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當中。


    李守明整個人愣在了原地。


    天穹之上,三千裏的才氣,爆射出一束光芒,落在他身。


    原本失去的才氣,統統迴來了。


    在修複自己自毀儒道的傷勢。


    這......不可思議。


    儒道自毀,基本上這個人就斷絕此路,除非是有大儒為你重新塑造根基,亦或者是說,你作出千古名詩,同時重新明意。


    否則的話,自毀儒道,就是斷絕這條路的未來。


    可現在,自己拜入許清宵的門下,竟然分享到了許清宵的才氣,修複了所有傷勢,重新續上了這條路。


    “不要多想,明意。”


    也就在此時,許清宵的聲音響起,提醒對方不要多想,快點明意,也免得出事。


    隨著許清宵聲音響起,李守明也不敢胡思亂想了,開始思索‘知行合一’是什麽意思。


    每個人對知行合一都有不同的理解。


    這很正常,隻要你理解的意思,不離開主旨,有其他的想法沒有任何關係。


    知行合一,最粗淺點來說,就是要麽先明白‘道理’,再去‘實踐’,最後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做好的事情,這也就是‘致良知’。


    不是說,我想殺人,我就去殺人,而是一個人十惡不赦,你可以勸說他從善,也可以直接殺了這種惡人,如果你覺得讓他從善,能順你的心,你就勸說。


    如果你覺得這個人的的確確該死,你便可以殺他,但不能踐踏律法,不能違背道德,懲惡除奸不能與律法混為一談。


    而更深層的意思,許清宵也僅僅隻是觸碰到第二層,那就是先行後知,致良知。


    蘊含的道理很深,而且每個人對心學的領悟都不一樣,闡述心學的根本,是許清宵要做的事情,但對方如何領悟,許清宵無法幹涉。


    隻能說盡可能的將自身理解說出,讓大家自己去理解。


    不過,隨著自身才氣,分享給李守明後,一種更加玄之又玄的能量湧入了體內。


    這種東西,不是才氣也不是浩然正氣,亦不是民意,很古怪但對自己無害。


    也就在同一時刻,破邪兄的聲音響起。


    “賢弟,這是傳道之力,你可以理解為信仰之力,對你未來踏入聖道有巨大的好處,而且此物的效果,不弱於民意,可以凝聚於丹田之下,遮掩魔種。”


    破邪兄的聲音響起,讓許清宵有些驚訝。


    信仰之力?他未曾想到,這竟然會是信仰之力,而且這種東西,可以遮掩魔種氣息,對自己踏入聖道有巨大的好處。


    這很不錯啊,完全劃算啊,自己分享才氣給自己的學生,後者成為自己人,自己還可以獲得信仰之力,並且還能解決當前的燃眉之急,簡直是一舉三得。


    果然,好人有好報啊。


    許清宵心中感慨。


    他甚至巴不得再來一批人,本身這三千裏才氣,他就不想要,最起碼現在不想要啊。


    擁有如此多才氣,隻會對自己造成麻煩,先不說自己儒道一路升級實在是有些快了,就說對異術的壓製,讓許清宵也是萬分頭疼。


    如果再納入這三千裏才氣,估計不是大儒也是大儒了,到時候修煉異術說不定還會使修為倒退。


    所以自己不能繼續提升儒道實力了。


    而現在將才氣給予自己的學生,換取信仰之力,這筆買賣無論如何都劃算。


    再者自己第二個計劃,光是靠自己一個人完全做不到,必須要大量的人才,而且必須要文人,普通人幫不上任何忙。


    所以許清宵莫名期盼著,有更多人來自己學堂,拜師學習。


    而守仁學堂發生的一切,也正在被外界注視。


    最先反應過來的便是文人,這懸掛於天穹上的三千才氣,如今是整個大魏百姓都津津樂道的事情。


    有人好奇,許清宵若是吸收如此之多的才氣,會不會直接成為大儒,甚至是天地大儒。


    畢竟才氣東來三千裏啊。


    這得多誇張?


