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楊熙早晨來到尚書署中,卻見公房之內滿地奏疏亂擺,無人整理,本應收拾奏疏的兩個小廝卻呆在一旁竊竊私語,無心幹活。
楊熙心中微怒,走上前去道:“這都何時了?怎麽還不去搬運奏疏?”
其中一個小廝迴過頭來,陪笑道:“楊郎官息怒,今日...今日天子不豫,內朝的奏疏都沒有批下來,剛才尚書令唐大人傳下話來,說是暫且不用向宮中搬卷宗了。”
“那你等也不能在此偷懶!”忽然一個威嚴的聲音從後響起,“快些將這些奏疏收拾起來,送到各曹草閱!”
三人吃了一驚,連忙迴身作揖道:“鄭尚書長樂。”
從外麵走來的是一個中年官員,身量不甚高,但峨冠博帶,麵帶威嚴。此人正是左尚書仆射鄭崇,一個嚴謹正直的官員,也是楊熙的頂頭上司。
兩個小廝見是鄭尚書來,隻好息了偷懶耍滑的心思,趕緊去收拾奏疏,往來搬運。
楊熙見鄭崇是從內宮方向而來,不由得低聲問道:“天子...天子現在如何?”
鄭崇為人端方,為臣也是循規蹈矩,從不在私下議論天子的事情,隻是搖搖頭,歎息一聲,轉身走去了。
天子在沒即位之前,身子便質弱不堪,先帝大行那夜,又受了驚嚇,每日都噩夢連連,寢食不安,身子一直不好,時不時地寢疾在床,一切政事悉聽祖母傅太後安排。
等到他驚覺朝政全被丁、傅兩家外戚把持,又想平衡朝堂勢力,這才拔擢平當、王嘉二人,可是已經於事無補,悔之晚矣。
天子身子抱恙,乃是天下之大忌。這就說明天子壽數不永,必須早圖後嗣。
先帝因無嗣而生出許多事端,一場爭嗣之變,帶來朝堂上影響深遠的浩劫。如今的天子也無後嗣,兼之身體狀況時好時壞,群臣無不心憂不已,但是新皇即位不久,誰敢提起這事?
嘴上不說,人人心裏卻都犯了嘀咕:難道新皇也要陷入無嗣的尷尬境地,將來又要重演一次藩王爭嗣的鬧劇?
終於,還是有一名臣子上疏說起此事。這人姓鮑名宣,是朝上諫議大夫,他雖然平素敢於諫諍,但事關大統,也不敢明而言之,隻是委婉地提出,天子無嗣,應以天下為重,廣納後妃,興子嗣事。
雖然他已說得足夠委婉,天子仍然勃然大怒。
原來天子身上這疾病叫做“痿痹”之疾,發病之時手足發冷,不能動彈,時常摔倒在案前榻邊。
有如此疾病苦纏,天子當然不願讓宮中妃嬪看到他手足痿弱,行動不能的樣子。甚至於他即位以來,宮中妃嬪無有得其恩幸者,深宮之中一片哀怨。
鮑宣不明其中緣由,貿然上疏,不想卻戳中了天子的痛處,若不是董賢攔著,天子當即便要將鮑宣下獄錘殺。
若天子殺了鮑宣,那麽無異於自承那方麵“不行”了,豈不要讓天下恥笑?
天子餘怒未消,竟立即下詔,讓年齡在三十歲以下的掖庭宮人全部出宮,擇人出嫁。這看似是體恤宮
<a id="wzsy" href="https://www.yawenba.net">yawenba.net</a>
人之舉,而且前代君王確實也曾這麽做過,可滿朝文武全部大驚失色。
天子剛剛即位不過兩年,怎麽竟將這後宮中的年輕女子全數趕出宮去,難道他要不近女色了麽?
不近女色,又哪來的後嗣?
這時朝上眾臣終於也不敢顧惜自身,如王嘉、平當等人,皆是紛紛直言勸諫。
可是天子一言既出,如何能夠收迴成命?
