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侵我華夏一寸河山者,殺!
盤點十大盛世,榜首竟是種花家! 作者:北北北方方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頓時,整個萬界百姓都慌了神。
“這位皇帝,好大的口氣!”
“他自己是哪個朝代的?其他朝代也能管得到?”
“不知道!隻知道這位皇帝好威風!”
而李世民都有些恍然了,“我們大唐就是萬朝第一,所有外來使團都來學習大唐文化,什麽時候天下不說漢語了?”
漢武帝:“後世到底發生了什麽?”
朱元璋:“@崇禎,你可否知道?”
崇禎嚇壞了,“老祖宗,朕也不知道呀!”
“但是全天下說華夏話,朕讚成!”
趙匡胤:“朕也讚成!什麽鷹語鳥語的,統統滾蛋!”
乾隆:“我現在也舉雙手雙腳讚成!”
笑話,如果現在乾隆不好好表現,天罰則隻會更加嚴重。
乾隆:“我們華夏這麽厲害,就應該讓他們學習我們的語言!就應該把他們那什麽鳥語廢了!”
……
顯然華夏所有百姓的情緒全被調動起來了。
但所有帝王畢竟這段曆史也聽過,更感謝這位帝王的舉措。
在這位帝王統一全國之前,天下各諸侯國,各自為政,分崩離析,各有各的文字、習俗。
不少雙方的節日在同一天都會大相徑庭。例如某些日子在這個諸侯國代表著喜事。
然而在另外一個諸侯國卻代表著喪失。
種種此類習俗,經過上百年、上千年演變,逐漸向分裂的方向發展。
不僅文化交流受到了影響。
文字不同,對於朝廷政令的推行也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因此統一文字,便是當務之急。
書同文,就意味華夏各族有了聯係,有效推行了政令的下達。
讓所有人有了一種統一的認同感!
這些統一的民族之感,是西盟種種國家都沒有的。
所以那歐陸才會分裂成諸多國家,始終沒有形成鐵板一塊。
若是中原沒有書同文等舉措,也許也會如同西盟國家一樣。
所以眾帝王在這一點上,皆沒有任何反對意見,甚至是連感謝都來不及。
……
【入榜原因三,創立“皇帝”之名!】
【之後其一係列的豐功偉績,已經遠遠超過了曆代君王!】
【故而他覺得,“王”這個稱號,已經不足以彰顯其偉大。】
【“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
【“賴宗廟之靈,六王鹹伏其辜,天下大定!”】
【“令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
【大臣們在經過商議之後,從古代的三皇五帝中找到了靈感。】
【並從天皇、地皇的啟發中想到了“泰皇”的稱號。】
【但他對“泰皇”這個稱號並不滿意,仍然無法彰顯一代帝王之威!】
【於是他去掉一個“泰”,在後麵加上“帝”字。】
【“皇帝”這一新的稱號,就這樣被創造出來!】
【這位第二盛世的開創者,也就成為了華夏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後來也被稱為——始皇帝!】
……
……
……
這段盤點一出,各大帝王更加堅定了之前心目中的人選!
乾隆:“皇帝名號的開創者!第二盛世,真的是他那位偉人!”
漢武帝:“哈哈哈哈,真的是他!”
“但是他排第二,誰敢稱第一?!”
楊堅疑惑:“還是盛世盤點,非單純意義上的王朝盤點。”
“隻是他所統治的時期,何處與盛世沾邊?”
對於楊堅來說,他當然明白這盛世王朝盤點的定義。
在一係列當朝的影響之後,那便是後世的影響。
不是狹義上的“太平盛世。”
若隻要太平,發展好了,那就是盛世,這樣盤點下來,還十大?
充其量隻能排在前五十(如果有那麽多盛世的話)。
其重點在於,如果隻是平平無奇的太平盛世,那根本不足以進入前五盤點之列。
甚至連前三盛世都進不去。
盛,不僅僅是盛在當朝。
其在當朝的一係列舉措,能使整個王朝致盛!
能使整個民族致盛!
能使整個華夏致盛!
千古盛世,那便是普通的太平盛世無論怎麽比都比不上。
而眼下,這便是千古盛世的冰山一角。
此刻先秦諸王都看懵了。
他們這才知道盤點中“皇帝”一詞的由來,原來是出自這麽一個人身上。
夏禹:“現在他有多少影響千年的舉措了?”
