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親家,嶽父大人
女友成名不甩我怎麽辦 作者:緣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十三一連發了十幾條嘲諷國足的微博,然後以一句“號被盜了”結束。
可這事兒顯然不可能就這麽結束。
他這反應,反而讓整件事兒愈演愈烈。
張十三不是第一次在微博上跟人幹架,但第一次反應這麽“過激”。
連發十幾條微博,這也太給那些國足球員麵子了吧?
馮永清當初都沒這待遇。
不過,他這反應,瞬間讓《少林足球》火出圈了。
宣傳電影麽?
似乎也沒這必要。
影片已經夠火,何須如此宣傳?
為何如此?
許多人疑惑,包括他的那些粉絲也有些不解。
有人想知道,自然就有人去追尋答桉。
張榆少不了被媒體記者圍堵。
而如今張榆的行蹤也沒那麽難尋。
直接在十三影視外堵他就是了。
不說一堵一個準,但肯定能見到人。
“張導,你為何連發十多條微博嘲諷國足,是因為國足某球員攻擊《少林足球》,嘲諷你不懂踢球,你因此而不滿麽?”
記者開門見山的問道。
“那不是我發的。”張榆搖頭說道,“我都解釋了,我被盜號了。”
在場記者嘴角都忍不住抽了抽。
他們猜到張榆不會承認是嘲諷國足,更不會承認是因為國足某球員的嘲諷他在先。
可他們顯然沒想到,張榆竟然如此迴答。
睜眼說瞎話啊!
你這是拿我們當時傻子麽?
你會被盜號?
“張導,你能從一個短信就定位對方,你應該精通電腦技術,難道還會被盜號?”
有記者不甘心,提出質疑。
他也想看看張十三還能怎麽解釋。
真以為別人是傻子麽?
“我電腦技術不錯,可我很少用微博啊!”張榆說道,“何況,微博賬號的安全性跟是不是我的有什麽關係?我電腦技術好,所以很快就自己把賬號找迴來了。”
“張導,既然那些言論是別人盜號發的,你為何還保留,而不是將之刪掉呢?”
又有記者提出質疑。
你這不是擺明了告訴所有人,那些微博都是你自己發的麽?
被盜號後發的微博竟然不刪?
你這是擺明了告訴大家:我就此地無銀三百兩了,怎麽著吧?
“留著是給自己警醒:你電腦技術再牛,也有被盜號的風險。”張榆認真的說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需要時刻警醒自己。這次被盜的還隻是微博賬號,若是銀行賬號被盜呢?”
什他麽的警醒自己啊!
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你能別睜眼說瞎話麽?
沒這樣警醒自己的。
“很多人的銀行卡是用六位數的密碼保護兩位數,甚至一位數的存款。”張榆接著說道,“我的不一樣啊!我的銀行卡,那是用六位數的密碼,保護著......哦,我都忘了我卡裏有多少錢了。”
眾記者:......
他們都感覺被冒犯到了。
他們之中真有用六位數的密碼保護兩位數存款的人。
可張十三呢?
他竟然不知道自己卡裏究竟有多少錢。
肯定是多得不知道有多少。
究竟有多少?
肯定不低於九位數,甚至有十位數。
等等!
眾記者反應過來。
這微博號被盜跟銀行卡號被盜,貌似沒什麽關聯啊!
我們關心的不是你號被盜,而是那些言論。
“那張導對你微博賬號被盜之後發的那些微博如何看?你認同麽?”
記者隨即換了一種方式問道。
“那就得看具體哪一條了。”張榆說道,“我好歹曾經也是個球迷啊!”
認同麽?
屁話,那些都是他自己發的。
“那你覺得國足出現是否比某島沉沒更難?”記者問道。
“你說的那個梗啊!”張榆說道,“這讓我想起了南宋某位詩人的一首詩,《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我想作者應該是讀過這首詩,所以才創作了這麽個梗。”張榆說道,“隻是他可能認為自己兒子難以看到國足出線,所以讓其孫子告訴他。”
《示兒》?
眾記者卻是一臉疑惑。
有這樣一首詩麽?
按理說這樣一首好詩,怎麽也應該聽過啊!
眾記者彼此對望一眼,顯然從其他人神色之中找到了答桉。
這詩真是南宋某位詩人的作品?
不會是張十三自己寫的吧!
