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迴,黃元帥奔走五關,聞太師上表西征


    黃飛虎見四麵軍馬將到,隻得退守山上,歎道:“必然死於此地也。[.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眾人正歎息,卻看楊戩笑道:“這有何難?吾有一計,可助武成王脫險。”黃飛虎道:“不知小道長有何妙計?”楊戩道:“此間各處兵馬一旦集結完畢。吾等危矣,今日唯有舍車保帥,派下一隊軍馬,佯做攻取朝歌,聞仲必然迴兵。武成王自帥大隊人馬速過五關才是正路。”


    眾將聽罷,都大喜道:“妙計。”黃飛虎道:“不可。此計卻害他人喪命,黃某怎敢?”眾軍士聽罷,紛紛請纓。黃飛虎道:“眾位將士,飛虎銘記各位,自去朝歌自首,以救諸位。”楊戩道:“此計是我出,我如何不能做的。也不消許多人來,吾孤身一個卻怕他作甚。”黃飛虎道:“你一人如何引開聞太師?”楊?不慌不忙把土與草抓了兩把,望空中一灑,喝聲:“疾!”隻見那些土見風而化,盡是彪軀大漢,往來耀武。


    楊戩道:“武成王,在下告辭了。日後西岐再會。”言罷自帥所化之兵往朝歌去了。聞太師見東西兩路皆吾無黃飛虎,又觀有兵馬往朝歌方動,忙迴師去救,不想此時黃飛虎早已離去多時。


    卻說黃飛虎等出得朝歌,一路飛奔準備出五關。臨潼關守將張鳳不許黃飛虎過,所幸黃飛虎昔日部下蕭銀不忘黃飛虎昔日提拔之恩,暗自殺了張鳳放過黃飛虎出關。黃飛虎等至潼關,守將陳桐以火龍標斬殺黃飛虎。


    話說黃飛虎長子黃天化三歲之時,被青峰山紫陽洞清虛道德真君帶上山來修行,今日突然接到黃巾力士報告說,黃飛虎有難,道德真君急忙叫白雲童子將黃天化叫來。卻見一人生的身高九尺,麵似羊脂,眼光暴露,虎形豹走;頭挽抓髻,腰束麻絛,腳登草履,至雲榻前下拜,口稱:“師父,喚弟子何事?”真君曰:“你父親有難,你可下山走一遭。”黃天化答曰:“師父,弟子父親是誰?”真君曰:“你父乃武成王黃飛虎是也;今在潼關,被火龍標打死。(.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著你下山,一則救父;二則你子父相逢,久後仕周,共扶王業。”天化聽罷曰:“弟子因何到此?”真君曰:“那一年,我往昆化山來,腳踏祥雲,被你頂上殺氣衝入雲霄,阻我雲路。我看時,你才三歲。見你相貌清奇,後有大貴,故此帶你上山;今已十三載了。不日前,你母親身死,魂魄為我收來,方知你父親有難,該我救他。我故教你前去。”真君先把花籃?與天化拿了,又將一口劍付與,分付:“速去救父。”黃天化聽聞母親身死,險些昏厥過去。道德真君將他救起道:“若會陳桐,須得……如此如此,方可保你父出潼關。不許你同往西岐,可速迴來,終有日相會。”黃天化領師父嚴命,叩頭下山。出了紫陽洞,捏了一撮土,望空中一撒,借土遁往潼關來,迅速如風。


    話說黃天化取出丹藥救活黃飛虎,黃飛虎哪裏知道是誰。隻道:“多謝小道長相救。”黃天化雙膝跪下,道:“父親,孩兒來遲了。吾非別人,乃是十三年前不見了的黃天化是也。”黃飛虎又見了自家親子,自然是好生聞訊一番。黃天化自然又問母親何故喪命,黃飛虎含淚告之。黃天化年輕氣盛如何不怒,正巧逢陳桐挑戰。黃天化大怒,自用手中之花籃將陳桐的飛標收去。黃飛虎斬殺陳桐方才過關,黃天化送了一程也迴山修行了。


