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在古代,天除了老天爺之外,隻有皇帝才能被冠以天字-天子。而食能被稱作天,由此可以看出食字在古代的地位。而說起食,自然就離不開廚師,按照傳統,就要說下古代的十大名廚了,他們分別是:伊尹、易牙、太和公、膳祖、梵正、劉娘子、董小宛、宋五嫂、蕭美人、王小餘。
1.伊尹
奴隸出身的伊尹是商朝開國宰相,相傳活了100歲。
他除了在政權為相之外,還是一代名廚,有“烹調之聖”美稱,他創立的“五味調和說”與“火候論”,至今仍是中國烹飪的不變之規。“伊尹湯液”就是他首創的,並且為人傳頌千年而不衰,在我國內地的不少地方和港、澳、台地區,赴宴開席第一道菜要先上湯菜,可能就是沿於此。
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個名醫,其著作《伊尹湯液經》奠定了中醫方劑學的基礎,現在我們仍然在學習和使用的“經方”就源於此。傳說中,出身廚師的伊尹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職業習慣使他自然聯想到做湯的方法,他試著把功能相同或相近的藥物放在一起煎煮,由此誕生了中藥複方,即方劑。煮出的湯液療效優於單味藥,因此古有“伊尹製湯液而始有方劑”一說。
《伊尹湯液經》是一部以道家思想為指導的中醫著作,其醫學宗旨和重要內容在於服食補益和養生延年,體現了道家重生養生的思想,並對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有著極為重大的影響。
2.易牙
易牙,也名狄牙,是春秋時代的著名廚師。他精於煎、熬、燔、炙,又擅長調味,是中國第一個運用調和之事操作烹飪的庖廚,史稱其“至於味,天下期於易牙”。同時,他又是第一個開私人飯館的人,所以他被廚師們稱作祖師。易牙廚藝流傳千古,以至於後世人撰寫食經之類的作品,托名易牙也是常見的,例如明代人韓奕,曾經以造、脯、蔬菜、籠造、爐造、糕餅、齋食、諸湯和諸藥八類內容編成一書,書名就托稱為《易牙遺意》。另外,明代人周履靖著《續易牙遺意》,也是托名的仿古食經之作。.Ъimiξou
有道叫魚腹藏羊肉的山東名菜,相傳由易牙所創(羊方藏魚實際為彭祖所創,易牙求教於過彭祖才有後來的魯菜)。北方水產以鯉魚為最鮮,肉以羊肉為最鮮,此菜兩鮮並用,互相搭配,鹹菜色澤光潤,外酥裏嫩,鮮美異常。我們注意到“鮮“字即由“魚“和“羊“字合成,據說以名菜魚腹藏羊肉而得鮮字是易牙創造的。
易牙還把烹飪和醫術結合起來,創製食物療養菜,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食療。有一次長衛姬生病了,易牙以食療菜進獻長衛姬,長衛姬食後病愈,易牙以此深受齊桓公和長衛姬賞識。
說起易牙,其實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是在古老的小說裏麵,有某個劇情,一個女子被稱之為女易牙,後來查了下資料,終於知道易牙是什麽意思了。自此就對易牙有了一個很深刻的印象,原因如下。
因為易牙最有名的,莫過於他烹子獻糜。齊桓公在春秋時是霸主之首,曾“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威名顯赫。但其晚年卻昏庸無道,吃喝玩樂無所不為。他吃膩了山珍海味,居然異想天開想品嚐人肉,《管子?小稱》篇曾專門記載了這一事件:“夫易牙以調味事公,公曰:‘惟嬰兒之味未嚐’。於是蒸其首而獻之公。”君王欲吃嬰兒,臣子易牙不辦,即為不忠,隨時有殺身之禍;若辦,去找別人家的嬰兒,必是傷天害理。無奈易牙橫下心來將自己的兒子殺了並做成肉糜獻給齊桓公。昏君齊桓公認為易牙愛他勝過親骨肉,從此就很寵信易牙,並給了易牙一定的權力。待到齊桓公病倒在床時,易牙把宮門堵上,並築起高牆,把齊桓公困在宮內活活餓死。
管仲遺言認為易牙“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愛於君”。
3.太和公
為春秋末年吳國名廚,精通水產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魚聞名天下,曾教當時的大刺客專諸做魚。
