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唐易睡得晚,醒來得也晚,第二ri早晨,唐易仍在與周公相會的時候,突覺得臉上癢癢,下意識的伸手去撓,隻聽得青嬰“嘻嘻”的笑聲傳來。
“小道士,起床啦!”青嬰扯著一根頭發在唐易臉上拂來拂去,讓唐易不得安生,興致勃勃的說:“小道士,你不是常與我說起石鼓書院麽?我們今ri去遊玩一番可好?”
聽得青嬰話語,唐易忽想起昨天晚上聽那群夜行人說的“石鼓書院將出秘籍”事,心道自己護送青嬰前往東海青丘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被人誤解為尋寶人,若起爭端反而不美。
唐易遂道:“青嬰,我等何不上祝融峰去,將南天之景盡收眼底?”
青嬰自無不可,兩人於是洗漱完畢,出得房間來先吃早點。
客棧裏的人員並不多,除了老板外,隻有一位臨窗而立的書生,另外在客棧的角落裏蹲坐著一位賣藝的老人。
唐易青嬰兩人坐下後,點了南嶽衡山的“三絕”,慢慢的品嚐著。
所謂“三絕”,是指采摘自南嶽衡山上的觀音筍、鵝肝菌、雲霧茶三種土特產。觀音筍馨香甜美,清涼生津;鵝肝菌質鬆肉肥,鮮嫩可口;雲霧茶齒有餘香,沁人心脾。
“旄頭彗紫微,無複俎豆事。金甲相排蕩,青衿一憔悴。
嗚唿已十年,儒服弊於地。征夫不遑息,學者淪素誌……”
唐易青嬰兩人正大快朵頤間,隻見那位臨窗而立的書生突然長袖一揮,望著窗外高聳入雲的南嶽衡山,搖頭晃腦大聲的吟誦起詩來。
書生吟誦的是唐代詩聖杜甫的《題衡山縣文宣王廟新學堂呈陸宰》,昔年杜甫為躲避戰亂來到衡州,應陸宰邀請,觀看新修的孔廟,做了這首詩,杜甫在詩中感歎安史之亂後,讀書人地位極為低下,鼓勵大家絕不能拋棄經世之學。
書生的讀得抑揚頓挫,聲情並茂,讓人似能體會詩人杜甫當時的憤懣與求上之心。
青嬰望著書生的背影打趣道:“小道士,你看人家讀得多有感情,哪像你在雲夢石上那般的幹幹癟癟,讓人聽得直想睡覺。”
唐易嗬嗬一笑,不以為意,心道我若是像書生一般的搖頭晃腦,每天早晚合計幾個時辰下來,怕是要整出腦震蕩來。
“在下一時情不自禁,發些牢sā,有辱兩位雅興,實在罪過!”那書生聽見唐易青嬰兩人在談論自己,轉過頭來向著兩人行禮道:“在下鄒城孟霖,遊曆至南嶽衡山,尚未請教兩位尊姓大名?”
唐易見孟霖生得濃眉大眼,一生正氣,舉止不卑不亢,溫文有禮,頓時心生好感,暗道孟霖亦是遊曆,與自己倒算得上是同道中人,於是還禮道:“小道雲夢派唐易,這位是小道的師妹,姓青。”
唐易青嬰有約定,私下裏隨便稱唿無妨,人前以師兄妹相認。
唐易又道:“公子自鄒城而來,又貴姓孟,不知與那儒教亞聖孟子有何關係?”
見得唐易提起亞聖孟子,孟霖麵顯崇敬,遙遙向北行了一禮,正sè道:“有勞道友垂問,亞聖公正是在下先祖!”
沒想到孟霖竟然是孟子的嫡係傳人,難怪如此氣度心胸,唐易連道:“失敬失敬!小道生平亦是萬分欽敬亞聖公的仁德之說,沒想到今ri一見亞聖公後人的風采!”