    百姓們好奇,文人們也好奇,所以一個個爭先恐後地朝著守仁學堂走來。


    想看看發生了什麽事情。


    就如此,一個,兩個,五六個,十幾個,幾十個,上百個文人出現在了守仁學堂外。


    他們的目光,紛紛落在了才氣之中。


    但令所有人好奇的是,不是許清宵再吸收才氣,而是.......一個熟人。


    “李兄?怎麽迴事李兄吸收才氣?”


    “這是怎麽迴事啊?李兄怎麽吸收了許守仁的才氣?”


    “難不成是許兄出手,幫李兄重續儒道?”


    “有這個可能,李兄昨日在離陽宮自毀儒道,有傲骨血性,說不定得到了許兄的欣賞,如今為他重續儒道。”


    “如若真是這般,許守仁當真是個好人啊。”


    “這般想到,孫儒當真是越來越過分,自許兄怒斥嚴儒,我等便對許兄有所仇視,平日裏不屑與其為伍。”


    “甚至編排詩詞羞辱許兄,可沒想到許兄不記於心,反倒是幫助李兄,這等胸懷,我等望塵而歎啊。”


    “唉,慚愧,慚愧啊。”


    當大魏文人看到學堂之中,李守明被才氣籠罩的一瞬間,不由連連發出感慨之聲,他們認為許清宵以怨報德,擁有聖人般的胸懷。


    一時之間,更是慚愧連連。


    而後,越來越多的文人聚集而來,百姓們也紛紛出現。


    他們好奇圍觀,想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大約一個時辰後。


    終於,李守明的聲音響起了。


    “吾乃李守明,於離陽宮中,自毀儒道,然,遇守仁先生,曉知行合一,悟大道心學,再度明意。”


    “今日,吾李守明,在此立言,尊奉心學,傳至餘生,知行合一,願天下懂得道理,明悟良知。”


    李守明的聲音響起。


    他的聲音,一開始不算很大,僅僅隻是傳遍了整個街道,因為這是明意。


    隻是下一刻,他的聲音,卻傳遍了這片區域,尤其是傳達到了大魏文宮。


    因為他......立言了。


    願尊奉心學,願意將心學傳給每一個人,直至自己餘生最後一刻,也願天下人都懂得道理,明悟心中良知,做對的事情,明白錯的事情,行善而不怨。


    刹那間,滾滾才氣再次墜下,湧入他體內。


    而學堂之外,數以千計的大魏文人們卻傻愣在了原地。


    李守明從自廢明意,親手毀了自己的儒道,又僅僅不到一天的時間,加入了心學,成為了許清宵的門徒,竟然直接突破七品,直達六品,立言正儒。


    這......簡直是不可思議啊。


    重修迴來已經算是極其不可思議的事情,更進一步,這簡直是奇跡啊。


    所有文人吞咽著唾沫。


    昨日在離陽宮,他們看著李守明自毀儒道,既是惋惜又是憤怒,可敢怒不敢言為的是什麽?


    無非就是他們廢不起,一旦廢了,他們這些年的書就白讀了,不僅僅如此,他們未來可能還會遭到文宮的打壓。


    譬如說去縣城教書,誰敢要一位得罪過大魏文宮的讀書人啊?


    誰要?你要嗎?


    種種因素之下,他們不敢說話,縱然心中有怨,也隻能憋著,自己咽下去。


    可現在,李守明不但恢複儒道品級,甚至還更上一層樓,讓他們莫名產生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李守明的聲音在大魏文宮內響起。


