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說話有了底氣之後
女友成名不甩我怎麽辦 作者:緣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奧斯卡頒獎典禮結束,但其影響卻遠沒有結束。
張十三憑借一部《泰坦尼克號》拿下十二項大獎,打破奧斯卡紀錄。
並且,他個人更是五度登台領獎。
除了最佳影片是一個集體獎項之外,其他四個獎項可都是個人獎項。
一人拿四獎,而且還是憑借一部影片。
這絕對是奧斯卡上的一個奇跡。
這個奇跡難以複製。
若以後有人能夠打破,那一點是張十三自己。
電影圈之中,並非沒有多才多藝的導演。
其實,很多導演都會些其他的。
比如編劇、剪切、攝影等。
當然,像張十三這樣自己配樂,創作主題歌的幾乎沒有。
哪怕是歌手轉型的導演也是如此。
而像張十三這樣能拿獎的,那就唯他一人了。
他不僅拿獎,而且還是拿奧斯卡獎。
這或許也是他為何在國內被神化,在國外也逐漸神化的原因。
神之所以是神,那是做了人做不到的事兒。
張十三顯然做到了常人難以做到的事兒。
“張導,《泰坦尼克號》拿下十二個獎項,打破奧斯卡獲獎紀錄。對此,你有什麽感想呢?”
頒獎典禮之後,張榆自然毫無懸念的成為了媒體追逐的焦點。
因為他是這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最大的贏家。
無疑也是最為耀眼的電影人。
“高興的同時,也感到了撲麵而來的壓力。”張榆說道,“毫無疑問,影迷會對我下部電影的期待值無限拔高。這對於我來說,恐怕真不是什麽好事兒。”
壓力來至哪裏?
無疑就是影迷的期待值。
《泰坦尼克號》讓張十三站得太高了。
那麽他想要再進一步,自然就更加困難。
“那張導,你下部電影有計劃了麽?”
記者連忙問道。
他對張十三的新片都期待不已了。
“我準備盡快把我構思的電影世界打造出來。”張榆說道,“導演.暫時沒什麽好的想法。”
“那你為何不親自執導你構思的那電影世界呢?”
有媒體記者追問道。
“太忙了!”張榆說動,“我那電影世界乃是有許多電影構成,若是自己執導,不知什麽時候才能成型。所以,我的計劃是找一些靠譜的導演一起完成。”
“張導對於你這次五次登台領獎有什麽感想呢?畢竟這是前所未見的。”有記者問道,“你在音樂上的才華也備受歐美大眾認可。而你本人也是歌手,那你有沒有想過出張英語專輯,或者在歐美開個演唱會呢?”
張榆一聽,卻是一愣。
出英語專輯?
在歐美開演唱會?
“這個還真沒想過。”張榆笑著說道,“你不說,我都忘了我曾是以歌手身份出道的。以後若有機會,到可以試試。”
張榆在歐美等地人氣很高,粉絲也多。
可那些粉絲多是影迷,或者功夫迷,而不是歌迷。
有歌迷麽?
有!
但絕對很少。
畢竟,他的歌都是華語歌。
他在歐美歌迷哪兒,最被熟知的不是他唱的歌,而是他寫的歌,以及給電影的配樂。
一個寫歌的,若是出張專輯,或者開個演唱會,恐怕撲街的可能性很大。
當然,張榆以自身人氣為基,到也不至於真撲街。
他的粉絲估計還是有許多會支持的。
可張榆真沒興趣。
至少現在沒興趣。
“其實,那記者的建議不錯!”
應付完記者,身旁的楊若雪笑著說道。
她在歐美人氣不低,可在張十三旁邊,卻也難免被媒體所冷落。
當然,她對此絲毫不在意。
張十三人氣太高了。
不隻是楊若雪,任何人站在他身邊都是一樣的結果。
尤其是《泰坦尼克號》拿下十二項奧斯卡大獎,而且全球票房直奔榜首而去。
張十三已然封神了。
不管影片最終能否擠下《阿凡達》,登頂全球票房榜,但並不影響張十三封神。
因為《阿凡達》也是他的作品。
《泰坦尼克號》即便沒破《阿凡達》創造的票房紀錄,那麽也能超越如今排在全球票房第二的那部影片,位居全球票房榜第二。
那部影片在《阿凡達》之前,可是一度霸占全球票房榜榜首許久的。
可見將其超越,含金量十足。
那麽也就意味著張十三的作品霸占了全球票房榜前兩名。
“有空再說吧!”張榆笑著說道,“等哪天有空了,咱們一起來一個全球巡迴演唱會,真正的全球巡迴演唱會。”
有開全球演唱會的歌手麽?
