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旦時分,天還一片烏黑,初冬的寒風還有些刺骨,準備上朝的群臣早已在未央宮門闕之下等候了。
三公九卿等大員多有走馬入宮之權,自是不會在這大冷天裏與群臣一起等待,而是早早乘坐馬車進入宮內,在宮門口的暖閣內等候上朝。
留在宮門外的其他臣子,卻沒有這個待遇,皆是縮著脖子躲在門闕下的避風處,等待宮門開啟之時。
有人的地方就有黨派,雖然同是在宮門前等候躲冷,朝臣們仍是自然而然地分為了幾撥,或相聚低聲交談,或靠近童仆攜帶的手爐取暖。
楊熙定睛看去,隻見宗室出身的官員大多站在一起,相府和尚書署的官員卻決計不會站在一處,另有知交好友、宗族兄弟三三兩兩聚成小群,看上去就像躲在山坳裏避風的羊群。
這是楊熙第一次參加大朝會,也就是所謂的“早朝”,所以慎之又慎,提前置辦了嶄新的冠服,花去大半月的俸祿。
此刻他與郎官署、尚書署、中郎署的數位郎官站在一處,互相之間皆不甚熟識,但畢竟一起上朝議政也是一種緣分,幾人相互打躬作揖,也互通了姓名,無非張王李趙之流。
但其中一人,卻讓楊熙留上了心,此人便是中郎署的郎官李忠。
此時其餘的郎官都長衫儒冠,隻有李忠著大冠武服,看上去英氣勃勃,尤為顯眼。
其實楊熙初來長安,便聽說過李忠之名,知道他是“信義忠賢”長安四公子之一。
當時這長安四公子的名聲,可謂風頭無兩,人人稱羨,都道是大漢少年一輩的俊彥翹楚,不想一年多的時間之內,這長安四公子其中兩人已經不在長安。
那東平王世子劉信空負智計,但在新皇即位之後,不知是為了避嫌,還是因為別的什麽原因,悄悄辭去郎官一職,匆忙帶著家人離開長安,返迴了東平郡。
那前丞相世子翟義,年紀輕輕便累遷至河內太守,去年他的父親暴病去世,先帝念及翟相功勞,將其拜為青州牧,此時已去青州上任了。
去了這二人,剩下“忠”“賢”二人當中,董賢以容色昳麗無雙為人稱道,現在更是貴為天子的座上之賓,官至駙馬都尉,成了天子麵前最為炙手可熱的紅人。
說到這李忠,他的出身其實並不顯赫,父親隻是山東一個小縣城中的都尉,之所以出名,乃是由於他不像一般郎官一樣喜歡文辭經書,卻整天一副武人打扮,喜好舞刀弄槍,與市上遊俠頗有交遊,據說是個講義氣的人。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大漢朝這麽多郎官,大多專攻儒教經典,急切間哪能分出誰高誰低?但是要說會武藝的郎官,大家可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李忠。
可以說李忠之所以能夠被列入“長安四公子”,除了名字占了便宜,還因為他是郎官裏麵最能打的一個。
文韜武略,不正符合世人對少年英才的期待麽?
但楊熙留意到他,卻不是因為他的名氣,也不是因為他不同尋常郎官的穿著打扮。
之前楊熙與幾位好友在酒樓聚會,恰逢“長安四公子”在翟義的召集之下相見。一見之下,楊熙隻覺翟義、劉信、董賢皆是一類跋扈子弟,結黨營私,壓製異己方麵都是一把好手,隻有這李忠不黨不群,不與他們同流合汙,縱使身份地位最低,也不趨炎附勢,給楊熙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時連岑規那種剛直之人,都說想與之結交一二。
楊熙正想著如何與此人結識,沒想到李忠卻主動走上前來,叉手向楊熙一禮道:“楊郎君,李忠有禮了。”
楊熙見他主動來見禮,慌忙還禮道:“李中郎,在下早就聽聞您的大名,恨不能見,今日有緣,竟能在上朝之前遇見,真是天幸!”
