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眼下這個明王的問題,她要不要迴答呢?
幻術師是根據施術對象的反應來變化法術的,作為深諳此術的幻蕪,本身也在根據幻境的變化來尋找破綻。之前幾層可以說幻蕪與幻境算是旗鼓相當,她幾次的順勢而為讓她始終棋高一著。
可她的自信在如此厲害的幻境中也逐漸產生動搖,如果再像之前那樣順其自然,她也無法保證自己始終能做到完全不被影響。可這些許的偏差,就會讓她前功盡棄,甚至失掉性命。
既明自己就心知肚明,即便他知道這不過是幻境,可他也做不到不被幻境影響,所以才找了幻蕪來破陣。
是啊,她不能動搖,她還要出去,她必須要活著。
那就假裝自己中術和明王對話好了?隻要注意不要掉入對方的陷阱中就好,應該可以做到吧?
至少,幻蕪這麽多年因為強烈的求生本能而練就出的紮實演技,還是能騙過很多人呢!對,把對方當做普通人就好,管他什麽明王還是如來,把整個感靈塔的幻境都當做普通人就好。
那就自然一點,她不是出家人,不用對明王頂禮膜拜,帶著一絲細微的驚惶更好。
幻蕪整理了思緒,像是自言自語一般:“咦?這畫像開口說話了?”
“你是何人?”明王似是要讓幻蕪更加確認畫像就是在說話,加大了嘴唇張合的幅度,麵部表情更加鮮明。
幻蕪後撤半步,帶著疑惑的神情,同時警戒地盯著對方:“你又是何人?”
在幻境中不能對對方透露自己的名字,即便是凡人,在聽到自己的名字由別人說出口,會根據說話之人的語氣神態,產生親近感或是厭惡感,甚至恐懼感。
這種言靈之力對妖靈更甚,名字對於妖而言更像一個符咒,無論是成為靈寵有了主人,或是像幻蕪一樣拜入師門,都會被賜予名字。這種名字對妖靈有天生的控製力,主人唿喚靈寵的名字,可以加深二者的默契和情感,靈寵更容易被駕馭驅使;師父在賜名時本身也會加注自己對徒弟的祝願或者希冀,讓擁有名字的妖靈形成一種“自我”的意識,徒弟犯錯時也能通過名字對其加以束縛,嚴厲地喊出名字,就能對妖靈產生震懾。
隻需要一個名字,就能極大的控製她的悲喜情感,所以她絕不能說出自己的名字。
“我就是我啊。”明王說道。
“你是不動明王。”——幻蕪知道它在等她說出這句話,她要是說了,就等於承認了它是明王,順著這個思維往下說,就會陷於被動的境地。
“鄙人粗陋得緊,對佛法參悟淺薄,連這諸天神佛也無法認全,實在是認不出尊駕為何方神聖。”幻蕪滿懷歉意,恭敬地說道:“還請尊駕告知姓名。”
明王大笑道:“既然你不說,我也不會白白告訴你,這樣吧,這姓名的事暫且作罷,你隻需要告訴我,你為何而來?”
“為求一物而來。”
“何物?”
“琅玕鏡。”
“你要那鏡子作何用處?”
“我受人所托,並非自己使用。”
“哦?那你就是不知道要這鏡子作何用咯?”
“是的。”
長久的沉默後,那明王又說:“既然如此,那你便迴了那人,說自己無能為力也無妨吧?”
“既已應承他人,便該盡力而為。”
“你這般說,便是不把這塔陣放在心上咯?”
“不敢。”幻蕪應答迅速,卻始終不敢多言。
“不必緊張,你怕我套話,其實我也不必問這麽多,想來你能入塔求寶,也該是有能耐的,不然也不至於完好無損地站在我麵前。”明王似乎有些雀躍:“我不管你為何而來,受人脅迫還是心甘情願,想必都有自己的目的,若沒有私心,也不至於被人脅迫。”
幻蕪覺得被人步步緊逼著,那明王似乎什麽都知道。
“高明如你,其實很享受現在的狀態吧,這一環又一環的挑戰,也讓你生出與強敵對戰的興奮吧?”
