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另計華煆眼中有銳利的光芒劃過,然而並沒有繼續追問,微微一笑道:“想不到小薛你下水這麽深。(..tw無彈窗廣告)”
薛真咧嘴一笑:“錦安若是換了皇帝,那我算什麽?我可不想在我這裏把世襲的爵位給弄丟。投靠悠王這種事兒我也做不出來。”
華煆笑笑,不予置評。
薛真收起嬉皮笑臉的模樣,專注的看著華煆:“金州一亂,朝廷元氣大傷,隻怕擋不住悠王南下。金州那邊若趁勢北上夾擊,錦安危矣。朝廷縱有猛將,卻無大帥定全局。嘿嘿,這便是你我的機會。不過你雖能剖析天下大勢,終究不是武將出身。要讓人心服口服,非有得世之珠為輔不可。”
“這個得世之珠又是什麽東西?”
薛真緩緩道:“觀影琉璃珠為雌雄之分,雌珠定世,看盡個人命運沉浮。而雄珠得世,敵方行軍方略全在掌握。”
“定世之珠蒙塵,得世之珠現世。我第一次聽說這句話,是在三十年前,皇兄被立為太子之時。”與此同時,遙遠的悠州平陽,也有一個人正望著窗外,想起同樣一句話。
“當時我隻有十歲,他已經有十八歲了。但是從小父皇最鍾愛的,卻是我二皇兄重灃。”
男子容貌確與唯逍有些相似,不過多了份決斷堅忍,還有鬢角額頭的滄桑。他歎了口氣,轉頭看了看在自己麵前正襟危坐英武挺拔的年輕武將,目光漸漸哀傷。
“我記得冊封太子那一日,我沒有資格參加,一個人躲在漱音閣後麵的草叢裏睡覺,卻突然痛醒了,醒來一看,居然是我二皇兄,正狠狠的用腳踢我。我當時不明白他為何那般不開心,瘋了一般的要折磨我。我痛極了,咬了他一口,逃了迴去。卻沒有迴到自己的寢宮,而是到了太子殿裏。想來是因為大皇兄一向最為疼愛我吧。”
“太子殿中沒有人,我藏到他床後的帳幔中,不住發抖。很多事情我當時並不明白,隻知道很疼,疼了許多許多次。後來我才漸漸知道,發生這些事,都不過是因為我母妃在世時榮寵太過而她又早逝的緣故。父皇縱然疼愛我,他還有皇後妃子以及他們身後盤根錯節的勢力要顧及。撫育我長大的,隻不過是個小小嬪妃,如何為我擋得住明槍暗箭?”
“隻有大皇兄仁厚,對我極好。所以出了事情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而不是迴自己那個冷清的寢宮。我躲在那裏,突然聽見腳步聲,自然委屈極了,想要跳出去跟大皇兄說話,卻聽見我父皇的聲音,原來,他們倆一起迴來的。”
“我怕父皇責罰,所以屏住了唿吸。帳幔雖厚,卻有一絲縫隙,我能看見父皇的背和皇兄的側臉。”
“父皇對皇兄說:‘我胡薑曆代皇位相傳,冊封大典固然重要,然而最重要的,卻是現在朕要實施的這個儀式。’說著拍了拍手,進來一個太監。那個太監手裏拿著一樣東西,寒光閃耀,我定睛一看,原來一把很奇怪的刀子,刀尖有鉤,形狀甚是奇怪。皇兄一點也不吃驚,原來他早知道了,從容的脫下上衣。”
“我好奇之極,抓著幔帳,目不轉睛的看著他們。卻見那個太監嘴裏念念有詞,以一種奇怪的步法在大哥身邊走來走去,而父皇卻從懷裏掏出一方縑帛,皇兄跪下打開來看。我在的那個地方恰好能瞧見縑帛上的前幾行字,卻一個都看不懂。皇兄看了好幾遍,父皇問:你記住了麽?皇兄點頭。那太監突然收住了腳步,一刀紮進皇兄的肩頭。我嚇得幾乎要失聲叫了出來。”
“父皇將那方縑帛遞到火上,又扔進一個瓷盤中燒成灰燼。那太監拔出刀來,皇兄顯然痛極了,身子微微顫抖,卻忍住了一聲不吭。鮮血順著他的肩頭流下來,那太監反手將盤中灰燼倒在皇兄傷口上,居然立時就不流血了。”