九州大地上下幾千年,一代又一代的風流人物譜寫著自己的傳說,在青史上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於修真界的三教九流而言,哪一個門派不是那些驚才絕豔之輩,以天馬行空的思想或開創,或完善,才得以傳承千古?
佛教先有達摩老祖挾七十二絕技,隻身來東土布道,後有六祖惠能“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得以發揚光大;道教先有太上老君《道德經》洋洋灑灑五千言,開宗布道,後有南華真人莊子一篇《南華真經》,將“道”與“修道”完完全全的展現在世人的麵前,道教終於在九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裏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至於儒教,便是聖人孔老夫子與亞聖孟子了,孔老夫子率領著一眾門人遊曆諸侯各國,宣揚著“儒”的“內聖”與“外王”,而亞聖孟子則是具體的闡述著何為並如何去做到儒家最高境界“仁”、“義”、“禮”、“智”、“信”。
達摩慧能、老莊、孔孟,於他們各自的教派而言,更像是太極圖上的yin陽兩儀一般,循環流轉,相互補充著!
昔ri與道、儒並稱為先秦“顯學”的墨、法等諸子百家,不能如道、儒、佛三教一般流傳與大眾,不是墨家墨子、法家韓非子等開宗立派者不及道家老子、儒家孔子、佛教達摩,而是墨家、法家沒有出現那如道家莊子、儒家孟子、佛教惠能那般的繼往開來的人物。
正所謂“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見得唐易一介道士,如此推崇自家先祖,孟霖感歎道:“李兄身為道教弟子,卻無門戶之偏見,在下實在歎服!”
唐易心中大為汗顏,雲夢派祖師爺盧生本就儒教弟子,後來被仙人點化,才入的道教,雲夢派弟子道儒皆修,怎麽會對儒教有門戶之見?
孟霖家學淵源,見多識廣;唐易熟讀道儒典籍,旁征博引,故兩人相談起來甚是相得,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青嬰見此情景,甚是乖巧,在一旁也不相擾,默默的為兩人斟茶倒水著。
就在兩人談話間,客棧角落裏那位賣藝的老人懷抱著一把破琴走得近前,作揖道:“小老兒借問一下幾位客官,可要聽曲?”
唐易見老人衣衫襤褸,麵sè疾苦,一身的滄桑風塵,暗歎世道不靖,世人命運多蹇,於是向著孟霖道:“今ri小道與孟兄相遇,且讓老人家彈奏一曲助興如何?”
孟霖亦與唐易一般心思,聞言點頭道:“在下也正有此意!”
老人席地而坐,將破琴擺於身上,雙手靜撫琴弦,“仙翁”“仙翁”調試幾聲。
說也奇怪,方才還是低下卑微的老人,此刻麵上升起一種莊嚴賢達,彷佛那一張破琴給了老人無窮的力量與生機。
唐易孟霖見狀暗暗稱奇,兩人一掃先前的隨意,正襟端坐起來。
老人眼中閃過一絲得sè,指尖輕輕撥動,琴音從老人的指尖娓娓流出,蘊蘊繞繞,漫延開來……
唐易等人隨著琴聲悠悠,完全沉浸其中,心魂亦隨之空靈起來。
琴聲先是盤旋曲折,迴腸蕩氣,一派莽莽蒼蒼的雄壯氣派,似亙古,似永恆……繼而忽的一轉,舒緩澄清,如訴如泣,變得溫柔婉約,珠玉漸生……
老人一曲彈罷,餘音嫋嫋,經久不歇,直讓人迴味無窮。
“善哉,峨峨兮若高山!”孟霖撫掌讚道。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唐易亦是拍掌。
唐易孟霖兩人對望一眼,盡皆暢懷大笑,惺惺相惜之心頓生。兩人都聽得出來,老人所彈奏的,乃是神州十大名曲之一的“高山流水”,知音難求啊!