李忠眉頭一皺,似是不喜歡楊熙這般客套:“楊郎君,我聽說你之前在京兆府做功曹,立了不少功勞?據說連那杜稚季也是你抓的?”
楊熙心中一緊,想起李忠與一些遊俠交遊甚深,難不成他與杜稚季有舊,這是找自己興師問罪來了?
但是杜稚季是朝廷欽犯,自己抓他殺他,合情合理合法,自己也沒什麽好怕的,便點一點頭道:“在下隻是有些微勞,還是靠京兆尹薛大人指揮得力,同僚們一體同心,才將其捉拿歸案。”
楊熙這番話卻不是謙辭,雖然找出杜稚季的蹤跡,逼其現身逃竄的確是他的功勞,但最後出城捉拿,還是靠著薛嚴調集精兵,窮追不舍,這才一舉成功。
李忠眉頭更皺,顯是非常不喜楊熙這四平八穩的應對,忍不住從鼻內哼了一聲道:“我聽說杜陵大俠杜稚季被一個少年功曹出手拿下,還當是什麽了不得的英才,沒想到一見麵之下,竟也是這般循規蹈矩之輩。你既能拿下杜稚季,想必手下有些功夫?李某不才,以後有機會,想向楊郎君請教一下!”
楊熙雖然知道此人率直,但也不喜他的粗魯無禮,哪有一上來就要與別人
動手的?實在太也有辱斯文!
他不卑不亢,向李忠一拱手道:“不敢應李中郎的邀約,在下手無縛雞之力,隻是一介儒生,哪裏敢與人比拚武藝?若是李兄願與我討論切磋些經書學問,在下倒是樂於奉陪。”
李忠狐疑地上下打量楊熙一番,發覺他身形姿勢之中無一不是破綻,看來不會武藝一說當是真的。他不是不習經書學問,隻是對儒生那種做派厭煩至極,所以他與楊熙的第一次見麵,隻能算是不歡而散。
轉眼間便到了早朝時間,天際露出隱隱魚白,期門衛讓開門口道路,門丞帶著一幹小吏將未央宮的大門向兩側打開,兩班內侍魚貫而出,領頭的內官朗聲道:“時辰已屆,諸位大人請上朝罷!”
楊熙雖然已經入宮兩次,但是都是在大朝會完畢才進宮,走得是宮闕旁邊的小門,今日見到未央宮正門中開,心中隻覺震撼無比。
天子上朝,開正門迎接群臣,乃是表示尊重之意。但是做臣子的也需自知本分,雖然宮門全開,但也隻敢亦步亦趨地跟著兩隊內侍,分從宮門兩側行入,正中的大道乃是天子專用,眾臣是萬萬不敢踏足的。
內侍掌著提燈,小步疾行在寒風唿嘯的宮中廣場上,身後眾臣按照品佚大小依次排列,楊熙自然走在隊伍最末,他看著前麵的朝堂重臣,有的如同閑庭信步,有的步履匆匆,有人卻跌跌撞撞,費盡全力才能跟上隊列。
進得宮來,自然均不能攜帶仆役,有些年歲稍大的臣子離了仆役扶持,頓時有些腳步踉蹌起來,但也不得不勉力跟上。若是連早朝都上不得,在殿前便摔了跟頭,那是不是說明此人業已老邁,已經沒有精力為官了?天子一句話,便由不得你不告老還鄉去。
偌大的前殿廣場上,隻聞寒風咻咻中,一串略顯雜亂的腳步淙淙而過,除了偶爾爆出一聲兩聲壓抑的咳嗽,便再無其他聲息。前方的宮殿群如巍峨的群山,隻有前殿閃著燈火,昭示著此行的目的。
楊熙看著越來越近,越來越高聳的前殿,似乎有點明白為何天子要每日上朝了。讓臣子們每日都要走入這皇宮之中,聆聽聖音,覲見聖顏,本身便是在宣示著皇室的威嚴,讓人不自覺地產生一種歸屬感和臣服感。
想到此處,楊熙不覺吃了一驚,自己這種想法,往小裏說是在揣摩聖意,往大裏說,便是有些大逆不道啊!但是先生素來與他言談無忌,甚至有的時候會故意引導他對這種事探根究底,是以他才下意識地向那個方向去想了。
可不能胡思亂想了,這可是要去上朝!