於是坊間傳說更為不堪,都道如今天子不喜女色,卻是因為寵幸董賢的緣故。
那董賢縱使受到天子信賴,又怎能將其一直留在宮中居住?這還不算,天子以董賢服侍身側難以迴家之故,竟下詔允許董賢的妻子尤氏入宮與董賢同住,真是大違禮數。
要說天子與董賢之間沒有齷齪,誰又能夠相信?
可是眾人不知道的是,天子此時身邊皆是母族中人,不論做什麽事情都受掣肘,又加上身體羸弱,不能濟事,若不是董賢在他身邊,董家還能替他掌管南北兩軍、以及皇宮少府內庫,還真不知道要出什麽亂子。
天子有恙,其恙在身,亦是在心。
沒有後嗣,便有無數人在盯著他身下的那張椅子。
終於天子被眾臣諫得煩了,在宮外選了十名良家女子充入後宮,暫時堵住了朝上悠悠之口。
可是緊接著天子又做了一件令眾臣都坐不住的事情。
他竟將董賢的妹妹董璿召入宮中,封她做了昭儀!
這還不算,天子又以宮室需要修葺的理由,征董賢的嶽父尤刊為將作大匠,主持修建宮室,第一件事便是讓他在未央宮北闕建造大宅,氣勢恢宏如同宮殿,賜予董賢一家居住,又在桂宮另起宮室,名喚“椒風”,賜給董昭儀居住,其製式堂皇,堪比皇後住的宮殿“椒房”!
董家的勢力又進一步壯大了。
這無異於向著全天下宣示,董賢便是天子最親信之人!
朝中最為驚怒的當然是天子母族,傅太後氣惱萬分自不必說,那孔鄉侯傅宴更是被氣得差點中風。因為他便是天子的嶽父,他的女兒便是如今的皇後!
天子不近女色,隻寵董賢,傅皇後自然是後宮之中最為難受的那個女子。如今天子讓這董昭儀入宮,其待遇規製堪比皇後,讓傅皇後、傅宴、傅太後乃至於傅氏全族,麵子都要丟盡了!
總算傅家還有幾個明白人,那賦閑在家的傅喜見傅太後以降,全族公卿都要發作起來,鬧上朝廷,慌忙修書一封送給傅太後,書中曉以利害,分析天子這是用董家來牽製朝堂的形勢,此時出頭隻會引起天子的不悅,於家族無甚好處。
傅太後心中雖然惱怒,但終於被傅喜說動,節製傅家眾臣莫要以此生事,傅皇後也在宮中忍氣吞聲,整日隻有以淚洗麵,也換不來天子的雨露垂恩。
天子有恙,恙在自身,亦在朝堂。
天子已經醒悟,不能任由自己的母族控製朝政,但他先前已經把先帝遺留下來的重臣驅趕殆盡,如今想要控製外戚,卻也有心無力。最
終他竟選擇了以董賢的董家為臂助,來壓製外戚的勢力,平衡朝堂的局勢。
此刻天子大力擢舉董氏一門,確實讓他們與丁、傅外戚成為分庭抗禮之勢,但是明眼之人如何看不出來,天子如此親信寵臣佞幸,無異於飲鴆止渴,異日董氏坐大,同樣是養虎為患,無人能夠控製。
想當年高宗皇帝也是抱恙在床,於是親信近臣石顯,委以朝政。這石顯把持政事之後,打擊異己,玩弄奸計,連大儒蕭望之都被他設計害死,給大漢朝造成了莫大損失。此時眾臣看到董賢如此煊赫,不由得想起舊事,皆是不寒而栗。
尚書署整日接觸的都是天子批閱的奏疏,有時便會看見奏疏上有董賢的字跡,可知天子對他信任已極,竟會讓他帶替自己批閱。
如今天子有恙,不知道又要有多少天不能批閱奏疏,自己房內堆積的奏疏卷宗,都要放不下了。楊熙苦笑一下,默默坐在案前進行草閱。
閱完幾卷,他突然看到一卷奏疏之上印著司農署的印鑒,心知定是哪個小廝分派之時不小心放錯了,這司農署的奏疏應該送到左民曹去才對。但他習慣性地打開奏疏看了幾個字,卻不由得一愣,然後忍不住一路向下看去。
這奏疏是大司農何鑄所呈,從他的奏疏之中,楊熙才知道天子下令讓將作大匠重修明渠,讓那水流改道,從“椒風”宮殿之前流過,但何鑄以為重修明渠靡費過甚,不願撥付錢鈔,因此上疏諫止。
這在別人看來,其實隻是很尋常的一件內朝外朝博弈之事,天子想要修建宮室景觀,大司農不同意,兩方在奏疏當中互相扯皮,最後終有一方是要屈服。
這種事數不勝數,原也沒什麽稀奇。
但是楊熙卻知道,那明渠底下,藏著一尊華夏神物,禹鼎!