春秋末年,吳公子姬光為了謀奪王位,拜請勇士專諸除掉姬僚。專諸得悉僚愛吃魚,便在太湖畔拜太和公為師,學做廚師,學藝3個月,終於把炙魚手藝學成。姬僚貪吃這道好菜,特來參加姬光的家宴,專諸置短劍於烤好的鯉魚腹內,借上菜之機靠近姬僚,當場把僚刺斃,專諸也被吳王衛隊亂刀殺死。
4.膳祖(易韶)
為唐朝一代女名廚,本名易韶,隻因地位高,被尊為膳食之祖,故得名。宋代名士鄭望所著《膳夫錄》有記載“段丞相有老婢名膳祖”,膳祖為中國史籍中前列位出現的女庖廚。
膳祖原本為唐朝丞相段文昌(武則天曾侄孫、晚唐名氣大詩人武元衡之女婿,唐穆宗時名氣大宰相)的奴婢,後來才成為家廚總管。段文昌亦對飲食很講究,曾總結膳祖廚藝經驗自編《食經》50章。段文昌的兒子段成式編的《酉陽雜俎》書中名食,均出自膳祖之手。段家對廚房極為重視,稱之為“煉珍堂”,“珍”者,山珍海味也。
相傳膳祖為千張肉的幕後發明人,膳祖對原料修治,滋味調配,火候文武,無不得心應手,具有獨特本領。曾經親自選了一百名女婢傳藝,經慘烈的“女婢廚房”廝殺競爭,剩下九位,其藝遂得開枝散葉,影響後世飲食文化甚深。
5.梵正
為五代時尼姑,著名女廚師,以創製“輞川小祥”風景拚盤而馳名天下,將菜肴與造型藝術融為一體,使菜上有山水、盤中溢濤歌。觀之,則心曠神怡,食之,則神清氣爽。可謂我國製作工藝菜的鼻祖。日本及泰西諸國廚師,一向講究盤飾,形成所謂“盤文化”,風靡全球。然而,若論起世界上冷盤菜的登峰造極之作,非梵正莫屬。
梵正苦心孤詣地仿造山水畫家王維所繪《輞川圖》(共二十景)畫麵,以肉、魚、果、菜等拚製而成。由於選料多樣,葷素兼備,技藝超凡,難度奇高。即使它不見得是後無來者,但保證是前無古人,以至觀賞者“不忍食”。
宋代陶穀在《清異錄?饌羞門》中備加誇讚:比丘尼梵正,庖製精巧,用鮓膾脯,醢醬瓜,黃赤色汁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則人裝一景,合成輞川圖小樣。
6.劉娘子
為南宋高宗宮廷女廚師,主管皇帝禦食,是曆史上前列個宮廷女廚師,稱為“尚食劉娘子”。
據《春渚紀聞》載:宋高宗宮中有位名為劉娘子的女廚師,在趙構沒當皇帝之前,她就在藩府裏做菜了。無論主人想吃什麽菜,她都能很快烹製成熟後端到餐桌上,而且色香味俱佳。趙構登基後,就讓劉娘子主管自己的膳食。雖宮中規定作為五品官的“尚食”應由男廚師擔任,但她以燒得一手皇帝喜愛的好菜,而被破格任用。
7.宋五嫂
為南宋名氣大民間女廚師,原籍北宋京師東京(今河南開封),以經營酒肴為業,精於烹飪,尤其擅長製作魚菜。
醋溜魚發源於南宋京都臨安(今杭州),相傳是宋五嫂遺製。宋五嫂烹魚,以醋為主要佐料,輔之以生薑、大蒜、糖、鹽等,烹製了一道色、香、味獨特的新穎魚菜,於是取名為“醋溜魚”。宋高宗趙構乘龍舟西湖,曾嚐其魚羹,讚美不已,於是名聲大振,奉為膾魚之師祖。杭州名菜“宋嫂魚羹”說的就是她了。
當時,趙構親訪宋五嫂家,盛意邀請宋五嫂進宮掌管禦廚,被宋五嫂嚴辭拒絕:龍船也難載我賣魚婦,豈不見金兵一來,河山已經破碎,你皇上還是多去想想中原的父老吧。宋高宗見宋五嫂在有意挖苦他,便急急匆匆地和太監迴到自己的龍船裏去了。
8.董小宛
董小宛,明末清初蘇州人,名白,一字青蓮,別號青蓮女史,名字因仰慕李白而起,因家道中落生活貧困而淪落青樓,為秦淮八豔之一,後從良嫁與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字辟疆)為妾,明亡後,隨冒家逃難,與冒辟疆在亂世中同甘共苦,直至28歲時因病去世。
董小宛善製菜蔬糕點,尤善桃膏、瓜膏、醃菜等,名傳江南。現在的揚州名點灌香董糖、卷酥董糖,即她所創製。
董小宛經常研究食譜,看到哪裏有奇異的風味就會去訪求它的製作方法。現在人們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她的發明,虎皮肉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
9.蕭美人
清朝乾隆年間名氣大女點心師,以儀態高雅、天生麗質而出眾,以善製饅頭、糕點、餃子等點心而聞名,像這人美藝高的女點心師,古往今來,實在少見。