“我吃驚到極點,不知道他玩的是什麽把戲。正想著,那個太監跪下來對我父皇和皇兄磕了幾個頭,手一揚,將那把刀子猛地(禁止)喉嚨,居然就自盡而亡。”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死人,連驚恐之聲都發不出來,隻在那裏輕輕發抖。卻聽見父皇對我皇兄說:‘這是我胡薑永世不倒的秘密。觀影琉璃雙珠,相輔相成,相吸相應。定世之珠蒙塵,得世之珠現世。這得世之珠裏能看見的,是你敵人的所有行軍調動。戰場之上,你若知道了對方所有舉動,自然穩操勝券。不過,朕希望你永遠都不需要動用它。因為一旦得世之珠出現,就意味著天下動亂。’父皇歎了口氣,‘令兒,胡薑世世代代的規矩,一朝隻有一個太子,這是你用血發的誓,也是一個保護你的咒語。隻有你的血脈才能繼承得世之珠,你懂麽?’皇兄跪下點頭,父皇撫摸他的頭頂,歎了口氣走了出去。很快有人走上來,悄無聲息的將那太監的屍體搬了下去。”
“而皇兄也不爬起來,跪了好久好久,不知道在想什麽。然後歎了口氣,走過來伸手拉開幔帳,對我微笑,‘述兒,你膽子真大。’他將我抱到膝蓋上,嚴肅而憂慮的叮囑,‘今天這件事,決不能讓別人知道。’我點了點頭。”
“皇兄的確是真心疼愛我。他如果當場揭穿我,我父皇不會饒了我。這麽重要的秘密被我聽去,他也隻是擔憂我的安危。”
“二皇兄卻因為我和太子的關係親近更加恨我。他怕我將來長大了,成為太子的羽翼。於是我十四歲那年,父皇突然下了道聖旨,封我為悠王。”趙述眯起眼睛,仿佛迴到了二十多年前的那一天,“天上飄著鵝毛大雪。父皇和太子親自送我上車。我父皇,堂堂胡薑的天子,居然不敢正眼看他的兒子。”趙述輕笑了一聲,繼續道,“他給了我很多東西,比如承諾錦安永遠不得幹涉悠州事務,朝廷不得征收賦稅,可是他還是愧疚。那個時候的悠州貧瘠寒冷,說穿了,我是被流放到偏遠之地的。”
“太子走上來替我把大氅緊了緊,然後說:‘述兒,我們會再見的。皇兄等你迴錦安。’”
“我當時卻已經絕望。在那之前,有很多很多人,不管出於好意還是別的什麽原因,對我描述過悠州的可怕。我想,皇兄不過是寬慰我罷了。”
“所幸的是,天未亡我,這悠州竟成了我的福地。在那七年間,我親自耕種過,在山林裏呆過整整一年,帶著人走遍悠州每一個地方。最後終於找到合適種植的糧食作物,發現這片千裏冰封大地上長的木材比世間任何的木材都堅固,發現了深山密林中數不清的珍奇動物和草木。本王敢說,如果沒有本王,悠州絕對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當時我真的以為,如果我做得足夠好,父皇會讓我迴錦安,我也能驕傲的站在皇兄麵前。”
趙述停止了敘述,麵露微笑的看著前方,表情混和著驕傲和不甘,好像至今仍不能相信後來發生的一切,過了好半天,他才沉聲道:“沒想到,父皇突然駕崩,而大皇兄,居然連屍骨都找不到。我終於,還是沒能再見他一麵。”
“靖兒,”他溫和傷感的看了趙靖一眼,道,“十多年前你來到我麵前,一身都是血,你知道我為什麽當時就想收留你麽?因為你的眼神對我很熟悉。我有時看見鏡中的自己,就是那個眼神,失去了最重要最親近的人的那種眼神。”
趙靖垂下眼瞼,塵封的往事突然又鮮活了起來。
他自然記得從錦安前往悠州的那一路,自己病得厲害。
