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世雄第三招“洞天劍法”不及發出,卻已被朱文羽那其快無比的劍招鋪天蓋地地撲來。餘世雄以四十八路“飛虹劍法”馳名江湖,“洞天劍法”並不輕用,那“飛虹劍法”本就是快劍,餘世雄也以快劍見長,此時朱文羽以快劍主動攻來,他便不由自主地以快打快,隻是雖然兩人身形都是極快,卻絲毫不聞劍交之聲,全都是劍如半招即收,絕不使老,朱文羽仍是一身黑黑的夜行衣,餘世雄則是一襲灰衫,一黑一灰,便如兩團影子般纏繞在一起,守在周圍的五毒教弟子幾乎連他們的人影都看不清了,更別說看明白他們用的什麽劍招了。
五毒教主“飄渺仙姝”何紅花在一旁看著,心中暗自感歎:“怪不得瑪雅這丫頭天天念叼什麽朱哥哥,這小子武功果然不同凡響,年紀輕輕就有如此成就,我五仙教中沒一個有他這樣的人才,隻可惜他是我天衣盟的生死對頭,他越強便越對我不利。”
那戴興成戴先生雖不懂武功,但看那朱餘二人激鬥若此,也心知到了關鍵之時,眼珠子一轉,已是有了主意,站在廊下,高聲道:“朱大人,快棄劍投降吧,我天衣盟愛惜人才,朱大人隻要入我天衣盟中,盟主自會重用。”
朱文羽哪會理他這一套?直若未聞,身形絲毫未緩。
“朱大人,在下已派五仙教的蔣護法韓護法出莊,去你和唐姑娘所住之處請唐姑娘了,朱大人在莊中做客,如何能將唐姑娘冷落在外邊?戴某便替你請她來,讓你們在莊中敘舊可否?”戴興成笑道。
朱文羽大驚。
方才進莊之後發現入了圈套,他便一直凝神對付餘世雄,竟已忘了在莊外農家等候的唐韻,此時進莊已有許久,唐韻必定已十分著急。更糟的是天衣盟既然知道自己從京城跟來了,在莊中設下局讓自己鑽,那麽自己和唐韻的一舉一動必然都落入天衣盟眼中。自己進莊被困,剩下唐韻一個人,武功不高,五毒教兩個護法出馬,唐韻情勢已是十分危急,弄不好現在都已落入天衣盟之手!
朱文羽冷汗淋淋而下,心知這一切都是那戴興成弄的鬼,此人雖然不通武功,卻是智計百出,了了幾句話便弄得自己心神大亂,且乘他朱文羽被困莊中而去擒唐韻,此計不可謂不毒。朱文羽對那戴興成恨之入骨,朝那餘世雄猛攻幾劍,將他逼退半步,左手往懷中一掏,摸出幾粒棋子,甩手便朝那戴興成打去,這一下含憤出手,那是何等勁力?那棋子便如流星一般直射戴興成。戴興成話剛說完,笑容未斂,那棋子已近前胸,他不會武功,朱文羽這下又出其不意,數顆棋子盡數打在戴興成前胸之上,頓時鑽出幾個血窟窿來,戴興成一聲慘叫,腿一軟,倒在地上,何紅花等人忙過來看時,那戴興成已是氣絕而亡。
朱文羽這一抽空甩出棋子,身形已慢,餘世雄何等快劍?飛虹劍法一招接一招綿綿不絕一氣嗬成,頓時在朱文羽左肩頭上劃出一道血槽,冉冉流血不止。
本來朱文羽要應付餘世雄便已十分吃力,此時肩頭受傷,旁邊又是五毒教中人虎視眈眈地圍著,朱文羽知今日實難幸免,心生必死之念,反倒豪氣頓生,大笑道:“餘掌門,今日我們便打個痛快,如何?”手中卻又是絲毫不緩,轉身又和餘世雄鬥在一起。
“朱公子放心,若你真的命喪我劍下,我保證唐韻姑娘的周全,不會讓他受什麽委屈。”餘世雄一邊遊走身形一邊道,這句話倒是語出至誠,一來餘世雄認為朱文羽才是天衣盟最大的死敵,至於唐韻,不過是個小丫頭而已,殺之無益,反而造成和唐門的深仇。雖說天衣盟先前便有意挑撥少林寺和唐門的恩怨,但如今天衣盟正醞釀舉事之事,多少大事要辦,如何會為了要殺一個小小的唐韻正麵與唐門為敵?唐門精擅暗器毒物,並不是個好惹的主兒,真要惹忙了唐門,專門派高手來搗亂,才是得不失之舉。若真是在此殺了朱文羽,那把唐韻送迴去還不是小菜一碟?