因皇親國戚的賞識和文人名士的垂青,蕭美人糕成了當時的美食珍品,而蕭美人糕製作技藝如今是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據傳,蕭美人少年時家道小康,其父承祖業兩家茶食店,主營糕點之類。她耳聞目睹大師傅製作,把各種配料配方熟記於心。其父在茶食店作坊裏挑選了一個忠厚老實、體格健壯的落魄書生招為婿。25歲那年,因鄰居失火,殃及其家,父母燒死,丈夫殘疾。為維持生計,她不得不拋頭露麵,在自家店門口擺攤。
蕭娘年輕時是一位美女,在不少詩詞中就有讚她“昔年豐姿,麵如夾岸芙蓉,目似澄澈秋水”。袁枚頗為推崇她,在《隨園食單》中盛讚其點心“小巧可愛,潔白如雪”。廚藝如姿色,“妙手纖纖和粉勻,搓酥糝拌擅其珍;自從香到江南日,市上名傳蕭美人”。
10.王小餘
清代乾隆時名廚,袁枚家的掌勺大廚師,烹飪手藝高超,並有豐富的理論經驗。他燒的菜肴香味散發“聞其臭香,十步以外無不頤逐逐然“。與紀曉嵐齊名、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袁枚所編寫的《隨園食單》是有關清朝飲食的經典著作,記錄了三百多種菜式,有許多方麵得力於王小餘的見解。
老饕袁枚是個真吃貨,吃遍大江南北,迴到家後有名廚掌勺,分分鍾翻版複製出來。
當時名門將相竟爭先想把王小餘挖走,王小餘始終不肯走是因為總等著袁枚的挑剔,他覺得隻有跟這樣的人一道才能把菜越做越好。
王小餘死後,袁枚為了紀念這位優秀廚師,專門寫了一篇《廚者王小餘傳》,其中寫道“餘每食必為之泣,且思其言,有可治民者焉,有可治文者焉”,王小餘也因此是我國古代死後有傳的名廚師。全文如下。
小餘治具,必親市場,曰:“物各有天。其天良,我乃治。“既得,泔之,奧之,脫之,作之。客嘈嘈然,屬饜而舞,欲吞其器者屢矣。然其簋不過六七,過亦不治。又其倚灶時,雀立不轉目,釜中瞠也,唿張吸之,寂如無聞。眴火者曰“猛“,則煬者如赤日;曰“撤“,則傳薪者以遞減;曰“且然蘊“,則置之如棄;曰:“羹定“,則侍者急以器受。或稍忤及弛期,必仇怒叫噪,若稍縱即逝者。所用菫荁之滑,及鹽豉、酒醬之滋,奮臂下,未嚐見其染指試也。畢,乃沃手坐,滌磨其鉗銛刀削笮帚之屬,凡三十餘種,庋而置之滿箱。他人掇汁而捼莎學之,勿肖也。
或請授教,曰:“難言也。作廚如作醫。吾以一心診百物之宜,而謹審其水火之齊,則萬口之甘如一口。“問其目,曰:“濃者先之,清者後之,正者主之,奇者雜之。視其舌倦,辛以震之;待其胃盈,酸以厄之。“曰:“八珍七熬,貴品也,子能之,宜矣。嗛嗛二卵之餐,子必異於族凡,何耶?“曰:“能大而不能小者,氣粗也;能嗇而不能華者,才弱也。且味固不在大小、華嗇間也。能,則一芹一菹皆珍怪;不能,則雖黃雀鮓三楹,無益也。而好名者有必求之與靈霄之炙,紅虯之脯,丹山之鳳丸,醴水之朱鱉,不亦誣乎?“曰:“子之術誠工矣。然多所炮炙宰割,大殘物命,毋乃為孽歟?“曰:“庖犧氏至今,所炮炙宰割者萬萬世矣。烏在其孽庖犧也?雖然,以味媚人者,物之性也。彼不能盡物之性以表其美於人,而徒使之狼戾枉死於鼎鑊間,是則孽之尤者也。吾能盡《詩》之吉蠲、《易》之《鼎》烹、《尚書》之槁飫,以得先王所以成物之意,而又不肯戕杞柳以為巧,殄天物以鬥奢,是固司勳者之所策功也。而何孽焉?“說:“以子之才,不供刀匕於朱門,而終老隨園,何耶?“曰:“知己難,知味尤難。吾苦思殫力以食人,一肴上,則吾之心腹腎腸亦與俱上;而世之嗿聲流歠者,方與庮敗同飫也。是難奇賞吾,而吾伎且日退矣。且所謂知己者,非徒知其長之謂,兼知其短之謂。今主人未嚐不斥我、難我、掉磬我,而皆刺吾心之所隱疚,是則美譽之苦,不如嚴訓之甘也。吾日進矣,休矣,終於此矣。“
未十年卒。餘每食必為之泣,且思其言,有可治民者焉,有可治文者焉。為之傳以詠其人。
轟轟轟——!!
接連幾團像素火焰爆發,將幾隻“神秘”的身形徹底淹沒,在火光中分解為漫天的像素,消散無蹤。
林七夜用精神力將這一幕盡收眼底,對於衛冬的戒備放鬆了些許,他的精神力掃過前方,確認了幾隻從牆體中破出的“神秘”的位置後,迅速的選擇最優的突破路徑,繞開了它們的圍剿。
“你真的不知道別的什麽線索了?”林七夜皺眉看向衛冬,“這些東西的數量太多了,如果再找不到出口,我們遲早會被耗死在這裏。”
“這我真不知道……”衛冬苦笑著說道,“我隻知道這神社就是一處供奉妖魔的地方,那些石像都是日本本土的‘神秘’,不過我一開始以為這些隻是單純的石像而已,真的沒想到它們居然還能複蘇。”
日本本土的“神秘”?
