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紫來就拿定了主意,隻等一塵一進門,她就站起來說:“大師,你讓我皈依。(最快更新)”
一塵靜靜地望了她一眼,悠然一笑:“別急,先聽我講個故事。”
《迷悟習性》
有一位久經沙場的將軍,飲厭倦常年征戰,自認為看破紅塵,請求禪師為其剃度出家。
禪師道:“你塵世之氣甚重,還不可出家。”
將軍道:“我心已靜,一切都可以放下。”
禪師笑笑說:“改日再。”
將軍無法,隻得迴去。
他日,將軍一大早就道寺裏禮佛,禪師便問:“將軍為何這麽早就來拜佛呢?”
將軍用禪語詩偈說道:“為除心頭火,起早禮師尊。”
禪師開玩笑地也用偈語迴答:“起得那麽早,不怕妻偷人?”
將軍一聽,怒罵道:“你這怪僧,出言傷人!”
禪師哈哈大笑:“輕輕一撥扇,性火又燃燒,如此暴躁氣,怎算放得下?”
將軍羞愧頓悟。
紫來聽完,臉一炸便紅了。
一塵寬和地笑道:“讓我來猜猜,你是為了住在佛唱閣裏好通宵看書,才如此迫不及待的?”
紫來羞愧地點點頭。
一塵輕聲道:“你知道《第一義諦》的故事嗎?”
扶桑國的京都黃蘖寺的有人,都曾見到寫有“第一義諦”四個大字的匾幅,很多書法藝術愛好家,都會將之當作一件傑作看待。言-情-小-說-這幅字出自扶桑名僧洪川大師之手。據說他寫此字期間,一直由他的一位門人做參謀,這個門人為他磨墨,也對他提出過不少的批評。
“這幅寫得不好。”洪川寫了第一幅後,門人批評道。
“這一幅呢?”洪川又寫了一幅。
“不佳,比前一幅還差。”門人說道。
洪川耐著性子一連寫了八十四幅“第一義諦”,仍然得不到這位門人的嘉許。
最後,他在這位門人離開片刻之間,心想,這下我可以避開他銳利的眼光了。於是,在心無所羈的情況下,自自在在地揮就了“第一義諦”四個大字。
門人迴來看了後說:“神品!”
說完這個故事,一塵幽聲道:“不必刻意。”
禪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黃,小和尚看在眼裏,對師父說:“太難看了,撒點草籽!”
師父說:“勿急,何時都能撒,何必急於此時?隨時!”
中秋時節,師父買迴草籽,對小和尚說:“去,把草籽撒了。”
小和尚高興地去撒草籽,忽然起風了,他一邊撒,草籽一邊飄。“不好了,好多草籽都被吹跑了!”小和尚喊道。
師父說:“吹走的是空的,撒下去也不能發芽,隨性!”
草籽撒上了,飛來了許多麻雀,在地上專挑飽滿的草籽吃。言情-小和尚看見了,驚慌地說:“不好了,草籽都被小鳥吃了!”
師父說:“沒關係,小鳥吃不完的,明年這裏一樣會有小草,隨意!”
夜裏下了一場大雨,小和尚一直不能入睡,他擔心草籽被衝走了。第二天早上,早早就跑去看,果然地上的草籽不見了,他馬上找到師父,說:“雨把草籽都衝走了,如何是好?”
師父不慌不忙地說:“不用著急,草籽被衝到哪裏它就會在哪裏發芽,隨緣!”
