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了指玄圖,辛子秋將赤色軟玉放在一邊,留著以後繼續仔細揣摩。</p>
緊跟著,他又拿起了呂洞賓所給的羊脂玉,發現裏麵記載的是上下兩卷的《純陽劍譜》。</p>
上卷是劍法,下卷是鑄劍養劍之道。</p>
關東辛家掌劍雙絕,辛子秋自己如今也算是用劍的好手,但仔細閱讀劍譜上卷之後,他發現凡人的劍招與仙劍之術有著巨大的差別。</p>
普通人受限於羸弱的肉身,對劍的掌握隻能靠雙手,至多輔以身法和行氣法門,雖然門派套路眾多,但萬變不離其宗,製造傷害隻能依靠鋒利的劍刃,殺傷力十分有限。</p>
而仙劍之法,則不再拘泥於形。</p>
利用先天真炁,仙人能夠以氣禦劍,甚至人劍合一,其中的變化要比普通的凡俗劍術多出千百倍,也精奧複雜得多,不論是殺傷力,還是攻擊範圍,都遠超凡俗劍法,其中竅門自然也大相徑庭。</p>
兩者的關係,用個不恰當的例子來說,大概類似於五子棋和圍棋的區別,雖然都是黑白子,但變化規模不可以道裏計。</p>
可惜辛子秋尚未成仙,真炁也無法禦物,因此看著這些花樣繁多的劍招隻能眼饞,卻學不了,隻能暫時擱在一邊。</p>
真正令他感興趣的,還是劍譜下卷中記載的一種養劍之法。</p>
按呂洞賓的說法,以純陽真炁養劍,可以慢慢使佩劍具有靈性,和主人心意相通。</p>
但實際上,這就是一種將神念寄托在其他物件上的方法,不止適用於寶劍,對其他的兵器,甚至絕大多數的靈物,都能用此法來蘊養。</p>
即使用特殊寶材煉製的刀劍,也終歸是死物,隻能承載真炁,卻無法寄托神念,但用了呂洞賓的方法,不斷以精氣合一的氣血之力喂養寶劍,就有機會將其磨礪成能夠融入主人神念的仙劍。</p>
當然,並不是所有寶劍都能用養劍之法來處理,鑄劍之時,也有頗多講究,想要打造一柄仙家兵刃,對材料,火候,鍛造者的功力,都有嚴格的要求。</p>
辛子秋看完劍譜,放下羊脂玉,便將在血河道人那裏得來的血河劍取出,橫放在桌前。</p>
這柄劍是如假包換的仙家寶物,但其中蘊含的卻是兇戾的血煞之氣,而不是道門真炁,辛子秋不懂操控之法,隻能用其鋒銳,根本無法發揮它的真正威力。</p>
但是按照劍譜上的方法,以真炁養劍,便能夠以純陽之力慢慢洗清其中的戾氣和煞氣,將這異種能量慢慢分離轉化,最終煉成一柄能夠與辛子秋先天無極真炁匹配的寶劍。</p>
這樣的仙劍,不僅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威力倍增,而起還能隨著他修為的提升而慢慢成長,到了極高深處,甚至還能孕育靈識,誕生所謂的“劍靈”。</p>
辛子秋將血河劍握在手中,按照純陽劍譜中的方法,試著以氣血之力輕輕滲入其中,頓時感覺到了上麵纏繞的無數仇恨和忿恚,令人毛骨悚然。</p>
這些怨力,都是之前血河道人以大量的凡人的負麵情緒提煉而成,以辛子秋此時的能力,短時間內定然無法抹去,而且若想達到人劍合一之境,他還不能請別人代勞,隻能靠自己的力量,一點點去消磨,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去增進與寶劍的契合。</p>
辛子秋將羊脂玉和血河劍都收好,又拿出一截脊骨,正是洪太尉給他的壬甲魔骨。</p>
隻不過,上麵的魔氣已被他抹去,獨留下了精純的能量。</p>
這是實打實的地仙骨骼,即便辛子秋不動用神念,也能體會到上麵傳來的強大能量波動。</p>
但是,他卻歎了口氣,找了塊布將脊骨包好,收了起來,並不準備吸收上麵的力量。</p>
洪太尉和玄冥兩人是敵是友還沒分清,他寧願舍棄這些唾手可得的修為,也不想亂動這些東西,因此背上麻煩。</p>
……</p>
隨後,他又摸起了桌上的一塊小玉佛,用手輕輕摩挲了幾下。</p>
這是他從死去的趙徳昭那裏得到的,也是那位曾經的大宋皇子貼身佩戴的唯一一件信物,肯定非同凡響。</p>
這枚小佛晶瑩剔透,似乎比玉更硬,比翡翠更柔,也不知是什麽材料製成,上麵凋刻的佛爺坦胸露乳,笑意盈盈,栩栩如生。</p>
當時在古墓之中,蕭向東和辛子秋都試過用神念進入小佛,卻都被一道柔和的屏障擋住,不得其法。</p>