老人技藝jing湛如斯,唐易孟霖豈敢以凡人待之?兩人恭請老人上座,為老人叫了份“衡山三絕”,請教老人名字。
“區區賤名何足掛齒?”老人灑脫一笑,道:“小老兒見得兩位客官飄逸絕倫,才高八鬥,且碧海青天,肝膽相照,才生獻技之心。”
唐易孟霖兩人連道不敢,言老人謬讚。
老人又道:“兩位客官,小老兒另有獨弦嵇琴一把,不知兩位客官可有興趣一聽?”
古琴本有五弦,內合金、木、水、火、土五行;外合宮、商、角、徵、羽五音。後來周文王囚於羑裏,思念其替父身亡的長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為文弦;周武王伐紂的時候,又加弦一根,是為五弦。
所以如今世間通行的古琴皆為七弦,又稱“文武七弦琴”。
獨弦嵇琴又稱二胡,相傳東晉名士嵇康在一次聚會中,以七弦琴技驚四座,然有人不服,言:“七弦琴世人皆彈,君琴技非凡,也不稀奇,君能彈獨弦之琴否?”
嵇康慨然道:“此易事爾。”嵇康將七弦琴扯掉六弦,獨餘一弦,竟將原本一曲靡靡之音彈得慷慨激昂,讓人嘖嘖稱奇。
從此,獨弦嵇琴便流傳下來。不過嵇琴隻有一根弦,聲音單調,又無名曲相配,所以演奏者甚少,在修真界並不常見。
“小老兒我生平好琴,琴技一道也略有所得,後來在一個偶然的際遇下,獲嵇琴一把,小老兒我想著世間並無嵇琴名曲,於是很覺心痛,決定四處飄泊流浪,以尋找一曲適合嵇琴演奏的曲目。”
老人言語中很有些惆悵,道:“今ri得遇兩位,還請替小老兒我端詳端詳如何?”
………………
感謝編輯支持,本書下周獲得一個推薦。
不管成績怎麽樣,居士一定堅持本心,堅持自己的風格,以求道並殉道的jing神,將本書寫好。
若是眾位道友覺得本書還入法眼,請支持居士。
唐易睡得晚,醒來得也晚,第二ri早晨,唐易仍在與周公相會的時候,突覺得臉上癢癢,下意識的伸手去撓,隻聽得青嬰“嘻嘻”的笑聲傳來。
“小道士,起床啦!”青嬰扯著一根頭發在唐易臉上拂來拂去,讓唐易不得安生,興致勃勃的說:“小道士,你不是常與我說起石鼓書院麽?我們今ri去遊玩一番可好?”
聽得青嬰話語,唐易忽想起昨天晚上聽那群夜行人說的“石鼓書院將出秘籍”事,心道自己護送青嬰前往東海青丘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被人誤解為尋寶人,若起爭端反而不美。
唐易遂道:“青嬰,我等何不上祝融峰去,將南天之景盡收眼底?”
青嬰自無不可,兩人於是洗漱完畢,出得房間來先吃早點。
客棧裏的人員並不多,除了老板外,隻有一位臨窗而立的書生,另外在客棧的角落裏蹲坐著一位賣藝的老人。
唐易青嬰兩人坐下後,點了南嶽衡山的“三絕”,慢慢的品嚐著。
所謂“三絕”,是指采摘自南嶽衡山上的觀音筍、鵝肝菌、雲霧茶三種土特產。觀音筍馨香甜美,清涼生津;鵝肝菌質鬆肉肥,鮮嫩可口;雲霧茶齒有餘香,沁人心脾。
“旄頭彗紫微,無複俎豆事。金甲相排蕩,青衿一憔悴。
嗚唿已十年,儒服弊於地。征夫不遑息,學者淪素誌……”
唐易青嬰兩人正大快朵頤間,隻見那位臨窗而立的書生突然長袖一揮,望著窗外高聳入雲的南嶽衡山,搖頭晃腦大聲的吟誦起詩來。
書生吟誦的是唐代詩聖杜甫的《題衡山縣文宣王廟新學堂呈陸宰》,昔年杜甫為躲避戰亂來到衡州,應陸宰邀請,觀看新修的孔廟,做了這首詩,杜甫在詩中感歎安史之亂後,讀書人地位極為低下,鼓勵大家絕不能拋棄經世之學。
書生的讀得抑揚頓挫,聲情並茂,讓人似能體會詩人杜甫當時的憤懣與求上之心。
青嬰望著書生的背影打趣道:“小道士,你看人家讀得多有感情,哪像你在雲夢石上那般的幹幹癟癟,讓人聽得直想睡覺。”
唐易嗬嗬一笑,不以為意,心道我若是像書生一般的搖頭晃腦,每天早晚合計幾個時辰下來,怕是要整出腦震蕩來。
“在下一時情不自禁,發些牢sā,有辱兩位雅興,實在罪過!”那書生聽見唐易青嬰兩人在談論自己,轉過頭來向著兩人行禮道:“在下鄒城孟霖,遊曆至南嶽衡山,尚未請教兩位尊姓大名?”