先帝在時,他有幸隨著先生見過那渠下禹鼎出水,其神妙之處,語言難明。
而且那禹鼎之中,蘊藏著一枚金丹,傳說可以生死人,肉白骨,令人長生久視。可先帝即便得了金丹,最終也如凡人一般逝去,讓那傳說蒙上了一層似是而非的神秘色彩。
此時那禹鼎沉在水下,以機關控製,隻有用傳國玉璽作為鑰匙,才能將它升出水麵。可如今傳國玉璽掌握在王太皇太後的手中,天子費盡心機也未曾將其取迴。
若天子要得到明渠之下的禹鼎,那就隻能開挖水道,讓整條明渠改道而行!
他默默迴憶那明渠方位,發覺那禹鼎正是沉在“椒風”殿的下遊!
天子命人重修明渠,竟是想要強行撈起河底的禹鼎麽!?
難道說...難道說天子想要借助鼎中的靈丹來醫治自己的痼疾?
他又想起先生帶他入宮見識禹鼎的情形,隻有順天應命,時辰對應,兼有十數年龍氣浸潤之功,山河溫養之力,那禹鼎之內才能蘊出金丹。
就算如此,那金丹也是逃遁外空,消失無蹤。可知仙緣渺渺,並不是隨便就能得到,天子如此惶急,想要開鼎取丹,怕也隻能看見其中空空如也罷。
楊熙心中微怒,走上前去道:“這都何時了?怎麽還不去搬運奏疏?”
其中一個小廝迴過頭來,陪笑道:“楊郎官息怒,今日...今日天子不豫,內朝的奏疏都沒有批下來,剛才尚書令唐大人傳下話來,說是暫且不用向宮中搬卷宗了。”
“那你等也不能在此偷懶!”忽然一個威嚴的聲音從後響起,“快些將這些奏疏收拾起來,送到各曹草閱!”
三人吃了一驚,連忙迴身作揖道:“鄭尚書長樂。”
從外麵走來的是一個中年官員,身量不甚高,但峨冠博帶,麵帶威嚴。此人正是左尚書仆射鄭崇,一個嚴謹正直的官員,也是楊熙的頂頭上司。
兩個小廝見是鄭尚書來,隻好息了偷懶耍滑的心思,趕緊去收拾奏疏,往來搬運。
楊熙見鄭崇是從內宮方向而來,不由得低聲問道:“天子...天子現在如何?”
鄭崇為人端方,為臣也是循規蹈矩,從不在私下議論天子的事情,隻是搖搖頭,歎息一聲,轉身走去了。
天子在沒即位之前,身子便質弱不堪,先帝大行那夜,又受了驚嚇,每日都噩夢連連,寢食不安,身子一直不好,時不時地寢疾在床,一切政事悉聽祖母傅太後安排。
等到他驚覺朝政全被丁、傅兩家外戚把持,又想平衡朝堂勢力,這才拔擢平當、王嘉二人,可是已經於事無補,悔之晚矣。
天子身子抱恙,乃是天下之大忌。這就說明天子壽數不永,必須早圖後嗣。
先帝因無嗣而生出許多事端,一場爭嗣之變,帶來朝堂上影響深遠的浩劫。如今的天子也無後嗣,兼之身體狀況時好時壞,群臣無不心憂不已,但是新皇即位不久,誰敢提起這事?
