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說:“伯符,袁否恐怕不會在尋陽呆太久。”
孫策聞言頓時目光一凜,沉聲問:“公謹此話何意?”
呂蒙也不解的說:“袁否若真有北遁之意,尋陽對他來說不啻於死地,引兵屯尋陽卻是智者所不為。”
周瑜說:“子明隻知其一,卻不知其二。”
呂蒙拱手作揖說:“在下愚昧,還請都督示下。”
周瑜說:“袁否之所以屯兵尋陽,其目的無非有兩個,其一,尋陽易守難攻,屯兵尋陽就可以安心休養生息,而不用擔心江東軍的襲擾;其二,卻是為了麻痹我們,因為尋陽外出不便,所以我們就會放鬆警惕。”
孫策臉色微變,若不是周瑜提醒,他還真沒想到這層。
當下孫策又問:“公謹,這麽說袁否小兒最終還是要跑?”
“跑是必然的,袁否又豈肯給劉表當看門狗?”周瑜冷笑笑,又說,“而且,如果我沒有料錯的話,袁否在尋陽最多休整一兩個月,然後就該走了。”
“走?”孫策蹙眉道,“袁否小兒往哪裏走?從江夏郡借道麽?”
呂蒙說:“不能吧?黃祖老兒雖然昏聵,卻也不會放任袁軍過境罷?”
周瑜說:“黃祖雖然昏聵,卻也不會放任袁軍過境,既便是袁否拿尋陽買路,黃祖也未必會答應,問題是,出尋陽就真的隻能走江夏嗎?”
孫策道:“除了走江夏道,難道還有別的路嗎?”
周瑜不答,卻走到張著地圖的屏風前,然後指著尋陽北邊的大山說:“看似最不可能的方向,卻往往是可能性最大的,因為不可能,所以我們的防備就會更鬆懈,過境的阻礙就會更小,若是我沒料錯的話,袁否定然會從這裏過。”
“大別山?”
“不可能吧?”
孫策、呂蒙麵麵相覷。
“沒什麽不可能。”周瑜冷然說,“大別山雖然山深林密,卻也並非人跡罕至,征幾個樵夫獵戶,找幾條小路穿行,卻是完全有可能的。”
“失策!”孫策懊惱道,“這麽說,真不該讓出尋陽。”
“倒也無妨。”周瑜嘿然說,“既然我們已經猜到了袁否的下一步計劃,那就可以事先做出針對性的部署,袁否若真走大別山,卻是他死期至矣!若真能擊殺袁否,奪迴玉璽,既便丟了尋陽重鎮,也是物有所值了。”
“對對對,公謹此言甚合我意。”孫策聞言頓時兩眼一亮,興奮的說道,“既然我們已經猜到了袁否的下一步計劃,卻可以事先做好部署了,哈,袁否小兒若再走大別山,就難免落入我軍的陷阱,卻是必死無疑了!”
周瑜點點頭,又說道:“不過,為了保險起見,仍需做好兩手準備,伯符可譴一能言善辯之士前往江夏,不求黃祖攻殺袁否,但隻求黃祖對袁否心生疑忌即可,如此,既便袁否獻出尋陽,黃祖也未必會借道與他通過。”
呂蒙忽然說:“若袁否借道不成,強行叩關呢?”
周瑜與孫策對視一眼,同時大笑起來,若是袁否真與黃祖翻臉,率軍強行叩關,對江東軍來說卻是再好不過的事。
(分割線)
徐盛走進袁否行轅時,袁否正懶懶的靠在榻上,與劉曄、劉威等人說話。
徐盛拱手作揖稟報說:“公子,驍騎營已在西關外集結完畢,另外,江東軍也已經依照約定後撤到了五十裏外!”
居巢一戰,袁氏舊部死傷慘重。
此次離開,袁否隻能帶走不到兩千人,剩下的重傷員卻隻能托付給袁渙、韓胤等袁氏舊臣,好在孫策、周瑜已經簽了盟書,諒他們也不敢苟待這些袁軍舊部。
袁否將剩下的不到兩千舊部再次進行了整編,這次袁否就不再顧忌紀靈的地位,直接讓紀靈充當他的宿衛大將,而將剩下的一千五百多殘部全部編入驍騎部,然後,再把驍騎部擴編成了驍騎營,徐盛也順理成章變成了驍騎校尉。
這一千五百多袁氏殘部,袁否當然是要帶走的。
但是剩下一千多廬江軍,袁否卻還沒有想好是否要帶他們走?