父親背著他一路走。昏昏沉沉之間,他偶爾睜開眼睛,從”沈秀肩頭看下去,見他的鞋已經破爛不堪,一步一步踩在泥地裏。人走路邁步原本是平常之事,不知為何,他卻一直牢牢記得在父親背上看下去的那一幕。
沈秀是書生,孩子雖然年幼,身子到底不輕,如此背著走了幾日他也感覺不適,後來終於病倒。等孩子好得七七八八的時候,沈秀的病已經很重,在驛站裏掙紮著起不了身。
最後那日沈夫人伏在床前一直哭,外麵是官兵嚷罵之聲,嘴裏不幹不淨的,嫌沈家麻煩,要催著上路。沈秀躺在那裏,一動不動,好像已經斷氣了。孩子走上去,輕輕的扯他的袖子,他睜開眼睛,對孩子微笑道:“靖兒,去將窗戶打開。”剛下過鵝毛大雪,雪光映在他臉上,他的眉毛和眼角的皺紋男孩都瞧得一清二楚。男孩倔強的站著,卻發覺父親慈和的眼神裏有些責備,他伸手一抹,才發覺自己已經滿臉是淚。父親招手,男孩走到床前跪下,聽見他在頭頂道‘靖兒,你是好男兒,不可流淚。’話沒說完,張口噴出一口血,噴在男孩頭頸之上。
自那以後他再沒流過淚。
身上的血跡幹成褐色,孩子沒有去擦。他安靜的坐在那裏一動不動,直到趕來的屈海風將他一把摟在懷裏,母親看見她的小弟弟終於趕來,隻是微笑著親了親孩子的額頭,懇求屈海風將孩子帶走。後來他知道,他們剛走,母親就用匕首刺進了自己的心窩。
他的確記得當時悠王臉上那種了解的,感同身受的神情,隻是這許多年後,再濃烈的感情也已不複當初。太子,那已經是太久遠以前的稱唿。
卻聽悠王長歎:“本王最痛心的,卻是易兒。本王發誓要為他奪迴屬於他的一切,卻想不到,他竟然為了一個女子想要殺了本王。”他顫抖的手扶住趙靖的肩,頓了頓方道,“更傻的是,他居然會自盡。要知道,為著大皇兄,不管他犯了什麽錯,我都不會怪責於他。”
趙靖端坐,神色凝肅,一句話也沒有多說。悠王絕口不提蕭南鷹,更沒提起真假趙易之事,都在意料之內。
悠王慈愛的看了他一眼,道:“靖兒,如今本王可倚重的,隻有你一個了。”
趙靖沉聲道:“但憑義父吩咐。”悠王迴座,思考了片刻道:“當年二皇兄在位,對本王頗為忌憚,多番加害。若不是本王機警,悠州已然不保。”他冷然敲打桌麵,“如今易兒雖然去了,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我一定要替大皇兄報奪位之仇。”他凝視趙靖,緩緩道,“如今之計,我們要找到得世之珠。”
趙靖愕然:“可是我們並沒有破解王爺記下的那幾句話,一點線索也沒有。”趙述一笑:“你忘了那句話麽?‘觀影琉璃雙珠,相輔相成,相吸相應。’”
趙靖沉吟道:“這觀影琉璃珠在定風塔上多年,何曾有過相吸相應?”
趙述點頭:“本王也參詳了許久。我猜雙珠也隻有一定距離內互有感應,所以被藏在極遠處。傳說中始皇帝在雪山中有奇遇,方得了我胡薑天下,所以得世之珠應該還在雪山深處。”
趙靖聽聞,也不由神往。那大雪山是個神秘的傳奇,可是太遠太冷太莫測,並沒有幾個人曾經真正到過那裏。他搖頭道:“曆代聖僧都是絕頂高手,又有定世之珠在手,要想取得觀影琉璃珠,怕是不易。”
趙述頷首:“本王也不願意殺了胡薑聖僧。我隻要將他請到大雪山就可以了。到時雙珠唿應,也由不得他。”
趙靖心中一動,猜想道:“想要做得隱蔽,不傷他,又將他逼到雪山上,隻怕難上加難。也許隻有疾劍出鞘方可為之。”
果然聽得悠王道:“這幾個月來我暗中部署,無悟隻當疫病流行,一路順著跟到雪山附近。他果然機警,察覺到不妥,然而已經來不及抽身。”
趙靖暗歎:“定世之珠蒙塵,果然天下大亂。若這觀影琉璃珠仍舊靈驗,無悟豈會中計?”
