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試音,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橙子音樂工作室中,此時其中一間工作室內——


    工作室的牆上沾滿了隔音海綿,分為兩個部分,用一整麵玻璃隔開。


    其中一個部分是大型調音台和中控台,此時李事成正戴著監聽耳機,坐在轉椅上,仔細的盯著推鈕上的各種參數。


    別看這些推鈕和按鈕隨便動哪一個,好像都對聲音沒有什麽影響,但是這些都是很精細的東西,如果想要呈現出最好的聲音效果,是需要很投入的工作的。


    對於調音師來說,其實現實當中的調音師,並沒有什麽百萬調音師的說法,這無非就是個梗而已,如果一個人唱的真不行,就算再牛的調音師都救不迴來。


    因為所謂修音,無非就隻是在音軌上,將Vocal(人聲部分)盡量貼合原本的音調而已,還有就是將你的人聲拆分成低中高頻,還有底噪的概念。


    也就是說,如果你走音走到天邊去,加上自身根本不會唱,那麽就算再修也不會好聽,甚至會修出電音。


    而對於歌聲的修飾,頂多也就是三種東西,聲場,還有混響,還有盡量的讓你的歌聲還原真實效果,減少失真的程度。


    這就是所謂的調音和修音。


    現在,李事成擔任的,就是這麽個角色。


    而在玻璃後另一麵,則是唐修,此刻他正坐在一架鋼琴前,鋼琴的琴箱已經插上電,連接上了拾音設備,正在進行準備工作。


    唐修跟隨著李事成的指令,一個一個音的彈出,完成試音工作。


    李事成那邊不斷的在推鈕上麵做出調整。


    “OK!”


    直到準備完成,李事成請示了一下唐修:“沒問題的話我們就開始吧。”


    唐修朝玻璃外比了個大拇指的動作。


    李事成按下調音台的‘Play’按鍵。


    下一刻,在二人的監聽耳機當中,同時響起‘滴滴滴嗒’的4/4拍的節拍器聲音,這是已經調整好bpm的節拍器。


    “第一次錄音,鋼琴軌,進!”


    唐修表情嚴肅的開始落下手指,琴音直接通過拾音設備傳輸進中控之中,在另一邊李事成的監控電腦上化為一道音軌。


    這首歌是4/4拍,升F調,已經不算低了,節奏型有二分音符、八分音符、八分音符帶附點、十六分音符、前八後十六分音符和前十六後八分音符。


    這首歌主歌所用到的肢體是半分解肢體,至於和弦走向,則非常簡單,則是一首完全可以以大名鼎鼎的‘4536251’來帶過的歌曲,因為這就是屬於‘4536251’的一種變奏。


    1(135)、7(725)、b7(b725)等等等等....


    而隨著唐修投入的彈奏,《起風了》的前奏也開始響起。


    外麵中控台的李事成感受著節拍,一邊跺著腳,一邊點頭,看來這首歌實現出來之後,效果讓他很滿意。


    不過就在前奏結束,要進主歌的時候,李事成皺了下眉頭,直接按下暫停,拉過麥克風:“停!”


    <a id="wzsy" href="http://www.bqgxsydw.com">bqgxsydw.com</a>


    彈奏停下,唐修看過去。


    李事成道:“進主歌的時候節拍亂了半拍,進早了,也不應用重音,有較強收斂感。”


    “嗯。”唐修點頭。


    “第二次錄音,鋼琴軌,進!”


    一切從頭再來,唐修再度從前奏的第一個音開始彈。


    這次是順利的進入主歌了,不過就在彈到第二小節的時候,再一次被叫停。


    “時值沒拉滿,重來。”


    第三次....


    第四次....


