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迴,姬昌喜得雷震子,老子議取封神榜
且言燃燈投入玉虛門下,乃於眾人商議如何對抗截教。元始天尊道:“眼下形勢卻是不妙,紫霄宮下封神榜之事,卻將十二仙皆在榜內。”老子道:“雖然如此,師弟也不曾輸於他也。”元始天尊道:“如何這般說?”老子道:“想趙公明、三宵等也都寫在其中,卻不是天大的好事?”元始天尊不在言語。
老子道:“眼下我有一計,卻可可彌補此處也。”元始天尊大喜,急急請教。老子道:“今日我若舉強兵助周,則通天師弟必然也來戰我等。現在卻是他勢大,我等不可輕易與之對決。但我若示弱於彼,則通天必然對我等放心,我等乘機篡改封神榜,除去十二仙之名,然後用為我殺敵犯戒之仙。”元始天尊道:“隻是恐我等還需強援才行?”老子笑道:“易為耳。隻要多聯絡幾家,聯名舉事。”元始天尊猛然醒悟:“大師兄之意,吾盡知矣。”老子道:“是也。”元始天尊道:“隻是,不知該如何盜取封神榜?”老子道:“這卻需要慢慢來了。”元始天尊道:“隻怕夜長夢多。”燃燈嗬嗬笑道:“師尊莫急,我願盜取封神榜。”元始天尊皺眉頭思索片刻,道:“且先放置,容吾思考一番。”眾人皆退。老子笑道:“師弟,我看不如先往宮中去見玉帝,如此,方才有把握些。”元始天尊道:“隻得如此了。”言罷,自往天庭去了。
在說老子請陸壓、燃燈商議。燃燈道:“眼下元始天尊還心有餘悸,不敢出頭。”老子道:“不妨,如今二師弟往天庭去見玉帝,那位皇帝雖有天帝之名,而無天帝之實,如何不肯和我們合作?且我知他乃三界之真領袖也。必然有些謀略,他日我等可借他之名而立。”陸壓道:“吾知玉帝之妹,是否。。。。。。”老子道:“大事成矣。”乃叫陸壓去尋那一家去了。
老子送走陸壓,又對燃燈道:“道友可速速找位聰明弟子來。”老子還欲再言,燃燈道:“無需多言,吾已知道友之意。”老子笑道:“這卻無妨,怎奈道友還需速速奪下那靈鷲山以為道場才好,不然早晚元始師弟發覺。”燃燈點頭道:“多蒙道友教誨,怎奈吾佛門孱弱,何時能成?”老子嗬嗬笑道:“吾觀道友之色,待盜取封神榜成功,必然可得貴人相助。”燃燈聽罷,微微一愣,隨即點頭而去。
再說凡間,薑後身死,太子殷郊大怒,乃斬薑環。紂王憤怒,欲令人殺二子。索性有方相、方弼兄弟保護,又被黃飛虎放走,怎耐妲己暗派人追迴。老丞相商容聞言,乃迴朝歌上奏。帝辛不準,老丞相撞柱而死。又有大夫趙啟,見商容死的不明不白,便也舍了性命,上前大罵帝辛,卻被帝辛用妲己設計的刑罰,炮烙而死。帝辛見商容已死,念其前功,便叫人厚葬,仍叫速速斬殺二位皇子。所幸紂王二子為風刮去,實乃被人救走,此乃後話。
帝辛下朝,卻也恐東魯因此造反,便依妲己之言,請上大夫費仲來商議。費仲雖然是個勢利小人,然也在官場滾打多年,心下也明白不少事情。早就猜到幾分定是和薑後有關。便在心中想出這一條毒計來,便是他這一條計謀,害了這些諸侯大臣,正所謂: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
話說費仲獻計道:“大王,如今薑後已亡,二位殿下又失,今日商容撞死,趙啟?烙,文武各有怨言,倘若傳到東魯,惹薑桓楚兵來,必生禍亂。大王何不暗傳四道旨意,把四鎮大諸侯誆進都城,梟首號令,斬草除根。那八百鎮諸侯知四臣已故,如蛟龍失首,猛虎無牙,斷不敢猖獗。天下可保安寧。不知聖意如何?”
