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迴議出征姬發露反心,拜元帥薑尚享殊榮
話說紂王三十五年三月初三日,洪錦與龍吉公主完婚。西岐城眾將,打點東征,一應錢糧,俱各停當,隻等子牙上出師表。
翌日,丞相薑子牙捧出師表上殿。奉禦官將表文開於禦案上。隻見寫道:
“進表丞相臣薑尚。臣聞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作民父母。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災下民,流毒邦國,剝喪元良,賊虐諫輔,狎侮五常,荒怠不敬,沉麵酒色,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宮室、台榭、陂池、侈服以殘害於萬姓;遺厥先宗廟弗祀;播棄黎老,昵比罪人;惟婦言是用,焚炙忠良,刳剔孕婦;崇信奸迴,放黜師保;屏棄典刑,囚奴正士;殺妻戮子,惟淫酗是圖,作奇持淫巧,以悅婦人;郊社不修,宗廟不享。商罪貫盈,天人共怒。今天下諸侯大會於孟津,興吊民伐罪之師,救生民於水火,乞大王體上天好生之心,孚四海諸侯之念,思天下黎庶之苦,大奮鷹揚,擇日出師,恭行天罰,則社稷幸甚,臣民幸甚!乞賜詳示施行。謹具表以聞。”
姬發看罷,乃道:“相父此表,正合孤意。帝辛無道,為天下共棄,理當征伐;雖昔日先王曾有遺言:‘切不可以臣伐君。’然今日之事,非同一般,實乃為天下蒼生,故孤亦隻得有辜先王之言,寧背不孝之名矣。(.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薑子牙道:“大王聖明。今天下諸侯布告中外,訴帝辛罪狀,不足以君天下,糾合諸侯,大會孟津,昭?天威,興吊民伐罪之師,觀政於商,前有東伯侯薑文煥、南伯侯鄂順、北伯侯崇黑虎具文書知會,如那一路諸侯不至者,先問其違抗之罪,次伐無道。老臣恐誤國家之事,因此上表,請王定奪,願大王裁之。”
此言剛出,卻看一人出班奏道:“丞相之言差矣。”群臣視之,乃是司天監時立。時立道:“既是他三路欲伐成湯,聽他等自為。大王坐守本土,以盡臣節:上不失為臣之禮,下可以守先王之命。不亦美乎?”薑子牙道:“非也。惟天為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聰明,作元後,元後作民父母。今帝辛受荼毒生民,如坐水火,罪惡貫盈,皇天震怒,命我先王,大勳未集耳,今大王行吊民伐罪之師,正代天以彰天討,救民於水火。如不順上天,厥罪惟均。”時立道:“雖帝辛無道,君也。我周若伐之,謂之不忠。此番東征一旦有失,則先王基業盡矣。臣夜觀天象,東方旺氣正盛,星曜倍明,未可圖也。”乃顧薑子牙道:“丞相深明天文,何故強為?”薑子牙笑道:“天道變易不常,豈可拘執?吾今且出兵汜水關,觀其動靜而後行。”時立苦諫不肯。姬發惱怒要殺時立,隻見上大夫散宜生上前奏曰:“丞相之言乃為國忠謀,大王不可不聽。今天下諸侯大會孟津,大王若不以兵相應,則不足取信於眾人,則眾人不服,必罪我國以助紂為虐。倘移兵加之,那時反不自遺伊戚。況帝辛信讒,屢征西土,黎庶遭驚慌之苦,文武有汗馬之勞,今方安寧,又動天下之兵,是禍無已時。然時大人之言,亦非沒有道理,也是大王考慮。以臣愚見,不若依丞相之言,統兵大會孟津,與天下諸侯陳兵商郊,觀政於商,俟其自改,則天下生民皆蒙其福,又不失信於諸侯,遺災於西土;上可以盡忠於君,下可以盡孝於先王,可稱萬全策。乞大王思之。”姬發聽得散宜生一番言語,不覺忻悅,乃曰:“大夫之言是也。不知用多少人馬?”散宜生道:“大王兵進五關,須當拜丞相為大將軍,付以黃铖、白旄、總理大權,方可便宜行事。”姬發應允。
次日散宜生令南宮適、辛甲往岐山監造將台。當時二人至岐山,揀選木植磚石之物,克日興工。也非一日,將台已完,散宜生入內庭迴姬發旨,曰:“臣奉旨臨造將台已完,謹擇良辰,於三月十五日,請大王至金台,親拜丞相。”姬發準旨,俟至日行禮。
且說紂王三十五年三月十三日,薑子牙立辛甲為軍政司,先將“斬法紀律牌”掛在帥府,使眾將各宜知悉。辛甲領令,掛出帥府。
