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趕緊轉過身來,相互看了一眼,不敢再鬥氣,想了想,高德先說道:“迴稟侯爺:那天卑職兩人到了賢妃房裏,賢妃已經人事不知,脈息全無。觀之口唇櫻紅,嘔吐昏厥,軟癱不用,陰傷失養,陰竭陽脫,當為酷夏風邪入內,上擾神明所致暴疾亡故。”
這一次艾衡到沒有爭辯,連連點頭,看來,賢妃死亡的症狀這一點上,兩人地意見是一致的。
唐大鵬對中醫不甚了了,也弄不懂他們說得那麽些亂七八糟的。皺起了眉頭,沉思良久,問道:“你們認為賢妃娘娘是風邪入腦,導致暴疾而亡,對嗎?”
兩人同時點了點頭。
“你們看見娘娘嘴邊有嘔吐物?”
“是,娘娘側身而臥,嘴邊是有一攤嘔吐物。”
唐大鵬心中一動,忙問道:“那嘔吐物呢?你們保留了嗎?”
兩人相互看了一眼,搖了搖頭:“當時處理娘娘遺物的時候,都一起燒了。”
這兩個庸醫!唐大鵬暗罵了一句,這麽重要的線索居然被他們燒掉了,真讓他哭笑不得。又問了些別的,沒發現什麽有用的線索。
離開太醫院,唐大鵬一行人找到了當時服侍賢妃娘娘地那個貼身侍女蓮兒。因為賢妃突然亡故。雖然明成祖沒有責怪服侍的太監宮女們,卻也將他們涼了起來。所以,這蓮兒跟著一幫年長宮女做些雜活。找到她的時候,她正在雜役房洗衣服,這大冷的天,一雙手凍得通紅。
聽說錦衣衛找自己查案子,蓮兒都快嚇癱了。哆哆嗦嗦一句完整話都說不出來。
唐大鵬費了半天勁,才讓她恢複了些平靜,這才開始詢問。唐大鵬讓她先說說當時的經過。
雖然事情已經過去半年了,說起這事,蓮兒還是非常的恐懼。畢竟,她是賢妃娘娘的貼身侍女,比服侍娘娘的其他侍女、宮女、太監責任要大得多。盡管兩位太醫都說了娘娘是暴病而亡,可到底有沒有自己的責任,以後會不會被牽連,她這心裏還是沒底。
蓮兒說道:“娘娘的身體一直不是很好,可也沒什麽大病,太醫說是陰虛,就一直在進補。大軍返迴京城,路過山東臨城的時候,那天天氣很熱,皇上、娘娘睡得很晚,我和其他幾個侍女、公公服侍皇上、娘娘睡下之後,他們就離開了,我和金公公在門外候著。”
唐大鵬問道:“金公公?是這次隨行出征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金良嗎?”
“是的。”蓮兒說道:“過了半個時辰左右,來了緊急軍報,金公公進了房裏,稟報了皇上,我進去服侍皇上穿好龍袍,皇上就到驛站書房披閱奏折去了。金公公也跟著皇上走了,就剩我一個人在門外候著。”
“賢妃娘娘沒起床嗎?”
“沒有,我服侍皇上穿衣的時候,娘娘本來也要起來的,但說她頭有些痛,皇上就讓她自己睡,別起來了。所以娘娘沒起床。”
“頭痛?”唐大鵬問道:“沒請太醫嗎?”
“沒有,娘娘不讓,說痛得不厲害,沒關係,睡一會就沒事了。”
“除了頭痛,還有別的症狀嗎?”
蓮兒想了想,說道:“沒有了,隻是說有點頭痛。然後接著睡了。”
“後來呢?你中間進去過嗎?”
“沒有,我一直在門口候著,我們當班的時候隻能候在門口,沒有娘娘地召喚。是不能隨便進入的。一直到五更後了,一直沒聽到娘娘召喚,我覺得很奇怪……”
唐大鵬插話問道:“以前娘娘晚上要叫你嗎?”