過了沒多少時日,許多青翠的草苗破土而出,原來沒有撒到草籽的一些角落裏居然也長出了許多青翠的小苗。
小和尚高興地說:“師父太好了,我種的草長出來了。”
師父點點頭:“隨喜。”
“禪修就是在禮佛、誦經、坐禪的時候,保持不知的心。在做其他事的時候,隻是去做。駕車時,就全力駕車,集中思想,吃飯時,隻是吃飯。一切皆隨之而行,何必苛求如何?之後,新自然會變得清明而輕鬆。”一塵含笑道:“順其自然。”
紫來欣欣然中覺得有些豁然開朗,她禁不住歎一聲:“到底是高僧。”
“紫來,”一塵輕撚佛珠,朝正在專心抄寫經書的紫來說:“善卿說,你又一個很大的誌向。”
恩,紫來並沒有打算告訴一塵,她也不知道善卿說了沒有。言-
“我並不想知道是什麽誌向,不過看你如此刻苦地學習,我想,那一定是個善念。”一塵沉吟道。
紫來雖未停筆,但隨即腦子轉著,想了想,說:“應該是善念。”
“非得要這樣刻苦麽?”一塵慢悠悠地開了口。
紫來迴答:“學得多一點,底氣便更足一點。”
一塵默然片刻,說――
一日,一位禪師聽到了一陣悅耳的琴聲。走近一看,是一個年輕人正在彈奏。
“你的弦拉滿了嗎?”禪師問。
年輕人迴答:“沒有。”
“那麽,你把它放鬆了嗎?”禪師又問。
他迴答:“沒有。”
“那麽你是怎麽調它的?”禪師故作不解。
他答道:“不鬆不緊,這樣才能奏出美妙的音樂。”
禪師慶幸道:“生命,就是一場遊戲,正如此琴般。若眾生對待每一件事情,皆輕鬆卻輕浮去麵對,便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隻有在琴弦不鬆不緊的時候,才能彈奏出美妙的生命之歌來。”
年輕人聽後,謝過禪師電話,便投入生活中去感悟此意,漸漸地得到了人生的真正樂趣。
“我將自己的弦拉得這樣緊,是為了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盡量達到大師的修為。”紫來默然道。
“你忘了我跟你說的,《劍客》的故事了?”一塵輕歎一聲。
紫來依舊埋頭抄經,卻說:“我聽了大師這許多的故事,雖然不才,卻也有個故事,想說給大師聽。”
“洗耳恭聽。”一塵坐定。
《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禪師與蘇東坡散步時,途中看到一座馬頭觀音的石像,佛印立即合掌禮拜觀音。
蘇東坡看到這種情形不解地問:“觀音本來是我們要禮拜的對象,為何他的受傷與我們同樣掛著念珠且合掌念佛,觀音到底在念誰呢?”
佛印禪師道:“這要問你自己。”
蘇東坡道:“我怎知觀音手持念珠念誰?”
佛印道:“求人不如求己。”
“我們不知道自己擁有無盡的寶藏,不求諸己,但求諸人,希求別人的關愛,別人的提攜,稍有不能滿足所求,即灰心失望。一個沒有力量的人,怎麽擔負責任?一個經常流淚的人,怎麽把歡喜給人?”紫來說:“不患無位,患所以不立。隻要自己條件具備,不求而又。你看,連觀音菩薩手拿念珠,稱念自己名號,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一塵沉吟良久,才說:“紫來,我終於明白善卿為何要送你來寺裏了。”
“世間之事,皆有定律,強求不得。”一塵說:“你既然肯用故事跟我對佛,這些天,該也看了不少書了,知道《真正興旺》這個故事麽?”
“知道。”紫來迴答。
一位有錢人去請禪師為她的家族永遠興旺寫些祝語,以便作為傳家之寶而代代相傳下去。
禪師展開一張大紙,寫道:父死,子死,孫死。
那位有錢人見了立即大發雷霆,說道:“我是請你寫些祝福我家世代幸福的話,你怎麽開啟這種玩笑來了?”
“沒有開玩笑的意思,”禪師解釋道:“假如你的兒子在你前麵死,你將十分悲痛。假如你的孫子在你兒子前麵死,那你和你的兒子都悲痛欲絕。假如你家的人一代一代地照我寫的順序死,那就叫做享盡天年。我認為這是真正的興旺。”
“那你有什麽感想?”一塵輕聲問。
“雖然這些禪理我都懂,”紫來長歎一聲:“我想,我還是放不下,辜負了大師的教誨。”
“你能參到如此境地,已屬不易。就好像吃梨的學問一樣,禪思禪悟各有不同。”一塵緩聲道。
中秋節,方丈從貢品中挑了兩兜梨子,分別發給兩個弟子。
他對甲弟子說:“這些梨子還有些生,放個十天半月再吃。”
他對乙弟子說:“這些梨子在供桌上放了好多天了,不能再放了,趕緊吃了。”
結果是,當甲弟子把梨放了十天半月再想吃時,已經全部爛掉了。乙弟子當時就把梨吃了,卻生澀難忍。後來方丈問起梨子的口味時,倆人都如實說了。
方丈對甲弟子說:“看來,有些東西是不能放置的,哪怕有些生澀,也得及時享用,不然的話,後悔晚矣。”
又對乙弟子說:“看來,有些東西是急不得的,放置一段時間也許更好些。”
:((百度搜索)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
一塵靜靜地望了她一眼,悠然一笑:“別急,先聽我講個故事。”
《迷悟習性》
有一位久經沙場的將軍,飲厭倦常年征戰,自認為看破紅塵,請求禪師為其剃度出家。
禪師道:“你塵世之氣甚重,還不可出家。”
將軍道:“我心已靜,一切都可以放下。”
禪師笑笑說:“改日再。”
將軍無法,隻得迴去。
他日,將軍一大早就道寺裏禮佛,禪師便問:“將軍為何這麽早就來拜佛呢?”