    正在靜心讀書的孫靜安忽然一愣。


    再聽完這番話後,他眼神顯得有些冷漠,而後揮手,在虛空中寫下一行字。


    有學生自毀儒道,選擇加入其他學派,這種事情很少發生,因為明意之後,基本上是不會有人自毀儒道的。


    一般來說都是在明意之前,選擇自己的學派,所以跳來跳去也很正常。


    大魏文宮如果詳細劃分,其實有五種學派,代表著五位聖人,而四大書院當中,學派就更多了,但大多數都是老一輩的學派。


    一些上古大儒的學派,或者是一些半聖亞聖的學問。


    隻是學派數量多,但門徒卻很少,跟朱聖一脈比,完全沒有一點可比性。


    李守明的立言,帶著一種泄憤之意,昭告大魏文人,自己已經離開大魏文宮了,也不需要大魏文宮可憐自己。


    自己加入了心學,並且還更上一層樓。


    說挑釁,有這麽個意思。


    但也沒什麽大問題,畢竟是你們大魏文宮先做的不對,後麵也不願承認錯誤,非要讓人家給你們道歉,如今李守明立言,也沒什麽好說的。


    可很快,孫儒的聲音隨之響起。


    “既已脫離大魏文宮,選擇其他學派,從今往後,李守明自文宮除名,此等背叛朱聖之儒生,文宮儒者,不可與其來往。”


    孫儒的聲音響起,他沒有訓斥,也沒有辱罵,更沒有叫囂,而是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也算是代表大魏文宮進行表態。


    並且孫儒言語之中還是帶有警告的味道,李守明離開了大魏文宮,這個沒問題,但在他眼中,李守明已經算是背叛了朱聖,所以不允許任何朱聖一脈的讀書人。


    再與李守明有任何瓜葛,這就是最直接也是最簡單的打壓手段。


    最主要的是,這種打壓還沒有任何問題,畢竟學派之爭就是如此,你選擇背叛朱聖,那讓朱聖門徒跟你斷交,也很正常。


    就好像如果李守明是他的門徒,忽然背叛了他,許清宵也不會對李守明有好感,包括心學門徒也不會對李守明有好感。


    可這件事情其主要原因,並非是李守明主動離開,而是因為但孫儒不公。


    事出有因。


    而且還有一句話讓他們極其不舒服。


    文宮儒者,不可與其來往?


    憑什麽?自己的確是文宮儒生,可李守明又不是敵國間諜,又不是說侮辱了朱聖,憑什麽不可以來往?


    這有點惡心人了,限製他們的自由。


    這一點讓他們相當不舒服,甚至是有一種命令的口吻,很是讓人反感。


    孫儒的聲音響徹在這條街道,守仁學堂內,許清宵也聽得出孫儒這語氣之中的威脅,也帶著一種莫名的高高在上。


    “嗬。”


    學堂中。


    許清宵冷笑一聲,這個孫靜安從一開始就各種針對自己,如今惹下眾怒還不知錯,說他蠢吧,他不可能蠢,畢竟能成為大儒,不可能沒腦子。


    但說他不蠢,那就是有其他目的,如陳正儒所說的一般,有人想要將大魏文宮剝離出去,而孫靜安已經露出了自己的馬腳,是一顆明子。


    這種人,與商人沒有什麽區別,一個逐利,一個逐名罷了。


    想到這裏,許清宵也給予反擊了。


    “吾乃許清宵,大魏正儒,創辦心學已有三月,今日,廣收儒道門徒,入我心學者,可享無盡才氣,但凡明意儒生,如若毀意,吾必以無盡才氣,為其續道。”


    許清宵冷漠開口,而這一句話極其霸氣。


    誰入我心學,一起分享這無盡才氣,要是有明意儒生,願意自毀儒道,加入心學,他便以無盡才氣,為其續道。


    這話別人不敢說,他許清宵敢說。


    腦海當中還有五千年文明,還怕區區一點才氣的消耗?