掃蕩成湯天寶大元帥薑條約示諭大小眾將知悉:――隻見各款開列於後:
其一,聞鼓不進,聞金不退,舉旗不起,按旗不伏,此為慢軍;犯者斬。
其二,唿名不應,點視不到,違期不至,動乖紀律,此為欺軍;犯者斬。
其三,夜傳刁鬥,怠而不報,更籌違度,聲號不明,此為懈軍;犯者斬。
其四,多出怨言,毀謗主將,不聽約束,梗教難治,此為橫軍;犯者斬。
其五,揚聲笑語,蔑視禁約,嘵詈軍門,此為輕軍;犯者斬。
其六,所用兵器,克削錢糧,致使弓弩絕弦,箭無羽鏃,劍戟不利,旗幟凋敝,此為貪軍;犯者斬。
其七,謠言詭語,造捏鬼神,假托夢寐,大肆邪說,鼓惑將士,此為妖軍;犯者斬。
其八,奸舌利齒,妄為是非,調拔士卒,互相爭鬥,致亂行伍,此為刁軍;犯者斬。
其九,所到之地,淩侮百姓,逼淫姓女,此為奸軍;犯者斬。
其十,竊人財物,以為己利,奪人首級,以為己功,此為盜軍;犯者斬。
其十一,軍中聚眾議事,近帳私探信音,此為探軍;犯者斬。
其十二,或聞所謀,及聞號令,漏泄於外,使敵人知之,此為背軍;犯者斬。
其十三,調用之際,結舌不應,低眉俯色,麵有難色,此為怯軍;犯者斬。
其十四,出越隊伍,攙前亂後,言語喧嘩,不遵禁約,此為亂軍;犯者斬。
其十五,托傷詐病,發避征進,捏故假死,因而逃脫,此為奸軍;犯者斬。
其十六,主掌錢糧,給賞之時,阿私所親,使士卒結怨,此為弊軍;犯者斬。
其十七,觀寇不審,探賊不詳,到不言到,多則言少,少則言多,此為誤軍;犯者斬。
話說子牙將“斬法牌”掛天帥府,眾將觀之,無不敬謹。
且說紂王三十五年三月十五日,姬發帶領合朝文武齊至相府前。隻聽裏麵樂聲響過三番,軍政司令門官:“放?開門。”隻見三聲?響,相府門開。散宜生引道,姬發隨後,至銀安殿。軍政司忙稟請元帥升殿:“有千歲親來拜請元帥登輦。”子牙忙從後麵道服而出,姬發乃欠身言曰:“請元師登輦。”子牙慌忙謝過,同武王分左右並行至大門。武王欠身打一躬。兩邊扶子牙上輦。宜生請武王親扶鳳尾,連推三步。後人有詩讚子牙未年叨此榮寵,詩曰:
周主今朝列將台,風雲龍虎四門開。
香生滿道衣冠引,紫氣當天禦仗來。
統領貔貅添瑞彩,安排士馬盡崔嵬。
?溪今日人龍出,八百開墓說異才。
話說紂王三十五年三月初三日,洪錦與龍吉公主完婚。西岐城眾將,打點東征,一應錢糧,俱各停當,隻等子牙上出師表。
翌日,丞相薑子牙捧出師表上殿。奉禦官將表文開於禦案上。隻見寫道:
“進表丞相臣薑尚。臣聞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作民父母。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災下民,流毒邦國,剝喪元良,賊虐諫輔,狎侮五常,荒怠不敬,沉麵酒色,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宮室、台榭、陂池、侈服以殘害於萬姓;遺厥先宗廟弗祀;播棄黎老,昵比罪人;惟婦言是用,焚炙忠良,刳剔孕婦;崇信奸迴,放黜師保;屏棄典刑,囚奴正士;殺妻戮子,惟淫酗是圖,作奇持淫巧,以悅婦人;郊社不修,宗廟不享。商罪貫盈,天人共怒。今天下諸侯大會於孟津,興吊民伐罪之師,救生民於水火,乞大王體上天好生之心,孚四海諸侯之念,思天下黎庶之苦,大奮鷹揚,擇日出師,恭行天罰,則社稷幸甚,臣民幸甚!乞賜詳示施行。謹具表以聞。”
姬發看罷,乃道:“相父此表,正合孤意。帝辛無道,為天下共棄,理當征伐;雖昔日先王曾有遺言:‘切不可以臣伐君。’然今日之事,非同一般,實乃為天下蒼生,故孤亦隻得有辜先王之言,寧背不孝之名矣。(.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薑子牙道:“大王聖明。今天下諸侯布告中外,訴帝辛罪狀,不足以君天下,糾合諸侯,大會孟津,昭?天威,興吊民伐罪之師,觀政於商,前有東伯侯薑文煥、南伯侯鄂順、北伯侯崇黑虎具文書知會,如那一路諸侯不至者,先問其違抗之罪,次伐無道。老臣恐誤國家之事,因此上表,請王定奪,願大王裁之。”