有!
可真正稱得上“全球”的有幾人?
張榆和楊若雪顯然有這樣的粉絲基礎。
“好啊!”
楊若雪一笑,說道。
她其實很清楚,等張十三“有空”,恐怕不知道猴年馬月去了。
不過,這至少有所期盼不是?
何況,楊若雪有的是時間卻等。
相守一生,難道還等不到“有空”?
張榆這次並沒有在好萊塢多呆,頒獎典禮第二天,他就隨楊若雪一起迴國了。
而他以及他的作品《泰坦尼克號》在奧斯卡上的表現,國內話題性自然也是很大的。
自然也就少不了被媒體所追逐。
“張導為什麽不接著拍呢?”記者得知張榆暫時不會有新作,疑惑的問道,“以你如今的票房號召力,隨便拍點什麽,也必然大賺特賺。”
張十三拉下刹車,這讓許多人不解。
畢竟,在這之前,他可是一部電影接著一部電影的拍。
或者電影周期不同,但他的腳步卻從未停下過。
“若是如此,是拍電影,還是撈錢呢?”張榆笑著說道,“我又不缺錢。我拍電影也從來不是為了錢。”
那記者一聽,頓時啞口無言。
張十三如今真不缺錢。
而且財富榜都能見他的身影,雖然不是很靠前,但卻有人卻說那上麵顯然不準確。
張十三的身價遠遠超出財富榜上的數據。
不管如何說,張十三真的很有錢。
至於會不會缺,那就不得而知了。
越有錢的人,越缺錢。
這可不是什麽凡爾賽之言。
因為有錢的人用錢也很厲害。
至於張十三拍電影是不是為了錢,那就隻有他自己知道了。
不過,他的電影都很賺錢。
哪怕是藝術片,都未曾賠過錢。
“不管拍什麽電影,都得對影迷負責。”張榆接著說道,“對影迷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那若是沒有信心超越《泰坦尼克號》,你是否就不拍新作了呢?”
記者忍不住問道。
信心是信心,不代表張十三新作就真能做出超越。
“那得看你口中的超越是什麽了!”張榆說道,“票房、獎項?我拍電影,不為票房,也不為獎項,我隻拍我想拍的。若有讓人心動的故事,我不會去管什麽超越不超越的。”
“其他人些的劇本你也拍?”記者問道。
“當然!”張榆說道,“隻要是好劇本,我相信任何一個導演都不會拒絕。我自然也是如此。”
好劇本?
在張十三這個全球公認的第一編劇麵前,誰敢說自己的是“好劇本”?
有隻拍自己劇本的導演麽?
有!
不過,他們顯然沒有張十三那般高產。
而且劇本質量顯然也遠遠不如。
“那你當初為何拍《泰坦尼克號》呢?”記者問道,“露絲和傑克的愛情應該是杜撰的吧?你是先想到露絲和傑克的愛情,才想到‘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故事,還是先對‘泰坦尼克號沉沒’有了興趣,才有露絲和傑克的愛情呢?”
“先是想創作一個愛情故事。”張榆說道,“那麽什麽樣的愛情最打動人呢?”
“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生離死別。”
“家長裏短,財米油鹽,或許真實,但太常見。影迷為何要進入影院看一場平平淡淡的愛情?”
“那麽,什麽樣的背景才會有生離死別的愛情?”
“這就比較多了。”
“影視作品之中自然不少,比如:戰爭、災難等!”
“戰爭導致的生死離別在影視作品之中顯然更常見,所以我就想到了災難。”
“若隻是拍愛情,那多沒意思啊!”
“偶然間看到關於泰坦尼克號沉沒的事兒,所以就有《泰坦尼克號》這部影片。”
這是張十三第一次談及《泰坦尼克號》的由來。
“那你當初為何忽然想拍一部愛情片呢?”記者笑著問道。
為何?