    這就是許清宵的底氣,隻要他願意要多少才氣有多少才氣,給自己的門徒,換成信仰之力,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而且一旦人多了,自己的計劃,也方便施行,再加上學派的壯大,對自己來說有千千萬萬種好處,別說虧了,完全就是血賺。


    果然。


    隨著許清宵這話一說,大魏文宮內,有不少大儒皺眉,他們本來不想參與此事,可隨著許清宵之聲響起,還是不由去找文宮真正的大儒,與他們協商,不希望把事情徹底鬧大。


    否則的話,很有可能會引來麻煩,真正的麻煩。


    文宮內,孫靜安再聽到這話後,並沒有露出怒色,相反他很平靜,但目光卻注視著守仁學堂的方向。


    “許清宵。”


    “你太自以為是了。”


    “你以為這樣做,就會有人入你學堂嗎?你小瞧了聖人,也高估了自己。”


    “而且,若你真拉攏大魏文人,你這就是急著找死啊。”


    低喃之聲響起,孫靜安沒有說話了,而是繼續觀看著手中的書籍,而他手中的書籍,書名卻顯得略長,但依稀有幾個字體很明顯。


    【異術】【辨法】


    守仁學堂。


    伴隨著許清宵這番話響起。


    一時之間,不少已經滿肚子怨氣的文人有些動搖了。


    他們並不是因為許清宵願意分享才氣而動搖,而是因為脫離大魏文宮,就意味著自己要自廢儒道,這就是拿前程賭氣啊。


    可許清宵現在願意分享才氣,就不擔心自己前程出問題,如此一來,他們為何不動搖?


    也就在此時。


    李守明再一次開口了。


    “諸位。”


    “李某鬥膽說幾句。”


    “太平詩會,我等起初也算是禮讓十國,不失大魏禮儀之邦。”


    “可十國文人,對我大魏不尊不敬,有錯在先,文宮孫儒,卻百般偏袒。”


    “一切隻因他仇視許先生。”


    “此番行為,有失大儒風範,我等文人,在十國大才麵前,丟盡顏麵。”


    “我自廢儒道,從未後悔,今日習得心學,更上一層,但我心中依舊敬重朱聖。”


    “隻是如今大魏文宮,早已被一群腐儒掌控,曲解朱聖之意,強安我身。”


    “李某願請諸位,好好想想,擦亮眼睛,做出選擇,三千裏才氣,供不了多少人入學,錯過這等機會,下次即便是想要毀意,也不可能了。”


    李守明出聲,他如今已是許清宵的門徒,稱許清宵為先生,並且一番話發自肺腑,煽動眾人情緒。


    一時之間,眾人不禁迴憶起這幾日發生的事情。


    十國文人憎惡的麵容,也一個個浮現在腦海當中。


    當下有百姓忍不住開口道。


    “還等什麽?肯定跟著許大人學啊,你們也不想想看,許大人是誰?未來的聖人。”


    “再者,許大人什麽時候虧待過自己人?這孫儒寧可幫外人也不幫自己人,許大人那一次大鬧,不是為了自己人?”


    “要不是我就一個殺豬的,我也拜入許大人門下。”


    百姓中一個殺豬人大吼道,他嗓門極大,覺得這幫文人還猶猶豫豫,簡直是有些愚蠢。


    可這一句話,卻如同閃電一般,在眾人腦海中閃過。


    是啊,別的不說,許清宵護短能力是天下第一,誰欺負他的人,許清宵從來沒有退縮過。


    再對比一下孫儒的行為,兩人簡直是一個天一個地啊。


    一時之間,眾人也不再猶豫了,一個個走進了守仁學堂。


    “學生吳啟子,自廢明意,願入心學,拜先生為師,還望先生不棄。”


    “學生周浦,自廢明意,願入心學,拜先生為師,還望先生不棄。”


    一連三四位明意儒生走了進來,他們朝著許清宵深深一拜,如若許清宵願意收納他們,他們便直接三拜九叩,行拜師大禮。


    隻是許清宵沒有直接收下。


    而是望著陸陸續續走進來的學生,微微一笑。


    “既立學,自然廣收門徒,隻是爾等還並非心學何物,今日我便闡述心學之道。”


    “待闡述過後,爾等細細體悟,如若願意,明日再來拜師,免得後悔。”


    許清宵如此說道。


    還是防盜!!!!!!!!!!!!!!!!!!!!!!!!!!!


    我知道影響不太好,但十月份過後,會間接性防!!!!!!!!!


    請大家放心!!!!!!!!!!!!!!!!!!!!!!!!!!