    這就是真實的錄音,並不是一帆風順一蹴而成的,這也是為什麽李事成會說時間根本不夠用的原因,錄音,是要用最完美的狀態,選出最完美的版本,然後製作成最好的單曲,和現場不一樣。


    至於後麵的第三次和第四次,唐修並沒有出錯,而是很柔順的完成了彈奏,不過卻要多留出幾個版本,好在後期正式製作的時候,挑選最好,完成度最高的音軌來進行製作,或者剪切下來各自最好的片段,來糅合進最終版本。


    鋼琴部分一共錄製了三個版本,才是結束。


    已經算是很順利的過程了,有時候,可能一首歌的某一軌音軌,要接連不斷的錄製上個十幾二十遍,這就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了。


    第二樣要錄製的,是吉他的音軌。


    對於不是樂隊合奏的伴奏部分錄製,真正的難度,從現在才正式開始。


    因為不是一起錄製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不論是節拍、時值、甚至是樂曲狀態,可能容錯率都低到了每一個音符之上。


    因為這關乎最後所有音軌整合之後的融合性到底好不好。


    畢竟,這不是用Midi弄出來的東西,而是實打實的真實樂器錄製。


    挑戰,開始了。


    唐修抱起一把民謠吉他,細微的調好音之後,插上電,連接上拾音器,並且用變調夾夾在吉他的第六品上。


    隨後,他抱著準備好的吉他來到了一個吉他專用的電容麥前。


    吉他和鋼琴不太一樣,吉他是外錄和內錄一起錄的,雙管齊下,一次要錄兩軌,外錄的作用是準備來,到時候如果有混音的需求,用來混音用的。


    戴上監聽耳機,這次,耳機中放的是節拍器和鋼琴一起響起的聲音,又要多分心一點。


    “一,二,三,一二三進!”


    吉他與鋼琴不太一樣,《起風了》的前奏一共兩小節,吉他部分是在前奏的第一個小節剛好末尾的倒數第二個拍進。


    第二種樂器出場,容錯率低的後果就開始出現了,這次的錄音,比上一次鋼琴部分不順利太多了,唐修足足錄了十二遍才大功告成。


    隨後的每一件樂器,都隨著一種新的樂器加入,容錯率變的越來越低,難度越來越大,要照顧的也越來越多,甚至還有唐修對於那樣樂器熟練度的影響,更是加劇了這個過程拖拉的時間。


    比如小提琴,唐修的熟練度就實在不高,他雖然會拉,但是始終水平不太行,卡在那很久,最終還是上了點Midi,才是湖弄過去,弄了很久總算沒有多大瑕疵。


    隨後,鼓的部分則是由李事成完成,因為唐修目前的狀態和體力,並不允許他打鼓,畢竟打到一半,他就有可能一頭暈厥過去。


    所以這個部分由李事成完成。


    整個伴奏錄音過程,持續了整整六個小時之久,把二人累的夠嗆。


    不過所幸還是大功告成,伴奏錄製部分,不算很圓滿,但是起碼順利的結束了。


    最後,當所有音軌和在一起,悠揚的伴奏聲傳出的時候,二人喜極而泣,抱在一起叫喚了好久。


    尤其是李事成,越聽越心驚:“這首歌,我有100%的信心,它絕對能火!雖然還不知道Vocal部分是什麽樣的,但是光伴奏來看,實在太驚豔了,這簡直完美!”


    於是,進程順利的進入到了人聲錄製環節!


    這個環節,算是最順利的環節。


    唐修本身的唱功就擺在這,雖然他現在的身體狀況並不好,但是好歹也準備了一上午,練了半個小時的聲,做開嗓什麽的,再加上十足認真的態度。


    他隻唱了三遍,就完成了錄音。


    唐修采用的是鼻腔共鳴唱法,以下鼻道共鳴為主,外加適當的混聲唱法,完成了這首歌。


    這使得唐修本就清亮、具有爆發力的歌聲,更加明亮動人。


    說實話,很有前世吳青峰的那個感覺和味道了,再加上情感的流露,把李事成震的雞皮疙瘩一陣一陣的。


    至此,錄音工作,徹底完成,整個過程,持續整整七小時!真正當之無愧的高強度工作!


    那麽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盡快完成製作,然後就是重頭戲了....


    這首歌曲很快就迎來真正考驗它的時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不喜歡被稱作明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柿子摻榴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柿子摻榴蓮並收藏我不喜歡被稱作明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