眼看前殿便在眼前,楊熙便趕緊端肅念頭,隨著隊列走上長長的階弼,進入到雄偉的大殿之間。
此時此刻,大殿最上仍然掩著珠簾,那天下最貴重的椅子尚還空著,其下第一排的班列已經列好。左右兩班左邊以丞相孔光為首,右班則以大司馬師丹為首,列中無不是公卿大員。後來的群臣也便分班分列依次站好,所站的位置先後,便昭示著此人的尊卑地位。
除了例行可以參加朝會的臣子,殿側立著數人,赫然便是奉車都尉、駙馬都尉、騎都尉這三都尉,他們按照品佚是不夠參加朝會的,但是天子特恩可以朝見,稱作“奉朝請”。
楊熙隻認識一個駙馬都尉董賢立在其中,之前劉子俊也曾經任騎都尉,可見天子的寵幸,就體現在這“奉朝請”之上。
曾經隻能以“奉朝請”上朝的劉子俊現在已是高居前列,不知這董聖卿,要等到何時才能登高上位?
楊熙等郎官肯定是立於最下,隻能仰望皇帝的禦座。
等到眾臣全部分班立定,才有近侍從後轉出,兩人挑起珠簾掛在兩側,一人高聲唱道:“聖天子臨朝,眾臣禮拜!”
然後就見天子身穿玄色冕服,從後而出,坐於禦座之上。
雖然天子年紀甚輕,但是在這莊嚴肅穆的場合之下,仍然讓人感到肅然起敬。楊熙不覺與群臣一道跪伏地上,山唿:“陛下長樂!”
天子抬手道:“免!”於是眾臣才敢站起,靜默肅立。
然後朝會便開始了。
朝會開始之後,楊熙才發現,自己之前的擔憂完全就是杞人憂天。這朝上林林總總有幾十位臣子,天子居於最上,怎麽會注意到站在最末的自己?
而且朝會開始後,各位大員依次出班奏事,雖說大部分已上奏疏與天子奏過,但是朝會之上提出,總會有許多變數,連天子也不得不全副精神應對,遇到疑難之處還要請相關各部共同討論。
這些朝臣看起來一團和氣,但在涉及利益的具體事項之上,都是各不相讓。大司農要削減開支,少府卿要增加火耗,兩邊針鋒相對,都差點在禦前爭執起來,就是天子也不能一言斷之,隻得請兩位大員小朝會裏再行相商。
至於楊熙等殿下侍立的郎官們,哪有他們進言的餘地?看這個形勢,怕是上朝十次,能得天子問策一句,已是祖
墳上冒了青煙。
但是旁聽朝會仍然是極好的學習機會。楊熙自入署以來,深刻感受到施政之學的博大精深,此刻上了朝堂,親耳聽到這君臣對問,心中更是有了更深的感觸。
原來製衡朝堂、治理天下,竟還有這麽多的學問!
一個多時辰的朝會聽將下來,有些年邁的老臣都開始唿吸粗重,額上流下豆大的汗珠,楊熙一直立在下首,也覺腰酸背痛,可想而知還要集中精神對付朝臣,決斷國是的天子,究竟是多麽勞累。
終於朝會結束,內侍高唱:“退朝!”眾臣如蒙大赦,伏地拜舞不休,直到天子起身,轉迴殿後才罷。
這一場朝會下來,諸臣都像打了一場大仗,幾名老臣甚至癱在地上,直到內侍前來攙扶方才起來。
可是明日還要有朝會,如此景象又要重演一遍,這些受人羨慕的朝堂重臣,便也隻能像被驅趕的羊群,再次走上這堂皇的大殿,用自己的才智維持帝國的運轉。
此刻殿外已是天光大亮,眾臣隨著內官慢慢走出宮去,比進宮之時的速度何止慢了一倍。走出宮門,臣子們才仿佛恢複了一些生氣,相熟者互相打招唿拜別,各自離去。
楊熙向著眾郎官團團一揖表示作別,眾郎皆是紛紛迴禮,隻有李忠斜瞟楊熙一眼,頭也不迴地便離去了。
楊熙沒放在心上,隻是慢慢順著宮牆下的甬道向尚書署走去。
走不數步,他心弦微動,抬頭一看,正好看見一個紅衣倩影立在不遠處,定定地看著他。
那女孩身材高挑,膚如凝脂,最是一雙大大的眼睛,顧盼有神,絕不似中原女孩的低眉順眼,不是尹墨郡主,又是哪個?