林七夜若有所思。
衛冬在進行日本“人圈”毀滅計劃之前,專門有研究過這方麵的內容,所以能認出這些是日本本土“神秘”,而林七夜在集訓營可沒有學的這麽細致,自然也就不會注意到這些細節。
但當他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腦中靈光一閃,像是想到了什麽。
“你知道絡新婦嗎?”林七夜問道。
“知道啊,也是日本妖魔傳說中的一種。”
林七夜的雙眸頓時亮了起來。
“你想到了什麽?”雨宮晴輝疑惑問道。
“那句預言,‘絡新婦的石像底端,藏著離開死境的鑰匙’。”林七夜認真的說道,“這個地方沒有出口,後方還有大量的本土‘神秘’追殺,完全可以算的上是‘死境’,而這裏又有諸多石像複蘇……
‘絡新婦’,‘石像’,‘死境’三個要素都齊了,如果那句預言是指向這個情況的話,離開這裏的方法或許就藏在絡新婦的石像底端。”
“前提是這個預言的結果是正確的。”雨宮晴輝提醒道。
“我們沒有別的選擇。”
雨宮晴輝陷入了沉默,片刻之後,他點了點頭,“那就賭一把。”
“把絡新婦的樣貌特征告訴我,我試著找一下它。”林七夜一邊飛奔,一邊閉上了雙眼。
在雨宮晴輝和衛冬的描述下,林七夜很快就找到了絡新婦石像的位置,那是一個半身蜘蛛,半身妖嬈女人的存在,此刻正要從牆壁中破出,身上到處都是密集的蛛網,一雙血紅色的眼眸正瞪大了在環顧著四周。
隻是,她的位置與林七夜等人的逃離方向正好相反,也就是說林七夜想去到那裏,就必須迴頭殺穿那十幾隻正在窮追不舍的日本妖魔。
當然,林七夜也可以直接【夜色閃爍】過去,但雨宮晴輝和衛冬不行。
“在反方向。”林七夜深吸一口氣,“我們必須要闖過去。”
雨宮晴輝將手放在了刀柄上,眸中閃過鄭重之色,雖然他無法使用禍津刀,但自身的刀術功底還在,不至於毫無戰鬥之力。
而衛冬則從包中又掏出了一枚彈夾,塞進了手槍之中,同時左手握著一枚像素風的手雷,用牙咬下了保險,將銀環吐出,說道:
“你開路,我們掩護你。”
林七夜點了點頭,“好。”
話音落下,三人同時停下腳步,迴頭麵對那十數隻咆哮衝來的日本妖魔,雙腳猛踏地麵,身形如箭般衝刺而出!
林七夜將右手的直刀甩出,斬向為首的那隻妖魔,同時伸手在空中一招,一座龐大的召喚法陣再度張開。
一抹白光閃過之後,一隻滿身繃帶的幼小身影落到了林七夜的肩膀上,抱住了他的脖子,微微歪頭。
“木木,幹活了。”
“嘿咻——!!”
哢嚓嚓!!
木木背後的繃帶飛快的鬆開,一枚枚鋥亮的掛載式導彈懸在它的身後,刺目的火光自導彈的尾端噴湧而出,唿嘯著飛向身後廊道中蜂擁而來的十數隻妖魔。
“臥槽!”
衛冬看到這一幕,瞪大了眼睛,脫口而出就是一句國粹,然後猛地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轟——!!!
三枚掛載式導彈在狹窄的空間內同時爆炸,巨大的衝擊力直接將周圍密密麻麻的房間撕成碎片,洶湧的火焰如浪潮般瞬間淹沒了那十幾隻妖魔的身影。
與此同時,木木自林七夜的脖子一躍而下,身形急速膨脹成一座巨大的鋼鐵堡壘,橫在了三人之前,將熾熱的火浪隔絕在外。
雨宮晴輝是親眼看過林七夜動用導彈的,但眼前的這一幕對衛冬來說,屬實有些超出理解範圍了……
抬手就發射空對地掛載導彈?這生猛程度已經堪比會長了啊!
待到火焰基本散去,鋼鐵堡壘如氣球般縮小,又變成了一個掛件般的木乃伊背在林七夜的身後,三道身影急速的穿行於火浪之間。
幾道寒芒自火海中閃爍而出!
即便木木的火力已經拉滿,但依然有幾隻妖魔自爆炸中存活,這些妖魔的故事傳播越是廣泛,力量便越強,此刻能夠從火光中衝出的妖魔,都不是像林七夜之前輕鬆秒掉的那些雜魚。
一個手中提著青燈的幻影迎麵撞上林七夜,燈盞間的青光大作,這一刻林七夜周身突然彌漫出無盡的死氣,像是擁有生命般,瘋狂的鑽向林七夜的七竅。
林七夜眉頭一皺,正欲有所動作,一聲槍鳴便從他的身邊響起。
一枚像素子彈精準的擊中了幻影手中的青燈,將其直接化作漫天像素分解開來,環繞在林七夜周圍的死氣也隨之消散,林七夜轉頭看了一眼,衛冬正握著手槍,對著林七夜微微一笑。
鏘——!
