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界中各大門派的掌教真人,清一色全是成就金丹之輩。
這並非說門派中沒有修為更高者,但金丹之後,修為每進一步,提高一層境界,都是千難萬難之事,故此這些人一個個頂著“大長老”或是“太上長老”的名頭,離開門派,尋找機緣去了。
因此,為保門派繁榮昌盛,特意留下了幾件法寶,以鎮壓門派氣運。而嶗山掌教嶽真人想要動用的法寶,正是嶗山鎮派之寶,混元珍珠傘。
此傘雖無絲毫攻擊力,但用來防禦,卻是極佳。對敵時撐開此傘,四象合一,不拘何種法術、法寶,除非有遠超嶽真人上百倍的法力,才能將之攻破。
可大家都是金丹真人,縱然法力有所差距,也很難差出上百倍來。也就是說,在與昆侖掌教切磋之時,若撐開混元珍珠傘,嶽真人便先立於不敗之地,勝算平添不少。
隻是鎮派之寶非比尋常,即便掌教真人,也不得輕易動用。為此接下來一段時間裏,嶽真人隔三岔五召集長老、首座前來大殿相商,更私下裏去各人修行之地遊說。很是費了一番工夫。
這些事情,“閉關中”的清風真人卻聽說了一點兒,知道七月十四,泰山之巔,昆侖與嶗山兩派掌教切磋之事,但她佯裝專心閉關,一副不聞不問的樣子,心中卻也有著自己的算計。……
李淳風與陸文綺下山遊曆,入眼所見均是凡夫俗子,並無與修行之人接觸,也不知這轟動整個修行界的大事,仍舊在到處遊蕩,半是嬉戲,半是修行。
修行之道,並非得到上乘功法,閉關個三五十載,甚至百八十年就能進步的,其中牽涉心性的磨練,極為玄奧,根本悶頭苦修不得,非下山走一走,轉一轉不可。
這在佛道兩家口中,稱為積累善功。可魔道中人,無論修行還是煉器,卻免不得殺戮,更無積累善功一說,但修為並不差佛道兩家。因而嶗山派的典籍之中,才稱其為磨練心性,無論行善也好,作惡也好,全無分別。
若非嶗山派曆代掌教不願如魔道各派一般躲躲藏藏,一心想要光大門派,特意約束門中弟子,恐怕現在的嶗山派也要歸為邪魔一類,被人喊打喊殺。
不過行善之事,這正符合李淳風的性子。他自幼受村人幫助,靠吃百家飯長大,現在有能力了,自然而然想要幫助他人,因此一路上雖然遊山玩水,但若遇見不平之事,少不得管上一管。
“呔,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你等攔路搶劫不算,還要殺人滅口,……”李淳風手按一柄路邊鐵匠鋪子裏三五錢銀子就可買到,純粹讓文人漲膽的長劍,做出一副正氣凜然的樣子。
在他旁邊,陸文綺含笑站立,敬仰、愛慕似的看著李淳風,眼睛一眨不眨,完全無視前麵的匪徒,以及身後的商隊,像極了傾慕俊美少俠的花癡女。隻是這“花癡女”長得非常漂亮,有一種仿若寒梅般的素雅,讓無論商隊還是匪徒,都不免心動。
隻是商隊人人帶傷,雖則心動,但權衡一下,還是性命為重。可匪徒不同,見陸文綺愛慕的看著李淳風,心中嫉妒之火熊熊燃燒,越燒越烈,哪有耐心等李淳風說完,於是當先就有幾名自持身強力壯的嘍囉揮刀衝上去,想要將這羅哩羅嗦的家夥砍翻。
“唉!”李淳風故意長歎一聲,仿若教書的夫子見到頑劣的學生一般,隨後不過裝飾用的長劍化為點點寒星,刺穿了幾個嘍囉的咽喉,送他們歸了西。
“好劍法!”匪徒首領輕輕鼓掌稱讚一句,“少俠你就此退去,我保證絕不追究,如若不然,我少不得要為幾個手下做主,取你性命!”