帝辛聽罷,尋思良久乃道:“此計雖好,怎奈便就這般斬了這些大諸侯,百官難服。”費仲道:“大王貴為天子,天下具是王土,今東伯侯為眾諸侯之首,尚不尊朝廷,意欲造反,若不除之,必為後患。”紂王歎道:“卿真乃蓋世奇才,果有安邦之策,不負蘇皇後之所薦。”費仲退出宮中。
紂王又連連歎氣,乃道:“非孤要聽費仲毒計,實在是箭在弦上,不容不發耳。”於是紂王暗發詔旨四道,點四員使命官,往四處去,詔薑桓楚、鄂崇禹、姬昌、崇侯虎。
別處暫且不說,單說那西岐之地。姬昌好歹也有聖人之名,更兼天子無故召喚,及前番行刺的事情,心裏便猜出來幾分。姬昌坐端明殿,對群臣道:“孤此去,內事托與散大夫,外事托與南宮適、辛甲諸人。”世子伯邑考道:“父王不可去,此去兇吉未卜,我猜兇多吉少。”姬昌歎道:“這些卻不是你該管的。你在西岐,須是守法,不可改於國政,一循舊章;弟兄和睦,君臣相安,毋得任一己之私,便一身之好。凡有作為,惟老成是謀。此是至囑至囑,不可有忘!”伯邑考乃是孝子,如何還敢反駁。
姬昌退至後宮,來見母親太薑,行禮畢。姬昌跪下答曰:“今日天子詔至,前番亦有人刺殺,我猜內有不祥,方才內事外事,俱托文武,國政付世子伯邑考。今日特進宮來辭別母親,明日欲往朝歌。”太薑道:“我兒此去,百事斟酌,不可造次。”姬昌曰:“謹如母訓。”隨出內宮與元妃太姬作別。――西伯侯有四乳,二十四妃,生九十九子,長曰伯邑考,次子姬發即武王天子也。周有三母,乃昌之母太薑,昌之元妃太姬,武王之元配太妊。
姬昌次日打點往朝歌,匆匆行色,帶領從人五十名。隻見合朝文武:上大夫散宜生,大將軍南宮適,毛公遂、周公旦、召公?、畢公、榮公、辛甲、辛免、太顛、閎夭――四賢、八俊,與世子伯邑考、次子姬發,領眾軍民人等,至十裏長亭餞別,擺九龍侍席,百官與世子把盞。姬昌曰:“今與諸卿一別,不過數日君臣又會矣。”姬昌以手拍邑考曰:“我兒,隻你弟兄和睦,孤亦無慮。”飲罷數盞,姬昌上馬。父子君臣,灑淚而別。
姬昌一行走了近七十餘裏,終於過了岐山。又行了數日,終於走到隻說這日燕山附近。姬昌頗知天象,那仰觀乾象,笑道:“不時便會有雨,我等且往那茂林中避雨。”從人雖然不信,怎奈人家是主子,隻得遵命。且說剛入密林,卻看天上風雲突變,果然是場大雨:
雲長東南,霧起西北。霎時間風狂生冷氣,須臾內雨氣可侵人。初起時微微細雨,次後來密密層層。滋禾潤稼,花枝上斜掛玉玲瓏;壯地肥田,草稍尖亂滴珍珠滾。高山翻下千重浪,低凹平添白練水。遍地草澆鴨頂綠,滿山石洗佛頭青。推塌錦江花四海,好雨,扳倒天河往下傾。
話說姬昌在茂林避雨,隻見滂沱大雨,一似瓢潑盆傾,下了足足有半個時辰。姬昌突然笑道:“雷來了!”話猶未了,一聲響亮,霹靂交加,震動山河大地,崩倒華嶽高山。雷聲剛過,那雨終於停了。姬昌又道:“雷過生光,將星出現。左右的,與我把將星尋來!”眾人冷笑不止:“將星是誰?那裏去找尋?”然而不敢違命,隻得四下裏尋覓。怎奈眾人不過沒頭蒼蠅一般,如何找得到。那幾人漸漸走到一座古墓旁邊,終於聽到一個孩子的哭泣之聲。從人聽到孩子啼哭之聲,急忙去將那孩子抱來,遞與姬昌。
