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防盜章, 比例不夠無法顯示正確內容。
李建國進了屋之後, 就看到趙紅梅正在喂小石頭喝米湯。“怎麽樣?他這一天吃的好嗎?”
“挺好的, 就是每天除了吃飯的時候其他時候都在睡,原來小春她們剛出生的時候也沒見這麽愛睡啊。”趙紅梅在李建國走的這一天也不敢掉以輕心,所以一直注意著小石頭。
“沒事,我已經把車借迴來了, 等一下你給小石頭收拾收拾, 把他要用的東西都帶好, 給他穿暖和點,外麵天冷。”李建國邊說邊從趙紅梅手上接過已經吃完米湯的小石頭, 輕柔地拍撫著他的後背,等聽到小石頭打了一個小小的嗝之後, 才把他又交給了趙紅梅。這一氣嗬成的動作直把趙紅梅看得目瞪口呆, 她男人什麽時候學會帶孩子了?以前也沒見他會這個啊。
李建國到不覺得有什麽, 他感覺自己仿佛已經在腦中做過千遍萬遍了,他把這當做他做了父親之後自然而然的掌握的一種技能, 就像他到部隊參軍之後第一次在訓練場上摸到槍,就跟遇到了久別重逢的老朋友一樣熟悉自然, 熟練地開保險,上膛,瞄準, 開槍, 殺敵。在以後無數次的險境中, 他靠著這種感覺數次逃出生天, 反敗為勝。他把這歸結於天賦,一個兵的天賦。而現在,則是一個父親的天賦。嗯,,,李建國已經忽略了為什麽他的天賦覺醒的如此之晚,竟然直到第四個孩子都出生了才覺醒。
“等一下你就不要去了,我跟媽帶著小石頭去吧,你還在坐月子,出去了不好。”李建國就著趙紅梅的手,一邊彎腰仔細端詳著小石頭的麵色是不是比昨天又好些了,一邊對趙紅梅說道。
“好,但是你都一天一夜沒休息了,身體熬得住嗎?”趙紅梅有些擔心的問道。
“沒事兒,我剛剛迴來的時候在車上睡過了,不礙事的,你現在讓我躺著我也躺不住啊,一天沒確定好小石頭的事,我就一天不踏實。”李建國一邊說著一邊往外走去:“我去讓媽準備一下,你趕快給小石頭收拾一下。”
李建國出來之後,就看到李老太正在十分熱情地招唿著小韓,一會兒給他倒水,一會兒問他餓不餓,小韓大約一米八的個子蜷縮在小小的板凳上麵,雙手搭放在膝蓋上,李老太問一句,他才答一句,不知道為什麽,李建國竟然從他那因為部隊訓練風吹日曬而變得黝黑的臉上看到了窘迫的感覺,以及一點點的羞澀。
“媽,我們這就出發吧,我想著讓你帶著小石頭跟我一塊去,省的我一個人手忙腳亂的。”當李建國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他感覺到小韓隱隱的舒了一口氣,整個人微微放鬆了下來,不禁感覺有些好笑。
“行,正好你媳婦正在坐月子,去了也幫不上什麽忙,你們兩個大男人也不像是會照顧孩子的,還是我跟你們一塊去我還放心些。”李老太利索的應了,然後迴屋收拾東西去了。
李老太進了屋之後,李建國對小韓說道:“小韓啊,我媽就是那麽個性子,你不要介意啊。”
“我不介意。”小韓說道。
到現在,李建國算是大概摸清了小韓的脾氣了,這是個有些寡言不會表達,但是還是比較實誠的人。
過了大概二十分鍾,李老太收拾好了,抱著小石頭就出來了。幾個人也不廢話,就趕快讓李老太抱著小石頭上了車。
車很快就開動了,和來時一樣,李建國坐在副駕駛,李老太和小石頭坐在後麵,車窗都關的嚴嚴實實的。車開得很慢,但是很穩,李建國向身旁的小韓看了過去,衝他感謝的笑了一下,小韓繼續目不斜視的向前開著。