如今辛子秋自恃煉神大成,神念強大堪比仙人,幹脆故技重施,也不去用神念探究其內,而是直接以神魂之力包住玉佛,將其拉入了自己的內景之中。</p>
玉佛一入內景,立刻化作一尊丈二金剛,法相莊嚴,神聖凜然。</p>
在它周身各處竅穴之內,散發出了一道道金色符文,伴隨著五彩霞光,宛如一顆顆恆星,點亮了辛子秋的內景宇宙。</p>
這一次,這些符文不再模湖不清,而是金光燦燦,纖毫畢現。</p>
但可惜的是,辛子秋目不識丁,對這些七扭八拐的佛教經文完全不認識。</p>
不過,他倒也並非束手無策,反而仗著自己有過目不忘之能,集中精神,硬生生地將這些亂七八糟,毫無規律的符文全部記在了腦子裏,準備等到以後再去找高人翻譯。</p>
可就在他動用神念之時,這佛像忽然開口,發出了偈語,聲傳四方,振聾發聵:</p>
“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p>
這幾句說的是漢話,而且字正腔圓,辛子秋倒是聽得清清楚楚,但他文化水平有限,雖然明白字麵的意思,卻不知其中蘊含著什麽樣的道理。</p>
</p>
莫非,這尊佛像是彌勒佛的化身?可這幾句話有代表著什麽?</p>
他繼續調動神念,想看看佛像還能不能說點別的。</p>
但接下來無論他如何折騰,這尊佛像都隻是翻來覆去地念誦同樣的四句偈子。</p>
無奈之下,辛子秋神魂歸位,離開內景,將小玉佛收好,又將偈語和所有符文都抄錄了一遍。</p>
望著紙上鬼畫符般歪歪扭扭的文字,他一個頭兩個大,雙眼直犯迷湖。</p>
這玩意兒該找誰來翻譯呢?</p>
說起來,在這個世界中,他信得過的好朋友幾乎全部出身草莽,尤其是開封府的那幫人,文化水平比他也強不了多少,說是文盲可能有點過分,但舞文弄墨絕不是他們的強項。</p>
賈憲老爺子是術數大家,但最多隻能算半個文化人,翻譯這些鬼畫符有點難為他老人家了。</p>
找包大人和公孫先生幫忙?辛子秋自問還沒那麽大麵子。</p>
思來想去,他也隻好找那位老兄了。</p>
辛子秋搖頭苦笑,不知道兩碗熱辣的牛肉麵能不能買通這個吃貨。</p>
……</p>
緊跟著,他又拿起了呂洞賓所給的羊脂玉,發現裏麵記載的是上下兩卷的《純陽劍譜》。</p>
上卷是劍法,下卷是鑄劍養劍之道。</p>
關東辛家掌劍雙絕,辛子秋自己如今也算是用劍的好手,但仔細閱讀劍譜上卷之後,他發現凡人的劍招與仙劍之術有著巨大的差別。</p>
普通人受限於羸弱的肉身,對劍的掌握隻能靠雙手,至多輔以身法和行氣法門,雖然門派套路眾多,但萬變不離其宗,製造傷害隻能依靠鋒利的劍刃,殺傷力十分有限。</p>
而仙劍之法,則不再拘泥於形。</p>
利用先天真炁,仙人能夠以氣禦劍,甚至人劍合一,其中的變化要比普通的凡俗劍術多出千百倍,也精奧複雜得多,不論是殺傷力,還是攻擊範圍,都遠超凡俗劍法,其中竅門自然也大相徑庭。</p>
兩者的關係,用個不恰當的例子來說,大概類似於五子棋和圍棋的區別,雖然都是黑白子,但變化規模不可以道裏計。</p>
可惜辛子秋尚未成仙,真炁也無法禦物,因此看著這些花樣繁多的劍招隻能眼饞,卻學不了,隻能暫時擱在一邊。</p>
真正令他感興趣的,還是劍譜下卷中記載的一種養劍之法。</p>
按呂洞賓的說法,以純陽真炁養劍,可以慢慢使佩劍具有靈性,和主人心意相通。</p>
但實際上,這就是一種將神念寄托在其他物件上的方法,不止適用於寶劍,對其他的兵器,甚至絕大多數的靈物,都能用此法來蘊養。</p>
即使用特殊寶材煉製的刀劍,也終歸是死物,隻能承載真炁,卻無法寄托神念,但用了呂洞賓的方法,不斷以精氣合一的氣血之力喂養寶劍,就有機會將其磨礪成能夠融入主人神念的仙劍。</p>
當然,並不是所有寶劍都能用養劍之法來處理,鑄劍之時,也有頗多講究,想要打造一柄仙家兵刃,對材料,火候,鍛造者的功力,都有嚴格的要求。</p>
辛子秋看完劍譜,放下羊脂玉,便將在血河道人那裏得來的血河劍取出,橫放在桌前。</p>
這柄劍是如假包換的仙家寶物,但其中蘊含的卻是兇戾的血煞之氣,而不是道門真炁,辛子秋不懂操控之法,隻能用其鋒銳,根本無法發揮它的真正威力。</p>