是嗎?幻蕪如此問道。除了拿到鏡子完成任務,自己是不是也在這裏找到些成就感了呢?
毫無疑問,答案是肯定的。她沒有外家修為,若沒有人保護,僅憑那一點幻術的本事,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迴了。
她一直覺得自己挺弱的,就像別人認為的那樣,嬌氣費事。可在入塔之後,麵對一環一環的考驗,她竟從沒想過退縮,其實她隻需要出去告訴既明,她也破不了陣就好了。
可她不願意,她需要琅玕鏡與既明交易,這是最主要的目的,但自己的心裏,同樣也對這裏產生了幾分期待,甚至是親切感。
她覺得隻有這裏才是完全屬於她的戰場,在這裏她不需要別人的保護,她就是最強大的存在。
下一個幻境是什麽樣的?自己要怎樣應對?可以應對嗎?她的腦海中隻反複出現這麽幾個問題,連此行的目的都不怎麽放在心上了。
她其實已經輸了。這個陣法沒有所謂的破了一層就是過了一關的說法,整個塔隻有一關而已。她的心緒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完全附著到破陣過關,從而獲得自我滿足的狀態上來了。若不是及時醒悟,隻怕麵對自己的還有無窮無盡的關卡,永遠走不完的塔室吧,而她也會心甘情願的留在這裏,甚至不願意出去。
幻蕪隻覺得後背都生出一股涼意。
她看著明王,忽然有些迷惑了。他這是在提醒自己嗎?可如果他是塔中的守鎮靈,應該不會對入侵者如此仁慈吧?
不能放鬆警惕:“您對我還真是了解。”
幻蕪這麽說等於承認了明王話中的意思,她對塔陣產生執念了。
“這麽多年了,我也很無聊。這塔早已破敗,此陣注定留不住了。”明王狀似感慨,可幻蕪沒聽出什麽不舍的情緒。
隻要垂鈴在一天,她就不會讓這個*毀的。幻蕪心裏想著,卻沒有宣之於口。
“在消亡之前遇到一個高明的對手,也是一件快慰的事啊。”明王明快地說道,猙獰的麵目也顯出幾分灑脫的意味,“你讓我很愉悅,所以鏡子我也不是不能給你。”
幻蕪沒有任何表示,她在等著對方的後話。
明王見她臉上沒有絲毫詫異或是喜悅的表情,也不覺得意外。他覺得這樣的表情,才是真實的,比起佯裝姿態,這才是對敵時應有的心態,全神貫注而又從容不迫。
他顯得興致勃勃:“鏡子就在上麵,這裏是最後一個幻境了。我可以放你上去,不過你也要留下你的一樣東西。”
“什麽東西?”
“你慎重保管的一樣的東西。”
“這樣的東西我有很多。”
“我隻要一樣,十分公平。”
“哪一樣?”
“是一幅畫,帛畫。”
幻蕪努力保持平靜:“哦,畫我也有很多,隻不過並沒有隨身攜帶。”
“別的我不要,我就要你身上那一幅。”
幻蕪咬牙,你知道得還真是詳細呢。
她不能就這麽承認,可即使否認,他也不會相信的。幻蕪隻覺得自己從裏到外都被人給看透了,這種感覺讓她既窘迫又慌張。
“你不必遮掩,我知道這幅畫是你十年的心血,以你身上的寒精所繡而成。其實你就是把自己的命分給了一幅畫而已,等畫繡完了,你的生命力也就耗盡了。何必如此呢?無論你是為別人做這件事,還是自己願意做這件事,從開始到現在,最初的原因影響也不大了吧?”
幻蕪還是一言不發。
“這不是跟現在的狀況很相似麽?你已經從因塔而生的執念中醒悟了,又如何還要對一幅畫執迷不悟呢?不如在此徹底放下,把畫留下,你還有大好的生命去感受這個世界,去愛你所愛,恨你所恨,這才是凡塵俗世最本質的麵貌啊。不然這苦苦修行換來的人身又有何意義?”