“是,娘娘身體不太好,晚上盜汗口渴,常常要喝水,然後小便。以往天太熱還要讓我扇扇子。但後來太醫說娘娘陰虛,酷夏裏不能暴露在涼風裏,所以就很少讓扇扇子睡覺了,也不開窗戶。”
唐大鵬點點頭,他知道,中醫理論認為風為百病之長,風性疏泄,風裏兼雜有一些病邪,比如風寒、風濕等等,因此中醫醫囑中一般有避風寒的說法。這是中醫常識。他倒懂一點。
唐大鵬示意讓蓮兒接著說。
蓮兒接著說道:“我進了房間之後,遠遠輕輕叫了一聲娘娘。沒聽到迴答,我又走到床邊叫了聲,還是沒聽到迴答,按理說,娘娘是不會睡得那麽沉的,我有些慌了。伸手輕輕推了推,娘娘還是沒動靜,因為房裏沒燈,我看不清娘娘怎麽了。娘娘睡覺的時候從來不喜歡點燈,說那樣睡不著。我趕緊找到火石點亮了燈,一看。娘娘睜著眼睛一動也不動,嘴邊吐了一灘……”
唐大鵬又插言問道:“你動過她的手腳嗎?僵硬了沒有?”
“沒有僵硬,我搖了搖娘娘的身子,她一動不動,眼睛直勾勾望著前方。都不會動了。我嚇壞了,哭著跑了出去。去叫王司彩,王司彩來了之後一看,也慌了神,叫我快去叫太醫。我急忙跑去叫來太醫,同時叫外麵當班的公公去報告皇上。後來,兩個太醫和皇上都來了。太醫檢查之後,說……說娘娘已經病故了。”
唐大鵬問道:“在臨城那天,娘娘吃了些什麽東西?”
“天熱,娘娘她沒有什麽食欲,中午隻喝了一些稀飯,晚上臨睡之前喝了一小碗麵茶。別的沒吃什麽。”
蓮兒說的與太醫、王司彩說的差不多,看來大致情況就是這麽個樣子。
出了雜役房,雷芸兒忍不住問道:“看來,這娘娘真是病死的。”
“何以見得?”唐大鵬問道。
“你想啊!皇上他們住在驛站裏,外麵就是數萬大軍,整個驛站又都是大內侍衛重重保護,要謀殺的話,誰進得來啊?”
“那要是娘娘身邊的人謀殺呢?”
雷芸兒一呆,說道:“不會啊!太醫說是風邪入腦導致暴疾而亡,如果要是謀殺,太醫一定能看出來的。”
唐大鵬笑了笑說道:“太醫治病行,不過要論查清楚準確死亡原因,這臨床醫生並不在行的。”
“臨床醫生?”雷芸兒對這個奇怪的名詞搞不懂。
“就是郎中、太醫。”唐大鵬解釋道:“查清死因與診斷疾病是兩迴事,同一個病人死了,不同的太醫可能會得出不同的判斷。”
這一次艾衡到沒有爭辯,連連點頭,看來,賢妃死亡的症狀這一點上,兩人地意見是一致的。
唐大鵬對中醫不甚了了,也弄不懂他們說得那麽些亂七八糟的。皺起了眉頭,沉思良久,問道:“你們認為賢妃娘娘是風邪入腦,導致暴疾而亡,對嗎?”
兩人同時點了點頭。
“你們看見娘娘嘴邊有嘔吐物?”
“是,娘娘側身而臥,嘴邊是有一攤嘔吐物。”
唐大鵬心中一動,忙問道:“那嘔吐物呢?你們保留了嗎?”
兩人相互看了一眼,搖了搖頭:“當時處理娘娘遺物的時候,都一起燒了。”
這兩個庸醫!唐大鵬暗罵了一句,這麽重要的線索居然被他們燒掉了,真讓他哭笑不得。又問了些別的,沒發現什麽有用的線索。
離開太醫院,唐大鵬一行人找到了當時服侍賢妃娘娘地那個貼身侍女蓮兒。因為賢妃突然亡故。雖然明成祖沒有責怪服侍的太監宮女們,卻也將他們涼了起來。所以,這蓮兒跟著一幫年長宮女做些雜活。找到她的時候,她正在雜役房洗衣服,這大冷的天,一雙手凍得通紅。
聽說錦衣衛找自己查案子,蓮兒都快嚇癱了。哆哆嗦嗦一句完整話都說不出來。
唐大鵬費了半天勁,才讓她恢複了些平靜,這才開始詢問。唐大鵬讓她先說說當時的經過。
雖然事情已經過去半年了,說起這事,蓮兒還是非常的恐懼。畢竟,她是賢妃娘娘的貼身侍女,比服侍娘娘的其他侍女、宮女、太監責任要大得多。盡管兩位太醫都說了娘娘是暴病而亡,可到底有沒有自己的責任,以後會不會被牽連,她這心裏還是沒底。
蓮兒說道:“娘娘的身體一直不是很好,可也沒什麽大病,太醫說是陰虛,就一直在進補。大軍返迴京城,路過山東臨城的時候,那天天氣很熱,皇上、娘娘睡得很晚,我和其他幾個侍女、公公服侍皇上、娘娘睡下之後,他們就離開了,我和金公公在門外候著。”
唐大鵬問道:“金公公?是這次隨行出征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金良嗎?”