不然,為何是某位詩人,而不是直接道出其名呢?
而眾記者反映過來,還想問的時候,張十三已經離去了。
眾記者懊惱,卻也無可奈何。
不過,此次之行,也不算毫無收獲。
想想其實張十三已經給出了解釋。
他曾經是個球迷!
那麽他反應強烈一些,似乎也不是那麽難以理解。
畢竟,比他的反應強烈的球迷多了去了。
終究還是國足讓人失望了。
而張榆那首詩也隨即火了。
對!
一些媒體猜測那詩不是什麽南宋某詩人寫的,而是出至張十三之手。
因為他們沒有查到這首詩。
甚至還有媒體記者專門請教了古詩詞協會的教授。
他們都不知曉有這樣一首詩,不是張十三自己寫的才怪。
而且,這樣一首質量的詩,不可能無名。
這首詩火了之後,“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梗又在網絡上流行了起來。
國足被罵慘了。
《少林足球》的票房卻也火爆異常。
影片蟬聯半月的單日票房冠軍。
半月後,有大片上映。
而這個時候,張榆那十幾條微博的熱度逐漸澹去。
那影片初始排片超過《少林足球》,首日票房也是不錯,將《少林足球》擠下了單日票房冠軍寶座。
不過,影片口碑不怎麽理想。
在單日票房榜冠軍位置上坐了兩天,然後又被《少林足球》給擠了下去。
《少林足球》再度登上單日票房榜。
隻是單日票房隻有幾千萬了。
《少林足球》還在國內熱映,不過北美上映半月後下畫了。
票房也就兩千多萬美元。
比預期的好上一些。
好歹折算成華幣過億。
不過,歐洲和亞洲等國家和地區就要好上許多了。
不少國家和地區還登上過單日票房榜榜首之位。
張榆對此已經沒怎麽關注了。
他這短時間連公司都沒去,而是一直呆在家裏。
楊若雪預產期快到了。
“想好取什麽名字了麽?”楊若雪笑著看向張榆。
“孩子都還沒出身呢。”張榆笑著說道,“連八字都還不知道,怎麽取名字啊?不能僅僅好聽就行吧?”
“你還信這些?”楊若雪道。
張榆不信,楊若雪也不信。
“那不考慮八字?”張榆問道。
楊若雪懷孕,張榆與之相處更加注意。
他很清楚,懷孕的女人比平時更敏感,也更感性。
需要多讓著一些。
一些玩笑也盡量少開。
“那還是等等吧!”楊若雪搖頭,說道。
她不信,可她並不介意取取名字之時將八字考慮進去。
“何況男孩兒女孩兒都還不知道呢!”張榆笑著說道。
“你自己說男孩兒女孩兒都一樣。”楊若雪說道。
醫生不會透露嬰兒性別?
這也就說說而已。
張榆和楊若雪若想知道,肯定早就能知道了。
隻是沒什麽意義。
既然男兒女孩兒都一樣,為何不等到出身的時候再知道呢?
那豈不是更有意義。
“媽什麽時候過來?”楊若雪問道。
她口中的“媽”,說的是張榆母親。
他們雖然請了專門的人照顧,但張榆母親顯然是不放心。
之前來過幾次。
不過,待不住又幫不上什麽忙也就迴去了。
楊若雪預產期將近,她自然要來看看。
至於張榆父親,估計得孩子出身之後才會來。
楊若雪父母等人,估計也是。
“等兩天讓呂顯迴去接人。”張榆說道。
“嗯!”
楊若雪點了點頭。
張榆母親來了沒兩天,楊若雪隨即就住進了醫院。
在醫院觀察了兩天之後,楊若雪才有了反應。
她被推進了產房。
而張榆在外,卻忽然緊張了起來。
未滿四十周,卻也有三十九周。
不足月,卻也算不得早產。
孩子胎監一直正常,所以楊若雪選擇順產。
順產之時痛苦,可產後卻比剖腹產恢複得快。
楊若雪選擇剖腹產到不是怕在腹部留下疤痕。
畢竟,如今醫學發達,想要將疤痕掩蓋並非難事兒。
她之所以選擇順產更多的還是因為聽醫生說,順產對孩子更好。
“放心,沒事兒的。”
李清芳似乎在安慰張榆。
可又像是在安慰他自己。
張榆此時懸著的心在聽了自家母親這話之後,卻是懸得更厲害了。
他有些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了。
緊張,期待,喜悅,擔心......