幻蕪被一個身居壇城,本身即代表對凡俗的拒絕、降服心魔破除愚鈍的明王勸導著去好好體會這凡塵俗世的本質,即便知道這個“明王”不過是“幻”的依托,不是真正的不動尊明王,她也覺得十分別扭,隱隱還覺得有些諷刺。
這塔中的陣靈,莫不是也跟垂鈴一樣,生在佛門卻毫無佛心,一心向往凡俗?
表麵上安定和樂的“護槐鎮”,本質卻是一個收容了世間怨憤的“屍鬼鎮”;代表佛門清淨之地的慈悲寺,生活在寺中的沙門從住持到弟子,都有心中的執念,無法拋卻掛礙;就連這感靈塔中的妖靈精魅,一個個都想要逃離這清淨的牢籠。
幻蕪想到微塵自戕的那一日,無數金光隨風遠逝,垂鈴說他才是最想逃離的那個人。
也許垂鈴才是真正懂微塵的那個人吧,微塵自戕,除了對師門的愧疚補償,對自己身為佛門弟子卻仍舊動了凡心的懊悔,又何嚐不是一種醒悟呢?也許他看清了自己的內心,他放下了身份的束縛,隻有死亡才能讓他真正的自由吧。
佛法也不能讓他得到真正的平靜,無法擺脫執著掛礙,無法了卻塵緣,跳脫出生死的界限才能真正忘卻憂怖,他已然在決定自戕的那一刻“迴歸本心”了。
幻蕪說道:“沒想到您對這塵世如此有興趣,我很意外。不過這畫帛,我不能交給你。”
“你不怕死嗎?”明王說道。
“這個問題,在我繡第一針的時候就已經問過我自己了。我怕啊,好不容易生了靈識,好不容易有了肉身,好不容易有了師父,有了愛恨,正如您所言,我還未曾有過徹底的愛恨,死亡如何能讓我不懼怕呢?”
幻術師是根據施術對象的反應來變化法術的,作為深諳此術的幻蕪,本身也在根據幻境的變化來尋找破綻。之前幾層可以說幻蕪與幻境算是旗鼓相當,她幾次的順勢而為讓她始終棋高一著。
可她的自信在如此厲害的幻境中也逐漸產生動搖,如果再像之前那樣順其自然,她也無法保證自己始終能做到完全不被影響。可這些許的偏差,就會讓她前功盡棄,甚至失掉性命。
既明自己就心知肚明,即便他知道這不過是幻境,可他也做不到不被幻境影響,所以才找了幻蕪來破陣。
是啊,她不能動搖,她還要出去,她必須要活著。
那就假裝自己中術和明王對話好了?隻要注意不要掉入對方的陷阱中就好,應該可以做到吧?
至少,幻蕪這麽多年因為強烈的求生本能而練就出的紮實演技,還是能騙過很多人呢!對,把對方當做普通人就好,管他什麽明王還是如來,把整個感靈塔的幻境都當做普通人就好。
那就自然一點,她不是出家人,不用對明王頂禮膜拜,帶著一絲細微的驚惶更好。
幻蕪整理了思緒,像是自言自語一般:“咦?這畫像開口說話了?”
“你是何人?”明王似是要讓幻蕪更加確認畫像就是在說話,加大了嘴唇張合的幅度,麵部表情更加鮮明。
幻蕪後撤半步,帶著疑惑的神情,同時警戒地盯著對方:“你又是何人?”