其實他也有所猜測。
可猜測哪兒有張十三親自說出來來得勁爆。
“彌補《阿凡達》的遺憾吧!”張榆笑著說道。
而那記者卻是愣住了。
張榆的迴答,無疑是出乎他的預料的。
你難道不是被那幾個好萊塢大導演嘲諷不會拍愛情,然後才創造了這部《泰坦尼克號》麽?
你難道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然後打臉那幾個好萊塢大導演麽?
這是大眾普遍認可的。
“《阿凡達》?遺憾?”記者忍不住問道。
“《阿凡達》那麽影片之中,顯然也有愛情的。”張榆說道,“不過,《阿凡達》是一部科幻片,而且主要表達也不是愛情。那麽受限影片時長等因素,你不得不做出取舍。”
“《阿凡達》之中那種跨種族的愛情,表達的自然就不是那麽好,難免讓人少了幾分代入感。”張榆說道,“若是大篇幅去展現男女主的愛情,那必然會影響整部電影的布局。《阿凡達》恐怕就不叫《阿凡達》了,而是叫《我去外星談愛戀》!”
《我去外星談戀愛》?
記者一聽,頓時哭笑不得。
他不是很懂電影,但不得不承認,張十三說得在理。
若是《阿凡達》裏麵的愛情元素太多,難免喧賓奪主。
《阿凡達》還會被影迷所喜歡麽?
顯然不會。
那票房自然也就不可能登頂了。
這點足見張十三取舍成功。
“那張導對好萊塢大導演借此說你不會拍愛情片怎麽看?”記者接著問道。
“《阿凡達》不是愛情片!拿裏麵的愛情元素去跟純粹的愛情片比較,那自然難免有所欠缺了。”張榆搖頭說道,“這些他們真不懂麽?”
不懂?
怎麽可能!
“張導的意思是他們說你不會拍愛情片有私心?”記者追問道。
“人嘛,都難免有私心。”張榆說道,“你想啊,你縱橫影壇幾十年,備受尊崇。忽然,有一天一個年輕人把你踩在腳下,你作何感想?你會不會找個自我安慰的理由證明自己總有勝過他的。”
記者:
這是對那幾個導演的迴擊麽?
這麽直接?
張十三不是沒有迴應那些大導演。
可沒有哪一次像如今這般直接。
不過想想也就明白了。
以前,口說無憑,言之無物。
你說再說,顯然也沒什麽說服力。
何況,張十三也習慣用作品說話。
如今不同了。
《泰坦尼克號》不但票房驚人,獎項也驚人。
他如今顯然有這般說話的底氣。
如此說,那幾個好萊塢大導演顯然也無言以對。
一部《泰坦尼克號》讓張十三有這般說話的資格。
他們拿不出與之相提並論的作品,那麽又如何讓影迷認可他們所說的呢?
張十三已經把他們的臉給打腫了。
“張導,你是意思是那幾個好萊塢大導演說你不會拍愛情片是因為羨慕嫉妒恨?”記者連忙問道。
事兒要挑明,這樣才更勁爆吧!
“這是你說的,我可沒這麽說。”張榆說道,“這口鍋扣在我頭上的話,小心我告你誹謗!”
記者:
果然還是那個張十三。
打死不承認的無恥,他一如既往。
隻是比之以往多了幾分“威脅”!
記者顯然不敢保證,他們像以往那般“發揮”後報道,張十三會不會真告他們誹謗。
不過,記者也不是傻子。
他們很快就明白,張十三為何忽然掀起這個話題。
對那幾個大導演的反擊?
顯然不是!
或者說不僅僅是。
《泰坦尼克號》上映之後,那幾個大導演時不時的被媒體挖出來鞭屍,網絡之上的嘲諷更是不絕。
那些人如今可是被罵慘了。
這裏麵看似張十三粉絲所為,但誰敢肯定就沒有張十三的影子?