刹那間,一抹刀芒自雨宮晴輝的腰間閃出,在火浪中劃過一道圓弧,斬下了那失去了青燈的幻影頭顱。
緊接著,又是幾隻妖魔從不同方向的火焰中閃出,咆哮著衝向跑在最前麵的林七夜。
“比人多……”
林七夜喃喃自語,他伸出手,在空氣中一按,九道絢麗的魔法陣光輝在他的身前閃爍,一道道穿著深青色護工服的身影自魔法陣中閃出,向著那些妖魔攔截而去。
1.伊尹
奴隸出身的伊尹是商朝開國宰相,相傳活了100歲。
他除了在政權為相之外,還是一代名廚,有“烹調之聖”美稱,他創立的“五味調和說”與“火候論”,至今仍是中國烹飪的不變之規。“伊尹湯液”就是他首創的,並且為人傳頌千年而不衰,在我國內地的不少地方和港、澳、台地區,赴宴開席第一道菜要先上湯菜,可能就是沿於此。
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個名醫,其著作《伊尹湯液經》奠定了中醫方劑學的基礎,現在我們仍然在學習和使用的“經方”就源於此。傳說中,出身廚師的伊尹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職業習慣使他自然聯想到做湯的方法,他試著把功能相同或相近的藥物放在一起煎煮,由此誕生了中藥複方,即方劑。煮出的湯液療效優於單味藥,因此古有“伊尹製湯液而始有方劑”一說。
《伊尹湯液經》是一部以道家思想為指導的中醫著作,其醫學宗旨和重要內容在於服食補益和養生延年,體現了道家重生養生的思想,並對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有著極為重大的影響。
2.易牙
易牙,也名狄牙,是春秋時代的著名廚師。他精於煎、熬、燔、炙,又擅長調味,是中國第一個運用調和之事操作烹飪的庖廚,史稱其“至於味,天下期於易牙”。同時,他又是第一個開私人飯館的人,所以他被廚師們稱作祖師。易牙廚藝流傳千古,以至於後世人撰寫食經之類的作品,托名易牙也是常見的,例如明代人韓奕,曾經以造、脯、蔬菜、籠造、爐造、糕餅、齋食、諸湯和諸藥八類內容編成一書,書名就托稱為《易牙遺意》。另外,明代人周履靖著《續易牙遺意》,也是托名的仿古食經之作。.Ъimiξou
有道叫魚腹藏羊肉的山東名菜,相傳由易牙所創(羊方藏魚實際為彭祖所創,易牙求教於過彭祖才有後來的魯菜)。北方水產以鯉魚為最鮮,肉以羊肉為最鮮,此菜兩鮮並用,互相搭配,鹹菜色澤光潤,外酥裏嫩,鮮美異常。我們注意到“鮮“字即由“魚“和“羊“字合成,據說以名菜魚腹藏羊肉而得鮮字是易牙創造的。
易牙還把烹飪和醫術結合起來,創製食物療養菜,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食療。有一次長衛姬生病了,易牙以食療菜進獻長衛姬,長衛姬食後病愈,易牙以此深受齊桓公和長衛姬賞識。
說起易牙,其實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是在古老的小說裏麵,有某個劇情,一個女子被稱之為女易牙,後來查了下資料,終於知道易牙是什麽意思了。自此就對易牙有了一個很深刻的印象,原因如下。
因為易牙最有名的,莫過於他烹子獻糜。齊桓公在春秋時是霸主之首,曾“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威名顯赫。但其晚年卻昏庸無道,吃喝玩樂無所不為。他吃膩了山珍海味,居然異想天開想品嚐人肉,《管子?小稱》篇曾專門記載了這一事件:“夫易牙以調味事公,公曰:‘惟嬰兒之味未嚐’。於是蒸其首而獻之公。”君王欲吃嬰兒,臣子易牙不辦,即為不忠,隨時有殺身之禍;若辦,去找別人家的嬰兒,必是傷天害理。無奈易牙橫下心來將自己的兒子殺了並做成肉糜獻給齊桓公。昏君齊桓公認為易牙愛他勝過親骨肉,從此就很寵信易牙,並給了易牙一定的權力。待到齊桓公病倒在床時,易牙把宮門堵上,並築起高牆,把齊桓公困在宮內活活餓死。
管仲遺言認為易牙“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愛於君”。
3.太和公
為春秋末年吳國名廚,精通水產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魚聞名天下,曾教當時的大刺客專諸做魚。
