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海外獨家經營權的拍賣
分解係統從廢品站煉金開始 作者:此中有璿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聽說了沒有?比亞迪公司和啟點新能源公司新推出合作的,那項電池新產品似乎要往國際渠道銷售了。”
“這不是很正常嗎?我老早不就跟你說了,他們遲早是會進軍國際市場的,隻不過現在的腳步加快了一些而已。”
“肯定沒有這麽簡單啦,你知道他們是用什麽方法進入國際市場嗎?他們直接把麵向國際市場的獨家經營渠道拍賣了出去,而且一賣就是十年的長約合同。”
“什麽玩意兒?他們到底咋想的呀?就連我都看得出來,肯定是攥在自己手裏,細水長流的掙錢要更好更多一些,同時還掌握了主動權呢。到時候那些外國人想要買我們國家的電池都得看我們國家的臉色。”
“誰知道呢,不過他們大公司肯定是有自己的考慮,說不定就是最近缺錢了,想搞個大項目呢。”
“你說的倒也有一定可能,我們還是別鹹吃蘿卜淡操心了,自己一個月掙幾個錢啊?天天想這種多少個億的項目。”
這個消息一出,很快引起了廣大網友的討論。
不過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他們這兩家公司,這次是走出了一步昏招。
隻有陳部長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會心一笑。
“這小子出手還挺快的。”
這條消息也如從最開始比亞迪同啟點合作生產的那次消息一樣,在海外引起了巨大的關注。
特斯拉公司第一時間就召開了管理層的會議。
馬斯克也沒有想到自己前段時間的一個目標,沒有想到這麽快就成了現實。
他也猜測可能比亞迪公司現在需要一大筆資金。
不過他並不關心這筆資金是拿來幹嘛的,隻要他能拿到這項獨家技術就好。
他已經預見到在獲得了全新一代電池的之後,特斯拉的電動汽車在全球的電動車市場上所向披靡,無人可擋。
此外其他的幾家海外財團其實也有盯上的這項新電池的獨家經營銷售渠道。
但經過分析之後,他們中的大多數還是並沒有對此下多大的注,隻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參與。
因為論在財富上的絕對實力來說。特斯拉的總裁已經成為了明麵上的世界首富了。
而且市值萬億叨樂的企業,可不是隨便什麽資本都敢上去碰瓷的。
更何況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這項電池技術或許特斯拉很需要它,但絕對不是沒了它就活不下去,所以就算他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拿下了這個渠道,也未必能夠從特斯拉手中收迴成本。
價格太高了之後人家也不傻,他也可以選擇放棄這款電池,那時候他們才是真正的血虧。
與此同時各家海外媒體也幾乎將這塊電池核心技術吹上了天,這引得許多不明真相的群眾,無比的推崇這塊電池技術,如同陷入了飯圈裏麵。
各家電動車公司雖然不會被這樣的媒體言論幹擾到他們的判斷,但無疑大多數民眾心態的變化,對於他們的決策也是會起到很大的影響的。
“我認為我們得拿下這塊電池,你無法想象,現在外麵的那些民眾對於這塊電池都是如何的推崇。我相信我們新產的電動汽車運用上的這塊電池的話,一定能夠賣出一個好價格,同時他也能夠作為一種免費的宣傳手段,為我們增加銷量。”
這位副總裁洋洋灑灑針對這個現象講了半天,也是相當肯定自己的判斷。
這家電動汽車公司的總裁也點了點頭,算是認同了他的說法。
他們公司的規模和知名度雖然都不能和特斯拉公司相提並論,但他們背後也是有資本在支持的,這次未必就不能成為他們的翻身之仗。
和他們一樣,還有不少的電動車以及相關的新能源電池企業都在為這次的渠道拍賣做準備,募集資金。
這次的渠道銷售渠道拍賣主要由比亞迪公司負責主辦,采取自願報名的方式,在國內進行的一場線下拍賣。
當然了,這也並不意味著什麽人都能去摻合一下,首先報名的門檻就是資產要達到十個億以上。
盡管如此,報名參加的公司或是資本仍然達到了近百家,其中的絕大部分都是國外的,隻有少數幾個是國內過來湊熱鬧的。
值得一提的是,高氏集團也報名參加了這次拍賣,而且過來參加的代表就是高輕雲。
他們當然不是對這項經營渠道有什麽想法,而是單純過來了解一下第一手的情況。
畢竟這個合作項目,她也知道主要是程旭在主導,所以既然程旭沒有提過這件事情,她也不會來添亂。
關於這次拍賣的熱度也是相當高,很多人就愛在大事上發表自己獨家的見解。
“你們說,這次這項新型電池的獨家銷售渠道究竟能賣多少錢?我估計會過億。”
“格局小了,兄弟,我盲猜一個十億,既然他驗資的最低標準是十億,那麽總不可能讓別人傾家蕩產還買不起吧?”