姬昌接過孩子,卻看他麵如桃蕊,眼有光華。姬昌大喜道:“我命中注定該有百子,今才有九十九子,今得此子,正該是百子之兆。”姬昌縱馬前行,登山過嶺,過了燕山。往前正走不遠,隻見一道人,豐姿清秀,相貌稀奇,道家風味異常,寬袍大袖,那道人有飄然出世之表,向馬前打稽首道:“君侯,貧道稽首了。”姬昌見是為道長,急忙下馬道:“不才姬昌失禮了。請問道者為何到此?那座名山?何方洞府?今見不才有何見諭?”那道人笑道:“貧道是終南山玉柱洞煉氣士雲中子是也。方才雨過雷鳴,將星出現。貧道不辭千裏而來,尋訪將星。今睹尊顏,貧道幸甚。”姬昌聽罷,命左右抱過此子付與道人。道人接過看曰:“將星,你這時候才出現!賢侯,貧道今將他帶上終南山,收為徒弟;待賢侯迴日,奉與賢侯。不知賢侯意下如何?”姬昌道:“帶去不妨,隻是久後相會,以何名為證?”雲中子道:“雷過現身,後會時以‘雷震’為名便了。”姬昌道:“不才領教,請了。”雲中子抱雷震子迴終南而去。
再說燃燈榮歸,迴到喜馬拉雅山上見了大眾佛門弟子。接引道:“老師此去中原,可有收獲。”燃燈道:“哈哈,眼下我已暗入玉虛門下。加之前番吾煉化分身亦偷偷入了截教,如今又入闡教,佛門入主中原也該不遠了。接引,汝速領一方佛門眾位弟子下山傳教,我過些日子便要帶人去靈鷲山,你等斷不可透出半句我靈鷲山與佛門關係,待我等勢力大了,再好好整頓一番,你且帶大半弟子周遊天竺各國,以為傳教。倘若危機,便退迴喜馬拉雅山。準提,你且隨我來。”
且說師徒二人往中原來,先往見老子。老子道:“陸壓已迴。”卻看陸壓道:“大家請看這是何人?”燃燈道:“此位卻是哪裏高人。”那書生答道:“小生楊天佑。”老子乃密謂燃燈道:“道友,如此,如此。”
這日,玉帝正於宮內休息。忽得前日元始天尊來密奏欲除通天,自家心思未定,心中正慌亂時。忽聽得有人口中山唿:“罪臣李耳,驚擾陛下,罪當萬死。”玉帝於龍座之上,俯看著立於大殿中的老子,玉帝緩緩說道:“愛卿說的哪裏話。”老子聞言,謝道:“陛下明察,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玉帝又說道:“朕雖在深宮,亦嚐久聞愛卿之威名。卿乃道門正宗,三清之首。”老子急忙道:“陛下所望,微臣之責,敢不盡心。”話未畢。隻見老子使法,乃出現幾人,正是楊天佑、雲華公主等人。老子有密言數句。
玉帝點點頭,說道:“愛卿如此功高,不由朕不賞。愛卿,聽封。”
玉帝隨即親口宣讀旨意:
“奉天承運,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昭曰:李耳忠君匡扶社稷,功莫大焉。特受太上老君之職,欽此。”
老子心中大喜,躬身謝恩。玉帝開口說道:“朕對愛卿期望甚高,望愛卿存禮篤職,莫要負了天廷。”
老子道:“還望陛下忍耐數日,臣自有計,取得封神榜。”玉帝微微點頭道:“如此,隻望老君早日成功。”老子道:“隻怕陛下不允。”玉帝道:“老君但說無妨。”老子乃以手指楊天佑夫妻二人,道:“需要此夫妻二人之命。”玉帝大驚。老子道:“陛下,那封神榜實乃上界紫霄宮之寶,吾等若不齊心協力,如何破的?眼下昊天界、紫霄宮之眾欲要尋找楊公子,唯有叫楊公子先將其引開,我等再尋機會,方能盜得封神榜,為陛下除害。”楊天佑沉思半晌,乃道:“陛下為我夫妻,操神費力。我早有心報之,今日臣願舍此生,以報陛下。”玉帝滿麵流淚,道:“汝夫妻二人隻求長相廝守,然天庭威儀所係,朕亦不得不如此。隻是終究是朕負了她夫妻。奈何生於帝王家,奈何生於帝王家啊。”老子道:“既如此,則大事成矣。”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且言燃燈投入玉虛門下,乃於眾人商議如何對抗截教。元始天尊道:“眼下形勢卻是不妙,紫霄宮下封神榜之事,卻將十二仙皆在榜內。”老子道:“雖然如此,師弟也不曾輸於他也。”元始天尊道:“如何這般說?”老子道:“想趙公明、三宵等也都寫在其中,卻不是天大的好事?”元始天尊不在言語。