此去河北,遙遙數千裏,再加上又是孤軍轉進,補給是個大問題。
為了名聲,袁否勢必不能像許多小說中的情形,依靠燒殺擄掠來維持,當然,擄掠山賊黃巾什麽的自然也是可以的,不過,一路上的山賊黃巾雖然多,可要想依靠擄掠山賊黃巾養活一支三千人的大軍,卻是大不易。
而且,軍隊一旦超過了一千人,就勢必會嚴重影響到行軍速度。
其實,在袁否的計劃中,有個一千人就足夠了,最好都是騎兵。
所以,剩下的一千多廬江軍能不帶走就不帶走,哪怕便宜孫策,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今日這一千多廬江軍便宜了孫策,焉知他日,這一千多廬江軍就不會在他袁否攻略江東時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呢?
不過,既便不帶他們走,也得給他們一個說法。
“知道了。”袁否麵無表情的點點頭,又對劉威說,“劉都尉,召集廬江營。”
片刻之後,袁軍大營裏便響起了綿綿不息的號角聲,號角聲持續了足有半刻鍾,半刻鍾之後,除了重傷躺在病床上無法動彈的重傷員,廬江營剩下的一千多人便全部集結到了大校場上,站了黑壓壓的一大片。
袁否全裝慣帶,手按刀柄站到了點兵台上。
袁否的臉色看上去仍有些懨懨的,還沒有從大戰之後的懈怠之中恢複過來。
不過,袁否的聲音卻是低沉依舊,依舊輕易的穿透虛空,傳進了每個將士耳中。
“將士們,有個事情我必須要告訴你們。”袁否的目光從將士們臉上緩緩掃過,低沉卻極具穿透力的聲音很輕易就傳遍了整個校場,“我們跟江東軍議和了,戰爭結束了,從現在開始再也不用死人了!”
按道理說,聽說戰爭結束,底下的將士應該歡唿。
但是奇怪的是,底下的廬江將士聽了之後卻是鴉雀無聲,竟沒一個人發出歡唿。
事實上,由於袁否沒有下令保密,議和的消息早就已經傳遍全軍,整個居巢城,所有人都已經知道廬江郡將會易主,而袁否,也即將會離開。
“將士們,你們應該歡唿,應該高興!”袁否大聲鼓舞,“因為你們的英勇,因為你們的殊死血戰,我們迫使孫氏簽訂了城下之盟,他們將必須遵守盟約,必須對廬江百姓秋毫無犯,所以,這場戰爭,是我們打贏了!”
然而,底下仍然沒有一個將士發出歡唿。
死寂,隻有死寂,讓人心悸的一片死寂。
足足半刻鍾之後,才有一個廬江殘兵大聲責問袁否:“公子,你是不是要走?你是不是要拋下我們?”
有人開了頭,整個大校場一下就炸了鍋。
“對,公子你是不是要拋下我們?”
“公子,你為什麽不帶我們一起走?”
“就是,我們看到驍騎營在西關外集結了。”
“這是不是孫氏的條件?真要是孫氏的條件,這議和不要也罷!”
“對,我們不要議和,我們跟孫氏血戰到底,我們廬江不能沒有公子!”
不得不說,經過此前的屯田,以及半個多月的惡戰,袁否已經在廬江將士的心目當中豎立起了極好的形象,或者惡俗一點說,袁否在廬江將士心目當中,已經豎立起了高大、偉岸的形象,不要覺得他們愚昧、好欺騙,其實他們一點兒也不愚昧。
相比這個時代的許多所謂的英雄,袁否做的卻要好得太多了。
袁否從不濫殺無辜,更不禍害百姓,他非但不禍害百姓,還肯拿出軍糧推行屯田,藉以養活流民,隻是這一點,便已經勝過天下絕大多數的諸侯了。
何況,袁否還是如此的驍勇善戰,小霸王孫策勇冠三軍,不也被公子否打成了狗?攤上這樣一個主公真的很不容易,廬江將士的心目中都有一杆稱,父老的眼睛也是雪亮的,他們當然是更願意追著袁否、擁護袁否。
點兵台下群情激憤,台上袁否連連揮手,示意底下的將士肅靜。
換成平時,袁否隻要一個手勢,台下立刻就會變得死一般寂靜。
可是這次,卻沒一個人遵奉袁否號令,袁否在點兵台上喊得嗓子都快啞了,揮得手都快要斷了,可底下的廬江兵仍還是沸反盈天,喧鬧個不停。
最後,實在沒轍,袁否隻能鏗然拔出環首刀,以刀尖遙指長空。
看到袁否拔刀,底下的廬江兵終於安靜下來,一個個都目露振奮之色,還道袁否改變了主意,不再議和了。
袁否舉刀撩天,動情的說道:“將士們聽著,真不是我想要拋下你們,實在是我不得不走啊,我若是不走,江東孫氏就絕不會善罷幹休,廬江就永無寧日,為了廬江合郡三十餘萬生民,我袁否隻能離開,我袁否隻能跟你們說聲,對不住了……”
“對不住諸位將士,對不住了!”袁否說完,長揖到地。
孫策聞言頓時目光一凜,沉聲問:“公謹此話何意?”