“依我看甚至不止十億,要知道這可是獨家的銷售供貨渠道,並且還是十年的合約。這其中的價值可不僅僅是自己電池的供貨,裏麵還有一些用金錢不能估量的東西。”
“說的也是,而且我估計這塊電池的在海外的銷路也是絕對不愁的,隻要拿到了這個渠道就是穩穩賺錢的生意。”
沒多久,比亞迪的官方號又公布了一個重磅消息。
他們放出了這塊電池海外獨家渠道的拿貨價格,這無疑是將熱度直接推到了一個巔峰。
而且這個價格也相當離譜,倒不是說太高了,而是太低了。
它竟然隻比國內銷售出廠的價格高了百分之十。
要知道之前網友估計的至少是得高個百分之三四十,甚至翻倍的價格賣到國外都有人提出過。
畢竟痛痛快快的掙外國人的錢,這才是大家喜聞樂見的。
很多國外的產品到了國內,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價格歧視。
高科技產品那就更不用說了,就算生產全在國內,也是他們賺走了絕大部分的利潤。
也因為比亞迪的這波操作,一時間說什麽話的人都有。
“這不是很正常嗎?我老早不就跟你說了,他們遲早是會進軍國際市場的,隻不過現在的腳步加快了一些而已。”
“肯定沒有這麽簡單啦,你知道他們是用什麽方法進入國際市場嗎?他們直接把麵向國際市場的獨家經營渠道拍賣了出去,而且一賣就是十年的長約合同。”
“什麽玩意兒?他們到底咋想的呀?就連我都看得出來,肯定是攥在自己手裏,細水長流的掙錢要更好更多一些,同時還掌握了主動權呢。到時候那些外國人想要買我們國家的電池都得看我們國家的臉色。”
“誰知道呢,不過他們大公司肯定是有自己的考慮,說不定就是最近缺錢了,想搞個大項目呢。”
“你說的倒也有一定可能,我們還是別鹹吃蘿卜淡操心了,自己一個月掙幾個錢啊?天天想這種多少個億的項目。”
這個消息一出,很快引起了廣大網友的討論。
不過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他們這兩家公司,這次是走出了一步昏招。
隻有陳部長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會心一笑。
“這小子出手還挺快的。”
這條消息也如從最開始比亞迪同啟點合作生產的那次消息一樣,在海外引起了巨大的關注。
特斯拉公司第一時間就召開了管理層的會議。
馬斯克也沒有想到自己前段時間的一個目標,沒有想到這麽快就成了現實。
他也猜測可能比亞迪公司現在需要一大筆資金。
不過他並不關心這筆資金是拿來幹嘛的,隻要他能拿到這項獨家技術就好。
他已經預見到在獲得了全新一代電池的之後,特斯拉的電動汽車在全球的電動車市場上所向披靡,無人可擋。
此外其他的幾家海外財團其實也有盯上的這項新電池的獨家經營銷售渠道。
但經過分析之後,他們中的大多數還是並沒有對此下多大的注,隻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參與。
因為論在財富上的絕對實力來說。特斯拉的總裁已經成為了明麵上的世界首富了。
而且市值萬億叨樂的企業,可不是隨便什麽資本都敢上去碰瓷的。
更何況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這項電池技術或許特斯拉很需要它,但絕對不是沒了它就活不下去,所以就算他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拿下了這個渠道,也未必能夠從特斯拉手中收迴成本。