老子道:“眼下我有一計,卻可可彌補此處也。”元始天尊大喜,急急請教。老子道:“今日我若舉強兵助周,則通天師弟必然也來戰我等。現在卻是他勢大,我等不可輕易與之對決。但我若示弱於彼,則通天必然對我等放心,我等乘機篡改封神榜,除去十二仙之名,然後用為我殺敵犯戒之仙。”元始天尊道:“隻是恐我等還需強援才行?”老子笑道:“易為耳。隻要多聯絡幾家,聯名舉事。”元始天尊猛然醒悟:“大師兄之意,吾盡知矣。”老子道:“是也。”元始天尊道:“隻是,不知該如何盜取封神榜?”老子道:“這卻需要慢慢來了。”元始天尊道:“隻怕夜長夢多。”燃燈嗬嗬笑道:“師尊莫急,我願盜取封神榜。”元始天尊皺眉頭思索片刻,道:“且先放置,容吾思考一番。”眾人皆退。老子笑道:“師弟,我看不如先往宮中去見玉帝,如此,方才有把握些。”元始天尊道:“隻得如此了。”言罷,自往天庭去了。
在說老子請陸壓、燃燈商議。燃燈道:“眼下元始天尊還心有餘悸,不敢出頭。”老子道:“不妨,如今二師弟往天庭去見玉帝,那位皇帝雖有天帝之名,而無天帝之實,如何不肯和我們合作?且我知他乃三界之真領袖也。必然有些謀略,他日我等可借他之名而立。”陸壓道:“吾知玉帝之妹,是否。。。。。。”老子道:“大事成矣。”乃叫陸壓去尋那一家去了。
老子送走陸壓,又對燃燈道:“道友可速速找位聰明弟子來。”老子還欲再言,燃燈道:“無需多言,吾已知道友之意。”老子笑道:“這卻無妨,怎奈道友還需速速奪下那靈鷲山以為道場才好,不然早晚元始師弟發覺。”燃燈點頭道:“多蒙道友教誨,怎奈吾佛門孱弱,何時能成?”老子嗬嗬笑道:“吾觀道友之色,待盜取封神榜成功,必然可得貴人相助。”燃燈聽罷,微微一愣,隨即點頭而去。
再說凡間,薑後身死,太子殷郊大怒,乃斬薑環。紂王憤怒,欲令人殺二子。索性有方相、方弼兄弟保護,又被黃飛虎放走,怎耐妲己暗派人追迴。老丞相商容聞言,乃迴朝歌上奏。帝辛不準,老丞相撞柱而死。又有大夫趙啟,見商容死的不明不白,便也舍了性命,上前大罵帝辛,卻被帝辛用妲己設計的刑罰,炮烙而死。帝辛見商容已死,念其前功,便叫人厚葬,仍叫速速斬殺二位皇子。所幸紂王二子為風刮去,實乃被人救走,此乃後話。
帝辛下朝,卻也恐東魯因此造反,便依妲己之言,請上大夫費仲來商議。費仲雖然是個勢利小人,然也在官場滾打多年,心下也明白不少事情。早就猜到幾分定是和薑後有關。便在心中想出這一條毒計來,便是他這一條計謀,害了這些諸侯大臣,正所謂: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
話說費仲獻計道:“大王,如今薑後已亡,二位殿下又失,今日商容撞死,趙啟?烙,文武各有怨言,倘若傳到東魯,惹薑桓楚兵來,必生禍亂。大王何不暗傳四道旨意,把四鎮大諸侯誆進都城,梟首號令,斬草除根。那八百鎮諸侯知四臣已故,如蛟龍失首,猛虎無牙,斷不敢猖獗。天下可保安寧。不知聖意如何?”
