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蘊榮既然要迴香江,但這邊的事情也不能全都丟下。
通過這段時間的觀察,王方玉的能力也清晰的呈現在雷蘊榮的眼中,雷蘊榮對他也很認可。
所以雷蘊榮在離開之前也將阿美利加的事情都交給了王方玉,本來他之前也是在阿美利加工作過,也更得心應手。
雷蘊榮也叮囑王方玉可以帶著團隊再跑跑其他渠道,現在有梅西百貨這個樣板,再推銷起來阻力應該會小很多。
交代完這些事情,雷蘊榮就帶著盧玉娟坐上了迴香江的飛機。
踏上香江的土地,雷蘊榮感覺空氣都是香的,而且心情也不禁愉悅起來,渾然沒有在阿美利加時的淡淡壓抑感。
但沒辦法,阿美利加現在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蘇聯倒下後還會更強,要想把企業做到在世界範圍內都有影響力,就不可避免的要和阿美利加打交道。
迴到香江的時候已經是深夜,雷蘊榮也沒有迴家而是直接去公司,在自己的辦公室有個小房間可以休息一下,免得打擾到雷覺華休息。
香江從七十年代開始,城市化進程開始加快,已經慢慢有了現代化的氣息,所以盡管是在深夜,霓虹燈還在耀眼的閃爍。
現在已經是一月二十六號,今年的除夕正好是三十號,所以也沒有幾天了,此刻的香江年味也是越來越濃。
第二天早上,雷蘊榮專門打了個電話給家裏,告訴雷覺華自己已經迴來了,現在正在公司,晚上會迴去陪他吃飯。
到年底了,雷蘊榮旗下的各家公司也都將去年一整年公司的情況整理上好了放在雷蘊榮的辦公桌上。
雷蘊榮也要了解一下各家公司的情況,做到心裏有數。
生產娃娃機的工廠自不必說,其他幾家公司就隻有九龍傳媒產生了利潤。
九龍發展除了華人行大廈,旗下還有六棟大樓,但是這租金也堪堪夠給匯豐銀行交利息。
但是這些都是優質資產,去年地產行業已經全麵複蘇,現在九龍發展已經價值快五個億了,而不是靠匯豐銀行估值五個億。
華人行大廈也是重啟了重建工作,這錢是嘩嘩的往外流,要不是雷蘊榮靠娃娃機大賺了一筆,可能還真不夠。
不過花了這麽多錢,雷蘊榮也對新的華人行大廈充滿了期待,他將會成為九龍發展的招牌。
至於泰盛發展,全部精力還是放在和合和實業合作的項目上,不過自家的那塊瀕海地皮也在準備開始做規劃了。
所以地產這塊雷蘊榮沒有一絲的進項,還得不斷往裏麵添錢。
最給雷蘊榮驚喜的還是九龍傳媒這邊。
首先大頭是新藝城電影公司,75年總共出品上映了十一部電影,除了《天才與白癡》,《廉政風暴》兩部電影,但就隻有一部電影票房過百萬。
去年香江票房前十,新藝城隻有兩部,其他的全被邵氏和嘉禾給承包了,但是唯一值得驕傲的是這兩部電影排在了前兩位。
本土利潤不太高,總共隻有四百萬不到,但是在外阜的利潤很可觀。
包括新藝城發行的其他公司的影片以及自家的電影,外阜的利潤總共有兩千餘萬,所以新藝城一家公司就貢獻了兩千四百萬的利潤。
至於東方院線這邊,因為沒有租金的壓力,利潤也有一千八百多萬。
而娛樂唱片因為許關傑專輯的再次大爆,仙杜拉雖然不像去年那樣火熱但成績也不算差,再加上羅文今年也開始發力,讓娛樂唱片的利潤達到了近五百萬。
最主要的還是許關傑貢獻了快一半的利潤,幾乎是頂起了娛樂唱片的半邊天,這也讓劉東對雷蘊榮的眼光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按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雷蘊榮收購娛樂唱片的一千五百萬,不到四年應該就能賺迴來,而且還將擁有一家實力更加雄厚的唱片公司。
所以去年在文娛行業,雷蘊榮就有四千七百萬的利潤。
九龍傳媒唯一的賠錢貨可能就是九龍報業了,不過他們虧損的也不多,也就六十多萬,相對於九龍傳媒的利潤來說,完全是灑灑水。
雖然報業公司虧損了,但起碼還是出成績的,現在香江日報和天天日報都已經穩居香江報紙銷量前十了。
雷蘊榮有耐心,等待著它們換發光彩的一天。
這些虧損雷蘊榮不在意,但是九龍報業公司的總經理匯報上來的一件事吸引了雷蘊榮的注意力。
龐毅殿說道創辦兩年多的《信報財經新聞》正在尋求投資,他建議入股這份報紙,如果可以的話甚至收購它。