    黃飛虎再往前走,乃是穿雲關。穿雲關守將乃是陳梧,乃陳桐之兄。陳梧假意迎合黃飛虎,欲趁夜放火燒殺黃飛虎。哪知黃飛虎之妻賈氏魂魄為道德真君收去,道德真君卻叫賈氏相告黃飛虎。二更催來。飛虎思想:“王府華麗,玩設畫堂,錦堆繡閣,何等富貴,豈知今日置身無地。”又聽三更鼓打,飛虎曰:“我今日怎的睡不著!”心下一躁,急了一身香汗。忽聽丹墀下一陣風響。黃飛虎正驚之時,忽聽一聲道:“夫君。”黃飛虎一看不是別人,正是妻子賈氏。賈氏道:“黃將軍,妾身並非妖魔,乃是你元配妻賈氏相隨至此。你眼前大災到了!目下烈焰來侵,快叫叔叔起來!將軍好生看幾個無娘的孩兒。速起來!我去矣!”黃飛虎得賈氏相告,逃過一劫,一槍挑了陳梧。陳梧剛死,隻見一道靈魂飛起,被道德真君收去了。那真君道:“陳桐也是後日封神榜之人,今暫且在我這裏。”


    賈氏見陳桐已死,乃道:“妾身也該去了。”言罷也化作一道寒光,為道德真君收去。黃飛虎方知此便是自家長子之師道德真君,黃飛虎拜謝道:“黃某深感老師大恩,容日後相報。”道德真君嗬嗬笑道:“賢王有福,非貧道之功也。”黃飛虎在牛上躬身一禮,自率部前行了。


    卻說界牌關黃滾乃是黃飛虎父親,鎮守此關,聞報長子飛虎反了朝歌,一路上殺了守關總兵。黃滾心下懊惱。探事軍報來:“大老爺同二爺、三爺來了。”黃滾急傳令:“把人馬發三千,布成陣勢;將囚車十輛,把這反賊總拿解朝歌!”


    話說黃滾性如烈火,早把黃飛虎等人罵個狗血噴頭,不敢迴話。最後所幸黃明等人設下計謀,這才將黃滾哄了。幾人燒毀糧倉,黃滾無奈,隻得隨眾人一同往西岐去了。


    話說黃滾、黃飛虎等帶了大隊人馬,反出界牌關,不想汜水關韓榮部將餘化了得,黃家過不去。所幸太乙真人潛哪吒相助,方過了關。黃飛虎一行人曆經坎坷終於過得五關,來到西岐。


    聞仲聞知黃飛虎已到西岐,隻得準備討伐西岐。又恐東南兩路危機,隻得先叫大將晁田、晁雷兄弟帶兵三千,過五關駐紮已觀西岐動靜。不想二人受薑子牙、黃飛虎策反,偷偷攜帶家小投降西岐。


    聞仲大怒,乃召周青、申公豹等商議。周青道:“西岐勢強,除非太師親征,不然極難拿下。”聞仲道:“隻怕我走,東南如何是好?”周青笑道:“既然太師信不過在下,在下無話可說。”聞仲不悅。兩下爭執間,忽報:南伯候拜於震為將,大破鄧九公。鄧九公發來告急文書。聞仲驚道:“於震何方人士?怎如此了得?”周青道:“於震我亦不曾聽過,不知是何方神將。”聞仲歎道:“如此,隻得先穩住南方,我再出師了。”話音剛落,申公豹道:“道友休慌,申公豹願帶一隊人馬,前去救應。”聞仲大喜,便叫申公豹帶兵二萬去救鄧九公。


    聞仲歎道:“四方不寧,我心怎安?”周青道:“在下才疏學淺,不堪重用,今請歸田。”聞仲驚道:“道友何為?既如此,道友有話直說。”周青道:“西岐猶如猛虎,南侯不過豺狼。今若不先誅其虎,而殺狼,日後老虎強壯,非我等可敵也。”聞仲苦苦思索一夜,次日乃上表西征。