價格太高了之後人家也不傻,他也可以選擇放棄這款電池,那時候他們才是真正的血虧。
與此同時各家海外媒體也幾乎將這塊電池核心技術吹上了天,這引得許多不明真相的群眾,無比的推崇這塊電池技術,如同陷入了飯圈裏麵。
各家電動車公司雖然不會被這樣的媒體言論幹擾到他們的判斷,但無疑大多數民眾心態的變化,對於他們的決策也是會起到很大的影響的。
“我認為我們得拿下這塊電池,你無法想象,現在外麵的那些民眾對於這塊電池都是如何的推崇。我相信我們新產的電動汽車運用上的這塊電池的話,一定能夠賣出一個好價格,同時他也能夠作為一種免費的宣傳手段,為我們增加銷量。”
這位副總裁洋洋灑灑針對這個現象講了半天,也是相當肯定自己的判斷。
這家電動汽車公司的總裁也點了點頭,算是認同了他的說法。
他們公司的規模和知名度雖然都不能和特斯拉公司相提並論,但他們背後也是有資本在支持的,這次未必就不能成為他們的翻身之仗。
和他們一樣,還有不少的電動車以及相關的新能源電池企業都在為這次的渠道拍賣做準備,募集資金。
這次的渠道銷售渠道拍賣主要由比亞迪公司負責主辦,采取自願報名的方式,在國內進行的一場線下拍賣。
當然了,這也並不意味著什麽人都能去摻合一下,首先報名的門檻就是資產要達到十個億以上。
盡管如此,報名參加的公司或是資本仍然達到了近百家,其中的絕大部分都是國外的,隻有少數幾個是國內過來湊熱鬧的。
值得一提的是,高氏集團也報名參加了這次拍賣,而且過來參加的代表就是高輕雲。
他們當然不是對這項經營渠道有什麽想法,而是單純過來了解一下第一手的情況。
畢竟這個合作項目,她也知道主要是程旭在主導,所以既然程旭沒有提過這件事情,她也不會來添亂。
關於這次拍賣的熱度也是相當高,很多人就愛在大事上發表自己獨家的見解。
“你們說,這次這項新型電池的獨家銷售渠道究竟能賣多少錢?我估計會過億。”
“格局小了,兄弟,我盲猜一個十億,既然他驗資的最低標準是十億,那麽總不可能讓別人傾家蕩產還買不起吧?”
“依我看甚至不止十億,要知道這可是獨家的銷售供貨渠道,並且還是十年的合約。這其中的價值可不僅僅是自己電池的供貨,裏麵還有一些用金錢不能估量的東西。”
“說的也是,而且我估計這塊電池的在海外的銷路也是絕對不愁的,隻要拿到了這個渠道就是穩穩賺錢的生意。”
沒多久,比亞迪的官方號又公布了一個重磅消息。
他們放出了這塊電池海外獨家渠道的拿貨價格,這無疑是將熱度直接推到了一個巔峰。
而且這個價格也相當離譜,倒不是說太高了,而是太低了。
它竟然隻比國內銷售出廠的價格高了百分之十。
要知道之前網友估計的至少是得高個百分之三四十,甚至翻倍的價格賣到國外都有人提出過。
畢竟痛痛快快的掙外國人的錢,這才是大家喜聞樂見的。
很多國外的產品到了國內,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價格歧視。
高科技產品那就更不用說了,就算生產全在國內,也是他們賺走了絕大部分的利潤。
也因為比亞迪的這波操作,一時間說什麽話的人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