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正月二十五,也是陽曆二月十二號,這一天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日子。


    但是對於河西村樟樹下村民組來說,卻是一個非常熱鬧的日子。


    在這一天,漂泊在外近百年之久的雷瑞德一支將正式認祖歸宗,承續香火。


    這對雷氏來說是一件大事,這表明安源雷氏一族人才輩出,光宗耀祖。


    對於雷蘊榮一家來說,知道了自己的來處,有了自己的根。


    所以在將雷覺華一家的名字刻上族譜的當天,河西村樟樹下村民組覺得有必要大辦一番。


    不要覺得這是小題大做,在南方這樣宗族觀念濃厚的地方,涉及祖宗和祭祀是很嚴肅的事情。


    可能各地習俗不同,但是莊重的態度是各地相同的。


    上一世雷蘊榮小時候親眼見到,一個年輕人在祭祀的時候嘻嘻哈哈的,被老人家當著全村的麵扇了一巴掌,然後他老爸接著一巴掌,還用腳把他踹出了祠堂。


    可能有些人覺得這是陋習,但是雷蘊榮卻覺得這是華夏幾千年來最根本的禮。


    不過現在,禮樂已經崩壞了!


    言歸正傳,在這天,樟樹下村民組的所有村民都放下了手中的農活,來準備這一場儀式。


    當然除了儀式重要,儀式之後的吃吃喝喝也同樣重要。


    所以不管是男子還是婦女,一起殺豬宰羊,雞鴨更不用說,在祠堂外麵的大空地上,升起了幾口大鍋,幾個老師傅有條不紊地指揮著。


    一時之間,切菜聲,婦女之間的調笑聲,小孩開心的打鬧聲,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派滿是熱鬧氣息的生活景象。


    雷蘊榮一家在雷老伯和古同誌的陪同下,看著南方農村準備延席的盛況,雷覺華和利雲韻感到非常的好奇。


    “樟樹下很久沒有這麽熱鬧了!”雷老伯感歎地說道。


    現在雷蘊榮一家決定認祖歸宗,雷老伯看他們的眼神都更加親切,不複剛開始時候的客氣。


    “何止是樟樹下,就算是河西村也很久沒這麽熱鬧了。”古同誌同樣感歎道。


    鎮高官古同誌同樣是河西村人,不過是在橋頭村民組,他同時也是河西村的驕傲。


    “說來,我們還是沾了雷先生一家人的光。”古同誌接著說道。


    他說的不僅僅是因為雷蘊榮一家才有這場延席,同時這其中包括食材、鞭炮等等所有的花費都是雷蘊榮提供的。


    以前就算是會擺延席,也不可能有這麽豐盛。


    所以樟樹下的所有村民都樂嗬嗬的,這樣的一頓飯他們可能很久都沒吃過了。


    這個時代的人都缺油水,更不要說這樣落後的小村莊了。


    “這對於我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日子,就不要計較這麽多了。”雷覺華笑著說道。


    “雷先生,你們在這裏打算待幾天呢?”


    “可能還會待兩三天吧,阿榮這次來內地還有不少事情需要處理。”


    雷覺華頓了頓說道:


    “古同誌,雷老伯,我覺得小孩子還是要讓他們去上學,隻有學習才能讓這些娃娃走出這個小地方,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見雷老伯欲言又止的樣子,雷覺華接著說道:


    “我知道現在村子裏的家庭可能不太富裕,既然我也作為河西村的一員同時我暫時也有這個能力,所以我會資助他們上學。”


    雷老伯聽到雷蘊榮這話,激動地直接用客家方言說道:


    “真的嗎?”


    “真的,不僅是樟樹下的孩子,整個河西村的小孩如果想上學的話,我都會給他們提供學費還有所有學雜費。”


    本來雷覺華還想加上夥食費的,但是此時就算是離學校較遠的村莊都是自己帶菜,飯是在學校裏蒸,要交的是幾捆柴火。


    “如果他們能夠一直讀下去,我就會一直資助下去,直到他們大學畢業。”


    這可把古同誌和雷老伯激動壞了,沒想到還有這樣的好事砸下來。


    孩子上學的問題何嚐不是他們心中的痛?


    像古同誌更是有切身體會,他是整個河西村建國以來唯一一個大專生,是通過學習改變自己命運的典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學習的重要性。


    但是他急在心裏卻有點無能為力,目前很多地區都是這樣的情況,就算是他想去上級申請撥款,也根本申請不下來。


    現在有雷覺華提供資助,可謂是解決了他們的一大心病。


    看著正在嬉戲打鬧的小孩子,古同誌不由說道:


    “他們有福了!”