楊熙最近忙於郎官署的公務,無心他顧,連青兒姑娘都沒有時間去見,自然也不會有功夫來找尹墨郡主閑談,但今日在宮牆之下偶然相逢,楊熙心中還是充滿了驚喜。
他哪裏知道,尹墨郡主聽說他當了郎官,隻要有時間便在宮門到尚書署的道路上遊逛,隻盼著與他見麵。
但是此時一見,她卻隻覺語塞,不知道說什麽好。
楊熙走上前來,對著尹墨郡主一揖:“不期在此遇到郡主,不知郡主是要做甚麽去?”
尹墨郡主將重重心事埋在心底,強笑道:“我還能去哪裏,早上例是要去與太皇太後請安的。後麵倒是沒什麽事,但你現在當了大官,也沒功夫陪我去市上玩啦!”
楊熙聽他這麽說,隻覺心中也是有些內疚,道:“我每月有兩天特假,等到假日,便可陪郡主一起出去玩。”
話一出口,他心中便突然一驚,此前尹墨郡主來找他,他從來都是視作負擔,認為有違男女大防,今日怎麽主動答應要陪她玩耍了?
尹墨郡主眼神一亮,但突又暗淡了下去:“還是不為難你了。反正我也出不了長安城,在城裏玩也沒什麽意思。最近我在跟太後娘娘學習舞踏,還是多陪陪她吧。”
太後娘娘?楊熙愣了一瞬,才反應過來,尹墨郡主所說的太後娘娘,便是趙後飛燕。
先皇殯天之後,妹妹趙婕妤因牽涉天子的暴斃,畏罪自殺,姐姐趙後本也有些幹係,但她曾支持新帝為太子,新帝感念其恩,不僅疑罪不究,還將其尊為太後。
<a href="http://m.ddxs.com" id="wzsy">ddxs.com</a>
但是她名聲本就不好,此時先帝去了,她便再也沒了任何權勢,隻能禁閉深宮,寂寞度日,再也不會有人願意與她接觸。
隻有尹墨郡主這個敵國質子,同樣是遭到軟禁一般,同樣是無人敢與之交往的身份,不免同病相憐。
最重要的是她也不是漢人,與朝野皆無利益關係,也隻有她才敢與、才願意與這位幽居的太後交往。
既然還願意教尹墨郡主舞踏之技,那麽說明太後還願意活著。但是這樣活著,與死了又有什麽分別?無非是躺在墳墓還是躺在深宮之中罷了。
這麽想來,尹墨郡主不也一樣麽?無人理會,無人關心,拘於長安不得外出,難怪每次見她,隻覺她的心事滿滿,縱是麵上巧笑倩兮,也無法完全掩蓋那一絲哀傷。
這長安城對尹墨郡主來說,隻不過是比皇宮更大一些的牢籠罷了。
他突然心中一動,驚喜道:“郡主,現下我正在尚書署客曹當差,若是有機會進諫,我一定規勸聖上準許放你歸國!”
楊熙這倒不是空口許諾,他在客曹本來便能接觸朝貢外交的奏疏,還掌握給天子提供對策的職責,未必不能找到一個合適的時機,合適的理由,向天子提出這個諫議!