夏桀:“好像現在盤點的三個入榜原因,都是影響千年的舉措!!!”
就連商湯都開始撓頭了,“什麽樣的皇帝,怎麽每一個上榜原因全能影響千年?!”
影響千年,隻是單純的四個字。
說白了,就是為千秋萬代的後世子子孫孫謀福利!
皇恩浩蕩,影響千秋!
然而多少皇帝,連當朝都管不好,上哪裏去影響千年?
就仿佛是任何一個現代人,能突然想出一個影響千年的想法,又能有多少人?
縱觀曆朝曆代幾百億的人裏麵,都是鳳毛麟角。
可是!
在那些有許多影響千年創舉的人裏麵,他們又能有其他影響千年的創舉?
例如曆史上改造了造紙技術的蔡倫,難道又發明出了火藥?
發明了火藥的人,難道也能發明出活字印刷?
術業有專攻,基本上能有一兩項舉動影響千年,已然名垂青史。
然而麵對這位盛世帝王的千年壯舉,才隻盤點了三項而已。
如何不叫眾人激動萬分?
【入榜原因四:兢兢業業!】
【他除了有用人的獨到之處外,親自掌權之後,仍然是一個工作狂魔!】
【並且非常自律。】
【雖然麾下一眾精兵強將,但他依然每天勤勤懇懇。】
【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
【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一石是120斤,也就是說始皇帝要求自己一天要看120斤的奏章。】
【不看完,不休息!】
【堪稱大秦第一勞模!】
……
明神宗朱翊鈞整個人都傻了。
“朕到現在也不明白為什麽會有那麽勤勞的人!”
李隆基也是滿腹疑惑:“這位始皇帝,千古一帝,好不容易統一了天下,難道不趕緊搜羅一下天下的美人?”
“怎麽還是一門心思在朝政繁務上?”
而朱元璋值直唿內行,“如此,才是一個盛世明君的應有的品質。”
可這都是做出成績的帝王。
多少平平無奇的帝王,甚至還有昏庸的帝王,此刻臉上紅一陣白一陣。
畢竟跟人家一比,他們實在是太差了!
但宋徽宗趙佶有些看不下去了。
“等等等等!”
“這好像是盛世盤點吧?”
“怎麽盛世景象一句話不寫,就單純寫帝王盤點了?”
“一個盛世的成功,難道隻歸功於帝王?”
“在戰場上,統一六國,難道不是當時要歸功於那些戰神?”
“在朝堂上,難道沒有其他謀臣的功勞?”
“現在隻盤點一個人,沒了他們,這位皇帝自己能完成一切?”
雍正:“誰家的醋壇子翻了?”
朱棣:“朕隻聞到一股酸味。”
朱高熾:“難道人家皇帝做得好還不讓說了?”
朱瞻基:“@宋徽宗,你如果有人家十分之一,不對,是百分之一,你不至於被掛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周武王姬發關注點不在這,而是整個人有些愣住了:
大周眾國君:
“120斤奏折?還是一天?”
“正常君王別說120斤了,就是一個月也看不完120的奏折!”
“這位帝王難道不要了命嗎??”
“活該人家的王朝是第二盛世!”
“朕反正做不到……”
“天生的皇帝!”
“如果所有國君都像他這樣可,那還哪有什麽百姓流離失所,流民屍橫遍野?”
“太厲害了!這位第二盛世的皇帝,是不是我們大周後人???”
……
此刻,盤點彈幕速度飛快。
比其他盤點的彈幕還要多!而人氣也異常火爆!
剛有說到仿佛這隻是成了個人盤點,緊接著與民生相關的事情來了!
【入榜原因五:千年製度——郡縣製落地!】
【迴顧此朝代之前,都是諸侯分封製。】
【但結局無一例外,慘狀異常。】
【主要原因還是天子對各大諸侯掌控力有限,最終導致了諸侯完全脫離了天子的掌控。】
【如同戰國七雄一樣,完全不將天子當迴事。】
【而且諸侯之間連年征戰,內部消耗極大。】
【最終就會導致整個王朝的滅亡。】
【如今時代變了,已經不是過去的王道舊製。】
【皇帝在上最重要!】
【於是始皇帝,則吸取了這一經驗教訓,要做得也不是創新。】
【而是比創新更進一步的——】
【顛覆!】
【從此,郡縣製度落地!並被推廣至全國。】
【而這種郡縣製度,時間跨越上千年的時間,已經沿用至今!】
……
嘩!!!!
