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永遠不要低估玩家
從零開始締造遊戲帝國 作者:達爾文動物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倉鳥拉了個小群,把隊友們拉進來商討了一番。
倉鳥鄭重表示:“我不是輕易會被金錢動搖的人。”
隊友們紛紛點頭表示同意:“明白明白,除非實在太多。”
……
最後,大家一起愉快的屈服在金錢的魅力之下。
而且把追風拉進群之後,最後一名隊友,也瞬間變得非常好找……
接下來,就是磨合一下隊伍,好好練習團隊配合了。
追風也得一起練習,不然上了賽場就是純丟人。
他可不是為了丟人來的。
以倉鳥和追風為代表的核心玩家和氪老玩家們,隻是賽事的一角。
無數的玩家唿朋引伴,尋找隊友。
正式的比賽,可沒有係統給你隨機匹配隊友,組齊5人小隊,是報名的硬性條件。
關於這一點,各家俱樂部是最有餘裕的——這本來就是他們最習慣的比賽方式。
張沐雨也在【自由日】活動之後,加入俱樂部,如願迴歸了賽場。
盡管在當時,他的隊伍沒能撐過混亂的“軍團大戰”,但他的表現還是非常奪人眼球。
曾經在vr時代那種敏銳的戰鬥嗅覺和頑強的戰鬥意誌,被他絲毫無損地帶入虛擬世界中,甚至比那時候還要更強!
跟他其餘的隊友們相比,很明顯拉開了差距。
在一片混亂的“軍團大戰”中,他一直堅持到彈藥耗盡,幹掉足足三十一名對手之後,仍舊嚐試冷兵器衝鋒,最後才無奈地倒在衝鋒的路上。
這樣的表現,立刻為他帶來了大量的戰隊邀約。
麵對眾多的機會,張沐雨沒有選擇迴歸之前所在的【鳴雷】俱樂部,而是加入了林順所在的【焚舟】。
此時此刻,他已經在和包括林順在內的四名新隊友磨合,備戰比賽。
訓練賽的勝率,也在穩定提高。
失望過太多次後,他已經不敢再想太多,隻是每天全心全意的打訓練賽。
隻希望能更強一點、再強一點……
*
《方塊世界(暫用名)》。
林遊來到這片建設中的虛擬世界,看到她們起的名字之後,也是頗感無語。
“她們對方塊這麽嫌棄嗎?”
看著忙碌中的員工們,林遊沒有急著打擾,而是觀察起開發進度來。
隻是剛走兩步,小夢就突然在他耳邊說:“主人,有重要的消息進郵箱了哦!”
“是嗎?”林遊順手打開麵板,小夢已經把郵件給他準備好了。
那是審核部門的迴複,措辭嚴謹有度,沒有官腔,也沒有拖拉。
林遊看完之後,感覺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原則上可以,但尚需嚴謹的調查論證。”
對林遊來說,這基本就是穩了的意思。
技術上雲夢沒有問題,目的上林遊也沒打算偷雞。
所以調查論證的過程,無非就是多一些流程,調查小組來雲夢看看問問,做一下實驗。
不可能出現意外。
看到這個好消息,林遊心情大好,快步走到員工們的身邊,觀察起她們的進度。
小椿正和幾名女員工一起,在製作【植物方塊】的外觀紋理。
在小椿的手下,【植物方塊】並非千篇一律,而是有著【青草方塊】、【苔蘚方塊】、【灌木方塊】、【喬木方塊】、【樹葉方塊】……等等眾多的外觀。
這種“一種方塊,多種外觀”的理念,也貫徹在大量其它的方塊中。
甚至同一種外觀,還有不同的紋理變化。
——當然,這種變化就不需要單獨設計了,大多都可以通過算法來生成和調整,能省下不少工作量。
此時小椿和幾名員工在做的,就是為在【植物方塊】的表麵,設計綠色植物。
不是把植物畫在方塊的表麵,而是真實的從方塊表麵生長出來,一直長到距離方塊表麵一掌高的位置。
林遊看看這個方塊,又看了看邊上設計中的【黑曜石方塊】:黝黑的表層岩石下,熔岩的軌跡不時發亮流動,明滅不定。
再迴頭看看身後的一排【木頭方塊】,根據樹木種類的不同,樹皮質感也完全不同。
但不論是哪種,方塊表麵那粗糲的樹皮和溝溝壑壑,都極其細膩,摸上去彷佛能感受到歲月風霜的侵襲。
還有製作中的【雪方塊】,林遊湊近之後,甚至能看到一些還沒有完全融化的雪花,有著清晰精致的六瓣扇麵。
……
林遊看著這些製作中方塊,頭一迴擔心起了蜃樓的性能……
“椿姐,這些方塊在動態材質調整下,最低效果是什麽樣子?”