尹墨郡主聞言一愣,她是不懂客曹職司的,但隻要是楊熙說出來的,不知為何,她都願意相信。
“那就一言為定!”尹墨郡主的笑靨如花般綻放。
“好,一言為定!”看到尹墨郡主的笑容,楊熙隻覺心中充滿了信心和決心。
但他沒注意到的是,一滴晶瑩的淚水正緩緩從尹墨郡主的眼角滑下。
三公九卿等大員多有走馬入宮之權,自是不會在這大冷天裏與群臣一起等待,而是早早乘坐馬車進入宮內,在宮門口的暖閣內等候上朝。
留在宮門外的其他臣子,卻沒有這個待遇,皆是縮著脖子躲在門闕下的避風處,等待宮門開啟之時。
有人的地方就有黨派,雖然同是在宮門前等候躲冷,朝臣們仍是自然而然地分為了幾撥,或相聚低聲交談,或靠近童仆攜帶的手爐取暖。
楊熙定睛看去,隻見宗室出身的官員大多站在一起,相府和尚書署的官員卻決計不會站在一處,另有知交好友、宗族兄弟三三兩兩聚成小群,看上去就像躲在山坳裏避風的羊群。
這是楊熙第一次參加大朝會,也就是所謂的“早朝”,所以慎之又慎,提前置辦了嶄新的冠服,花去大半月的俸祿。
此刻他與郎官署、尚書署、中郎署的數位郎官站在一處,互相之間皆不甚熟識,但畢竟一起上朝議政也是一種緣分,幾人相互打躬作揖,也互通了姓名,無非張王李趙之流。
但其中一人,卻讓楊熙留上了心,此人便是中郎署的郎官李忠。
此時其餘的郎官都長衫儒冠,隻有李忠著大冠武服,看上去英氣勃勃,尤為顯眼。
其實楊熙初來長安,便聽說過李忠之名,知道他是“信義忠賢”長安四公子之一。
當時這長安四公子的名聲,可謂風頭無兩,人人稱羨,都道是大漢少年一輩的俊彥翹楚,不想一年多的時間之內,這長安四公子其中兩人已經不在長安。
那東平王世子劉信空負智計,但在新皇即位之後,不知是為了避嫌,還是因為別的什麽原因,悄悄辭去郎官一職,匆忙帶著家人離開長安,返迴了東平郡。
那前丞相世子翟義,年紀輕輕便累遷至河內太守,去年他的父親暴病去世,先帝念及翟相功勞,將其拜為青州牧,此時已去青州上任了。
去了這二人,剩下“忠”“賢”二人當中,董賢以容色昳麗無雙為人稱道,現在更是貴為天子的座上之賓,官至駙馬都尉,成了天子麵前最為炙手可熱的紅人。
說到這李忠,他的出身其實並不顯赫,父親隻是山東一個小縣城中的都尉,之所以出名,乃是由於他不像一般郎官一樣喜歡文辭經書,卻整天一副武人打扮,喜好舞刀弄槍,與市上遊俠頗有交遊,據說是個講義氣的人。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大漢朝這麽多郎官,大多專攻儒教經典,急切間哪能分出誰高誰低?但是要說會武藝的郎官,大家可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李忠。
可以說李忠之所以能夠被列入“長安四公子”,除了名字占了便宜,還因為他是郎官裏麵最能打的一個。
文韜武略,不正符合世人對少年英才的期待麽?
但楊熙留意到他,卻不是因為他的名氣,也不是因為他不同尋常郎官的穿著打扮。
之前楊熙與幾位好友在酒樓聚會,恰逢“長安四公子”在翟義的召集之下相見。一見之下,楊熙隻覺翟義、劉信、董賢皆是一類跋扈子弟,結黨營私,壓製異己方麵都是一把好手,隻有這李忠不黨不群,不與他們同流合汙,縱使身份地位最低,也不趨炎附勢,給楊熙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時連岑規那種剛直之人,都說想與之結交一二。
楊熙正想著如何與此人結識,沒想到李忠卻主動走上前來,叉手向楊熙一禮道:“楊郎君,李忠有禮了。”
楊熙見他主動來見禮,慌忙還禮道:“李中郎,在下早就聽聞您的大名,恨不能見,今日有緣,竟能在上朝之前遇見,真是天幸!”
李忠眉頭一皺,似是不喜歡楊熙這般客套:“楊郎君,我聽說你之前在京兆府做功曹,立了不少功勞?據說連那杜稚季也是你抓的?”