    並且看在兩更的份上!看在熬夜熬到十二點的份上。


    大家忍耐十五分鍾吧!!!!!!!!!!!!!!!!!!!


    學堂當中。


    李守明整個人愣在了原地。


    天穹之上,三千裏的才氣,爆射出一束光芒,落在他身。


    原本失去的才氣,統統迴來了。


    在修複自己自毀儒道的傷勢。


    這......不可思議。


    儒道自毀,基本上這個人就斷絕此路,除非是有大儒為你重新塑造根基,亦或者是說,你作出千古名詩,同時重新明意。


    否則的話,自毀儒道,就是斷絕這條路的未來。


    可現在,自己拜入許清宵的門下,竟然分享到了許清宵的才氣,修複了所有傷勢,重新續上了這條路。


    “不要多想,明意。”


    也就在此時,許清宵的聲音響起,提醒對方不要多想,快點明意,也免得出事。


    隨著許清宵聲音響起,李守明也不敢胡思亂想了,開始思索‘知行合一’是什麽意思。


    每個人對知行合一都有不同的理解。


    這很正常,隻要你理解的意思,不離開主旨,有其他的想法沒有任何關係。


    知行合一,最粗淺點來說,就是要麽先明白‘道理’,再去‘實踐’,最後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做好的事情,這也就是‘致良知’。


    不是說,我想殺人,我就去殺人,而是一個人十惡不赦,你可以勸說他從善,也可以直接殺了這種惡人,如果你覺得讓他從善,能順你的心,你就勸說。


    如果你覺得這個人的的確確該死,你便可以殺他,但不能踐踏律法,不能違背道德,懲惡除奸不能與律法混為一談。


    而更深層的意思,許清宵也僅僅隻是觸碰到第二層,那就是先行後知,致良知。


    蘊含的道理很深,而且每個人對心學的領悟都不一樣,闡述心學的根本,是許清宵要做的事情,但對方如何領悟,許清宵無法幹涉。


    隻能說盡可能的將自身理解說出,讓大家自己去理解。


    不過,隨著自身才氣,分享給李守明後,一種更加玄之又玄的能量湧入了體內。


    這種東西,不是才氣也不是浩然正氣,亦不是民意,很古怪但對自己無害。


    也就在同一時刻,破邪兄的聲音響起。


    “賢弟,這是傳道之力,你可以理解為信仰之力,對你未來踏入聖道有巨大的好處,而且此物的效果,不弱於民意,可以凝聚於丹田之下,遮掩魔種。”


    破邪兄的聲音響起,讓許清宵有些驚訝。


    信仰之力?他未曾想到,這竟然會是信仰之力,而且這種東西,可以遮掩魔種氣息,對自己踏入聖道有巨大的好處。


    這很不錯啊,完全劃算啊,自己分享才氣給自己的學生,後者成為自己人,自己還可以獲得信仰之力,並且還能解決當前的燃眉之急,簡直是一舉三得。


    果然,好人有好報啊。


    許清宵心中感慨。


    他甚至巴不得再來一批人,本身這三千裏才氣,他就不想要,最起碼現在不想要啊。


    擁有如此多才氣,隻會對自己造成麻煩,先不說自己儒道一路升級實在是有些快了,就說對異術的壓製,讓許清宵也是萬分頭疼。


    如果再納入這三千裏才氣,估計不是大儒也是大儒了,到時候修煉異術說不定還會使修為倒退。


    所以自己不能繼續提升儒道實力了。


    而現在將才氣給予自己的學生,換取信仰之力,這筆買賣無論如何都劃算。


    再者自己第二個計劃,光是靠自己一個人完全做不到,必須要大量的人才,而且必須要文人,普通人幫不上任何忙。


    所以許清宵莫名期盼著,有更多人來自己學堂,拜師學習。


    而守仁學堂發生的一切,也正在被外界注視。


    最先反應過來的便是文人,這懸掛於天穹上的三千才氣,如今是整個大魏百姓都津津樂道的事情。


    有人好奇,許清宵若是吸收如此之多的才氣,會不會直接成為大儒,甚至是天地大儒。


    畢竟才氣東來三千裏啊。


    這得多誇張?