“最低?”小椿聽到這個問題有點意外。
她不解的看了一眼林遊:“蜃樓連大都會都能流暢運行,現在隻是堆方塊,應該不需要降低材質吧?”
林遊搖搖頭。
“大都市流暢運行的範圍,其實隻在以玩家為中心的一公裏半徑內。超出這個範圍,不僅建模會模湖,所有功能和機製,全都會暫停,以降低設備壓力。”
《仙木奇緣》
值得一提的是:單人和多人的大都會,運行機製是不一樣的。
基於虛擬世界的構建根基,隻要服務器算法交互頂得住,大都會可以無限往裏麵進人。
人越多,就意味著越多閑置的神經突觸參與進來,貢獻模湖算力,主機那邊的壓力反倒越小。
而且從腦發育角度來說,讓閑置的腦神經在合理範圍內有限製地動起來,還有促進兒童腦神經發育,預防成人老年癡呆等有益作用。
但單人遊戲就不行了。
單人狀態下,對大腦模湖算力的使用,是非常克製的——盡管看上去仍然很驚人,但那純粹是大腦在這方麵優勢太大。
而且還有一個很容易忽略的點:大都會的建築,可不是真的一塊塊磚頭壘起來的。
很多建築根本就是“一體成型”的,其實並不太占用算力。
隻有受到破壞的時候,才會通過即時運算,給出反饋效果。
但玩家在玩《方塊世界(暫定)》的時候,每一座建築,都是一個個方塊作為“磚石”,壘起來的。
所以如果玩家建造的東西規模太大,自己雖然沒事,但主機是真的可能會報廢!
“要是玩家建造的東西,不超過一公裏半徑,那確實沒問題。”
林遊頓了頓,接著對小椿說:“怕就怕玩家直接建造一整座大都會,甚至比大都會規模更大、更驚人的造物。”
“不太可能吧?”小椿下意識反駁道:“大都會現在這種規模,我們有這麽多人加入進來,還有專門的開發工具,也用了那麽久。玩家自己造,至少得花上大半年吧?”
林遊無奈的笑了笑:“半年的時間,並不是很久。”
前世的遊戲中,一兩年時長的大工程,要說遍地都是,那肯定是誇張了。
但要說很少,那也絕對是在騙人……
“永遠不要低估玩家。”
想了想,小椿點點頭,對著麵前的【植物方塊】操作幾下。
林遊看到方塊表麵的植物模湖了一下,但很快又恢複原樣。
然後小椿就說:“好了。”
“啊?”林遊不解。
直到他湊近了仔細看,才發現:所有植物葉子上的毛細纖維都不見了,葉子的脈絡也隻剩下主脈絡,最後摸上去也不複綠色植物的質感,變得平滑如一張紙。
看上去確實省掉了不少東西,但是——
“這可不夠啊……”
“還不夠?”小椿這次是真的覺得有點誇張了。
“我不是很懂硬件,但是以這種材質,要到達主機的性能極限,使用的方塊得上千萬了吧?”
林遊無奈地說:“千萬,其實也不是很多……”
使用上千萬個方塊的工程,確實都是大項目,非一般玩家所能做到。
但這並不代表著,上千萬就是極限。
“上億個方塊的工程都有可能。”林遊對小椿解釋道。
“我們要為玩家留出足夠的發揮上限,把所有類型的方塊,都盡可能優化出一個‘最簡版’出來。”
盡管在場的員工們,都覺得林遊的說法有些離譜。
但老板嘛,對遊戲精益求精,也很合理,於是都在開發計劃裏加入新內容,之後又紛紛投入到工作中。
小椿環視一圈,看看忙碌中的同事們,又抬起手腕看看時間。
最後轉過頭問林遊:“《光遇》的潛海季預告片要發布了,要一起去看看嗎?”
“你去吧,我就不了。”林遊搖頭拒絕。
他看著這片虛擬世界,在思考另一件事:堆積方塊,建造自己的世界,這個權限他就要給到玩家了。
但是能不能更進一步呢?
讓玩家不僅可以自己建造世界,甚至可以自己製定玩法模組。
也即是說——開放mod權限。
以及,如果確定要給這個權限的話,怎麽給,才更有儀式感?