這時,車後座的李老太看到自己乖孫終於醒了過來了,就開始逗著小石頭:“哎呦,我的乖孫終於醒了,是不是也發現我們不在家了啊?我們在車上呢,爸爸給要帶我們小石頭去看醫生,看了醫生之後我們好好聽醫生的話,一定把我們小石頭養的白白胖胖的。”
而自出生以來除了吃其他時間都在睡得李河同誌,也隱隱感覺到了這一世自己似乎是個早產兒的事實,剛剛在屋裏麵聽著這一世父母的對話,知道父親為了自己耗費了多麽大的心力,想到父親輕柔的拍撫自己的大手,李河心裏感覺暖暖的,心想:這就是父親的感覺嗎?真的好溫暖啊。即使是這一世的身體不會如同上一世的健康,但是一想到擁有了前世可望而不可即的一切,這小小的缺憾也不是多難以接受了。從此以後,我就是小石頭了,有父母,有親人的小石頭了,忘記李河吧,連同那冰冷的看不到前路的曾經,也一起忘記吧。
因為怕顛到小石頭,所以這一路比迴來時開的慢了很多,一直到了下午四五點鍾的時候才到了上陽市第一醫院,是李建國和小韓輪流開的,三個大人的午飯是李老太從家裏帶來的麵餅子就著水對付了一下,而小石頭的午飯是存放在了李建國從陳司令那裏順手順的一個軍用的保溫壺裏的,因為是軍用品,所以質量格外的好,米湯從裏麵倒出來時還是溫的,對小石頭來說溫度剛剛好,為了這,李建國還挨了陳司令一腳踹,不得不承認,李建國對小石頭真的算得上是無微不至,麵麵俱到了。
下車前,李老太先又仔細地檢查了一下小石頭的繈褓,然後把小石頭嚴嚴的抱在了懷裏,才跟著李建國他們下了車。進了醫院。
醫院裏的人並不多,這時候普通的老百姓還沒有養成那種稍微有個頭疼腦熱就去醫院的習慣,除非是生了大病,不然平時是能不來就不來的,因為一進醫院就代表著這一個月甚至是幾個月就白幹了。
李建國讓李老太和小韓在旁邊等著,他就去前麵繳費掛號了,李建國特意多花了一些錢,拿了一個專家的號碼,等拿了號,就去對應的科室門口等著了,李建國前麵的人不多,隻有兩個,等了幾分鍾之後,就到了李建國一行人。
進了看診室的門,坐診的是一個大約五十歲左右的男醫生,有些花白的頭發,帶著一個大框眼睛,胖胖的,看起來挺和善的樣子。
李建國和醫生打了聲招唿:“醫生你好。”
“你好,我姓王,你就叫我王醫生吧。做吧。”王醫生伸出手,示意李建國他們坐下。
李建國坐下之後,從李老太手裏接過小石頭,就和王醫生說起了小石頭的情況:“王醫生,你看,這是我兒子。”說著,就把李老太輕輕蓋在小石頭臉上的小被子掀了下來,示意醫生看,然後又說:“他是早產,他媽在八個月時滑了一跤,我這不放心,就來醫院看看有沒有什麽事情。”
王醫生聽了李建國的話,開始仔細觀察起了小石頭的臉色,又問了一下他的飲食情況,然後示意李建國輕輕掰開他的嘴看了一下他的舌頭,最後又把小石頭的手從繈褓裏拿出來,看了一下他指甲的顏色,等都看完了之後,王醫生對一直緊張的盯著他看的李建國說道:“我初步觀察了一下,他的心肺以及幾個主要的內部器官應該都發育完全了,但是為了保險起見,我建議還是做一下檢查,主要是檢查一下他的器官發育情況,以及免疫功能,就是價格上稍微貴了一點,這個還是要你這個作家長的拿主意。”
李建國聽了醫生的話,沒有絲毫猶豫的對王醫生說道:“做!隻是這個檢查會不會對他的身體有影響啊?”李建國不擔心錢的問題,隻是擔心這些檢查會不會對他身體有影響。
“這個請你放心,我們是不會拿病人的身體開玩笑的,我們這醫院是救人的又不是害人的。”