楊熙心中一緊,想起李忠與一些遊俠交遊甚深,難不成他與杜稚季有舊,這是找自己興師問罪來了?
但是杜稚季是朝廷欽犯,自己抓他殺他,合情合理合法,自己也沒什麽好怕的,便點一點頭道:“在下隻是有些微勞,還是靠京兆尹薛大人指揮得力,同僚們一體同心,才將其捉拿歸案。”
楊熙這番話卻不是謙辭,雖然找出杜稚季的蹤跡,逼其現身逃竄的確是他的功勞,但最後出城捉拿,還是靠著薛嚴調集精兵,窮追不舍,這才一舉成功。
李忠眉頭更皺,顯是非常不喜楊熙這四平八穩的應對,忍不住從鼻內哼了一聲道:“我聽說杜陵大俠杜稚季被一個少年功曹出手拿下,還當是什麽了不得的英才,沒想到一見麵之下,竟也是這般循規蹈矩之輩。你既能拿下杜稚季,想必手下有些功夫?李某不才,以後有機會,想向楊郎君請教一下!”
楊熙雖然知道此人率直,但也不喜他的粗魯無禮,哪有一上來就要與別人
動手的?實在太也有辱斯文!
他不卑不亢,向李忠一拱手道:“不敢應李中郎的邀約,在下手無縛雞之力,隻是一介儒生,哪裏敢與人比拚武藝?若是李兄願與我討論切磋些經書學問,在下倒是樂於奉陪。”
李忠狐疑地上下打量楊熙一番,發覺他身形姿勢之中無一不是破綻,看來不會武藝一說當是真的。他不是不習經書學問,隻是對儒生那種做派厭煩至極,所以他與楊熙的第一次見麵,隻能算是不歡而散。
轉眼間便到了早朝時間,天際露出隱隱魚白,期門衛讓開門口道路,門丞帶著一幹小吏將未央宮的大門向兩側打開,兩班內侍魚貫而出,領頭的內官朗聲道:“時辰已屆,諸位大人請上朝罷!”
楊熙雖然已經入宮兩次,但是都是在大朝會完畢才進宮,走得是宮闕旁邊的小門,今日見到未央宮正門中開,心中隻覺震撼無比。
天子上朝,開正門迎接群臣,乃是表示尊重之意。但是做臣子的也需自知本分,雖然宮門全開,但也隻敢亦步亦趨地跟著兩隊內侍,分從宮門兩側行入,正中的大道乃是天子專用,眾臣是萬萬不敢踏足的。
內侍掌著提燈,小步疾行在寒風唿嘯的宮中廣場上,身後眾臣按照品佚大小依次排列,楊熙自然走在隊伍最末,他看著前麵的朝堂重臣,有的如同閑庭信步,有的步履匆匆,有人卻跌跌撞撞,費盡全力才能跟上隊列。
進得宮來,自然均不能攜帶仆役,有些年歲稍大的臣子離了仆役扶持,頓時有些腳步踉蹌起來,但也不得不勉力跟上。若是連早朝都上不得,在殿前便摔了跟頭,那是不是說明此人業已老邁,已經沒有精力為官了?天子一句話,便由不得你不告老還鄉去。
偌大的前殿廣場上,隻聞寒風咻咻中,一串略顯雜亂的腳步淙淙而過,除了偶爾爆出一聲兩聲壓抑的咳嗽,便再無其他聲息。前方的宮殿群如巍峨的群山,隻有前殿閃著燈火,昭示著此行的目的。
楊熙看著越來越近,越來越高聳的前殿,似乎有點明白為何天子要每日上朝了。讓臣子們每日都要走入這皇宮之中,聆聽聖音,覲見聖顏,本身便是在宣示著皇室的威嚴,讓人不自覺地產生一種歸屬感和臣服感。
想到此處,楊熙不覺吃了一驚,自己這種想法,往小裏說是在揣摩聖意,往大裏說,便是有些大逆不道啊!但是先生素來與他言談無忌,甚至有的時候會故意引導他對這種事探根究底,是以他才下意識地向那個方向去想了。
可不能胡思亂想了,這可是要去上朝!