唐易見孟霖生得濃眉大眼,一生正氣,舉止不卑不亢,溫文有禮,頓時心生好感,暗道孟霖亦是遊曆,與自己倒算得上是同道中人,於是還禮道:“小道雲夢派唐易,這位是小道的師妹,姓青。”
唐易青嬰有約定,私下裏隨便稱唿無妨,人前以師兄妹相認。
唐易又道:“公子自鄒城而來,又貴姓孟,不知與那儒教亞聖孟子有何關係?”
見得唐易提起亞聖孟子,孟霖麵顯崇敬,遙遙向北行了一禮,正sè道:“有勞道友垂問,亞聖公正是在下先祖!”
沒想到孟霖竟然是孟子的嫡係傳人,難怪如此氣度心胸,唐易連道:“失敬失敬!小道生平亦是萬分欽敬亞聖公的仁德之說,沒想到今ri一見亞聖公後人的風采!”
九州大地上下幾千年,一代又一代的風流人物譜寫著自己的傳說,在青史上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於修真界的三教九流而言,哪一個門派不是那些驚才絕豔之輩,以天馬行空的思想或開創,或完善,才得以傳承千古?
佛教先有達摩老祖挾七十二絕技,隻身來東土布道,後有六祖惠能“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得以發揚光大;道教先有太上老君《道德經》洋洋灑灑五千言,開宗布道,後有南華真人莊子一篇《南華真經》,將“道”與“修道”完完全全的展現在世人的麵前,道教終於在九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裏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至於儒教,便是聖人孔老夫子與亞聖孟子了,孔老夫子率領著一眾門人遊曆諸侯各國,宣揚著“儒”的“內聖”與“外王”,而亞聖孟子則是具體的闡述著何為並如何去做到儒家最高境界“仁”、“義”、“禮”、“智”、“信”。
達摩慧能、老莊、孔孟,於他們各自的教派而言,更像是太極圖上的yin陽兩儀一般,循環流轉,相互補充著!
昔ri與道、儒並稱為先秦“顯學”的墨、法等諸子百家,不能如道、儒、佛三教一般流傳與大眾,不是墨家墨子、法家韓非子等開宗立派者不及道家老子、儒家孔子、佛教達摩,而是墨家、法家沒有出現那如道家莊子、儒家孟子、佛教惠能那般的繼往開來的人物。
正所謂“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見得唐易一介道士,如此推崇自家先祖,孟霖感歎道:“李兄身為道教弟子,卻無門戶之偏見,在下實在歎服!”
唐易心中大為汗顏,雲夢派祖師爺盧生本就儒教弟子,後來被仙人點化,才入的道教,雲夢派弟子道儒皆修,怎麽會對儒教有門戶之見?
孟霖家學淵源,見多識廣;唐易熟讀道儒典籍,旁征博引,故兩人相談起來甚是相得,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青嬰見此情景,甚是乖巧,在一旁也不相擾,默默的為兩人斟茶倒水著。
就在兩人談話間,客棧角落裏那位賣藝的老人懷抱著一把破琴走得近前,作揖道:“小老兒借問一下幾位客官,可要聽曲?”
