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龜玉


    俏尼姑其實也自責不已。雖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但救人反落得害人性命,就不大好了。心中正自焦急,不知怎生是好?那船卻忽然穩住了,非但不沉不斜,反而船身變正。眾人還沒有從驚駭中緩過勁來,更奇之事又接連發生。你道何事?原來那船居然在暴雨雷鳴中自己逆水航行起來,且船度甚速。大夥兒心中忖度:“遮莫是觀世音菩薩顯靈,要渡大家一渡?又或是撞了鬼,往陰曹地府裏去了?”


    眾人雖然暫時解了眼前之危,不至立時沉入江中葬身魚腹,但仍是心中惴惴,各人隻覺前路莫測。隻因這事太過詭異,誰也不知是禍是福?


    此刻還是那俏尼姑鎮定,心中也不怎慌張,心下思忖:“這船無端的好了,還自個兒長了腿一般,那定然是船下出了古怪。”便探身出船舷,欲一瞧究竟。這一看,心驚不已。卻是見到什麽了?原來適才與大蛇相鬥那巨龜正背馱了船,在江中遊著。隻見它張開巨大的四肢,在水中一劃,船就向前進了數丈。


    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天特別多。料來那巨龜之所以負船而行,不為別的,隻因為那神秘女子的緣故。眾人明白過來,懸著的心這才放下。李若雲身在船上,自然不用擔心那巨龜馱著大夥兒滿世界亂跑。


    一路無事。行不幾裏,已到了鎮江碼頭。那巨龜也甚是靈性,把船馱到岸邊,就悄悄去了,倒未引得嘩然一片。不過繞是如此,也夠驚世駭俗了。眾人對昏迷中的李若雲,那真是敬若神明,恨不能給她塑座雕像,當作菩薩一般供著才好。那巨龜在眾人口述之中,也是身份大長,得了個鎮江神龜的絕世名號。


    再來說說那中年俏尼姑。這中年俏尼姑道號慧清,在湖北黃州清淨庵出家,乃是一位武林前輩高人。她未出家之前,在江湖中有個名號,人稱:“千手觀音。”能當得上這個稱唿,一手暗器功夫自然了得。在當時江湖之中,就收發暗器的本領而論,她若稱第二,那就無人敢認第一。隻是因情生困,窺破紅塵故而出家為尼。


    這次慧清雲遊歸來,巧遇李若雲,也算是緣分。她聽得李若雲身世,見她身負血海深仇,眼下無依無靠,便收了她為徒。師徒二人說起那日江中所發之事,隻覺大是蹊蹺,李若雲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還是後來慧清巧見她項上所戴玉佩,才瞧出了端倪。再細細詢問李若雲玉佩來曆及當日事情始末,終於猜出原因來。


    李若雲頸上掛那塊玉佩是她祖上傳下來之物。這玉佩有半個巴掌大小,通體呈墨綠色,上有一條條的溝壑,整個像極一隻小烏龜。這玉佩泛著淡淡的青綠色光芒,入手溫潤。慧清拿在手中反複細瞧,終確定下來,這玉佩乃是一塊萬年龜精玉。


    何為萬年龜精玉?相傳在極北之海,有一處地方叫做北海之心,就是北海心髒的意思。在那北海之心的地方,生活著許許多多的奇珍異物。傳說這世間的生物便是由那處繁衍而來。是故那北海之心的動物就是這許多動物的始祖。留在北海之心的動物均是一脈相傳,血統極正,身上王氣自然而生,隻要是同一類動物,見了無不臣服。這萬年龜精玉就是那北海之心上的萬年巨龜脊柱上所生的一塊骨頭。一隻萬年巨龜身上就生這麽半個手掌大一塊。這龜精玉凝集了巨龜一身精華,雖然是塊骨頭,但年生日久,已近玉化,說玉也不為過。


    李若雲身上佩帶這麽一個寶貝,不用說身上蘊有那股龜王的氣息。當時恰逢江中深**下又隱有一隻巨龜,被這氣息吸引了出來,便把李若雲大成自己“老祖宗”了,自是要奮力救她。


    這萬年龜精玉雖然是個絕世寶物,能招得巨龜為自己效命,但這巨龜哪能隨便就能見到?總不能弄一隻養著出門就帶在身旁吧!所以對武林中人也沒有什麽吸引力。倒是它另一樁好處,還有些實在。什麽好處?就是這萬年龜精玉能潤顏養容。凡女子日日佩帶它,隻要年深日久,便是容貌平庸,也能出落的貌美非常。李若雲這般天仙一般的容貌,也有它一份功勞。