春秋末年,吳公子姬光為了謀奪王位,拜請勇士專諸除掉姬僚。專諸得悉僚愛吃魚,便在太湖畔拜太和公為師,學做廚師,學藝3個月,終於把炙魚手藝學成。姬僚貪吃這道好菜,特來參加姬光的家宴,專諸置短劍於烤好的鯉魚腹內,借上菜之機靠近姬僚,當場把僚刺斃,專諸也被吳王衛隊亂刀殺死。
4.膳祖(易韶)
為唐朝一代女名廚,本名易韶,隻因地位高,被尊為膳食之祖,故得名。宋代名士鄭望所著《膳夫錄》有記載“段丞相有老婢名膳祖”,膳祖為中國史籍中前列位出現的女庖廚。
膳祖原本為唐朝丞相段文昌(武則天曾侄孫、晚唐名氣大詩人武元衡之女婿,唐穆宗時名氣大宰相)的奴婢,後來才成為家廚總管。段文昌亦對飲食很講究,曾總結膳祖廚藝經驗自編《食經》50章。段文昌的兒子段成式編的《酉陽雜俎》書中名食,均出自膳祖之手。段家對廚房極為重視,稱之為“煉珍堂”,“珍”者,山珍海味也。
相傳膳祖為千張肉的幕後發明人,膳祖對原料修治,滋味調配,火候文武,無不得心應手,具有獨特本領。曾經親自選了一百名女婢傳藝,經慘烈的“女婢廚房”廝殺競爭,剩下九位,其藝遂得開枝散葉,影響後世飲食文化甚深。
5.梵正
為五代時尼姑,著名女廚師,以創製“輞川小祥”風景拚盤而馳名天下,將菜肴與造型藝術融為一體,使菜上有山水、盤中溢濤歌。觀之,則心曠神怡,食之,則神清氣爽。可謂我國製作工藝菜的鼻祖。日本及泰西諸國廚師,一向講究盤飾,形成所謂“盤文化”,風靡全球。然而,若論起世界上冷盤菜的登峰造極之作,非梵正莫屬。
梵正苦心孤詣地仿造山水畫家王維所繪《輞川圖》(共二十景)畫麵,以肉、魚、果、菜等拚製而成。由於選料多樣,葷素兼備,技藝超凡,難度奇高。即使它不見得是後無來者,但保證是前無古人,以至觀賞者“不忍食”。
宋代陶穀在《清異錄?饌羞門》中備加誇讚:比丘尼梵正,庖製精巧,用鮓膾脯,醢醬瓜,黃赤色汁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則人裝一景,合成輞川圖小樣。
6.劉娘子
為南宋高宗宮廷女廚師,主管皇帝禦食,是曆史上前列個宮廷女廚師,稱為“尚食劉娘子”。
據《春渚紀聞》載:宋高宗宮中有位名為劉娘子的女廚師,在趙構沒當皇帝之前,她就在藩府裏做菜了。無論主人想吃什麽菜,她都能很快烹製成熟後端到餐桌上,而且色香味俱佳。趙構登基後,就讓劉娘子主管自己的膳食。雖宮中規定作為五品官的“尚食”應由男廚師擔任,但她以燒得一手皇帝喜愛的好菜,而被破格任用。
7.宋五嫂
為南宋名氣大民間女廚師,原籍北宋京師東京(今河南開封),以經營酒肴為業,精於烹飪,尤其擅長製作魚菜。
醋溜魚發源於南宋京都臨安(今杭州),相傳是宋五嫂遺製。宋五嫂烹魚,以醋為主要佐料,輔之以生薑、大蒜、糖、鹽等,烹製了一道色、香、味獨特的新穎魚菜,於是取名為“醋溜魚”。宋高宗趙構乘龍舟西湖,曾嚐其魚羹,讚美不已,於是名聲大振,奉為膾魚之師祖。杭州名菜“宋嫂魚羹”說的就是她了。
當時,趙構親訪宋五嫂家,盛意邀請宋五嫂進宮掌管禦廚,被宋五嫂嚴辭拒絕:龍船也難載我賣魚婦,豈不見金兵一來,河山已經破碎,你皇上還是多去想想中原的父老吧。宋高宗見宋五嫂在有意挖苦他,便急急匆匆地和太監迴到自己的龍船裏去了。
8.董小宛
董小宛,明末清初蘇州人,名白,一字青蓮,別號青蓮女史,名字因仰慕李白而起,因家道中落生活貧困而淪落青樓,為秦淮八豔之一,後從良嫁與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字辟疆)為妾,明亡後,隨冒家逃難,與冒辟疆在亂世中同甘共苦,直至28歲時因病去世。
董小宛善製菜蔬糕點,尤善桃膏、瓜膏、醃菜等,名傳江南。現在的揚州名點灌香董糖、卷酥董糖,即她所創製。
董小宛經常研究食譜,看到哪裏有奇異的風味就會去訪求它的製作方法。現在人們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她的發明,虎皮肉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
9.蕭美人
清朝乾隆年間名氣大女點心師,以儀態高雅、天生麗質而出眾,以善製饅頭、糕點、餃子等點心而聞名,像這人美藝高的女點心師,古往今來,實在少見。