“是的。”蓮兒說道:“過了半個時辰左右,來了緊急軍報,金公公進了房裏,稟報了皇上,我進去服侍皇上穿好龍袍,皇上就到驛站書房披閱奏折去了。金公公也跟著皇上走了,就剩我一個人在門外候著。”
“賢妃娘娘沒起床嗎?”
“沒有,我服侍皇上穿衣的時候,娘娘本來也要起來的,但說她頭有些痛,皇上就讓她自己睡,別起來了。所以娘娘沒起床。”
“頭痛?”唐大鵬問道:“沒請太醫嗎?”
“沒有,娘娘不讓,說痛得不厲害,沒關係,睡一會就沒事了。”
“除了頭痛,還有別的症狀嗎?”
蓮兒想了想,說道:“沒有了,隻是說有點頭痛。然後接著睡了。”
“後來呢?你中間進去過嗎?”
“沒有,我一直在門口候著,我們當班的時候隻能候在門口,沒有娘娘地召喚。是不能隨便進入的。一直到五更後了,一直沒聽到娘娘召喚,我覺得很奇怪……”
唐大鵬插話問道:“以前娘娘晚上要叫你嗎?”
“是,娘娘身體不太好,晚上盜汗口渴,常常要喝水,然後小便。以往天太熱還要讓我扇扇子。但後來太醫說娘娘陰虛,酷夏裏不能暴露在涼風裏,所以就很少讓扇扇子睡覺了,也不開窗戶。”
唐大鵬點點頭,他知道,中醫理論認為風為百病之長,風性疏泄,風裏兼雜有一些病邪,比如風寒、風濕等等,因此中醫醫囑中一般有避風寒的說法。這是中醫常識。他倒懂一點。
唐大鵬示意讓蓮兒接著說。
蓮兒接著說道:“我進了房間之後,遠遠輕輕叫了一聲娘娘。沒聽到迴答,我又走到床邊叫了聲,還是沒聽到迴答,按理說,娘娘是不會睡得那麽沉的,我有些慌了。伸手輕輕推了推,娘娘還是沒動靜,因為房裏沒燈,我看不清娘娘怎麽了。娘娘睡覺的時候從來不喜歡點燈,說那樣睡不著。我趕緊找到火石點亮了燈,一看。娘娘睜著眼睛一動也不動,嘴邊吐了一灘……”
唐大鵬又插言問道:“你動過她的手腳嗎?僵硬了沒有?”
“沒有僵硬,我搖了搖娘娘的身子,她一動不動,眼睛直勾勾望著前方。都不會動了。我嚇壞了,哭著跑了出去。去叫王司彩,王司彩來了之後一看,也慌了神,叫我快去叫太醫。我急忙跑去叫來太醫,同時叫外麵當班的公公去報告皇上。後來,兩個太醫和皇上都來了。太醫檢查之後,說……說娘娘已經病故了。”
唐大鵬問道:“在臨城那天,娘娘吃了些什麽東西?”
“天熱,娘娘她沒有什麽食欲,中午隻喝了一些稀飯,晚上臨睡之前喝了一小碗麵茶。別的沒吃什麽。”
蓮兒說的與太醫、王司彩說的差不多,看來大致情況就是這麽個樣子。
出了雜役房,雷芸兒忍不住問道:“看來,這娘娘真是病死的。”
“何以見得?”唐大鵬問道。
“你想啊!皇上他們住在驛站裏,外麵就是數萬大軍,整個驛站又都是大內侍衛重重保護,要謀殺的話,誰進得來啊?”
“那要是娘娘身邊的人謀殺呢?”
雷芸兒一呆,說道:“不會啊!太醫說是風邪入腦導致暴疾而亡,如果要是謀殺,太醫一定能看出來的。”
唐大鵬笑了笑說道:“太醫治病行,不過要論查清楚準確死亡原因,這臨床醫生並不在行的。”
“臨床醫生?”雷芸兒對這個奇怪的名詞搞不懂。
“就是郎中、太醫。”唐大鵬解釋道:“查清死因與診斷疾病是兩迴事,同一個病人死了,不同的太醫可能會得出不同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