萬界嘩然!
夏禹:“郡縣製?這是什麽製度?”
堯吸了一口寒氣:“眼花繚亂,有些看不過來了!”
舜:“反正有多少影響千年的壯舉,我數不過來了。”
夏桀:“此皇帝,一定是一神仙下凡!不然很難解釋!”
商湯:“這位皇帝生在哪個朝代,哪個朝代就是盛世啊!”
紂王:“等等!這位皇帝才是第二???這不是妥妥的第一?”
漢武帝:“先輩們,朕也納悶,到底誰才是第一盛世!”
李世民:“讚同!難道說第一盛世,還比現在的第二盛世更厲害?”
“還有更多影響千秋的舉措?”
朱元璋:“哪怕不是影響千秋,如果能開天辟地開創諸多盛舉,此朝也配稱盛世。”
朱允炆:“就是不知道那個盛世,配與不配。”
乾隆:“哈哈,大清之後,華夏一族還存在?”
鹹豐:“那誰知道呢。”
同治:“朕死得早,朕也不知道呀。”
楊廣:“話說迴來,郡縣製的創立,真是千秋之偉業!南北朝時期,天下大亂!流民四起!”
“多少藩鎮割據的局麵,分裂中原。這麽下去,我們華夏早散了。”
“而郡縣製,將所有地方集權統一,大大加強了朝野上下的聯係,這真乃蓋萬世之功!”
朱元璋:“確實是這般道理。最起碼此皇帝統治時期,百姓算是有了立足之本。至於其他亂景,也有史書修改之嫌,想必此天幕盤點會將一切真相還原。”
……
也在這時,入榜原因六到來!
【入榜原因六:山河無恙!名將雲集!】
【秦國曆代君王,都有一個一統天下的夢!】
【始皇帝當然也是一樣!】
【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軍事實力得到大幅提升!】
【六國的統一,必然基於先王為秦國打下的堅實基礎。】
【這一切,自然也離不開始皇帝個人的軍事才能和管理能力!】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他的知人善任,更是一度達到了巔峰!】
【手下一眾天神戰將,威名遠揚!】
【大將王翦!殺神白起之後的又一名將!】
【老成持重,運籌帷幄!】
【以智謀求生存,戰天下之餘孽!】
【六國當中,有五國都被王翦、王賁父子所滅!】
【另有“華夏第一勇士”著稱的忠信大將!蒙恬!】
【鎮守邊疆多年,威震匈奴千裏!】
【有他在,華夏北疆,山河無恙!】
……
看到這,愛才的漢武帝也羨慕了。
“手下良將,實在太多了!”
李世民:“真不知道那些將軍,與朕的淩煙閣相比,究竟熟強熟弱?”
此刻,萬界武將,全都躍躍欲試。
有些還甚至都是其他武將們的榜樣!
如果真能有《古往今來十大戰神排行榜》,他們也實在想要看看到底誰才是天下第一猛將!
但同時也激起了其中外族、草原族、西域各族的勝負欲。
尤其是大清朝的各位列強們,簡直是笑壞了。
“還吹呢?你們華夏土地已經被我們租借。”
“在這租界地盤之上,你們漢人除了給我們當奴隸,其他地方,漢人與狗,不得入內!”
“搶你殺你漢人,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如果真如你們吹得名將雲集,怎麽沒有人來反抗?”
“又怎麽會輕易跪下投降?”
“既然都投降了,就不要再事後找補了”
一提到這,宣統的拳頭都捏死了。
“什麽租界,就是殖民地而已!”
“你們在那裏的種種特權,嚴重侵犯了一個國家的領土主權完整!侵犯了一個國家的司法主權!”
……
此時,遠方,悠遠的大秦時空之中。
黑暗彌塵之間,一位英武威嚴,高大挺拔,似天神般有萬夫難敵之戰神,逐漸抬起頭來,
“敢犯我大秦、侵我華夏一寸河山者。”
“我白起,”
“必殺之!!!”