    不過對他們來說,驚喜不僅僅如此,隻聽到雷覺華接著說道:


    “昨天我看見村小學和鎮中學看起來都比較破舊,我可以出資建造新的教學樓,並且在鎮中學提供獎學金,讓那些有能力考上高中或者中專但卻家庭比較貧困的學子提供資助,讓他們順利完成學業。”


    村小學就在樟樹下,昨天參觀的時候順便看了一下。


    至於鎮中學,就在河西村對岸,隔著那條大河。


    但就是這條大河,河西村的學生要去上學或者村民要去趕集都要繞很長一段路,雷蘊榮來時剛走過,有兩個四五公裏。


    “雷先生,你可是這些孩子的大恩人啊!”古同誌握著雷覺華的雙手激動地說道。


    這一幕雷蘊榮也很受觸動,此時的官員真的是將為人民服務當作最高信條,真正地稱之為公仆。


    就雷蘊榮了解,古同誌在橋頭村民組還有耕地,每到收割稻子時照樣要下田。


    這要放到後世,別說鎮高官了,就是村高官都不下地了。


    “古同誌,我也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過資金我都可以提供,像這建材還有和學校溝通的事情就隻能你來處理了。”


    雷覺華也了解到,此時的內地很多物資都是計劃生產的,一般人根本買不到。


    “沒問題,這些都交給我來處理。”古同誌堅定地保證道。


    這次有這麽好的機會,就算是去縣裏鬧他也要把物資給批下來。


    商定好這些事情,古同誌和雷老伯眼角的皺紋都笑得深了起來。


    不久,就有一個年輕人過來告訴他們吉時快到了,讓雷蘊榮他們過去準備。


    此時的祠堂也裝扮的更加喜慶,紅色是主色調。


    這時很多村民也是停下手中的工作,過來觀禮。


    首先是樟樹下的一個輩分比較高的長者,高聲地說著致辭。


    他是用客家方言說的,雷蘊榮他們都聽不太懂。


    這份致辭還有點長,這位長者的聲音已經沙啞了,還在竭盡全力地喊著。


    這時圍觀的村名包括古同誌和雷老伯也都全力呐喊,給予長者唿應。


    致辭結束,然後又經過幾道有點繁雜的儀式,剛才那位致辭的長者鄭重地在族譜上寫下雷覺華和雷覺坤兩家人的名字。


    最後,雷覺華和雷蘊榮以及抱著雷灝承的利雲韻給祖宗牌位鄭重地磕了三個頭,這也預示著禮成。


    早就準備好的鞭炮也在這時響了起來,由於雷蘊榮準備充足,鞭炮足足響了近二十分鍾。


    看著那些小孩在硝煙彌漫的鞭炮紙屑堆中認真翻找還未爆炸的鞭炮,雷蘊榮說道:


    “雷老伯,我覺得我們的祠堂看起來也有些年頭了,不如也稱此機會重新建造一個祠堂吧。”


    “對,祠堂應該是最醒目的建築才對。”雷覺華接話道。


    “好、好、好啊!”雷老伯笑著迴道。


    其他事情他可能會推辭一番,但是對於祠堂的修繕,他非常樂意接受。


    在整個村民組的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午這場延席在十二點前終於完成了。在祠堂外的大空地上,整整擺了二十多桌。


    雷覺華和利雲韻也是第一次在農村吃席,嚐了一下菜式,味道還不錯,相比於香江那些大廚做出的味道,別有一番風味。


    這一頓飯,足足吃了將近兩個小時,才徹底散場。


    古同誌喝得滿臉通紅,不過起碼還清醒著,雷老伯卻是喝得有點站不穩了。


    而且他嘴裏一直都囔著男子漢就應該會喝酒,顯然是對雷蘊榮父子滴酒不沾記在了心裏。


    見到雷老伯這個模樣,古同誌不由苦笑道:


    “雷先生,讓你們見笑了。”


    “沒關係,雷老伯也是真性情。”


    “這裏的殘局會有人收拾,要不雷先生你們先和我迴鎮裏吧。”


    “也好,那我們現在就走吧。”


    古同誌和河西村的幹部打了個招唿,就和雷蘊榮他們先離開了。


    迴去的時候也同樣是走路,不過這也正好消消食。


    走在路上的時候,雷覺華不由問道:


    “胡縣長還在鎮上嗎?”