這首領說得好聽,仿佛自己寬宏大量一般,實則卻是見李淳風一劍又快又急,雖自己苦練一身鐵布衫,能防住這一手快劍,但見其所用裝飾似的長劍,十有八九並非真本事,恐怕尚有底牌未露。兩相爭鬥起來,實無必勝的把握,因此才會大違本性出言勸說。
李淳風淡淡一笑,自然不會被一個山賊土匪嚇退,否則豈不成了修行界的笑話,被人念叨個幾百年,因此反問道:“看你身強力壯,又有武藝在身,為何要攔路搶劫?不如收手退去。”
“哼,不搶劫,我吃什麽,喝什麽!”首領說的理直氣壯,而他手下那群嘍囉更覺得理所當然。
見此,李淳風眉頭一皺,卻不想在勸下去。這年月風調雨順,吏治清明,隻要開墾一塊荒地,足以養活一家老小。而若有雄心壯誌,卻也可以投入軍隊,自有立功升遷的機會。
但有些人既不願幸勤勞動,又嫌棄從軍危險,隻想著欺壓良善。對於這種人,除非自己舌綻蓮花,否則絕對勸不動對方,縱然一時畏於自己的武力,答應改過自新,但過不多久,甚至自己剛一離開,此人必然重操舊業。
“罷了!”李淳風話音剛落,便一劍刺下。憑他的力量,所謂鐵布衫不比一張白紙好上多少,隻是一劍,就將首領殺死,然後也不玩什麽隻誅首惡的把戲,長劍化為狂風暴雨,不等那些嘍囉反應過來,就將他們一並殺死。若他們走的快些,或者首領走的慢些,還能聚在一起,喝上一口孟婆秘製的熱湯,最後敘一敘情誼。
商隊主事之人見匪徒一下子全都死去,比割韭菜還要簡單許多,不免就是一愣,當他迴過神來,想要感謝李淳風之時,就見麵前哪還有這對年輕男女的影子,隻得無奈輕歎幾句“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之類的話語,然後指揮手下,包紮傷口,收斂屍體,將己方死去的護衛與夥計抬上馬車,拉迴去安葬,對於匪徒一方的屍體,則隨便找個草堆樹叢,胡亂一拋也就是了。
當這瑣事做完,商隊方才繼續上路,並一路傳播著李淳風、陸文綺行俠仗義的事跡。
這並非說門派中沒有修為更高者,但金丹之後,修為每進一步,提高一層境界,都是千難萬難之事,故此這些人一個個頂著“大長老”或是“太上長老”的名頭,離開門派,尋找機緣去了。
因此,為保門派繁榮昌盛,特意留下了幾件法寶,以鎮壓門派氣運。而嶗山掌教嶽真人想要動用的法寶,正是嶗山鎮派之寶,混元珍珠傘。
此傘雖無絲毫攻擊力,但用來防禦,卻是極佳。對敵時撐開此傘,四象合一,不拘何種法術、法寶,除非有遠超嶽真人上百倍的法力,才能將之攻破。
可大家都是金丹真人,縱然法力有所差距,也很難差出上百倍來。也就是說,在與昆侖掌教切磋之時,若撐開混元珍珠傘,嶽真人便先立於不敗之地,勝算平添不少。
隻是鎮派之寶非比尋常,即便掌教真人,也不得輕易動用。為此接下來一段時間裏,嶽真人隔三岔五召集長老、首座前來大殿相商,更私下裏去各人修行之地遊說。很是費了一番工夫。
這些事情,“閉關中”的清風真人卻聽說了一點兒,知道七月十四,泰山之巔,昆侖與嶗山兩派掌教切磋之事,但她佯裝專心閉關,一副不聞不問的樣子,心中卻也有著自己的算計。……
李淳風與陸文綺下山遊曆,入眼所見均是凡夫俗子,並無與修行之人接觸,也不知這轟動整個修行界的大事,仍舊在到處遊蕩,半是嬉戲,半是修行。
修行之道,並非得到上乘功法,閉關個三五十載,甚至百八十年就能進步的,其中牽涉心性的磨練,極為玄奧,根本悶頭苦修不得,非下山走一走,轉一轉不可。
這在佛道兩家口中,稱為積累善功。可魔道中人,無論修行還是煉器,卻免不得殺戮,更無積累善功一說,但修為並不差佛道兩家。因而嶗山派的典籍之中,才稱其為磨練心性,無論行善也好,作惡也好,全無分別。