“哈哈,多謝餘掌門了,餘掌門一派之主,言出必行,我是信得過的。今日若真死於餘掌門劍下,朱某也算是三生有幸了。”朱文羽朗笑道。
“朱公子小心,我要變招了!”餘世雄道。
“朱某接下了!”朱文羽也喝道。
驀然間,餘世雄身形一變。朱文羽隻覺他原本飄逸瀟灑的身形突然變得十分飄忽,竟如沒半分重量,身子忽東忽西,忽進忽退,直讓人捉摸不定,似幻似真,居然有點陰森森的鬼氣一般,那飛虹劍法也變得極是奇詭莫測,猶如鬼魅,讓人看來心頭不禁湧起一股寒意。
“這是人是鬼?”朱文羽心中暗叫道。他自小在宮中看侍衛們比武,可說見識過無數怪異武功,但如餘世雄此時這般的身法劍法,如風吹柳絮,水送浮萍,實非人間氣象。
朱文羽打起精神,著力應付餘世雄那飄摸不定的劍法劍招,突又覺頭上有一種陰森森的涼氣,百忙之時抬頭一看,大吃一驚,那餘世雄右手拿著如意劍,使出鬼魅一般的劍招,居然左手箕張,五指虛扣,正朝朱文羽頭頂抓來!
朱文羽大駭,腳下一個急點,身形急向旁邊躍出,哪知餘世雄如影隨形般也急速湊了過來,依舊是五指虛扣地直奔著朱文羽頭頂而來,看那架勢,似乎非得要在朱文羽頭頂之上抓出五個窟窿出來,若真叫它碰上,隻會落得個頭顱橫裂,**迸流之局
朱文羽在宮中隨那些侍衛學武,天下各門各派的武功可謂沒有沒見過的,就算有些獨門絕招沒見過至少也看到過同路數的同門招式,卻是從未見過如此武功,有如從鬼蜮中鑽出來的邪派魔鬼,一隻手每一著每一式都不離敵手頭頂要害,招招意欲致人死命,慘白的五根手指便如骷髏白骨一般,陰狠毒辣,看一眼都覺心底發涼,莫說青城派身為中原武林名門正派,派中武功以劍法見長,或勢沉凝重,或輕盈靈便,但都是堂堂正正的正派招數,從未見過有如此功夫,就算放眼整個中原武林,隻怕也從未有人見過這等陰毒狠辣的武功。
這餘世雄身為青城派掌門,居然會使出這等邪派功夫,實是讓人意外之極。
朱文羽本就因方才用棋子射殺戴興成之時被餘世雄的如意劍劃傷了左肩,雖如意劍上並未喂毒,但劍勢中飽含餘世雄的內力,激蕩之下傷口甚大,更何況此時正是二人劇鬥之下,朱文羽須得全力應付餘世雄的來招,根本不及騰出手來點穴止血,也不及運起冰息功封穴,再鬥得片刻,已是血流不止,身形略有微滯。此時餘世雄再使出這路毒爪功夫,朱文羽更是閃避不及,隻聽幾聲裂帛撕響,原來朱文羽百忙之中身形實在騰挪不開,隻得硬生生將腦袋偏開半尺,餘世雄右手如意劍和朱文羽手中的雷霆劍相架,左手的五指卻已急速地朝朱文羽頭頂扣下,被他偏開腦袋,正好扣在右肩之上,五根白白的手指撕開朱文羽肩頭衣服,一下插入右肩之中,入肉半寸有餘。還幸得朱文羽也是內力渾厚,五指入肉之時,易氣養生訣內力感應,已是卸去大部勁力,否則這一插還不得深過兩寸,直將琵琶骨都給戳斷?