悠王和顏悅色的看著趙靖:“我派去的人都是一等一的好手,仗著人多終於將聖僧困在雪山腳下。隻是如此拖下去不是辦法,靖兒,你速帶人前往雪山,逼出觀影琉璃珠。”
趙靖立刻起身,朗聲肅然答是。
他走到門邊,想了想轉頭欲言又止。趙述微笑:“靖兒可有什麽疑慮?但說無妨。”趙靖單膝跪下:“義父,得世之珠畢竟隻是傳說,要早做取不到它的打算。若兩個月之內無功,我。。。。”趙述點頭笑道:“這個自然,你為主帥,不可在雪山逗留日久,若兩個月無功,速速返迴。”
趙靖行了禮起身,匆匆離去。趙述注視他的背影,目光若有所思。
十餘天後,趙靖與承安承福終於到了雪境。三人勒馬,見前方白茫茫一片一望無際,不知道延伸到哪裏,雪山巨大的影子在天際線上顯得有些朦朧,老成持重如承福也不由向往道:“還未到雪山腳下已是這方光景,那雪山裏不知是個什麽樣子。”三人都是膽子極大的人物,興致愈發高昂。
雪山一帶有苧人以打獵為生,悠王早找好了向導,碰麵之後,換上可在雪地行走的雪駝為坐騎。聽得頭頂上傳來幾聲雄渾的鳥鳴,卻是馴服了的鷹發現了他們。四人連忙追上。那雪駝果然厲害,雖然不如駿馬奔得快,可是在厚厚的雪上跑起來極為穩當。
行了一日一夜之後,他們在早晨到達雪山腳下。三人舉目而望,見雪山山腰處便雲霧繚繞,一座座山峰筆直的(禁止)雲霄,根本看不見山頂。巨大的山峰連綿起伏,仿佛延伸到世界盡頭。山峰之間有綿延寬闊的地帶,如同一條條被凍住的河道,卻看不見源頭,隻讓人頓生敬畏之情。再抬頭一看,山上冰雪閃著幾近幽藍的光芒,令人目眩神馳。
三人正為這前所未見的景象所震驚,隱隱聽到前方兵器之聲,立刻拍著雪駝趕過去。卻見一條極寬的冰川旁有約莫十人左右正圍成一圈進攻一個少年僧侶。那少年僧侶衣袍鼓蕩,姿態翩然,雖為守勢,卻絲毫不落下風。再仔細一看,之間他右掌上有顆晶瑩的珠子明滅不定,似乎急於從他掌中脫離。若不是他分神用內力籠住那珠子,早就脫困而出。
承安承福臉現驚懼之色:“此人武功當真驚世駭俗。”心中竟有些隱隱期盼,轉頭看向趙靖。趙靖卻並不著急,隻是按劍凝神注視著無悟的一舉一動。
那苧人向導早遠遠的退到了一邊。山上有幾個獵戶打扮的人也被驚動,站得老遠的觀看。
趙靖觀察了片刻,微微一笑,揚聲道:“你們退下吧。”話音未落,如大鵬展翅一般淩空而起。
―――答柳下係舟,謝謝你提的問題,每次都能感覺到你跟我一起揣摩過。這個問題,在很久之前決定發展到這一步的時候就想過了。說實話,我相信很多讀者也看出來了,作者本人最偏愛的,就是華煆,所以他的心路曆程我是想了又想的。他的確很聰明,但是他遠非完美。一個聰明的人未必就真的能果斷堅決,他或許看別人很清楚,但是看自己的處境,則未必。如果他能夠自動自覺的有意識去改變將來要發生的事情,那麽他早就做了,那他就是另一個趙靖。如果在以為華櫻必死的情況下他還能想到要去做什麽,他就也不是華煆了。在他最後的決定裏,薛真的話隻是一個導火索而已,如果王複沒有死,如果他不知道王複是被誰殺死的,如果華櫻沒有在最後懇求他正視這段父子情,如果華櫻死了,如果遲遲真的愛他,那麽故事肯定就是另一個樣子,少一個因素都不行。華煆是個被動的人,至少現在還是。
再次謝謝你每次的評語,總能讓我再想的多一些
薛真咧嘴一笑:“錦安若是換了皇帝,那我算什麽?我可不想在我這裏把世襲的爵位給弄丟。投靠悠王這種事兒我也做不出來。”
華煆笑笑,不予置評。
薛真收起嬉皮笑臉的模樣,專注的看著華煆:“金州一亂,朝廷元氣大傷,隻怕擋不住悠王南下。金州那邊若趁勢北上夾擊,錦安危矣。朝廷縱有猛將,卻無大帥定全局。嘿嘿,這便是你我的機會。不過你雖能剖析天下大勢,終究不是武將出身。要讓人心服口服,非有得世之珠為輔不可。”
“這個得世之珠又是什麽東西?”