若非嶗山派曆代掌教不願如魔道各派一般躲躲藏藏,一心想要光大門派,特意約束門中弟子,恐怕現在的嶗山派也要歸為邪魔一類,被人喊打喊殺。
不過行善之事,這正符合李淳風的性子。他自幼受村人幫助,靠吃百家飯長大,現在有能力了,自然而然想要幫助他人,因此一路上雖然遊山玩水,但若遇見不平之事,少不得管上一管。
“呔,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你等攔路搶劫不算,還要殺人滅口,……”李淳風手按一柄路邊鐵匠鋪子裏三五錢銀子就可買到,純粹讓文人漲膽的長劍,做出一副正氣凜然的樣子。
在他旁邊,陸文綺含笑站立,敬仰、愛慕似的看著李淳風,眼睛一眨不眨,完全無視前麵的匪徒,以及身後的商隊,像極了傾慕俊美少俠的花癡女。隻是這“花癡女”長得非常漂亮,有一種仿若寒梅般的素雅,讓無論商隊還是匪徒,都不免心動。
隻是商隊人人帶傷,雖則心動,但權衡一下,還是性命為重。可匪徒不同,見陸文綺愛慕的看著李淳風,心中嫉妒之火熊熊燃燒,越燒越烈,哪有耐心等李淳風說完,於是當先就有幾名自持身強力壯的嘍囉揮刀衝上去,想要將這羅哩羅嗦的家夥砍翻。
“唉!”李淳風故意長歎一聲,仿若教書的夫子見到頑劣的學生一般,隨後不過裝飾用的長劍化為點點寒星,刺穿了幾個嘍囉的咽喉,送他們歸了西。
“好劍法!”匪徒首領輕輕鼓掌稱讚一句,“少俠你就此退去,我保證絕不追究,如若不然,我少不得要為幾個手下做主,取你性命!”
這首領說得好聽,仿佛自己寬宏大量一般,實則卻是見李淳風一劍又快又急,雖自己苦練一身鐵布衫,能防住這一手快劍,但見其所用裝飾似的長劍,十有八九並非真本事,恐怕尚有底牌未露。兩相爭鬥起來,實無必勝的把握,因此才會大違本性出言勸說。
李淳風淡淡一笑,自然不會被一個山賊土匪嚇退,否則豈不成了修行界的笑話,被人念叨個幾百年,因此反問道:“看你身強力壯,又有武藝在身,為何要攔路搶劫?不如收手退去。”
“哼,不搶劫,我吃什麽,喝什麽!”首領說的理直氣壯,而他手下那群嘍囉更覺得理所當然。
見此,李淳風眉頭一皺,卻不想在勸下去。這年月風調雨順,吏治清明,隻要開墾一塊荒地,足以養活一家老小。而若有雄心壯誌,卻也可以投入軍隊,自有立功升遷的機會。
但有些人既不願幸勤勞動,又嫌棄從軍危險,隻想著欺壓良善。對於這種人,除非自己舌綻蓮花,否則絕對勸不動對方,縱然一時畏於自己的武力,答應改過自新,但過不多久,甚至自己剛一離開,此人必然重操舊業。
“罷了!”李淳風話音剛落,便一劍刺下。憑他的力量,所謂鐵布衫不比一張白紙好上多少,隻是一劍,就將首領殺死,然後也不玩什麽隻誅首惡的把戲,長劍化為狂風暴雨,不等那些嘍囉反應過來,就將他們一並殺死。若他們走的快些,或者首領走的慢些,還能聚在一起,喝上一口孟婆秘製的熱湯,最後敘一敘情誼。
商隊主事之人見匪徒一下子全都死去,比割韭菜還要簡單許多,不免就是一愣,當他迴過神來,想要感謝李淳風之時,就見麵前哪還有這對年輕男女的影子,隻得無奈輕歎幾句“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之類的話語,然後指揮手下,包紮傷口,收斂屍體,將己方死去的護衛與夥計抬上馬車,拉迴去安葬,對於匪徒一方的屍體,則隨便找個草堆樹叢,胡亂一拋也就是了。
當這瑣事做完,商隊方才繼續上路,並一路傳播著李淳風、陸文綺行俠仗義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