多重情緒交雜。
尤其是楊若雪進去半小時依舊沒有動靜。
張榆事先了解過,順產需要多久,這跟孕婦屬於第一產程,還是第二產程有關。
哪怕張榆之前了解過,有些產婦生孩子從早上痛到晚上,孩子依舊沒出來,最終堅持不住,轉為剖腹產的。
站起來走了兩圈,又坐下。
坐下沒多久又忍不住站了起來,站了片刻又開始踱步。
李清芳時不時的看向產房,哪兒還有心思去管張榆那“坐臥不寧”的樣子。
“嗯?”
張榆忽然感覺產房有動靜。
不是什麽嬰兒啼哭之聲,而是有人向門口走來。
張榆入丹勁,感知更加敏銳,但那產婦的隔音效果極好,還不至於讓他聽到立麵的動靜。
不過,門口的動靜他還是能聽到的。
“生了!”
張榆有些激動,有些喜悅,有些擔心。
那種複雜的心情隻有為人父的瞬間才會體會。
從楊若雪進入產房的瞬間,張榆頭一次體會到了牽腸掛肚的期盼、等待和恐慌。
近一個小時在產房門口的徘迴,已經超脫他這麽多年所有感悟。
所幸,五味雜陳的思緒終已揉成幸福的麵團,緊緊包裹著張榆。
此時的他,有一種迫不及待衝進去看看孩子,看看老婆的衝動。
懷胎十月,對於等待中的父母來說,是太過漫長了。
和所有的父母一樣,喜悅的同時是擔心,將來的孩子是不是健康?五官是不是端正?我們會是個合格的父母嗎?
這一係列問題在張榆的腦海中閃過。
產房的門打開,張榆瞬間就到了門口。
對著那出來的護士,卻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母女平安!”
那護士對於張榆的表情似乎見怪不怪,也知道他們最想聽到的是什麽話。
當孩子送到張榆的手中,他笨拙的抱過來的那一刻,他的內心充滿著喜悅。
此時此刻,他已經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父親了,一個身上肩負著義務和責任的父親了。
一種全新的體驗和感覺洋溢著張榆的全身。
張榆忽然感覺到了一種生命的升華。
這是對這個世界的歸屬,融入,緊密相聯。
張榆清晰的感覺到了存在在這個世界的意義和價值。
看著自己的女兒,張榆的眼神之中包含的愛與喜歡、忙亂與牽掛。好像生命有了一種新的寄托,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初為人父,張榆百感交集。
有幸福,有喜悅,有勞累,有擔心,整個世界彷佛隻有女兒一個人。
將女兒交給母親,走到床邊對楊若雪說道:“幸苦了!”
“嗯!”
楊若雪微笑著應了一聲。
那微笑透露著不盡的幸福。
房間之中一片笑聲,充滿著歡樂。
他們已迴到了房間。
順產,沒那麽麻煩。
楊若雪稍露疲憊之意,張榆就讓其休息了。
楊若雪和孩子休息了,張榆心中無盡的喜悅似乎找不到人分享。
快樂有時候就是需要分享來平複激動的心情。
隨即通知老家的父親,通知燕京的楊若雪父母家人,通知他的好有......
他甚至忍不住發微.博,把自己此時的激動的心情分享了出去。
把這消息第一時間公布了出去。
“母女平安,我有了一個新的身份:爸爸!”
張榆很簡單的一句話,瞬間引發關注。
文字下邊有一張配圖,那是他握著女兒手的照片。
而張榆這條微博,瞬間就在網上炸開了。
雖然大家都知曉楊若雪預產期在這段時間,可具體是什麽時候,誰又說得準呢?
愛閱書香
“楊若雪產女!”
“張十三為人父!”
......
張榆和楊若雪都名氣大,人氣也高,而且話題性也足。
楊若雪生女,話題也超出想象。
張榆微博一出,瞬間就是幾個熱搜,而且直接空降話題榜榜首。
“恭喜,沙發!”
“恭喜,長大了肯定是個大美女。”
“恭喜!”
......
張榆和楊若雪微博下麵瞬間出現無數恭喜留言。
不過,忽然畫風卻逐漸變了。
“親家!”
“親家”
......