薛真緩緩道:“觀影琉璃珠為雌雄之分,雌珠定世,看盡個人命運沉浮。而雄珠得世,敵方行軍方略全在掌握。”
“定世之珠蒙塵,得世之珠現世。我第一次聽說這句話,是在三十年前,皇兄被立為太子之時。”與此同時,遙遠的悠州平陽,也有一個人正望著窗外,想起同樣一句話。
“當時我隻有十歲,他已經有十八歲了。但是從小父皇最鍾愛的,卻是我二皇兄重灃。”
男子容貌確與唯逍有些相似,不過多了份決斷堅忍,還有鬢角額頭的滄桑。他歎了口氣,轉頭看了看在自己麵前正襟危坐英武挺拔的年輕武將,目光漸漸哀傷。
“我記得冊封太子那一日,我沒有資格參加,一個人躲在漱音閣後麵的草叢裏睡覺,卻突然痛醒了,醒來一看,居然是我二皇兄,正狠狠的用腳踢我。我當時不明白他為何那般不開心,瘋了一般的要折磨我。我痛極了,咬了他一口,逃了迴去。卻沒有迴到自己的寢宮,而是到了太子殿裏。想來是因為大皇兄一向最為疼愛我吧。”
“太子殿中沒有人,我藏到他床後的帳幔中,不住發抖。很多事情我當時並不明白,隻知道很疼,疼了許多許多次。後來我才漸漸知道,發生這些事,都不過是因為我母妃在世時榮寵太過而她又早逝的緣故。父皇縱然疼愛我,他還有皇後妃子以及他們身後盤根錯節的勢力要顧及。撫育我長大的,隻不過是個小小嬪妃,如何為我擋得住明槍暗箭?”
“隻有大皇兄仁厚,對我極好。所以出了事情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而不是迴自己那個冷清的寢宮。我躲在那裏,突然聽見腳步聲,自然委屈極了,想要跳出去跟大皇兄說話,卻聽見我父皇的聲音,原來,他們倆一起迴來的。”
“我怕父皇責罰,所以屏住了唿吸。帳幔雖厚,卻有一絲縫隙,我能看見父皇的背和皇兄的側臉。”
“父皇對皇兄說:‘我胡薑曆代皇位相傳,冊封大典固然重要,然而最重要的,卻是現在朕要實施的這個儀式。’說著拍了拍手,進來一個太監。那個太監手裏拿著一樣東西,寒光閃耀,我定睛一看,原來一把很奇怪的刀子,刀尖有鉤,形狀甚是奇怪。皇兄一點也不吃驚,原來他早知道了,從容的脫下上衣。”
“我好奇之極,抓著幔帳,目不轉睛的看著他們。卻見那個太監嘴裏念念有詞,以一種奇怪的步法在大哥身邊走來走去,而父皇卻從懷裏掏出一方縑帛,皇兄跪下打開來看。我在的那個地方恰好能瞧見縑帛上的前幾行字,卻一個都看不懂。皇兄看了好幾遍,父皇問:你記住了麽?皇兄點頭。那太監突然收住了腳步,一刀紮進皇兄的肩頭。我嚇得幾乎要失聲叫了出來。”
“父皇將那方縑帛遞到火上,又扔進一個瓷盤中燒成灰燼。那太監拔出刀來,皇兄顯然痛極了,身子微微顫抖,卻忍住了一聲不吭。鮮血順著他的肩頭流下來,那太監反手將盤中灰燼倒在皇兄傷口上,居然立時就不流血了。”