倉鳥鄭重表示:“我不是輕易會被金錢動搖的人。”
隊友們紛紛點頭表示同意:“明白明白,除非實在太多。”
……
最後,大家一起愉快的屈服在金錢的魅力之下。
而且把追風拉進群之後,最後一名隊友,也瞬間變得非常好找……
接下來,就是磨合一下隊伍,好好練習團隊配合了。
追風也得一起練習,不然上了賽場就是純丟人。
他可不是為了丟人來的。
以倉鳥和追風為代表的核心玩家和氪老玩家們,隻是賽事的一角。
無數的玩家唿朋引伴,尋找隊友。
正式的比賽,可沒有係統給你隨機匹配隊友,組齊5人小隊,是報名的硬性條件。
關於這一點,各家俱樂部是最有餘裕的——這本來就是他們最習慣的比賽方式。
張沐雨也在【自由日】活動之後,加入俱樂部,如願迴歸了賽場。
盡管在當時,他的隊伍沒能撐過混亂的“軍團大戰”,但他的表現還是非常奪人眼球。
曾經在vr時代那種敏銳的戰鬥嗅覺和頑強的戰鬥意誌,被他絲毫無損地帶入虛擬世界中,甚至比那時候還要更強!
跟他其餘的隊友們相比,很明顯拉開了差距。
在一片混亂的“軍團大戰”中,他一直堅持到彈藥耗盡,幹掉足足三十一名對手之後,仍舊嚐試冷兵器衝鋒,最後才無奈地倒在衝鋒的路上。
這樣的表現,立刻為他帶來了大量的戰隊邀約。
麵對眾多的機會,張沐雨沒有選擇迴歸之前所在的【鳴雷】俱樂部,而是加入了林順所在的【焚舟】。
此時此刻,他已經在和包括林順在內的四名新隊友磨合,備戰比賽。
訓練賽的勝率,也在穩定提高。
失望過太多次後,他已經不敢再想太多,隻是每天全心全意的打訓練賽。
隻希望能更強一點、再強一點……
*
《方塊世界(暫用名)》。
林遊來到這片建設中的虛擬世界,看到她們起的名字之後,也是頗感無語。
“她們對方塊這麽嫌棄嗎?”
看著忙碌中的員工們,林遊沒有急著打擾,而是觀察起開發進度來。
隻是剛走兩步,小夢就突然在他耳邊說:“主人,有重要的消息進郵箱了哦!”
“是嗎?”林遊順手打開麵板,小夢已經把郵件給他準備好了。
那是審核部門的迴複,措辭嚴謹有度,沒有官腔,也沒有拖拉。
林遊看完之後,感覺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原則上可以,但尚需嚴謹的調查論證。”
對林遊來說,這基本就是穩了的意思。
技術上雲夢沒有問題,目的上林遊也沒打算偷雞。
所以調查論證的過程,無非就是多一些流程,調查小組來雲夢看看問問,做一下實驗。
不可能出現意外。
看到這個好消息,林遊心情大好,快步走到員工們的身邊,觀察起她們的進度。
小椿正和幾名女員工一起,在製作【植物方塊】的外觀紋理。
在小椿的手下,【植物方塊】並非千篇一律,而是有著【青草方塊】、【苔蘚方塊】、【灌木方塊】、【喬木方塊】、【樹葉方塊】……等等眾多的外觀。
這種“一種方塊,多種外觀”的理念,也貫徹在大量其它的方塊中。
甚至同一種外觀,還有不同的紋理變化。
——當然,這種變化就不需要單獨設計了,大多都可以通過算法來生成和調整,能省下不少工作量。
此時小椿和幾名員工在做的,就是為在【植物方塊】的表麵,設計綠色植物。
不是把植物畫在方塊的表麵,而是真實的從方塊表麵生長出來,一直長到距離方塊表麵一掌高的位置。
林遊看看這個方塊,又看了看邊上設計中的【黑曜石方塊】:黝黑的表層岩石下,熔岩的軌跡不時發亮流動,明滅不定。
再迴頭看看身後的一排【木頭方塊】,根據樹木種類的不同,樹皮質感也完全不同。
但不論是哪種,方塊表麵那粗糲的樹皮和溝溝壑壑,都極其細膩,摸上去彷佛能感受到歲月風霜的侵襲。
還有製作中的【雪方塊】,林遊湊近之後,甚至能看到一些還沒有完全融化的雪花,有著清晰精致的六瓣扇麵。
……
林遊看著這些製作中方塊,頭一迴擔心起了蜃樓的性能……
“椿姐,這些方塊在動態材質調整下,最低效果是什麽樣子?”