    百姓們好奇,文人們也好奇,所以一個個爭先恐後地朝著守仁學堂走來。


    想看看發生了什麽事情。


    就如此,一個,兩個,五六個,十幾個,幾十個,上百個文人出現在了守仁學堂外。


    他們的目光,紛紛落在了才氣之中。


    但令所有人好奇的是,不是許清宵再吸收才氣,而是.......一個熟人。


    “李兄?怎麽迴事李兄吸收才氣?”


    “這是怎麽迴事啊?李兄怎麽吸收了許守仁的才氣?”


    “難不成是許兄出手,幫李兄重續儒道?”


    “有這個可能,李兄昨日在離陽宮自毀儒道,有傲骨血性,說不定得到了許兄的欣賞,如今為他重續儒道。”


    “如若真是這般,許守仁當真是個好人啊。”


    “這般想到,孫儒當真是越來越過分,自許兄怒斥嚴儒,我等便對許兄有所仇視,平日裏不屑與其為伍。”


    “甚至編排詩詞羞辱許兄,可沒想到許兄不記於心,反倒是幫助李兄,這等胸懷,我等望塵而歎啊。”


    “唉,慚愧,慚愧啊。”


    當大魏文人看到學堂之中,李守明被才氣籠罩的一瞬間,不由連連發出感慨之聲,他們認為許清宵以怨報德,擁有聖人般的胸懷。


    一時之間,更是慚愧連連。


    而後,越來越多的文人聚集而來,百姓們也紛紛出現。


    他們好奇圍觀,想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大約一個時辰後。


    終於,李守明的聲音響起了。


    “吾乃李守明,於離陽宮中,自毀儒道,然,遇守仁先生,曉知行合一,悟大道心學,再度明意。”


    “今日,吾李守明,在此立言,尊奉心學,傳至餘生,知行合一,願天下懂得道理,明悟良知。”


    李守明的聲音響起。


    他的聲音,一開始不算很大,僅僅隻是傳遍了整個街道,因為這是明意。


    隻是下一刻,他的聲音,卻傳遍了這片區域,尤其是傳達到了大魏文宮。


    因為他......立言了。


    願尊奉心學,願意將心學傳給每一個人,直至自己餘生最後一刻,也願天下人都懂得道理,明悟心中良知,做對的事情,明白錯的事情,行善而不怨。


    刹那間,滾滾才氣再次墜下,湧入他體內。


    而學堂之外,數以千計的大魏文人們卻傻愣在了原地。


    李守明從自廢明意,親手毀了自己的儒道,又僅僅不到一天的時間,加入了心學,成為了許清宵的門徒,竟然直接突破七品,直達六品,立言正儒。


    這......簡直是不可思議啊。


    重修迴來已經算是極其不可思議的事情,更進一步,這簡直是奇跡啊。


    所有文人吞咽著唾沫。


    昨日在離陽宮,他們看著李守明自毀儒道,既是惋惜又是憤怒,可敢怒不敢言為的是什麽?


    無非就是他們廢不起,一旦廢了,他們這些年的書就白讀了,不僅僅如此,他們未來可能還會遭到文宮的打壓。


    譬如說去縣城教書,誰敢要一位得罪過大魏文宮的讀書人啊?


    誰要?你要嗎?