“我吃驚到極點,不知道他玩的是什麽把戲。正想著,那個太監跪下來對我父皇和皇兄磕了幾個頭,手一揚,將那把刀子猛地(禁止)喉嚨,居然就自盡而亡。”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死人,連驚恐之聲都發不出來,隻在那裏輕輕發抖。卻聽見父皇對我皇兄說:‘這是我胡薑永世不倒的秘密。觀影琉璃雙珠,相輔相成,相吸相應。定世之珠蒙塵,得世之珠現世。這得世之珠裏能看見的,是你敵人的所有行軍調動。戰場之上,你若知道了對方所有舉動,自然穩操勝券。不過,朕希望你永遠都不需要動用它。因為一旦得世之珠出現,就意味著天下動亂。’父皇歎了口氣,‘令兒,胡薑世世代代的規矩,一朝隻有一個太子,這是你用血發的誓,也是一個保護你的咒語。隻有你的血脈才能繼承得世之珠,你懂麽?’皇兄跪下點頭,父皇撫摸他的頭頂,歎了口氣走了出去。很快有人走上來,悄無聲息的將那太監的屍體搬了下去。”
“而皇兄也不爬起來,跪了好久好久,不知道在想什麽。然後歎了口氣,走過來伸手拉開幔帳,對我微笑,‘述兒,你膽子真大。’他將我抱到膝蓋上,嚴肅而憂慮的叮囑,‘今天這件事,決不能讓別人知道。’我點了點頭。”
“皇兄的確是真心疼愛我。他如果當場揭穿我,我父皇不會饒了我。這麽重要的秘密被我聽去,他也隻是擔憂我的安危。”
“二皇兄卻因為我和太子的關係親近更加恨我。他怕我將來長大了,成為太子的羽翼。於是我十四歲那年,父皇突然下了道聖旨,封我為悠王。”趙述眯起眼睛,仿佛迴到了二十多年前的那一天,“天上飄著鵝毛大雪。父皇和太子親自送我上車。我父皇,堂堂胡薑的天子,居然不敢正眼看他的兒子。”趙述輕笑了一聲,繼續道,“他給了我很多東西,比如承諾錦安永遠不得幹涉悠州事務,朝廷不得征收賦稅,可是他還是愧疚。那個時候的悠州貧瘠寒冷,說穿了,我是被流放到偏遠之地的。”
“太子走上來替我把大氅緊了緊,然後說:‘述兒,我們會再見的。皇兄等你迴錦安。’”
“我當時卻已經絕望。在那之前,有很多很多人,不管出於好意還是別的什麽原因,對我描述過悠州的可怕。我想,皇兄不過是寬慰我罷了。”
“所幸的是,天未亡我,這悠州竟成了我的福地。在那七年間,我親自耕種過,在山林裏呆過整整一年,帶著人走遍悠州每一個地方。最後終於找到合適種植的糧食作物,發現這片千裏冰封大地上長的木材比世間任何的木材都堅固,發現了深山密林中數不清的珍奇動物和草木。本王敢說,如果沒有本王,悠州絕對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當時我真的以為,如果我做得足夠好,父皇會讓我迴錦安,我也能驕傲的站在皇兄麵前。”
趙述停止了敘述,麵露微笑的看著前方,表情混和著驕傲和不甘,好像至今仍不能相信後來發生的一切,過了好半天,他才沉聲道:“沒想到,父皇突然駕崩,而大皇兄,居然連屍骨都找不到。我終於,還是沒能再見他一麵。”
“靖兒,”他溫和傷感的看了趙靖一眼,道,“十多年前你來到我麵前,一身都是血,你知道我為什麽當時就想收留你麽?因為你的眼神對我很熟悉。我有時看見鏡中的自己,就是那個眼神,失去了最重要最親近的人的那種眼神。”
趙靖垂下眼瞼,塵封的往事突然又鮮活了起來。
他自然記得從錦安前往悠州的那一路,自己病得厲害。
父親背著他一路走。昏昏沉沉之間,他偶爾睜開眼睛,從”沈秀肩頭看下去,見他的鞋已經破爛不堪,一步一步踩在泥地裏。人走路邁步原本是平常之事,不知為何,他卻一直牢牢記得在父親背上看下去的那一幕。
沈秀是書生,孩子雖然年幼,身子到底不輕,如此背著走了幾日他也感覺不適,後來終於病倒。等孩子好得七七八八的時候,沈秀的病已經很重,在驛站裏掙紮著起不了身。