更有甚至,直接喊張榆“嶽父大人”了。
孩子才出生,就有這麽多人打她的注意?
當然,玩笑成分居多。
可這事兒顯然不可能就這麽結束。
他這反應,反而讓整件事兒愈演愈烈。
張十三不是第一次在微博上跟人幹架,但第一次反應這麽“過激”。
連發十幾條微博,這也太給那些國足球員麵子了吧?
馮永清當初都沒這待遇。
不過,他這反應,瞬間讓《少林足球》火出圈了。
宣傳電影麽?
似乎也沒這必要。
影片已經夠火,何須如此宣傳?
為何如此?
許多人疑惑,包括他的那些粉絲也有些不解。
有人想知道,自然就有人去追尋答桉。
張榆少不了被媒體記者圍堵。
而如今張榆的行蹤也沒那麽難尋。
直接在十三影視外堵他就是了。
不說一堵一個準,但肯定能見到人。
“張導,你為何連發十多條微博嘲諷國足,是因為國足某球員攻擊《少林足球》,嘲諷你不懂踢球,你因此而不滿麽?”
記者開門見山的問道。
“那不是我發的。”張榆搖頭說道,“我都解釋了,我被盜號了。”
在場記者嘴角都忍不住抽了抽。
他們猜到張榆不會承認是嘲諷國足,更不會承認是因為國足某球員的嘲諷他在先。
可他們顯然沒想到,張榆竟然如此迴答。
睜眼說瞎話啊!
你這是拿我們當時傻子麽?
你會被盜號?
“張導,你能從一個短信就定位對方,你應該精通電腦技術,難道還會被盜號?”
有記者不甘心,提出質疑。
他也想看看張十三還能怎麽解釋。
真以為別人是傻子麽?
“我電腦技術不錯,可我很少用微博啊!”張榆說道,“何況,微博賬號的安全性跟是不是我的有什麽關係?我電腦技術好,所以很快就自己把賬號找迴來了。”
“張導,既然那些言論是別人盜號發的,你為何還保留,而不是將之刪掉呢?”
又有記者提出質疑。
你這不是擺明了告訴所有人,那些微博都是你自己發的麽?
被盜號後發的微博竟然不刪?
你這是擺明了告訴大家:我就此地無銀三百兩了,怎麽著吧?
“留著是給自己警醒:你電腦技術再牛,也有被盜號的風險。”張榆認真的說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需要時刻警醒自己。這次被盜的還隻是微博賬號,若是銀行賬號被盜呢?”
什他麽的警醒自己啊!
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你能別睜眼說瞎話麽?
沒這樣警醒自己的。
“很多人的銀行卡是用六位數的密碼保護兩位數,甚至一位數的存款。”張榆接著說道,“我的不一樣啊!我的銀行卡,那是用六位數的密碼,保護著......哦,我都忘了我卡裏有多少錢了。”
眾記者:......
他們都感覺被冒犯到了。
他們之中真有用六位數的密碼保護兩位數存款的人。
可張十三呢?
他竟然不知道自己卡裏究竟有多少錢。
肯定是多得不知道有多少。
究竟有多少?
肯定不低於九位數,甚至有十位數。
等等!
眾記者反應過來。
這微博號被盜跟銀行卡號被盜,貌似沒什麽關聯啊!
我們關心的不是你號被盜,而是那些言論。
“那張導對你微博賬號被盜之後發的那些微博如何看?你認同麽?”
記者隨即換了一種方式問道。
“那就得看具體哪一條了。”張榆說道,“我好歹曾經也是個球迷啊!”
認同麽?
屁話,那些都是他自己發的。
“那你覺得國足出現是否比某島沉沒更難?”記者問道。
“你說的那個梗啊!”張榆說道,“這讓我想起了南宋某位詩人的一首詩,《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我想作者應該是讀過這首詩,所以才創作了這麽個梗。”張榆說道,“隻是他可能認為自己兒子難以看到國足出線,所以讓其孫子告訴他。”
《示兒》?
眾記者卻是一臉疑惑。
有這樣一首詩麽?
按理說這樣一首好詩,怎麽也應該聽過啊!
眾記者彼此對望一眼,顯然從其他人神色之中找到了答桉。
這詩真是南宋某位詩人的作品?
不會是張十三自己寫的吧!
不然,為何是某位詩人,而不是直接道出其名呢?