李建國聽到這話才放下心來,拿著王醫生開的單子去給小石頭做檢查去了,
立春前後,地上的草悄悄地變綠了,這意味著又一年的春耕就要開始了。對於農家人來說,土地,就是他們的根。所以,這一年之中開始播種的這一天對於大河村的人們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
由於大河村處於南北方的交界處,且水源不缺,灌溉方便,所以大河村的地裏是小麥和水稻都會種的。水稻種在離大河比較近的地方,直接把大河裏的水引流到水稻田裏,免去了挑水灌溉的麻煩。
那條河原名叫金杜河,但是後來因為大河村的出現,漸漸地大家都忘了那條河的原名了,都習慣的叫它大河,但要說大的話,也不算是很大,隻是這方圓十幾裏隻有這一條河,一說大河,就知道是指這條河了。
小麥則種在離大河比較遠的稍微幹一點的地裏。
這時候的小麥和水稻大部分地方還是一年隻種一茬的。水稻立春前後插秧,然後七八月份的時候收割,小麥大概十一月份的時候種植,然後來年七月份左右收獲。等到收割完這兩種主要的作物之後,就會在地裏種些玉米和紅薯土豆還有一些蔬菜。所以每年的七月份到八月份是最忙碌的時候了。
而每年一次的春耕,種的就是水稻了。
一年之計始於春,一日之計始於晨。大河村的春耕從這一天正式開始。這一天,大河村的男女老少都早早地帶著鋤頭和種地的家夥式兒,集合在了平時聚會的村裏的空地上,每個人看起來都神采奕奕的,看起來精神頭好極了。
正準備上台講話的李建國看到大家躍躍欲試,拿著鋤頭隨時準備衝到地裏大幹一場的眾人,心裏也是很高興的。隻有有了這樣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大河村才能越來越好。
“咱們村裏的人也都不是懶漢,不需要我做什麽動員之類的,形式上的東西大家心裏也都清楚,不需要我在說些什麽了,我也就不廢話了,現在就開始發稻苗吧。”說著開始示意旁邊的會計根據每家每戶的田地數量,給村民發放已在就已經培育好的稻苗。
村民們顯然對李建國簡練不花哨的行事作風很習慣,並且十分讚成。
隔壁村的那個生產隊隊長,每次春耕的時候都要講上一大堆的廢話,美其名曰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一直說個不停,直把底下那些人說得昏昏欲睡才罷休,偏偏他自我感覺還挺良好的。
還是我們隊長好啊,能動手的時候絕不瞎嗶嗶,像是我們大河村的人。
等等,大河村的畫風好像有些不太對?!
眾人領完稻苗,就開始了一天的熱火朝天的耕作。
而在李家的廚房裏,李老太把過年時用從隊裏領到了好大一塊的大肥肉,炸出來的那滿滿一小桶的豬油從廚房裏那一個加了鎖的櫥櫃裏拿了出來,那是她平時放一些比較珍貴的食材的地方,像是臘肉啊,雞蛋啊,白麵啊,之類的東西的地方,鑰匙隻有她自己有,其他人都開不開。王招娣開始眼饞她的這個櫥櫃裏的東西很久了。
因為今天是春耕,所以李老太破例的要用豬油做兩個菜。在平時,她可是不舍得用豬油來炒菜的,上次做殺豬菜是因為用的不是自家的所以她也不心疼,這次可不一樣,這次用的可是自家的東西。
春耕的時候,家裏除了比較小不能幫忙的孩子,其他家裏所有的人都是要參與耕作的,李老太留在家裏做飯是因為她的腿腳現在不太好了,站久了膝蓋就疼得厲害。
李建國進了屋之後, 就看到趙紅梅正在喂小石頭喝米湯。“怎麽樣?他這一天吃的好嗎?”
