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夥看來我是小看你了,本來我想過兩年再和你見麵培養你的。”待孔聖佑走後趙允讓對著小皇帝說道。


    “嗬嗬,既然做上了皇帝這個位置孫兒自然要比普通人家的孩子更成熟一些才行。”趙煦笑了笑臉上露出和他年紀不符的成熟。


    “不錯,那你說說看你對天下大勢的看法和想法。”趙允讓已經不再把趙煦當成一般的小屁孩,而是開始想要真正栽培他。


    “當今天下,我大宋積弱武力不強遭周邊國家的窺視,可謂是左有狼右有虎當真是左右為難了。別的不說單說那燕雲十六州早年間被遼國奪走造成了我們大宋失去了最後一道自然屏障對於遼國的防守也是日益艱難。”趙煦有板有眼地說道,趙允讓臉上的笑意更盛。


    “還有西夏,西夏所圖恐怕也是不小,更是建立了‘一品堂’這個半官方半江湖的機構,妄圖收攏天下武林高手為其所用野心甚大。”看來趙煦對於江湖上的事情也不是不了解。


    “吐蕃雖然距離遙遠但也不是沒有動作,吐蕃國師鳩摩智不遠萬裏來到中原到底是想幹什麽,就是想弄點武功秘籍迴去嗎?有這麽簡單?”趙煦一挑眉毛。


    “遼國那邊的壓力反倒減少了很多,不得不承認耶律洪基是個很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他這個弟弟耶律重元可就差的遠了,而且他初登帝位國內局勢不穩,再加上他在曾祖父您在背後推動遼國和女真的一戰讓他們實力大損。想必近期不可能有大動作,我們也可以得到一段發展的時間。”


    “至於南方的大理,向來安定一向臣服於我們大宋,但是仍然需要防備一二,大理遠距西南和汴梁相距甚遠,若是他們真的起事造反消息一時半刻根本傳不迴汴梁。等消息傳迴來我們做出反應之時恐怕對方已經拿下不止十城了。”


    趙煦也確實如史料上記載的那般是個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如今才十來歲就對天下大勢分析的如此頭頭是道,當然不排除他是聽別人的可能性。可惜的一點就是他活的時間太短了,僅僅活了二十四歲在位十五年。


    “好了談完了國外的局勢,再來說說我們大宋吧。新舊兩黨之爭,你是怎麽看的?”趙允讓對於趙煦的分析似乎比較滿意繼續問道。


    宋朝的新黨和舊黨之爭主要是因為王安石變法而引起的,王安石提出了青苗法、均輸法、保甲法、免疫法等法令實施改革,但是因為改革的速度太快,人口眾多的大宋根本經不起如此這般迅雷不及掩耳的“革命”,所以新政的效果也就差強人意甚至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王安石不計後果的改革引發了整個社會的動亂,乃至造成了全國經濟的大崩盤。


    當政策從中央傳到地方之時便完全變了味道,本該是幫助農民貸款給資金不夠的農民的青苗法,在下層官僚的操作之下變成了利息極高的“高利貸”,最終成為強迫農民借貸的勒索工具。本該是平穩物價,遏製大商人重利盤剝的均輸法卻變成了腐敗的根源,最終演變為官商勾結資源壟斷,使得很多中小工商業者頻臨破產。


    (ps:青苗法:在青黃不接的時候把種子借給農民,秋天收的利息,這樣政府不僅可以獲得利潤,農民也可以維持生活。均輸法:在物價下跌時政府購入物資,進行儲備,在物價上漲時拋出,以此平衡物價,既維護了百姓利益,又遏製了大商人壟斷的行為,還增加了政府財賦稅收,可謂“一箭三雕”。)


    就這樣一時間整個國家陷入了政治和經濟的極大混亂之中,朝廷中的文人群體也分裂為兩派。一派是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他們強調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另一派則是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都是些社會經驗不夠又想幹大事的低級官員組成。


    趙允讓雖然對新黨的政策也十分欣賞,但是在這麽一個法律很不完善的宋朝,這樣做肯定是有很大的弊端的。


    “恕孫兒直言,如今皇祖母重用司馬光等舊黨之人對我大宋發展前景實在不利。王安石的變法內容很多都是利國利民的,隻是下麵執行時出了問題。所以如果讓我選擇的話,我一定會重用新黨打壓舊黨的。”趙煦握緊拳頭說道,趙允讓看了搖了搖頭,他知道這樣隻能更加激化兩黨矛盾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兩黨相爭的問題,可能為以後埋下更大的隱患。


    “你知道王安石變法為什麽失敗嗎?”趙允讓突然問道。


    “孫兒願聞其詳。”趙煦很謙虛畢竟趙允讓可是實實在在經曆過這次變法的人。


    “首先是人。王安石為求快速變法,用人不拘一格,你可不要以為我在誇他。他這個不拘一格就是不管其人品怎樣、節操如何、是否有胸襟、是否真實為了國家富強。隻要是支持他新法的人都可以得到重用,甚至說平步青雲。但是這些人當中大多數都是出於一種投機的政治目的,他們並不是真的擁護變法,而是借著變法的名頭來實現自己飛黃騰達、青雲直上的目的罷了。也就正是由於這些害群之馬的存在導致在變法中出現了這樣那樣的變味,使得本來利國利民的良策變成了誤國害民的昏招。所以煦兒你要記住,用人一定也要注重人品,這種黨同伐異的事情是做不得的。但是你更要記住的是單單有人品也是不行的,這種人往往迂腐不堪有時候雖然是好意但是也可能辦了壞事。所以你用人之時一定要多加考察,聽其言而觀其行,爭取多找一些德才兼備的人才。當然了唯才是舉也是對的,但如何能夠用好這些人就是你需要考慮的了。”趙允讓侃侃而談。