帝辛聽罷,尋思良久乃道:“此計雖好,怎奈便就這般斬了這些大諸侯,百官難服。”費仲道:“大王貴為天子,天下具是王土,今東伯侯為眾諸侯之首,尚不尊朝廷,意欲造反,若不除之,必為後患。”紂王歎道:“卿真乃蓋世奇才,果有安邦之策,不負蘇皇後之所薦。”費仲退出宮中。
紂王又連連歎氣,乃道:“非孤要聽費仲毒計,實在是箭在弦上,不容不發耳。”於是紂王暗發詔旨四道,點四員使命官,往四處去,詔薑桓楚、鄂崇禹、姬昌、崇侯虎。
別處暫且不說,單說那西岐之地。姬昌好歹也有聖人之名,更兼天子無故召喚,及前番行刺的事情,心裏便猜出來幾分。姬昌坐端明殿,對群臣道:“孤此去,內事托與散大夫,外事托與南宮適、辛甲諸人。”世子伯邑考道:“父王不可去,此去兇吉未卜,我猜兇多吉少。”姬昌歎道:“這些卻不是你該管的。你在西岐,須是守法,不可改於國政,一循舊章;弟兄和睦,君臣相安,毋得任一己之私,便一身之好。凡有作為,惟老成是謀。此是至囑至囑,不可有忘!”伯邑考乃是孝子,如何還敢反駁。
姬昌退至後宮,來見母親太薑,行禮畢。姬昌跪下答曰:“今日天子詔至,前番亦有人刺殺,我猜內有不祥,方才內事外事,俱托文武,國政付世子伯邑考。今日特進宮來辭別母親,明日欲往朝歌。”太薑道:“我兒此去,百事斟酌,不可造次。”姬昌曰:“謹如母訓。”隨出內宮與元妃太姬作別。――西伯侯有四乳,二十四妃,生九十九子,長曰伯邑考,次子姬發即武王天子也。周有三母,乃昌之母太薑,昌之元妃太姬,武王之元配太妊。
姬昌次日打點往朝歌,匆匆行色,帶領從人五十名。隻見合朝文武:上大夫散宜生,大將軍南宮適,毛公遂、周公旦、召公?、畢公、榮公、辛甲、辛免、太顛、閎夭――四賢、八俊,與世子伯邑考、次子姬發,領眾軍民人等,至十裏長亭餞別,擺九龍侍席,百官與世子把盞。姬昌曰:“今與諸卿一別,不過數日君臣又會矣。”姬昌以手拍邑考曰:“我兒,隻你弟兄和睦,孤亦無慮。”飲罷數盞,姬昌上馬。父子君臣,灑淚而別。
姬昌一行走了近七十餘裏,終於過了岐山。又行了數日,終於走到隻說這日燕山附近。姬昌頗知天象,那仰觀乾象,笑道:“不時便會有雨,我等且往那茂林中避雨。”從人雖然不信,怎奈人家是主子,隻得遵命。且說剛入密林,卻看天上風雲突變,果然是場大雨:
雲長東南,霧起西北。霎時間風狂生冷氣,須臾內雨氣可侵人。初起時微微細雨,次後來密密層層。滋禾潤稼,花枝上斜掛玉玲瓏;壯地肥田,草稍尖亂滴珍珠滾。高山翻下千重浪,低凹平添白練水。遍地草澆鴨頂綠,滿山石洗佛頭青。推塌錦江花四海,好雨,扳倒天河往下傾。
話說姬昌在茂林避雨,隻見滂沱大雨,一似瓢潑盆傾,下了足足有半個時辰。姬昌突然笑道:“雷來了!”話猶未了,一聲響亮,霹靂交加,震動山河大地,崩倒華嶽高山。雷聲剛過,那雨終於停了。姬昌又道:“雷過生光,將星出現。左右的,與我把將星尋來!”眾人冷笑不止:“將星是誰?那裏去找尋?”然而不敢違命,隻得四下裏尋覓。怎奈眾人不過沒頭蒼蠅一般,如何找得到。那幾人漸漸走到一座古墓旁邊,終於聽到一個孩子的哭泣之聲。從人聽到孩子啼哭之聲,急忙去將那孩子抱來,遞與姬昌。