    種種因素之下,他們不敢說話,縱然心中有怨,也隻能憋著,自己咽下去。


    可現在,李守明不但恢複儒道品級,甚至還更上一層樓,讓他們莫名產生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李守明的聲音在大魏文宮內響起。


    正在靜心讀書的孫靜安忽然一愣。


    再聽完這番話後,他眼神顯得有些冷漠,而後揮手,在虛空中寫下一行字。


    有學生自毀儒道,選擇加入其他學派,這種事情很少發生,因為明意之後,基本上是不會有人自毀儒道的。


    一般來說都是在明意之前,選擇自己的學派,所以跳來跳去也很正常。


    大魏文宮如果詳細劃分,其實有五種學派,代表著五位聖人,而四大書院當中,學派就更多了,但大多數都是老一輩的學派。


    一些上古大儒的學派,或者是一些半聖亞聖的學問。


    隻是學派數量多,但門徒卻很少,跟朱聖一脈比,完全沒有一點可比性。


    李守明的立言,帶著一種泄憤之意,昭告大魏文人,自己已經離開大魏文宮了,也不需要大魏文宮可憐自己。


    自己加入了心學,並且還更上一層樓。


    說挑釁,有這麽個意思。


    但也沒什麽大問題,畢竟是你們大魏文宮先做的不對,後麵也不願承認錯誤,非要讓人家給你們道歉,如今李守明立言,也沒什麽好說的。


    可很快,孫儒的聲音隨之響起。


    “既已脫離大魏文宮,選擇其他學派,從今往後,李守明自文宮除名,此等背叛朱聖之儒生,文宮儒者,不可與其來往。”


    孫儒的聲音響起,他沒有訓斥,也沒有辱罵,更沒有叫囂,而是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也算是代表大魏文宮進行表態。


    並且孫儒言語之中還是帶有警告的味道,李守明離開了大魏文宮,這個沒問題,但在他眼中,李守明已經算是背叛了朱聖,所以不允許任何朱聖一脈的讀書人。


    再與李守明有任何瓜葛,這就是最直接也是最簡單的打壓手段。


    最主要的是,這種打壓還沒有任何問題,畢竟學派之爭就是如此,你選擇背叛朱聖,那讓朱聖門徒跟你斷交,也很正常。


    就好像如果李守明是他的門徒,忽然背叛了他,許清宵也不會對李守明有好感,包括心學門徒也不會對李守明有好感。


    可這件事情其主要原因,並非是李守明主動離開,而是因為但孫儒不公。


    事出有因。


    而且還有一句話讓他們極其不舒服。


    文宮儒者,不可與其來往?


    憑什麽?自己的確是文宮儒生,可李守明又不是敵國間諜,又不是說侮辱了朱聖,憑什麽不可以來往?


    這有點惡心人了,限製他們的自由。


    這一點讓他們相當不舒服,甚至是有一種命令的口吻,很是讓人反感。


    孫儒的聲音響徹在這條街道,守仁學堂內,許清宵也聽得出孫儒這語氣之中的威脅,也帶著一種莫名的高高在上。


    “嗬。”


    學堂中。


    許清宵冷笑一聲,這個孫靜安從一開始就各種針對自己,如今惹下眾怒還不知錯,說他蠢吧,他不可能蠢,畢竟能成為大儒,不可能沒腦子。


    但說他不蠢,那就是有其他目的,如陳正儒所說的一般,有人想要將大魏文宮剝離出去,而孫靜安已經露出了自己的馬腳,是一顆明子。


    這種人,與商人沒有什麽區別,一個逐利,一個逐名罷了。


    想到這裏,許清宵也給予反擊了。


    “吾乃許清宵,大魏正儒,創辦心學已有三月,今日,廣收儒道門徒,入我心學者,可享無盡才氣,但凡明意儒生,如若毀意,吾必以無盡才氣,為其續道。”


    許清宵冷漠開口,而這一句話極其霸氣。


    誰入我心學,一起分享這無盡才氣,要是有明意儒生,願意自毀儒道,加入心學,他便以無盡才氣,為其續道。


    這話別人不敢說,他許清宵敢說。


    腦海當中還有五千年文明,還怕區區一點才氣的消耗?