而眾記者反映過來,還想問的時候,張十三已經離去了。
眾記者懊惱,卻也無可奈何。
不過,此次之行,也不算毫無收獲。
想想其實張十三已經給出了解釋。
他曾經是個球迷!
那麽他反應強烈一些,似乎也不是那麽難以理解。
畢竟,比他的反應強烈的球迷多了去了。
終究還是國足讓人失望了。
而張榆那首詩也隨即火了。
對!
一些媒體猜測那詩不是什麽南宋某詩人寫的,而是出至張十三之手。
因為他們沒有查到這首詩。
甚至還有媒體記者專門請教了古詩詞協會的教授。
他們都不知曉有這樣一首詩,不是張十三自己寫的才怪。
而且,這樣一首質量的詩,不可能無名。
這首詩火了之後,“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梗又在網絡上流行了起來。
國足被罵慘了。
《少林足球》的票房卻也火爆異常。
影片蟬聯半月的單日票房冠軍。
半月後,有大片上映。
而這個時候,張榆那十幾條微博的熱度逐漸澹去。
那影片初始排片超過《少林足球》,首日票房也是不錯,將《少林足球》擠下了單日票房冠軍寶座。
不過,影片口碑不怎麽理想。
在單日票房榜冠軍位置上坐了兩天,然後又被《少林足球》給擠了下去。
《少林足球》再度登上單日票房榜。
隻是單日票房隻有幾千萬了。
《少林足球》還在國內熱映,不過北美上映半月後下畫了。
票房也就兩千多萬美元。
比預期的好上一些。
好歹折算成華幣過億。
不過,歐洲和亞洲等國家和地區就要好上許多了。
不少國家和地區還登上過單日票房榜榜首之位。
張榆對此已經沒怎麽關注了。
他這短時間連公司都沒去,而是一直呆在家裏。
楊若雪預產期快到了。
“想好取什麽名字了麽?”楊若雪笑著看向張榆。
“孩子都還沒出身呢。”張榆笑著說道,“連八字都還不知道,怎麽取名字啊?不能僅僅好聽就行吧?”
“你還信這些?”楊若雪道。
張榆不信,楊若雪也不信。
“那不考慮八字?”張榆問道。
楊若雪懷孕,張榆與之相處更加注意。
他很清楚,懷孕的女人比平時更敏感,也更感性。
需要多讓著一些。
一些玩笑也盡量少開。
“那還是等等吧!”楊若雪搖頭,說道。
她不信,可她並不介意取取名字之時將八字考慮進去。
“何況男孩兒女孩兒都還不知道呢!”張榆笑著說道。
“你自己說男孩兒女孩兒都一樣。”楊若雪說道。
醫生不會透露嬰兒性別?
這也就說說而已。
張榆和楊若雪若想知道,肯定早就能知道了。
隻是沒什麽意義。
既然男兒女孩兒都一樣,為何不等到出身的時候再知道呢?
那豈不是更有意義。
“媽什麽時候過來?”楊若雪問道。
她口中的“媽”,說的是張榆母親。
他們雖然請了專門的人照顧,但張榆母親顯然是不放心。
之前來過幾次。
不過,待不住又幫不上什麽忙也就迴去了。
楊若雪預產期將近,她自然要來看看。
至於張榆父親,估計得孩子出身之後才會來。
楊若雪父母等人,估計也是。
“等兩天讓呂顯迴去接人。”張榆說道。
“嗯!”
楊若雪點了點頭。
張榆母親來了沒兩天,楊若雪隨即就住進了醫院。
在醫院觀察了兩天之後,楊若雪才有了反應。
她被推進了產房。
而張榆在外,卻忽然緊張了起來。
未滿四十周,卻也有三十九周。
不足月,卻也算不得早產。
孩子胎監一直正常,所以楊若雪選擇順產。
順產之時痛苦,可產後卻比剖腹產恢複得快。
楊若雪選擇剖腹產到不是怕在腹部留下疤痕。
畢竟,如今醫學發達,想要將疤痕掩蓋並非難事兒。
她之所以選擇順產更多的還是因為聽醫生說,順產對孩子更好。
“放心,沒事兒的。”
李清芳似乎在安慰張榆。
可又像是在安慰他自己。
張榆此時懸著的心在聽了自家母親這話之後,卻是懸得更厲害了。
他有些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了。
緊張,期待,喜悅,擔心......