“最低?”小椿聽到這個問題有點意外。
她不解的看了一眼林遊:“蜃樓連大都會都能流暢運行,現在隻是堆方塊,應該不需要降低材質吧?”
林遊搖搖頭。
“大都市流暢運行的範圍,其實隻在以玩家為中心的一公裏半徑內。超出這個範圍,不僅建模會模湖,所有功能和機製,全都會暫停,以降低設備壓力。”
《仙木奇緣》
值得一提的是:單人和多人的大都會,運行機製是不一樣的。
基於虛擬世界的構建根基,隻要服務器算法交互頂得住,大都會可以無限往裏麵進人。
人越多,就意味著越多閑置的神經突觸參與進來,貢獻模湖算力,主機那邊的壓力反倒越小。
而且從腦發育角度來說,讓閑置的腦神經在合理範圍內有限製地動起來,還有促進兒童腦神經發育,預防成人老年癡呆等有益作用。
但單人遊戲就不行了。
單人狀態下,對大腦模湖算力的使用,是非常克製的——盡管看上去仍然很驚人,但那純粹是大腦在這方麵優勢太大。
而且還有一個很容易忽略的點:大都會的建築,可不是真的一塊塊磚頭壘起來的。
很多建築根本就是“一體成型”的,其實並不太占用算力。
隻有受到破壞的時候,才會通過即時運算,給出反饋效果。
但玩家在玩《方塊世界(暫定)》的時候,每一座建築,都是一個個方塊作為“磚石”,壘起來的。
所以如果玩家建造的東西規模太大,自己雖然沒事,但主機是真的可能會報廢!
“要是玩家建造的東西,不超過一公裏半徑,那確實沒問題。”
林遊頓了頓,接著對小椿說:“怕就怕玩家直接建造一整座大都會,甚至比大都會規模更大、更驚人的造物。”
“不太可能吧?”小椿下意識反駁道:“大都會現在這種規模,我們有這麽多人加入進來,還有專門的開發工具,也用了那麽久。玩家自己造,至少得花上大半年吧?”
林遊無奈的笑了笑:“半年的時間,並不是很久。”
前世的遊戲中,一兩年時長的大工程,要說遍地都是,那肯定是誇張了。
但要說很少,那也絕對是在騙人……
“永遠不要低估玩家。”
想了想,小椿點點頭,對著麵前的【植物方塊】操作幾下。
林遊看到方塊表麵的植物模湖了一下,但很快又恢複原樣。
然後小椿就說:“好了。”
“啊?”林遊不解。
直到他湊近了仔細看,才發現:所有植物葉子上的毛細纖維都不見了,葉子的脈絡也隻剩下主脈絡,最後摸上去也不複綠色植物的質感,變得平滑如一張紙。
看上去確實省掉了不少東西,但是——
“這可不夠啊……”
“還不夠?”小椿這次是真的覺得有點誇張了。
“我不是很懂硬件,但是以這種材質,要到達主機的性能極限,使用的方塊得上千萬了吧?”
林遊無奈地說:“千萬,其實也不是很多……”
使用上千萬個方塊的工程,確實都是大項目,非一般玩家所能做到。
但這並不代表著,上千萬就是極限。
“上億個方塊的工程都有可能。”林遊對小椿解釋道。
“我們要為玩家留出足夠的發揮上限,把所有類型的方塊,都盡可能優化出一個‘最簡版’出來。”
盡管在場的員工們,都覺得林遊的說法有些離譜。
但老板嘛,對遊戲精益求精,也很合理,於是都在開發計劃裏加入新內容,之後又紛紛投入到工作中。
小椿環視一圈,看看忙碌中的同事們,又抬起手腕看看時間。
最後轉過頭問林遊:“《光遇》的潛海季預告片要發布了,要一起去看看嗎?”
“你去吧,我就不了。”林遊搖頭拒絕。
他看著這片虛擬世界,在思考另一件事:堆積方塊,建造自己的世界,這個權限他就要給到玩家了。
但是能不能更進一步呢?
讓玩家不僅可以自己建造世界,甚至可以自己製定玩法模組。
也即是說——開放mod權限。
以及,如果確定要給這個權限的話,怎麽給,才更有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