奧斯卡之後,張十三一反常態,對那幾個大導演的迴應“明目張膽”起來,看似因為《泰坦尼克號》打破奧斯卡獲獎紀錄,有了這般說話的底氣。
可在他們看來,張十三如此,更像是為了炒作。
他想借此刺激《泰坦尼克號》的票房。
張十三憑借一部《泰坦尼克號》拿下十二項大獎,打破奧斯卡紀錄。
並且,他個人更是五度登台領獎。
除了最佳影片是一個集體獎項之外,其他四個獎項可都是個人獎項。
一人拿四獎,而且還是憑借一部影片。
這絕對是奧斯卡上的一個奇跡。
這個奇跡難以複製。
若以後有人能夠打破,那一點是張十三自己。
電影圈之中,並非沒有多才多藝的導演。
其實,很多導演都會些其他的。
比如編劇、剪切、攝影等。
當然,像張十三這樣自己配樂,創作主題歌的幾乎沒有。
哪怕是歌手轉型的導演也是如此。
而像張十三這樣能拿獎的,那就唯他一人了。
他不僅拿獎,而且還是拿奧斯卡獎。
這或許也是他為何在國內被神化,在國外也逐漸神化的原因。
神之所以是神,那是做了人做不到的事兒。
張十三顯然做到了常人難以做到的事兒。
“張導,《泰坦尼克號》拿下十二個獎項,打破奧斯卡獲獎紀錄。對此,你有什麽感想呢?”
頒獎典禮之後,張榆自然毫無懸念的成為了媒體追逐的焦點。
因為他是這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最大的贏家。
無疑也是最為耀眼的電影人。
“高興的同時,也感到了撲麵而來的壓力。”張榆說道,“毫無疑問,影迷會對我下部電影的期待值無限拔高。這對於我來說,恐怕真不是什麽好事兒。”
壓力來至哪裏?
無疑就是影迷的期待值。
《泰坦尼克號》讓張十三站得太高了。
那麽他想要再進一步,自然就更加困難。
“那張導,你下部電影有計劃了麽?”
記者連忙問道。
他對張十三的新片都期待不已了。
“我準備盡快把我構思的電影世界打造出來。”張榆說道,“導演.暫時沒什麽好的想法。”
“那你為何不親自執導你構思的那電影世界呢?”
有媒體記者追問道。
“太忙了!”張榆說動,“我那電影世界乃是有許多電影構成,若是自己執導,不知什麽時候才能成型。所以,我的計劃是找一些靠譜的導演一起完成。”
“張導對於你這次五次登台領獎有什麽感想呢?畢竟這是前所未見的。”有記者問道,“你在音樂上的才華也備受歐美大眾認可。而你本人也是歌手,那你有沒有想過出張英語專輯,或者在歐美開個演唱會呢?”
張榆一聽,卻是一愣。
出英語專輯?
在歐美開演唱會?
“這個還真沒想過。”張榆笑著說道,“你不說,我都忘了我曾是以歌手身份出道的。以後若有機會,到可以試試。”
張榆在歐美等地人氣很高,粉絲也多。
可那些粉絲多是影迷,或者功夫迷,而不是歌迷。
有歌迷麽?
有!
但絕對很少。
畢竟,他的歌都是華語歌。
他在歐美歌迷哪兒,最被熟知的不是他唱的歌,而是他寫的歌,以及給電影的配樂。
一個寫歌的,若是出張專輯,或者開個演唱會,恐怕撲街的可能性很大。
當然,張榆以自身人氣為基,到也不至於真撲街。
他的粉絲估計還是有許多會支持的。
可張榆真沒興趣。
至少現在沒興趣。
“其實,那記者的建議不錯!”
應付完記者,身旁的楊若雪笑著說道。
她在歐美人氣不低,可在張十三旁邊,卻也難免被媒體所冷落。
當然,她對此絲毫不在意。
張十三人氣太高了。
不隻是楊若雪,任何人站在他身邊都是一樣的結果。
尤其是《泰坦尼克號》拿下十二項奧斯卡大獎,而且全球票房直奔榜首而去。
張十三已然封神了。
不管影片最終能否擠下《阿凡達》,登頂全球票房榜,但並不影響張十三封神。
因為《阿凡達》也是他的作品。
《泰坦尼克號》即便沒破《阿凡達》創造的票房紀錄,那麽也能超越如今排在全球票房第二的那部影片,位居全球票房榜第二。
那部影片在《阿凡達》之前,可是一度霸占全球票房榜榜首許久的。
可見將其超越,含金量十足。
那麽也就意味著張十三的作品霸占了全球票房榜前兩名。
“有空再說吧!”張榆笑著說道,“等哪天有空了,咱們一起來一個全球巡迴演唱會,真正的全球巡迴演唱會。”
有開全球演唱會的歌手麽?