嘴上不說,人人心裏卻都犯了嘀咕:難道新皇也要陷入無嗣的尷尬境地,將來又要重演一次藩王爭嗣的鬧劇?
終於,還是有一名臣子上疏說起此事。這人姓鮑名宣,是朝上諫議大夫,他雖然平素敢於諫諍,但事關大統,也不敢明而言之,隻是委婉地提出,天子無嗣,應以天下為重,廣納後妃,興子嗣事。
雖然他已說得足夠委婉,天子仍然勃然大怒。
原來天子身上這疾病叫做“痿痹”之疾,發病之時手足發冷,不能動彈,時常摔倒在案前榻邊。
有如此疾病苦纏,天子當然不願讓宮中妃嬪看到他手足痿弱,行動不能的樣子。甚至於他即位以來,宮中妃嬪無有得其恩幸者,深宮之中一片哀怨。
鮑宣不明其中緣由,貿然上疏,不想卻戳中了天子的痛處,若不是董賢攔著,天子當即便要將鮑宣下獄錘殺。
若天子殺了鮑宣,那麽無異於自承那方麵“不行”了,豈不要讓天下恥笑?
天子餘怒未消,竟立即下詔,讓年齡在三十歲以下的掖庭宮人全部出宮,擇人出嫁。這看似是體恤宮
<a id="wzsy" href="https://www.yawenba.net">yawenba.net</a>
人之舉,而且前代君王確實也曾這麽做過,可滿朝文武全部大驚失色。
天子剛剛即位不過兩年,怎麽竟將這後宮中的年輕女子全數趕出宮去,難道他要不近女色了麽?
不近女色,又哪來的後嗣?
這時朝上眾臣終於也不敢顧惜自身,如王嘉、平當等人,皆是紛紛直言勸諫。
可是天子一言既出,如何能夠收迴成命?
於是坊間傳說更為不堪,都道如今天子不喜女色,卻是因為寵幸董賢的緣故。
那董賢縱使受到天子信賴,又怎能將其一直留在宮中居住?這還不算,天子以董賢服侍身側難以迴家之故,竟下詔允許董賢的妻子尤氏入宮與董賢同住,真是大違禮數。
要說天子與董賢之間沒有齷齪,誰又能夠相信?
可是眾人不知道的是,天子此時身邊皆是母族中人,不論做什麽事情都受掣肘,又加上身體羸弱,不能濟事,若不是董賢在他身邊,董家還能替他掌管南北兩軍、以及皇宮少府內庫,還真不知道要出什麽亂子。
天子有恙,其恙在身,亦是在心。
沒有後嗣,便有無數人在盯著他身下的那張椅子。
終於天子被眾臣諫得煩了,在宮外選了十名良家女子充入後宮,暫時堵住了朝上悠悠之口。
可是緊接著天子又做了一件令眾臣都坐不住的事情。
他竟將董賢的妹妹董璿召入宮中,封她做了昭儀!
這還不算,天子又以宮室需要修葺的理由,征董賢的嶽父尤刊為將作大匠,主持修建宮室,第一件事便是讓他在未央宮北闕建造大宅,氣勢恢宏如同宮殿,賜予董賢一家居住,又在桂宮另起宮室,名喚“椒風”,賜給董昭儀居住,其製式堂皇,堪比皇後住的宮殿“椒房”!
董家的勢力又進一步壯大了。
這無異於向著全天下宣示,董賢便是天子最親信之人!
朝中最為驚怒的當然是天子母族,傅太後氣惱萬分自不必說,那孔鄉侯傅宴更是被氣得差點中風。因為他便是天子的嶽父,他的女兒便是如今的皇後!
天子不近女色,隻寵董賢,傅皇後自然是後宮之中最為難受的那個女子。如今天子讓這董昭儀入宮,其待遇規製堪比皇後,讓傅皇後、傅宴、傅太後乃至於傅氏全族,麵子都要丟盡了!