因皇親國戚的賞識和文人名士的垂青,蕭美人糕成了當時的美食珍品,而蕭美人糕製作技藝如今是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據傳,蕭美人少年時家道小康,其父承祖業兩家茶食店,主營糕點之類。她耳聞目睹大師傅製作,把各種配料配方熟記於心。其父在茶食店作坊裏挑選了一個忠厚老實、體格健壯的落魄書生招為婿。25歲那年,因鄰居失火,殃及其家,父母燒死,丈夫殘疾。為維持生計,她不得不拋頭露麵,在自家店門口擺攤。
蕭娘年輕時是一位美女,在不少詩詞中就有讚她“昔年豐姿,麵如夾岸芙蓉,目似澄澈秋水”。袁枚頗為推崇她,在《隨園食單》中盛讚其點心“小巧可愛,潔白如雪”。廚藝如姿色,“妙手纖纖和粉勻,搓酥糝拌擅其珍;自從香到江南日,市上名傳蕭美人”。
10.王小餘
清代乾隆時名廚,袁枚家的掌勺大廚師,烹飪手藝高超,並有豐富的理論經驗。他燒的菜肴香味散發“聞其臭香,十步以外無不頤逐逐然“。與紀曉嵐齊名、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袁枚所編寫的《隨園食單》是有關清朝飲食的經典著作,記錄了三百多種菜式,有許多方麵得力於王小餘的見解。
老饕袁枚是個真吃貨,吃遍大江南北,迴到家後有名廚掌勺,分分鍾翻版複製出來。
當時名門將相竟爭先想把王小餘挖走,王小餘始終不肯走是因為總等著袁枚的挑剔,他覺得隻有跟這樣的人一道才能把菜越做越好。
王小餘死後,袁枚為了紀念這位優秀廚師,專門寫了一篇《廚者王小餘傳》,其中寫道“餘每食必為之泣,且思其言,有可治民者焉,有可治文者焉”,王小餘也因此是我國古代死後有傳的名廚師。全文如下。
小餘治具,必親市場,曰:“物各有天。其天良,我乃治。“既得,泔之,奧之,脫之,作之。客嘈嘈然,屬饜而舞,欲吞其器者屢矣。然其簋不過六七,過亦不治。又其倚灶時,雀立不轉目,釜中瞠也,唿張吸之,寂如無聞。眴火者曰“猛“,則煬者如赤日;曰“撤“,則傳薪者以遞減;曰“且然蘊“,則置之如棄;曰:“羹定“,則侍者急以器受。或稍忤及弛期,必仇怒叫噪,若稍縱即逝者。所用菫荁之滑,及鹽豉、酒醬之滋,奮臂下,未嚐見其染指試也。畢,乃沃手坐,滌磨其鉗銛刀削笮帚之屬,凡三十餘種,庋而置之滿箱。他人掇汁而捼莎學之,勿肖也。
或請授教,曰:“難言也。作廚如作醫。吾以一心診百物之宜,而謹審其水火之齊,則萬口之甘如一口。“問其目,曰:“濃者先之,清者後之,正者主之,奇者雜之。視其舌倦,辛以震之;待其胃盈,酸以厄之。“曰:“八珍七熬,貴品也,子能之,宜矣。嗛嗛二卵之餐,子必異於族凡,何耶?“曰:“能大而不能小者,氣粗也;能嗇而不能華者,才弱也。且味固不在大小、華嗇間也。能,則一芹一菹皆珍怪;不能,則雖黃雀鮓三楹,無益也。而好名者有必求之與靈霄之炙,紅虯之脯,丹山之鳳丸,醴水之朱鱉,不亦誣乎?“曰:“子之術誠工矣。然多所炮炙宰割,大殘物命,毋乃為孽歟?“曰:“庖犧氏至今,所炮炙宰割者萬萬世矣。烏在其孽庖犧也?雖然,以味媚人者,物之性也。彼不能盡物之性以表其美於人,而徒使之狼戾枉死於鼎鑊間,是則孽之尤者也。吾能盡《詩》之吉蠲、《易》之《鼎》烹、《尚書》之槁飫,以得先王所以成物之意,而又不肯戕杞柳以為巧,殄天物以鬥奢,是固司勳者之所策功也。而何孽焉?“說:“以子之才,不供刀匕於朱門,而終老隨園,何耶?“曰:“知己難,知味尤難。吾苦思殫力以食人,一肴上,則吾之心腹腎腸亦與俱上;而世之嗿聲流歠者,方與庮敗同飫也。是難奇賞吾,而吾伎且日退矣。且所謂知己者,非徒知其長之謂,兼知其短之謂。今主人未嚐不斥我、難我、掉磬我,而皆刺吾心之所隱疚,是則美譽之苦,不如嚴訓之甘也。吾日進矣,休矣,終於此矣。“
未十年卒。餘每食必為之泣,且思其言,有可治民者焉,有可治文者焉。為之傳以詠其人。
轟轟轟——!!
接連幾團像素火焰爆發,將幾隻“神秘”的身形徹底淹沒,在火光中分解為漫天的像素,消散無蹤。
林七夜用精神力將這一幕盡收眼底,對於衛冬的戒備放鬆了些許,他的精神力掃過前方,確認了幾隻從牆體中破出的“神秘”的位置後,迅速的選擇最優的突破路徑,繞開了它們的圍剿。
“你真的不知道別的什麽線索了?”林七夜皺眉看向衛冬,“這些東西的數量太多了,如果再找不到出口,我們遲早會被耗死在這裏。”
“這我真不知道……”衛冬苦笑著說道,“我隻知道這神社就是一處供奉妖魔的地方,那些石像都是日本本土的‘神秘’,不過我一開始以為這些隻是單純的石像而已,真的沒想到它們居然還能複蘇。”
日本本土的“神秘”?