在幻境中不能對對方透露自己的名字,即便是凡人,在聽到自己的名字由別人說出口,會根據說話之人的語氣神態,產生親近感或是厭惡感,甚至恐懼感。
這種言靈之力對妖靈更甚,名字對於妖而言更像一個符咒,無論是成為靈寵有了主人,或是像幻蕪一樣拜入師門,都會被賜予名字。這種名字對妖靈有天生的控製力,主人唿喚靈寵的名字,可以加深二者的默契和情感,靈寵更容易被駕馭驅使;師父在賜名時本身也會加注自己對徒弟的祝願或者希冀,讓擁有名字的妖靈形成一種“自我”的意識,徒弟犯錯時也能通過名字對其加以束縛,嚴厲地喊出名字,就能對妖靈產生震懾。
隻需要一個名字,就能極大的控製她的悲喜情感,所以她絕不能說出自己的名字。
“我就是我啊。”明王說道。
“你是不動明王。”——幻蕪知道它在等她說出這句話,她要是說了,就等於承認了它是明王,順著這個思維往下說,就會陷於被動的境地。
“鄙人粗陋得緊,對佛法參悟淺薄,連這諸天神佛也無法認全,實在是認不出尊駕為何方神聖。”幻蕪滿懷歉意,恭敬地說道:“還請尊駕告知姓名。”
明王大笑道:“既然你不說,我也不會白白告訴你,這樣吧,這姓名的事暫且作罷,你隻需要告訴我,你為何而來?”
“為求一物而來。”
“何物?”
“琅玕鏡。”
“你要那鏡子作何用處?”
“我受人所托,並非自己使用。”
“哦?那你就是不知道要這鏡子作何用咯?”
“是的。”
長久的沉默後,那明王又說:“既然如此,那你便迴了那人,說自己無能為力也無妨吧?”
“既已應承他人,便該盡力而為。”
“你這般說,便是不把這塔陣放在心上咯?”
“不敢。”幻蕪應答迅速,卻始終不敢多言。
“不必緊張,你怕我套話,其實我也不必問這麽多,想來你能入塔求寶,也該是有能耐的,不然也不至於完好無損地站在我麵前。”明王似乎有些雀躍:“我不管你為何而來,受人脅迫還是心甘情願,想必都有自己的目的,若沒有私心,也不至於被人脅迫。”
幻蕪覺得被人步步緊逼著,那明王似乎什麽都知道。
“高明如你,其實很享受現在的狀態吧,這一環又一環的挑戰,也讓你生出與強敵對戰的興奮吧?”
是嗎?幻蕪如此問道。除了拿到鏡子完成任務,自己是不是也在這裏找到些成就感了呢?
毫無疑問,答案是肯定的。她沒有外家修為,若沒有人保護,僅憑那一點幻術的本事,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迴了。
她一直覺得自己挺弱的,就像別人認為的那樣,嬌氣費事。可在入塔之後,麵對一環一環的考驗,她竟從沒想過退縮,其實她隻需要出去告訴既明,她也破不了陣就好了。
可她不願意,她需要琅玕鏡與既明交易,這是最主要的目的,但自己的心裏,同樣也對這裏產生了幾分期待,甚至是親切感。
她覺得隻有這裏才是完全屬於她的戰場,在這裏她不需要別人的保護,她就是最強大的存在。
下一個幻境是什麽樣的?自己要怎樣應對?可以應對嗎?她的腦海中隻反複出現這麽幾個問題,連此行的目的都不怎麽放在心上了。
她其實已經輸了。這個陣法沒有所謂的破了一層就是過了一關的說法,整個塔隻有一關而已。她的心緒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完全附著到破陣過關,從而獲得自我滿足的狀態上來了。若不是及時醒悟,隻怕麵對自己的還有無窮無盡的關卡,永遠走不完的塔室吧,而她也會心甘情願的留在這裏,甚至不願意出去。
幻蕪隻覺得後背都生出一股涼意。
她看著明王,忽然有些迷惑了。他這是在提醒自己嗎?可如果他是塔中的守鎮靈,應該不會對入侵者如此仁慈吧?