姬昌接過孩子,卻看他麵如桃蕊,眼有光華。姬昌大喜道:“我命中注定該有百子,今才有九十九子,今得此子,正該是百子之兆。”姬昌縱馬前行,登山過嶺,過了燕山。往前正走不遠,隻見一道人,豐姿清秀,相貌稀奇,道家風味異常,寬袍大袖,那道人有飄然出世之表,向馬前打稽首道:“君侯,貧道稽首了。”姬昌見是為道長,急忙下馬道:“不才姬昌失禮了。請問道者為何到此?那座名山?何方洞府?今見不才有何見諭?”那道人笑道:“貧道是終南山玉柱洞煉氣士雲中子是也。方才雨過雷鳴,將星出現。貧道不辭千裏而來,尋訪將星。今睹尊顏,貧道幸甚。”姬昌聽罷,命左右抱過此子付與道人。道人接過看曰:“將星,你這時候才出現!賢侯,貧道今將他帶上終南山,收為徒弟;待賢侯迴日,奉與賢侯。不知賢侯意下如何?”姬昌道:“帶去不妨,隻是久後相會,以何名為證?”雲中子道:“雷過現身,後會時以‘雷震’為名便了。”姬昌道:“不才領教,請了。”雲中子抱雷震子迴終南而去。
再說燃燈榮歸,迴到喜馬拉雅山上見了大眾佛門弟子。接引道:“老師此去中原,可有收獲。”燃燈道:“哈哈,眼下我已暗入玉虛門下。加之前番吾煉化分身亦偷偷入了截教,如今又入闡教,佛門入主中原也該不遠了。接引,汝速領一方佛門眾位弟子下山傳教,我過些日子便要帶人去靈鷲山,你等斷不可透出半句我靈鷲山與佛門關係,待我等勢力大了,再好好整頓一番,你且帶大半弟子周遊天竺各國,以為傳教。倘若危機,便退迴喜馬拉雅山。準提,你且隨我來。”
且說師徒二人往中原來,先往見老子。老子道:“陸壓已迴。”卻看陸壓道:“大家請看這是何人?”燃燈道:“此位卻是哪裏高人。”那書生答道:“小生楊天佑。”老子乃密謂燃燈道:“道友,如此,如此。”
這日,玉帝正於宮內休息。忽得前日元始天尊來密奏欲除通天,自家心思未定,心中正慌亂時。忽聽得有人口中山唿:“罪臣李耳,驚擾陛下,罪當萬死。”玉帝於龍座之上,俯看著立於大殿中的老子,玉帝緩緩說道:“愛卿說的哪裏話。”老子聞言,謝道:“陛下明察,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玉帝又說道:“朕雖在深宮,亦嚐久聞愛卿之威名。卿乃道門正宗,三清之首。”老子急忙道:“陛下所望,微臣之責,敢不盡心。”話未畢。隻見老子使法,乃出現幾人,正是楊天佑、雲華公主等人。老子有密言數句。
玉帝點點頭,說道:“愛卿如此功高,不由朕不賞。愛卿,聽封。”
玉帝隨即親口宣讀旨意:
“奉天承運,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昭曰:李耳忠君匡扶社稷,功莫大焉。特受太上老君之職,欽此。”
老子心中大喜,躬身謝恩。玉帝開口說道:“朕對愛卿期望甚高,望愛卿存禮篤職,莫要負了天廷。”
老子道:“還望陛下忍耐數日,臣自有計,取得封神榜。”玉帝微微點頭道:“如此,隻望老君早日成功。”老子道:“隻怕陛下不允。”玉帝道:“老君但說無妨。”老子乃以手指楊天佑夫妻二人,道:“需要此夫妻二人之命。”玉帝大驚。老子道:“陛下,那封神榜實乃上界紫霄宮之寶,吾等若不齊心協力,如何破的?眼下昊天界、紫霄宮之眾欲要尋找楊公子,唯有叫楊公子先將其引開,我等再尋機會,方能盜得封神榜,為陛下除害。”楊天佑沉思半晌,乃道:“陛下為我夫妻,操神費力。我早有心報之,今日臣願舍此生,以報陛下。”玉帝滿麵流淚,道:“汝夫妻二人隻求長相廝守,然天庭威儀所係,朕亦不得不如此。隻是終究是朕負了她夫妻。奈何生於帝王家,奈何生於帝王家啊。”老子道:“既如此,則大事成矣。”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