有!
可真正稱得上“全球”的有幾人?
張榆和楊若雪顯然有這樣的粉絲基礎。
“好啊!”
楊若雪一笑,說道。
她其實很清楚,等張十三“有空”,恐怕不知道猴年馬月去了。
不過,這至少有所期盼不是?
何況,楊若雪有的是時間卻等。
相守一生,難道還等不到“有空”?
張榆這次並沒有在好萊塢多呆,頒獎典禮第二天,他就隨楊若雪一起迴國了。
而他以及他的作品《泰坦尼克號》在奧斯卡上的表現,國內話題性自然也是很大的。
自然也就少不了被媒體所追逐。
“張導為什麽不接著拍呢?”記者得知張榆暫時不會有新作,疑惑的問道,“以你如今的票房號召力,隨便拍點什麽,也必然大賺特賺。”
張十三拉下刹車,這讓許多人不解。
畢竟,在這之前,他可是一部電影接著一部電影的拍。
或者電影周期不同,但他的腳步卻從未停下過。
“若是如此,是拍電影,還是撈錢呢?”張榆笑著說道,“我又不缺錢。我拍電影也從來不是為了錢。”
那記者一聽,頓時啞口無言。
張十三如今真不缺錢。
而且財富榜都能見他的身影,雖然不是很靠前,但卻有人卻說那上麵顯然不準確。
張十三的身價遠遠超出財富榜上的數據。
不管如何說,張十三真的很有錢。
至於會不會缺,那就不得而知了。
越有錢的人,越缺錢。
這可不是什麽凡爾賽之言。
因為有錢的人用錢也很厲害。
至於張十三拍電影是不是為了錢,那就隻有他自己知道了。
不過,他的電影都很賺錢。
哪怕是藝術片,都未曾賠過錢。
“不管拍什麽電影,都得對影迷負責。”張榆接著說道,“對影迷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那若是沒有信心超越《泰坦尼克號》,你是否就不拍新作了呢?”
記者忍不住問道。
信心是信心,不代表張十三新作就真能做出超越。
“那得看你口中的超越是什麽了!”張榆說道,“票房、獎項?我拍電影,不為票房,也不為獎項,我隻拍我想拍的。若有讓人心動的故事,我不會去管什麽超越不超越的。”
“其他人些的劇本你也拍?”記者問道。
“當然!”張榆說道,“隻要是好劇本,我相信任何一個導演都不會拒絕。我自然也是如此。”
好劇本?
在張十三這個全球公認的第一編劇麵前,誰敢說自己的是“好劇本”?
有隻拍自己劇本的導演麽?
有!
不過,他們顯然沒有張十三那般高產。
而且劇本質量顯然也遠遠不如。
“那你當初為何拍《泰坦尼克號》呢?”記者問道,“露絲和傑克的愛情應該是杜撰的吧?你是先想到露絲和傑克的愛情,才想到‘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故事,還是先對‘泰坦尼克號沉沒’有了興趣,才有露絲和傑克的愛情呢?”
“先是想創作一個愛情故事。”張榆說道,“那麽什麽樣的愛情最打動人呢?”
“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生離死別。”
“家長裏短,財米油鹽,或許真實,但太常見。影迷為何要進入影院看一場平平淡淡的愛情?”
“那麽,什麽樣的背景才會有生離死別的愛情?”
“這就比較多了。”
“影視作品之中自然不少,比如:戰爭、災難等!”
“戰爭導致的生死離別在影視作品之中顯然更常見,所以我就想到了災難。”
“若隻是拍愛情,那多沒意思啊!”
“偶然間看到關於泰坦尼克號沉沒的事兒,所以就有《泰坦尼克號》這部影片。”
這是張十三第一次談及《泰坦尼克號》的由來。
“那你當初為何忽然想拍一部愛情片呢?”記者笑著問道。
為何?
