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乙被若虛先生的鎖元之陣迷了心神,等醒悟過來,眼前已不見了師徒二人的蹤影。


    他心中微驚,但並不擔心。


    如今他已知道,若虛先生是不會加害於楊熙的,而有他在側,這世上怕也無人能對楊熙不利。


    他掠向前方,攀上方才若虛先生佇立的殘牆,果然在廢城牆頭的殘雪中找到了師徒二人離開的足跡。


    他循跡前行,走出數百步遠近,堪堪便到城下崖畔,再往前行便是滔滔江岸。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la">xiaoshuting.la</a>


    足跡到此而止。


    小乙學武之後,目力雖不如楊熙,也算得上佳,在四圍仔細查探一陣之後,便看見了一片石壁之下的新雪殘泥。


    再仔細查看,他也陷入了機關設計者的圈套,隻當是那石壁後麵有什麽密道,若虛先生和楊熙是進入密道中去了。


    殊不知密道雖有,但卻不是在石壁之後,而是在自己的腳底下麵,這卻是他陷入目障了。


    不過小乙倒是沒有思索打開密道之法,一來是因他對機關之術一無所知,二來也怕將密道機關弄壞,反而讓不知身在何處的楊熙師徒難以出來。


    知道這二人正在不遠的某處,小乙心中頓安。


    如今隻能等候。


    他便沿著石牆盤膝坐下,勉力運起體內殘存不多的真氣,沿著體內經絡不絕運轉。


    他身上衣衫單薄,體內真氣又在救護楊熙之時幾乎全數耗盡,冷風唿嘯之中,他隻覺全身不住顫抖,直欲找個地縫鑽進去取暖。


    但他依然沒有走。


    小乙原本隻是一個街頭小民,隻是比旁的少年多吃了些苦頭,才多了些際遇,可他從來不覺得自己命運不好。


    相反,他隻覺自己的運氣超乎常人,雖然多曆艱險,但也迭遇貴人。


    不是遇到楊熙,他也許現在還在城外長亭賣茶。


    不是遇到韓狗兒,此時他早已成為長安城枯井中的一具幹屍。


    不是遇到杜稚季、張逸雲,他又如何知道什麽才是大俠風範,如何能學到一身武藝?


    不是遇到小蕊兒,他如何在這茫茫人世間感受到一絲別樣的溫柔?


    所以他對與每一個人的關係都倍加珍惜。他一定要等著楊熙安全出現,才能真正放下心來。


    他這真氣運轉的法子,是逸雲臥床養傷之時,似乎很隨意地傳給他的,傳功之時,逸雲笑言這隻是一門下三流的法門,隻適合小乙這等愚鈍的少年學習。但如今迴想起來,以逸雲前輩那等脾性,如何肯費那許多功夫,隻為傳他一門下三流的運氣法門?


    彼時他大字不識一個,自然也不知什麽經絡關樞,是逸雲一寸一寸為他指出行功路線,才讓他由懵懵懂懂轉為半懂不懂,其中所耗功夫光陰,若不是逸雲隻能臥床,早已煩到撒手而去。


    後來楊熙教導小乙習字,也曾給他指出身上經絡關樞的名稱走向,小乙迴想起逸雲教他的口訣,才終於如撥雲見霧,將這門運氣的法子融會貫通。


    這門真氣運轉之法名叫龍虎九轉術,是將體內的真氣化作兩個循環,一陰一陽,陰經從足至手,貫穿足太陰、足少陰、足厥陰,上行至手太陰、手心主,至至心主之脈,陽


    經則由手至足,連綴手少陽、手太陽、手陽明,下行至足陽明、足少陽,乃至足太陽之脈,又為一動一靜,模擬龍虎相搏相峙之形,龍蟄為陰,虎起為陽,循環一周,又轉為虎陰龍陽,在不斷的磨礪切磋中將真氣培養壯大,反哺肉身。


    故而小乙初時體內真氣雖弱,但勉力將陰陽兩氣運轉一個周天,體內便有龍騰虎嘯之勢,真氣便即逐步增長,體內自然生發縷縷暖意。


    而且小乙奮不顧身救護楊熙之時,幾乎將體內真氣全數度出,此刻將體內的真氣由絲絲縷縷培育壯大,新生的真氣可謂無比精純,而且再也不是由逸雲當初留在他體內的真氣所生的外物,而是真正屬於小乙自己的東西了。


    這好比外財來得容易,但散發出去也無比簡單,自己一分一毫積累下來的財富,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錢財。而且此時他已得了“賺錢”的法門,雖然此時真氣尚還弱小,但假以時日,未必不能比往日更勝一籌。


    小乙閉眼運功,身上的顫抖不知不覺地慢慢消失,原本蒼白的臉上也透出絲絲紅暈,發間竟然嫋嫋騰起一股白氣,在寒風之中亦是聚而不散。


    若是有練氣的術士在此,看到這景象怕不是要驚掉下巴!


    因為這儼然便是許多術士終其一生也難以達到的祥雲聚頂之相,隻有體內真氣如烘爐一般熊熊運轉,才能在冰天雪地之中,讓頭頂白氣凝而不散!