此言剛出,卻看一人出班奏道:“丞相之言差矣。”群臣視之,乃是司天監時立。時立道:“既是他三路欲伐成湯,聽他等自為。大王坐守本土,以盡臣節:上不失為臣之禮,下可以守先王之命。不亦美乎?”薑子牙道:“非也。惟天為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聰明,作元後,元後作民父母。今帝辛受荼毒生民,如坐水火,罪惡貫盈,皇天震怒,命我先王,大勳未集耳,今大王行吊民伐罪之師,正代天以彰天討,救民於水火。如不順上天,厥罪惟均。”時立道:“雖帝辛無道,君也。我周若伐之,謂之不忠。此番東征一旦有失,則先王基業盡矣。臣夜觀天象,東方旺氣正盛,星曜倍明,未可圖也。”乃顧薑子牙道:“丞相深明天文,何故強為?”薑子牙笑道:“天道變易不常,豈可拘執?吾今且出兵汜水關,觀其動靜而後行。”時立苦諫不肯。姬發惱怒要殺時立,隻見上大夫散宜生上前奏曰:“丞相之言乃為國忠謀,大王不可不聽。今天下諸侯大會孟津,大王若不以兵相應,則不足取信於眾人,則眾人不服,必罪我國以助紂為虐。倘移兵加之,那時反不自遺伊戚。況帝辛信讒,屢征西土,黎庶遭驚慌之苦,文武有汗馬之勞,今方安寧,又動天下之兵,是禍無已時。然時大人之言,亦非沒有道理,也是大王考慮。以臣愚見,不若依丞相之言,統兵大會孟津,與天下諸侯陳兵商郊,觀政於商,俟其自改,則天下生民皆蒙其福,又不失信於諸侯,遺災於西土;上可以盡忠於君,下可以盡孝於先王,可稱萬全策。乞大王思之。”姬發聽得散宜生一番言語,不覺忻悅,乃曰:“大夫之言是也。不知用多少人馬?”散宜生道:“大王兵進五關,須當拜丞相為大將軍,付以黃铖、白旄、總理大權,方可便宜行事。”姬發應允。
次日散宜生令南宮適、辛甲往岐山監造將台。當時二人至岐山,揀選木植磚石之物,克日興工。也非一日,將台已完,散宜生入內庭迴姬發旨,曰:“臣奉旨臨造將台已完,謹擇良辰,於三月十五日,請大王至金台,親拜丞相。”姬發準旨,俟至日行禮。
且說紂王三十五年三月十三日,薑子牙立辛甲為軍政司,先將“斬法紀律牌”掛在帥府,使眾將各宜知悉。辛甲領令,掛出帥府。
掃蕩成湯天寶大元帥薑條約示諭大小眾將知悉:――隻見各款開列於後:
其一,聞鼓不進,聞金不退,舉旗不起,按旗不伏,此為慢軍;犯者斬。
其二,唿名不應,點視不到,違期不至,動乖紀律,此為欺軍;犯者斬。
其三,夜傳刁鬥,怠而不報,更籌違度,聲號不明,此為懈軍;犯者斬。
其四,多出怨言,毀謗主將,不聽約束,梗教難治,此為橫軍;犯者斬。
其五,揚聲笑語,蔑視禁約,嘵詈軍門,此為輕軍;犯者斬。
其六,所用兵器,克削錢糧,致使弓弩絕弦,箭無羽鏃,劍戟不利,旗幟凋敝,此為貪軍;犯者斬。
其七,謠言詭語,造捏鬼神,假托夢寐,大肆邪說,鼓惑將士,此為妖軍;犯者斬。
其八,奸舌利齒,妄為是非,調拔士卒,互相爭鬥,致亂行伍,此為刁軍;犯者斬。
其九,所到之地,淩侮百姓,逼淫姓女,此為奸軍;犯者斬。
其十,竊人財物,以為己利,奪人首級,以為己功,此為盜軍;犯者斬。
其十一,軍中聚眾議事,近帳私探信音,此為探軍;犯者斬。
其十二,或聞所謀,及聞號令,漏泄於外,使敵人知之,此為背軍;犯者斬。
其十三,調用之際,結舌不應,低眉俯色,麵有難色,此為怯軍;犯者斬。
其十四,出越隊伍,攙前亂後,言語喧嘩,不遵禁約,此為亂軍;犯者斬。
其十五,托傷詐病,發避征進,捏故假死,因而逃脫,此為奸軍;犯者斬。
其十六,主掌錢糧,給賞之時,阿私所親,使士卒結怨,此為弊軍;犯者斬。
其十七,觀寇不審,探賊不詳,到不言到,多則言少,少則言多,此為誤軍;犯者斬。
話說子牙將“斬法牌”掛天帥府,眾將觀之,無不敬謹。
且說紂王三十五年三月十五日,姬發帶領合朝文武齊至相府前。隻聽裏麵樂聲響過三番,軍政司令門官:“放?開門。”隻見三聲?響,相府門開。散宜生引道,姬發隨後,至銀安殿。軍政司忙稟請元帥升殿:“有千歲親來拜請元帥登輦。”子牙忙從後麵道服而出,姬發乃欠身言曰:“請元師登輦。”子牙慌忙謝過,同武王分左右並行至大門。武王欠身打一躬。兩邊扶子牙上輦。宜生請武王親扶鳳尾,連推三步。後人有詩讚子牙未年叨此榮寵,詩曰:
周主今朝列將台,風雲龍虎四門開。
香生滿道衣冠引,紫氣當天禦仗來。
統領貔貅添瑞彩,安排士馬盡崔嵬。
?溪今日人龍出,八百開墓說異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