呂蒙也不解的說:“袁否若真有北遁之意,尋陽對他來說不啻於死地,引兵屯尋陽卻是智者所不為。”
周瑜說:“子明隻知其一,卻不知其二。”
呂蒙拱手作揖說:“在下愚昧,還請都督示下。”
周瑜說:“袁否之所以屯兵尋陽,其目的無非有兩個,其一,尋陽易守難攻,屯兵尋陽就可以安心休養生息,而不用擔心江東軍的襲擾;其二,卻是為了麻痹我們,因為尋陽外出不便,所以我們就會放鬆警惕。”
孫策臉色微變,若不是周瑜提醒,他還真沒想到這層。
當下孫策又問:“公謹,這麽說袁否小兒最終還是要跑?”
“跑是必然的,袁否又豈肯給劉表當看門狗?”周瑜冷笑笑,又說,“而且,如果我沒有料錯的話,袁否在尋陽最多休整一兩個月,然後就該走了。”
“走?”孫策蹙眉道,“袁否小兒往哪裏走?從江夏郡借道麽?”
呂蒙說:“不能吧?黃祖老兒雖然昏聵,卻也不會放任袁軍過境罷?”
周瑜說:“黃祖雖然昏聵,卻也不會放任袁軍過境,既便是袁否拿尋陽買路,黃祖也未必會答應,問題是,出尋陽就真的隻能走江夏嗎?”
孫策道:“除了走江夏道,難道還有別的路嗎?”
周瑜不答,卻走到張著地圖的屏風前,然後指著尋陽北邊的大山說:“看似最不可能的方向,卻往往是可能性最大的,因為不可能,所以我們的防備就會更鬆懈,過境的阻礙就會更小,若是我沒料錯的話,袁否定然會從這裏過。”
“大別山?”
“不可能吧?”
孫策、呂蒙麵麵相覷。
“沒什麽不可能。”周瑜冷然說,“大別山雖然山深林密,卻也並非人跡罕至,征幾個樵夫獵戶,找幾條小路穿行,卻是完全有可能的。”
“失策!”孫策懊惱道,“這麽說,真不該讓出尋陽。”
“倒也無妨。”周瑜嘿然說,“既然我們已經猜到了袁否的下一步計劃,那就可以事先做出針對性的部署,袁否若真走大別山,卻是他死期至矣!若真能擊殺袁否,奪迴玉璽,既便丟了尋陽重鎮,也是物有所值了。”
“對對對,公謹此言甚合我意。”孫策聞言頓時兩眼一亮,興奮的說道,“既然我們已經猜到了袁否的下一步計劃,卻可以事先做好部署了,哈,袁否小兒若再走大別山,就難免落入我軍的陷阱,卻是必死無疑了!”
周瑜點點頭,又說道:“不過,為了保險起見,仍需做好兩手準備,伯符可譴一能言善辯之士前往江夏,不求黃祖攻殺袁否,但隻求黃祖對袁否心生疑忌即可,如此,既便袁否獻出尋陽,黃祖也未必會借道與他通過。”
呂蒙忽然說:“若袁否借道不成,強行叩關呢?”
周瑜與孫策對視一眼,同時大笑起來,若是袁否真與黃祖翻臉,率軍強行叩關,對江東軍來說卻是再好不過的事。
(分割線)
徐盛走進袁否行轅時,袁否正懶懶的靠在榻上,與劉曄、劉威等人說話。
徐盛拱手作揖稟報說:“公子,驍騎營已在西關外集結完畢,另外,江東軍也已經依照約定後撤到了五十裏外!”
居巢一戰,袁氏舊部死傷慘重。
此次離開,袁否隻能帶走不到兩千人,剩下的重傷員卻隻能托付給袁渙、韓胤等袁氏舊臣,好在孫策、周瑜已經簽了盟書,諒他們也不敢苟待這些袁軍舊部。
袁否將剩下的不到兩千舊部再次進行了整編,這次袁否就不再顧忌紀靈的地位,直接讓紀靈充當他的宿衛大將,而將剩下的一千五百多殘部全部編入驍騎部,然後,再把驍騎部擴編成了驍騎營,徐盛也順理成章變成了驍騎校尉。
這一千五百多袁氏殘部,袁否當然是要帶走的。
但是剩下一千多廬江軍,袁否卻還沒有想好是否要帶他們走?