唐易見老人衣衫襤褸,麵sè疾苦,一身的滄桑風塵,暗歎世道不靖,世人命運多蹇,於是向著孟霖道:“今ri小道與孟兄相遇,且讓老人家彈奏一曲助興如何?”
孟霖亦與唐易一般心思,聞言點頭道:“在下也正有此意!”
老人席地而坐,將破琴擺於身上,雙手靜撫琴弦,“仙翁”“仙翁”調試幾聲。
說也奇怪,方才還是低下卑微的老人,此刻麵上升起一種莊嚴賢達,彷佛那一張破琴給了老人無窮的力量與生機。
唐易孟霖見狀暗暗稱奇,兩人一掃先前的隨意,正襟端坐起來。
老人眼中閃過一絲得sè,指尖輕輕撥動,琴音從老人的指尖娓娓流出,蘊蘊繞繞,漫延開來……
唐易等人隨著琴聲悠悠,完全沉浸其中,心魂亦隨之空靈起來。
琴聲先是盤旋曲折,迴腸蕩氣,一派莽莽蒼蒼的雄壯氣派,似亙古,似永恆……繼而忽的一轉,舒緩澄清,如訴如泣,變得溫柔婉約,珠玉漸生……
老人一曲彈罷,餘音嫋嫋,經久不歇,直讓人迴味無窮。
“善哉,峨峨兮若高山!”孟霖撫掌讚道。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唐易亦是拍掌。
唐易孟霖兩人對望一眼,盡皆暢懷大笑,惺惺相惜之心頓生。兩人都聽得出來,老人所彈奏的,乃是神州十大名曲之一的“高山流水”,知音難求啊!
老人技藝jing湛如斯,唐易孟霖豈敢以凡人待之?兩人恭請老人上座,為老人叫了份“衡山三絕”,請教老人名字。
“區區賤名何足掛齒?”老人灑脫一笑,道:“小老兒見得兩位客官飄逸絕倫,才高八鬥,且碧海青天,肝膽相照,才生獻技之心。”
唐易孟霖兩人連道不敢,言老人謬讚。
老人又道:“兩位客官,小老兒另有獨弦嵇琴一把,不知兩位客官可有興趣一聽?”
古琴本有五弦,內合金、木、水、火、土五行;外合宮、商、角、徵、羽五音。後來周文王囚於羑裏,思念其替父身亡的長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為文弦;周武王伐紂的時候,又加弦一根,是為五弦。
所以如今世間通行的古琴皆為七弦,又稱“文武七弦琴”。
獨弦嵇琴又稱二胡,相傳東晉名士嵇康在一次聚會中,以七弦琴技驚四座,然有人不服,言:“七弦琴世人皆彈,君琴技非凡,也不稀奇,君能彈獨弦之琴否?”
嵇康慨然道:“此易事爾。”嵇康將七弦琴扯掉六弦,獨餘一弦,竟將原本一曲靡靡之音彈得慷慨激昂,讓人嘖嘖稱奇。
從此,獨弦嵇琴便流傳下來。不過嵇琴隻有一根弦,聲音單調,又無名曲相配,所以演奏者甚少,在修真界並不常見。
“小老兒我生平好琴,琴技一道也略有所得,後來在一個偶然的際遇下,獲嵇琴一把,小老兒我想著世間並無嵇琴名曲,於是很覺心痛,決定四處飄泊流浪,以尋找一曲適合嵇琴演奏的曲目。”
老人言語中很有些惆悵,道:“今ri得遇兩位,還請替小老兒我端詳端詳如何?”
………………
感謝編輯支持,本書下周獲得一個推薦。
不管成績怎麽樣,居士一定堅持本心,堅持自己的風格,以求道並殉道的jing神,將本書寫好。
若是眾位道友覺得本書還入法眼,請支持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