(本章完)
“這位皇帝,好大的口氣!”
“他自己是哪個朝代的?其他朝代也能管得到?”
“不知道!隻知道這位皇帝好威風!”
而李世民都有些恍然了,“我們大唐就是萬朝第一,所有外來使團都來學習大唐文化,什麽時候天下不說漢語了?”
漢武帝:“後世到底發生了什麽?”
朱元璋:“@崇禎,你可否知道?”
崇禎嚇壞了,“老祖宗,朕也不知道呀!”
“但是全天下說華夏話,朕讚成!”
趙匡胤:“朕也讚成!什麽鷹語鳥語的,統統滾蛋!”
乾隆:“我現在也舉雙手雙腳讚成!”
笑話,如果現在乾隆不好好表現,天罰則隻會更加嚴重。
乾隆:“我們華夏這麽厲害,就應該讓他們學習我們的語言!就應該把他們那什麽鳥語廢了!”
……
顯然華夏所有百姓的情緒全被調動起來了。
但所有帝王畢竟這段曆史也聽過,更感謝這位帝王的舉措。
在這位帝王統一全國之前,天下各諸侯國,各自為政,分崩離析,各有各的文字、習俗。
不少雙方的節日在同一天都會大相徑庭。例如某些日子在這個諸侯國代表著喜事。
然而在另外一個諸侯國卻代表著喪失。
種種此類習俗,經過上百年、上千年演變,逐漸向分裂的方向發展。
不僅文化交流受到了影響。
文字不同,對於朝廷政令的推行也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因此統一文字,便是當務之急。
書同文,就意味華夏各族有了聯係,有效推行了政令的下達。
讓所有人有了一種統一的認同感!
這些統一的民族之感,是西盟種種國家都沒有的。
所以那歐陸才會分裂成諸多國家,始終沒有形成鐵板一塊。
若是中原沒有書同文等舉措,也許也會如同西盟國家一樣。
所以眾帝王在這一點上,皆沒有任何反對意見,甚至是連感謝都來不及。
……
【入榜原因三,創立“皇帝”之名!】
【之後其一係列的豐功偉績,已經遠遠超過了曆代君王!】
【故而他覺得,“王”這個稱號,已經不足以彰顯其偉大。】
【“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
【“賴宗廟之靈,六王鹹伏其辜,天下大定!”】
【“令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
【大臣們在經過商議之後,從古代的三皇五帝中找到了靈感。】
【並從天皇、地皇的啟發中想到了“泰皇”的稱號。】
【但他對“泰皇”這個稱號並不滿意,仍然無法彰顯一代帝王之威!】
【於是他去掉一個“泰”,在後麵加上“帝”字。】
【“皇帝”這一新的稱號,就這樣被創造出來!】
【這位第二盛世的開創者,也就成為了華夏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後來也被稱為——始皇帝!】
……
……
……
這段盤點一出,各大帝王更加堅定了之前心目中的人選!
乾隆:“皇帝名號的開創者!第二盛世,真的是他那位偉人!”
漢武帝:“哈哈哈哈,真的是他!”
“但是他排第二,誰敢稱第一?!”
楊堅疑惑:“還是盛世盤點,非單純意義上的王朝盤點。”
“隻是他所統治的時期,何處與盛世沾邊?”
對於楊堅來說,他當然明白這盛世王朝盤點的定義。
在一係列當朝的影響之後,那便是後世的影響。
不是狹義上的“太平盛世。”
若隻要太平,發展好了,那就是盛世,這樣盤點下來,還十大?
充其量隻能排在前五十(如果有那麽多盛世的話)。
其重點在於,如果隻是平平無奇的太平盛世,那根本不足以進入前五盤點之列。
甚至連前三盛世都進不去。
盛,不僅僅是盛在當朝。
其在當朝的一係列舉措,能使整個王朝致盛!
能使整個民族致盛!
能使整個華夏致盛!
千古盛世,那便是普通的太平盛世無論怎麽比都比不上。
而眼下,這便是千古盛世的冰山一角。
此刻先秦諸王都看懵了。
他們這才知道盤點中“皇帝”一詞的由來,原來是出自這麽一個人身上。
夏禹:“現在他有多少影響千年的舉措了?”
