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坑……還在寫,一會兒就能改迴來,大家等會刷新就能看到……
——————————————————————————————————
進入農曆十一月份後,大明的北方徹底轉冷了。尤其早晚,必須穿厚衣服。華夏的氣候比較極端,冬天冷死,夏天熱死。隻有雲貴高原上,因為緯度低和海拔高,才算四季如春。當然,還有更高的青藏高原,夏天熱不起來,但一般人去了唿吸困難,而且冬天也很冷。
除了兩大高原,以及終年炎熱的南方熱帶地區,其他地區,大部分都是冬冷夏熱的氣候了。有區別的則是,南方冬天是濕冷,夏天濕熱。而北方,則是冬天幹冷,夏天幹熱……
但奇怪的是,這種冬冷夏熱的極端氣候,對於農業卻是非常有好處。夏季的炎熱,可以給農作物帶來足夠的積溫。而冬天的寒冷,則可以凍死蝗蟲等害蟲。若是遇到罕見的暖冬,第二年則容易爆發蟲災。但一般情況下,冬天都是寒冷的,土地還是豐收的……
而歐洲大部分地區,尤其是西歐地區,氣溫非常宜人,但卻不太宜農作物。好在歐洲人目前的主糧是如同野草一般生命力頑強的黑麥(事實上黑麥就是野草和麥子的雜交品種,自然夠“野”),倒是沒那麽高要求。要是換成了更嬌弱的稻麥,估計三天兩頭就鬧災荒了。
當然,這是指落後農業時代的情況。而馬林搞的現代農業,則不懼此類情況。比如,歐洲氣溫溫和,可能凍不死莊稼的害蟲。可這不要緊,馬林懂得應用波爾多液和石硫合劑等簡單農藥,還懂得配置除蟲菊成分的農藥,根本不怕什麽蟲災。隻有旱災和澇災是天意,就算後世科技發達的時代,也無可奈何。至於古代,那就更加靠天了。
所以,曆代封建帝王,都會祭天求豐收,祈求風調雨順。而烏龜之神玄武,正是主風調雨順的神靈,馬林獻的大龜才會被視為頂級祥瑞的。
……
但是,和馬林進獻的紅薯相比,什麽大烏龜簡直不值一提……
農曆11月15的朔望朝會上,正德和大臣們紛紛討論即將收獲的紅薯,並君臣相約在11越20號後,一起去參加紅薯的收獲儀式。
<a id="wzsy" href="http://www.lingdiankanshu.com">lingdiankanshu.com</a>
說實在的,因為紅薯深埋地下,盡管產量很高,但君臣們都看不到。所以,雖然很多大臣們都去參觀過,但都沒有見到豐收的跡象。而且,馬林為了保證紅薯產量,還讓人把紅薯的花全掐掉了,以避免紅薯開花結果和根莖搶營養。但是,這使得紅薯的地麵部分更加顯得枯敗的樣子了。
所以,當11月20號大明君臣齊聚先農壇“一畝三分地”的時候,隻有馬林是自信滿滿。至於大明的君臣們,絕大部分都不信紅薯能高產。就算是比較相信馬林的正德,也認為馬林可能吹牛了。當然,正德認為,馬林雖然過分誇大了紅薯的產量,但畝產超過普通稻麥應該不成問題。在收獲儀式開始前,正德甚至在考慮——到時候馬林諾言未兌現,自己該如何幫其脫罪……
畢竟,馬林獻上的“玄龜”、板甲和戰馬等,都挺實用的。拿了人家好處,總不能時候翻臉整人家啊……
……
收獲儀式前,楊廷和找到守衛先農壇的兵丁,認真詢問,問這些天馬林有沒有做“小動作”。
所謂的小動作,就是事先往土裏多埋點果實,這樣挖出來的肯定多啊。“大躍進”時期,“放衛星”的單位,就用過這種辦法——雖然請上級來視察,但放衛星的人故意先從其他田裏收割好整株的稻麥,然後在上級到來前臨時插入“標準示範田”裏,然後當著視察的領導的麵收割、過秤……作為外行的領導哪看得出?這樣“衛星”就放成功了……
先農壇屬於皇家祭祀場所,長期駐紮兵丁。馬林若是有小動作,是瞞不過他們的。得到了駐守的兵丁否定的答複後,楊廷和才示意收獲儀式開始……
因為紅薯被上升到了“神糧”的高度,所以,其采收過程,也不能等閑視之。在收獲前,正德身為皇帝,先帶領群臣跪拜上天,請求上天賜福,讓大明真正收獲神糧。然後,眾人才來到“一畝三分地”邊上,圍著那三分紅薯地,觀看結果……