    “不在,有些公務需要他處理所以先迴縣裏了。不過明天他應該會過來。”


    “好,等胡縣長來了,你知會我一聲。”


    “沒問題!”


    對於這次的內地之行,雷覺華和雷蘊榮都準備多花點錢,留下一些他們的印記。


    對於河西村和鎮中學的資助還隻是小頭,最重要的一些項目還需要和縣裏商量商量。


    第二天,上午不到九點,胡縣長就從縣裏趕到了鎮上。


    雷覺華和雷蘊榮也來到古同誌的辦公室,看見胡縣長和古同誌已經在等候兩人了。


    “雷老先生,雷先生,我聽古同誌講了,非常感謝你們做出的善舉。”


    “胡縣長太客氣了,古人雲達則兼濟天下,我雖然還無法達到這樣的高度,但是兼濟一下自己的家鄉還是可以的。”雷覺華笑著迴道。


    這次胡縣長沒有再客套,而是直接問道:


    “不知道雷老先生找我有什麽事呢?”


    “胡縣長,這次我來到這裏感觸很多,現在國家可能比較困難,一些情況無法很快的改變。但是安源縣作為我的故鄉,我也想為她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胡縣長高興地說道:


    “雷老先生高義,安源縣走出您老這樣的人,是我們縣的幸事。”


    “胡縣長你就不要給我戴高帽了,就如我剛才所說,我也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雷蘊榮也不再廢話,直接說出他和雷蘊榮商量出的方案:


    “胡縣長,古同誌,我準備在三個方麵提供一些支持。”


    “第一個方麵就是教育,俗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軟件方麵我可能沒有太多辦法,但是硬件方麵還是可以做一些事情。”


    “我決定出資給安源縣十二個鄉鎮的鎮中學修建新的教學樓還有操場,以及捐贈一些教學設備。”


    “同時也給縣高中修建新的教學樓,並且設立一個獎學金,對於那些考上大學的學子,給予一定的獎勵。”


    胡縣長沒有想到一上來,雷覺華就給了他這麽大的驚喜。


    一旁的古同誌也被雷覺華的大手筆給震驚住了。


    看來這對剛迴歸雷家的父子,財力之雄厚遠超自己的想象啊!


    本來還想保持矜持的胡縣長再也繃不住,站起身上前握住雷覺華的手說道:


    “太感謝您了,我代表全縣的學子感謝您的善舉。”


    好好地安撫了一番,胡縣長才冷靜下來坐迴位置上。


    “第二方麵是關於醫療的,我準備給縣裏的人民醫院以及鎮上的衛生院捐贈一些醫療器械。”


    “第三方麵,是關於道路方麵的,我計劃出資在河西村的河道上建造一座大橋,方便孩子上學和村民們趕集。”


    “而且,從河西村延伸到鎮上的這條土路,我想把它改建成一條水泥路。與此同時,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也可以出資修建從鎮上到縣裏的道路。”


    “不過所有的資金花費我都可以提供,但是那些手續以及一些其他的事情就需要你們來解決了。”


    既然要花錢,不如大氣一點,這些都是雷蘊榮和雷覺華商議了幾個晚上商量出的結果。


    這個時候的內地小縣城,需要改善的地方太多太多了,雷蘊榮根本幫不過來,隻能在一些緊要的方麵切入。


    教育不用說,是目前最嚴重的一個問題。醫療或許不像後世那樣緊張,但這是關乎生命的大事,也不容忽視。


    至於道路方麵,古代士紳之所以在縣裏有這麽大的權威,那是源自於他們龐大的聲望。


    所謂皇權不下鄉,不是不想下,是下不了,那些士紳的話比聖旨還好用。


    而他們之所以會有這麽大的聲望,就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平時會修橋鋪路,讓百姓安全方便出行。


    以前搭橋修路都是會刻碑銘記的。


    除了聲望上的考慮,這裏的村民也確實需要這座橋還有這條路。


    不過雷蘊榮也知道升米恩鬥米仇的道理,所以在這次之後,除了教育方麵,他就不準備再大手筆投入了。


    胡縣長和古同誌已經有點被雷覺華的話給震驚住了,不過還是胡縣長先反應過來,深吸一口氣說道:


    “雷覺先生,首先非常感謝你們的一片善心,不過這些事情都太大了,我一個人決定不了,需要迴縣裏和張高官商量一下。”


    “沒問題,有結果了可以告知我一聲,我們在內地還會待一段時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香江之大亨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樟樹下一書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樟樹下一書生並收藏重生香江之大亨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