其實餘世雄這手利爪功夫,乃是二先生尤漢義所授,數年之前,二先生尤漢義找到餘世雄,請他出任這天衣盟的盟主,餘世雄隻當尤漢義這個名不見經傳之人胡言亂語,並未在意,誰知那二先生尤漢義提出與他比武,以這路飄忽不定形如鬼魅的利爪功夫傷了餘世雄,餘世雄為之歎服,後尤漢義又力陳建立天衣盟後會對青城派成為中原武林領袖門派有極大助益,還答應將此路利爪功夫傳授給餘世雄,終令餘世雄心動,答應出任天衣盟盟主,不過條件是與青城派無幹,隻是自己入盟,並極力堅持此節,否則寧死不從。尤漢義執拗不過,隻得答應了餘世雄的條件,將此功夫傳授給了他。餘世雄本就是聰明絕頂之人,否則也當不上青城派的掌門,自學這路利爪功夫後,又考慮不可廢棄先前的劍法,便專心習練左手利爪,直練到右劍左爪能同時使出的境地,武功又更上了一層。
不過尤漢義卻並未告知餘世雄這路武功的名字其實叫做“九陰白骨爪”,一來尤漢義在偶然的機遇間得到這門武功,怕隨意說出走露風聲,再說尤漢義本非武林中人,並不知這“九陰白骨爪”的來曆。也正因如此,於武林掌故十分熟悉的餘世雄才從未想到過自己所學的這路武功居然便是百餘年前令江湖中人聞名喪膽的“九陰白骨爪”。
說起這九陰白骨爪,還得從數百年前的《九陰真經》說起。那《九陰真經》據傳乃是數百年前前宋政和年間一個叫黃裳的人所撰。當時徽宗皇帝欲刻“萬壽道藏”。委派刻書之人便是黃裳。一卷一卷地細心校讀,由此精通道學,更悟得了武功中的高深道理,無師自通,成為一位武功大高手。他後來與人結仇,被人殺了全家,獨自躲入深山之中,日夜鑽研武功,待成武功大成,已過了四十多年。他大悟大徹,再不想報仇之事,將所想到的法門寫成了上下兩卷書,這便是《九陰真經》。
五毒教主“飄渺仙姝”何紅花在一旁看著,心中暗自感歎:“怪不得瑪雅這丫頭天天念叼什麽朱哥哥,這小子武功果然不同凡響,年紀輕輕就有如此成就,我五仙教中沒一個有他這樣的人才,隻可惜他是我天衣盟的生死對頭,他越強便越對我不利。”
那戴興成戴先生雖不懂武功,但看那朱餘二人激鬥若此,也心知到了關鍵之時,眼珠子一轉,已是有了主意,站在廊下,高聲道:“朱大人,快棄劍投降吧,我天衣盟愛惜人才,朱大人隻要入我天衣盟中,盟主自會重用。”
朱文羽哪會理他這一套?直若未聞,身形絲毫未緩。
“朱大人,在下已派五仙教的蔣護法韓護法出莊,去你和唐姑娘所住之處請唐姑娘了,朱大人在莊中做客,如何能將唐姑娘冷落在外邊?戴某便替你請她來,讓你們在莊中敘舊可否?”戴興成笑道。
朱文羽大驚。
方才進莊之後發現入了圈套,他便一直凝神對付餘世雄,竟已忘了在莊外農家等候的唐韻,此時進莊已有許久,唐韻必定已十分著急。更糟的是天衣盟既然知道自己從京城跟來了,在莊中設下局讓自己鑽,那麽自己和唐韻的一舉一動必然都落入天衣盟眼中。自己進莊被困,剩下唐韻一個人,武功不高,五毒教兩個護法出馬,唐韻情勢已是十分危急,弄不好現在都已落入天衣盟之手!