……
滿朝重要君臣站定後,馬林才開始指揮著先農壇裏專職的農戶,手持短木棍來挖紅薯……
是的,人工挖紅薯是不能用銳利的鐵器挖掘的。不然,容易傷到紅薯。因此,在挖紅薯的時候,馬林讓農夫們使用削得稍微有點尖的短木棍(頭部還是比較鈍,避免戳壞紅薯),用來挖紅薯。
在馬林的親子指揮下,這些農夫小心翼翼地用短木棍從側麵下手,輕輕地撥開泥土,露出了土裏粉紅色的紅薯外皮……
為了盡可能保護紅薯,在見到紅薯後,農夫們都是直接上手去扒的,以避免木棍把紅薯搗壞了……
……
就在農夫們小心翼翼地挖紅薯的時候,馬林心裏也有些緊張。雖然他平時對這三分地的紅薯照料比較周全,肥料也用得很足,可他也怕出意外啊……
好在,馬林當初說的是保守的數字——畝產千斤以上,沒敢按後世標準張口就說幾千斤。否則,要是出了意外,沒達到產量的話,那可就是欺君之罪了。
欺君之罪是什麽下場?那可是要殺頭的!要是出了意外,就算正德和自己關係不錯,免了自己的死罪,但通商貿易什麽的,想都別想了……
所以,在農夫們挖紅薯的時候,馬林站在邊上額頭直冒冷汗,顯得很心虛的樣子……
……
另外,馬林此前也發現了一個讓他很鬱悶的事情——古代的畝比現代畝要小……
經過丈量,馬林發現,明朝人一畝,隻有580平方米,而不是後世的667平方米。所以,用後世的畝產套用道大明,馬林是很吃虧的。要是最後產量不達標,他可就犯了“欺君之罪”了呀……
……
好在,最終並未出什麽意外。當農夫們把清理幹淨的紅薯放入框中後,目測了下量,馬林心裏有底了……
……
“過秤!”
首輔李東陽大喊了一聲,頓時,幾名戶部的強壯小吏抬著大秤杆過來了。
然後,幾名小吏讓大秤的鐵鉤勾住筐子上方後,就開始兩人抬著開始稱量了……
經過幾次稱量,最終戶部小吏們確定——這三分地,一共產出了788斤紅薯……
——————————————————————————————————
進入農曆十一月份後,大明的北方徹底轉冷了。尤其早晚,必須穿厚衣服。華夏的氣候比較極端,冬天冷死,夏天熱死。隻有雲貴高原上,因為緯度低和海拔高,才算四季如春。當然,還有更高的青藏高原,夏天熱不起來,但一般人去了唿吸困難,而且冬天也很冷。
除了兩大高原,以及終年炎熱的南方熱帶地區,其他地區,大部分都是冬冷夏熱的氣候了。有區別的則是,南方冬天是濕冷,夏天濕熱。而北方,則是冬天幹冷,夏天幹熱……
但奇怪的是,這種冬冷夏熱的極端氣候,對於農業卻是非常有好處。夏季的炎熱,可以給農作物帶來足夠的積溫。而冬天的寒冷,則可以凍死蝗蟲等害蟲。若是遇到罕見的暖冬,第二年則容易爆發蟲災。但一般情況下,冬天都是寒冷的,土地還是豐收的……
而歐洲大部分地區,尤其是西歐地區,氣溫非常宜人,但卻不太宜農作物。好在歐洲人目前的主糧是如同野草一般生命力頑強的黑麥(事實上黑麥就是野草和麥子的雜交品種,自然夠“野”),倒是沒那麽高要求。要是換成了更嬌弱的稻麥,估計三天兩頭就鬧災荒了。
當然,這是指落後農業時代的情況。而馬林搞的現代農業,則不懼此類情況。比如,歐洲氣溫溫和,可能凍不死莊稼的害蟲。可這不要緊,馬林懂得應用波爾多液和石硫合劑等簡單農藥,還懂得配置除蟲菊成分的農藥,根本不怕什麽蟲災。隻有旱災和澇災是天意,就算後世科技發達的時代,也無可奈何。至於古代,那就更加靠天了。
所以,曆代封建帝王,都會祭天求豐收,祈求風調雨順。而烏龜之神玄武,正是主風調雨順的神靈,馬林獻的大龜才會被視為頂級祥瑞的。
……
但是,和馬林進獻的紅薯相比,什麽大烏龜簡直不值一提……
農曆11月15的朔望朝會上,正德和大臣們紛紛討論即將收獲的紅薯,並君臣相約在11越20號後,一起去參加紅薯的收獲儀式。