“挺好的, 就是每天除了吃飯的時候其他時候都在睡,原來小春她們剛出生的時候也沒見這麽愛睡啊。”趙紅梅在李建國走的這一天也不敢掉以輕心,所以一直注意著小石頭。
“沒事,我已經把車借迴來了, 等一下你給小石頭收拾收拾, 把他要用的東西都帶好, 給他穿暖和點,外麵天冷。”李建國邊說邊從趙紅梅手上接過已經吃完米湯的小石頭, 輕柔地拍撫著他的後背,等聽到小石頭打了一個小小的嗝之後, 才把他又交給了趙紅梅。這一氣嗬成的動作直把趙紅梅看得目瞪口呆, 她男人什麽時候學會帶孩子了?以前也沒見他會這個啊。
李建國到不覺得有什麽, 他感覺自己仿佛已經在腦中做過千遍萬遍了,他把這當做他做了父親之後自然而然的掌握的一種技能, 就像他到部隊參軍之後第一次在訓練場上摸到槍,就跟遇到了久別重逢的老朋友一樣熟悉自然, 熟練地開保險,上膛,瞄準, 開槍, 殺敵。在以後無數次的險境中, 他靠著這種感覺數次逃出生天, 反敗為勝。他把這歸結於天賦,一個兵的天賦。而現在,則是一個父親的天賦。嗯,,,李建國已經忽略了為什麽他的天賦覺醒的如此之晚,竟然直到第四個孩子都出生了才覺醒。
“等一下你就不要去了,我跟媽帶著小石頭去吧,你還在坐月子,出去了不好。”李建國就著趙紅梅的手,一邊彎腰仔細端詳著小石頭的麵色是不是比昨天又好些了,一邊對趙紅梅說道。
“好,但是你都一天一夜沒休息了,身體熬得住嗎?”趙紅梅有些擔心的問道。
“沒事兒,我剛剛迴來的時候在車上睡過了,不礙事的,你現在讓我躺著我也躺不住啊,一天沒確定好小石頭的事,我就一天不踏實。”李建國一邊說著一邊往外走去:“我去讓媽準備一下,你趕快給小石頭收拾一下。”
李建國出來之後,就看到李老太正在十分熱情地招唿著小韓,一會兒給他倒水,一會兒問他餓不餓,小韓大約一米八的個子蜷縮在小小的板凳上麵,雙手搭放在膝蓋上,李老太問一句,他才答一句,不知道為什麽,李建國竟然從他那因為部隊訓練風吹日曬而變得黝黑的臉上看到了窘迫的感覺,以及一點點的羞澀。
“媽,我們這就出發吧,我想著讓你帶著小石頭跟我一塊去,省的我一個人手忙腳亂的。”當李建國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他感覺到小韓隱隱的舒了一口氣,整個人微微放鬆了下來,不禁感覺有些好笑。
“行,正好你媳婦正在坐月子,去了也幫不上什麽忙,你們兩個大男人也不像是會照顧孩子的,還是我跟你們一塊去我還放心些。”李老太利索的應了,然後迴屋收拾東西去了。
李老太進了屋之後,李建國對小韓說道:“小韓啊,我媽就是那麽個性子,你不要介意啊。”
“我不介意。”小韓說道。
到現在,李建國算是大概摸清了小韓的脾氣了,這是個有些寡言不會表達,但是還是比較實誠的人。
過了大概二十分鍾,李老太收拾好了,抱著小石頭就出來了。幾個人也不廢話,就趕快讓李老太抱著小石頭上了車。
車很快就開動了,和來時一樣,李建國坐在副駕駛,李老太和小石頭坐在後麵,車窗都關的嚴嚴實實的。車開得很慢,但是很穩,李建國向身旁的小韓看了過去,衝他感謝的笑了一下,小韓繼續目不斜視的向前開著。
這時,車後座的李老太看到自己乖孫終於醒了過來了,就開始逗著小石頭:“哎呦,我的乖孫終於醒了,是不是也發現我們不在家了啊?我們在車上呢,爸爸給要帶我們小石頭去看醫生,看了醫生之後我們好好聽醫生的話,一定把我們小石頭養的白白胖胖的。”
