孩子,凡事——都得有度!!


    朝堂上的勢力——完全可以有,明宗帝是默許的,甚至是讚成的。可是做為被他培養了二十多年,從小內閣學士教著,治國之道學著的太子,他難道連什麽是‘儲君’都不了解嗎?


    他對皇權的‘底線’在哪兒,都不知道嗎?


    連錦王,洛王等人……甚至是還未入朝堂的九皇子和其背後的白貴妃,都小心翼翼的踩著那條沒畫出來,卻明顯擺在那兒的‘線’,試探著,遵守著……太子,一國儲君,被明宗帝寄於厚望的太子,他為什麽要過界!!


    他是故意的,還是根本沒看明白?


    如果他是故意的,明宗帝會很失望,萬般疼愛的兒子一點都不顧念老父,甚至不顧念國家的穩定爭權奪勢……但,如果他是沒看明白,明宗帝會更失望,精雕細琢,百般培養的繼承人,連什麽能做人,才能不能做都看不明白?這,這算什麽啊?


    或許就是個笑話。


    “德來啊,你說說,太子,太子他怎麽就成了這個模樣??”看著手裏的折奏,明宗帝隻覺得頭痛欲裂,腔子裏真真是攪著疼,讓他忍不住捂住胸膛,歎息苦笑,“小時候,他養在皇後身邊,明明既孝順又懂事兒,最是能幹的。怎麽……進學後,朕將他接到偏殿,仔細教養,小心栽培,怎麽,怎麽就成了這般?”


    “難道,朕真的不是個合格的父親,竟然真是如他們所說,是偏心嗎?”他垂著頭,攤手捂著臉,聲音悶悶的。


    聽起來確實是傷心了。


    實在是,對膝下幾個兒子,明宗帝可以說最重視太子,他對太子的用心,甚至能說是對幾個兒子的總和。結果,太子卻長成這樣兒,不能擔起一國儲君重任就算了,如今連服眾都做不到……


    這怎麽不讓明宗帝鬧心啊!!


    兒子瞎手裏啦!!以後怎麽他,兒子們,還有大明朝可怎麽辦啊?太子還能不能掰迴來,終究來不來得及?或者,如果萬不得以,走了那條‘換人’的路,究竟該選誰,才能盡可能的保全他所有兒子的性命呢?


    錦王嗎?還沒上位的,就跟太子掐的風聲水起,相互不容,恨不得咬死對方了?不管對太子怎麽不滿,到底這是他最疼愛的兒子,明宗帝怎麽可能忍心給他留下個‘死路’,但是……若是旁人,洛王?謙王?靜王?能耐且不說,他們生母身份俱都低微,根本沒有什麽背景可言!!朝中勢力微薄,支持者不多,若是扶他們上位……


    別的不說了,最起碼,他們是根本容不得太子……甚至連錦王都可能容不下。


    到不是為了別的,隻是,他們不占嫡不占長,區區庶子身份,往常又未有帝寵,妻家母家都幫不上什麽大忙,本身能力又不大夠,想安穩坐在那位置上,不被‘有心人’推翻,又怎麽可能容得下身為庶長子的錦王和正宮嫡出,還做了那麽多年儲君之位的太子呢?


    身份低,屁.股坐不穩的情況下,有時候兄弟情和自我意願,或許就不那麽重要了!!更別說,就算不想承認,明宗帝也明白,他膝下這些個兒子,恐怕是沒什麽兄弟情的。


    撇開幾個成年皇子,明宗帝很寵愛的小兒子宋秀身份到是挺不錯,生母是貴妃,外祖是內閣大學士,權傾朝野,幾個舅舅亦算能臣良將,本身又聰明機靈,應該是不錯的人選,但……千好萬好架不住年紀小,連聽政都不行的歲數,想要能頂點事兒起碼要十年打底……


    明宗帝覺得,他未必熬得住啊!!


    培養一個繼承人容易嗎?幾乎要耗盡心血,都未必能成——請見太子。可他呢,今年都六十多眼看奔七十的人了!!十年?要真那麽熬心血培養孩子,他怕連一半時間都撐不過來。


    在說了,就算他能熬下來,留下諾大個江山,那麽多有權有勢的成親哥哥,並有無數依附他們的朝臣,給個才二十多頭的‘孩子’,他能放心嗎?


    死了都閉不上眼好不好?


    明宗帝閉上眼睛,臉上是深深的疲憊之色。他伸手捂住臉,徐徐噓出口氣,露著無限悲涼,“德來啊,你說,這究竟為什麽……朕,朕怎麽就到了如此進退兩難的地步啊?”


    “萬歲爺,這,這……您別著急,車到山前必有路,太子爺還是年紀小,連個孩子都沒有,性子沒穩定下來,您在慢慢教他……”秦德來站在明宗帝身後,嘴裏苦口婆心,貌似開解,可實際上……他卻是麵無表情,眸光中連丁點兒擔憂之色都沒有。


    伺候了明宗帝大半輩子,秦德來對‘主子爺’是沒有什麽不滿的。事實上,打心眼兒,他都覺得主子爺跟他的性格一樣重要。但是……太子,又是什麽東西?


    他七歲被拐進皇宮成了太監,做夢都是家鄉爹娘……這麽多年一直沒放棄沒尋,好不容易得了個孝順幹兒子越南川給找著了,結果呢?他不過輕易離不得萬歲爺身邊兒,托了親信接兄嫂子侄進洛陽相見,怎麽太子就那麽跋扈,竟一腳把他那沒見過麵的侄兒踢死了?


    不過就是擋了路而已!!


    不過就是太子心情不好而已!!


    可憐他兄嫂為了給兒子報仇,四處求告,消息剛傳到他身邊兒,他還沒來得及見麵安排呢,太子就派人滅了口,他緊趕慢趕不過救出個才三歲的小侄女兒,餘下的兄嫂一家六口,全都沒了。


    就連他老邁的父母,在得這消息的時候,都接受不了打擊,接連下世……


    好好的,他盼了那麽多年的團聚……他做為子,為人弟,沒給家裏人帶來富貴人活不說,竟還給他們招了殺身之禍。畢竟,若不是來看他,又怎麽會招惹上太子呢??


    若是往常,哪怕越南川是他幹兒子,他如何視若已出,疼愛非常……但,若是算計太子,對不起明宗帝,秦德來絕對不會答應,甚至會大義滅親,但如今……他恨太子恨的牙根直癢癢,吃其肉喝其血都不解恨,甚至還有些遷怒明宗帝,竟就這麽答應下了。


    微微眯了眯眼,他盡量平複情緒,用‘合緩’的聲音勸道:“萬歲爺,您消消氣,這等事……您急也沒辦法,奴才瞧著今兒天氣不錯,要不然,奴才陪您去花園子裏逛逛,您且散散心吧……”他低聲,頗有深意的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嫡女求生指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燕子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燕子歸並收藏嫡女求生指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