<a id="wzsy" href="http://www.lingdiankanshu.com">lingdiankanshu.com</a>
說實在的,因為紅薯深埋地下,盡管產量很高,但君臣們都看不到。所以,雖然很多大臣們都去參觀過,但都沒有見到豐收的跡象。而且,馬林為了保證紅薯產量,還讓人把紅薯的花全掐掉了,以避免紅薯開花結果和根莖搶營養。但是,這使得紅薯的地麵部分更加顯得枯敗的樣子了。
所以,當11月20號大明君臣齊聚先農壇“一畝三分地”的時候,隻有馬林是自信滿滿。至於大明的君臣們,絕大部分都不信紅薯能高產。就算是比較相信馬林的正德,也認為馬林可能吹牛了。當然,正德認為,馬林雖然過分誇大了紅薯的產量,但畝產超過普通稻麥應該不成問題。在收獲儀式開始前,正德甚至在考慮——到時候馬林諾言未兌現,自己該如何幫其脫罪……
畢竟,馬林獻上的“玄龜”、板甲和戰馬等,都挺實用的。拿了人家好處,總不能時候翻臉整人家啊……
……
收獲儀式前,楊廷和找到守衛先農壇的兵丁,認真詢問,問這些天馬林有沒有做“小動作”。
所謂的小動作,就是事先往土裏多埋點果實,這樣挖出來的肯定多啊。“大躍進”時期,“放衛星”的單位,就用過這種辦法——雖然請上級來視察,但放衛星的人故意先從其他田裏收割好整株的稻麥,然後在上級到來前臨時插入“標準示範田”裏,然後當著視察的領導的麵收割、過秤……作為外行的領導哪看得出?這樣“衛星”就放成功了……
先農壇屬於皇家祭祀場所,長期駐紮兵丁。馬林若是有小動作,是瞞不過他們的。得到了駐守的兵丁否定的答複後,楊廷和才示意收獲儀式開始……
因為紅薯被上升到了“神糧”的高度,所以,其采收過程,也不能等閑視之。在收獲前,正德身為皇帝,先帶領群臣跪拜上天,請求上天賜福,讓大明真正收獲神糧。然後,眾人才來到“一畝三分地”邊上,圍著那三分紅薯地,觀看結果……
……
滿朝重要君臣站定後,馬林才開始指揮著先農壇裏專職的農戶,手持短木棍來挖紅薯……
是的,人工挖紅薯是不能用銳利的鐵器挖掘的。不然,容易傷到紅薯。因此,在挖紅薯的時候,馬林讓農夫們使用削得稍微有點尖的短木棍(頭部還是比較鈍,避免戳壞紅薯),用來挖紅薯。
在馬林的親子指揮下,這些農夫小心翼翼地用短木棍從側麵下手,輕輕地撥開泥土,露出了土裏粉紅色的紅薯外皮……
為了盡可能保護紅薯,在見到紅薯後,農夫們都是直接上手去扒的,以避免木棍把紅薯搗壞了……
……
就在農夫們小心翼翼地挖紅薯的時候,馬林心裏也有些緊張。雖然他平時對這三分地的紅薯照料比較周全,肥料也用得很足,可他也怕出意外啊……
好在,馬林當初說的是保守的數字——畝產千斤以上,沒敢按後世標準張口就說幾千斤。否則,要是出了意外,沒達到產量的話,那可就是欺君之罪了。
欺君之罪是什麽下場?那可是要殺頭的!要是出了意外,就算正德和自己關係不錯,免了自己的死罪,但通商貿易什麽的,想都別想了……
所以,在農夫們挖紅薯的時候,馬林站在邊上額頭直冒冷汗,顯得很心虛的樣子……
……
另外,馬林此前也發現了一個讓他很鬱悶的事情——古代的畝比現代畝要小……
經過丈量,馬林發現,明朝人一畝,隻有580平方米,而不是後世的667平方米。所以,用後世的畝產套用道大明,馬林是很吃虧的。要是最後產量不達標,他可就犯了“欺君之罪”了呀……
……
好在,最終並未出什麽意外。當農夫們把清理幹淨的紅薯放入框中後,目測了下量,馬林心裏有底了……
……
“過秤!”
首輔李東陽大喊了一聲,頓時,幾名戶部的強壯小吏抬著大秤杆過來了。
然後,幾名小吏讓大秤的鐵鉤勾住筐子上方後,就開始兩人抬著開始稱量了……
經過幾次稱量,最終戶部小吏們確定——這三分地,一共產出了788斤紅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