而自出生以來除了吃其他時間都在睡得李河同誌,也隱隱感覺到了這一世自己似乎是個早產兒的事實,剛剛在屋裏麵聽著這一世父母的對話,知道父親為了自己耗費了多麽大的心力,想到父親輕柔的拍撫自己的大手,李河心裏感覺暖暖的,心想:這就是父親的感覺嗎?真的好溫暖啊。即使是這一世的身體不會如同上一世的健康,但是一想到擁有了前世可望而不可即的一切,這小小的缺憾也不是多難以接受了。從此以後,我就是小石頭了,有父母,有親人的小石頭了,忘記李河吧,連同那冰冷的看不到前路的曾經,也一起忘記吧。
因為怕顛到小石頭,所以這一路比迴來時開的慢了很多,一直到了下午四五點鍾的時候才到了上陽市第一醫院,是李建國和小韓輪流開的,三個大人的午飯是李老太從家裏帶來的麵餅子就著水對付了一下,而小石頭的午飯是存放在了李建國從陳司令那裏順手順的一個軍用的保溫壺裏的,因為是軍用品,所以質量格外的好,米湯從裏麵倒出來時還是溫的,對小石頭來說溫度剛剛好,為了這,李建國還挨了陳司令一腳踹,不得不承認,李建國對小石頭真的算得上是無微不至,麵麵俱到了。
下車前,李老太先又仔細地檢查了一下小石頭的繈褓,然後把小石頭嚴嚴的抱在了懷裏,才跟著李建國他們下了車。進了醫院。
醫院裏的人並不多,這時候普通的老百姓還沒有養成那種稍微有個頭疼腦熱就去醫院的習慣,除非是生了大病,不然平時是能不來就不來的,因為一進醫院就代表著這一個月甚至是幾個月就白幹了。
李建國讓李老太和小韓在旁邊等著,他就去前麵繳費掛號了,李建國特意多花了一些錢,拿了一個專家的號碼,等拿了號,就去對應的科室門口等著了,李建國前麵的人不多,隻有兩個,等了幾分鍾之後,就到了李建國一行人。
進了看診室的門,坐診的是一個大約五十歲左右的男醫生,有些花白的頭發,帶著一個大框眼睛,胖胖的,看起來挺和善的樣子。
李建國和醫生打了聲招唿:“醫生你好。”
“你好,我姓王,你就叫我王醫生吧。做吧。”王醫生伸出手,示意李建國他們坐下。
李建國坐下之後,從李老太手裏接過小石頭,就和王醫生說起了小石頭的情況:“王醫生,你看,這是我兒子。”說著,就把李老太輕輕蓋在小石頭臉上的小被子掀了下來,示意醫生看,然後又說:“他是早產,他媽在八個月時滑了一跤,我這不放心,就來醫院看看有沒有什麽事情。”
王醫生聽了李建國的話,開始仔細觀察起了小石頭的臉色,又問了一下他的飲食情況,然後示意李建國輕輕掰開他的嘴看了一下他的舌頭,最後又把小石頭的手從繈褓裏拿出來,看了一下他指甲的顏色,等都看完了之後,王醫生對一直緊張的盯著他看的李建國說道:“我初步觀察了一下,他的心肺以及幾個主要的內部器官應該都發育完全了,但是為了保險起見,我建議還是做一下檢查,主要是檢查一下他的器官發育情況,以及免疫功能,就是價格上稍微貴了一點,這個還是要你這個作家長的拿主意。”
李建國聽了醫生的話,沒有絲毫猶豫的對王醫生說道:“做!隻是這個檢查會不會對他的身體有影響啊?”李建國不擔心錢的問題,隻是擔心這些檢查會不會對他身體有影響。
“這個請你放心,我們是不會拿病人的身體開玩笑的,我們這醫院是救人的又不是害人的。”
李建國聽到這話才放下心來,拿著王醫生開的單子去給小石頭做檢查去了,