最後那日沈夫人伏在床前一直哭,外麵是官兵嚷罵之聲,嘴裏不幹不淨的,嫌沈家麻煩,要催著上路。沈秀躺在那裏,一動不動,好像已經斷氣了。孩子走上去,輕輕的扯他的袖子,他睜開眼睛,對孩子微笑道:“靖兒,去將窗戶打開。”剛下過鵝毛大雪,雪光映在他臉上,他的眉毛和眼角的皺紋男孩都瞧得一清二楚。男孩倔強的站著,卻發覺父親慈和的眼神裏有些責備,他伸手一抹,才發覺自己已經滿臉是淚。父親招手,男孩走到床前跪下,聽見他在頭頂道‘靖兒,你是好男兒,不可流淚。’話沒說完,張口噴出一口血,噴在男孩頭頸之上。
自那以後他再沒流過淚。
身上的血跡幹成褐色,孩子沒有去擦。他安靜的坐在那裏一動不動,直到趕來的屈海風將他一把摟在懷裏,母親看見她的小弟弟終於趕來,隻是微笑著親了親孩子的額頭,懇求屈海風將孩子帶走。後來他知道,他們剛走,母親就用匕首刺進了自己的心窩。
他的確記得當時悠王臉上那種了解的,感同身受的神情,隻是這許多年後,再濃烈的感情也已不複當初。太子,那已經是太久遠以前的稱唿。
卻聽悠王長歎:“本王最痛心的,卻是易兒。本王發誓要為他奪迴屬於他的一切,卻想不到,他竟然為了一個女子想要殺了本王。”他顫抖的手扶住趙靖的肩,頓了頓方道,“更傻的是,他居然會自盡。要知道,為著大皇兄,不管他犯了什麽錯,我都不會怪責於他。”
趙靖端坐,神色凝肅,一句話也沒有多說。悠王絕口不提蕭南鷹,更沒提起真假趙易之事,都在意料之內。
悠王慈愛的看了他一眼,道:“靖兒,如今本王可倚重的,隻有你一個了。”
趙靖沉聲道:“但憑義父吩咐。”悠王迴座,思考了片刻道:“當年二皇兄在位,對本王頗為忌憚,多番加害。若不是本王機警,悠州已然不保。”他冷然敲打桌麵,“如今易兒雖然去了,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我一定要替大皇兄報奪位之仇。”他凝視趙靖,緩緩道,“如今之計,我們要找到得世之珠。”
趙靖愕然:“可是我們並沒有破解王爺記下的那幾句話,一點線索也沒有。”趙述一笑:“你忘了那句話麽?‘觀影琉璃雙珠,相輔相成,相吸相應。’”
趙靖沉吟道:“這觀影琉璃珠在定風塔上多年,何曾有過相吸相應?”
趙述點頭:“本王也參詳了許久。我猜雙珠也隻有一定距離內互有感應,所以被藏在極遠處。傳說中始皇帝在雪山中有奇遇,方得了我胡薑天下,所以得世之珠應該還在雪山深處。”
趙靖聽聞,也不由神往。那大雪山是個神秘的傳奇,可是太遠太冷太莫測,並沒有幾個人曾經真正到過那裏。他搖頭道:“曆代聖僧都是絕頂高手,又有定世之珠在手,要想取得觀影琉璃珠,怕是不易。”
趙述頷首:“本王也不願意殺了胡薑聖僧。我隻要將他請到大雪山就可以了。到時雙珠唿應,也由不得他。”
趙靖心中一動,猜想道:“想要做得隱蔽,不傷他,又將他逼到雪山上,隻怕難上加難。也許隻有疾劍出鞘方可為之。”
果然聽得悠王道:“這幾個月來我暗中部署,無悟隻當疫病流行,一路順著跟到雪山附近。他果然機警,察覺到不妥,然而已經來不及抽身。”
趙靖暗歎:“定世之珠蒙塵,果然天下大亂。若這觀影琉璃珠仍舊靈驗,無悟豈會中計?”