不能放鬆警惕:“您對我還真是了解。”
幻蕪這麽說等於承認了明王話中的意思,她對塔陣產生執念了。
“這麽多年了,我也很無聊。這塔早已破敗,此陣注定留不住了。”明王狀似感慨,可幻蕪沒聽出什麽不舍的情緒。
隻要垂鈴在一天,她就不會讓這個*毀的。幻蕪心裏想著,卻沒有宣之於口。
“在消亡之前遇到一個高明的對手,也是一件快慰的事啊。”明王明快地說道,猙獰的麵目也顯出幾分灑脫的意味,“你讓我很愉悅,所以鏡子我也不是不能給你。”
幻蕪沒有任何表示,她在等著對方的後話。
明王見她臉上沒有絲毫詫異或是喜悅的表情,也不覺得意外。他覺得這樣的表情,才是真實的,比起佯裝姿態,這才是對敵時應有的心態,全神貫注而又從容不迫。
他顯得興致勃勃:“鏡子就在上麵,這裏是最後一個幻境了。我可以放你上去,不過你也要留下你的一樣東西。”
“什麽東西?”
“你慎重保管的一樣的東西。”
“這樣的東西我有很多。”
“我隻要一樣,十分公平。”
“哪一樣?”
“是一幅畫,帛畫。”
幻蕪努力保持平靜:“哦,畫我也有很多,隻不過並沒有隨身攜帶。”
“別的我不要,我就要你身上那一幅。”
幻蕪咬牙,你知道得還真是詳細呢。
她不能就這麽承認,可即使否認,他也不會相信的。幻蕪隻覺得自己從裏到外都被人給看透了,這種感覺讓她既窘迫又慌張。
“你不必遮掩,我知道這幅畫是你十年的心血,以你身上的寒精所繡而成。其實你就是把自己的命分給了一幅畫而已,等畫繡完了,你的生命力也就耗盡了。何必如此呢?無論你是為別人做這件事,還是自己願意做這件事,從開始到現在,最初的原因影響也不大了吧?”
幻蕪還是一言不發。
“這不是跟現在的狀況很相似麽?你已經從因塔而生的執念中醒悟了,又如何還要對一幅畫執迷不悟呢?不如在此徹底放下,把畫留下,你還有大好的生命去感受這個世界,去愛你所愛,恨你所恨,這才是凡塵俗世最本質的麵貌啊。不然這苦苦修行換來的人身又有何意義?”
幻蕪被一個身居壇城,本身即代表對凡俗的拒絕、降服心魔破除愚鈍的明王勸導著去好好體會這凡塵俗世的本質,即便知道這個“明王”不過是“幻”的依托,不是真正的不動尊明王,她也覺得十分別扭,隱隱還覺得有些諷刺。
這塔中的陣靈,莫不是也跟垂鈴一樣,生在佛門卻毫無佛心,一心向往凡俗?
表麵上安定和樂的“護槐鎮”,本質卻是一個收容了世間怨憤的“屍鬼鎮”;代表佛門清淨之地的慈悲寺,生活在寺中的沙門從住持到弟子,都有心中的執念,無法拋卻掛礙;就連這感靈塔中的妖靈精魅,一個個都想要逃離這清淨的牢籠。
幻蕪想到微塵自戕的那一日,無數金光隨風遠逝,垂鈴說他才是最想逃離的那個人。
也許垂鈴才是真正懂微塵的那個人吧,微塵自戕,除了對師門的愧疚補償,對自己身為佛門弟子卻仍舊動了凡心的懊悔,又何嚐不是一種醒悟呢?也許他看清了自己的內心,他放下了身份的束縛,隻有死亡才能讓他真正的自由吧。
佛法也不能讓他得到真正的平靜,無法擺脫執著掛礙,無法了卻塵緣,跳脫出生死的界限才能真正忘卻憂怖,他已然在決定自戕的那一刻“迴歸本心”了。
幻蕪說道:“沒想到您對這塵世如此有興趣,我很意外。不過這畫帛,我不能交給你。”
“你不怕死嗎?”明王說道。
“這個問題,在我繡第一針的時候就已經問過我自己了。我怕啊,好不容易生了靈識,好不容易有了肉身,好不容易有了師父,有了愛恨,正如您所言,我還未曾有過徹底的愛恨,死亡如何能讓我不懼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