立春前後,地上的草悄悄地變綠了,這意味著又一年的春耕就要開始了。對於農家人來說,土地,就是他們的根。所以,這一年之中開始播種的這一天對於大河村的人們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
由於大河村處於南北方的交界處,且水源不缺,灌溉方便,所以大河村的地裏是小麥和水稻都會種的。水稻種在離大河比較近的地方,直接把大河裏的水引流到水稻田裏,免去了挑水灌溉的麻煩。
那條河原名叫金杜河,但是後來因為大河村的出現,漸漸地大家都忘了那條河的原名了,都習慣的叫它大河,但要說大的話,也不算是很大,隻是這方圓十幾裏隻有這一條河,一說大河,就知道是指這條河了。
小麥則種在離大河比較遠的稍微幹一點的地裏。
這時候的小麥和水稻大部分地方還是一年隻種一茬的。水稻立春前後插秧,然後七八月份的時候收割,小麥大概十一月份的時候種植,然後來年七月份左右收獲。等到收割完這兩種主要的作物之後,就會在地裏種些玉米和紅薯土豆還有一些蔬菜。所以每年的七月份到八月份是最忙碌的時候了。
而每年一次的春耕,種的就是水稻了。
一年之計始於春,一日之計始於晨。大河村的春耕從這一天正式開始。這一天,大河村的男女老少都早早地帶著鋤頭和種地的家夥式兒,集合在了平時聚會的村裏的空地上,每個人看起來都神采奕奕的,看起來精神頭好極了。
正準備上台講話的李建國看到大家躍躍欲試,拿著鋤頭隨時準備衝到地裏大幹一場的眾人,心裏也是很高興的。隻有有了這樣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大河村才能越來越好。
“咱們村裏的人也都不是懶漢,不需要我做什麽動員之類的,形式上的東西大家心裏也都清楚,不需要我在說些什麽了,我也就不廢話了,現在就開始發稻苗吧。”說著開始示意旁邊的會計根據每家每戶的田地數量,給村民發放已在就已經培育好的稻苗。
村民們顯然對李建國簡練不花哨的行事作風很習慣,並且十分讚成。
隔壁村的那個生產隊隊長,每次春耕的時候都要講上一大堆的廢話,美其名曰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一直說個不停,直把底下那些人說得昏昏欲睡才罷休,偏偏他自我感覺還挺良好的。
還是我們隊長好啊,能動手的時候絕不瞎嗶嗶,像是我們大河村的人。
等等,大河村的畫風好像有些不太對?!
眾人領完稻苗,就開始了一天的熱火朝天的耕作。
而在李家的廚房裏,李老太把過年時用從隊裏領到了好大一塊的大肥肉,炸出來的那滿滿一小桶的豬油從廚房裏那一個加了鎖的櫥櫃裏拿了出來,那是她平時放一些比較珍貴的食材的地方,像是臘肉啊,雞蛋啊,白麵啊,之類的東西的地方,鑰匙隻有她自己有,其他人都開不開。王招娣開始眼饞她的這個櫥櫃裏的東西很久了。
因為今天是春耕,所以李老太破例的要用豬油做兩個菜。在平時,她可是不舍得用豬油來炒菜的,上次做殺豬菜是因為用的不是自家的所以她也不心疼,這次可不一樣,這次用的可是自家的東西。
春耕的時候,家裏除了比較小不能幫忙的孩子,其他家裏所有的人都是要參與耕作的,李老太留在家裏做飯是因為她的腿腳現在不太好了,站久了膝蓋就疼得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