《信報》的創始人林行之1969年從英國劍橋工業學院經濟學係畢業,之後就入職明報集團,由於他出眾的學識與出色的文筆而被金鏞所賞識,被他委任為明報晚報的副總編輯,主管經濟板塊。
雖然林行之把經濟板塊經營的有聲有色,但是明報晚報主打的是對明報新聞的補充,而且是更加開放前衛。
所以導致他花了大量心血做的新聞報道壓根沒多少人關注,這讓他不由的有點沮喪。
因此,在1973年的時候,林行之不顧金鏞的挽留,毅然決然的離開了明報,拿出全部的積蓄創辦了《信報財經新聞》,旨在辦一份香江專業的經濟類報紙。
曆史的發展證明,他是成功了的,《信報》後來成為香江最專業最大的經濟類報紙。
不過這成功的過程是曲折的,林行之算起來是個文人,而不是個生意人,所以雖然信報的內容報道很專業,但是卻銷量有點慘淡。
這兩年多一直都是林行之在給報紙輸血,雖然報紙的銷量越來越高,但他虧損的越來越多,所以現在他不得不尋求外部投資。
不過他文人的執拗又犯了,就是投資可以,但不能幹涉他對於報紙的運營。
這讓很多投資人不能接受,包括金鏞,所以一直拖到現在。
但雷蘊榮知道,信報的虧損已經觸底,而且他的新聞報道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在今年下半年,他就將反彈,乃至一飛衝天。
對於這樣一份有影響力的經濟類報刊送到雷蘊榮的嘴邊,他當然不會不咬一口,甚至可以的話一口給吞了。
雷蘊榮不想耽擱,立馬電話通知龐毅殿去和林行之接觸,跟進這件事情。
安排好這件事之後,雷蘊榮也長舒了口氣。
去年排除娃娃機的收入的話,沒想到是九龍傳媒這家雷蘊榮更沒那麽重視的公司貢獻了大部分收入,當然如果是比較價值增長的,還是九龍發展更勝一籌。
不過以後對九龍傳媒還是得多上點心,之前還是低估了這方麵的盈利能力,今後電影唱片市場繁榮起來,各家公司都都發展起來,利潤可能會更可觀。
當雷蘊榮看完這些公司的情況之後,辦公桌的電話突然響了起來。
雷蘊榮注意到是阿美利加那邊的電話,以為是王方玉遇到什麽困難了,接起電話說道:
“方玉,是遇到什麽問題了麽,我可才迴來第二天啊。”
“阿榮,是我。”
聽到電話裏傳來清脆的聲音,不由一愣,說道:
“雲韻,你怎麽在美國?”
通過這段時間的觀察,王方玉的能力也清晰的呈現在雷蘊榮的眼中,雷蘊榮對他也很認可。
所以雷蘊榮在離開之前也將阿美利加的事情都交給了王方玉,本來他之前也是在阿美利加工作過,也更得心應手。
雷蘊榮也叮囑王方玉可以帶著團隊再跑跑其他渠道,現在有梅西百貨這個樣板,再推銷起來阻力應該會小很多。
交代完這些事情,雷蘊榮就帶著盧玉娟坐上了迴香江的飛機。
踏上香江的土地,雷蘊榮感覺空氣都是香的,而且心情也不禁愉悅起來,渾然沒有在阿美利加時的淡淡壓抑感。
但沒辦法,阿美利加現在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蘇聯倒下後還會更強,要想把企業做到在世界範圍內都有影響力,就不可避免的要和阿美利加打交道。
迴到香江的時候已經是深夜,雷蘊榮也沒有迴家而是直接去公司,在自己的辦公室有個小房間可以休息一下,免得打擾到雷覺華休息。
香江從七十年代開始,城市化進程開始加快,已經慢慢有了現代化的氣息,所以盡管是在深夜,霓虹燈還在耀眼的閃爍。
現在已經是一月二十六號,今年的除夕正好是三十號,所以也沒有幾天了,此刻的香江年味也是越來越濃。
第二天早上,雷蘊榮專門打了個電話給家裏,告訴雷覺華自己已經迴來了,現在正在公司,晚上會迴去陪他吃飯。
到年底了,雷蘊榮旗下的各家公司也都將去年一整年公司的情況整理上好了放在雷蘊榮的辦公桌上。
雷蘊榮也要了解一下各家公司的情況,做到心裏有數。
生產娃娃機的工廠自不必說,其他幾家公司就隻有九龍傳媒產生了利潤。
九龍發展除了華人行大廈,旗下還有六棟大樓,但是這租金也堪堪夠給匯豐銀行交利息。
但是這些都是優質資產,去年地產行業已經全麵複蘇,現在九龍發展已經價值快五個億了,而不是靠匯豐銀行估值五個億。
華人行大廈也是重啟了重建工作,這錢是嘩嘩的往外流,要不是雷蘊榮靠娃娃機大賺了一筆,可能還真不夠。
不過花了這麽多錢,雷蘊榮也對新的華人行大廈充滿了期待,他將會成為九龍發展的招牌。
至於泰盛發展,全部精力還是放在和合和實業合作的項目上,不過自家的那塊瀕海地皮也在準備開始做規劃了。