眼看前殿便在眼前,楊熙便趕緊端肅念頭,隨著隊列走上長長的階弼,進入到雄偉的大殿之間。
此時此刻,大殿最上仍然掩著珠簾,那天下最貴重的椅子尚還空著,其下第一排的班列已經列好。左右兩班左邊以丞相孔光為首,右班則以大司馬師丹為首,列中無不是公卿大員。後來的群臣也便分班分列依次站好,所站的位置先後,便昭示著此人的尊卑地位。
除了例行可以參加朝會的臣子,殿側立著數人,赫然便是奉車都尉、駙馬都尉、騎都尉這三都尉,他們按照品佚是不夠參加朝會的,但是天子特恩可以朝見,稱作“奉朝請”。
楊熙隻認識一個駙馬都尉董賢立在其中,之前劉子俊也曾經任騎都尉,可見天子的寵幸,就體現在這“奉朝請”之上。
曾經隻能以“奉朝請”上朝的劉子俊現在已是高居前列,不知這董聖卿,要等到何時才能登高上位?
楊熙等郎官肯定是立於最下,隻能仰望皇帝的禦座。
等到眾臣全部分班立定,才有近侍從後轉出,兩人挑起珠簾掛在兩側,一人高聲唱道:“聖天子臨朝,眾臣禮拜!”
然後就見天子身穿玄色冕服,從後而出,坐於禦座之上。
雖然天子年紀甚輕,但是在這莊嚴肅穆的場合之下,仍然讓人感到肅然起敬。楊熙不覺與群臣一道跪伏地上,山唿:“陛下長樂!”
天子抬手道:“免!”於是眾臣才敢站起,靜默肅立。
然後朝會便開始了。
朝會開始之後,楊熙才發現,自己之前的擔憂完全就是杞人憂天。這朝上林林總總有幾十位臣子,天子居於最上,怎麽會注意到站在最末的自己?
而且朝會開始後,各位大員依次出班奏事,雖說大部分已上奏疏與天子奏過,但是朝會之上提出,總會有許多變數,連天子也不得不全副精神應對,遇到疑難之處還要請相關各部共同討論。
這些朝臣看起來一團和氣,但在涉及利益的具體事項之上,都是各不相讓。大司農要削減開支,少府卿要增加火耗,兩邊針鋒相對,都差點在禦前爭執起來,就是天子也不能一言斷之,隻得請兩位大員小朝會裏再行相商。
至於楊熙等殿下侍立的郎官們,哪有他們進言的餘地?看這個形勢,怕是上朝十次,能得天子問策一句,已是祖
墳上冒了青煙。
但是旁聽朝會仍然是極好的學習機會。楊熙自入署以來,深刻感受到施政之學的博大精深,此刻上了朝堂,親耳聽到這君臣對問,心中更是有了更深的感觸。
原來製衡朝堂、治理天下,竟還有這麽多的學問!
一個多時辰的朝會聽將下來,有些年邁的老臣都開始唿吸粗重,額上流下豆大的汗珠,楊熙一直立在下首,也覺腰酸背痛,可想而知還要集中精神對付朝臣,決斷國是的天子,究竟是多麽勞累。
終於朝會結束,內侍高唱:“退朝!”眾臣如蒙大赦,伏地拜舞不休,直到天子起身,轉迴殿後才罷。
這一場朝會下來,諸臣都像打了一場大仗,幾名老臣甚至癱在地上,直到內侍前來攙扶方才起來。
可是明日還要有朝會,如此景象又要重演一遍,這些受人羨慕的朝堂重臣,便也隻能像被驅趕的羊群,再次走上這堂皇的大殿,用自己的才智維持帝國的運轉。
此刻殿外已是天光大亮,眾臣隨著內官慢慢走出宮去,比進宮之時的速度何止慢了一倍。走出宮門,臣子們才仿佛恢複了一些生氣,相熟者互相打招唿拜別,各自離去。
楊熙向著眾郎官團團一揖表示作別,眾郎皆是紛紛迴禮,隻有李忠斜瞟楊熙一眼,頭也不迴地便離去了。
楊熙沒放在心上,隻是慢慢順著宮牆下的甬道向尚書署走去。
走不數步,他心弦微動,抬頭一看,正好看見一個紅衣倩影立在不遠處,定定地看著他。
那女孩身材高挑,膚如凝脂,最是一雙大大的眼睛,顧盼有神,絕不似中原女孩的低眉順眼,不是尹墨郡主,又是哪個?