夏桀:“好像現在盤點的三個入榜原因,都是影響千年的舉措!!!”
就連商湯都開始撓頭了,“什麽樣的皇帝,怎麽每一個上榜原因全能影響千年?!”
影響千年,隻是單純的四個字。
說白了,就是為千秋萬代的後世子子孫孫謀福利!
皇恩浩蕩,影響千秋!
然而多少皇帝,連當朝都管不好,上哪裏去影響千年?
就仿佛是任何一個現代人,能突然想出一個影響千年的想法,又能有多少人?
縱觀曆朝曆代幾百億的人裏麵,都是鳳毛麟角。
可是!
在那些有許多影響千年創舉的人裏麵,他們又能有其他影響千年的創舉?
例如曆史上改造了造紙技術的蔡倫,難道又發明出了火藥?
發明了火藥的人,難道也能發明出活字印刷?
術業有專攻,基本上能有一兩項舉動影響千年,已然名垂青史。
然而麵對這位盛世帝王的千年壯舉,才隻盤點了三項而已。
如何不叫眾人激動萬分?
【入榜原因四:兢兢業業!】
【他除了有用人的獨到之處外,親自掌權之後,仍然是一個工作狂魔!】
【並且非常自律。】
【雖然麾下一眾精兵強將,但他依然每天勤勤懇懇。】
【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
【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一石是120斤,也就是說始皇帝要求自己一天要看120斤的奏章。】
【不看完,不休息!】
【堪稱大秦第一勞模!】
……
明神宗朱翊鈞整個人都傻了。
“朕到現在也不明白為什麽會有那麽勤勞的人!”
李隆基也是滿腹疑惑:“這位始皇帝,千古一帝,好不容易統一了天下,難道不趕緊搜羅一下天下的美人?”
“怎麽還是一門心思在朝政繁務上?”
而朱元璋值直唿內行,“如此,才是一個盛世明君的應有的品質。”
可這都是做出成績的帝王。
多少平平無奇的帝王,甚至還有昏庸的帝王,此刻臉上紅一陣白一陣。
畢竟跟人家一比,他們實在是太差了!
但宋徽宗趙佶有些看不下去了。
“等等等等!”
“這好像是盛世盤點吧?”
“怎麽盛世景象一句話不寫,就單純寫帝王盤點了?”
“一個盛世的成功,難道隻歸功於帝王?”
“在戰場上,統一六國,難道不是當時要歸功於那些戰神?”
“在朝堂上,難道沒有其他謀臣的功勞?”
“現在隻盤點一個人,沒了他們,這位皇帝自己能完成一切?”
雍正:“誰家的醋壇子翻了?”
朱棣:“朕隻聞到一股酸味。”
朱高熾:“難道人家皇帝做得好還不讓說了?”
朱瞻基:“@宋徽宗,你如果有人家十分之一,不對,是百分之一,你不至於被掛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周武王姬發關注點不在這,而是整個人有些愣住了:
大周眾國君:
“120斤奏折?還是一天?”
“正常君王別說120斤了,就是一個月也看不完120的奏折!”
“這位帝王難道不要了命嗎??”
“活該人家的王朝是第二盛世!”
“朕反正做不到……”
“天生的皇帝!”
“如果所有國君都像他這樣可,那還哪有什麽百姓流離失所,流民屍橫遍野?”
“太厲害了!這位第二盛世的皇帝,是不是我們大周後人???”
……
此刻,盤點彈幕速度飛快。
比其他盤點的彈幕還要多!而人氣也異常火爆!
剛有說到仿佛這隻是成了個人盤點,緊接著與民生相關的事情來了!
【入榜原因五:千年製度——郡縣製落地!】
【迴顧此朝代之前,都是諸侯分封製。】
【但結局無一例外,慘狀異常。】
【主要原因還是天子對各大諸侯掌控力有限,最終導致了諸侯完全脫離了天子的掌控。】
【如同戰國七雄一樣,完全不將天子當迴事。】
【而且諸侯之間連年征戰,內部消耗極大。】
【最終就會導致整個王朝的滅亡。】
【如今時代變了,已經不是過去的王道舊製。】
【皇帝在上最重要!】
【於是始皇帝,則吸取了這一經驗教訓,要做得也不是創新。】
【而是比創新更進一步的——】
【顛覆!】
【從此,郡縣製度落地!並被推廣至全國。】
【而這種郡縣製度,時間跨越上千年的時間,已經沿用至今!】
……
嘩!!!!