其實他也有所猜測。
可猜測哪兒有張十三親自說出來來得勁爆。
“彌補《阿凡達》的遺憾吧!”張榆笑著說道。
而那記者卻是愣住了。
張榆的迴答,無疑是出乎他的預料的。
你難道不是被那幾個好萊塢大導演嘲諷不會拍愛情,然後才創造了這部《泰坦尼克號》麽?
你難道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然後打臉那幾個好萊塢大導演麽?
這是大眾普遍認可的。
“《阿凡達》?遺憾?”記者忍不住問道。
“《阿凡達》那麽影片之中,顯然也有愛情的。”張榆說道,“不過,《阿凡達》是一部科幻片,而且主要表達也不是愛情。那麽受限影片時長等因素,你不得不做出取舍。”
“《阿凡達》之中那種跨種族的愛情,表達的自然就不是那麽好,難免讓人少了幾分代入感。”張榆說道,“若是大篇幅去展現男女主的愛情,那必然會影響整部電影的布局。《阿凡達》恐怕就不叫《阿凡達》了,而是叫《我去外星談愛戀》!”
《我去外星談戀愛》?
記者一聽,頓時哭笑不得。
他不是很懂電影,但不得不承認,張十三說得在理。
若是《阿凡達》裏麵的愛情元素太多,難免喧賓奪主。
《阿凡達》還會被影迷所喜歡麽?
顯然不會。
那票房自然也就不可能登頂了。
這點足見張十三取舍成功。
“那張導對好萊塢大導演借此說你不會拍愛情片怎麽看?”記者接著問道。
“《阿凡達》不是愛情片!拿裏麵的愛情元素去跟純粹的愛情片比較,那自然難免有所欠缺了。”張榆搖頭說道,“這些他們真不懂麽?”
不懂?
怎麽可能!
“張導的意思是他們說你不會拍愛情片有私心?”記者追問道。
“人嘛,都難免有私心。”張榆說道,“你想啊,你縱橫影壇幾十年,備受尊崇。忽然,有一天一個年輕人把你踩在腳下,你作何感想?你會不會找個自我安慰的理由證明自己總有勝過他的。”
記者:
這是對那幾個導演的迴擊麽?
這麽直接?
張十三不是沒有迴應那些大導演。
可沒有哪一次像如今這般直接。
不過想想也就明白了。
以前,口說無憑,言之無物。
你說再說,顯然也沒什麽說服力。
何況,張十三也習慣用作品說話。
如今不同了。
《泰坦尼克號》不但票房驚人,獎項也驚人。
他如今顯然有這般說話的底氣。
如此說,那幾個好萊塢大導演顯然也無言以對。
一部《泰坦尼克號》讓張十三有這般說話的資格。
他們拿不出與之相提並論的作品,那麽又如何讓影迷認可他們所說的呢?
張十三已經把他們的臉給打腫了。
“張導,你是意思是那幾個好萊塢大導演說你不會拍愛情片是因為羨慕嫉妒恨?”記者連忙問道。
事兒要挑明,這樣才更勁爆吧!
“這是你說的,我可沒這麽說。”張榆說道,“這口鍋扣在我頭上的話,小心我告你誹謗!”
記者:
果然還是那個張十三。
打死不承認的無恥,他一如既往。
隻是比之以往多了幾分“威脅”!
記者顯然不敢保證,他們像以往那般“發揮”後報道,張十三會不會真告他們誹謗。
不過,記者也不是傻子。
他們很快就明白,張十三為何忽然掀起這個話題。
對那幾個大導演的反擊?
顯然不是!
或者說不僅僅是。
《泰坦尼克號》上映之後,那幾個大導演時不時的被媒體挖出來鞭屍,網絡之上的嘲諷更是不絕。
那些人如今可是被罵慘了。
這裏麵看似張十三粉絲所為,但誰敢肯定就沒有張十三的影子?
奧斯卡之後,張十三一反常態,對那幾個大導演的迴應“明目張膽”起來,看似因為《泰坦尼克號》打破奧斯卡獲獎紀錄,有了這般說話的底氣。
可在他們看來,張十三如此,更像是為了炒作。
他想借此刺激《泰坦尼克號》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