總算傅家還有幾個明白人,那賦閑在家的傅喜見傅太後以降,全族公卿都要發作起來,鬧上朝廷,慌忙修書一封送給傅太後,書中曉以利害,分析天子這是用董家來牽製朝堂的形勢,此時出頭隻會引起天子的不悅,於家族無甚好處。
傅太後心中雖然惱怒,但終於被傅喜說動,節製傅家眾臣莫要以此生事,傅皇後也在宮中忍氣吞聲,整日隻有以淚洗麵,也換不來天子的雨露垂恩。
天子有恙,恙在自身,亦在朝堂。
天子已經醒悟,不能任由自己的母族控製朝政,但他先前已經把先帝遺留下來的重臣驅趕殆盡,如今想要控製外戚,卻也有心無力。最
終他竟選擇了以董賢的董家為臂助,來壓製外戚的勢力,平衡朝堂的局勢。
此刻天子大力擢舉董氏一門,確實讓他們與丁、傅外戚成為分庭抗禮之勢,但是明眼之人如何看不出來,天子如此親信寵臣佞幸,無異於飲鴆止渴,異日董氏坐大,同樣是養虎為患,無人能夠控製。
想當年高宗皇帝也是抱恙在床,於是親信近臣石顯,委以朝政。這石顯把持政事之後,打擊異己,玩弄奸計,連大儒蕭望之都被他設計害死,給大漢朝造成了莫大損失。此時眾臣看到董賢如此煊赫,不由得想起舊事,皆是不寒而栗。
尚書署整日接觸的都是天子批閱的奏疏,有時便會看見奏疏上有董賢的字跡,可知天子對他信任已極,竟會讓他帶替自己批閱。
如今天子有恙,不知道又要有多少天不能批閱奏疏,自己房內堆積的奏疏卷宗,都要放不下了。楊熙苦笑一下,默默坐在案前進行草閱。
閱完幾卷,他突然看到一卷奏疏之上印著司農署的印鑒,心知定是哪個小廝分派之時不小心放錯了,這司農署的奏疏應該送到左民曹去才對。但他習慣性地打開奏疏看了幾個字,卻不由得一愣,然後忍不住一路向下看去。
這奏疏是大司農何鑄所呈,從他的奏疏之中,楊熙才知道天子下令讓將作大匠重修明渠,讓那水流改道,從“椒風”宮殿之前流過,但何鑄以為重修明渠靡費過甚,不願撥付錢鈔,因此上疏諫止。
這在別人看來,其實隻是很尋常的一件內朝外朝博弈之事,天子想要修建宮室景觀,大司農不同意,兩方在奏疏當中互相扯皮,最後終有一方是要屈服。
這種事數不勝數,原也沒什麽稀奇。
但是楊熙卻知道,那明渠底下,藏著一尊華夏神物,禹鼎!
先帝在時,他有幸隨著先生見過那渠下禹鼎出水,其神妙之處,語言難明。
而且那禹鼎之中,蘊藏著一枚金丹,傳說可以生死人,肉白骨,令人長生久視。可先帝即便得了金丹,最終也如凡人一般逝去,讓那傳說蒙上了一層似是而非的神秘色彩。
此時那禹鼎沉在水下,以機關控製,隻有用傳國玉璽作為鑰匙,才能將它升出水麵。可如今傳國玉璽掌握在王太皇太後的手中,天子費盡心機也未曾將其取迴。
若天子要得到明渠之下的禹鼎,那就隻能開挖水道,讓整條明渠改道而行!
他默默迴憶那明渠方位,發覺那禹鼎正是沉在“椒風”殿的下遊!
天子命人重修明渠,竟是想要強行撈起河底的禹鼎麽!?
難道說...難道說天子想要借助鼎中的靈丹來醫治自己的痼疾?
他又想起先生帶他入宮見識禹鼎的情形,隻有順天應命,時辰對應,兼有十數年龍氣浸潤之功,山河溫養之力,那禹鼎之內才能蘊出金丹。
就算如此,那金丹也是逃遁外空,消失無蹤。可知仙緣渺渺,並不是隨便就能得到,天子如此惶急,想要開鼎取丹,怕也隻能看見其中空空如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