    紂王道:“太師剛剛征伐迴歸,今又西征卻不勞苦?”聞仲道:“西岐心腹之患,不可不除。”紂王道:“倘若東南兩路齊至,如之奈何?”聞仲道:“亞相周青,文武雙全,足可禦敵,大王放心。”紂王曰:“太師要伐西岐,為孤代理。發黃旄、白鉞,得專征伐。”


    大商帝辛二十二年,周建元二年,三月,聞仲擇吉日,祭寶纛旗幡。留亞相周青打理朝政,大半文臣武將,共同留住朝歌。聞仲登台拜將,開始點將:


    前督部――青龍關總兵張桂芳


    牙門將――風林


    後軍領兵使――安國將軍薑鴻


    副將――定遠將軍狄瑜


    管運糧官――平北將軍陳德


    副將――飛衛將軍石珍


    行中軍師――上大夫費仲


    中監軍――中大夫尤渾


    前將軍――甘浩


    左將軍――高劍


    右將軍――周江


    後將軍――趙班


    前護軍――鄧忠


    左護軍――辛環


    右護軍――張節


    後護軍――陶榮


    行參軍――吉立


    行參軍――餘慶


    征討副元帥――魯雄


    聞仲點將完畢。帝辛親自餞別,滿斟一杯,遞與聞太師。太師接酒,躬身奏曰:“老臣此去,必克除反叛,清靜邊隅。願陛下言聽計從,百事詳察而行,毋令君臣隔絕,上下不通。臣多不過半載,便自奏凱還朝。”紂王曰:“太師此行,孤自無慮,不久候太師佳音。”命排黃旄、白鉞,令聞太師起行。太師飲過數杯。紂王看聞太師上騎。那墨麒麟久不曾出戰,今日聞太師方欲騎上,被墨麒麟叫一聲,跳將起來,把聞太師跌將下來。百官大驚。左右扶起。太師忙整衣冠。時有下大夫王變,上前奏曰:“太師今日出兵落騎,實為不祥;可再點別將征伐可也。”太師曰:“大夫差矣!人臣將身許國而忘其家,上馬掄兵而忘其命,將軍上陣,不死帶傷;此理之常,何足為異。大抵此騎久不曾出戰,未曾演試,筋骨不能舒伸,故有此失。大夫幸勿再言。”隨傳令:“點?起兵。”太師複上騎。這邊剛要出征,卻又見費仲、尤渾二人戰戰兢兢道:“太師在上:職任文家,不諳武事;恐誤國家重務。”太師曰:“二位有隨機應變之才,通達時務之變,可以參讚軍機,以襄吾等不逮,總是為朝廷出力。況如今國事艱難,當得輔君為國,豈可彼此推諉。”二人不敢多言,隻得隨聞仲去了。


    聞仲出了朝歌,乃叫人先往青龍關叫張桂芳先統兵往西岐城下駐紮。自率大軍,旦夕趕路。


    話說張桂芳接到聞仲命令,先統兵至西岐城下,薑子牙聞聽是張桂芳領兵。話說自黃飛虎到西岐後,姬發仍令其為武成王,隻是改了一字,喚作開國武成王。


    薑子牙道:“黃將軍,張桂芳用兵如何?”黃飛虎道:“張桂芳乃左道傍門術士,有幻術傷人。”子牙曰:“有何幻術?”飛虎曰:“此術異常。但凡與人交兵會戰,必先通名報姓。如末將叫黃某,正戰之間,他就叫:‘黃飛虎不下馬更待何時!’末將自然下馬。故有此術。似難對戰。丞相須分付眾位將軍,但遇桂芳交戰,切不可通名。如有通名者,無不獲去之理。”子牙聽罷,麵有憂色。傍有諸將不服此言的,道:“豈有此理!那有叫名便下馬的?若這等,我們百員官將隻消叫的百十聲,便都拿盡。”眾將官俱各含笑。不知此番勝負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神群英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齊天鬥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齊天鬥戰並收藏封神群英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