朱文羽冷汗淋淋而下,心知這一切都是那戴興成弄的鬼,此人雖然不通武功,卻是智計百出,了了幾句話便弄得自己心神大亂,且乘他朱文羽被困莊中而去擒唐韻,此計不可謂不毒。朱文羽對那戴興成恨之入骨,朝那餘世雄猛攻幾劍,將他逼退半步,左手往懷中一掏,摸出幾粒棋子,甩手便朝那戴興成打去,這一下含憤出手,那是何等勁力?那棋子便如流星一般直射戴興成。戴興成話剛說完,笑容未斂,那棋子已近前胸,他不會武功,朱文羽這下又出其不意,數顆棋子盡數打在戴興成前胸之上,頓時鑽出幾個血窟窿來,戴興成一聲慘叫,腿一軟,倒在地上,何紅花等人忙過來看時,那戴興成已是氣絕而亡。
朱文羽這一抽空甩出棋子,身形已慢,餘世雄何等快劍?飛虹劍法一招接一招綿綿不絕一氣嗬成,頓時在朱文羽左肩頭上劃出一道血槽,冉冉流血不止。
本來朱文羽要應付餘世雄便已十分吃力,此時肩頭受傷,旁邊又是五毒教中人虎視眈眈地圍著,朱文羽知今日實難幸免,心生必死之念,反倒豪氣頓生,大笑道:“餘掌門,今日我們便打個痛快,如何?”手中卻又是絲毫不緩,轉身又和餘世雄鬥在一起。
“朱公子放心,若你真的命喪我劍下,我保證唐韻姑娘的周全,不會讓他受什麽委屈。”餘世雄一邊遊走身形一邊道,這句話倒是語出至誠,一來餘世雄認為朱文羽才是天衣盟最大的死敵,至於唐韻,不過是個小丫頭而已,殺之無益,反而造成和唐門的深仇。雖說天衣盟先前便有意挑撥少林寺和唐門的恩怨,但如今天衣盟正醞釀舉事之事,多少大事要辦,如何會為了要殺一個小小的唐韻正麵與唐門為敵?唐門精擅暗器毒物,並不是個好惹的主兒,真要惹忙了唐門,專門派高手來搗亂,才是得不失之舉。若真是在此殺了朱文羽,那把唐韻送迴去還不是小菜一碟?
“哈哈,多謝餘掌門了,餘掌門一派之主,言出必行,我是信得過的。今日若真死於餘掌門劍下,朱某也算是三生有幸了。”朱文羽朗笑道。
“朱公子小心,我要變招了!”餘世雄道。
“朱某接下了!”朱文羽也喝道。
驀然間,餘世雄身形一變。朱文羽隻覺他原本飄逸瀟灑的身形突然變得十分飄忽,竟如沒半分重量,身子忽東忽西,忽進忽退,直讓人捉摸不定,似幻似真,居然有點陰森森的鬼氣一般,那飛虹劍法也變得極是奇詭莫測,猶如鬼魅,讓人看來心頭不禁湧起一股寒意。
“這是人是鬼?”朱文羽心中暗叫道。他自小在宮中看侍衛們比武,可說見識過無數怪異武功,但如餘世雄此時這般的身法劍法,如風吹柳絮,水送浮萍,實非人間氣象。
朱文羽打起精神,著力應付餘世雄那飄摸不定的劍法劍招,突又覺頭上有一種陰森森的涼氣,百忙之時抬頭一看,大吃一驚,那餘世雄右手拿著如意劍,使出鬼魅一般的劍招,居然左手箕張,五指虛扣,正朝朱文羽頭頂抓來!