多重情緒交雜。
尤其是楊若雪進去半小時依舊沒有動靜。
張榆事先了解過,順產需要多久,這跟孕婦屬於第一產程,還是第二產程有關。
哪怕張榆之前了解過,有些產婦生孩子從早上痛到晚上,孩子依舊沒出來,最終堅持不住,轉為剖腹產的。
站起來走了兩圈,又坐下。
坐下沒多久又忍不住站了起來,站了片刻又開始踱步。
李清芳時不時的看向產房,哪兒還有心思去管張榆那“坐臥不寧”的樣子。
“嗯?”
張榆忽然感覺產房有動靜。
不是什麽嬰兒啼哭之聲,而是有人向門口走來。
張榆入丹勁,感知更加敏銳,但那產婦的隔音效果極好,還不至於讓他聽到立麵的動靜。
不過,門口的動靜他還是能聽到的。
“生了!”
張榆有些激動,有些喜悅,有些擔心。
那種複雜的心情隻有為人父的瞬間才會體會。
從楊若雪進入產房的瞬間,張榆頭一次體會到了牽腸掛肚的期盼、等待和恐慌。
近一個小時在產房門口的徘迴,已經超脫他這麽多年所有感悟。
所幸,五味雜陳的思緒終已揉成幸福的麵團,緊緊包裹著張榆。
此時的他,有一種迫不及待衝進去看看孩子,看看老婆的衝動。
懷胎十月,對於等待中的父母來說,是太過漫長了。
和所有的父母一樣,喜悅的同時是擔心,將來的孩子是不是健康?五官是不是端正?我們會是個合格的父母嗎?
這一係列問題在張榆的腦海中閃過。
產房的門打開,張榆瞬間就到了門口。
對著那出來的護士,卻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母女平安!”
那護士對於張榆的表情似乎見怪不怪,也知道他們最想聽到的是什麽話。
當孩子送到張榆的手中,他笨拙的抱過來的那一刻,他的內心充滿著喜悅。
此時此刻,他已經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父親了,一個身上肩負著義務和責任的父親了。
一種全新的體驗和感覺洋溢著張榆的全身。
張榆忽然感覺到了一種生命的升華。
這是對這個世界的歸屬,融入,緊密相聯。
張榆清晰的感覺到了存在在這個世界的意義和價值。
看著自己的女兒,張榆的眼神之中包含的愛與喜歡、忙亂與牽掛。好像生命有了一種新的寄托,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初為人父,張榆百感交集。
有幸福,有喜悅,有勞累,有擔心,整個世界彷佛隻有女兒一個人。
將女兒交給母親,走到床邊對楊若雪說道:“幸苦了!”
“嗯!”
楊若雪微笑著應了一聲。
那微笑透露著不盡的幸福。
房間之中一片笑聲,充滿著歡樂。
他們已迴到了房間。
順產,沒那麽麻煩。
楊若雪稍露疲憊之意,張榆就讓其休息了。
楊若雪和孩子休息了,張榆心中無盡的喜悅似乎找不到人分享。
快樂有時候就是需要分享來平複激動的心情。
隨即通知老家的父親,通知燕京的楊若雪父母家人,通知他的好有......
他甚至忍不住發微.博,把自己此時的激動的心情分享了出去。
把這消息第一時間公布了出去。
“母女平安,我有了一個新的身份:爸爸!”
張榆很簡單的一句話,瞬間引發關注。
文字下邊有一張配圖,那是他握著女兒手的照片。
而張榆這條微博,瞬間就在網上炸開了。
雖然大家都知曉楊若雪預產期在這段時間,可具體是什麽時候,誰又說得準呢?
愛閱書香
“楊若雪產女!”
“張十三為人父!”
......
張榆和楊若雪都名氣大,人氣也高,而且話題性也足。
楊若雪生女,話題也超出想象。
張榆微博一出,瞬間就是幾個熱搜,而且直接空降話題榜榜首。
“恭喜,沙發!”
“恭喜,長大了肯定是個大美女。”
“恭喜!”
......
張榆和楊若雪微博下麵瞬間出現無數恭喜留言。
不過,忽然畫風卻逐漸變了。
“親家!”
“親家”
......
更有甚至,直接喊張榆“嶽父大人”了。
孩子才出生,就有這麽多人打她的注意?
當然,玩笑成分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