    這就是許清宵的底氣,隻要他願意要多少才氣有多少才氣,給自己的門徒,換成信仰之力,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而且一旦人多了,自己的計劃,也方便施行,再加上學派的壯大,對自己來說有千千萬萬種好處,別說虧了,完全就是血賺。


    果然。


    隨著許清宵這話一說,大魏文宮內,有不少大儒皺眉,他們本來不想參與此事,可隨著許清宵之聲響起,還是不由去找文宮真正的大儒,與他們協商,不希望把事情徹底鬧大。


    否則的話,很有可能會引來麻煩,真正的麻煩。


    文宮內,孫靜安再聽到這話後,並沒有露出怒色,相反他很平靜,但目光卻注視著守仁學堂的方向。


    “許清宵。”


    “你太自以為是了。”


    “你以為這樣做,就會有人入你學堂嗎?你小瞧了聖人,也高估了自己。”


    “而且,若你真拉攏大魏文人,你這就是急著找死啊。”


    低喃之聲響起,孫靜安沒有說話了,而是繼續觀看著手中的書籍,而他手中的書籍,書名卻顯得略長,但依稀有幾個字體很明顯。


    【異術】【辨法】


    守仁學堂。


    伴隨著許清宵這番話響起。


    一時之間,不少已經滿肚子怨氣的文人有些動搖了。


    他們並不是因為許清宵願意分享才氣而動搖,而是因為脫離大魏文宮,就意味著自己要自廢儒道,這就是拿前程賭氣啊。


    可許清宵現在願意分享才氣,就不擔心自己前程出問題,如此一來,他們為何不動搖?


    也就在此時。


    李守明再一次開口了。


    “諸位。”


    “李某鬥膽說幾句。”


    “太平詩會,我等起初也算是禮讓十國,不失大魏禮儀之邦。”


    “可十國文人,對我大魏不尊不敬,有錯在先,文宮孫儒,卻百般偏袒。”


    “一切隻因他仇視許先生。”


    “此番行為,有失大儒風範,我等文人,在十國大才麵前,丟盡顏麵。”


    “我自廢儒道,從未後悔,今日習得心學,更上一層,但我心中依舊敬重朱聖。”


    “隻是如今大魏文宮,早已被一群腐儒掌控,曲解朱聖之意,強安我身。”


    “李某願請諸位,好好想想,擦亮眼睛,做出選擇,三千裏才氣,供不了多少人入學,錯過這等機會,下次即便是想要毀意,也不可能了。”


    李守明出聲,他如今已是許清宵的門徒,稱許清宵為先生,並且一番話發自肺腑,煽動眾人情緒。


    一時之間,眾人不禁迴憶起這幾日發生的事情。


    十國文人憎惡的麵容,也一個個浮現在腦海當中。


    當下有百姓忍不住開口道。


    “還等什麽?肯定跟著許大人學啊,你們也不想想看,許大人是誰?未來的聖人。”


    “再者,許大人什麽時候虧待過自己人?這孫儒寧可幫外人也不幫自己人,許大人那一次大鬧,不是為了自己人?”


    “要不是我就一個殺豬的,我也拜入許大人門下。”


    百姓中一個殺豬人大吼道,他嗓門極大,覺得這幫文人還猶猶豫豫,簡直是有些愚蠢。


    可這一句話,卻如同閃電一般,在眾人腦海中閃過。


    是啊,別的不說,許清宵護短能力是天下第一,誰欺負他的人,許清宵從來沒有退縮過。


    再對比一下孫儒的行為,兩人簡直是一個天一個地啊。


    一時之間,眾人也不再猶豫了,一個個走進了守仁學堂。


    “學生吳啟子,自廢明意,願入心學,拜先生為師,還望先生不棄。”


    “學生周浦,自廢明意,願入心學,拜先生為師,還望先生不棄。”


    一連三四位明意儒生走了進來,他們朝著許清宵深深一拜,如若許清宵願意收納他們,他們便直接三拜九叩,行拜師大禮。


    隻是許清宵沒有直接收下。


    而是望著陸陸續續走進來的學生,微微一笑。


    “既立學,自然廣收門徒,隻是爾等還並非心學何物,今日我便闡述心學之道。”


    “待闡述過後,爾等細細體悟,如若願意,明日再來拜師,免得後悔。”


    許清宵如此說道。


    ()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魏讀書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月未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月未時並收藏大魏讀書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