所以地產這塊雷蘊榮沒有一絲的進項,還得不斷往裏麵添錢。
最給雷蘊榮驚喜的還是九龍傳媒這邊。
首先大頭是新藝城電影公司,75年總共出品上映了十一部電影,除了《天才與白癡》,《廉政風暴》兩部電影,但就隻有一部電影票房過百萬。
去年香江票房前十,新藝城隻有兩部,其他的全被邵氏和嘉禾給承包了,但是唯一值得驕傲的是這兩部電影排在了前兩位。
本土利潤不太高,總共隻有四百萬不到,但是在外阜的利潤很可觀。
包括新藝城發行的其他公司的影片以及自家的電影,外阜的利潤總共有兩千餘萬,所以新藝城一家公司就貢獻了兩千四百萬的利潤。
至於東方院線這邊,因為沒有租金的壓力,利潤也有一千八百多萬。
而娛樂唱片因為許關傑專輯的再次大爆,仙杜拉雖然不像去年那樣火熱但成績也不算差,再加上羅文今年也開始發力,讓娛樂唱片的利潤達到了近五百萬。
最主要的還是許關傑貢獻了快一半的利潤,幾乎是頂起了娛樂唱片的半邊天,這也讓劉東對雷蘊榮的眼光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按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雷蘊榮收購娛樂唱片的一千五百萬,不到四年應該就能賺迴來,而且還將擁有一家實力更加雄厚的唱片公司。
所以去年在文娛行業,雷蘊榮就有四千七百萬的利潤。
九龍傳媒唯一的賠錢貨可能就是九龍報業了,不過他們虧損的也不多,也就六十多萬,相對於九龍傳媒的利潤來說,完全是灑灑水。
雖然報業公司虧損了,但起碼還是出成績的,現在香江日報和天天日報都已經穩居香江報紙銷量前十了。
雷蘊榮有耐心,等待著它們換發光彩的一天。
這些虧損雷蘊榮不在意,但是九龍報業公司的總經理匯報上來的一件事吸引了雷蘊榮的注意力。
龐毅殿說道創辦兩年多的《信報財經新聞》正在尋求投資,他建議入股這份報紙,如果可以的話甚至收購它。
《信報》的創始人林行之1969年從英國劍橋工業學院經濟學係畢業,之後就入職明報集團,由於他出眾的學識與出色的文筆而被金鏞所賞識,被他委任為明報晚報的副總編輯,主管經濟板塊。
雖然林行之把經濟板塊經營的有聲有色,但是明報晚報主打的是對明報新聞的補充,而且是更加開放前衛。
所以導致他花了大量心血做的新聞報道壓根沒多少人關注,這讓他不由的有點沮喪。
因此,在1973年的時候,林行之不顧金鏞的挽留,毅然決然的離開了明報,拿出全部的積蓄創辦了《信報財經新聞》,旨在辦一份香江專業的經濟類報紙。
曆史的發展證明,他是成功了的,《信報》後來成為香江最專業最大的經濟類報紙。
不過這成功的過程是曲折的,林行之算起來是個文人,而不是個生意人,所以雖然信報的內容報道很專業,但是卻銷量有點慘淡。
這兩年多一直都是林行之在給報紙輸血,雖然報紙的銷量越來越高,但他虧損的越來越多,所以現在他不得不尋求外部投資。
不過他文人的執拗又犯了,就是投資可以,但不能幹涉他對於報紙的運營。
這讓很多投資人不能接受,包括金鏞,所以一直拖到現在。
但雷蘊榮知道,信報的虧損已經觸底,而且他的新聞報道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在今年下半年,他就將反彈,乃至一飛衝天。
對於這樣一份有影響力的經濟類報刊送到雷蘊榮的嘴邊,他當然不會不咬一口,甚至可以的話一口給吞了。
雷蘊榮不想耽擱,立馬電話通知龐毅殿去和林行之接觸,跟進這件事情。
安排好這件事之後,雷蘊榮也長舒了口氣。
去年排除娃娃機的收入的話,沒想到是九龍傳媒這家雷蘊榮更沒那麽重視的公司貢獻了大部分收入,當然如果是比較價值增長的,還是九龍發展更勝一籌。
不過以後對九龍傳媒還是得多上點心,之前還是低估了這方麵的盈利能力,今後電影唱片市場繁榮起來,各家公司都都發展起來,利潤可能會更可觀。
當雷蘊榮看完這些公司的情況之後,辦公桌的電話突然響了起來。
雷蘊榮注意到是阿美利加那邊的電話,以為是王方玉遇到什麽困難了,接起電話說道:
“方玉,是遇到什麽問題了麽,我可才迴來第二天啊。”
“阿榮,是我。”
聽到電話裏傳來清脆的聲音,不由一愣,說道:
“雲韻,你怎麽在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