但是按照劍譜上的方法,以真炁養劍,便能夠以純陽之力慢慢洗清其中的戾氣和煞氣,將這異種能量慢慢分離轉化,最終煉成一柄能夠與辛子秋先天無極真炁匹配的寶劍。</p>
這樣的仙劍,不僅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威力倍增,而起還能隨著他修為的提升而慢慢成長,到了極高深處,甚至還能孕育靈識,誕生所謂的“劍靈”。</p>
辛子秋將血河劍握在手中,按照純陽劍譜中的方法,試著以氣血之力輕輕滲入其中,頓時感覺到了上麵纏繞的無數仇恨和忿恚,令人毛骨悚然。</p>
這些怨力,都是之前血河道人以大量的凡人的負麵情緒提煉而成,以辛子秋此時的能力,短時間內定然無法抹去,而且若想達到人劍合一之境,他還不能請別人代勞,隻能靠自己的力量,一點點去消磨,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去增進與寶劍的契合。</p>
辛子秋將羊脂玉和血河劍都收好,又拿出一截脊骨,正是洪太尉給他的壬甲魔骨。</p>
隻不過,上麵的魔氣已被他抹去,獨留下了精純的能量。</p>
這是實打實的地仙骨骼,即便辛子秋不動用神念,也能體會到上麵傳來的強大能量波動。</p>
但是,他卻歎了口氣,找了塊布將脊骨包好,收了起來,並不準備吸收上麵的力量。</p>
洪太尉和玄冥兩人是敵是友還沒分清,他寧願舍棄這些唾手可得的修為,也不想亂動這些東西,因此背上麻煩。</p>
……</p>
隨後,他又摸起了桌上的一塊小玉佛,用手輕輕摩挲了幾下。</p>
這是他從死去的趙徳昭那裏得到的,也是那位曾經的大宋皇子貼身佩戴的唯一一件信物,肯定非同凡響。</p>
這枚小佛晶瑩剔透,似乎比玉更硬,比翡翠更柔,也不知是什麽材料製成,上麵凋刻的佛爺坦胸露乳,笑意盈盈,栩栩如生。</p>
當時在古墓之中,蕭向東和辛子秋都試過用神念進入小佛,卻都被一道柔和的屏障擋住,不得其法。</p>
如今辛子秋自恃煉神大成,神念強大堪比仙人,幹脆故技重施,也不去用神念探究其內,而是直接以神魂之力包住玉佛,將其拉入了自己的內景之中。</p>
玉佛一入內景,立刻化作一尊丈二金剛,法相莊嚴,神聖凜然。</p>
在它周身各處竅穴之內,散發出了一道道金色符文,伴隨著五彩霞光,宛如一顆顆恆星,點亮了辛子秋的內景宇宙。</p>
這一次,這些符文不再模湖不清,而是金光燦燦,纖毫畢現。</p>
但可惜的是,辛子秋目不識丁,對這些七扭八拐的佛教經文完全不認識。</p>
不過,他倒也並非束手無策,反而仗著自己有過目不忘之能,集中精神,硬生生地將這些亂七八糟,毫無規律的符文全部記在了腦子裏,準備等到以後再去找高人翻譯。</p>
可就在他動用神念之時,這佛像忽然開口,發出了偈語,聲傳四方,振聾發聵:</p>
“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p>
這幾句說的是漢話,而且字正腔圓,辛子秋倒是聽得清清楚楚,但他文化水平有限,雖然明白字麵的意思,卻不知其中蘊含著什麽樣的道理。</p>
</p>
莫非,這尊佛像是彌勒佛的化身?可這幾句話有代表著什麽?</p>
他繼續調動神念,想看看佛像還能不能說點別的。</p>
但接下來無論他如何折騰,這尊佛像都隻是翻來覆去地念誦同樣的四句偈子。</p>
無奈之下,辛子秋神魂歸位,離開內景,將小玉佛收好,又將偈語和所有符文都抄錄了一遍。</p>
望著紙上鬼畫符般歪歪扭扭的文字,他一個頭兩個大,雙眼直犯迷湖。</p>
這玩意兒該找誰來翻譯呢?</p>
說起來,在這個世界中,他信得過的好朋友幾乎全部出身草莽,尤其是開封府的那幫人,文化水平比他也強不了多少,說是文盲可能有點過分,但舞文弄墨絕不是他們的強項。</p>
賈憲老爺子是術數大家,但最多隻能算半個文化人,翻譯這些鬼畫符有點難為他老人家了。</p>
找包大人和公孫先生幫忙?辛子秋自問還沒那麽大麵子。</p>
思來想去,他也隻好找那位老兄了。</p>
辛子秋搖頭苦笑,不知道兩碗熱辣的牛肉麵能不能買通這個吃貨。</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