    李若雲拜了慧清為師後,一心想著報仇,便在清淨庵隨慧清苦練武藝。三年有成,這就心急火燎的來鎮江,尋那圖察台與圖一劍圖一刀報仇雪恨。在城中圖察台防備森嚴,不好動手。她潛伏多日,終打探到圖察台欲今日出城搶奪民女,是故早早藏在這條必經的路上,伺機下手。真是無巧不巧,不料與孟長風幾人選在了一個地方。她先於孟長風幾人埋伏進林中,先前見三人進來隱身樹後,不明所以,也不敢貿然出手。這刻見是友非敵,眼見大仇人就要逃了,這才顯身出來,截了圖察台去路。


    圖察台左臉鮮血淋漓,不自禁後退二步,方看清眼前那人。但見這女子膚賽霜雪,人跟水晶一般的剔透,也忘了左頰疼痛,怔在當場。隻覺鼻孔一癢,亮出他的絕招――鼻血劍。這劍隻怕比金庸小說中那把碧血劍還來得厲害。隻見他兩掛鼻血衝鼻而出,不一刻就與臉頰上流下的血水碰了頭,便宛如小河與大江交匯一處,滴答答向下滴個不停。圖察台全無所覺,隻在心裏大喊:“啊!美人兒!我???我???”隻覺唿吸也困難了,一時忘乎所以,呆呆的立著,色望李若雲。


    大夥兒見過好色的,大概沒幾人見過他這般好色的。把這世上的色兄色弟、色狼色虎排個隊來,他絕對能靠前三站著。在這身處生死險境的關口,尚有心思打望美女,真正讓人領略了一下色膽包天這四字的真實涵義。


    李若雲雙目死盯住他,恨聲道:“狗官,你還認得我是誰嗎?”目光寒徹心扉,宛如能殺人。


    圖察台激靈靈打了個寒戰,呆滯道:“我???認得你麽?”


    李若雲哈哈一陣狂笑,聲音淒厲。圖察台聽得心中發怵,略迴過神來,心裏自問:“我難道真的認得她?可怎麽不記得了?”李若雲笑停,眯眼逼視圖察台,道:“狗官,你可記得三年前在此去南邊二裏的江邊害死的那獵家父子?”


    圖察台摔摔頭,猛地憶起,驚唿:“啊!你是那??????”


    李若雲咬牙接道:“不錯,我就是那投江的女子。可憐老天有眼,讓我不死,今日便來討這血債。”一揚手中劍,厲聲叱喝:“狗官,納命來!”


    圖察台雖然不介意死在美女身上,但這般便要死在美女劍下,終是心有不甘。想到自己收藏若幹美貌黃花閨女的這項艱巨任務還有待繼續完善,眼見劍臨麵門,終清醒過來,側身避了開去。


    有苦主的後人尋仇來了,孟長風自是退避一旁。那邊文滿山和林未開與圖一劍圖一刀各自鬥著,二人占了上風,一群兵丁隻在外圍圍了一圈,也不真敢入內撥撩二人,孟長風倒也不擔心。隻是這邊看著李若雲出招急躁,違了武學常道,便立在一旁,以備她若有閃失好出手相助。


    李若雲劍走偏鋒,招招狠辣,取人性命。圖察台不敢大意,小心應對著。他知道孟長風自顧身份,自是不擔心他從後夾擊,以二敵一。李若雲一招“抬頭望月”,長劍從下而上,徑直刺向圖察台咽喉。


    圖察台見她攻來,也不閃躲,欺她身嬌力弱,掄刀便往劍是砍去。李若雲手腕翻轉,劍已到了刀背之上,一劍削向圖察台握刀的手臂。


    二人鬥了十餘招,雙方兵刃竟然沒有碰上一下。時間稍長,圖察台見李若雲始終不敢硬接自己招式,猜出她招式雖然精妙,但終究練功日短,功力尚淺。膽氣就壯起來,仗著自己人高馬大,膂力強勁,使開了長柄大刀,一味猛攻。


    過不多時,李若雲就微微氣喘,顯是力有不濟。二人再鬥二三十招,李若雲喘息更巨,已是強弩之末。孟長風見她招術淩亂,不住後退,眼見著再過一刻就會敗下陣來,不禁暗緊了緊手中長劍,隨時準備刀下救人。


    忽聽李若雲一聲驚唿,仿是腳底踩了軟泥,隻見她腳下一滑,人便向後摔倒。圖察台鬥了半天,哪能錯過這天賜良機?雙腳跨前一步,大刀向李若雲兜頭便砍。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照心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憂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憂之並收藏照心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