悠王和顏悅色的看著趙靖:“我派去的人都是一等一的好手,仗著人多終於將聖僧困在雪山腳下。隻是如此拖下去不是辦法,靖兒,你速帶人前往雪山,逼出觀影琉璃珠。”
趙靖立刻起身,朗聲肅然答是。
他走到門邊,想了想轉頭欲言又止。趙述微笑:“靖兒可有什麽疑慮?但說無妨。”趙靖單膝跪下:“義父,得世之珠畢竟隻是傳說,要早做取不到它的打算。若兩個月之內無功,我。。。。”趙述點頭笑道:“這個自然,你為主帥,不可在雪山逗留日久,若兩個月無功,速速返迴。”
趙靖行了禮起身,匆匆離去。趙述注視他的背影,目光若有所思。
十餘天後,趙靖與承安承福終於到了雪境。三人勒馬,見前方白茫茫一片一望無際,不知道延伸到哪裏,雪山巨大的影子在天際線上顯得有些朦朧,老成持重如承福也不由向往道:“還未到雪山腳下已是這方光景,那雪山裏不知是個什麽樣子。”三人都是膽子極大的人物,興致愈發高昂。
雪山一帶有苧人以打獵為生,悠王早找好了向導,碰麵之後,換上可在雪地行走的雪駝為坐騎。聽得頭頂上傳來幾聲雄渾的鳥鳴,卻是馴服了的鷹發現了他們。四人連忙追上。那雪駝果然厲害,雖然不如駿馬奔得快,可是在厚厚的雪上跑起來極為穩當。
行了一日一夜之後,他們在早晨到達雪山腳下。三人舉目而望,見雪山山腰處便雲霧繚繞,一座座山峰筆直的(禁止)雲霄,根本看不見山頂。巨大的山峰連綿起伏,仿佛延伸到世界盡頭。山峰之間有綿延寬闊的地帶,如同一條條被凍住的河道,卻看不見源頭,隻讓人頓生敬畏之情。再抬頭一看,山上冰雪閃著幾近幽藍的光芒,令人目眩神馳。
三人正為這前所未見的景象所震驚,隱隱聽到前方兵器之聲,立刻拍著雪駝趕過去。卻見一條極寬的冰川旁有約莫十人左右正圍成一圈進攻一個少年僧侶。那少年僧侶衣袍鼓蕩,姿態翩然,雖為守勢,卻絲毫不落下風。再仔細一看,之間他右掌上有顆晶瑩的珠子明滅不定,似乎急於從他掌中脫離。若不是他分神用內力籠住那珠子,早就脫困而出。
承安承福臉現驚懼之色:“此人武功當真驚世駭俗。”心中竟有些隱隱期盼,轉頭看向趙靖。趙靖卻並不著急,隻是按劍凝神注視著無悟的一舉一動。
那苧人向導早遠遠的退到了一邊。山上有幾個獵戶打扮的人也被驚動,站得老遠的觀看。
趙靖觀察了片刻,微微一笑,揚聲道:“你們退下吧。”話音未落,如大鵬展翅一般淩空而起。
―――答柳下係舟,謝謝你提的問題,每次都能感覺到你跟我一起揣摩過。這個問題,在很久之前決定發展到這一步的時候就想過了。說實話,我相信很多讀者也看出來了,作者本人最偏愛的,就是華煆,所以他的心路曆程我是想了又想的。他的確很聰明,但是他遠非完美。一個聰明的人未必就真的能果斷堅決,他或許看別人很清楚,但是看自己的處境,則未必。如果他能夠自動自覺的有意識去改變將來要發生的事情,那麽他早就做了,那他就是另一個趙靖。如果在以為華櫻必死的情況下他還能想到要去做什麽,他就也不是華煆了。在他最後的決定裏,薛真的話隻是一個導火索而已,如果王複沒有死,如果他不知道王複是被誰殺死的,如果華櫻沒有在最後懇求他正視這段父子情,如果華櫻死了,如果遲遲真的愛他,那麽故事肯定就是另一個樣子,少一個因素都不行。華煆是個被動的人,至少現在還是。
再次謝謝你每次的評語,總能讓我再想的多一些