朱文羽大駭,腳下一個急點,身形急向旁邊躍出,哪知餘世雄如影隨形般也急速湊了過來,依舊是五指虛扣地直奔著朱文羽頭頂而來,看那架勢,似乎非得要在朱文羽頭頂之上抓出五個窟窿出來,若真叫它碰上,隻會落得個頭顱橫裂,**迸流之局
朱文羽在宮中隨那些侍衛學武,天下各門各派的武功可謂沒有沒見過的,就算有些獨門絕招沒見過至少也看到過同路數的同門招式,卻是從未見過如此武功,有如從鬼蜮中鑽出來的邪派魔鬼,一隻手每一著每一式都不離敵手頭頂要害,招招意欲致人死命,慘白的五根手指便如骷髏白骨一般,陰狠毒辣,看一眼都覺心底發涼,莫說青城派身為中原武林名門正派,派中武功以劍法見長,或勢沉凝重,或輕盈靈便,但都是堂堂正正的正派招數,從未見過有如此功夫,就算放眼整個中原武林,隻怕也從未有人見過這等陰毒狠辣的武功。
這餘世雄身為青城派掌門,居然會使出這等邪派功夫,實是讓人意外之極。
朱文羽本就因方才用棋子射殺戴興成之時被餘世雄的如意劍劃傷了左肩,雖如意劍上並未喂毒,但劍勢中飽含餘世雄的內力,激蕩之下傷口甚大,更何況此時正是二人劇鬥之下,朱文羽須得全力應付餘世雄的來招,根本不及騰出手來點穴止血,也不及運起冰息功封穴,再鬥得片刻,已是血流不止,身形略有微滯。此時餘世雄再使出這路毒爪功夫,朱文羽更是閃避不及,隻聽幾聲裂帛撕響,原來朱文羽百忙之中身形實在騰挪不開,隻得硬生生將腦袋偏開半尺,餘世雄右手如意劍和朱文羽手中的雷霆劍相架,左手的五指卻已急速地朝朱文羽頭頂扣下,被他偏開腦袋,正好扣在右肩之上,五根白白的手指撕開朱文羽肩頭衣服,一下插入右肩之中,入肉半寸有餘。還幸得朱文羽也是內力渾厚,五指入肉之時,易氣養生訣內力感應,已是卸去大部勁力,否則這一插還不得深過兩寸,直將琵琶骨都給戳斷?
其實餘世雄這手利爪功夫,乃是二先生尤漢義所授,數年之前,二先生尤漢義找到餘世雄,請他出任這天衣盟的盟主,餘世雄隻當尤漢義這個名不見經傳之人胡言亂語,並未在意,誰知那二先生尤漢義提出與他比武,以這路飄忽不定形如鬼魅的利爪功夫傷了餘世雄,餘世雄為之歎服,後尤漢義又力陳建立天衣盟後會對青城派成為中原武林領袖門派有極大助益,還答應將此路利爪功夫傳授給餘世雄,終令餘世雄心動,答應出任天衣盟盟主,不過條件是與青城派無幹,隻是自己入盟,並極力堅持此節,否則寧死不從。尤漢義執拗不過,隻得答應了餘世雄的條件,將此功夫傳授給了他。餘世雄本就是聰明絕頂之人,否則也當不上青城派的掌門,自學這路利爪功夫後,又考慮不可廢棄先前的劍法,便專心習練左手利爪,直練到右劍左爪能同時使出的境地,武功又更上了一層。
不過尤漢義卻並未告知餘世雄這路武功的名字其實叫做“九陰白骨爪”,一來尤漢義在偶然的機遇間得到這門武功,怕隨意說出走露風聲,再說尤漢義本非武林中人,並不知這“九陰白骨爪”的來曆。也正因如此,於武林掌故十分熟悉的餘世雄才從未想到過自己所學的這路武功居然便是百餘年前令江湖中人聞名喪膽的“九陰白骨爪”。
說起這九陰白骨爪,還得從數百年前的《九陰真經》說起。那《九陰真經》據傳乃是數百年前前宋政和年間一個叫黃裳的人所撰。當時徽宗皇帝欲刻“萬壽道藏”。委派刻書之人便是黃裳。一卷一卷地細心校讀,由此精通道學,更悟得了武功中的高深道理,無師自通,成為一位武功大高手。他後來與人結仇,被人殺了全家,獨自躲入深山之中,日夜鑽研武功,待成武功大成,已過了四十多年。他大悟大徹,再不想報仇之事,將所想到的法門寫成了上下兩卷書,這便是《九陰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