    小乙此時還不知道,自己無意之中跨過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門檻,達到由內而外,氣貫十一脈的境界,這等好運,真是別人嫉妒都嫉妒不來。


    試問誰敢舍得一身真氣,乃至一條性命,奮不顧身地為他人續命?


    ---------------------


    此時此刻,地下十丈的藏書庫中,楊熙終於將那一庫三萬二千九百五十四卷藏書全數記在心裏,饒是他如今神念錘煉有成,已晉化虛之境,記下這許多藏書,也已耗盡了他的精神和體力。


    但當他迴過神來,卻忽然發現,先生在以神通為他展看書籍之時,竟然一心二用,一邊研墨揮毫,在身邊一架石案上寫下六十餘卷書冊!


    先生的神念之力,真可謂浩如煙海!


    此時楊熙已然知曉,這浩繁的藏書中,不僅有自古流傳下來的百家書典,更有曆代大家所作的學問精華,每一代司書人都會將本時代最有代表性的書籍默記下來,充實到這書庫當中,以傳後人。


    如今這一庫書卷,已經要超過三萬三千卷了。


    可是這些藏書就算流傳下去,何時才能重見天日?


    許是看出了楊熙的心思,若虛先生看著他道:“熙兒,我將這些書卷傳承於你,但不希望你隻是一名司書人。司書之人無性無情,隻將傳承知識作為最重要的任務,但是你卻是個有情有義的孩子,我希望你不要成為傳承這些知識的工具,而要做這些知識的主人!”


    楊熙似乎懂了,他凝神道:“我知道,先生是想讓我....將書中的知識為幾所用,但是我更想將這些知識,用在為蒼生造福之上!”


    他又想起災害頻仍的神州大地,想起那無衣無食的黎民百姓,又迴想起自己看到這一切的無能為力,那種痛苦,仍然深深印在他的


    心中。


    甚至比他記起自己的淒慘身世,還要更痛苦,更無奈。


    他所記住的這些書籍,既有水利備荒之途,更有先進的農耕之法,也有匪夷所思的營造機關之術,也不缺經天緯地,治理萬民的良方妙策,若是用之於天下,何愁萬民不飽暖,天下不太平?


    若虛先生歎道:“獨善一身易,兼濟天下難那!你不以己悲,不沉溺於過去的痛苦,還能有如此誌向,為師自然很是欣慰。但是若要將這些知識策略用於天下,又何其容易?”


    “最上策者,自然是成為帝王。有這些書中的知識,再有便利萬民之心念,加上獨斷天下的地位,成為千古明君又有何難?如今道路已經為你鋪就,隻要你願意,那個位子不是不能去想!”


    楊熙不禁打了個寒噤,原來先生仍未放棄讓自己成為天子的願望,這一庫藏書,數不盡的知識,便是最後也是最大的誘惑。


    “中策者,便是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朝堂之上,無不賓服,四宇之內,無不敬拜,便連殿上至尊,也要忌憚你三分!如此地位,如此權勢,才能將胸中所學鋪張宇內,便如董夫子以一人之力揚天下儒術,如王巨君以七策之功綏靖宇內之沸騰。但是為臣之道,終於還要受製於皇權,何時天子對你生出猜忌,便是大勢將去之時了。”


    楊熙想起那跋扈不可一世的翟方進,最後落得自鳩而亡,那權傾朝野的王巨君,也終於黯然退場,作為大臣雖然顯赫,但終逃不過天子的製約。


    想到此處,他隻覺背後冷汗涔涔。


    “還有個下策,”若虛看著楊熙臉上忽晴忽暗,顯然心中不知已經做了多少掙紮,便笑道,“那就是如我一般,做一個教書先生。我誌不在此,隻教了你一個學生,好在你學得爭氣,將這一庫的書卷全部學了去,沒有枉費我十數年的光陰。你若想將這些學問散布世間,大可收些弟子,因材施教,讓他們將這些絕學傳承下去,讓知識自去找那應用之處,也不失一個法子。”


    樹木容易,樹人卻難,數十年光陰,又能教出多少良材?若是靠著自己一人,何時才能將這些書卷中的知識,全數教給世人?


    但是楊熙眼睛卻是一亮。


    靠著自己一人,自然是無法做到將這些知識全數教授出去,但是自己若有弟子,弟子也可以將這些知識繼續傳承。自己若能將這些知識匯編成《七略》那等類書,將之置於學宮,不就可以裨益萬世?


    他終於理解了當年劉子駿千方百計要將今文經學納入太學的目的,也終於明白了百家盟支持劉子駿,扶持定陶王上位的原因。


    帝王之家,繼嗣乃是最大之事,多少因由皆從此而起。


    平凡的人家,時時有人祭祀,才算香火不絕。


    而一門學問,隻有能夠傳諸後世,才算源遠流長。


    這世間的一切,原來都是為了傳承!


    若虛先生看到楊熙眼中越來越盛的光芒,不由得哈哈一笑,站起身來。石案上的書卷無風自動,紛紛如遊魚入海,跳入若虛先生身後一個空置的書架。


    若虛先生以指為劍,劃石如粉,隻見一陣火星亂冒,已在書架頂端刻下“若虛”二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鼎風雲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湛青是條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湛青是條龍並收藏九鼎風雲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