楊熙最近忙於郎官署的公務,無心他顧,連青兒姑娘都沒有時間去見,自然也不會有功夫來找尹墨郡主閑談,但今日在宮牆之下偶然相逢,楊熙心中還是充滿了驚喜。
他哪裏知道,尹墨郡主聽說他當了郎官,隻要有時間便在宮門到尚書署的道路上遊逛,隻盼著與他見麵。
但是此時一見,她卻隻覺語塞,不知道說什麽好。
楊熙走上前來,對著尹墨郡主一揖:“不期在此遇到郡主,不知郡主是要做甚麽去?”
尹墨郡主將重重心事埋在心底,強笑道:“我還能去哪裏,早上例是要去與太皇太後請安的。後麵倒是沒什麽事,但你現在當了大官,也沒功夫陪我去市上玩啦!”
楊熙聽他這麽說,隻覺心中也是有些內疚,道:“我每月有兩天特假,等到假日,便可陪郡主一起出去玩。”
話一出口,他心中便突然一驚,此前尹墨郡主來找他,他從來都是視作負擔,認為有違男女大防,今日怎麽主動答應要陪她玩耍了?
尹墨郡主眼神一亮,但突又暗淡了下去:“還是不為難你了。反正我也出不了長安城,在城裏玩也沒什麽意思。最近我在跟太後娘娘學習舞踏,還是多陪陪她吧。”
太後娘娘?楊熙愣了一瞬,才反應過來,尹墨郡主所說的太後娘娘,便是趙後飛燕。
先皇殯天之後,妹妹趙婕妤因牽涉天子的暴斃,畏罪自殺,姐姐趙後本也有些幹係,但她曾支持新帝為太子,新帝感念其恩,不僅疑罪不究,還將其尊為太後。
<a href="http://m.ddxs.com" id="wzsy">ddxs.com</a>
但是她名聲本就不好,此時先帝去了,她便再也沒了任何權勢,隻能禁閉深宮,寂寞度日,再也不會有人願意與她接觸。
隻有尹墨郡主這個敵國質子,同樣是遭到軟禁一般,同樣是無人敢與之交往的身份,不免同病相憐。
最重要的是她也不是漢人,與朝野皆無利益關係,也隻有她才敢與、才願意與這位幽居的太後交往。
既然還願意教尹墨郡主舞踏之技,那麽說明太後還願意活著。但是這樣活著,與死了又有什麽分別?無非是躺在墳墓還是躺在深宮之中罷了。
這麽想來,尹墨郡主不也一樣麽?無人理會,無人關心,拘於長安不得外出,難怪每次見她,隻覺她的心事滿滿,縱是麵上巧笑倩兮,也無法完全掩蓋那一絲哀傷。
這長安城對尹墨郡主來說,隻不過是比皇宮更大一些的牢籠罷了。
他突然心中一動,驚喜道:“郡主,現下我正在尚書署客曹當差,若是有機會進諫,我一定規勸聖上準許放你歸國!”
楊熙這倒不是空口許諾,他在客曹本來便能接觸朝貢外交的奏疏,還掌握給天子提供對策的職責,未必不能找到一個合適的時機,合適的理由,向天子提出這個諫議!
尹墨郡主聞言一愣,她是不懂客曹職司的,但隻要是楊熙說出來的,不知為何,她都願意相信。
“那就一言為定!”尹墨郡主的笑靨如花般綻放。
“好,一言為定!”看到尹墨郡主的笑容,楊熙隻覺心中充滿了信心和決心。
但他沒注意到的是,一滴晶瑩的淚水正緩緩從尹墨郡主的眼角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