此去河北,遙遙數千裏,再加上又是孤軍轉進,補給是個大問題。
為了名聲,袁否勢必不能像許多小說中的情形,依靠燒殺擄掠來維持,當然,擄掠山賊黃巾什麽的自然也是可以的,不過,一路上的山賊黃巾雖然多,可要想依靠擄掠山賊黃巾養活一支三千人的大軍,卻是大不易。
而且,軍隊一旦超過了一千人,就勢必會嚴重影響到行軍速度。
其實,在袁否的計劃中,有個一千人就足夠了,最好都是騎兵。
所以,剩下的一千多廬江軍能不帶走就不帶走,哪怕便宜孫策,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今日這一千多廬江軍便宜了孫策,焉知他日,這一千多廬江軍就不會在他袁否攻略江東時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呢?
不過,既便不帶他們走,也得給他們一個說法。
“知道了。”袁否麵無表情的點點頭,又對劉威說,“劉都尉,召集廬江營。”
片刻之後,袁軍大營裏便響起了綿綿不息的號角聲,號角聲持續了足有半刻鍾,半刻鍾之後,除了重傷躺在病床上無法動彈的重傷員,廬江營剩下的一千多人便全部集結到了大校場上,站了黑壓壓的一大片。
袁否全裝慣帶,手按刀柄站到了點兵台上。
袁否的臉色看上去仍有些懨懨的,還沒有從大戰之後的懈怠之中恢複過來。
不過,袁否的聲音卻是低沉依舊,依舊輕易的穿透虛空,傳進了每個將士耳中。
“將士們,有個事情我必須要告訴你們。”袁否的目光從將士們臉上緩緩掃過,低沉卻極具穿透力的聲音很輕易就傳遍了整個校場,“我們跟江東軍議和了,戰爭結束了,從現在開始再也不用死人了!”
按道理說,聽說戰爭結束,底下的將士應該歡唿。
但是奇怪的是,底下的廬江將士聽了之後卻是鴉雀無聲,竟沒一個人發出歡唿。
事實上,由於袁否沒有下令保密,議和的消息早就已經傳遍全軍,整個居巢城,所有人都已經知道廬江郡將會易主,而袁否,也即將會離開。
“將士們,你們應該歡唿,應該高興!”袁否大聲鼓舞,“因為你們的英勇,因為你們的殊死血戰,我們迫使孫氏簽訂了城下之盟,他們將必須遵守盟約,必須對廬江百姓秋毫無犯,所以,這場戰爭,是我們打贏了!”
然而,底下仍然沒有一個將士發出歡唿。
死寂,隻有死寂,讓人心悸的一片死寂。
足足半刻鍾之後,才有一個廬江殘兵大聲責問袁否:“公子,你是不是要走?你是不是要拋下我們?”
有人開了頭,整個大校場一下就炸了鍋。
“對,公子你是不是要拋下我們?”
“公子,你為什麽不帶我們一起走?”
“就是,我們看到驍騎營在西關外集結了。”
“這是不是孫氏的條件?真要是孫氏的條件,這議和不要也罷!”
“對,我們不要議和,我們跟孫氏血戰到底,我們廬江不能沒有公子!”
不得不說,經過此前的屯田,以及半個多月的惡戰,袁否已經在廬江將士的心目當中豎立起了極好的形象,或者惡俗一點說,袁否在廬江將士心目當中,已經豎立起了高大、偉岸的形象,不要覺得他們愚昧、好欺騙,其實他們一點兒也不愚昧。
相比這個時代的許多所謂的英雄,袁否做的卻要好得太多了。
袁否從不濫殺無辜,更不禍害百姓,他非但不禍害百姓,還肯拿出軍糧推行屯田,藉以養活流民,隻是這一點,便已經勝過天下絕大多數的諸侯了。
何況,袁否還是如此的驍勇善戰,小霸王孫策勇冠三軍,不也被公子否打成了狗?攤上這樣一個主公真的很不容易,廬江將士的心目中都有一杆稱,父老的眼睛也是雪亮的,他們當然是更願意追著袁否、擁護袁否。
點兵台下群情激憤,台上袁否連連揮手,示意底下的將士肅靜。
換成平時,袁否隻要一個手勢,台下立刻就會變得死一般寂靜。
可是這次,卻沒一個人遵奉袁否號令,袁否在點兵台上喊得嗓子都快啞了,揮得手都快要斷了,可底下的廬江兵仍還是沸反盈天,喧鬧個不停。
最後,實在沒轍,袁否隻能鏗然拔出環首刀,以刀尖遙指長空。
看到袁否拔刀,底下的廬江兵終於安靜下來,一個個都目露振奮之色,還道袁否改變了主意,不再議和了。
袁否舉刀撩天,動情的說道:“將士們聽著,真不是我想要拋下你們,實在是我不得不走啊,我若是不走,江東孫氏就絕不會善罷幹休,廬江就永無寧日,為了廬江合郡三十餘萬生民,我袁否隻能離開,我袁否隻能跟你們說聲,對不住了……”
“對不住諸位將士,對不住了!”袁否說完,長揖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