萬界嘩然!
夏禹:“郡縣製?這是什麽製度?”
堯吸了一口寒氣:“眼花繚亂,有些看不過來了!”
舜:“反正有多少影響千年的壯舉,我數不過來了。”
夏桀:“此皇帝,一定是一神仙下凡!不然很難解釋!”
商湯:“這位皇帝生在哪個朝代,哪個朝代就是盛世啊!”
紂王:“等等!這位皇帝才是第二???這不是妥妥的第一?”
漢武帝:“先輩們,朕也納悶,到底誰才是第一盛世!”
李世民:“讚同!難道說第一盛世,還比現在的第二盛世更厲害?”
“還有更多影響千秋的舉措?”
朱元璋:“哪怕不是影響千秋,如果能開天辟地開創諸多盛舉,此朝也配稱盛世。”
朱允炆:“就是不知道那個盛世,配與不配。”
乾隆:“哈哈,大清之後,華夏一族還存在?”
鹹豐:“那誰知道呢。”
同治:“朕死得早,朕也不知道呀。”
楊廣:“話說迴來,郡縣製的創立,真是千秋之偉業!南北朝時期,天下大亂!流民四起!”
“多少藩鎮割據的局麵,分裂中原。這麽下去,我們華夏早散了。”
“而郡縣製,將所有地方集權統一,大大加強了朝野上下的聯係,這真乃蓋萬世之功!”
朱元璋:“確實是這般道理。最起碼此皇帝統治時期,百姓算是有了立足之本。至於其他亂景,也有史書修改之嫌,想必此天幕盤點會將一切真相還原。”
……
也在這時,入榜原因六到來!
【入榜原因六:山河無恙!名將雲集!】
【秦國曆代君王,都有一個一統天下的夢!】
【始皇帝當然也是一樣!】
【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軍事實力得到大幅提升!】
【六國的統一,必然基於先王為秦國打下的堅實基礎。】
【這一切,自然也離不開始皇帝個人的軍事才能和管理能力!】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他的知人善任,更是一度達到了巔峰!】
【手下一眾天神戰將,威名遠揚!】
【大將王翦!殺神白起之後的又一名將!】
【老成持重,運籌帷幄!】
【以智謀求生存,戰天下之餘孽!】
【六國當中,有五國都被王翦、王賁父子所滅!】
【另有“華夏第一勇士”著稱的忠信大將!蒙恬!】
【鎮守邊疆多年,威震匈奴千裏!】
【有他在,華夏北疆,山河無恙!】
……
看到這,愛才的漢武帝也羨慕了。
“手下良將,實在太多了!”
李世民:“真不知道那些將軍,與朕的淩煙閣相比,究竟熟強熟弱?”
此刻,萬界武將,全都躍躍欲試。
有些還甚至都是其他武將們的榜樣!
如果真能有《古往今來十大戰神排行榜》,他們也實在想要看看到底誰才是天下第一猛將!
但同時也激起了其中外族、草原族、西域各族的勝負欲。
尤其是大清朝的各位列強們,簡直是笑壞了。
“還吹呢?你們華夏土地已經被我們租借。”
“在這租界地盤之上,你們漢人除了給我們當奴隸,其他地方,漢人與狗,不得入內!”
“搶你殺你漢人,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如果真如你們吹得名將雲集,怎麽沒有人來反抗?”
“又怎麽會輕易跪下投降?”
“既然都投降了,就不要再事後找補了”
一提到這,宣統的拳頭都捏死了。
“什麽租界,就是殖民地而已!”
“你們在那裏的種種特權,嚴重侵犯了一個國家的領土主權完整!侵犯了一個國家的司法主權!”
……
此時,遠方,悠遠的大秦時空之中。
黑暗彌塵之間,一位英武威嚴,高大挺拔,似天神般有萬夫難敵之戰神,逐漸抬起頭來,
“敢犯我大秦、侵我華夏一寸河山者。”
“我白起,”
“必殺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