將軍用禪語詩偈說道:“為除心頭火,起早禮師尊。”
禪師開玩笑地也用偈語迴答:“起得那麽早,不怕妻偷人?”
將軍一聽,怒罵道:“你這怪僧,出言傷人!”
禪師哈哈大笑:“輕輕一撥扇,性火又燃燒,如此暴躁氣,怎算放得下?”
將軍羞愧頓悟。
紫來聽完,臉一炸便紅了。
一塵寬和地笑道:“讓我來猜猜,你是為了住在佛唱閣裏好通宵看書,才如此迫不及待的?”
紫來羞愧地點點頭。
一塵輕聲道:“你知道《第一義諦》的故事嗎?”
扶桑國的京都黃蘖寺的有人,都曾見到寫有“第一義諦”四個大字的匾幅,很多書法藝術愛好家,都會將之當作一件傑作看待。言-情-小-說-這幅字出自扶桑名僧洪川大師之手。據說他寫此字期間,一直由他的一位門人做參謀,這個門人為他磨墨,也對他提出過不少的批評。
“這幅寫得不好。”洪川寫了第一幅後,門人批評道。
“這一幅呢?”洪川又寫了一幅。
“不佳,比前一幅還差。”門人說道。
洪川耐著性子一連寫了八十四幅“第一義諦”,仍然得不到這位門人的嘉許。
最後,他在這位門人離開片刻之間,心想,這下我可以避開他銳利的眼光了。於是,在心無所羈的情況下,自自在在地揮就了“第一義諦”四個大字。
門人迴來看了後說:“神品!”
說完這個故事,一塵幽聲道:“不必刻意。”
禪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黃,小和尚看在眼裏,對師父說:“太難看了,撒點草籽!”
師父說:“勿急,何時都能撒,何必急於此時?隨時!”
中秋時節,師父買迴草籽,對小和尚說:“去,把草籽撒了。”
小和尚高興地去撒草籽,忽然起風了,他一邊撒,草籽一邊飄。“不好了,好多草籽都被吹跑了!”小和尚喊道。
師父說:“吹走的是空的,撒下去也不能發芽,隨性!”
草籽撒上了,飛來了許多麻雀,在地上專挑飽滿的草籽吃。言情-小和尚看見了,驚慌地說:“不好了,草籽都被小鳥吃了!”
師父說:“沒關係,小鳥吃不完的,明年這裏一樣會有小草,隨意!”
夜裏下了一場大雨,小和尚一直不能入睡,他擔心草籽被衝走了。第二天早上,早早就跑去看,果然地上的草籽不見了,他馬上找到師父,說:“雨把草籽都衝走了,如何是好?”
師父不慌不忙地說:“不用著急,草籽被衝到哪裏它就會在哪裏發芽,隨緣!”