    “孫兒省得。”趙煦也知道這都是趙允讓的肺腑之言,所以他很認真地將這些話都聽進了心裏。


    “還有就是王安石在建立改革的統一戰線方麵失之偏狹樹敵太多。當然這一點也和他的用人方法有關係,眾臣們一致反對他變法也多是不齒他所任用的一些人。如果他能夠開誠布公地將他的想法跟司馬光這些人說明一下,告訴他們這些舉措於國於民的益處,我想這些人也不會固守己見的,畢竟這些人並不是那些貪贓枉法作奸犯科的貪官汙吏。所以你要知道一個人是很難圓滿地完成一件事,就算你是皇帝也很困難,你必須虛心聽取大臣們的建議和意見,這樣才有利於你更快地進步。”趙允讓繼續教育著,他也希望趙煦可以盡快自己撐起一片天。


    “其實這些還並不是最重要的。”趙允讓搖了搖頭。


    “還不是最重要的?那最重要的是什麽?”趙煦有點摸不著頭腦。


    “法!”趙允讓目光灼灼地說道。


    “法?”趙煦還是有些不明所以。


    “不錯,沒有一個完善的法度才造成了改革時期出現的大混亂。官員手上的權力得不到約束就會造成權力的濫用,尤其是地方官員,他們天高皇帝遠更是無人約束。一些大臣簡直就是為所欲為膽大包天。”


    “不是有禦史台嗎?”趙煦問道。


    “嗬嗬,你說這話的時候自己相信嗎?禦史台的大臣手中沒有實權如何可以和其他手握實權的大臣對抗。”趙允讓對此嗤之以鼻,這個收效甚微的機構在宋朝後就會退出曆史舞台了。


    “那曾祖父孫兒應該怎樣做?”趙煦很是謙虛。


    “很簡單,三方製衡。”趙允讓伸出三個手指頭。


    “三方製衡?”趙煦皺著眉頭。


    “不錯,要想真正讓權力受到製約就一定要建立一個可以三方製衡的體係。所謂三方製衡就是每一方都對另外兩方中的一方有著約束作用,這樣可以很好地形成一個循環,每一方都會小心謹慎受到製約。而現在的由一方監察另一方的方法是極為不可取的,這樣會有兩個結果。第一,監察的一方變強,這樣會造成權力的濫用。第二,被監察的一方很強,而監察一方很弱,就像現在。如此這般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那曾祖父是說我們需要另行設立一個機構來監督禦史台,然後文武百官來監督這個機構。”趙煦一點就透。


    “不錯,這樣的話三方之間就會相互製衡最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也可以比較好地解決官官相護這個問題。還有就是對待這些官員不用手軟一律嚴懲,隻要犯了法一定要和百姓同罪當然也包括他們的子女家人統統一視同仁。”趙允讓目光堅定。


    “這……這恐怕會得罪不少人和派係吧,如此也有可能造成朝廷上的動蕩的。”趙煦還是因為年紀的原因魄力不夠,而且趙允讓說的這些已經觸動了很多人的利益,畢竟他們平時是執法者、管理者本身就有著更多的優越感,人治現在畢竟大於法治。


    “得罪人?改革就需要得罪人!我們得罪的是什麽人?什麽人才會反對嚴懲犯了罪的官員?是那些貪汙受賄官,u看書 .uukanshu.cm 是那些欺壓百姓的官,是那些濫用職權的官。這些人還怕得罪他們嗎?砍了他們的頭都是應該的!”趙允讓雖然已經不是憤青了,但是看到泱泱大宋就敗壞在這些人手裏還是忍不住腹中的這一團怒火。


    “你覺得不至於?”趙允讓似乎看出了趙煦的心思。


    “那你看看這個,你就知道我為什麽這麽氣憤了。”趙允讓扔給趙煦一個賬本,自然還是韓平進的也就當時廢物利用了吧。


    “這……竟然如此荒唐!”趙煦越看越心驚,看到中間便氣急敗壞地一把將賬本摔在了地上。


    “這個韓平進在哪裏?朕一定要砍了他的腦袋!”趙煦憤憤地說道。


    “不必了,他現在已經是一具屍體了。看到了吧,這還隻是一個二品文散官,若是那些真正手握大權的人做起這傷天害理的事情來還不知道有多麽厲害。”


    “曾祖父咱們應該怎麽辦?有賬本還則罷了,但是還有很多咱們不知道的呀!”趙煦擔心道,他真的是被韓平級的斑斑劣跡震驚了。


    “放心,你以為我這麽多年就沒有什麽動作嗎?文武百官的資料我全都有,這一次我要在朝廷上來個大清洗,從此之後我大宋才算是真正走上了富強之路……”趙允讓目光中閃爍著異彩。


    (家裏又來了幾個親戚,那就提前發了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派的大師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落舞九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落舞九天並收藏逍遙派的大師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