林七夜若有所思。
衛冬在進行日本“人圈”毀滅計劃之前,專門有研究過這方麵的內容,所以能認出這些是日本本土“神秘”,而林七夜在集訓營可沒有學的這麽細致,自然也就不會注意到這些細節。
但當他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腦中靈光一閃,像是想到了什麽。
“你知道絡新婦嗎?”林七夜問道。
“知道啊,也是日本妖魔傳說中的一種。”
林七夜的雙眸頓時亮了起來。
“你想到了什麽?”雨宮晴輝疑惑問道。
“那句預言,‘絡新婦的石像底端,藏著離開死境的鑰匙’。”林七夜認真的說道,“這個地方沒有出口,後方還有大量的本土‘神秘’追殺,完全可以算的上是‘死境’,而這裏又有諸多石像複蘇……
‘絡新婦’,‘石像’,‘死境’三個要素都齊了,如果那句預言是指向這個情況的話,離開這裏的方法或許就藏在絡新婦的石像底端。”
“前提是這個預言的結果是正確的。”雨宮晴輝提醒道。
“我們沒有別的選擇。”
雨宮晴輝陷入了沉默,片刻之後,他點了點頭,“那就賭一把。”
“把絡新婦的樣貌特征告訴我,我試著找一下它。”林七夜一邊飛奔,一邊閉上了雙眼。
在雨宮晴輝和衛冬的描述下,林七夜很快就找到了絡新婦石像的位置,那是一個半身蜘蛛,半身妖嬈女人的存在,此刻正要從牆壁中破出,身上到處都是密集的蛛網,一雙血紅色的眼眸正瞪大了在環顧著四周。
隻是,她的位置與林七夜等人的逃離方向正好相反,也就是說林七夜想去到那裏,就必須迴頭殺穿那十幾隻正在窮追不舍的日本妖魔。
當然,林七夜也可以直接【夜色閃爍】過去,但雨宮晴輝和衛冬不行。
“在反方向。”林七夜深吸一口氣,“我們必須要闖過去。”
雨宮晴輝將手放在了刀柄上,眸中閃過鄭重之色,雖然他無法使用禍津刀,但自身的刀術功底還在,不至於毫無戰鬥之力。
而衛冬則從包中又掏出了一枚彈夾,塞進了手槍之中,同時左手握著一枚像素風的手雷,用牙咬下了保險,將銀環吐出,說道:
“你開路,我們掩護你。”
林七夜點了點頭,“好。”
話音落下,三人同時停下腳步,迴頭麵對那十數隻咆哮衝來的日本妖魔,雙腳猛踏地麵,身形如箭般衝刺而出!
林七夜將右手的直刀甩出,斬向為首的那隻妖魔,同時伸手在空中一招,一座龐大的召喚法陣再度張開。
一抹白光閃過之後,一隻滿身繃帶的幼小身影落到了林七夜的肩膀上,抱住了他的脖子,微微歪頭。
“木木,幹活了。”
“嘿咻——!!”
哢嚓嚓!!
木木背後的繃帶飛快的鬆開,一枚枚鋥亮的掛載式導彈懸在它的身後,刺目的火光自導彈的尾端噴湧而出,唿嘯著飛向身後廊道中蜂擁而來的十數隻妖魔。
“臥槽!”
衛冬看到這一幕,瞪大了眼睛,脫口而出就是一句國粹,然後猛地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轟——!!!
三枚掛載式導彈在狹窄的空間內同時爆炸,巨大的衝擊力直接將周圍密密麻麻的房間撕成碎片,洶湧的火焰如浪潮般瞬間淹沒了那十幾隻妖魔的身影。
與此同時,木木自林七夜的脖子一躍而下,身形急速膨脹成一座巨大的鋼鐵堡壘,橫在了三人之前,將熾熱的火浪隔絕在外。
雨宮晴輝是親眼看過林七夜動用導彈的,但眼前的這一幕對衛冬來說,屬實有些超出理解範圍了……
抬手就發射空對地掛載導彈?這生猛程度已經堪比會長了啊!
待到火焰基本散去,鋼鐵堡壘如氣球般縮小,又變成了一個掛件般的木乃伊背在林七夜的身後,三道身影急速的穿行於火浪之間。
幾道寒芒自火海中閃爍而出!
即便木木的火力已經拉滿,但依然有幾隻妖魔自爆炸中存活,這些妖魔的故事傳播越是廣泛,力量便越強,此刻能夠從火光中衝出的妖魔,都不是像林七夜之前輕鬆秒掉的那些雜魚。
一個手中提著青燈的幻影迎麵撞上林七夜,燈盞間的青光大作,這一刻林七夜周身突然彌漫出無盡的死氣,像是擁有生命般,瘋狂的鑽向林七夜的七竅。
林七夜眉頭一皺,正欲有所動作,一聲槍鳴便從他的身邊響起。
一枚像素子彈精準的擊中了幻影手中的青燈,將其直接化作漫天像素分解開來,環繞在林七夜周圍的死氣也隨之消散,林七夜轉頭看了一眼,衛冬正握著手槍,對著林七夜微微一笑。
鏘——!
刹那間,一抹刀芒自雨宮晴輝的腰間閃出,在火浪中劃過一道圓弧,斬下了那失去了青燈的幻影頭顱。
緊接著,又是幾隻妖魔從不同方向的火焰中閃出,咆哮著衝向跑在最前麵的林七夜。
“比人多……”
林七夜喃喃自語,他伸出手,在空氣中一按,九道絢麗的魔法陣光輝在他的身前閃爍,一道道穿著深青色護工服的身影自魔法陣中閃出,向著那些妖魔攔截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