過了沒多少時日,許多青翠的草苗破土而出,原來沒有撒到草籽的一些角落裏居然也長出了許多青翠的小苗。
小和尚高興地說:“師父太好了,我種的草長出來了。”
師父點點頭:“隨喜。”
“禪修就是在禮佛、誦經、坐禪的時候,保持不知的心。在做其他事的時候,隻是去做。駕車時,就全力駕車,集中思想,吃飯時,隻是吃飯。一切皆隨之而行,何必苛求如何?之後,新自然會變得清明而輕鬆。”一塵含笑道:“順其自然。”
紫來欣欣然中覺得有些豁然開朗,她禁不住歎一聲:“到底是高僧。”
“紫來,”一塵輕撚佛珠,朝正在專心抄寫經書的紫來說:“善卿說,你又一個很大的誌向。”
恩,紫來並沒有打算告訴一塵,她也不知道善卿說了沒有。言-
“我並不想知道是什麽誌向,不過看你如此刻苦地學習,我想,那一定是個善念。”一塵沉吟道。
紫來雖未停筆,但隨即腦子轉著,想了想,說:“應該是善念。”
“非得要這樣刻苦麽?”一塵慢悠悠地開了口。
紫來迴答:“學得多一點,底氣便更足一點。”
一塵默然片刻,說――
一日,一位禪師聽到了一陣悅耳的琴聲。走近一看,是一個年輕人正在彈奏。
“你的弦拉滿了嗎?”禪師問。
年輕人迴答:“沒有。”
“那麽,你把它放鬆了嗎?”禪師又問。
他迴答:“沒有。”
“那麽你是怎麽調它的?”禪師故作不解。
他答道:“不鬆不緊,這樣才能奏出美妙的音樂。”
禪師慶幸道:“生命,就是一場遊戲,正如此琴般。若眾生對待每一件事情,皆輕鬆卻輕浮去麵對,便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隻有在琴弦不鬆不緊的時候,才能彈奏出美妙的生命之歌來。”
年輕人聽後,謝過禪師電話,便投入生活中去感悟此意,漸漸地得到了人生的真正樂趣。
“我將自己的弦拉得這樣緊,是為了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盡量達到大師的修為。”紫來默然道。
“你忘了我跟你說的,《劍客》的故事了?”一塵輕歎一聲。
紫來依舊埋頭抄經,卻說:“我聽了大師這許多的故事,雖然不才,卻也有個故事,想說給大師聽。”
“洗耳恭聽。”一塵坐定。
《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禪師與蘇東坡散步時,途中看到一座馬頭觀音的石像,佛印立即合掌禮拜觀音。
蘇東坡看到這種情形不解地問:“觀音本來是我們要禮拜的對象,為何他的受傷與我們同樣掛著念珠且合掌念佛,觀音到底在念誰呢?”
佛印禪師道:“這要問你自己。”
蘇東坡道:“我怎知觀音手持念珠念誰?”
佛印道:“求人不如求己。”
“我們不知道自己擁有無盡的寶藏,不求諸己,但求諸人,希求別人的關愛,別人的提攜,稍有不能滿足所求,即灰心失望。一個沒有力量的人,怎麽擔負責任?一個經常流淚的人,怎麽把歡喜給人?”紫來說:“不患無位,患所以不立。隻要自己條件具備,不求而又。你看,連觀音菩薩手拿念珠,稱念自己名號,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一塵沉吟良久,才說:“紫來,我終於明白善卿為何要送你來寺裏了。”
“世間之事,皆有定律,強求不得。”一塵說:“你既然肯用故事跟我對佛,這些天,該也看了不少書了,知道《真正興旺》這個故事麽?”
“知道。”紫來迴答。
一位有錢人去請禪師為她的家族永遠興旺寫些祝語,以便作為傳家之寶而代代相傳下去。
禪師展開一張大紙,寫道:父死,子死,孫死。
那位有錢人見了立即大發雷霆,說道:“我是請你寫些祝福我家世代幸福的話,你怎麽開啟這種玩笑來了?”
“沒有開玩笑的意思,”禪師解釋道:“假如你的兒子在你前麵死,你將十分悲痛。假如你的孫子在你兒子前麵死,那你和你的兒子都悲痛欲絕。假如你家的人一代一代地照我寫的順序死,那就叫做享盡天年。我認為這是真正的興旺。”
“那你有什麽感想?”一塵輕聲問。
“雖然這些禪理我都懂,”紫來長歎一聲:“我想,我還是放不下,辜負了大師的教誨。”
“你能參到如此境地,已屬不易。就好像吃梨的學問一樣,禪思禪悟各有不同。”一塵緩聲道。
中秋節,方丈從貢品中挑了兩兜梨子,分別發給兩個弟子。
他對甲弟子說:“這些梨子還有些生,放個十天半月再吃。”
他對乙弟子說:“這些梨子在供桌上放了好多天了,不能再放了,趕緊吃了。”
結果是,當甲弟子把梨放了十天半月再想吃時,已經全部爛掉了。乙弟子當時就把梨吃了,卻生澀難忍。後來方丈問起梨子的口味時,倆人都如實說了。
方丈對甲弟子說:“看來,有些東西是不能放置的,哪怕有些生澀,也得及時享用,不然的話,後悔晚矣。”
又對乙弟子說:“看來,有些東西是急不得的,放置一段時間也許更好些。”
:((百度搜索)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